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领导干部关键在做

理论文章:领导干部关键在做
理论文章:领导干部关键在做

领导干部关键在做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成就任何事业,“做”是关键。在做中履职、在做中尽责、在做中服务、在做中发展。

做是责任。领导干部承担着发展、改革、稳定之责,因此,要经常深思自查,你对谁负责?负什么责?怎样负责?不管在哪个岗位,时刻都要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本领实践在促发展上。

做是形象。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就是一个里程碑。要树立良好的形象,领导干部就要经常扪心自问“我究竟是个什么官?”是明白官还是糊涂官?是干事的官,还是混事的官?要在“做”字上多下工夫。做出成绩才有形象、有魅力、有凝聚力和感召力,才能为中原经济区做贡献。

做是能力。一位领导干部的能力如何,不仅看他的说功,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做功,都应培养和练就“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职业能力,只要努力去做,就能有好的效果,就能把后发变优势,把优势变强势,就算条件不优也能“借力发展”。用做功使三门峡的发展遽然提速,争先进位。

做是榜样。“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是靠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做出来的。“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领导干部要用自身榜样的力量,引导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做是口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说好”。各级领导干部只要脚踏实地地做,雷厉风行地做,持之以恒地做,最终拿促进发展的效果来

“说话”,靠群众的满意度和口碑来“总结”。

做是实效。干部的政绩,是靠实实在在做出来的,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党员干部要拿出敢拼敢抢的勇气,突出一个“做”字,强化一个“效”字,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求实效上,奋力实现三门峡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踏实去做】要讲科学懂运筹还要提升

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三门峡的“三个战略定位”、生产要素约束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的现实问题、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力度还不够大的具体情况等,我们都要有解决的办法,知道该“怎么办”,具体该怎么做。

运筹做。运筹就是统筹安排,以最优的方案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地站位全局、统揽全局、服务全局,在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统筹运作,在推进“三化”进程上统筹运作,在实现三门峡“三个战略定位”上统筹运作,在加快实现富民强市目标上统筹运作。

科学做。科学是研究和总结,也是一种态度、观点和方法。科学做,就决不能在不求甚解、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拍脑袋决策,必须注重增强科学性,决不搞沽名钓誉的“面子工程”、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要用规律分析趋势和驾驭全局,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得民心、更具实效。

推动做。推动就是用一定的力量加快工作向前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多地研究做和做得更好。要坚持实行一线工作法,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推着一级走。努力把思路变为行动和效果,全面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向前发展。

提升做。提升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加强自身修养,在现实工作中,“做”的能力和

[理论文章]给基层干部多一点儿理解支持

[理论文章]给基层干部多一点儿理解支持 给基层干部多一点儿理解支持 基层干部思想、工作压力较大,中心党建,上有要求,下有期待;不干出成绩,领导批评,群众不满。责任又重,不甘心当老好人、太平官,但触及矛盾、破解难题,得罪人、有风险。工作辛苦,老百姓衣食住行事事挂心,认真了就有干不完的工作,透支了健康、累坏了身体。 基于此,我觉得组织应更加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理解他们的难处和辛苦,支持他们干事创业,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理解和支持比什么都重要。撸起袖子干工作,就要触及矛盾。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的工作积极性很高,但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成,确非易事。有些事不是短期能看到效果,群众一时不理解,难免心生怨气;有些事设想很好,但限于条件不够、经验不足,未必尽如人意;有些事本身就具有尝试和探索性质,可能会有不妥当、不完善之处。事无全功,人无完人。对于工作方面出现的问题,既要总结经验,也要给予充分理解。上级领导和各级党组织应充分肯定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大力支持基层干部探索创新的积极性。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鼓励解放思想;在工作上热情帮助,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担重任,唱主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多指点,多鼓励。 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面对群众,服务百姓。各级党组织对基层干部在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应郑重提醒,及时纠正。这是对干部的爱护。同时,

