(十三)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中药方剂基本知识

中药方剂基本知识

四. 中药的用法
2、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药物配伍后产生或增强毒 性和副作用,或降低疗效。 如“七情”中的相恶、相反 具体有: 十八反 十九畏
四. 中药的用法
2、用药禁忌 (2)妊娠禁忌 禁用类:毒性强、药性烈 慎用类:活血破血、攻下通便、行气消滞、 大辛大热
四. 中药的用法
2、用药禁忌 (3)证候禁忌 药的本身无害,只是对某些人群或证 候有害。根据药物的寒热温凉、归经,与 人体体质、疾病证型来判断。
一. 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一)组方原则 3. 佐药:意义有三: 一是佐助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 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二是佐制药,消除或缓解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 三是反佐药,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 相成作用。 4. 使药:意义有二: 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 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作用
处方用药
检验辨证的正确性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二. 中药的炮制
2、炮制的方法 (1)修制法: (2)水制法: (3)火制法: (4)水火共制法: (5)其他制法
粉碎
淋洗
三. 中药的性能
1、四气(性):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 不同的药性。 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 主要用于热性病。 温热药多具有散寒、助阳作用,主要用 于寒性病。 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 肌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四)中药的煎服法
中药汤剂是最常用的口服剂型。 1. 煎药法
四. 中药的用法
(四)中药的煎服法
2. 服药法
第二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概念

方剂 ——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 药物,按照组方原则,恰当配伍而成的药 物组合,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

中药方剂基础

中药方剂基础

服药方式:根据药性,选择 合适的服药方式,如口服、 外用等
服药禁忌:注意服药禁忌, 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 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相 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谢谢
均匀后,即可饮用。
丸剂服用:将中药丸剂放入 口中,用温水送服。
膏剂服用:将中药膏剂涂抹在 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
散剂服用:将中药散剂倒入杯 中,加入适量开水,搅拌均匀
后,即可饮用。
服用时间
01
饭前服用:一般在饭前半小时至一小
时服用
02
饭后服用:一般在饭后半小时至一小
时服用
03
睡前服用:一般在睡前半小时至一小
煎煮方法:根据药物性质和 功效,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 如先煎、后下、包煎等
中药方剂的服用
服用方法
煎煮法:将中药放入砂锅中, 加入适量清水,煎煮至沸腾后, 再小火煎煮一段时间,滤出药
液服用。
泡服法:将中药放入茶杯中, 加入适量开水,浸泡一段时间
后,即可饮用。
冲服法:将中药粉末或颗粒放 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搅拌
方剂的分类
01
按照药物组成:单方、 复方
03
按照功效:解表剂、 泻下剂、补益剂等
02
按照剂型:汤剂、丸剂、 散剂、膏剂等
04
按照主治病症:感冒方、 咳嗽方、胃痛方等
方剂的组成
01
君药:方剂中 的主要药物,
起主导作用
02
臣药:辅助君 药,加强君药
的作用
03
佐药:协助君 药、臣药,起
辅助作用
04
使药:引导诸 药直达病所,
中药方剂的煎煮
煎煮方法
01

方剂基础知识(中药学概论)

方剂基础知识(中药学概论)
缺点:不便于加减变化。
是将药物用水或其他溶剂提取,经精制 而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合剂,口服液
特点:剂量较少,吸收较快,服用方便 ,口感适宜
缺点:不便于加减变化。
1.煎药器具 宜用砂锅、砂罐陶瓷器皿 也可用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 忌用铜、铁、铝金属器皿。
2.煎药用水
以水质洁净为原则,凡可饮用的水都可用以煎煮中药。
佐药:
1.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 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峻 烈之性。 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用与君药性 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药 病格拒。
使药:
1.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 2.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作用
有时候可以用性味、功效相似的药物, 替代一些稀有、贵重、缺货的药物。
如:水牛角替代犀角,党参替代人参
以前可能被忽 略了,也要重 视啊!
剂型是按照处方,根据病证的需 要,以及药物的特点,不同给药 途径,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形态。
不同的剂型各有特点,对疗效具 有很大的影响。
方剂中便于携带、储存、应用的 剂型习惯称为中成药。
能保证组方:
国家体制中的等
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级设置,来说明 药物在方中的主
《内经》提出,经过历代医家论述、发挥。 次从属关系。
示例:麻黄汤
组成:麻黄 三两 桂枝 二两 杏仁 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 炙,一两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证)
证候:
恶寒发热,无汗 头身疼痛 咳喘 舌苔薄白 脉浮紧
包括:传统方法、现代制药工艺制作的 中成药
方剂与中成药的关系
• 方剂的范围包含中成药,方剂是制作中 成药的依据。 • 中成药是方剂中方便携带、便于保存, 或能达到某些特殊目的的剂型。

