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领跑世界

合集下载

中 国高铁为何能成为全球领先

中 国高铁为何能成为全球领先

中国高铁为何能成为全球领先《中国高铁为何能成为全球领先》在当今世界,中国高铁无疑是一张闪耀的名片,令全球瞩目。

从最初的引进技术到如今的自主创新、引领全球,中国高铁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了全球高铁领域的佼佼者。

那么,中国高铁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全球范围内脱颖而出呢?首先,政府的坚定支持和大力投入是中国高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铁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改善人民出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高铁的战略价值,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高铁的建设和研发。

这种持续的、高强度的支持为高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也是中国高铁领先的重要支撑。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术水平。

在高铁建设中,无论是桥梁、隧道的修建,还是轨道的铺设,中国的工程团队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和高效的施工能力。

他们能够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确保高铁线路的顺利建成。

例如,在山区修建高铁时,面对陡峭的山势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中国的工程师们通过创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成功地让高铁穿越崇山峻岭。

技术创新是中国高铁崛起的核心动力。

中国高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通过自主研发,中国在高铁列车制造、牵引供电、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例如,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铁列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运行控制方面,中国的高铁信号系统能够实现列车的高密度、高速度、高安全性运行。

人才培养为中国高铁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中国高度重视高铁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和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包括工程师、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这些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高铁的技术创新和运营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产业协同发展也是中国高铁领先的重要因素。

大国重器通达天下观后感

大国重器通达天下观后感

大国重器通达天下观后感通达天下是一部关于中国高铁建设的纪录片,主要介绍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高铁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本片展示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高铁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在观看这部专题片后,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重器——高铁在连接世界各地、推动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中国高铁作为大国重器,展现了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纪录片中展示了中国高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以及中国高铁在全球范围内的先进水平。

中国高铁的研发团队不断努力,取得了许多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使中国成为世界高铁技术的领跑者。

在国际大舞台上,中国高铁频频亮相,受到了世界各国的瞩目和赞誉。

其次,中国高铁作为大国重器,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出成就,更在实践中展现了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影响力。

高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方式,不仅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高铁网络不断扩大,连接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带动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

中国高铁的建设成果也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可,许多国家主动寻求与中国合作,在高铁建设和运营方面寻求中国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中国高铁作为大国重器,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高铁的崛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展现了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中国高铁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上的突破,更在于中国政府的坚定支持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也让我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综上所述,中国高铁作为大国重器,在连接世界、推动经济、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观看《通达天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高铁的重要性和中国在高铁领域的引领地位。

中国高铁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瞩目焦点。

相信在中国高铁的引领下,中国在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领域的未来将会更加光明和辉煌。

中国引进创新的例子

中国引进创新的例子

中国引进创新的例子中国高铁领跑世界“旅途压缩到2个多小时,太方便了!”在中国科技大学工作的张女士经常往返合肥和南昌,2021年年底通车的京港高铁安庆至九江段让她激动不已。

这条线路的开通,也是我国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万公里的标志。

从2012年的9356公里到2021年的突破4万公里,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增长3倍多,稳居世界第一位,“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建设发展日新月异,中国高铁一次次惊艳世界。

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京张高铁在太子城站考察时强调,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要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

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我国已成功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网。

以2008年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建成运营为标志,一大批高铁相继建成投产。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发展进入快车道,年均投产3500公里,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令世界惊叹。

——运营里程世界最长。

到2021年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时速300公里至350公里的高铁运营里程1.57万公里,占比39%;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的高铁运营里程2.44万公里,占比61%。

——商业运营速度世界最快。

目前,在京沪高铁、京津城际、京张高铁、成渝高铁、京广高铁京武段近3200公里的线路上,复兴号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运营。

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国家,树起了世界高铁商业化运营标杆,以最直观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

——运营网络通达水平世界最高。

从林海雪原到江南水乡,从大漠戈壁到东海之滨,我国高铁跨越大江大河、穿越崇山峻岭、通达四面八方,“四纵四横”高铁网已经形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加密成型,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网覆盖,全国94.9%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高铁覆盖。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要中国速度,也要中国温度(写作解析及范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要中国速度,也要中国温度(写作解析及范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要中国速度,也要中国温度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至上海仅需四个半小时,中国高铁领跑世界,成为国人的骄傲。

