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作品《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广板》Symphony No. 9 (From the New World) - II. Largo
湘艺版音乐八下第六单元欣赏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德沃夏克介绍

德沃夏克介绍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Folk Music)的主要代表人物。
德沃夏克于1841年9月8日诞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近郊的一个小旅馆主和肉商的贫苦家庭里,他的童年是伴随着辛勤的劳动度过的。
13,他便沿袭父亲的道路,当了屠户学徒。
但是少年德沃夏克十分上进,他刻苦自学,并逐渐显露出音乐才能。
他最初跟随本村的乐师学习小提琴,16进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
这所音乐学校是让他成为音乐家的摇篮。
1859年,德沃夏克以优异的成绩从布拉格风琴学校毕业,此后他便开始在布拉格临时剧院(后改建为国家剧院)里担任中提琴师。
在此期间,他广泛地吸取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乐派作曲大师们的创作经验,并且迈上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
他是一位富有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创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导和致力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由衷地赞赏和拥护。
在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他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作曲家,早在1859年,18岁的德沃夏克就发表了自己的作品。
1865年,他的第一交响曲《茨洛尼斯的钟声》问世,此后便开始了他源源不断的音乐创作。
1878年,他创作的《斯拉夫舞曲》获得很大成功,从此奠定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地位。
1892年,德沃夏克来到美国,担任了纽约音乐学院院长的职务,此时德沃夏克已经51岁高龄了。
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或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把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
他在美国任教期间,以美国黑人音乐为素材,创作了著名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黑人四重奏)和他那光辉的代表作之一——《自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一生的作品很多,体裁也很广:他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Opera),十一部神剧和清唱剧(Oratorio),九部交响曲(Symphony),五部交响诗(Symphonic Poem),六部协奏曲(Concerto),三十二首室内乐(Chamber Music)重奏曲,此外还有大量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序曲和歌曲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又译自新大陆)、《b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F大调弦乐中重奏》和歌剧《水仙女》、《国王与煤工》。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2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2、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情调和结构体式,了解命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前言:本学期来,我们欣赏了交响音乐中的序曲、交响诗、组曲、协奏曲等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的作品。
2、听一音乐主题《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思考、回答以下问题:此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何种情感?是哪个国家、那一位作曲家的什么作品?导入本课将欣赏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二、介绍作品、作者。
1、简介交响曲。
(1)提问交响诗的特点?(交响诗是一种内容比较具体的、有标题的单乐章管弦乐曲,它多以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事迹为题材。
(2)介绍交响曲的特点:交响曲是结构宏伟、庞大的大型管弦乐套曲,它通常包含四个乐章,其中至少有一个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
交响曲可以容纳丰富的内容,反映重大的题材表现深刻的情感体验。
曲中几个乐章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一乐章可以单独演奏,但连续演奏时几个乐章的顺序不能改变。
2、介绍德沃夏克(一组配乐画像)。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
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
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
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
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新世界交响曲》赏析

《新世界交响曲》赏析“念故乡,念故乡,故乡多可爱。
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
”一首《念故乡》将我带回到故乡那山清水秀的景色当中,勾起了许多回忆,让我这个在外求学的游子不禁潸然泪下。
这首歌曲出自初中音乐课本,介绍说曾经于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我国流行。
长大后才明白这首歌原来是改编自著名的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因为是在美国完成的,所以也被称作《新世界交响曲》。
我找到了著名指挥家卡拉扬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录制的一场演唱会的视频,于是带着一种缅怀过去的心情反复聆听,得到了非常多的感受。
《新世界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慢板-非常快板(1st Movement, Adagio-Allegro molto),奏鸣曲式。
首先是一段引子,先由低音弦乐器和木管缓慢地揭开新世界的帷幕,然后突然弦乐器、定音鼓、圆号和木管争相演奏出强烈而且快速的节奏,表现出一幅大建设的景象。
然后进入呈示部快板主部主题。
首先由圆号和双簧管吹出,然后由全部弦乐器奏出,最后再由圆号和长号共同吹出。
这个主题使用了切分音和五声音阶,被认为与黑人灵歌有关,也有人认为与东欧民族音乐有关。
副部有两个主题,首先是长笛和双簧管吹出的带有捷克民间舞曲特色的主题,第二个主题由长笛和小提琴先后奏出,是一段具有黑人民歌特点的哀伤的曲调,带着浓浓的乡愁,也具有切分音。
展开部三个主题都发展,增强了情绪。
再现部重现主题,最后由整个乐队演奏出一个欢庆的结尾。
第二乐章,广板(2nd Movement, Largo),三段式。
首先是铜管和低音木管吹出庄严的和弦,之后引出了英国管独奏出那个经典的旋律,浓烈的乡愁之情溢满于怀。
也正是因为这一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能成为经典,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然后小提琴、英国管、圆号依次陈述这段旋律结束。
第二段由木管乐器、弦乐器依次演奏出了一个哀婉忧伤的曲调,然后铜管强烈的吹出了“念故乡”旋律,并且隐含着第一乐章的曲调。
湘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公开课课件6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课件2

