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果树教学大纲

盆栽果树教学大纲
盆栽果树教学大纲

《盆栽果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盆栽果树》是培养学生具备设施果树生产技术措施的基本职业能力,是高等农林业院校园艺专业的专业课,是职业能力基础课。

(二)课程作用

《盆栽果树》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与技能两者并重、相互结合。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水平的果树设施栽培和家庭果树栽培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具体目标

1.课程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盆栽果树的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参加工作生产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2.课程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盆栽果树的盆土配制、条件控制、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专业能力。

3.课程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善于分工合作、相互协作的职业素养以及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精神。

三、课程内容

盆栽果树主要包含盆栽果树的盆土配制、条件控制、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四、课程教学时数分配

课程总学时:20学时

附:教学时数分配表

园艺果树工教学大纲

阿克地区山河职业培训学校 园艺果树工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说明: 果树栽培学是一门以现代生物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的技术科学,研究果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果树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社会经济条件对果树生产、布局、销售的影响、果品产销的基本技术措施及运用这些技术措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达到果树与环境的统一、生长与结果的统一、生产与销售的统一,实现果品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果树的资源、生态区划、果树与环境的关系及适地适树的原则与意义。 (2)熟练掌握果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熟悉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果树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及栽培措施的关系。 (3)熟悉果树栽培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及熟练运用这些技术解决生产上的问题。 (4)熟悉果品生产、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培养学生既懂生产,又懂管理和经营的全面型人才。 (5)了解国外生产和科研的动态,提高知识档次。 三、课程教学改革 果树栽培学为应用科学,在讲授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术。培训课时360课时、理论124课时、技能236课时。常用汉语语言培训。 二、教学大纲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一、果树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二、果树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三、果树的特点 四、果树的栽培学分类和分布 基本要求:果树栽培的基本概念、历史、现状与发展、特色;果树的特点、栽培学分类和分布;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学习方法与要求。 重点难点:果树的特点、栽培学分类和分布。 思考题:果树的特点。北方落叶果树的5个类型。 第二章果树根系特点及土肥水管理 第一节果树根系 一、果树根系的作用、类型及演化过程。 二、果树根系发生、生长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果树根系的分布及与其它因素的相关。 四、调节根系的基本措施。 第二节果园土壤管理 一、根系与土壤的关系。 二、优质丰产对土壤的要求。 三、土壤改良的目标及原则。 四、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第三节果树施肥 一、施肥原理

果树栽培学试题

《果树栽培学》试题库建设试题及题型分配 3 3.1.1.1主干 答:根颈到第一主枝之间的树干部分。中 3.1.1.1树冠 答:树体主干以上部分的总称。中 3.1.1.1骨干枝 答:树冠内起骨架作用的永久性大枝。如中心干、主枝、侧枝等。中 3.1.1.1中心干 答:又叫中央领导干或零级骨干枝,指处于树冠中心的骨干枝,是指主干向上垂直延伸的部分。中心干与主干之合称为树干。有些果树无中心干,如核果类无中心干。中 3.1.1.1主枝 答:指着生在树干(或中心干)上的骨干枝,也称一级骨干枝。中 3.1.1.1侧枝答:指着生在主枝上的骨干枝,亦称二级骨干枝。中 3.1.1.1结果枝组 答:又称枝组、枝群、单位枝。是着生在各级骨干枝上、有两次以上分枝、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大小小的枝群,是果树生长结果的基本单位。名词解释(第小题1分)难 3.1.1.1叶幕 答:指叶片在树冠内的集中分布区。它是一个与树体结构相一致的群体。难 3.1.1.1骨干枝的数量和分布排列状况决定树体形态和结构,而树体结构的好坏与果树受光量和光合作用效率密切相关,是决定果树能否获得优质丰产的关键。(√)难3.1.1.1结果枝组在骨干枝上配置合理与否,直接响果树光能利用率高低,是果树能否获得优质丰产的又一个关键。(√)难 3.1.1.1结果枝组以其体积大小、所含枝条多少、疏密程度和形态特征不同,又可分为大型枝组、中型枝组和中型枝组;()和()枝组。 答:紧密型松散型中 3.1.1.1结果枝组以其着生部位和长相不同又可分为多轴集团式、单(轴)式、背上直立枝组、侧生枝组、背斜枝组、()和()等。 答:水平枝组下垂枝组中 3.1.1.1果树的骨干枝和结果枝组之间()互相转化。答:A A.能 B.不能 C.不一定 D.能或不能 3.1.1.2果树的根系按照来源和发生,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答:ACD 中A、实生根系B、分蘖根系C、茎源根系D、根蘖根系E、须根系 3.1.1.2实生根系

《旅游学概论》课程学习大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教学目的是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重点掌握旅游、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等基本概念;掌握一些重要的旅游组织;旅游对于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了解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市场在旅游中的地位与作用。学会运用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主要的国际、国内旅游组织;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必须开设在所有专业课程之前。 后续课程:导游实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等。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1、教材 李天元主编《旅游学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版 2、参考书目 (1)刘伟、朱玉槐《旅游学》,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2)马勇《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柏杨《旅游学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8月版 (5)王洪滨《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版 (6)普国安《旅游学概论》,广东旅游出版社,2013年版 (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课堂(20%)+作业(10%)+考试(70%)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 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学的学科特征、研究内容和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

