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 实,知道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重庆谈判, 理解中国共产党 为争取和平民主 作出的努力认识 国民党实行独裁、 发动内战的本质。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的 胜 利
知道中国人修建铁路的事实 和制碱的方法
知道鲁迅、齐白石、 聂耳、冼星海 等人的成就。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通过查找、补充相关历史 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 象的资料,学会客观公正 的解释、评价历史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勤于思考, 善于合作、乐于交流 展示。 过程与方法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2、感悟近代中国人民 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 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每Biblioteka 的基本结构6 7 注释和注音
8
9
10 自由阅读卡
动脑筋
练一练
活动与探究
便于学生 参与课堂 教学,发 展想像力 和创造性 思维。
目的是浅 化教材, 便于学生 自学,扩 大知识面。
通过不同形 式的练习题, 检验自己对 本课核心知 识的理解和 把握。
用以启发学 生的思维能 力,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 力,以及与 其他学科交 叉、与现实 生活联系学 习的能力。
内容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 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兴 起
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 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 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知道南京大屠杀 的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 凶恶暴残的侵略本质
部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部教版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必背知识点一、洋务运动1. 目的与口号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口号:前期为“自强”,后期为“求富”。
2.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3. 代表人物中央:奕䜣(恭亲王)。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 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兴办新式教育:设立翻译馆 (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建立新式陆海军:如北洋舰队。
5. 结果与评价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二、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 背景日本为实现“大陆政策”,蓄意发动侵略战争。
2. 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等。
3.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4.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主要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戊戌变法1. 背景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希望通过变法救亡图存。
2. 时间1898年 (农历戊戌年),历时103天,因此被称为 “百日维新”。
3. 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
4. 结果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最终失败。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在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加深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一、远古时期在远古时期,人类生活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时代,他们通过石器制作和火的利用来适应生存环境。
在中国,远古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有许多,如北方的周口店遗址和南方的三星堆遗址,这些遗址为我们研究远古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二、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夏代是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西周是中国的封建时代的开始。
在这个时期,古代中国开始了社会制度的演变,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得到了发展,青铜器的制作也进入了繁荣期。
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是中国的分裂时期,各国相互之间进行战争和联盟。
在这个时期,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纷纷出现,他们对政治、道德、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统一秦汉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政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修筑长城等。
汉朝是秦朝的继任者,建立了汉武帝时期的大业,发展了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五、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改革不断,各地农民起义层出不穷,中原王朝的统治逐渐衰落。
隋朝和唐朝的建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唐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唐朝推行了科举制度、开元盛世、外交贸易等一系列政策,为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的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在复习历史知识时能够加深记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下,铭记历史、珍爱现在、展望未来。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 4 课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 代表人物: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
(2)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
(3)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2.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1)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
(2)开平煤矿:李鸿章创办。
(3)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
3. 筹划海防(1)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筹建新式海军。
(2)到 80 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 兴办新式学堂(1)目的: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2)代表:京师同文馆(12 年)。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1. 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 积极作用(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2)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 局限性: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1. 爆发时间:1894 年(农历甲午年)2. 主要战役(1)平壤战役: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
(2)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3)辽东战役: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 结果:1895 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 时间:1895 年 4 月2. 主要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上册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上册初中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过去的故事和事件,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
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本文将对初二历史上册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远古时代远古时代是人类历史的起点,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类逐渐学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开始了农业的发展。
远古时代的重要遗址有中国的河姆渡、仰韶文化等。
二、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也是历史上的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尧、舜、禹是传说中的夏朝三代君主。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的首都是安阳。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周朝建立了封建制度,并实行了分封制度。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有多个城邦相互争斗,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齐国、楚国、越国、吴国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有孔子、墨子、老子等。