古典交响曲的典型结构模式
四个乐章的套曲结构: ? 第一乐章一般是一个快板乐章。 ? 第二乐章一般是一个慢板,与充满生气的快板第
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 ? 第三乐章在往往是一段典雅的小步舞曲。 ? 第四乐章往往是一个舞曲性格的急板,非常热烈
和活跃。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
一、简介
交响曲是在 18世纪下半叶以后的古典时期确立 起来的一种大型器乐体裁,通常为四个乐章的套曲 结构。
一般认为,交响曲的直接前身是意大利歌剧序 曲。“交响曲” 是交响乐的一种,它专指除协奏 曲之外的多乐章大型套曲结构的管弦乐曲。由大型 的管弦乐队演奏;音乐内涵深刻,音乐格调庄重; 有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
? 德国作曲家海顿是交响曲的 创始人,他享有“交响曲之 父”的荣誉。海顿创作了 100首左右的交响曲,特别 是他后期成熟的交响曲,确 立了古典交响曲的标准范式 。
推荐欣赏著名交响曲
? 海顿《第85交响曲》 ? 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 ?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第(自新大陆)交响曲》
?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 “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这部交 响曲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身处美洲“新世界 ”的种种感受和对遥远的祖国—捷克故乡 的深切思念。
? 作品在吸取了美国有色人种民间音乐的某 些素材的基础上,以捷克民族音乐特色而 著称,交响曲由既对比又统一的四个乐章 组成。德沃夏克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 大陆”。
简评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

简评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波西米亚色调的美国大陆——简评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2011-03-13 20:00:00)著名捷克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ák)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出色的交响乐作品,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
这部作品中很多旋律都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其中第二乐章的主题被后人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甚至还填上歌词,在许多国家传唱,而歌词内容大多是怀念家乡怀念故土。
在中国,这段旋律被改编成乐曲《思故乡》,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已进入学堂乐歌,为人们所熟悉。
一、乐曲题目辨析此作品的标题为“e小调第九交响曲”,它还有一个副题:From the new world。
在中国,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人们对于西方作品的“某小调或某大调第几交响曲”、“作品某某号”这样的曲目命名方式非常不习惯,大家更加喜欢“高山流水”、“平沙落雁”这样充满人文气息的曲名。
所以此曲在中国往往更多地以其副题为正题,而其原本的标题“e小调第九交响曲”反倒没有其副题出名。
但有意思的是,这部作品在中国一直通行着两个副题,一个是根据原文译出的“自新世界”,有时就称为“新世界交响曲”,另一个则是翻译的并不准确的“自新大陆”,也被称作“新大陆交响曲”。
而后一个名字“新大陆”的流行程度要高于前者。
这是艺术史上很奇怪的事情,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一下分析。
其实,这个副题并不复杂,“自新世界”,就是最准确的翻译,由此将其称为“新世界交响曲”也完全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自新大陆”翻译的出现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1954年是德沃夏克逝世五十周年。
在这一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德沃夏克确定为当年的世界文化名人予以纪念。
当时新中国急需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多国家的承认,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宗旨——争取和平,保卫和平,反对军备竞赛,反对核武器等也是中国的要求。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47 11112314112 李璐敏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1892年,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
这部《第九交响曲》写于1893年,当时担任院长。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且德沃夏克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加以表现。
这部交响曲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真切的情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身处美洲“新世界”的种种感受和对遥远的祖国—捷克故乡的深切思念。
这里既有对美国繁忙紧张的资本主义大都市生活的直接印象,也有阅读描写美洲印地安人生活的诗歌的深刻感受,作品的中心内容是倾吐作者对捷克乡土的无限怀念之情。
作品在吸取了美国有色人种民间音乐的某些素材的基础上,以捷克民族音乐特色而著称,交响曲由既对比又统一的四个乐章组成。
德沃夏克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
引子事由大提琴演奏的一段深沉、缓慢的曲子,使人的心灵先平静下来。
第一乐章序奏,慢板,乐章强烈、热情的节奏。
由圆号吹奏出果断而坚定的第一主题,可以体会到一种积极入世的心态,要去拥抱繁忙紧张的新生活,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并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这是每一个人刚步入另一种生活的积极心态。
尔后出现了具有乡村舞蹈色彩的第二主题,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这与第一主题完全矛盾,主题走向两个极端。
而后以长笛引出清新悠扬的第三主题,小提琴相呼应,流露出更忧伤的心情,让人听后可以感觉到悲凉气氛。
第三主题是第二主题的升华,可使其的矛盾更剧烈。
以后,这三个主题在展开部分交替出现,进行不断的分裂和展开,圆号呼应着这种矛盾的场景,使得异国他乡的环境同思念家乡的心情形成了相当强烈的对比、冲突。
新世界交响曲