基层干部也是百姓一员,同样会面临着事业进步、子女教育、治病就医等问题,也有合理的利益诉求。工作越是繁重,干部越有压力,上级领导越要为基层干部排忧解难。要为他们学习充电提供机会,让优秀基层干部有奔头。 (安康市信访局副局长陈先玉)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如有侵权请与365公文管理员联系。

党校学习培训理论文章

党校学习培训理论文章 解决干部学习培训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长期以来,我党一直坚持干部进党校学习培训的制度,党校也是 培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如何搞好培训质量,提高学习效果是各级党校,乃至各级党委都有十分关注的“老大难”问题。笔者从培训承载主体———党校的角度认为,解决这一难题,必须紧紧抓住学习培训的三个核心问题。 一、激发动力———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 实践证明,参学主体的积极性是保证完成培训任务和提高培训质 量首要问题。所谓学习积极性,就是学员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努力程度,是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有积极性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或精神面貌。当前,在干部学习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一些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为什么学”的问题似清非清,表现在对理论学习“冷漠”,缺乏内在的动力,这不但直接影响到党校教育的效果,而且还导致学习效果差。解决这一问题,仅靠领导动员讲话中“几个需要”,或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等台上说教已经不够了,靠强制性的组织调训也有一定的被动性。要使这一问题根本好转,我们必须适应社会大环境的

变化,多层次、多方位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满足参学者的内在需求,充分调动参学者的积极性。具体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必须在纠正不良学风上下功夫。目前,学风不良的主要表现是“不学、浅学、空学、歪学、假学、死学”。“不学”就是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忱,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浅学”就是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下功夫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空学”就是理论与实际脱节,不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纸上谈兵;“歪学”就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曲解科学理论和上级精神;“假学”就是摆样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甚至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死学”就是只唯书不唯实,囫囵吞枣,生搬硬套。以上表现反映了干部学习培训中的“无所谓”、“差不多”、“怕吃苦”等不良思想倾向,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学习考核制度和约束监督机制,把学习作为干部考察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内容,领导述职时要“述学”,群众评议时要“评学”,组织考核干部时要“考学”,逐步形成端正学风的科学机制,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必须在端正学习动机上下功夫。领导干部学习不是做给别人看,也不是为了给自己装潢门面,更不是为了寻章摘句,显示知识渊博,而是为着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为着丰富自己和做好工作,为着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以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最终目的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

县委组织部严以律己对党忠诚理论文章《领导干部要认清对党忠诚的真正意义》

县委组织部严以律己对党忠诚理论文章《领导干部要认清对党忠诚的真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对党员干部提出“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要求。古人云:“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忠诚老实、坚守道义,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核心品质之一,封建社会臣子忠于帝王,是忠诚于个人;资产阶级政党的忠诚,是忠诚于少数大垄断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是忠于人民群众,是最高尚的忠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存在对党假忠诚的现象,有的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未入党,有的入党动机不纯,把入党当作升官发财的跳板和捷径。这些人在工作中对执行党的政策大打折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顺境中表现忠诚,在逆境中有所动摇;在大会小会上要求别人对党忠诚,私底下要求下属忠于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还能保持警惕,在小事小节上就打擦边球,把差不多、过得去当标准;在台面上讲党性,私下里讲个性;工作报告大讲反腐,背地里行贿受贿;口头上喊为人民服务,行动上能贪就贪、能占就占,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买官卖官、赌博无度、情妇无数等等。正所谓老百姓说的“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这种假仁假义的假忠诚现象严重损坏党的形象,侵蚀党的肌体,使人民离心离德,党的奋斗目标不能实现,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我们强调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并不是像有的党员干部一样,把对党忠诚理解为对个别领导干部的忠诚,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不管领导交待什么说什么,都言听计从、一味迎合,明知错误的指示,甚至是原则性的错误也坚决执行,思想和行动上与个别领导绝对保持一致。