同时,我国还开行着81对时速40公里左右的公益性“慢火车”,经停530个车站,连接着百姓生计线、民族团结线。

疾驰如风的动车组与慢悠悠的绿皮车,对照鲜明、耐人寻味,勾勒出一幅中国铁路的生动图景。

当代中国不仅追求发展的速度,更注重发展的温度;既有数据化时代的狂飙突进,又可见“公共服务”零门槛的善意温情;既有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又可见公共设施适老化的人本关怀;既有战“疫”救灾中的分秒必争,又可见助困扶危时的宽容等待……班级计划举行“当代中国的速度与温度”主题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任务驱动作文。

1.分析材料。

共有两则材料,材料一的内容是在高铁时代仍有慢速列车,但他们对于偏远山区的作用不言而喻;材料二从材料一出发,指出:社会发展需要速度,更需要温度。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要关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关爱弱势群体,愿更多疾步向前的人们,能将目光投向还在艰难迈步的同路人,能俯下身去倾听他们的声音,携手共圆中国梦;要有全局意识;“中国梦”应该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悬殊等。

行文时注意通过材料的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论述时结合现在鲜活的事例论述“中国梦”“精准扶贫”“共同富裕”“和谐社会”等,会让文章充满正能量,有深度。

2.分析任务。

情境是班级主题班会;文体是发言稿;主题是“当代中国的速度与温度”。

【立意】1. 社会发展需要速度,更需要温度;2. 风雨同舟,携手共圆中国梦;3.发展要有全局意识;4. 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悬殊。

【素材】1. 可我们仍能看见,在“效率至上”的大语境下,总有一些老式火车徐徐地行驶在山间隧道中,乡村麦浪间。

2020年中高考热点必考: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新中国70周年让人骄傲的十大成就

2020年中高考热点必考: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新中国70周年让人骄傲的十大成就

见微知著,闻弦歌而知雅意2020-2021年备考见微知著抛砖引玉(可直接打印使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0年来,新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跨越。

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值得铭记的“第一”。

这些新中国的“第一”值得点赞。

[成就01]“复兴号”领跑世界开启中国高铁新时速说到让世界惊叹的中国成就,那肯定少不了中国的“复兴号”高铁。

2017年9月“复兴号”首次运行后,“350公里每小时”这一世界列车第一时速,就登上了各国媒体的新闻版面。

英国《每日邮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从设施设备,到高新技术,对中国的高铁进行了零距离、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

有网友读完后由衷感叹:“是时候承认中国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了。

”如今,中国高铁正凭借实力在世界赢得广泛声誉,我们期待高铁这张“中国名片”能够加快“走出去”步伐,也期待中国能有越来越多的科技成就闪耀在世界舞台。

[成就02]中国超算天河一号成绩斐然首台千万亿次超算“天河一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计算340年以上;有关专家认为,“天河一号”的诞生,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成就03]C919成功首飞,国产大型客机“零突破”2017年5月,C919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让中国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

没有谁比中国人民更懂,什么是众志成城。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17年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近半个世纪。

C919首飞现场,年近九旬的“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用自己珍藏多年的小提琴,深情演奏了一曲《我爱你中国》,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成就04]世界首批疾病克隆猴诞生在中国201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传出“石破天惊”的声音:第一个经由体细胞核移植产生的灵长类动物被成功克隆。

从无到有,中国高铁享誉世界

从无到有,中国高铁享誉世界

期。

第一个阶段时间较长,中国老牌的轨道交通领域名校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伴随着中国工业近现代化的历史步伐,百十年来专注于铁路科技的探索和研发,为国家铁路事业培养了大批后继人才,这些人才分布在铁道管理部门、中车集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各大铁路局以及各大铁路科研单位,为各相关单位开展各种车型试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高铁在第二阶段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原生态科技能量,激发出第三阶段中全面创新的宏伟局面。

中国高铁创新的特点是从厚积薄发到激发井喷。

其原始创新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的创新,如西南交通大学的“沈氏理论”、“翟孙模型”和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是举世公认的原创成果;相对于基础理论创新,中国高铁发展出完备的系统集成创新能力,可以根据需求和条件创造出一整套轨道交通产品;在全面自主创新方面,中国高铁捷报频传,不仅在“高铁之心”(即牵引传动系统)、“高铁之脑”(即网络控制系统)和高铁火车头等动车组车体部件方面实现自主创新,而且在路基建设、桥梁隧道和动力供电等线下部分享有世界声誉。

中国高铁持续进行科技创新,生产工艺精益求精,建设应用不断推进,确保了高铁平稳、舒适、快捷和安全地运营。

据一项调查,来自20多个国家青年称中国高铁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中国以高铁科技创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中国高铁成为留学生们最想带回祖国的“中国特产”。

