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合集下载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及其应用前景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及其应用前景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及其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的需求,生物医用材料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生物医用材料是指可以在人体内进行医学修复和替代的材料,包括生物陶瓷、生物塑料、生物纤维和生物金属等多种类别。

这些材料在医学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骨科、心脏、神经、眼科等多个领域。

1.骨科领域人类骨骼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组织结构,而且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年龄、疾病、创伤等。

因此,如何修复和代替坏死的骨骼组织就成为了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难题。

生物医用材料的出现为骨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生物陶瓷和生物塑料是最常用于骨科修复的材料。

这两种材料都能够与骨骼组织很好地结合,而且不会引起排异反应。

2.心脏领域心脏疾病是一类极为常见的疾病,而且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死于心脏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学界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心脏植入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的使用使得心脏植入材料的种类和效果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例如,心脏人造瓣膜和心脏支架,它们能够帮助人体回到正常的心脏功能。

3.神经领域神经系统是整个人体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系统。

如果神经系统出现了问题,就很难通过自身来进行修复。

因此,生物医用材料在神经领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生物纤维和生物塑料是最常用于神经修复的材料。

它们能够减轻由于神经损伤而引起的痛苦和问题。

4.眼科领域眼睛是人类视觉的重要器官,而且容易受到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问题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学界逐渐将生物医用材料引入到眼科领域。

例如,专门的角膜移植手术就需要使用生物纤维和生物塑料等材料。

总之,生物医用材料在医疗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应用,生物医用材料将会帮助医学界解决更多的难题,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活性等特点。

这类材料旨在解决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如组织工程、药物缓释、生物传感等。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

首先是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PLA)和聚乳酸-羟基磷灰石(PLGA)。

这类材料能够在体内逐渐降解,并最终被代谢排出体外,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它们主要应用于组织修复与再生领域,如制作支架用于骨骼修复、软组织修复和脑部损伤修复等。

其次是生物活性高分子材料,如天然高分子材料胶原蛋白和壳聚糖。

这些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够促进细胞黏附、分化和增殖。

它们常用于组织工程中的细胞载体和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如用胶原蛋白包裹干细胞用于皮肤再生、用壳聚糖包裹药物用于药物缓释等。

另外一类是生物仿生高分子材料,如聚乙二醇(PEG)。

这类材料模拟生物体内的液体环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生物粘附能力。

它们主要应用于制备人工器官、药物控释系统和生物分离材料等,如用PEG涂层改善人工心脏瓣膜的生物相容性、用PEG修饰纳米材料用于靶向药物传递等。

此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羟基磷灰石(HA)。

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够与骨组织有很好的结合性。

它常用于骨修复和牙科领域,如制备骨替代材料、牙齿填充材料和人工牙齿的固定材料等。

总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们的出现为治疗和修复各种组织和器官提供了新的手段,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还需要克服一些挑战,如材料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速度等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应用性能和安全性。

生物医用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生物医用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生物医用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一、生物医用纳米纤维材料概述生物医用纳米纤维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用材料,它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纤维材料的直径通常在1 - 1000纳米之间,其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机械性能良好等特点使其在生物医用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1.1纳米纤维材料的分类生物医用纳米纤维材料可以根据其组成成分进行分类。

主要包括有机纳米纤维材料和无机纳米纤维材料。

有机纳米纤维材料如天然高分子纳米纤维材料(如纤维素纳米纤维、壳聚糖纳米纤维等)和合成高分子纳米纤维材料(如聚酯纳米纤维、聚酰胺纳米纤维等)。

无机纳米纤维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纳米纤维(如二氧化钛纳米纤维、氧化锌纳米纤维等)和陶瓷纳米纤维(如羟基磷灰石纳米纤维等)。

1.2纳米纤维材料的特性(1)高比表面积:纳米纤维材料的直径很小,这使得其比表面积非常大。

高比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附着和生长,同时也能增加材料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良好的孔隙率: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能够为细胞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传输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

(3)可调节的机械性能:通过改变纳米纤维材料的组成和制备工艺,可以调节其机械性能,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生物医用需求。

(4)生物相容性:许多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与生物组织和细胞良好地相互作用,减少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二、生物医用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2.1静电纺丝法静电纺丝法是制备纳米纤维材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静电作用,将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高压电场下拉伸成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法具有操作简单、可制备多种材料、纤维直径可控等优点。