公元10世纪,意大利修道士圭多.达雷佐发明四线谱表。
课外导读
德沃夏克第一部至第九部的正确编号分别为c小调、bB大凋、bE大凋、d小调、F大调、D大调、d小 调、G大调、e小调。 交响曲的特征: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音乐活跃,充满戏剧性,由两个对立主题作呈示、展开和再现,示意矛盾的 起因、发展和暂时的结果。 第二乐章,三段体或变奏曲,曲调缓慢如歌,内容往往表现生活的体验和哲理性的沉思,是交响曲 抒情的中心段落。 第三乐章,常用小步舞曲或谐谑曲,音乐体现了矛盾冲突之后的闲暇、休整和娱乐。 第四乐章,多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内容与矛盾的结果有关,常表现乐观、肯 定的态度和胜利凯歌般的节日欢庆场面
欣赏《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部分
欣赏注意: 1.要善于听主旋律,也要注意听其他音 响的作用。 2.注意每一样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什么 乐器发出? 3.听音乐的时候一定要耐心平静的听, 这样才能达到欣赏的作用。
思考与提问
1.视频中演奏主题主旋律的乐器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音色特点?带给 你什么样的感受? 2.主题主旋律很熟悉.有谁能够背诵出来?大家一起来回味那优美的旋 律? 3.在欣赏视频里,你认识那些乐器,或者对那种乐器感兴趣或特别记 得那个音色特点的?
1新世界交响曲捷克作曲家安东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念故乡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indvorak18411904捷克作曲家十六岁时进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后入布拉格国家剧院乐队拉中提琴并正式开始创作
《 新 世 界 交 响 曲 》
捷 克 作 曲 家 安 东 德 沃 夏 克 第 九 交 响 曲
。
《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
《新世界》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第二乐章 慢板,三段曲式,第三乐章,光辉的谐谑曲,三段曲式,第四乐章 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由引子中铜管乐器、木管乐器低音区呜咽的和弦悲惨而 凄切。定音鼔轻敲,弦乐加上了弱音器,一幅暗夜般的大自然景象。第一段是 著名的慢板主题,音乐孤独、寂寞和愁怅。旋律感人至深,令人难以忘怀。这 也是交响乐文献中最美妙绝伦的慢板之一。中段的旋律涌起了少许的激动,倍 大提琴拨奏着步伐般的节奏,与第一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木管奏出了 活跃的音调,第一乐章号召般的音调穿插进来,兴奋而强大。第一段似抒情风 景画般再现,温馨而伤感,抽泣般断断续续。引子再起,首尾呼应,第二乐章 平静地结束 《新世界》交响曲是德沃夏克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世 界交响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之一。它运用了大量的黑人音乐素材,又溶入了他的 波希米亚情结和斯拉夫音韵。纯朴的五声音阶、独特的切分节奏使《新世界》 交响曲充溢着浓郁的异国情调,有着丰富、强烈、新奇的斑斓色彩。 我们学习过的《念故乡》是由《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部分音乐 的旋律为曲,由李叔同填词而来的。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是他本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整个古典音乐史上的一部杰作。
1892年9月27日,德沃夏克登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欢迎他的是一个由300人组成的庞大合唱团和多达80人的管弦乐团,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规模。
到美国后三个月,德沃夏克开始为一部新的交响曲起稿,在此之前他已经有八部交响曲。
美国音乐界的朋友们热切地希望德沃夏克写一部能代表美国精神的作品。
历史短浅、缺乏文化根基的美国人急切地需要一部奠基之作,来建立自己的音乐文化。
1893年5月,交响曲总谱完成,这年的12月,第九交响曲在纽约首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闻媒体对演出的盛况作热情的报道,并宣布“属于美国自己的交响曲”诞生了。
应萨尔伯夫人的请求,德沃夏克在出版第九交响曲时加上了“来自新世界”的副标题,有时也叫“自新大陆”。
来欣赏一下,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绎的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Op. 95》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中最有名的当然要属第四乐章了,有时还会被单独拿出来演绎,比如2019美泉宫夏季音乐节的下半场。
第四乐章那排山倒海般的恢宏气势,实在是猛,但我更偏爱第一乐章一些。
如果说第四乐章是宴席中后段的一道硬菜,比如炭烤羊排;那么第一乐章就是宴席前期的一道螃蟹炒年糕。
前者香气四溢,后者鲜美顺滑。
前者偏硬一些,后者则更多刚柔相济一些。
太喜欢这部交响曲了,近期特别想听一次音乐会现场版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