盆栽果树管理措施

盆栽果树管理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果树盆景逐渐走进了居民家庭。果树盆景这种矮化了的果树(桃、石榴、苹果、银杏等),在适当造型后,既可作盆景供人们欣赏,又能提供一定数量的果实品尝,发展前景看好。现将果树盆栽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选择容器 盆栽果树的容器,以圆形为主,以利于根系向四周均匀舒展,同时,容器需渗水、透气性良好,以保证根系生长对氧气的需求,且防容器积水造成烂根。在各种质地容器中,素烧盆最适宜栽种果树。容器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室内或阳台可选用内口径25~45厘米,高20~35厘米的。 2 土肥水管理 (1)配制盆土。适宜果树生长的盆土一般为中性(pH值在4.5~7.5),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或沙土。其配制方法多种多样,可就地取材。现介绍几种:①肥沃熟土6份,河沙2份,腐熟的羊粪1份,沤烂的树叶及马掌发酵肥1份,按比例混合均匀,过筛。②田园土4份,河沙2份,草木灰1份,充分混合均匀,碾细过筛。③5份堆肥土,2.5份田园土,2.5份沙土,再每立方米加入0.5~1千克25%氮磷钾复合肥混合拌匀。 (2)肥水管理。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合理配施化肥。上盆时就拌和腐熟的有机肥;在萌芽前施1次速效氮肥,适量配合磷肥,每

株浇肥水约1千克,促萌芽开花整齐;在谢花后坐果期进行根外追肥,可用0.3%磷酸二氢钾加0.3%的尿素,每隔15天喷1次,连喷2次,以促幼果膨大、新梢的生长。在果树采前20~30天追施磷钾肥,每盆施磷酸二氢钾40~60克,然后浇透水,可增大果个、改进品质。果实采收后再追施1次三元复合肥,并浇水。秋季果树落叶前施腐熟土杂肥为基肥。休眠期要严格控制浇水,以盆土不过干为度。 (3)倒盆。由于盆土中的养分被果树吸收或在频繁的浇水中淋洗掉,每隔2~3年需及时倒盆,更换新营养土。土团倒扣出来后,削去盆土四周2~3厘米厚的老根,将有机肥与营养土拌匀填充底部,再带土团上盆,周围再加入肥土填充,浇1次透水。 3 控冠整形 (1)树形选择。盆栽果树的树形,按果树种类和其直立性、下垂性等不同要求,可塑造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树形,如自然圆头形、塔形、独枝悬崖形、双枝鹿角形、三枝杯状形、垂柳形、龙曲形等。使其既要有利于结果,又具有美学效果,提高其观赏价值。 (2)喷药整形。应用化控技术,使树体矮化。夏季,在盆栽果树的旺盛生长期要进行叶面喷布植物生长延缓剂(如矮壮素、多效唑、B9等)2~3次,可使枝条粗壮、节间变短、植株矮化。另外,促花致矮,整形修剪的措施主要有:抹芽、摘心、拿枝、曲枝、环割、回缩、更新、拉枝等,并通过开张枝角度和疏剪徒长枝、密生枝和无效枝等方法增强光照,整成理想的树形。 4 花果管理

果树栽培技术

果树种植技术 一、园地选择 1、坡向:一般选择东南、南向和东向。 2、坡度:15度以下最理想,不宜超过20度。 3、土壤:土层深度1米以上,植被茂密,有机质含量高,表土肥沃、疏松、排水良好。 4、水源:选择有水源或可机械提水灌溉的园地。 二、建园标准 开好等高梯田是山地建园不可缺少的工作,必须高标准、严要求。 (一)开等高梯田 等高梯田的建设,必须先测等高线,台面宽至少3米。做成外高内低(坡度约5度)台面。梯壁(土壁)斜度60~70度,开好宽、深30厘米的壁沟,梯埂宽30厘米,高10厘米。尽量表土先回穴,表层土不能用来砌梯壁。 若财力、物力有限或时间来不及,也可逐年修建等高梯田。可采用两种方法。其一,等高线测定后,可先开好1/2的台面,待挖穴后利用未开的表土层进行回穴,剩下的台面在以后管理过程式中逐年完善。其二,坡度较大的坡地,第一年可采用鱼鳞坑等高种植,第二、三年再逐步完善平台。 (二)挖栽植穴或条沟 定栽植点:在栽植层上打下小木桩或挖个小坑做标记。 种植穴:要求达到深0.8米,长宽1米;条沟也必须深0.8米、宽1米。 (三)选好苗木 选无检疫性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失水现象的优质苗木,苗木上的叶片浓绿完整,有光泽。 (四)常规种植密度 1、桃、李、奈、枇杷、番石榴亩栽40株,株行距约4×4米或3.5×4.5米。 2、柚、柿、梨、板粟亩栽25株,株行距5×5米或4×6米。 3、梅:亩栽30株,株行距4×5米或3.5×6米。 4、脐橙、芦柑、密柑、亩栽56株,株行距4×3米。 5、金柑:亩栽80株,株行距2.7×3米。 6、葡萄:生长中庸的品种,行株距:2.5×1~1.5米,亩栽170~250株。生长旺盛的品种,行株距3×1~1.5米,亩栽150~220株。 (五)做好回穴工作 1、定植穴挖好后,必须准备充足的改土材料和基肥。一般每穴用稻草或绿肥(干)10~15公斤,石灰1~1.5公斤,饼肥1.5~2.5公斤,磷肥(过磷酸钙等)1公斤,有机肥(厩肥、土杂肥等)50~100公斤,应利用肥沃的土、杂草、火烧土等回穴。 2、回穴方法:铺一层厚约25厘米的稻草,撒上0.25公斤石灰,回一层25厘米表土,注意踏紧稻草。重复2~3次,填满3/4穴后,将土与肥料充分拌和,培成高出30~40厘米的“馒头”形土堆。

