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政治经济学第1章导论分析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二. 来源与形成
来源
理论来源(价值判断)
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李嘉图)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圣西门、傅里叶)
历史渊源
工人阶级的生存与工作状况(国际共运)
(格拉.丹东、左拉、李扑克内西、克鲁泡特金)
二、来源与形成
形成:1883年《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是
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 和经济学理论的最后形成。
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崩溃(腐朽垂死) 资本主义的现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以历史(场景)的观点看待政治经济学 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政治经济学—危机还会延续?
基本方法
马克思:规范经济学-应该是什么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
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入门知识
——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量变质变规律
科学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 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
主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是什么 科学研究法:逻辑和理论结论与检验
结论
马克思:通过革命消灭私有制和市场。 主流经济学:完善私有制,促进自由竞争。
研究对象-经济社会运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生产关系—与所有制有关的人与人 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流经济学:生产力—物质财富的生产与分 配,也就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入门知识
研究目的
马克思: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分配均等化。 主流经济学:如何实现效率,实现最大化。
研究框架
马克思:价值-剩余价值-根本矛盾-经济危机 主流经济学:价格-最大化-GDP-政府干预
政治经济学概论 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第1章导论一、概念题1.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指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它是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之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没有劳动对象,就不可能有人们的生产活动。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开采中的矿藏,采伐中的原始森林,捕捞中的天然鱼类等等;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例如,磨面粉用的小麦,纺纱用的棉花,炼铁用的矿石等等。
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人们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种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物质系统。
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的系统、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运输和辅助系统,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系统。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了生产资料。
2.生产劳动:指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加工劳动对象的过程。
生产劳动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必须途径。
生产劳动的进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要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
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因素,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3.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政治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一章导论

因此,对生产汽车的企业征税引起了汽车的价格上升和汽车工人的工资下 降。如果生产企业转产比较容易的话,所有者的利润可能并不会减少多少, 而企业顾客和工人则需要承担大部分的税收负担。
如果人们真正了解了企业所得税的归宿,这种税就不会那么广受欢迎了。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流转税也是 透明性比较低的税。一般来说,政治家们都比较喜 欢这些透明性低的税,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税使大 多数人永远也算不清楚他们在购买政府的服务上到 底花费了多少。
一个好的税收体制应该是透明的,它应该能够使 每一个纳税人都清楚地知道他为什么纳税,纳了多少 税,而不是被人拔了毛还不知道。因为纳税人是政府 服务的消费者,他们应当知道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不是 来自于政府的恩赐,而是他们自己付费所应该得到的, 他们还应当知道他们为自己所得到的服务花费了多少 钱以及花费的值不值。
政治经济学
你认为政治经济 学是一门什么样 的课程?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 发展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2007年,我国的人均收入是1100美元,美国的人均
收入为37610美元,而布隆迪的人均收入仅为100美元。 毫不奇怪,这种人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必然反映在生 活质量上。
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 博茨瓦纳、马拉维、南非、纳
已把猎杀大象并出售象牙
米比亚和津巴布韦,通过法
作为违法行为。但这些法
律允许捕杀大象,但只能捕
律一直很难得到执行,偷
杀作为自己财产的大象而使
猎行为仍在发生,大象种
大象成为私人物品。现在人
群在继续减少。
第一章 导论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马克思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 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成分,创立了工人阶级的 “圣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科学体系的最 终建立以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完成为标志。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社会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二是生产力的发 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第一,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才能 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必需的物质材料。 第二,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和结构。分配、交换和消费 所能达到的水平和规模,以及它们所需物质资料的品种、质量、规格, 都是由生产提供的。 第三,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方式。比如,社会成员按什 么方式分配他们在社会产品中所得到的份额,是由他们参与生产的方 式决定的。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以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随 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科学研究的进展不断丰富和发 展自己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他们所创立的政 治经济学又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如列宁、毛泽东、邓小 平等所继承、坚持、发展、创新。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学导论)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1.1 复习笔记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人类要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衣、食、住等生活资料。
这些生活资料只能靠人们自己的生产活动来创造。
②一个社会如果离开了生产活动,也就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人们便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从事政治、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
(2)生产力①生产力的概念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生产力的构成a.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
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发现了自然物质的许多新的有用属性,从而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
b.劳动资料劳动资料也称为劳动手段,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c.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因为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都需要劳动者来制造和使用。
如果没有劳动者来操作,任何先进的工具都将变成一堆废物。
(3)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称。
(4)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5)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概念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中国古代:《经济论》、经邦济世、经世济民 (隋,王通) 西方古代:家庭管理 重商主义学派(封建社会后期) 安· 德· 蒙克莱田《献给国王和王太后陛下的政 治经济学》
政治:社会的、国家的 表明论述的问题不再是家庭或庄园经济管 理,而是国家和社会的问题。
