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摘要:生物医用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高科技材料,如人工骨、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本文根据其物质属性对常用的医用生物材料进行了分类及各部分最新的应用研究进展,根据分类对常用的医用生物材料在骨科、整形外科、牙科、口腔外科、心血管外科、眼外科、耳鼻喉科及普通外科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对挽救生命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不断获得关注,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生物医用材料人工骨生物陶瓷硅橡胶复合材料

1生物医用材料

1.1生物医用材料的定义

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是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它是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己成为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重大突破,生物材料己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当代生物材料已处于实现重大突破的边缘,不远的将来,科学家有可能借助于生物材料设计和制造整个人体器官,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产业将发展成为本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先由生物分子构成生物材料,再由生物材料构成生物部件。

1.2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

生物材料品种很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通常是按材料的物质属性分类,据物质属性,生物医用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Biomedical Metallic Materials)是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的金属或合金,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抗疲劳特性,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承力植入材料,主要有钴合金(Co-Cr-Ni)、钛合金(Ti-6a1-4v)和不锈钢的人工关节和人工骨。

(2)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Biomedical Polymer)分为天然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合成高分子医用材料迅速发展,硕果累累。通过分子设计,可以获得很多具有良好物理机械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生物材料。其中软性材料常用来作为人体软组织如血管、食道和指关节等的代用品,如医用硅橡胶;合成的硬材料可以用来作人工硬脑膜、笼架球形的人工心脏瓣膜的球形阀等;液态的合成材料如室温硫化硅橡胶可以用来作注入式组织修补材料。

(3)生物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或生物陶瓷

生物陶瓷(Biomedical Ceramics)这类医用材料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陶瓷主要包括惰性生物陶瓷和生物活性陶瓷两类。惰性生物陶瓷(如氧化铝、医用碳素材料等)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能良好,分子中的键力较强。生物活性陶瓷(如羟基磷灰石和生物活性玻璃等),这类材料具有能在生理环境中逐步降解和吸收,或与生物机体形成稳定的化学键结合的特性,因而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使用情况,生物陶瓷可分为与生物体相关的植入陶瓷和与生物化学相关的生物工艺学陶瓷。前者植入体内以恢复和增强生物体的机能,是直接与生物体接触使用的生物陶瓷。后者用于固定酶、分离细菌和病毒以及作为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是使用时不直接与生物体接触的生物陶瓷。

(4)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Biomedical Composite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生物医学材料,主要用于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以及人工器官的制造。其中钴合金

和聚乙烯组织的假体常用作关节材料;碳-钛合成材料是临床应用良好的人工股骨头;高分子材料与生物高分子(如酶、抗源、抗体和激素等)结合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

(5)生物医用衍生材料

生物医用衍生材料(Biomedical Derived Materials)是经特殊处理的生物组织所形成的一类材料,包括维持组织原有构型,仅消除其免疫排斥反应的较轻微处理过的组织,如经戊二醛处理定型的猪心瓣膜、牛心包、人颈动脉、脐动脉、冻干的骨片等,以及经拆散原有构型处理的再生胶原、壳聚糖、透明质酸等的粉体、纤维膜、海绵体、凝胶等。其结构与人体组织极为相似,生物相容性好,但是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制备的困难和临床运用仍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2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

生物医学材料应用广泛,仅高分子材料,全世界在医学上应用的就有90多个品种、1800余种制品,西方国家在医学上消耗的高分子材料每年以10%~20%的速度增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生物材料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2.1人工骨

随着生物医学和材料的发展,各种人工制备的生物材料植入骨内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很好。这些人工合成或提取的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对骨形成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被泛称为人工骨(Artificial Bone)。在生物性能方面,人工骨无毒性,不致癌,不致畸,不引起中毒、溶血凝血、发热和过敏等现象;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不引起人体细胞的突变和组织细胞的反应;化学性质稳定,抗体液、血液及酶的作用;具有与天然组织相适应的物理机械特性。目前,国内、外研制的人工骨种类较多,按材料结构与性能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按其来源又可分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和天然生物材料两大类。目前无机材料人工骨研究较多的主要包括磷酸钙类材料[1],如羟基磷灰石(HA)和磷酸三钙(TCP)及生物玻璃(Bioglass, BG)等。人工骨修复材料的研究成果显示,纳米级骨修复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无可比拟的生物学性能[2],已在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研究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不同生物材料复合加工,研制出类似人骨的材料,将是今后骨修复材料的研究重点[3]。当前用于骨科临床的纳米产品不多,其性能、微观结构和生物学效应尚有待系统研究。相信随着纳米技术[4]、组织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与综合,必将研制出新一代性能优异的纳米骨材料,为治愈骨缺损和骨折提供更好的选择。

2.2高分子材料

医用硅橡胶(Silicone Rubber)是美容外科中应用较广的生物材料(组织代用品)。它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聚硅酮的一种橡胶样固体形态,又称二甲基硅氧烷[5]。生物性能:硅橡胶具有优良的生物性能:无毒、生理惰性、耐生物老化,对人体组织反应极小,植入人体组织后不会引起异物反应,不会导致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具有优良的生物可接受性,不致癌,使用温度范围宽,可以高温灭菌,其安全性高于PVC,但也有不足,其机械强度偏低,容易吸尘。硅橡胶作为医用材料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已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同,其制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部门,有上百个品种,逐步形成了产品系列,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医用硅橡胶制品。

2.2.1颅脑外科制品

硅橡胶制品用于颅脑外科的主要有:人工颅骨、硅钛复合修补材料、脑积水分流装置、脑室外引流管等。硅钛复合修补材料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骨缺损修复,对颅脑手术后颅骨>3cm的缺损进行修补。目前医学上用数字化塑形技术结合钛板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6],将患者颅骨的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再用数字化塑形钛板技术将患者受损的颅骨做形态上的修复,对设备和器械材料的要求更高。

2.2.2五官科制品

包括:人工鼻梁、人工下巴、下颌骨[7]、人工耳、中耳炎通气管、泪道探通装置、泪道栓、

鼻孔支架、止鼾器、鼻腔止血气囊、眼科用环扎环、环扎带等、其中一些制品在医疗和美容治疗中应用广泛。当自体组织难以进行修复时,硅橡胶制品可以灵活逼真的对进行机体组织进行重建,如种植硅橡胶义耳,硅橡胶义耳植入对象是因外伤后外耳缺失或先天性耳畸形患者,种植硅橡胶义耳后的患者不仅恢复原有的外耳解剖形态,还解决了义耳的固定问题[8]。硅橡胶义耳是形态逼真的人工材料,不受年龄限制,不排异。种植义耳是耳缺失的有效替代修复方法之一。