《果树栽培学概论》

1.“扩穴”是属于哪一项果园土壤改良措施( C ) A.定植幼树 B.培土 C.深翻 D.土壤改良剂 C 13.果树树冠的层性是由枝芽的(A)作用的结果。A.芽的异质性和顶端优势B.芽的早熟性和成枝力强C.萌芽力及成枝力均强D.芽的早熟性及萌芽率高 A 2.绿枝扦插成活的关键在于( C ) A.枝条粗壮 B.枝条充分老熟 C.保持插条周围的湿度 D.去掉枝上的叶 C 3.柑橘果实类型从分类上讲属于( D ) A.仁果 B.核果 C.浆果 D.柑果 D 4.我国果树带共划分为( D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D 5.在生产上柑橘常用树形是( B ) A.杯状形 B.自然圆头形 C.疏散分层形 B 6.下列各组果树种类中,完全是木本常绿果树的是(A ) A.柑桔、荔枝、龙眼、菠萝蜜; B.柚、甜橙、柿子、板粟、葡萄、椰子 C.香蕉、柑桔、芒果、龙眼、菠萝; D.板栗、李、柑桔、苹果、梨 A 7.下列各组柑桔种类中全都是宽皮柑桔类的是(A ) A.?柑、温州蜜柑、蕉柑、红桔; B.普通甜橙、脐橙、温州蜜柑、柚 C.普通甜橙、脐橙、柠檬、柚 D.?柑、脐橙、柠檬、蕉柑 A 8.多数南方梨品种成年结果树,结果枝以(A)为主。A.短果枝和短果枝群;B.中果枝; C.长果枝; D.中、长果枝 A 9.苗圃地选择,下列条件中(C)不适宜。A、沙壤土;B、开阔平地;C、低洼谷地;D、地下水位低 C 10.落叶果树种子采种后,下列措施中(B)是正确的。A、洗净、消毒、播种;B、层积处理并感受休眠;C、密闭贮藏;D、暴晒后贮藏 B 11.柑桔正常换叶期是(A )。A、春梢萌发时;B、夏季;C、秋季;D、冬季 A 12.柑桔结果树在(A)放秋梢为宜。A、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B、8月下旬到9月上旬; C、9月中上旬; D、10月中下旬 A 14.柑、桔、橙、柚等大多柑桔种类花芽分化时期是在(B )。

旅游学概论培训教案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名称酒店管理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总课时数72 理论时数44实践时数20 复习考试8其其它0 授课周数18 周学时4 教材名称旅游学概论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授课教师朱云娜实践教师辅导教师朱云娜授课班级11大专酒店1、2班 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教学主任签字

教务处编印 二O一一年元月 授课计划管理制度 授课计划是完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学期授课内容、教学进度以及采用主要教学方式的主体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因此对制定授课计划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任课教师在承担某一课程授课任务后,必须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已有基础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情况,同时要充分了解本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作用与要求。作为课程的教学组织者、实施者,应对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负责,认真编写授课计划。 第二条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等有关文件,在新学期初第二周完成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写工作。 第三条授课计划内容包括: (一)按讲授一次课(2学时)编写授课内容提要; (二)授课类别应分别注明理论讲授(包括理论讲解、讨论、练习答疑等)或实验(训); 第四条授课计划经教研室、系(部)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五条授课计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任课教师如要对学期授课计划作部分改动时,需经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批准。如作重大变动,需经系部、教务处及教学院长批准,并报教务处、督导室备案。 第六条教研室主任应经常检查教师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督促教师按计划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学督导小组,可将授课计划作为检查教学情况的主要依据。教务处、督导室在系(部)、督导小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原则上,实际进度与计划相差小于±4课时。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主讲教师写出书面理由。 第七条学期授课计划填写部分统一用小四、楷书打印一式四份,系部、教务处、督导室各一份,任课教师留一份。