理论文章:抓好领导干部“能下”的四个问题

理论文章:抓好领导干部“能下”的四个问题 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制约干部工作的难点问题。中办关于《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印发以来,全国各地掀起学习热潮,结合各自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狠抓制度落地。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指导和部署下,我区紧紧围绕“谁该下”、“何时下”、“怎么下”,积极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能下”机制,着重解决干部“能下”问题。截至今年10月,我区“共下”干部86名,其中,正处34名、副处52名;到龄退休31名,到龄转员29名,因身体健康原因提前退休、转员、保留待遇17名,不适宜担任现职调离岗位3名,因违纪违法免职3名,自愿辞职3名。通过不断疏通干部下的通道,进一步优化了区管领导班子结构,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对制约干部“能下”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问题一:对“下”的认识有偏差 具体表现:部分领导干部对“出”和“下”普遍持抵制态度,对“能上能下”这种正常退出机制一时难以接受。部分应当“下”的干部,不能从党的事业需要的高度正确看待自己的上和下,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下”来怕丢面子。有的领导干部受“关系网”、“说情风”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怕干部闹情绪,怕影响班子团结,怕影响单位的稳定,怕有人告状,怕伤和气,有时候也会认为一名干部成长不容易,往往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的做法,即使调整也搞平衡,迁就照顾,采取“留一手、放一马”的办法,降职不降级。此外“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观念深入人心,群众普遍认为“下来”的全是无能者和犯错误者,给下和出的干部造成了巨大的思想压力,乃至一些自愿下和出的干部也存在畏难情绪。

理论学习文章

理论学习文章 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是增强创新、发展观念的需要,也是完善自我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更好地用于实践,我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落实到点点滴滴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强我们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信念,求真务实、廉洁奉公,体察人民群众的疾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为民办实事。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这也对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方式,捕捉市场信息,从而指导生产,减少因决策失误而给人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今年以来我系统的学习了党的政治理论,受到了很大启发。党的政治理论,特别是新时期的党政理论,对我们党新时期的工作和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而这些理论的学习恰恰是我们工作中常常忽略的地方。 先谈谈“三个代表”的认识: 现在看来,“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确实有着其丰富的内容结构,而绝非仅仅看看“三个代表”那几十个字就能读懂其深刻含义的。确实,“三个代表”在理论上就是中国共产党新

时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承载,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所要走的路线,和如何要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最精辟的概括。 “三个代表”首先讲到了先进生产力的问题,的确,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发展的速度比的就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我们的建设速度就会加快,我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也会迅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自然会随之提高,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自然落实到了实处。有了先进文化的建设,我们的精神文明就会迈上正确的轨道,我们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有了先进的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然又得到了具体体现。有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路线就不会偏离方向,我们党的工作就会有目的性,方向性。由此而来,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就自然得到了巩固,国家也就蒸蒸日上了。由此看来,“三个代表”作为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行动纲领是多么的具有预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认为:作为一名公务员或者党员干部,就应当在工作中不折不扣的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它们落实到实处,这才是根本。 再谈谈对创先争优的理解: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对于推动学

理论文章: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干部管理全过程

理论文章: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干部管理全过程 我党历来重视党性和党性教育问题。早在1941年中央就提出“要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学习,决不可轻视这个绝大的问题”,同年7月还专门下发《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对全党起了极大教育作用。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再次强调了党性教育的重要性。个人认为,不论在什么时代,也不论对什么人,衡量党性的最基本标准就是三条:一是遵守政治规矩,不背离组织;二是为人民服务,不脱离群众;三是从严从实要求,不放任自己。党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纪律,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党在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党性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它不能单单从书本上得来,也不能单单从课堂上得来,而是需要在具体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培养锻炼。因此,必须围绕党性教育的基本标准、最终目的、主要特点来开展党性教育,对于组织部门而言,必须把党性教育与干部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在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性上想办法、下功夫。 一、在党内生活中培养党性意识 严格的党内生活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培养党性意识的有效手段。过去一段时间,不少地方不少单位“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不是束之高阁就是走过场,加之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党内生活中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等有所抬头,出现了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等不良倾向,影响着党内生活的质量和