虽然领先世界,但中国高铁并没有放松创新。

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铁路科技创新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运用方,十分重视科技创新的投入。

中国铁路总公司协同了以轨道交通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和中南大学列车空气动力性能及撞击模拟实验装置基地等为代表的数十个国家级的铁路科技研发平台,为高铁科技的持续创新和国际科研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系统技术上,中国高铁做好了走向世界的准备,中国对高铁寄予了新的时代期许。

助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习近平主席曾指出,“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例子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例子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例子中国高铁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产业,过去几年来已经在国内建设了大量的高铁线路和车站。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高铁的设施、技术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并逐渐走向世界。

以下是一些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例子:一、中老铁路在中老双方共同合作下,中老铁路项目正式启动。

中老铁路是中国公司首次承建的海外高铁项目,总长约414公里,起点为老挝首都万象,终点为中老边境的波洛(Bohan)。

项目将采用中国的技术和资金进行建设,预计在2021年建成通车,屆时将有望成为中国首条走向东南亚的高速铁路。

二、中欧班列中欧班列开展于2011年,而如今,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品牌。

它是连接中国和欧洲的货运列车,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它运行速度快、频次高、运输安全,且服务质量较高。

目前已经开行至包括波兰、德国、意大利、荷兰在内的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30多条线路,每周发车次数约为60次,4日至15日即可完成货物运输,正在帮助促进沿线经济合作与发展。

三、印尼雅万高速铁路印尼雅万高速铁路是中国建设的印度尼西亚首条高速铁路,往返雅加达至万隆,全长约142公里。

这个项目是2015年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于2018年正式开始建设,预计在2021年通车。

这个铁路将缩短雅加达到万隆的旅行时间,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

四、非洲莫三鲁铁路中国援建的非洲莫三鲁铁路,长达682公里,是埃塞俄比亚首条现代化铁路,也是中非合作的重要项目。

这个项目于2011年启动,并于2016年竣工。

铁路线路将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港连接起来,是埃塞俄比亚唯一一条铁路连通海港,也是整个非洲地区最先进、最高速且质量最好的铁路之一,对于埃塞俄比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高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并且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这一先进的技术和服务。

这将有望为全球铁路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创新和突破。

中国高铁发展实例

中国高铁发展实例

中国高铁发展实例
自2008年中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以来,中国
高铁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高铁建设的领军者,高铁运营里程达到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两倍以上。

中国高铁发展有以下几个实例:
1. 高铁建设速度快:中国高铁建设速度快,每年新开通的高铁
里程长居世界首位。

如2018年,中国新开通了4500公里高铁,平均每天新开通12.3公里高铁。

这一速度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2. 逐步实现全覆盖:中国高铁网络逐步实现全覆盖,目前已经
覆盖了全国34个省区市,高铁网密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 投资巨大: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巨大,但是也取得了不俗的经
济效益。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高铁已经
为中国创造了超过6000亿元的经济效益。

4. 技术领先:中国高铁技术领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对
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如“复兴号”高速列车已经开始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5. 服务水平高:中国高铁服务水平高,车站设施完善,列车内
部环境舒适,行程时间短,深受旅客喜爱。

总之,中国高铁发展实例不仅贡献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也为全球高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中国高铁领跑世界
作者:吴姝仪
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2018年第35期
高铁,即高速铁路。

这几年,我就见证了我国高铁的高速发展,它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生活的标志性符号。

还记得4岁那年,我第一次乘坐高铁去大连。

听妈妈说,以前从长春到大连要坐9个多小时的火车,而现在乘坐高铁不到4个小时,我就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邊。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蓝色的大海,我兴奋极了,与海浪嬉戏,在沙滩上捡贝壳、抓螃蟹……是高铁让我很快地看到了大海。

去年寒假,我和好朋友们在妈妈们的带领下去了向往已久的上海迪士尼乐园。

畅玩了一天后,我们就坐着高铁来到了美丽的杭州西湖。

看到了西湖美景,我不禁想起了苏轼写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领略完了西湖的美景,我们又乘坐高铁来到了碧波荡漾的无锡太湖,我们还去了无锡的三国影视城,在那里看到了《三国演义》这部影视剧中的场景。

短短几天的时间,是高铁把我们从一个城市送到了另一个城市,我们在愉快的旅途中再一次感受到了高铁的快捷、方便与安全。

听妈妈说,过去的五年,我国的高铁已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希望我国的高铁能够一直领跑在世界的最前沿。

(指导教师李诺)
【评点】
小作者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展现高铁的独特魅力,体现出我国科技水平发展的速度之快,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习作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