果树栽培技术

果树栽培技术 绪论 一、果树栽培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一)果树的概念: 果树:是指能生产供人类食用果实的木本植物,果实包括水果和坚果(核桃、板栗)。某些草本植物(如香蕉、菠萝)栽培上与木本果树有较多的共性,也归入果树范围。砧木也可纳入果树的范畴。砧木是果树嫁接苗的一部分,接穗与砧木愈合后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些也属于果树的范畴。 果树栽培:是果树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它是一门介绍果树生产技术的科学,主要研究能够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技术及其基本理论,通常包括种类和品种、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从育苗、建园直至果实采收各个生产环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栽培果树的目的:早果、丰产、稳产。为了实现该目的,就必须掌握果树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要领,科学种值。 (二)果树栽培的特点 1、不同种类的果树生长习性差异大 果树不同于一年生粮油作物,它是多年生乔木或小乔木、灌木、藤本等不同类型,如核桃、板栗为乔木,就柑橘来讲,大翼橙类树体高大为乔木,盆栽观赏用的山金柑属品种,树冠矮小多为小灌木。不同类型的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生长发育的特点也有较大的差异,如南方果树适宜高温多湿气候(菠萝、香蕉等),北方果树适宜寒冷干燥气候(苹果、梨),果树的栽培难度比作物高。 (二)果树栽培的特点 2、栽培周期长 多数果树为木本植物,栽植的当年不能结果,一般3-5年才进入结果期,5-7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持续数年、数十年。相对来讲桃树的寿命短些十几年,桃核、板栗长些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栽培果树的目的就是要早结果,迅速进入盛果期,进入盛果期后采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措施达到持续的高产稳产的目的。 (二)果树栽培的特点 3、生长发育具有生命和年生长两个周期 (1)实生果树和营养繁殖果树的概念:实生果树,就是用种播种后生长而成,如核桃、樱桃等,营养繁殖果树,就用扦插、压条等繁殖苗木的方法如葡萄。 (2)生命周期与年生长周期的概念:生命周期指种子植物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萌芽、生长、结实、衰老、死亡这一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实生果树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幼年、成年和衰老三个阶段;营养繁殖的生命周期分为幼年树期、结果树期和衰老期三个阶段。 3、生长发育具有生命和年生长两个周期 年生长周期是指果树一年中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出现一系列的生理与形态的变化并呈现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性的生命活动过程。如萌芽→落叶休眠。 (4) 常绿果树与落叶果树:常绿果树:常年着生绿色叶片的果树,主要分布在 南方,如柑橘等,它没有自然休眠;落叶果树:即冬季落叶的果树,主要分布在北方,它的年生长周期可明显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 4、果树为一个复式群体 多数果树树体高大,各器官(根茎叶花果)在一棵树体内既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又

《果树整形修剪》教学大纲

《果树整形修剪》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整形修剪是果树生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许多学生毕业后来到用人单位,面对田间果树,不知道该如何修剪,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对现代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果树品种、不同树龄树势、不同砧木、不同负载量、不同生态条件、不同生产管理模式等,都影响到果树的整形修剪方式。如何灵活运用修剪技巧,是每一个从事该类工作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开设,将帮助有志于从事果树、园林等以树木为主要生产管理对象的学生,学习掌握整形修剪的基本原理,了解基本技术方法,逐渐做到灵活运用,增强专业动手能力,提高个人素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所谓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不懂得如何修剪,是难以面对将来的社会需求的。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修剪学的概念 1.整形(植株调整) 2.修剪 二、整形修剪的目的意义 1.整形修剪的总目标 2.整形修剪的个体效应 3.整形修剪的群体效应

三、整形修剪发展历史 1.我国近代园艺作物整形修剪 2.我国当代早期整形修剪 四、整形修剪的发展趋势 1.简化修剪 2.化学修剪 3.机械修剪 五、学习修剪学的方法 本章学习要点:要求学生明确掌握果树整形修剪的基本概念,了解整形修剪的目的意义,通过学习整形修剪的发展历史动态,把握将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整形修剪基本原理(2学时) 第一节与整形修剪有关的生物学特性 一、萌芽特性 二、分枝特性 三、顶端优势 四、垂直优势 五、成花特性 六、生态适应性 第二节整形修剪的原则 一、因树修剪,随枝造型 1.依据物种品种特性 2.依据砧木特性 3.依据年龄时期 4.依据大小年特性 二、因地制宜,随制应变 1.依据土壤气候条件 2.依据地形地势条件 3.依据栽培体制 三、美学原则 1.自然美 2.艺术美 本章学习要点:通过复习业已学过的果树生长发育特性,重点讲解果树整形修剪的原则,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其中的变化规律,要求学生掌握影响果树整形修剪的因素。 第三章果树树形(4学时) 第一节果树树体基本结构 一、树冠外形特征 1.树高 2.冠径 3.叶幕厚度 4.层次 二、骨干枝 1.主干 2.中干 3.主枝 4.侧枝 三、辅养枝 四、结果枝组 1.大型枝组 2.中型枝组