2.2.3麻醉科制品

包括:气管插管、气管支架、人工呼吸机波形管、人工呼吸器、呼吸机球囊、呼吸机面罩、喉罩、气管切开套管、人工喉。高抗撕硅橡胶制成的人工喉代替除去的软骨,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呼吸、说话、饮食等功能。临床麻醉新技术的研发为硅橡胶制品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尤其是硅橡胶喉罩置入全身麻醉的临床实例[9],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是介于气管导管和面罩之间的一种特殊人工气道,具有气管导管和面罩的共同特点。喉罩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可避免或减轻气管插管相关的心血管反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具优越性。但喉罩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气道的密闭性有时较差,导致正压通气时容易漏气;应用喉罩时有发生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危险,禁用于有呕吐反流误吸危险的患者;咽喉部存在感染或其它病理组织学改变的患者和呼吸道出血者亦不适宜使用喉罩。

2.2.4消化系统制品

主要有:胃管、双腔肠套管、十二指肠管、胃减压管、胃减容球、洗胃管、胃束带等。胃减容球是一种植入胃部并且由无菌食盐水填充的柔软的硅橡胶圆球。胃束带是通过手术在胃中形成一个小“胃囊”和可调节出口,使患者吃很少的食物就出现充分的饱足感,进行腹腔镜可调胃束带手术是目前常用的减重手术[10],主要依靠可调胃束带降低有效胃容积来减少摄食量,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此手术具有可逆性、可调节性、创伤小及未改变消化道结构等优点,在国内外快速发展。

2.2.5心外科制品

用于心外科的硅橡胶制品有:胸腔引流管、体外循环机泵管、人工心脏球型二尖瓣、人工肺硅胶膜、胸腔隔离膜等。胸膜腔负压是维持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开胸手术后,由于气体进人胸膜腔,肺因其本身的弹性回缩而塌陷,手术后需胸膜腔内放置胸腔引流管,以排出积气和积液,重建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两侧胸内压力,并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11]。

2.2.6外科制品

包括:腹腔引流管、腹膜透析管、T型管、Y型管、TY型管、多孔引流管、毛细引流管、腹腔引流装置、负压引流球、负压引流器、异型管等。肠外瘘治疗用硅橡胶堵漏片,能耐肠液腐蚀,且对人体无刺激,可有效阻止肠液外溢,保持肠道通畅,恢复肠道营养。硅橡胶制负压引流器具有高效引流和减压、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以及减少换药次数等多方面的优点,使用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创伤治疗技术[12],其良好的密封及防堵管设计被称为创伤治疗的革命性进步。

2.2.7泌尿和生殖系统制品

主要有:硅橡胶高聚物表现出的抗老化性、无毒、生理惰性、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等优点,可用于制成单腔导尿管,双腔球囊导尿管、三腔球囊导尿管、梅花型导尿管、头双腔导尿管、前列腺治疗导管、人工肛门括约肌、人工尿道括约肌等,尤其是留置人体内的导尿管,在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的诊疗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这种硅橡胶导尿管是置于人体内部,为了避免感染,合成了了新型抗菌硅橡胶导尿管材料[13],在保留了硅橡胶原有的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新材料出众的抗菌性能使其更加适用于人体。

2.2.8其他

在其他医疗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人工关节、人工乳房、胎儿吸引器、引产水囊、产后止血水囊、子宫热球治疗仪、硅橡胶节育器等。六十年代,人工指关节推向市场,通常情况下

硅橡胶人工关节植入物性能比较稳定,术后关节恢复时间为5年左右。硅橡胶材料制成的胎儿吸引器吸头柔软富有弹性,在孕妇难产情况下使用它代替其他助产器,可避免新生儿颅内血肿与损伤。

2.3无机非金属材料

生物陶瓷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并且最有发展潜力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陶瓷不仅具有不锈钢塑料所具有的特性,而且具有亲水性、能与细胞等生物组织表现出良好的亲和性。生物陶瓷除用于测量、诊断治疗等外,主要是用作生物硬组织的代用材料。可用于骨科、整形外科、牙科、口腔外科、心血管外科、眼外科、耳鼻喉科及普通外科等方面。主要有人造牙、人造骨、人造心脏瓣膜、人造血管和其他医用人造气管和穿皮接头等。

生物陶瓷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特性、与细胞的亲和性、耐腐蚀性、热稳定性及机械性能,在口腔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4],未来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发新型生物陶瓷基的烤瓷修复材料和种植修复材料,生物陶瓷材料口腔制品与机体组织界面相互作用关系[15],生物陶瓷梯度界面层的制备,生物陶瓷材料在口腔复杂环境中的适用性及失效机制研究,纳米技术在生物陶瓷材料中的应用等。

2.4复合材料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主要用于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以及人工器官的制造。其中钴合金和聚乙烯组织的假体常用作关节材料,人体骨骼的晶体成分主要是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含量约为60%是一种长度为20-40 nm、厚度为1. 5-3 nm 的针状结晶,而在牙齿骨中,n-HA 的含量高达97%。n-HA复合物常用作支架材料、骨替代材料等。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和聚乳酸复合的产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组织相容性,能促进骨组织生长,加速骨组织修复,在临床治疗牙周病骨缺损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是一种实用、价廉、应用方便的较为理想的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材料。碳-钛合成材料临床可用作人工股骨头,碳纤维材料因其强度大、耐高温、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好、学性能稳定、弹性模量与真骨相近等诸多特点,被认为是一种优良的治疗骨折的内固定材料[16],不但强度好、固定牢靠,而且骨折愈合快、承载能力强。

在过去三十年中, 复合材料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医疗器械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在加州阿纳海姆展会上,美国TeknorApex公司展出了其获奖产品MD-500 系列混合材料。该产品是首个完全切实可行的PVC 替代品,另一款新混合材料MedalistMD-500 还可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工艺和伽马辐照来消毒,由此所引起的颜色变化与乙烯材料相当或者更少[17]。该材料还有可能应用于输液管、呼吸管、进食管及蠕动管。

3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前景

生物医用材料为挽救生命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正面临重大突破。我国加入WTO后,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18],生物材料科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跨部门、跨学科通力合作,通过走自力更生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在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化[19]、分子设计、仿生模拟、智能化药物控释等方面重点投入,生物医用材料必将为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造福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代医学正向再生和重建被损坏的人体组织和器官,恢复和增进人体生理功能,个性化和微创治疗等方向发展。传统的无生命的医用金属、高分子、生物陶瓷等常规材料已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要求,生物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材料科学与技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深化了材料及植入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认识,加之医学进展和需求的驱动,当代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并处于实现意义重大突破的边沿。预计二十年内医用生物医用材料的市场占有率将赶上药物[20]。因此,加强医用生物医用材料的临床应用研究和推广应用,重点发展我国医用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营销紧密结合的一体化体系是当

务之急。虽然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开发出具有与人体材料完全类似的替换材料[21],但随着智能材料、纳米材料的出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用生物材料的发展将给材料科学和生命工程学带来一次新的革命。

参考文献:

[1] 陈清宇,翁杰.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化工新型材

料.2007,35(10):80-81.