方药基础知识

方药基础知识

五味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五味具有不同的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
属阴,药物的味不同,作用就不同。
五味
辛:能行、能散,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
化湿等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开
窍药、化湿药多具有辛味。如干姜、香附、川芎
、石菖蒲等。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 调和药
“证候禁忌”。
3· 妊娠禁忌凡能损害胎元或引起流产的药物,都应
作为妊娠用药的禁急。
4.服药禁忌 俗称“忌口”,是指服药期问对某些
食物的禁忌。
中药剂量
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主要指每味药的成
人一日量,其次是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
也即相对剂量。 1.计量单位中药大多以公制重量单位千克、克、毫克 为计量单位。 2.确定中药剂量的因素
在里—宜清热泻下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
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是以脏腑经络为基础的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 。如: 辛—归肺经 甘—归脾经 酸—归肝经 苦—归心经 咸—归肾经
毒性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二、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是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
方剂的组成
君药(主药):是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起主要作
用的药物
臣药(辅药)是配合主药加强疗效,起协同作用
的药物
佐药: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缓解、消除主药
的毒性、烈性,抑制主药副作用的药物
使药:是引经,调和、矫味的药物
方剂举例:麻黄汤
•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中药方剂》课件

《中药方剂》课件
主要用于利水消肿,治疗水湿内停证。
VS
详细描述利水渗ຫໍສະໝຸດ 药能利水消肿,治疗水湿内停所 致的证候,如水肿、泄泻等。常见的利水 渗湿药有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止血药
总结词
主要用于止血,治疗各种出血证。
详细描述
止血药能收敛止血,治疗各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便血等。常见的止血药有白及、 三七、艾叶等。
活血化瘀药
十九畏
指中药配伍中的另一种禁忌情况,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后 会产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妊娠用药禁忌
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 造成不良影响。
中药方剂的剂量与换算
中药剂量
指中药在处方中的用量,通常以克为单位。不同中药的 剂量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总结词
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治疗瘀血阻滞证。
详细描述
活血化瘀药能活血化瘀,治疗瘀血阻滞所致 的证候,如痛经、跌打损伤等。常见的活血 化瘀药有丹参、红花、川芎等。
化痰止咳平喘药
总结词
主要用于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多咳嗽气喘 。
详细描述
化痰止咳平喘药能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多 咳嗽气喘等证候。常见的化痰止咳平喘药有
中药方剂的未来展望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慢性病、疑难杂症 等领域,中药方剂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随着现代医学对中药方剂的 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制定科学的 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确保中药方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3
中药方剂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世界卫生 健康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中药与方剂—常用中药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中药与方剂—常用中药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性味关系
• 生姜 • • 紫苏
辛温——发散风寒
• 性味相同,作用大致相同
性味关系
• 麻黄——辛温——发散风寒 •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性味关系
• 紫苏

辛——发散解表
• 薄荷
温——发散风寒 凉——发散风热
• 连翘

寒凉—清热
பைடு நூலகம்
• 薄荷
味苦—清热解毒—热毒 味辛—发散风热—表热
3 升降浮沉
升降沉浮—含义
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它符合简便廉验的 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应大力提倡,对特别有效的还应 进一步研究。 单用一味黄连治疗痢疾。 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的肺热咳血。 单用鹤草芽、苦楝根皮驱除绦虫、蛔虫。
2、相须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 疗效。
▪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 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 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 荆芥与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
系称为药物的“七情”。它包括单行、相须、相 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
“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序 例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 此七情,合和视之。”
一、七情各自含义
1、单行 :指用单味药治病。 古人云:“单方不用辅也。”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
“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 药材质地的影响
“诸花皆浮,旋复独降”“诸子皆沉,苍耳独 升”(双向性)
• 药物炮制的影响
• 配伍的影响
作用
• 升浮药:升阳发表,祛风散寒,开窍醒神, 温阳补火,行气解郁,涌吐