果树栽培学名词解释

1、下列果树中()属于坚果类。 A、苹果 B、桃 C、核桃 D、葡萄 2、一般水果果实内水分含量为()。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3、下列果树中耐荫性较强的果树是()。 A、桃 B、葡萄 C、苹果 D、猕猴桃 4、一般落叶果树种子层积处理的温度为()℃。 A、-2~0 B、1~2 C、2~7 D、10~ 15 5、枇杷的结果枝都为()。 A、春梢 B、夏梢 C、秋梢 D、冬梢 6、形成枣树树冠骨架和结果基枝的基础是()。 A、枣头(一次性生长枝) B、永久性二次枝 C、枣股(短缩枝) D、枣吊(脱落性结果枝) 7、核桃属于()类型的植物。 A、雌雄异株 B、雌雄同株异花 C、雌雄同花 D、单性结实 1、C 2、D 3、D 4、C 5、C 6、A 7、B 名词解释: 1.果树栽培:从育苗开始,经过建园,管理直至采收的整个生产过程。 2.果树栽培学:研究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应用栽培技术解决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果树产量,改进果实品质,发展果树生产的一门应用科学。 3.果树:指能生产人类食用的果实、种子及其他衍生物的木本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4.果树幼年(童期)阶段:种子萌发到具有开花结果潜能所经历的时期。 5.成年阶段:实生果树进入性成熟阶段后,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随时开花结果,这阶段成为成年阶段。

6.年生长周期:果树一年中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生理与形态的变化并呈现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性。 7.休眠期:果树的芽或其他器官生长暂时停顿,仅维持微弱的生命活动的时期。包括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 8.实生根系:从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来的成为实生根;茎源根系:用枝条进行繁殖时,根系起源于茎上的不定根。根蘖根系:在根段(蘖)上形成不定芽,发育成根系,最后形成独立的植株。 9.叶芽:只含有叶原基的芽。纯花芽:只含有花原基的芽。混合芽:叶与花原基共存于同一芽体中。 10.芽的异质性:枝条不同部位的芽体形成期,其营养状况、激素供应及外界环境条件不同,造成了它们在质量上的差异。 11.芽的早熟型:一些果树新稍上的芽当年就能大量萌发并可连续分枝,形成2次或3次稍,这种特性称为芽的早熟性。另一类果树的芽子,一般情况下不萌发,新稍也不能分枝,称为芽的晚熟性。 12.萌芽力:枝条上的芽能抽生枝叶的能力。 13.成枝力:萌发的芽可生长为长度不等的枝条,把抽生长枝的能力称为成枝力。 14.新稍:凡当年抽生,带有叶片,并能明显的区分出节和节间的枝条称为新稍,不易区分节间的称为缩短枝或叶丛枝。 15.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所有果树叶面积总和与土地面积的比值。 16.果树夜幕:同一层骨干枝上全部叶片构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集合体。 17.自花授粉:同一品种(或无性系)授粉属于自花授粉。自花授粉后能结果的称为自花结实。 18.单性结实:不经授粉,或虽然授粉而未完成受精过程而形成的果实的现象。 19.种子的层积处理:指落叶果树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完成种胚的后熟过程和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一项措施。 20.果树整枝:通过修剪,把树体建造成某种树形。 21.最佳夜幕动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保持合适的叶面积并稳定较长时期。 22.尖削度:骨干枝分枝粗度与基枝粗度的比值。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数: 32(理论学时:22 实践学时:10) 先修课程:无 开课部门: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学科。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规律。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历史短,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国在发展旅游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二)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学的总体认识,迅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与核心内容,从宏观上初步将旅游学各方面的知识贯通起来,会运用旅游学的知识观察和初步分析旅游活动的现象,并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也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旅游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世界与中国旅游发展的概况和各时期旅游的特点,理解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的联系;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2.理解战后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3.掌握旅游的定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旅游业的开端,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难点:世界与中国各时期旅游发展的特点及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 教学内容: 1.旅游与旅游学;

2.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 3.现代旅游的特征; 4.现代旅游的种类。 第二章旅游者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熟悉旅游者的定义及旅游者产生的基本条件; 2.掌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旅游动机形成的条件、旅游者流动规律; 3、熟悉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旅游者的素质和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旅游者的定义与本质属性; 2.旅游动机及动机的行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旅游者的概念界定、旅游动机; 难点:旅游者的动机及形成。 教学内容: 1.旅游者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2.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3.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4.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5.文明旅游——旅游者的素质修养。 第三章旅游业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旅游业的概念、构成、性质和特点; 2.了解或掌握旅游业各构成企业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概况; 3.理解旅游产品的概念、特点及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旅游业的构成与特征; 难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的经济活动规律。 教学内容:

猕猴桃保花保果技术

猕猴桃保花保果技术 ①技术名称:猕猴桃保花保果技术 ②技术概括:猕猴桃落花落果是种植过程中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落花落果会直接导致猕猴桃产量下降,进而影响果农的收成。猕猴桃落花落果,除由自然灾害或病虫害所造成的以外,由于树体内在原因而造成的生理落花落果,如花器发育不正常、授粉受精不良所致,后期落果与同化养分不足或激素平衡失调有关。为了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必须对猕猴桃做好保花保果和辅助授粉工作。 ③增产增效情况:猕猴桃采用保花保果的栽培管理技术下,平均单位面积高产约10~20%,果农增收1500~6000元/亩。 ④技术要点:保花保果的措施包括以下4项:(1)运用栽培措施,如枝蔓摘心、扭梢、绑蔓降低生长势、环剥、环割等施缓树势,抑制营养生长,提高树体营养积累水平,改善激素平衡,使其向有利于花芽形成方面的转化,促进生殖生长。(2)增施磷、钾、硼、铁、锌、钙、镁等肥料,提高树体内氨基酸、蛋白质的含量,利于花芽形成和生产优质果。(3)预防不利的自然因子,如对初冬大幅度快速降温和早春倒春寒引起花芽冻害,可以喷水加植物防冻剂或园内熏烟,可保证花芽不受冻害。(4)猕猴桃属于雌雄异株的果树,做好优良授粉工作,是保花保果的重要措施。在生产中常采用花期放蜜蜂、人工授粉(主要是对花授粉、蘸粉点授、机械干式授粉和机械湿式授粉)和高接雄枝或插花枝三种方法辅助授粉。 ⑤适宜区域:海拔在500-1200米、土壤pH5-7.5、降雨量﹥800 mm、年均温13~20 ℃在贵州境内均可采用该技术。 ⑥注意事项:一般的猕猴桃品种,在授粉品种搭配适宜的情况下,猕猴桃的座果率很高,要注意疏花疏果,否则会导致果实小、品质差,甚至影响当年的花芽分化,新梢生长量减少,造成大小年结果。此外,在进行人工授粉时,采用对花授粉和蘸粉点授时,动作要轻盈,不要碰上柱头,以免影响授粉效果和出现畸形果。 ⑦技术依托单位:修文县农业局。

《果树学》大纲

GDOU-B-11-213 《果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在讲授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基础上,分别介绍柑橘、荔枝、龙眼、香蕉、菠萝、草莓、火龙果等果树的种类、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花芽分化、果实性状、育苗、建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防治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部分。除理论教学外,同时安排实验实习和教学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分析能力。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果树栽培学》是一门以现代生物科学为基础,研究果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及其内外因关系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主要在讲授果树栽培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着重讲授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技术以调控果树与环境、生物学性状与经济学性状、生长与结果、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使之符合人们生产栽培的需要,达到早果、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果树生产与发展服务。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掌握多年生果树的器官形成和结构、功能,一生中和一年中的变化规律,花 芽分化,营养物质合成和利用等生长发育规律; 2.掌握果树育苗、建园,树体和花果管理,土肥水壤管理,集约栽培和高品质化栽培等基本理论、原则和途径; 3.掌握主栽果树种类的生物学和栽培学上的特性和特殊规律;

4.了解果树栽培的历史概况、成就和发展方向; 5.掌握栽培果树的种类、分类和分布概况。 (二)能力和技能方面 1.掌握果树的育苗、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栽培中应用等主要常规和新技术的正确指导、应用与操作。 2.掌握果树的形态结构、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果实产量与品质等的调查和观测方法。 3.通过全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果树生产上的表现和问题进行初步的综合观察分析和提出解决的意见与建议。 三、面向专业: 园艺专业.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 植物生理学, 土壤学, 肥料学, 植物保护,园艺植物栽培学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具体深化,所有前修课程都是果树栽培学的基础。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柑橘(8学时) 第一节概说(1学时) 栽培意义栽培历史栽培分布情况(C) 第二节主要种类和品种(1学时) 主要种类主要品种(C) 第三节柑橘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宜的环境条件(2学时) 生长发育特点外界环境条件对柑橘的影响(A) 第四节土壤管理(1学时) 土壤耕作施肥灌溉及排水(C) 第五节整形修剪(1学时) 整形修剪(A) 第六节保花保果保叶(2学时) 柑橘的落蕾、落花及落果现象落花、落果原因疏花疏果保叶(A) 作业1柑橘三属的区别和柑橘分类困难的原因 2柑橘枝梢的生物学特性和柑橘栽培的限制因子3柑橘的整形修剪的注意事项?4柑橘保花保果措施?

基础旅游学

《基础旅游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201L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管理系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周学时:3 学分:3 先修课程:管理学建议修读学期:3 一、课程介绍 《基础旅游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以经济学、管理学有关原理为基础,探讨旅游活动(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根据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融会贯通所学理论知识并逐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1章旅游的性质与特征 基本要求 理解旅游产生的条件;熟悉旅游的本质与特征;掌握旅游、余暇的概念。 教学重点 1.旅游产生的条件 2.旅游的本质和特征 3.旅游的概念及与迁徙、旅行的关系 教学内容 1.1余暇、审美与旅游的起源 1.1.1旅游产生的客观条件:余暇时间的存在 1.1.2旅游产生的主观条件:自然审美意识的出现 1.1.3旅游的产生 1.2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1.2.1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 1.2.2旅游的本质规定 1.2.3旅游的基本属性 1.2.4旅游的特征 1.3旅游的概念 1.3.1旅游的定义 1.3.2旅游概念的进一步探讨