(1)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在静电纺丝过程中,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喷头处形成液滴,当施加高压电场时,液滴表面的电荷聚集,产生静电斥力,使液滴克服表面张力形成泰勒锥,并进一步拉伸成纳米纤维。

(2)影响静电纺丝的因素:包括聚合物溶液的浓度、粘度、表面张力,电场强度、喷头到接收屏的距离等。

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前景

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前景

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前景生物医用材料是指用于修复、重建、替换人体组织或器官的材料,这些材料能够与人体相容,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或排斥现象。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生物医用材料被研制出来并被广泛应用,其应用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一、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制1.仿生纳米材料仿生纳米材料是一种把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进行融合的新型材料,其特点是与生物体组织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能够在人体内进行自我修复和组织再生。

当前,仿生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心血管领域、骨科领域和神经领域等。

例如,在心血管领域,仿生纳米材料可以用于修复冠心病、心脏瓣膜等病变组织,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2.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材料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材料是一种可以被生物体代谢、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造血支架、软组织修复、药物缓释等领域。

例如,它们可以用于植入可吸收缝线、口腔修复等领域。

3.人工骨人工骨是一种由生物可吸收或不可吸收材料制成的替代性骨组织,其能够进行再生和修复,从而达到替代受损骨组织的目的。

人工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可以用于修复人体骨折、骨缺损等领域,而且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低,极大地方便了临床使用。

二、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前景1.心血管领域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

目前,新型心血管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正在取得突破性进展。

例如,心脏支架、动脉支架、心脏瓣膜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领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骨科领域骨科领域是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这些材料可以应用于骨折、关节置换、人工骨等领域,从而可以帮助患者重建骨骼结构,顺利完成康复治疗。

3.软组织修复软组织修复也是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例如,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可以用于可吸收缝线、软骨修复等领域,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手术安全性。

生物医用材料有哪些

生物医用材料有哪些

生物医用材料有哪些
生物医用材料是指用于医学治疗、修复和替代组织或器官的材料。

它们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用于骨科、牙科、软组织修复、药物输送系统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和应用。

首先,生物医用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陶瓷材料三大类。

金属材料包括钛合金、不锈钢等,它们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常被用于骨科植入物的制造。

聚合物材料包括聚乳酸、聚酰胺等,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生物相容性,常被用于软组织修复和药物输送系统。

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生物相容性,常被用于牙科修复和人工关节制造。

其次,生物医用材料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钛合金植入物可以用于骨折固定、人工关节等领域,聚乳酸材料可以用于可降解的缝合线和修复软组织,陶瓷材料可以用于牙科修复和人工关节制造。

此外,生物医用材料还可以用于药物输送系统,通过控制释药速率,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另外,随着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不断发展,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仿生材料等新型材料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生物可降解材料可以在组织修复完成后逐渐降解,避免二次手术取出植入物的痛苦。

生物仿生材料则是通过模仿自然界的结构和功能设计材料,以达到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功能性。

总的来说,生物医用材料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不断涌现出新的材料和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生物医用材料会在未来发展出更多种类和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一、引言生物医用材料指的是用于医疗或医学研究的材料,由于其具备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机械性能等优异特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材料的组成与性能、研发和应用方面进行叙述。

二、材料的组成与性能生物医用材料主要由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两大类别组成,包括了硅酸盐类、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等。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这里主要分别介绍几种常用生物医用材料的组成与性能。

1. 硅酸盐类生物医用材料硅酸盐类生物医用材料包括了氢氧基磷灰石、氢氧基磷灰石、三磷酸钙等。

由于其成分类似于人体骨骼组织,常用于人工骨骼材料的制备。

硅酸盐类生物医用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理稳定性,且具有优异的渗透性能。

2. 金属类生物医用材料金属类生物医用材料包括了钛合金、不锈钢等。

金属类生物医用材料具有机械性能优异、韧性高等特点,因此常被用于人工关节、人工牙齿的制备等。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选择相适应的材料,以保证生物相容性。

3. 高分子类生物医用材料高分子类生物医用材料包括了聚乳酸、聚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等。

这些材料具备生物可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常被用于注射器、缝合线等医疗器械的制备。

三、研发方向目前,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方向主要是围绕新型材料、新型生产工艺和新型应用方向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分子类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高分子类生物医用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因此正在逐渐替代传统医用材料。