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

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

向 下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升 浮: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
开窍等功效的药物具有上行向外的性质, 称为升浮性,如桂枝、独活、麝香和瓜蒂。
沉 降:一般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
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 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具有下行 向内的性质,称为沉降性,如大黄、石膏、 猪苓、朱砂、石决明、枳实、白芨和苦杏仁等。
Hale Waihona Puke 至精至诚至善至爱咸
Salty
能下能软坚 下指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 如芒硝; 软坚指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多用以治疗瘰疬、痰核、痰块等证, 如瓦楞子、牡蛎、昆布等。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Tasteless
能利水能渗泄
利水渗泄指利小便、渗水湿作用。 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如猪苓、茯苓、薏苡等。
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与贮存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用法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中药基本概念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凡以中 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 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
古代本草书籍所载中药已逾3000种,经目前整 理则达8000种左右。 中药绝大部分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其次是动物、 矿物,以及部分人工制品。 中草药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Pungent
能散能行能润: 散指散表邪和散内结。治疗表证的药物, 如麻黄、薄荷、桂枝; 行指能促进气血运行。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 如木香、红花、枳实、厚朴。 润指能够润泽燥证。 如肉桂、附子等开发腠理,润泽肾之燥。 多含挥发油!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ppt课件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ppt课件
认识药物的毒性可了解药物作用的峻缓, 可有效地防止药物中毒,并通过炮制、配 伍、制剂等手段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 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16
17
18
妊娠禁忌
在妇女妊娠期间,有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或堕胎 的副作用,这些药物属于妊娠用药禁忌。
根据药物副作用的大小不同,分禁用药和慎用药 两类。
36
酒剂
是以酒为溶媒,一般以白酒或黄酒浸制药 物,或加温隔水炖同煮,去渣取液供内服 或外用。又称药酒,古称酒醴。
37
丹剂
多指用含汞、硫黄等矿物药,经加热升华 而成的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种化合制剂。 分内服和外用两种。临床上把某些较贵重 的药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制剂,亦称 之为丹,因此丹剂没有固定剂型。
服药时间: 补虚药宜饭前服;消食药或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宜饭后服;泻下药、
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药宜睡前服;截疟药于 发作前两小时服;急性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应定时服。
39
32
糖浆剂
是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适量 蔗糖溶解制成的药物水溶液。
33
冲剂
是将药材提取物加适量赋形剂或部分药物 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散剂。
34
片剂
片剂是将中药加工或提炼后与辅料混合, 压制成圆片状的剂型。
35
注射剂
亦称针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 制等步骤而制成的灭菌溶液、无菌混悬液 或供配制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皮下、肌 肉、静脉注射的一种制剂。
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药不宜与茶同服,人参忌与萝卜服用等。
20
方剂
方剂的组成原则 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
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 君、臣、佐、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下哪一种是中药的四气:
A 寒、热、平、淡
B 酸、辛、苦、咸
C 升降浮沉
D 温凉沉降
E 寒热温凉
2.淡味药的作用是:
A 行气活血解表
B tiao和补益
C 燥湿清热
D 软坚通便
E 通利小便3.酸味药的作用是:
A、收敛、固涩B、收敛、止泻C、收敛、止汗D、燥湿、通泄E、以上都不是
4.五味中具有渗湿利尿作用的药物是:
A、甘味B、咸味C、辛味D、苦味E、淡味
5.性味苦寒的药物大都具有:
A、祛风除湿B、芳香化湿C、清热燥湿作用D、利水渗湿作用E、祛除寒湿作用
6.有收涩作用的中药,一般为( )味。

A.甘
B.辛
C.酸
D.苦
7.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称为:
A 相须
B 相使
C 相杀
D 相恶
E 相反
8.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这种配伍关系: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
9.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这种配伍关系称为: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
10.中药煎药用水,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选取的水质若不好,可先煮沸放冷后可用来煎药
B、药材倒入容器内,第一煎加水应man过药物3-5厘米处
C、煎药过程中,若水不够可随时加水
D、煎药之前宜先用冷水泡药
E、一般复方药泡药需要30分钟到1小时
11.下列药物不需要先煎特殊煎煮的药物()
A、贝壳类B矿石类C泥沙多的药物D质轻量多的植物药E对咽喉有不良刺激的药物
12. 归经是指药物对()的选择性的治疗作用。