第2章旅游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 基本要求 了解旅游的萌芽与发展;了解现代旅游的特点;掌握古代、近代旅游的特点;综合应用现代旅游的特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1.古代、近代旅游的特点及旅游产业形成的社会背景 2.现代旅游的特点 教学内容 2.1旅游的萌芽与发展 2.1.1旅游的萌芽 2.1.2旅行的发展 2.1.3游览的出现 2.2古代旅游的形式与特点 2.2.1古代旅游的社会背景 2.2.2古代旅游的主要形式 2.2.3古代旅行的表现形式 2.2.4古代旅游的特点 2.3近代旅游的兴起与特点 2.3.1近代旅游的社会背景 2.3.2旅行社的问世与发展 2.3.3近代旅游特点 2.4旅游产业的形成 2.4.1现代旅游社会背景 2.4.2现代旅游特点 2.4.3旅游产业地位的确定 2.5我国旅游业的历史与发展 2.5.1解放前旅游业的发展 2.5.2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3章旅游者 基本要求 熟悉旅游者的概念;熟悉旅游者旅游条件及其基本运动模式;掌握旅游流的概念;简单应用旅游需求的特点和一般规律分析问题;综合应用旅游动机及影响旅游流运动的因素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果树盆景盆栽技术习题答案

《果树盆景盆栽技术》复习题参考答案 1、盆栽果树的特点有哪些? 答题要点:(1)树体矮小;(2)观赏性强;(3)可食用;(4)绿化效果好;(5)可随意移动;(6)可用资源丰富。 2、盆栽果树根系生长的特点? 答题要点:(1)周年生长;(2)离心生长;(3)交替生长;(4)分布受限;(5)根系再生能力强。 3、影响盆栽果树根系生长的因子有哪些? 答题要点:(1)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在15℃-25℃之间,低温应采取保温措施,高温应采取降温措施。(2)水分:最适于果树根系生长的盆土含水量,约等于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水分过少引起或加速根毛死亡,水分过多引起根系通气不良。(3)通气:保持盆上适当的孔隙度是根系生长的必需条件;盆土的物理结构和容器的特点直接影响通气。(4)营养:盆土的营养水平和地上部分叶片的质量直接影响根系的生长。(5)盆土的酸碱度:影响果树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多数果树喜微酸到中性的土壤环境(pH 值6.5—7.5 )。 4、请用3种描述方法对芽进行描述? 答题要点:(1)根据芽在枝条上着生的部位,可分为顶芽和侧芽。(2) 按芽在同一节上着生数目,可分为单芽和复芽。(3) 依照芽的性质,可把芽分为花芽和叶芽两类。(4) 按照芽是否正常萌发可分为正常芽和隐芽。(5) 依照当年形成的芽是否当年萌发,可分为早熟性芽(当年萌发)和晚熟性芽(当年不萌发)。上述任意3种描述均可。 5、果树的顶端优势是什么? 答题要点:表现为顶芽或茎尖常常抑制其下侧芽的萌发和生长,顶芽萌发所形成的枝条长势最强,向下依次减弱以至不能萌发。去掉顶芽或尖端,可促进侧芽萌发和侧枝生长,但位于顶端的第一个侧芽仍保待顶端优势。 6、果树的垂直优势是指什么? 答题要点:表现为直立的枝条生长旺盛,斜生的枝条长势变弱、分枝增多;水平或下垂的枝条则生长量少,且分枝明显变短变弱。此外,拉枝后,枝条弯曲部位的向上生长的背上枝或背上芽极易萌发徒长 7、什么是芽的异质性? 答题要点:是指一个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因其形成芽时所处外条件的差别,所形成的芽质量也有明显差异。一般以一枝中上部芽子最好,中下部芽于次之,近枝条基部,常称为“小芽”或“幼芽”。苹果,梨等仁果类树种常有春秋梢分界处的“盲节”和1 年与2 年生分界处的“环痕”,其周围的芽子,因其质量较差,常不萌发或只能发出小弱枝。常利用这一特性,控制盆树的生长势和增多分枝,进而促进成花结果。 8、什么是果树枝条的萌芽力和成枝力? 答题要点:芽萌发成枝叶的能力叫萌芽力。萌芽力常用萌发的芽数占总芽数的百分率表示。芽萌发以后,

浅谈《果树栽培学》教学

浅谈《果树栽培学》教学 《果树栽培学》是果树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果树栽培的基本专业技能?如何适应果树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当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果树专业 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掌握《果树栽培学》学科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果树栽培学》是一门农业应用技术学科,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果树栽培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并指导实践。与其他学科比较,有以下特点: 理论与果树生产结合紧密,实践性强;涉及学科广、综合性强;地域性和季节性强;不同地域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条件不同,其种植制度、果树布局、栽培技术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域的果树栽培课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 教学中应结合果树专业的发展、《果树栽培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体系,选择果树栽培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要避免多门课程内容的重复和交叉,在教材的处理上需进行有机的归纳与整合,删除重复、交叉、陈旧的内容,增加实践性、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把果树不同树种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且保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不同章节和内容的取舍上根据不同树种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生长发育特点有所侧重和