[2] 沈德勇,方立明,陈晓峰,黄彩霞,罗小刚,晏龙昊. 羟基磷灰石/液晶复合材料仿生人

工骨的制备及性能. 复合材料学报. 2011,28(5):101-104.

[3] 辛雷,苏佳灿.人工骨修复材料的现状与展望.创伤外科杂志. 2011,13(3):272-283.

[4] Deng Y, Gu H Q. Preparation and improvation of nanophase artificial bone composite scaffold

and relevant study on properties.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09, 3(18) : 129-137.

[5] 史文红,赵成如.医用硅橡胶及其制品.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5(11):13-19.

[6] 叶俊,刘寿堂.数字化塑形钛板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柳州医

学.2009,22(2):84-85.

[7] Cheng L J, Y e F, Lu X F, Wang J J, Li S F, Fan H S, Bu H.Tissue response of an osteoinductive

bioceramic in bone defect rabbit mode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 2010, 1(25): 28-31.

[8] 郑雅丽,李永新,龚树生.种植硅橡胶义耳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2,27(1):23-25.

[9] 张明军,邱丽琳,韩晗,周钰晶,金淑君.喉罩置入全身麻醉25例.总装备部医学学

报.2011,13(1):32-33.

[10] 梁永康,王兵,腹腔镜可调胃束带手术的现状.外科理论与实践.2011,16(4):415-416

[11] 谢云俭. 成人开胸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吉林医学信息.2007,24(3):25-26.

[12] 雷林革,闫宛春,陈克明.封闭负压双向引流管的设计.中国医疗器械杂

志.2012,38(1):39-40.

[13] 路新卫,韦莉萍,朱全红,杨建华.抗菌硅橡胶导尿管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中国组织工

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41):8091-8094.

[14] 孙昌,孙康宁. 生物陶瓷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江苏陶瓷.2011,44(4):7-9.

[15] 何文丹,陈建钢,帅李娅.可吸收型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临床应用评估.临床口腔医学

杂志.2011,27(3):171-174.

[16] 王晓敏,李旭东,张志斌.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引导再生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化

学研究与应用.2010,22(10):1300-1304.

[17] 魏杰,李利军,彭芳辰.热固性乙烯基酯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骨内固定物的生物安全性

研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4):907-909.

[18] 张群英,严玉蓉.复合材料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12(6):13-17.

[19] 唐锋意,周正诚.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应用前景.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5(3):893-895.

[20] Jin Y, Zhang J, Liu G. Repair of canine mandibular bone defects with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and cora. Tissue Eng PartA.2010, 16(4): 1385 -1394.

[21] 曲远方.现代陶瓷材料及技术.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12-350.

BIOLOGICAL CULTIVATED V ARIETY OF

METERIALS AND APPLICATION

Abstract: Biomedical materials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 new high-tech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ir material properties commonly used in medical biomaterials, classification and some of the latest applied research progres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mmonly used medical biomaterials in the medical sectorthe application described in detail.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to save lives and improve people's health, to continue to receive atten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and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 words: Biomedical Materials; Artificial bone; Bioceramics; Silastic; Composite materials

花卉常用生物农药的种类

花卉常用生物农药的种类 生物农药一般是指用生物活体防治病虫害的药剂,具有无残留、无公害、不污染环境的特点,能专一作用于有关的病害、有害生物种类。目前国内外公认应用最多的有细菌性、抗生素类、昆虫激素类、昆虫病原线虫类及昆虫病毒类。 防治花卉食叶害虫 一、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系列杀虫剂是新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它的杀虫作用机理是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灭幼脲类主要是胃毒剂,但也能侵入昆虫表皮发生作用。该产品具有防治效果好,残效期长,防治成本低,耐雨水冲淋,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对花卉植株、人畜及环境安全等优点。 二、是细菌性农药——Bt乳剂。Bt乳剂是苏云金杆菌微生物农药类,属于芽孢杆菌细菌性杀虫剂。其主要杀虫成分是半孢晶体。该药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广为应用的主要生物杀虫剂。Bt乳剂的致病机理是Bt杀虫毒素使害虫的消化道发生病变而死亡。食叶害虫吃了带Bt乳剂的叶片后,引起瘫痪、停食、反应迟钝、腹泻,尔后腹部出现黑环,并逐渐扩大到全身,最终中毒致死。害虫死后变为黑色软体,腐烂、倒挂或死在树叶和枝条上。Bt菌剂对多种鳞翅目幼虫和叶蝉有致病和毒杀作用,如食心虫、黄刺蛾、尺蠖蛾等,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的幼虫。 三、植物性农药,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烟·百·素油:多元中草药植物乳油杀虫剂,对易产生抗性的昆虫也可迅速杀死,具有降解好、无残毒、使用安全、无公害、无污染等特性,对花卉有刺激生长的作用。 百草一号(0.6%苦参碱·内酯水剂):由牛心朴子、苦豆草等多种植物及中草药粉碎、溶解、添加助剂和渗透剂配置加工而成。作用机理是以触杀为主,胃毒为辅,对花卉生长有促进作用,可用于防治花卉各类蚜虫及食叶害虫。 百虫杀(1.2%烟·参碱乳油):属于植物性农药,有效成分是烟碱和苦参碱,对昆虫有胃毒、触杀和熏蒸作用。对人畜低毒,对环境无污染、花卉无药害。 蔬果净(0.5%楝素乳油):属于植物性农药。该药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花卉不会发生药害。同时具有胃毒、触杀和一定的拒食作用。 防治花卉刺吸式害虫一、真菌性农药,主要有灭蚜菌。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化学农药的使用能够控制病虫害,增加作物的产量,但在土壤、空气和粮食中的残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微生物农药是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活性的物质,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Bt制剂、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和真菌除草剂;后者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一些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修饰物。微生物农药由于其广谱、高效、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种类、特点、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1.传统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比较 1.1传统化学农药产生的危害 1.1.1对土壤的影响 传统化学农药施用以后,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表面,一部分直接进入土壤,被土壤颗粒吸附。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和农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进入土壤,直接或间接与土壤接触,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土壤的腐熟和透气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1.1.2破坏生态平衡 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种群急剧上升。有些次要的害虫,由于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很快发展为主要害虫。 1.1.3产生抗药性 针对一种害虫长期使用同种农药,往往会使其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农药浓度及用药频率增加,使农药残留更高。 1.1.4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化学农药在蔬菜水果上的残留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农药通过饮食或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危害人体健康。 1.2微生物农药的优点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点:(1)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良好。病原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国家科技部