效果。当前要做的,一是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成员要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搞好民主决策,在党内民主的实践过程中做党性锻炼的表率。二是要做实“三会一课”。“三会一课”是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有效形式,也是党内生活最基本的要求。要把“三会一课”作为日常教育的主要抓手,严格标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让每个党员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组织生活中接受党性锻炼。三是要开好民主生活会。要巩固和发扬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不断探索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既要加强民主生活会的规范化建设,也要克服新的形式主义,防止党内组织生活陷入程序化格式化的误区。特别是要注重民主生活会的实际效果,使民主生活会真正成为党性分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四是要落实各级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的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引领党员干部,通过组织生活会,不断增强党员意识、组织意识。领导干部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时,必须与支部其他党员一样要求,不能只是“亲自参加”“作指示”,防止领导干部成为特殊党员。 二、在干部培养中注重党性锻炼 干部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党性教育要适应干部成长的基本规律。在战争年代,战场就是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和平年代,没有了血与火的生死考验,急难险重任务、艰苦困难地方、矛盾多发领域、改革发展一线等,都应成为干部锤炼党性的地方,成为组织培养干部的地方。一是要多岗位锻炼干部。一方面要强制性地

调研报告理论文章2篇

·调研报告理论文章· 强化监督关口前移 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 荆河街道纪委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监督、关口前移,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要在强化监督上下功夫,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近年来,荆河街道以建立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完善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修订有关监督管理制度位为重点,相继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大对干部作风的监督力度,较好的坚持了“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原则,成效显著。但还必须按照十七大精神,紧紧抓住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警戒人,建设一支高素

质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和完善我市的干部监督工作。 一、突出思想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监督的态度。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对广大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要加强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条规教育,使各级干部都能深入了解掌握党纪政纪条规,更加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提高监督的自觉性。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教育,充分认识到接受监督和监督他人是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坚持原则,认真履行《党章》、《党内监督条例》赋予的监督职能,在自觉接受监督的同时加强对其他权力主体的监督。 二、严把责任落实,增强相互监督的实效性。要牢固树立相互监督是对同志的一种关爱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在有关会议上充分发表意见,平时多交流、多谈心,要讲清利害关系,争取采纳,把监督工作做在前面;对“出格”的行为,要认真负责地提出批评,及时加以规劝,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的有关部门反映报告。同时,要发挥好民主生活会的作用。认真抓好民主生活会的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通过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到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会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严明制度管理,增强监督制度建设的完备性。要抓住关键人、关键部门和关键问题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控制体系;要有强制性、约束力;要有量化标准,有可操作性,尽量减少弹性;要赏

理论文章:领导干部关键在做

领导干部关键在做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成就任何事业,“做”是关键。在做中履职、在做中尽责、在做中服务、在做中发展。 做是责任。领导干部承担着发展、改革、稳定之责,因此,要经常深思自查,你对谁负责?负什么责?怎样负责?不管在哪个岗位,时刻都要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本领实践在促发展上。 做是形象。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就是一个里程碑。要树立良好的形象,领导干部就要经常扪心自问“我究竟是个什么官?”是明白官还是糊涂官?是干事的官,还是混事的官?要在“做”字上多下工夫。做出成绩才有形象、有魅力、有凝聚力和感召力,才能为中原经济区做贡献。 做是能力。一位领导干部的能力如何,不仅看他的说功,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做功,都应培养和练就“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职业能力,只要努力去做,就能有好的效果,就能把后发变优势,把优势变强势,就算条件不优也能“借力发展”。用做功使三门峡的发展遽然提速,争先进位。 做是榜样。“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是靠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做出来的。“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领导干部要用自身榜样的力量,引导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做是口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说好”。各级领导干部只要脚踏实地地做,雷厉风行地做,持之以恒地做,最终拿促进发展的效果来