不同。 《果树栽培学》教学中,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能找到教好这门课的依据,从而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吃透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当前中职专业课教学存在教材陈旧,教学大纲、参考书缺乏,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且现有教材很难照顾到区域特点,不能及时补充新科技、新成果。因此,教师要在备课环节上多下工夫,编写高质量的教案,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对于《果树栽培学》教材,不应全部照搬,要针对当地果树生产的特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删去与当地经济无关的章节,增补当地果树栽培的成熟技术与措施,既要保持知识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又要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运用。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优化教材的基础上,分解难点,突破重点。 保持教学内容常新。随着果树栽培学的发展,果树栽培知识不断更新,教师要及时把吸收果树栽培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介绍给学生,使讲授的内容更新颖,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在教学内容上反映当今国内外栽培技术的最新成果、最新信息,介绍当地果树生产状况和发展前景。激

果树栽培学复习资料(1)

果树栽培学习题集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果树:能生产人类食用的果实、种子及衍生物的木本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2.果树栽培学:果树学的一个分支,通常包括种类、品种和从育苗、建园直至采收各个生产环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 二、简答题 1.当今果品生产的发展趋势? 答:①树种品种区域化;②品种良种化;③矮密化;④设施化;⑤管理集约化;⑥操作机械化;⑦改良土壤;⑧灌溉节水化;⑨生产绿色食品 2.与其它农业科学相比,果树栽培学具有那些特点? 答:果树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型技术科学,通常包括种类、品种和从育苗、建园直至采收各个生产环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与其他农业科学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也有本学科的显著特点,有以下四个特点:①种类多;②生产周期长;③集约经营; ④鲜食是产品的主要利用形式。 第一章我国果树种类及地理分布 一、问答题 1.湖北果树种类分布? 答:湖北省境内大多数果树生长在高山的河谷地带和丘陵山地的林缘地带,地理分布有着明显的水平地域差异和垂直分布地带上的差异,形成了3个野生果树分布中心:神农架及周边地区分布中心,共分布有109 种果树,如濒危物种城口猕猴桃、巴东猕猴桃、垩叶猕猴桃及特有种长序莓、短萼樱、红坪杏、兴山五味子等;鄂西南宜昌至恩施州分布中心,共分布有 82种果树,如亚热带果树宜昌橙、枳橙等,温带果树湖北猕猴桃、黄背越橘、尖叶四照花等。 鄂东南-鄂东北分布中心,共分布有20余种野生果树,如梅叶猕猴桃、灰白毛莓等。 2.根据自然环境条件果树的分布状况,把我国果树分为哪八个果树带? 答:热带常绿果树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带、云贵高原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带、温带落叶果树带、旱温落叶果树带、干寒落叶果树带、耐寒落叶果树带、青藏高寒落叶果树带 3.按照果树的生态适应性、植株形态特征、冬季叶幕特性分别将果树分为哪几分类? 答:冬季叶幕特性:落叶果树、常绿果树;形态特征:乔木果树、灌木果树、藤本果树、草本果树;生态适应性:寒带果树、温带果树、亚热带果树、热带果树。4.根据当前我国果树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的果树分为哪几类? 答:①广泛作为经济栽培,已经成为大宗商品的树种;②局部地区有一定栽培面积,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树种;③已引起人们注意,并已进行开发利用的树种;④可供同属或近缘树种作砧木,或具有杂交育种用途的果树 第二章果树的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周期 一、名词解释 1.果树生命周期:果树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萌芽、生长、结实、衰老、死亡这一过程,亦即果树全部的生命活动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学时:96 其中:理论学时:90 机动学时:0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全面而系统地阐明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阐述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 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了解旅游和正确认识旅游,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最终通过让学生在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及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学会以专业的旅游学分析方法和理论来分析研究一些现实旅游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旅游学科体系的特点;知晓旅游活动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和相关重大事件;明白旅游的具体涵义、性质以及旅游的组成要素。 2 能力目标 熟悉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中重要的构成行业;能够辩证地分析旅游发展对当地的影响等等;掌握和了解旅游及旅

游业的相关知识学习方法。 3 素质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意识;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调。 三课程学生分配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旅游学概述 (一)教学内容:1、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旅游的构成要素3、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 4、旅游学研究的概况 (二)教学目标:1、明确旅游的定义、性质和特点,比较各种不同观点下有关旅游的定义的异同 2、认识旅游的构成要素和分类,掌握各种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3、了解旅游学研究的概况,明确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 2、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3、按照地域和目的对旅游的分类 (四)教学难点:1、旅游活动的特点 2、旅游活动的性质 第二章: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学内容:1、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3、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4、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5、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旅行活动的概况,明确古代旅行的起源与进程 2、从产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认识其对近代旅游产生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世界现代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1、托马斯库克的旅游活动 2、旅游业诞生的历程(四)教学难点:1、现代旅游的概念 2、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