四、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西汉朝和东汉朝是汉朝的两个重要时期。
秦汉时期的重要人物有秦始皇、刘邦、汉武帝等。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时期,时期包括魏、蜀、吴三个国家的鼎立。
刘备、曹操、孙权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
两晋时期是东汉末年到南北朝的过渡时期,经历了乱世的洗礼,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农耕社会过渡。
六、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但重要的时期,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后建立了隋朝。
而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巅峰时期,盛唐时期出现了玄奘、杜牧、王勃等著名人物。
七、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五代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树解析

人教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留村中学 申江霞
教材的编写 意图和体例安排 单元知识线索
及纵横联系
单元课标要求 及教学内容
说教材
课程总目标
说课标
研 说 流 程
教学建议
说建议 说考点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题型 方法
一、说课标
说课标
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 历程和巨大成就,注重探究式学习, 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 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积极 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 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动脑筋 活动与探究
练一练 比一比
历史故事与图片引入课文。来自插图 名言探究性活动性
趣味性
开放性
编 写 特 点
小调查 观看相关影片 阅读 网上查询 自由阅读卡
说教材
主线:近代化的探索
第二单元知识线索 :
洋务 运动
戊戌 变法
辛亥 革命
新文 化运
动
辅线:
改革从经济到政治最后再到文化,曲折发展。
说教材
七八九年级 均如此
第内 二容 单标 元准
二、说教材
说教材
1、减轻学 生负担,降
低难度
“人教版”教
科书的编写体 例的是:专题 与时序相结合 的方式。
一单元 2----5课时
体例安排
2、增强启 发性、趣味
性和生动性。
教材的编写 意图
3、转变传统 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的创 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
体编 例写 安意 排图
说教材
找(相关 信息)、
接(嫁 接)、
材料题
《近代化探索》

《近代化探索》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版
内容来源: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主题:《近代化探索》
适合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超平/郑州市第八十八中学
板书设计:
近代化探索
一、发展历程
二、积极经验
三、未来之路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复习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学生学的思维进行课程设计,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文献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讨论,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民主平等、轻松愉快,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
另外,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比较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补充课外史料。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课充分发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一些尚需改进之处。
1.课前回顾知识及提问环节对学生状态把握不充分,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够充分,影响了整个教学进程。
2.整节课的时间把握基本合理,但是展示交流环节因缺乏预设与限定时间,相对地拖延了时间,总结提升的时间少,精炼交流的时间紧,是一个显著的不足。
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是“高效课堂”实施的重要环节,本节课可以在预习环节进行改进。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杨清河太原十二中一、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网络结构: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在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的主线,即: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和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反抗、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也就是追寻民族独立的过程。
其二: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线,即: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探索史,也就是追求民族富强的过程。
在这里,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如果把中国人民的反抗当作前提的话,近代化就应该是中国人民反抗的必然结果。
然而在不同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历史的发展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七个学习主题)。
因此,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方法可归纳为: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其次,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第三,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知识网络结构:本单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以来,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同时面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中国人民在顽强抗争。
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本单元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
学生通过学习,在能力方面应该能够有明显的历史线索感,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三个条约的异同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要使学生理解,自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所面临着的历史任务之一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奋斗,他们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和崛起的推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
情况
议
评 价 什 么 ?
在历史学习 中所形成的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政权:中华民 国(1912.1.1)
旗帜:民主-科学 阵地:《新青年》
内容:提 倡-反对
性质:思想 大解放运动
曙光:宣传 马克思主义
说建议
学会
学习、思考
讲述 基本事实
多领域 多层次
激发 学习兴趣
正确的 思想导向
方法手段
多样化
教
学
创新意识
建
实践能力
议
说建议
对比法
演示法
图示 分析法
学案
自主 学习
导学
戊戌变法
(1898年)
性质:资产 阶级变法
评价:失败的封建 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筹建海军-兴 办新式学堂
后期-求富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自强军事工业
组织:兴中 会—同盟会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1911年)
性质:资产阶 级革命(成功 -失败)
新文化运 动(1915年)
武昌起义 (1911.10.1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知识树
说课标
说课标
过程与方法:感知人类 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学 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 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
史的重要历史人物、事
件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 索。
学
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历史正义感、 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 人为本的价值观。目 Nhomakorabea标
说课标
概述了解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之路
视频
导入
漫画
导入
教 学 建
顺口溜 结课
议
自主学习
近代化的探索
探索
内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 时间 物
意义
说建议
知识
整合
演示法
地图 图片
图示 分析法
学案
自主 学习
导学
对比法
视频
导入
漫画
导入
教 学 建
顺口溜 结课
议
说建议
科学方法掌 握状况及过 程应用体验
评
知识与技
价
能的掌握
上下求索的艰辛历程.
◎知道他们从事的主要活动,认识辛亥
革命前后是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次历史 性巨大变化的风云跌宕时期
本 册 内 容 标
说教材
说教材
八
个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单
元
共
十
九
洋务运动
内 新文化运动
课
容
四
结
节 活
构
动 课
维新团体: 强学会;报 《中外纪闻》
序幕:公车上 书(康-梁)
百日维新 (光绪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