附件10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旨在面向国家发展大健康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生物医用材料的重大战略需求,把握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沿,抢抓生物医用材料革命性变革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以新型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材料、植入器械及高值医用耗材为重点,开发一批新产品,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集中度多元化生产的龙头企业以及创新团队,构建我国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体系,引领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技术进步,为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多学科结合、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围绕项目的总体目标,部署前沿

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4大研究任务,以及涉及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等的医用级原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和规范研究、临床及临床转化研究3项重点任务。 2018年将继续围绕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4大研究任务部署12个方向,拟支持19个项目,国拨经费约为3亿元。实施周期为2018—2020年。 1. 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 1.1纳米生物材料及其纳米生物学效应与风险的基础研究 研究内容:自然组织的纳米结构及其装配;合成纳米生物材料的积极和负面的纳米生物学效应及其临床应用前景和风险,包括:特定自然组织的纳米分层结构及其自装配原理及高通量计算模拟和实验研究,纳米粒子对细胞选择性凋亡和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纳米生物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机制、降解产物对组织再生的影响及生物学风险研究,纳米生物陶瓷及复合材料的高生物活性

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医学材料指的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特种功能,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治疗疾患,而对人体组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现在各种合成材料和天然高分子材料、金属和合金材料、陶瓷和碳素材料以及各种复合材料,其制成产品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生物医用材料是用来对于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它是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己成为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莲勃发展和重大突破,生物材料己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二关键词: 生物,医学,材料,医疗器械,创伤,组织,植入 biomedical material,new materials 三文献综述 1生物医用材料定义 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是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它是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己成为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莲勃发展和重大突破,生物材料己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当代生物材料已处于实现重大突破的边缘,不远的将来,科学家有可能借助于生物材料设计和制造整个人体器官,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产业将发展成为本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 由生物分子构成生物材料,再由生物材料构成生物部件。生物体内各种材料和部件有各自的生物功能。它们是“活”的,也是被整体生物控制的。生物材料中有的是结构材料,包括骨、牙等硬组织材料和肌肉、腱、皮肤等软组织;还有许多功能材料所构成的功能部件,如眼球晶状体是由晶状体蛋白包在上皮细胞组成的薄膜内而形成的无散射、无吸收、可连续变焦的广角透镜。在生物体内生长有不同功能的材料和部件,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模拟这些生物材料制造人工材料。它们可以做生物部件的人工代替物,也可以在非医学领域中使用。前者如人工瓣膜、人工关节等;后者则有模拟生物黏合剂、模拟酶、模拟生物膜等 2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 生物材料应用广泛,品种很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通常是按材料属性分为:合成高分子材料(聚氨醋、聚醋、聚乳酸、聚乙醇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其他医用合成塑料和橡胶

生物农药的种类及使用

生物农药的种类及使用 目前国内生物农药的年产量为12万吨,防治面积达2670万公顷,约占农药市场份额的5%。生物农药有效成分登记超过90种,登记产品约3000个,其中抗生素产品约占登记产品总数的70%。生物农药产品约占我国登记农药总数的11%~13%。 一、生物农药的种类 1.微生物农药品种

3.植物源农药品种

4.抗生素类农药品种

5.天敌生物类农药品种 赤眼蜂和平腹小蜂产品在我国已登记并商品化,登记产品4种,主要是杀虫卵卡、杀虫卵袋。主要天敌产品有:赤眼蜂、平腹小蜂等。 二、生物农药如何使用? 1.微生物农药 掌握温度微生物农药的活性与温度直接相关,使用环境的适宜温度应当在15℃以上,30℃以下。低于适宜温度,所喷施的生物农药,在害虫体内的繁殖速度缓慢,而且也难以发挥作用,导致产品药效不好。通常,微生物农药在20~30℃条件下防治效果比在10~15℃间高出1~2倍。

把握湿度微生物农药的活性与湿度密切相关。农田环境湿度越大,药效越明显,粉状微生物农药更是如此。最好在早晚露水未干时施药,使微生物快速繁殖,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避免强光紫外线对微生物农药有致命的杀伤作用,在阳光直射30和60min,微生物死亡率可达到50%和80%以上。最好选择阴天或傍晚施药。 避免雨水冲刷喷施后遇到小雨,有利于微生物农药中活性组织的繁殖,不会影响药效。但暴雨会将农作物上喷施的药液冲刷掉,影响防治效果。要根据当地天气预报,适时施药,避开大雨和暴雨,以确保杀虫效果。 另外,病毒类微生物农药专一性强,一般只对一种害虫起作用,对其他害虫完全没有作用,如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只能用于防治小菜蛾。使用前要先调查田间虫害发生情况,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合理安排防治时期,适时用药。 2.植物源农药 预防为主发现病虫害及时用药,不要等病虫害大发生时才防治。植物源农药药效一般比化学农药慢,用药后病虫害不会立即见效,施药时间应较化学农药提前2~3天,而且一般用后2~3天才能观察到其防效。 与其他手段配合使用病虫害危害严重时,应当首先使用化学农药尽快降低病虫害的数量、控制蔓延趋势,再配合使用植物源农药,实行综合治理。 避免雨天施药植物源农药不耐雨水冲刷,施药后,遇雨应当补施。 3.生物化学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是通过调节或干扰植物(或害虫)的行为,达到施药目的。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及趋势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及趋势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医用材料学课程学习总结及结课论文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班级:金属1302 学生姓名:钱振 指导教师姓名:王宝志 2016年 10 月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钱振 学号:63 班级:金属130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分子材料在各领域得到了显著应用,在医用领域应用更多,本文综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基本条件,概述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用途,并浅谈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展望。通过介绍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人工脏器、药剂及医疗器械方面的应用,以及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对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的认识和其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生物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现状,应用,展望 1.引言 生物医用材料是生物医学科学中的最新分支学科,它是生物学、医学、化学、 物理学和材料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是用于人工组织或器官制备、高性能医疗