“说话”,靠群众的满意度和口碑来“总结”。 做是实效。干部的政绩,是靠实实在在做出来的,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党员干部要拿出敢拼敢抢的勇气,突出一个“做”字,强化一个“效”字,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求实效上,奋力实现三门峡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踏实去做】要讲科学懂运筹还要提升 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三门峡的“三个战略定位”、生产要素约束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的现实问题、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力度还不够大的具体情况等,我们都要有解决的办法,知道该“怎么办”,具体该怎么做。 运筹做。运筹就是统筹安排,以最优的方案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地站位全局、统揽全局、服务全局,在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统筹运作,在推进“三化”进程上统筹运作,在实现三门峡“三个战略定位”上统筹运作,在加快实现富民强市目标上统筹运作。 科学做。科学是研究和总结,也是一种态度、观点和方法。科学做,就决不能在不求甚解、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拍脑袋决策,必须注重增强科学性,决不搞沽名钓誉的“面子工程”、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要用规律分析趋势和驾驭全局,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得民心、更具实效。 推动做。推动就是用一定的力量加快工作向前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多地研究做和做得更好。要坚持实行一线工作法,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推着一级走。努力把思路变为行动和效果,全面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向前发展。 提升做。提升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加强自身修养,在现实工作中,“做”的能力和

乡镇党委书记党员干部理论文章(新)

突出“创、先、争、优”四个字 高质量高要求高效率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继续和深化,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和重要抓手。开展好这一活动,对于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生机活力、发挥好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勐板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继续保持勐板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好势头,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我认为要突出“创、先、争、优”四个字。 一、提高认识,突出“创”字定方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创造、不创新,就不能成先进,不争当、不争取,就难以当优秀。“创”就是要创新、创造。要敢于拿得出,打得响,取得胜。“创”字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前提和条件,必须注重创新性、创造性,如何做好“创”字文章,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是要用到位的思想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人生价值取向形成“张力”。我们党是执政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其根本宗旨就是要求各级党的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通过“创”来紧紧围绕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立潮头,永不满足,奋发进取,时刻争做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先进文化的倡导

者、为民谋利的实践者,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因而,每个共产党员要深刻理解创先争优的思想内涵,自觉从党的事业成败和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自觉性,做到不讳人言、不甘平庸、不落人后,树立干就干好、干就干优、干就一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创先争优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追求,不断增强“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用到位的目标措施,使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创先争优争优活动形成“动力”。从勐板乡的实际情况来看,近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基层组党组织建设”“一线两推”工作思路,按照市委“三个一百”的工作目标和县委“三大指标”、“三大重点”工作要求,把握“全力以赴十二五”这一主题,把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出的热情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以更加宽阔的思路、更加有力的措施策应“抢先转型,决战决胜”工作要求,做好“四篇文章”,即:做强茶叶产业、巩固核桃产业、做大甘蔗产业、发展林下产业,推动全乡经济在应对各种复杂形势和困难矛盾的挑战中,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三是要用到位的舆论宣传,使整个创先争优活动形成“合力”。创先争优是党内党性教育工作,不只是基层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事,而是全党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因此,要围绕“党员有资料、单位有专栏、工作有简报、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上有文章、网上有信息”的工作思路,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凝心聚力,整体推进,推介宣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活动典型,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达到“宣传一个点、带动一大

当前党政干部的理论困惑.doc

当前党政干部的理论困惑 2020年4月

当前党政干部的理论困惑本文关键词:党政,困惑,干部,理论 当前党政干部的理论困惑本文简介:此次针对党政干部群体的调查为随机书面问卷,有效调查人数1020位。该问卷增设了“您对理论学习的期待是什么”、“您当前的理论困惑是什么”两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党政干部在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困惑较多,具体有:一,理论如何打动群众,73.4%的受调查干部对此深感困惑。从方式和内容上看,当前 当前党政干部的理论困惑本文内容: 此次针对党政干部群体的调查为随机书面问卷,有效调查人数1020位。该问卷增设了“您对理论学习的期待是什么”、“您当前的理论困惑是什么”两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党政干部在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困惑较多,具体有: 一,理论如何打动群众,73.4%的受调查干部对此