A、病邪
B、脏腑
C、疾病
D、证候
13. 在方剂组成中,起引经或调和作用的药物称为()
A、君药
B、臣药
C、佐药
D、使药
14. 用阴阳属性概括以下属阳的药味是()()()()()
A、辛味
B、甘味
C、酸味
D、咸味
E、苦味
15. 在方剂组成中,针对病因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称( )
A.君药
B.臣药
C.佐药
D.使药
16. 升浮的药物能( ) A.平喘 B.潜阳 C.发汗 D.利尿
17. 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宜选用哪种性能的药物( )
A、甘温
B、辛温
C、辛凉
D、苦寒
E、苦温
18.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 )
A、刺激性
B、损害性
C、抵消性
D、副作用
E、治疗作

19. 肉桂与赤石脂同用,属药物配伍的( A )
A、相畏
B、相杀
C、相反
D、相恶
E、相使
20. 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是( )
A、酸味
B、咸味
C、辛味
D、苦味
E、淡味21.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疗效,这种配伍关系是( A )
A、相须
B、相恶
C、相畏
D、相杀
E、相使22. 下列除哪味药之外都是妊娠绝对禁用的药物( D )
A、麝香
B、巴豆
C、
大戟D、半夏E、斑蝥23. 在“十八反”中,下列除哪味药物外均与乌头相反( A )
A、玄参
B、白芨
C、贝母
D、瓜蒌
E、半夏24. 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A、脏腑学说
B、经络学说
C、阴阳学说
D、五行学说
E、脏腑经络学说
25. 五味中具有能泻下、软坚作用的是( )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26. 甘味药的作用是( )
A、发散行气行血
B、补益缓急
止痛C、收敛固涩D、软坚散
结和泻下E、渗水利湿
27. 汤剂的优点是( )
A、缓慢,持久
B、节约
C、吸收快药效强
D、方便
E、口感适宜
28. 丸剂的优点是( )
A、吸收慢药效持久
B、不易变
质C、无色无味D、适用儿童
E、口感适宜
29. 辛味药的作用是( )
A、发散行气活血
B、补益缓急止痛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泻热燥湿
30. 咸味药的作用是( )
A、发散行气活血
B、补益缓急止痛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泻热燥湿
31. 苦味药的作用是( )
A、发散行气活血
B、补益缓急止痛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泻热燥湿
32. 能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是( )
A、四气
B、五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33. 能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作用的是( )
A、四气
B、五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
34. 反映药物作用趋向的是( )
A、四气
B、五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36. 煎煮中药最好选用下列哪种容器()
A、沙锅
B、搪瓷缸
C、铁锅
D、铜锅
E、铝锅37. 中药汤剂的煎煮一剂药一般可煎几次()
A、l次
B、2次
C、3次
D、4次
E、无数次
38. 下列哪味药应包煎()
A、磁石
B、番泻叶
C、芒硝
D、蒲黄
E、阿胶39. 下列药应后下的是()
A、磁石
B、番泻叶
C、芒硝
D、蒲黄
E、阿胶
40. 下列药应冲服的是( )
A、磁石
B、番泻叶
C、芒硝
D、蒲黄
E、阿胶
41. 安神药宜何时服( )
A、饭前服
B、饭后服
C、睡前服
D、清晨服
E、以上都是
42. 中药中,有软坚散结润下作用的药物,多为()味。

A、甘
B、咸
C、酸
D、苦
A.10~15分钟B.20~30分钟C.30~40分钟D.40~50分钟E.60分钟
43. 以根、茎、果实为主的汤剂,煎药前应浸泡:( E )
44.以花、叶、草为主的汤剂,煎
药前应浸泡:( B )
A.犀角B.青黛C.车前子D.藿香E.芦根
45.煎煮中药时,应先煎的中药
是:( A )
46.煎煮中药时,应另煎的中药
是:( A )
A.先煎B.后下C.包煎D.另煎E.烊化
47.煎煮鹿茸时,应选用的特殊煎
煮法是:( D )
48.煎煮薄荷时,应选用的特殊煎
煮法是:( B )
A.先煎B.后下C.包煎D.另煎E.烊化
49.煎煮牡蛎时,应选用的特殊煎
煮法是( A )
50.煎煮砂仁时,应选用的特殊煎
煮法是( B )
A.空腹B.清晨C.睡前D.饭后E.饭前
51.安神药的服用时间宜在:C
52.消导药的服用时间宜在:D A.健胃药 B.消导药C.止泻药D.平喘药 E.清热解署药
53.应饭前服用的药物是:
( A )
54.应不拘时间频服的药物是:E A.犀角B.阿胶C.青黛 D.薄荷E.龙骨
55.煎煮中药时,应包煎的中药
是: ( C )
56.煎煮中药时,应另煎的中药
是: (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