器械的研制、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和和仿生效应研究的基础[1] 。 生物医用材料,简称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或功能,用于与生物组织接触以形成功能的无生命的材料]2[。主要包括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和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等。研究领域涉及材料学、化学、医学、生命科学]3[,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门介于现代医学和高分子科学之间的新兴学科。目前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已遍及整个医学领域(如: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治疗、心血管、骨修复、神经传递、皮肤、器官、药物控释等)。 2.研究现状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可对有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具有特殊功能作用的高分子材料。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医用高分子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医用新材料和人工装置,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肾用透析膜、心脏起博器及骨生长诱导剂等。近10年来,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正以其特有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等优异性能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医学临床应用。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展最早、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塑料、橡胶、纤维、粘合剂等。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些材料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聚矾中空纤维人工肾、硅橡胶医用导管、介入栓塞材料、介入诊疗导管以及护理方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等,都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这些产品在临床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的独特作用,因而在高分子化学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医用高分子(Medical highpolymers)。它是把高分子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临床医学的需要结合起来,用于研究生物体的结构、生物体器官的功能及医用材料的应用等的一门年轻而边缘性的学科]4[。

生物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生物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什么是生物工程以及发展生物工程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当代的生物技术和研究成果,并对生物工程的发展前景做了简单的叙述。 关键词:生物工程酶工程工程前景 1 什么是生物工程 遗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它通过人工转移或重组DNA大分子,增加生命体的基因种类,从而重新安排、设计人类所需要的新生命。生物工程就是把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和最新知识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的工艺学。一般认为它主要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学工程和发酵工程。 繁衍或用传统的选择自发突变的方法既快又好。如育种,用传统的选择自发突变的方法比自然界进化产生新组合性状的速度快一万倍,而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则快一亿倍。 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和细胞杂交等。前者

是把植物的胚轴、叶片、茎段、根、花茎、花粉、胚、分生组织等离体培养成为植株。后者是指把植物的细胞,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除去细胞壁,变成原生质体,在融合诱导剂促进下,使甲、乙两个种的细胞完成融合过程,继而培养成杂种植株。 酶工程是利用生物学使一种物质转化为另种物质的方法。酶工程避开了传统化学转化所需要的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苛刻条件,在化学工业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发酵工程就是利用不同的微生物,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将各种不同的原料转化成各种不同的物质,如酒精、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2 发展生物工程的重要意义 人类在长期科学和生产实践中掌握了很多创造生物新类型的手段。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的还是有性杂交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种间、属间远缘杂交往往不易成功,至于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如动物与细菌之间,就更不可能了。然而基因工程却可以越过这个杂交屏障,发挥它自己的特长。它不但能把不同微生物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而且还能使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

生物农药的分类

生物农药的分类 农化新世纪编辑视点 译者按:近年见到一些文章,内容涉及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界定,观点不一. 窃以为国际上已取得的共识,应该作为我们的供鉴. 故将手头一本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编印书籍有关内容节译出供参阅. 其内容略显陈旧,但基本概念 不会大变. 生物农药是天然存在的或者经过基因修饰的药剂, 它们与常规农药的区别在于独特的作用方式, 低使用剂 它们可以区分为两个主要类量和靶标种类的专一性. 别:生物化学农药,如激素和生长调节剂;微生物农药, 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和真菌制剂. 1 生物化学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必须符合下面两个标准, 也必须符合这类化合物的性能要求. 其一, 该类杀虫剂品种必须显示出与对靶标生物直接毒杀不同的作用方式(如 生长调节,觅偶干扰). 植物源杀虫剂和烟碱和除虫菊素能毒杀靶标生物, 所以不被 认为属于生物化学农药. 其二, 生物化学农药必须是天然存在的, 或者如果它是由人工合成,则在化学结 构上必须与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完全相同.这里的"完全相同", 意指合成化合物成分的分子结构必须与天然存在的模式化合物分子结构 样. 有时出现不能确定的情况.例如, 假使该天然存在化合物的确切分子结构是未知的, 或者假使其对靶标生物与非靶标生物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 某个国家的管理

机构应该根据各种情况规定 , 或者将这样的化合物归类 为常规农药 . 生物化学农药按照一般生物学机制分为四类 . 1,1 行为.包括外激素 (pheromones), 异源外激素 (allomones) 和种问外激素 (kairomones). 外激素是一种群中个体释放的化学物质 , 它能改变 同一种群中其他个体的行为 . 甚至在非常低的浓度下 , 这些化学信息素导致聚集 , 帮助觅偶, 形成报警信号或 者 引导至食物源 . 最常见的外激素是由雌虫腹腺分泌的 诱素诱使雄虫前来交配 ; 还有 聚集外激素 , 它由一个昆 虫种群中一种性别或两种性别昆虫所产生 , 它能促使两 种 性别昆虫聚集在一起进行取食或繁殖 . 性外激素在蛾 类和蝶类中常见 ,聚集外激素 则在甲虫类中常见 . 异源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释放的化学物质 , 它能改 变另种昆虫 的行为而对释放外激素的昆虫有利 . 多种植 物产生的次生物质能驱避昆虫和阻止它 们取食, 这些物 圃 质也被归类为异源外激素 . 人们长期以来利用香茅 (Citronellagrass) 油作为 一种昆虫驱避剂涂抹在皮肤 上. 种问外激素是由一种动物释放的化学物质 , 它能改 变另种动物个体的行为 , 对 释放外激素的动物无益 , 而 对受纳物种有利 . 例如, 动物寄生昆虫可以由它导向找 到寄主. 种问外激素与外激素一样 , 能用以把昆虫引至 诱阱以达到虫情测报或 捕获 它们的目的 . 1,2 激素 激素是生物化学物质 , 其在生物体的一个部位被合 成并输导到另一部位 , 在那 里它们具有控制 ,调节或改 变行为的效能 . 昆虫激素可区分为以下两个主要类别 . 其一,蜕皮激素(moltinghormones 或 ecdystetoids). 它们是由昆虫体内一组化学结构上彼此十分相近的水 溶性甾族化合物所组成 , 在植物体内也找到其中几种活 性类似物.到本文为止 ,无论用天然的蜕皮激素或者 用 植物中产生的蜕皮激素类似物 , 通过饲喂或局部施药 , 都不能有效地防治昆虫 . 另外, 因为它们的合成十分昂 贵,蜕皮激素的商品化产品仍然处于研究阶段 . 其二, 保幼激为生物化学农药 , 或者归类 化学信息素 这是植物或动物释放的化合物 , 它们能改变相同种 类或不同种类受纳生物体的