目前高分子类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方向主要是改进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以满足更广泛的临床需要。

2. 非物质类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非物质类生物医用材料包括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技术。

这些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医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可以通过细胞转移、单克隆抗体和生物制剂等手段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3. 应用方向的研发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方向主要是医学器械、牙齿修复等方面。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更多地关注于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扩展和改进,以及生物医用材料与其他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

骨科生物医用材料

骨科生物医用材料

骨科生物医用材料骨科生物医用材料是骨科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骨科治疗和修复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些材料不仅可以用于骨折修复和关节置换手术,还可以用于骨缺损修复和骨肿瘤治疗等多个临床应用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骨科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应用。

一、钛合金材料钛合金是目前最常用的骨科生物医用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

它广泛应用于骨折修复和关节置换手术中。

钛合金具有较低的密度和高的强度,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并提供良好的骨-材料界面。

二、生物陶瓷材料生物陶瓷材料是一类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常见的生物陶瓷材料有羟基磷灰石、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锆等。

它们可以用于骨缺损修复和关节置换手术中,能够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骨组织的再生。

三、生物聚合物材料生物聚合物材料是一类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材料。

常见的生物聚合物材料有聚乳酸、聚己内酯和聚酯氨基甲酸酯等。

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骨修复和组织工程中有广泛应用。

四、骨替代物骨替代物是一类可以代替真正骨组织的材料,常见的有羟基磷灰石和骨水泥等。

它们能够提供支撑和填充缺损骨组织的功能,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骨组织的再生。

五、生物活性物质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类能够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骨组织的再生的物质。

常见的生物活性物质有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骨基质蛋白等。

它们可以通过植入或涂层的方式应用于骨修复和组织工程中,以提高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效果。

总结起来,骨科生物医用材料在骨科治疗和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钛合金、生物陶瓷材料、生物聚合物材料、骨替代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等不同类型的材料都具有特定的优势和应用范围。

它们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骨科医学的进步,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生物医用材料的定义

生物医用材料的定义

生物医用材料的定义
生物医用材料是指用于医疗和生物学应用的材料,包括人工器官、医用植入物、医用纤维、医用涂层、医用粘合剂、医用纳米材料等。

这些材料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疾病、修复组织和器官、替代功能缺失的组织和器官等。

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是人工器官和医用植入物。

人工器官是指用于替代或辅助人体器官功能的人工装置,如人工心脏、人工肝脏、人工肾脏等。

医用植入物是指用于修复或替代人体组织的材料,如人工关节、人工骨头、人工血管等。

这些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人工器官和医用植入物,生物医用材料还包括医用纤维、医用涂层、医用粘合剂、医用纳米材料等。

医用纤维可以用于制作医用敷料、缝合线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医用涂层可以用于改善医疗器械的表面性能,如降低摩擦系数、增加耐腐蚀性等。

医用粘合剂可以用于组织黏合和修复,具有快速、有效、无创伤等优点。

医用纳米材料则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器等,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需要考虑其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需要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评价和临床试验,确保其安全有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会
越来越广泛,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及应用摘要:生物医用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高科技材料,如人工骨、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本文根据其物质属性对常用的医用生物材料进行了分类及各部分最新的应用研究进展,根据分类对常用的医用生物材料在骨科、整形外科、牙科、口腔外科、心血管外科、眼外科、耳鼻喉科及普通外科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

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对挽救生命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不断获得关注,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生物医用材料人工骨生物陶瓷硅橡胶复合材料1生物医用材料1.1生物医用材料的定义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是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

它是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己成为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重大突破,生物材料己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当代生物材料已处于实现重大突破的边缘,不远的将来,科学家有可能借助于生物材料设计和制造整个人体器官,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产业将发展成为本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

先由生物分子构成生物材料,再由生物材料构成生物部件。

1.2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生物材料品种很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通常是按材料的物质属性分类,据物质属性,生物医用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Biomedical Metallic Materials)是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的金属或合金,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抗疲劳特性,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承力植入材料,主要有钴合金(Co-Cr-Ni)、钛合金(Ti-6a1-4v)和不锈钢的人工关节和人工骨。

(2)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Biomedical Polymer)分为天然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合成高分子医用材料迅速发展,硕果累累。