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经贸管理系 吕丛
导入
政治经济学并不是政治 和经济的相加,这是误 区。 政治经济学所属经济学 科
经济学科
理论 经济学
应用 经济学
工业农业区域
边缘 经济学
人口教育国防
在当今这个社会,不学习经济学,就不懂得怎 样生活。——萨缪尔森 快乐方程式 快乐=物质/欲望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产生、创立与发展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代表无产阶级 从工人运动失败中总结
4、庸俗经济学 代表资产阶级 取代古典,占据统治地位
5、西方经济学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时代背景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主要矛盾 三大工人运动 无产阶级革命需要
2、理论来源 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直接理论来源(批判吸收) ①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资是永恒) ②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否认阶级斗争,寄希 望于统治阶级)
1、重商主义:第一个学派,萌芽时期 观点(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2)对外贸易是财富的唯一源泉 研究范围:仅限流通领域
马克思: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 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2、古典政治经济学 时期:资本主义上升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 建地主阶级和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 贡献:第一次把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 领域,使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商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由劳动创造 (2)亚当斯密《国富论》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总结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概念: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
/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了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生产关系: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生产方式: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思考题: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需要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
2)只有人们的物质生活随着物质资料的生产的发展而丰富起来之后,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的活动才能发展起来。
2、如何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它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它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甚至破坏生产力3、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有何异同?1)相同点:都具有客观性。
2)不同点:①经济规律与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②经济规律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③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具有阶级性第二章商品和货币概念: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它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互换劳动的相互关系。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待售商品的价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之二:唯物辩证法
3. 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分析方法 :结合历史由低级到高级的 发展,通过思维推理,以概括的理论形式,从简单概念到 复杂概念,重现历史的真实。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要能充分揭示人类社会经济运 行过程和经济关系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客观描述其表 现形式和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必须同时从质与量两方面 进行考察,把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27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之二: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范 畴的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与肯定等规律 的方法论总称。 唯物辩证法尤其强调下列方法: 矛盾分析法:结合运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从研 究和揭示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 入手。 科学抽象法:它要求抓住事物的内在同质性,舍弃 非本质差异;抓住现象中反复出现的普遍形式或 一般形式,舍弃偶然因素。
21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阶级性(一)
22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阶级性(二)
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理论的阶级性问题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身具有普 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的、无阶级的。因此, 不应该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理论。”见樊纲:《经济科学 现代化与中国化的再思考》《中国书评》1995年5月。
8
基本概念:生产力
• 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是劳 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 其作用也不能忽视。
• 科学技术虽非生产力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但以上三个 实体性要素作用的发挥受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
9
基本概念: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概念 ➢ 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章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的含义中国古代:经国济民、经邦济世(生计、理财)古希腊(色诺芬3000多年前,《经济论》):家庭生产活动、家庭财产管理现代含义:1、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以及相关的、分配、交换或消费活动。
如经济增长等2、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
如人的经济地位,人在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3、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部门的总和。
如国民经济4、经济办法——节约、合算、划算。
节约什么?5、指一个人、家庭、单位、地区的收入状况。
如:某某经济状况不错二、经济思想的产生西方古希腊的经济思想的产生:色诺芬的经济思想人类经济活动促进各种经济思想的产生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随着商品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成熟的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古希腊思想家姓名色诺芬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亚当斯密李嘉图萨伊马尔萨斯卡尔马克思詹姆斯穆勒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三要素:人的劳动(主导要素)、劳动对象(两类)、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和物质条件)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产资料是客观物质条件,人的劳动是主观条件3、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过程(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现实生产力得以形成的过程生产力:人们征服、改造自然,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就是生产力。
生产力由三个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组成。
其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劳动者。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其作用也不能忽视。
科学技术虽非生产力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但三个实体性要素作用的发挥受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2)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也是生产关系得以形成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既包含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包括人与人的关系。
只有当人们按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与自然界发生关系。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第01章导论
二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要进行生产,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要素:
三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和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马克思 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只有运用唯物辩证 法,我们才能揭示一个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联系,并利用这种必然性去组织社会经济运行;才能认识社会 经济制度更替的必然性。唯物辩证法这一基本方法的运用,是通过科 学抽象法与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得到具体贯彻的。