微生物农药种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目前开发生产的微生物农药种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类,包括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基因修饰的微生物等自然产生的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农药,但不包括各类农用抗生素(各类农用抗生素统称为微生物源农药)和其它生物农药一样.微生物农药同样具有毒性较低、对天敌生物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应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为了让广大农药使用者能对此有比较全面、详细地了解.现把我国目前开发生产的微生物农药种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简要总结介绍如下。 1.细菌类微生物农药 1.1苏云金杆茵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约占到全部生物农药使用量的90%,可用于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茶毛虫、茶尺蠖、棉铃虫、稻苞虫、稻纵卷叶螟、枣尺蠖、玉米螟、苹果巢蛾和天幕毛虫等多种鳞翅目害虫。 1.2多粘类芽孢杆茵可用于防治番茄、烟草、辣椒、茄子青枯病。 1.3放射土壤杆菌可用于防治桃树根癌病。 1.4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三七根腐病和烟草黑胫病等,还可用于水稻调节生长、增产。 1.5蜡质芽孢杆菌可用于油菜抗病、壮苗、增产,还可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姜瘟病等。 1.6荧光假单胞杆茵可用于防治番茄青枯病、烟草青枯病和小麦全蚀病。 1.7类产碱假单孢茵可用于防治草场牧草草地蝗虫。 2.真菌类微生物农药 2.1绿僵茵可用于防治滩涂飞蝗和一些鳞翅目害虫。2.2白僵菌可用于防治白粉虱、烟粉虱、金龟子、蛴螬等多种害虫。 2.3耳霉菌可用于防治小麦蚜虫。 2.4木霉菌可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和霜霉病、大白菜霜霉病和小麦纹枯病等。 2.5淡紫拟青霉菌可用于防治番茄线虫病。 2.6厚孢轮枝菌可用于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病。 3.病毒类微生物农药 3.1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等多种作物甜菜夜蛾。 3.2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等多种作物斜纹夜蛾。 3.3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为害多种作物的棉铃虫。 3.4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茶树茶尺蠖。 3.5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茶树茶尺蠖。 3.6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 3.7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 3.8草原毛虫核多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草原毛虫。 (山东省宁阳县农业局植保站刘刚271400) 北京农业,2006(12)

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及金属材料均已在生物医学领域被应用,作为人体修复材料。但从生物相容性的特性分析,则高分子材料与无机材料有着更大的应用前景。美国于1996年对人工骨与各类关节的市场需求量预测为约200万件,中国骨折病人约10倍于此。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福利问题。 无机生物医用材料可分为三大类,即惰性材料、表面活性材料及可吸收材料。属于惰性材料类的有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生物微晶玻璃、复合材料及涂层材料。属于表面活性材料类的有生物活性玻璃、生物活性微晶玻璃、磷灰石类材料、复合及涂层材料。属于可吸收材料类的主要是羟基磷灰石及可吸收的磷酸钙材料。 本文拟对涂层材料稍加介绍。其制备方法是以上述三类材料中的任何一种为对象,一般以钛合金为基底,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将它们在基底材料上形成一层结合牢固的涂层。这类涂层材料具有若干优点,首先可使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直接与生物体相接触;其次可以利用钛合金基底的强度与韧性;另外涂层材料含有许多微孔,又与被植入体周围的生物体相容,在动物中大量、长期试验证明,生物组织可以长入到微孔中,亲合性好,形成紧密的结合体。因此是比较理想的植入体。现已有肘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产品,可供医生选用。在上海一地已有二百多病例。根据对植入髋关节病人的实例统计,在未植入前,有2/3的病人在没有手杖时,就完全不能行走;而在植入后则有90%的病人借助手杖即可长距离行走,其中3/4的病人可脱开手杖行走,效果相当明显。 以上谈了四点不求全面,但已看出高性能无机材料可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能,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前景。新材料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本身就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他众多高技术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新材料作为它们的基础与支撑。因此展望高性能无机材料的未来,将是一幅十分诱人的图画。

生物农药的介绍及使用技术(培训)

生物农药的介绍及使用技术 目录 1、生物农药的内容简介 2、生物农药的出现和发展 3、生物农药的4大优点 4、生物农药的5大优势 5、生物农药四大类型 6、转基因生物农药 7、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 8、使用生物农药要注意四大气候因素 1、生物农药的内容简介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关于生物农药的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十分准确统一的界定。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生物农药一般是天然化合物或遗传基因修饰剂,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信息素、激素、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农药(真菌、细菌、昆虫病毒、原生动物,或经遗传改造的微生物)两个部分,农用抗生素制剂不包括在内。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就其利用对象而言,生物农药一般分为直接利用生物活体和利用源于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两大类,前者包括细菌、真菌、线虫、病毒及拮抗微生物等,后者包括农用抗生素、性信息素、摄食抑制剂、保幼激素和源于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等。但是,在我国农业

生产实际应用中,生物农药一般主要泛指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微生物源农药。 2、生物农药的出现和发展 我国是最早应用杀虫剂、杀菌剂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国家之一,早在1800年前就已应用了汞剂、砷剂和藜芦等。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植物性农药和无机农药仍是防治病害虫的有利武器。20世纪40年代发明有机化学农药之后,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控制病虫危害的能力,为我们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长期依赖和大量使用有机合成化学农药,已经带来了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对推动农业经济实现持续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生物农药的出现和发展是和生物防治研究的发展及化学农药的使用分不开的,经历了曲折的过程。agostino bassi于1853年首次报道由白僵菌引起的家蚕传染性病害”白僵病”,证实了该寄生菌在家蚕幼虫体内能生长发育,采用接种及接触或污染饲料的方法可传播发病;俄国的梅契尼可夫于1879年应用绿僵菌防治小麦金龟子幼虫;1901年日本人石渡从家蚕中分离出一种致病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1926年g.b.fanford使用拮抗体防治马铃薯疮痂病。这些都是生物农药早期的研究基础,当时并未形成产品。化学农药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农药公害”问题日趋严重,在国际上引起了震动,使农药发展发生了转折,引出了生物农药。1972年,我国规定了新农药的发展方向:发展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逐步发展生物农药。70~80年代,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但是,由于化学农药高效快速,人们仍寄希望于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对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应用曾一度漠视忽略。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研究开发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发展成为国内外植物保护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生物农药具有安全、有效、无污染等特点,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因此,近年来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也开始呈现出新的局面,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几十个品种、几百个生产厂家的队伍。生物农药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