通过分子设计,可以获得很多具有良好物理机械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生物材料。

其中软性材料常用来作为人体软组织如血管、食道和指关节等的代用品,如医用硅橡胶;合成的硬材料可以用来作人工硬脑膜、笼架球形的人工心脏瓣膜的球形阀等;液态的合成材料如室温硫化硅橡胶可以用来作注入式组织修补材料。

(3)生物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或生物陶瓷生物陶瓷(Biomedical Ceramics)这类医用材料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陶瓷主要包括惰性生物陶瓷和生物活性陶瓷两类。

惰性生物陶瓷(如氧化铝、医用碳素材料等)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能良好,分子中的键力较强。

生物活性陶瓷(如羟基磷灰石和生物活性玻璃等),这类材料具有能在生理环境中逐步降解和吸收,或与生物机体形成稳定的化学键结合的特性,因而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使用情况,生物陶瓷可分为与生物体相关的植入陶瓷和与生物化学相关的生物工艺学陶瓷。

前者植入体内以恢复和增强生物体的机能,是直接与生物体接触使用的生物陶瓷。

后者用于固定酶、分离细菌和病毒以及作为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是使用时不直接与生物体接触的生物陶瓷。

(4)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生物医用复合材料(Biomedical Composite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生物医学材料,主要用于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以及人工器官的制造。

其中钴合金和聚乙烯组织的假体常用作关节材料;碳-钛合成材料是临床应用良好的人工股骨头;高分子材料与生物高分子(如酶、抗源、抗体和激素等)结合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

(5)生物医用衍生材料生物医用衍生材料(Biomedical Derived Materials)是经特殊处理的生物组织所形成的一类材料,包括维持组织原有构型,仅消除其免疫排斥反应的较轻微处理过的组织,如经戊二醛处理定型的猪心瓣膜、牛心包、人颈动脉、脐动脉、冻干的骨片等,以及经拆散原有构型处理的再生胶原、壳聚糖、透明质酸等的粉体、纤维膜、海绵体、凝胶等。

其结构与人体组织极为相似,生物相容性好,但是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其制备的困难和临床运用仍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2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生物医学材料应用广泛,仅高分子材料,全世界在医学上应用的就有90多个品种、1800余种制品,西方国家在医学上消耗的高分子材料每年以10%~20%的速度增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生物材料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2.1人工骨随着生物医学和材料的发展,各种人工制备的生物材料植入骨内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很好。

这些人工合成或提取的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对骨形成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被泛称为人工骨(Artificial Bone)。

在生物性能方面,人工骨无毒性,不致癌,不致畸,不引起中毒、溶血凝血、发热和过敏等现象;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不引起人体细胞的突变和组织细胞的反应;化学性质稳定,抗体液、血液及酶的作用;具有与天然组织相适应的物理机械特性。

目前,国内、外研制的人工骨种类较多,按材料结构与性能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按其来源又可分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和天然生物材料两大类。

目前无机材料人工骨研究较多的主要包括磷酸钙类材料[1],如羟基磷灰石(HA)和磷酸三钙(TCP)及生物玻璃(Bioglass, BG)等。

人工骨修复材料的研究成果显示,纳米级骨修复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无可比拟的生物学性能[2],已在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研究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不同生物材料复合加工,研制出类似人骨的材料,将是今后骨修复材料的研究重点[3]。

当前用于骨科临床的纳米产品不多,其性能、微观结构和生物学效应尚有待系统研究。

相信随着纳米技术[4]、组织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与综合,必将研制出新一代性能优异的纳米骨材料,为治愈骨缺损和骨折提供更好的选择。

2.2高分子材料医用硅橡胶(Silicone Rubber)是美容外科中应用较广的生物材料(组织代用品)。

它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聚硅酮的一种橡胶样固体形态,又称二甲基硅氧烷[5]。

生物性能:硅橡胶具有优良的生物性能:无毒、生理惰性、耐生物老化,对人体组织反应极小,植入人体组织后不会引起异物反应,不会导致周围组织发生炎症。

具有优良的生物可接受性,不致癌,使用温度范围宽,可以高温灭菌,其安全性高于PVC,但也有不足,其机械强度偏低,容易吸尘。

硅橡胶作为医用材料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已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同,其制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部门,有上百个品种,逐步形成了产品系列,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医用硅橡胶制品。

2.2.1颅脑外科制品硅橡胶制品用于颅脑外科的主要有:人工颅骨、硅钛复合修补材料、脑积水分流装置、脑室外引流管等。

硅钛复合修补材料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骨缺损修复,对颅脑手术后颅骨>3cm的缺损进行修补。