1 唯物辩证法
3 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2 科学抽象法
四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正确制定和执行党 的路线、方针和政 策。
第二
第一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坚定社 会主义信念。
第三
正确掌握其他经济 学科的知识。
CHAPTER
ONE
第一章
导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 点、研究对象及研究任务,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方法,明确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目标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经济”是个多义词,其含义有时指节约、精打细算;有时指经济部门 或其总体,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或国民经济;有时指经济关系或经济 制度,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或制度;有时还 指经济活动、经济行为,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在长期的经济实 践活动中,人们对实践经验不断总结,逐渐萌发出某些经济思想,经过 长时期的积累、概括和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经济理论。这种系统的 经济理论就成为一门学科——经济学。经济学最初是研究家庭管理或家 政管理问题的,后来发展到研究全社会的经济问题,因而出现了“政治 经济学”一词。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和一章 导论 2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中国大学经济学前30名
名次 等级
1
A++
2
A++
3
A++
4
A++
5
A++
6
A+
7
A+
8
A+
9
A+
10
A
11
A
12
A
校名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中山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名次 等级
14
A
15
A
16
A
17
A
18
A
19
A
20
早使用Economy一词,指家庭管理。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公元前384-322年):
《政治学》,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家务。
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种 研究家庭管理的经济理论并没有形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作为 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而形成发展的。
B
东南大学
38
B
苏州大学
63
C+
南京师范大学
64
C+
南京审计学院
68
C+
南京农业大学
78
C+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80
C+
南京理工大学
13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6
B+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7
C+
100
C
扬州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数据来源:武连书《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
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在我国教学中,一般特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一般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部分)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Engels, Friedrich ,1820—1895)
●1820年11月28日生于德国巴门市 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纺织厂 的资本家。 ●1837年中学未毕业当商行办事员, 后去纺纱厂工作。
●1841年服兵役期间去柏林大学旁 听,自学哲学等,进行社会调查。 1844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 纲》,得到马克思高度评价。
资本主义 早期
(15—17世纪) 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对外贸易是财富的唯一来源
重商主义 学派
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
1、安•德•蒙克莱田(Montchrétien,Antoyne,de, 1575-1622)(法)
1615年《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2、托马斯•孟(Mun,Thomas,1571-1641)(英) 1614年(1644)《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西方经济学
(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是主流 经济学内容的大综合)
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本章重点问题:
1.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如何认识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目的)?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及发展简史
经 济?
古汉语中:经邦济世、经国济民,意指治理国家。 英语中economy来源于希腊语,eco是“家务”的意思, nom是“规则”的意思,econom最初是指“家政管理”。 ※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前430-355年):《经济论》,最
卡尔•马克思(Marx,karl) (1818,5,5—1883,3,14)
●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 的特利尔城,父亲是一位律师。 ●1835年10月入波恩大学、1836年 转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1841年获 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任《莱茵报》主编,开始 研究政治经济学。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 卷出版。 ●1880年,修订《资本论》第二卷 和第三卷。 ●1883年3月14日病逝。
短评:
强调对外贸易,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 以整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 限于流通领域研究,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史”。
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真正的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 早期
资本主义 上升时期
(15—17世纪中)(17—19世纪初)
重商主义 学派
古典政治 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英国):威廉·配第
新古典经济学 马歇尔(1890)
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公共选择学派
新制度学派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1936)
希新Leabharlann 克 斯 、 萨古 典 综
缪合
尔派
森
琼新
罗 宾 逊 、
剑 桥 学
斯派
拉
法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发展
20世纪六、七、八十年代形成发展至今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B+
21
B+
22
B+
23
B+
24
B+
25
B+
校名
西南财经大学
清华大学
暨南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西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名次 等级
校名
27
B+
上海交通大学
28
B+
江西财经大学
29
B+
浙江工商大学
30
B+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3
B+
南京财经大学
36
亚当·斯密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法国是以重农学派 为代表,其代表人物有:布阿吉尔贝尔、
大卫·李嘉图
魁奈)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有:
△提出了商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由劳动创造的观点(劳动价值论)。 △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开始接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利益对立的本质。
资本主义 早期
资本主义 上升时期
政治经济学
关于这门课程:
»课程性质:理论经济学 »学习方法:
多看教材、重在理解、 及时练习、整体把握 »课程考核:
总评成绩=期末成绩×60%+期中成绩×20%+平时成绩×20% 期末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 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作业成绩+课堂发言)
»学习参考资料:
[1]马克思.《资本论》(1-3卷),人民出版社,1975. [2]洪银兴.《<资本论>的现代解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逢锦聚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魏埙.《政治经济学(北方本)》(资本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 [5]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动态》,月刊 [8]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当代经济研究》,月刊 [9]人大经济论坛: [10]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资本主义 垄断阶段
重商主义 学派
古典政治 经济学
当代西方 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两大分支:
古典政治 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马歇尔、瓦尔拉斯、 张伯伦、凯恩斯、萨缪尔逊、卢卡斯等 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 斯→列宁┅┅)
西方经济学发展简史
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1776) 大卫•李嘉图(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