生物医用材料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医用材料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亦云来源:上海情报服务平台发布者:日期:2006-09-07 今日/总浏览:7/6023 组织工程材料面临重大突破 组织工程是指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一个生物装置,来维护、增进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以恢复受损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它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受损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和再建,延长寿命和提高健康水乎。其方法是,将特定组织细胞"种植"于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可被人体逐步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材料)上,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生物材料为细胞的增长繁殖提供三维空间和营养代谢环境;随着材料的降解和细胞的繁殖,形成新的具有与自身功能和形态相应的组织或器官;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或器官能对病损组织或器宫进行结构、形态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替代。近10年来,组织工程学发展成为集生物工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生物力学以及临床医学于一体的一门交叉学科。 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组织工程也为生物材料提出问题和指明发展方向。由于传统的人工器官(如人工肾、肝)不具备生物功能(代谢、合成),只能作为辅助治疗装置使用,研究具有生物功能的组织工程人工器官已在全世界引起广泛重视。构建组织工程人工器官需要三个要素,即"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细胞生长因子。最近,由于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强的特点,将其用作"种子"细胞进行构建人工器官成为热点。组织工程学已经在人工皮肤、人工软骨、人工神经、人工肝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展现出美好的应用前景。 例如,存在于脂肪组织基质中的脂肪干细胞(ADSCs)是一类增殖能力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被发现不但具有与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相似的向成骨、软骨、脂肪、肌肉和神经等细胞多分化的能力,而且表达与BMSc相同的表面标志如CD29、CD105、

生物工程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生物工程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在近20年的发展中受到了全球科技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有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之所以能受到各界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用途广泛,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已遍及医药、农业、食品、能源、环保等各个领域;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可以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难题,如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生物技术在全球经济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培养细胞等)为基本资源,因此其原料具有再生性,同时生物系统生产产品产生的污染物少,对环境的破坏性很小或几乎没有,重组微生物甚至还可以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鉴于生物技术产业的以上特点,清洁、经济并且可持续发展的生物技术必然会在21世纪获得更大发展。 一、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状况 1. 全球生物技术市场迅速扩张 各国政府竞相制定生物技术发展计划,政府和企业界投入巨资,国家实行优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惠政策,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1976年,美国遗传技术公司(Genentech) 在美国诞生,它标志着生物工程产业从此开始,从而揭开了一场波及全世界的生物工程产业革命的序幕。1982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基因重组人胰岛素问世。现在,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已达到1300多家,欧洲8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日本也有3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生物技术产业正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具体表现为:进入生物技术领域的企业增多,企业对于生物技术的科研投资增大,有更多的生物产品申请注册。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专家曾预测到20世纪末,全球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类)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类) 一、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名称:生物工程 专业代码:0818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标准学制:4年 在校修业年限:3—8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较为广泛的生物科学、化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工程学基础,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好的科学素养,能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的重实践、强理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 (1)培养要求、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2)毕业生应获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①掌握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化工程、生物工程原理及设备、生物工艺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②掌握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生产装置与设备设计方法。 ③掌握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分离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④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⑤了解当代生物工业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⑥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及技术。 五、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生化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程。 六、学位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化工原理、发酵工程、生物工程设备。 七、理论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 八、最低毕业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90.5学分(含课外学分)。 1、最低教学总学分:180.5学分。 (1)理论教学148.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7.5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必修课66学分;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选修课10学分;专业模块及专业选修课25学分。 (2)实践教学环节32学分,其中必修32学分,选修0学分。 2、课外学分:10学分。 九、各类课程学分学时构成表

生物农药行业分析报告(

生物农药行业分析报告 一.生物农药是未来农药的发展方向: (1)生物农药的定义与分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其中,对于生物活体农药来说,进一步分为微生物农药和生物工程植物农药等等。 (2)生物农药与传统化学农药对比 农业生产不能离开农药的使用,而传统的化学农药具有诸多的弊病,比如对环境污染极大、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部分农药为高毒农药,甚至为剧毒农药。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人因使用化学农药而中毒,其中大约有4万人死亡。而且,长期使用某些化学农药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目前有抗药性的害虫已有417种。因此,生物农药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物农药相较于传统化学农药而言,具有以下特点:①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目前市场开发并大范围应用成功的生物农药产品,它们只对病虫害有作用,一般对人、畜及各种有益生物比较安全,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也比较小。②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生物农药其有效活性成分完全存在和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极易被日光、植物或各种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来于自然,归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方式。因此,可以认为它们对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无污染。③可以诱发害虫流行病。一些生物农药品种(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毒、昆虫微孢子虫、昆虫病原线虫等),具有在害虫群体中的水平或经卵垂直传播能力,在野外一定的条件之下,具有定殖、扩散和发展流行的能力。不但可以对当年当代的有害生物发挥控制作用,而且对后代或者翌年的有害生物种群起到一定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④可利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目前国内生产加工生物农药,一般主要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原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生产成本比较低廉。因此,生产生物农药一般不会产生与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生产化工合成产品争夺原材料.⑤有些生物农药表象慢、实效快。如Bt制剂,虫害摄食后,虽不立即死亡,但几分钟后失去了侵蚀危害能力,达到防治目的,数天内渐渐形成了死亡高潮,可谓“静态型农药”。 二.生物农药是农药企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传统化学农药生产经济性下降: 传统化学农药如果以大的化工行业角度来看,已经逐渐呈现出衰退的迹象。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7月份化学工业总产值5527.2亿元,去年同期3967.7亿元,同比增长39.3%,其中,化学农药制造7月份产值是171.4亿元,去年同期137.0亿元,同比增长25.1%,处于化工行业增长率最低。化学农药的发展已经远低于化工行业的平均水平,将农药归属为化工行业已经不再经济。 (2)生物农药行业需求分析:

生物农药的使用禁忌

生物农药使用的五大禁忌 据调查,在我国生物农药主要应用于经济作物区和有机绿色种植项目,大田粮食作物很少有农户选择。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系指非化学合成,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而具有杀菌农药和杀虫农药的作用。近些年随着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扩大,使得生物农药的需求逐渐上扬。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数年内,化学农药的预估市场成长率约为2%,而生物农药则为10%到15%。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 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同化学农药一样,按照防治对象生物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

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在使用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几点,温度、湿度、光照、雨水以及一些化学药剂。 温度。生物农药使用温度建议在20℃以上。有实验证明在20到30℃的条件下,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比在10到15℃的时候高出1到2倍 湿度。农田环境湿度越大,药效越明显,特别是粉状生物农药更是如此。因此,生物农药在雨后阴天或早晚露水未干的时候使用效果好,在蔬菜、瓜果等食用农产品上使用时,务必使药剂能很好地粘附在茎叶上,使芽孢快速繁殖,害虫只要一食到叶子,立即产生药效,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光照。尤其是微生物农药为芽孢杆菌类物质,活性物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因此,为了确保用药效果一定要避免强的太阳光,增强芽孢活力,发挥芽孢治虫效果。这点与微生物肥料的使用禁忌相同。 雨水。生物农药要避免雨天施药。尤其植物源生物农药不耐雨水冲刷,施药后遇雨应当补施。 避免与一些化学药剂混合使用。化学杀菌杀虫剂农药对生物农药真菌、细菌孢子、菌丝、芽孢生长有抑制损害作用。特别是有机磷类抑制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发育达90%。如块状耳霉菌,作为一种真菌杀虫剂,药效是通过块状耳霉菌的活孢子作用来实现的。施用后活孢子侵染蚜虫并致死,可持续传染,引起群体大量死亡。但作为一种活体真菌,如果与化学杀虫杀菌剂混用,主导作用物质被致死,自然就失去作用。 所以在使用生物农药时一定要格外注意。(河北农粮网)