深感困惑。从方式和内容上看,当前一些理论宣传没有创新,大多报刊杂志的理论栏目版式陈旧,形式过于刻板、不够鲜活,内容不够贴近现实;理论文章大多充满说教语气,高高在上,缺乏感情,没有吸引力,板着面孔,拒读者于千里之外,打动群众更是无从谈起。一些受调查干部指出,目前的理论宣传报道在数量上是比较充足的,但问题在于,没有很好地在高端权威的理论刊物和普通百姓之间搭起一座桥;面向群众、能为之解疑释惑的理论文章和书籍较少。理论文章应该从生活中、从群众中来,而不是专家学者们关起门来想当然。有时候即使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党政干部,对一些高深的理论文章也难以把握,更难以担当起向群众解释清楚的职责。很多党政干部建议,应针对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形式和语言。呆板晦涩的文件语言,很难使群众入耳入脑。对老百姓进行理论宣传,应该在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上下功夫,不要搞太多的名词、太多的概念,以致把理论弄得玄而又玄,让百姓摸不着头脑。 二,理论如何与工作结合,指导实践。69.4%的受调查干部对此感到困惑。在人民论坛记者的调查采访中,很多党政干部表示,他们最需要看得懂、说得清、用得上的理

当前干部理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包头市东河区干部理论学习情况汇报 及当前干部理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全国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样一 个关键时期开展这样一个调研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 向各位领导汇报我区干部理论学习的基本情况: 1、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中心组成员的学习意识。印 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干部理论学习的意见》, 制定了《东河区干部理论学习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将两 级中心组学习情况纳入长效管理工作内容和年终目标管理 考核体系,建立了全区中心组成员及学习秘书网络。今年春 节上班第一天我区部分县级干部受到的第一件礼物不是拜 年贺卡而是由区委书记写的一封信,主要内容是告诫干部严 格遵守中心组织学习制度,强化学习意识。 2、从学用需求入手,增强中心组学习的针对性。近两 年来先后邀请专家学者、认真组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包头市委九届九次全委会精神及 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精神解读、 新《劳动合同法》《就业法》、廉政规划解读等专题辅导讲 座;为了有效补充高层理论面对面邀请讲座成本较高的不 足,全区适时向中央党校订购专题辅导录像资料,提高理论 学习的层面,拓宽学习范围;为了创新理论学习活动载体, 全区还通过编写《中心组学习专刊》,开办“东河讲坛”, 理论光盘送下基层,辅导资料送基层等形式来提升中心组自 选学习课堂的影响力,带动机关干部主动参学的积极性,内 容涉及方方面面,既有理论辅导,又有案例分析,既包涵政 策法规,又涵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2007、2008 两年来,已经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28 次,编发《中心

理论文章:党员干部要善于自省

党员干部要善于自省 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明确指出,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党员领导干部“自律”离不开崇德向善、反躬自省。自省,就是自我批评、自己反省、检查自己,看自己有没有与党的宗旨、纪律以及党对党员和干部的要求不相符合的言行。自省作为我们共产党员修养的一种方法,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自我批评。自我批评作为一种修养方法,它要求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时刻用党员标准来反省自己的行为,检讨自己的工作,规范自己的言行。 一、自省思想探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省”思想,是共产党员重视自我批评的作风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自省是贤人君子立身做人的主要方法。孔子开了贤者自省之先河,主张“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见到有德行的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就自我

省察。他认为,君子不仅应该不断反省自我,而且在发现错误时,更应努力改正,以期“不二过”。孔子的自省思想在后来继续发展,孟子主张“君子必自反”,认为待人接物若达不到目的就应从自身找原因,即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明代王阳明则提出了一套自省理论,认为“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即犯错在所难免,但重要的是能改正而改过之方法,一为反己,即自我反省;二为责善,即朋友师生之间互相批评。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自省讽谏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渊源。(弘利教育) (二)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革命导师对革命活动中批评实践的指导,是中共重视自我批评的作风形成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批评和自我批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要内容,是无产阶级政党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和其他事物一样,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针、办法,党的生命就会停止马克思在指

(党员干部撰写理论文章)

加强基层党建推动班子建设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心得 --扶沟县地方税务局副局长许允阔 一、要充分认识到全县地税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经中因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中央历来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决定》中对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论述。我们的党是一个拥有77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建设状况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整个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宣传在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地税部门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组织者,是一支十分重要的经济执法队伍。“基础不牢,地动心摇”,基层税务所(分局)党组织建设的水平与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体地税系统形象,关系到甚至决定着地税职能与作用的发挥。