目前医学上用数字化塑形技术结合钛板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6],将患者颅骨的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再用数字化塑形钛板技术将患者受损的颅骨做形态上的修复,对设备和器械材料的要求更高。

2.2.2五官科制品包括:人工鼻梁、人工下巴、下颌骨[7]、人工耳、中耳炎通气管、泪道探通装置、泪道栓、鼻孔支架、止鼾器、鼻腔止血气囊、眼科用环扎环、环扎带等、其中一些制品在医疗和美容治疗中应用广泛。

当自体组织难以进行修复时,硅橡胶制品可以灵活逼真的对进行机体组织进行重建,如种植硅橡胶义耳,硅橡胶义耳植入对象是因外伤后外耳缺失或先天性耳畸形患者,种植硅橡胶义耳后的患者不仅恢复原有的外耳解剖形态,还解决了义耳的固定问题[8]。

硅橡胶义耳是形态逼真的人工材料,不受年龄限制,不排异。

种植义耳是耳缺失的有效替代修复方法之一。

2.2.3麻醉科制品包括:气管插管、气管支架、人工呼吸机波形管、人工呼吸器、呼吸机球囊、呼吸机面罩、喉罩、气管切开套管、人工喉。

高抗撕硅橡胶制成的人工喉代替除去的软骨,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呼吸、说话、饮食等功能。

临床麻醉新技术的研发为硅橡胶制品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尤其是硅橡胶喉罩置入全身麻醉的临床实例[9],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是介于气管导管和面罩之间的一种特殊人工气道,具有气管导管和面罩的共同特点。

喉罩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可避免或减轻气管插管相关的心血管反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具优越性。

但喉罩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气道的密闭性有时较差,导致正压通气时容易漏气;应用喉罩时有发生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危险,禁用于有呕吐反流误吸危险的患者;咽喉部存在感染或其它病理组织学改变的患者和呼吸道出血者亦不适宜使用喉罩。

2.2.4消化系统制品主要有:胃管、双腔肠套管、十二指肠管、胃减压管、胃减容球、洗胃管、胃束带等。

胃减容球是一种植入胃部并且由无菌食盐水填充的柔软的硅橡胶圆球。

胃束带是通过手术在胃中形成一个小“胃囊”和可调节出口,使患者吃很少的食物就出现充分的饱足感,进行腹腔镜可调胃束带手术是目前常用的减重手术[10],主要依靠可调胃束带降低有效胃容积来减少摄食量,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此手术具有可逆性、可调节性、创伤小及未改变消化道结构等优点,在国内外快速发展。

2.2.5心外科制品用于心外科的硅橡胶制品有:胸腔引流管、体外循环机泵管、人工心脏球型二尖瓣、人工肺硅胶膜、胸腔隔离膜等。

胸膜腔负压是维持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开胸手术后,由于气体进人胸膜腔,肺因其本身的弹性回缩而塌陷,手术后需胸膜腔内放置胸腔引流管,以排出积气和积液,重建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两侧胸内压力,并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11]。

2.2.6外科制品包括:腹腔引流管、腹膜透析管、T型管、Y型管、TY型管、多孔引流管、毛细引流管、腹腔引流装置、负压引流球、负压引流器、异型管等。

肠外瘘治疗用硅橡胶堵漏片,能耐肠液腐蚀,且对人体无刺激,可有效阻止肠液外溢,保持肠道通畅,恢复肠道营养。

硅橡胶制负压引流器具有高效引流和减压、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以及减少换药次数等多方面的优点,使用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创伤治疗技术[12],其良好的密封及防堵管设计被称为创伤治疗的革命性进步。

2.2.7泌尿和生殖系统制品主要有:硅橡胶高聚物表现出的抗老化性、无毒、生理惰性、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等优点,可用于制成单腔导尿管,双腔球囊导尿管、三腔球囊导尿管、梅花型导尿管、头双腔导尿管、前列腺治疗导管、人工肛门括约肌、人工尿道括约肌等,尤其是留置人体内的导尿管,在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的诊疗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种硅橡胶导尿管是置于人体内部,为了避免感染,合成了了新型抗菌硅橡胶导尿管材料[13],在保留了硅橡胶原有的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新材料出众的抗菌性能使其更加适用于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