生物医用材料论文:生物医用材料.pdf

学无止境 生物医用材料论文: 生物医用材料 石家庄研制成抗菌塑料瓶 我国第一批可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种包装领域的抗菌塑料瓶,2002年12月在石家庄神威包装有限公司研制成功。 这种塑料瓶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分子组装抗菌技术,能有效防止细菌污染和交叉污染,在包装领域尤其是食品和药品包装上应用前景良好。 分子组装抗菌技术属于第三代抗菌技术,这种技术不需要加入任何抗菌剂,而是在部分基体树脂的分子链上,组装上经过优选的抗菌功能团,使这部分树脂自身就成为抗菌的组成部分,从而避免了重金属污染、耐热性差、药效持续时间短等弊端,具有高效广谱、安全无毒、效果持久、成本低等特点。 日本开发骨质再生新材料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所和东京齿科医科大学开发出新型骨质再生材料,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这种由羟碳灰石和蛋白质胶原构成的多孔质构造复合材料。填入骨头破损处,骨芽细胞便进入材料孔洞中,在生成新骨质的同时,破骨细胞使材料一点点消失,最终全由新骨替代。在用狗和猕猴进行的动物实验中,移植后第8周骨头形状恢复,12周后动物便可自由行走。为了使血管容易进入新材料更加适应骨头发育,还对材料孔洞的形状加以改良;结果,骨头形状恢复的时间又缩短了4周。 目前,填充骨头破损部位多用患者自己的骨头和由陶瓷等材料制作的人工骨头。用患者自己的骨头局限性很大,取骨过多,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人工骨头容易变质,存在折断破裂的危险。这种新材料完全可以克服这些缺点,把它加工成各种形状,可移入任何部位。研究人员计划明年进行临床实验,2004年正式推广。 日本研制出易于加工的膏状人造骨 日本特殊陶业公司日前研制出容易加工变形的陶瓷制膏状人造骨。比现有人造骨硬化时间快8个小时。还可防血液浸入骨头内部,可用专用注射针注入,与原骨亲和性高。 这家公司从2000年开始在东京大学医学系附属医院等日本国内5家医院进行了临床治疗骨折实验,得到的评价中“极为有用”占82%。它们准备于2003年向政府提出制造申请,争取于2004年通过制药公司生产投入市场。 美合成人造胶原质血管可用于心脏搭桥手术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一种新的微型人造血管,可用来替换心脏搭桥手术中受损的血管,并解决可能产生的排异反应。 在传统心脏搭桥手术中,受损血管通常用患者腿部的血管替换,但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多余血管可供移植,而采用他人血管又会出现排异现象。现在,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电纺织法,用胶原质作原料,成功地生长出这种微型人造血管,其直径仅1毫米,比目前市场上可供移植的动脉血管小6倍。 研究人员用胶原质“织成”一个管状的支架,然后将光滑的肌肉细胞“种植”在支架表面。由于胶原质是人体的组成部分之一,细胞在其上可自然生长而不会遭到排斥,3周至6周后便可长成完好的可供移植的血管。植入人体后,胶原质逐渐被人体降解,最终被长出的新血管取代。

微生物农药复习资料doc资料

一、名词解释(大概念、大类概念、构成、特殊结构、作用方式等) 1.微生物农药 2. 农用抗生素 3. VIP蛋白 4. 包涵体 5. 重寄生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最、第一等字眼;防治对象、专性、来源、毒素、机理、不同分类、可开发为。。。,已应用等字眼;有效活性成分,测定方法、指标,特殊结构、致病过程、实际生产方法、等) 1. 以下哪一种微生物为专性寄生昆虫病原菌()。 A. 绿僵菌 B. 金龟子芽孢杆菌 C. 枯草芽孢杆菌 D. 苏云金芽孢杆菌 2. ()具有抗植物根结线虫作用,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生防因子。 A. 穿刺巴斯德氏柄菌 B. 肉毒梭菌 C. 嗜酸乳杆菌 D. 荧光假单胞菌 3. 绿僵菌的主要防治对象为()。 A. 蚜虫 B. 蜡蚧 C. 鳞翅目幼虫 D. 线虫 4. 鲁保一号是用于防治()的微生物源药剂。 A. 害虫 B. 病原菌 C. 杂草 D. 鼠害 5. ()是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产生的抗生素,对多种植物病毒病具有特效。 A. 井冈霉素 B. 农抗120 C. 中生霉素 D. 宁南霉素

6. ()可以产生剧烈的细菌外毒素,此毒素是目前草原农田广泛应用的生物杀鼠剂。 A. 肉毒梭菌 B. 穿刺巴氏柄菌 C. 恶臭假单胞菌 D. 荧光假单胞菌 7. 以下农用抗生素可用于杀螨剂的是()。 A. 莫西菌素 B. 华光霉素 C. 武夷霉素 D. 波拉霉素 8. 除了()以外,以下均为DNA杀虫病毒。 A. 核型多角体病毒 B. 颗粒体病毒 C. 昆虫痘病毒 D. 质型多角体病毒 9. 可以开发为杀虫剂的病毒主要集中在()。 A. 杆状病毒科 B. 长尾噬菌体科 C. 丝状病毒科 D. 壬酸 10. 双丙氨膦属于灭生性除草剂,其有效杀草成分为()。 A. L-草铵膦 B. 芦竹碱 C. 纤精酮 D. 拮抗关系 11. 病毒制剂毒力生物测定方法有活体生物测定、离体生物测定和空斑测定法,其中活体生物测定法检测病毒毒力常用指标为()。 A. LD50 B. TCID50 C. LC50 D. EC50 12. 苏云金素对昆虫的毒性是由于其对害虫()具有抑制作用。 A. RNA合成 B. 蛋白质合成 C. DNA合成 D. 几丁质合成 13. 第一个登记注册的病毒杀虫剂是()。 A. 棉铃虫NPV杀虫剂 B. 茶小卷叶蛾NPV杀虫剂 C. 小菜蛾GV杀虫剂 D.甘蓝夜蛾NPV杀虫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