二、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地税基层党建工作的紧迫性 我县地税系统基层人员现有75人,占全县人员的76%,其中党员44人,占基层人数的59%,占全系统人员44%。基层党员平均年龄39岁,大中专以上学历占95%。总体来看,我县地税基层队伍总体是好的,是有较强战斗力的,是同地税工作肩负的使命相适应的。通过学习《决定》,结合我县地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我们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有不少问题,在组织建设、思想认识、机制保障等诸多方面、主要表现在:部分基层税务所(分局)虽成立了党支部,但长年没有组织生活或组织生活不正常,党支部形同虚设;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与战斗堡垒作用不强,软弱涣散,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息动摇,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对党建工作思想认识不足,一些基层领导干部重任务完成,轻党建工作,认为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一俊遮百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我县近年来爆发的一些令人痛心案件的反思中,基层党建工作的缺位与软弱,无凝是其一个重要的和最大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冷静面对,清醒认识,毫不回避地认识到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紧迫性,并且立即行动起来,研究问题,找出方法与对策。 三、加强我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 组织建设上: 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支部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要

当前党政干部的理论困惑

当前党政干部的理论困惑——基于1020位党政干部 的调查 来源: 人民网-人民论坛 人民论坛记者杜凤娇 此次针对党政干部群体的调查为随机书面问卷,有效调查人数1020位。该问卷增设了“您对理论学习的期待是什么”、“您当前的理论困惑是什么”两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党政干部在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困惑较多,具体有: 一,理论如何打动群众,73.4%的受调查干部对此深感困惑。从方式和内容上看,当前一些理论宣传没有创新,大多报刊杂志的理论栏目版式陈旧,形式过于刻板、不够鲜活,内容不够贴近现实;理论文章大多充满说教语气,高高在上,缺乏感情,没有吸引力,板着面孔,拒读者于千里之外,打动群众更是无从谈起。一些受调查干部指出,目前的理论宣传报道在数量上是比较充足的,但问题在于,没有很好地在高端权威的理论刊物和普通百姓之间搭起一座桥;面向群众、能为之解疑释惑的理论文章和书籍较少。理论文章应该从生活中、从群众中来,而不是专家学者们关起门来想当然。有时候即使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党政干部,对一些高深的理论文章也难以把握,更难以担当起向群众解释清楚的职责。很多党政干部建议,应针对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形式和语言。

呆板晦涩的文件语言,很难使群众入耳入脑。对老百姓进行理论宣传,应该在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上下功夫,不要搞太多的名词、太多的概念,以致把理论弄得玄而又玄,让百姓摸不着头脑。 二,理论如何与工作结合,指导实践。69.4%的受调查干部对此感到困惑。在人民论坛记者的调查采访中,很多党政干部表示,他们最需要看得懂、说得清、用得上的理论。如果对自己的实际工作没有帮助,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一位基层干部对记者说:“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做通老百姓的工作,要上下沟通意见,要争取财政等支持。我们经常碰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又没出来,真着急!”一位从事干部培训多年的党校教授告诉人民论坛记者,当前基层干部在上理论课的时候,觉得老师泛泛地讲授理论知识,不解渴、不过瘾,他们最想探讨现实热点问题,最想实现理论与工作的紧密结合。 三,理论学习重形式轻实质,为学习而学习,缺乏效果。55.1%的受调查干部有这方面的困惑。一些党政干部指出,当前理论学习不少是流于形式,真正有需求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比较少,以致造成一些党政干部对理论学习的心理疲劳。在一些地方,党政干部理论学习不深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理论学习计划欠科学,结合实际少;形式较单调,成效不明显;学习理论喊得多,做得少,往往是文件来了传达学习一阵,求新不求深,过后就放下,并没有认真学进去。 四,理论学习方式方法有待创新。51.6%的受调查干部对此存在困惑。理论学习像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没有深入实践,学习的形式过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