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候
症候名词解释

症候名词解释症候(symptom),也称症状,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客观体征。
包括症状、体征两部分。
1、症候(symptom):指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机体内某些病理性反应。
是对机体异常情况的客观描述,是主观认识上升到客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2、体征(omniture):又称体态,是客观指标。
是根据病人有无自觉症状或客观检查所得结果而归纳和概括出来的,是对病变器官的客观描述,并与主观感觉相互联系。
体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动态表现,也是病情轻重变化的重要依据。
2、体征(omniture):又称体态,是客观指标。
是根据病人有无自觉症状或客观检查所得结果而归纳和概括出来的,是对病变器官的客观描述,并与主观感觉相互联系。
体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动态表现,也是病情轻重变化的重要依据。
体征能正确地反映疾病的特点和演变过程,故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线索和手段。
体征和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体征多见于症状;症状亦是体征形成的基础,但不是所有的体征均可导致疾病。
例如,身高增加可以是消瘦,营养不良,佝偻病,肝脾肿大,外伤或骨折所致;恶心呕吐可见于幽门梗阻,胃溃疡;头痛视力减退可见于颅内压增高或青光眼。
3、其他症状:如咳嗽、咯痰、胸痛等,亦是症状。
临床上有时仅有其中某一症状,有时则三种症状同时并存,或先后出现。
例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常可兼有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症状。
3、其他症状:如咳嗽、咯痰、胸痛等,亦是症状。
临床上有时仅有其中某一症状,有时则三种症状同时并存,或先后出现。
例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常可兼有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症状。
4、体格检查:由医生用医学检查手段获得的资料,是对疾病和健康状况的间接了解,是鉴别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包括病史和一般体格检查,是医生询问病情和进行各项必要辅助检查的基础。
症状是以主观症状为主的病情报告。
体征则是以客观指标为主的病情报告。
体格检查,必须作全面的考虑,以区分是否有疾病存在。
关于中医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等术语规范化_Standardization_of_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1, 10(6), 762-766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21 in Hans. /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1.106105关于中医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 临床表现等术语规范化王志国,李思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规范标准中心,北京收稿日期:2021年9月27日;录用日期:2021年11月1日;发布日期:2021年11月8日摘要 目的:促进中医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等术语分类规范化。
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明确上述术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作者相应的建议。
结果:症状术语最为混乱,症状、体征未严加区分,尚无症状、体征术语标准等。
结论:规范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达成共识,养成习惯,坚持遵守。
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这几个术语的内涵有一些共性,就是都与疾病有关,用于描述、记载或诊断疾病,但临床上存在使用混乱,界限不清的问题。
虽然内容完整准确是学术成果的基础,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内容分类的规范,名词术语的统一也成为必然,这有利于查询和检索。
本文的目的就是明确以上术语的内涵,推动术语分类规范化。
关键词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规范化Standardization of TCM Terms Such as Disease Names, Syndromes, Symptoms, Signs, Sympto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Zhiguo Wang, Siting LiStandard Center of Institute of Clinical Basic Medicine of Chines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Received: Sep. 27th , 2021; accepted: Nov. 1st , 2021; published: Nov. 8th , 2021Abstract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CM terms such as disease names,王志国,李思婷syndromes, symptoms, signs, sympto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Methods: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above terms were clarifi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given. Results: Symptom terminology is the most confusing, symptoms and signs are not strictly distinguished, and there is no standard of symptom and sign terminology. Conclusion: Standardization is a long-term proces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reach con-sensus, form habits and adhere to them.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terms disease name, syndrome, symptoms, signs, sympto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have some commonalities, that is, they are all related to diseases and used to describe, record or diagnose disease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linical use, such as confusion and unclear boundaries. Although the integrity and accuracy of content are the academic founda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ontent classification and the unification of terminology have become inevitabl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query and retrieval.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bove terms and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classification.KeywordsDisease Name, Syndrome, Symptom, Signs, Disease Stat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Normalize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这几个术语的内涵有一些共性,就是都与疾病有关,用于描述、记载或诊断疾病,但临床上存在使用混乱,界限不清的问题。
中医症候与实验诊断

◦ 脏腑证候(127)以复合证候为主。
◦ 温病证候(31)以复合证候为主。
◦ ◦
伤专寒科证证候候(分10中0)医以妇复科合(证12候)为、主中。医儿科(25)、中医外科(14)、中医皮
:
肤
◦
科(9)、中医耳鼻喉科(35)等
证候的规范化标准 化◦证候的基本要素应包括:主症+次症+体征+舌
脉+理化检测指标、影像指标等。
证候与实验诊断
中国中医科学院 胡荫奇
证候的定义
证候,又称病证、证型。 通常简括地总称为“证”。 它既不是症状,也不是病名。
证候的定义
按古汉语字义及构词法:证字繁体作證 , 《说文》段注云“证者谏也”;候亦作 候,“伺望也”。
从医学角度领会其涵义
证候的定义
证候一词是医生全面的诊察和思考之后,用以说明疾病情况的一种术语 。 它在概况疾病共性的基础上不同程度揭示每个患者的病机特点和个体差 异性,能集中反映出疾病的原因、性状、部位、范围、动态等多方面 信 息,从而给医者提示治疗疾病的具体方向。所以“证候”一词是中 医特 有的传统的诊断学基本概念。临床实践中证候与症状与治法及选 用方药 息息相关。
证候的定义
◦ 1984年4月卫生部在京召开中医证候规范学术研讨会 议 上起草的定义:证候是疾病的本质反映,在疾病的 发 展过程中,它以一组相关的脉证表现出来,能够不 同 程度地揭示病位、病性、病因、病机,为治疗提供 依 据并指明方向。
证候溯源
《黄帝内经》有不少关于证候的论述。如“胃中热,则消谷”;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汉张仲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 系。其后,历代医家均有不同认识和发展。如西晋王叔和《脉经》 谈到“百病根源,……声色证候靡不(。・∀・)ノ゙备”。南北朝时陶弘景 《肘后百一方》亦云:“别摘效验方五卷,俱论诸病证候因药变 通”。明.张景岳首创八纲辨证其如:脏腑证候,卫气营血及三焦等 证候的概念。在明清时代相继确立并趋于系统化、完整化。
中医辩证症候分析报告

中医辩证症候分析报告中医辩证症候分析报告【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对患者的辩证症候进行分析。
患者主要症状为头晕乏力、失眠、焦虑、脾气暴躁等。
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辩证分析得出患者属气虚湿阻证。
【病历背景】患者为一名男性,45岁,体型偏胖,平时饮食无规律,工作压力较大。
近期出现头晕乏力、失眠、焦虑、脾气暴躁等症状,持续时间约1个月。
【辩证分析】1. 头晕乏力:患者表现为头晕乏力,经常觉得没有精力,尤其在下午和晚上更为明显。
中医认为,气为人体之本,若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
这是由于气虚无力,无法有效供给身体所需能量,故而出现乏力感,同时也使脑部血脉瘀滞,导致头晕。
2. 失眠:患者反映晚上难以入睡,入睡后容易醒来,睡眠质量较差。
中医认为,失眠可以与心气不足、脾胃不和等有关。
患者平时工作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心气不足,无法达到宁静放松的状态,从而影响入睡。
另外,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功能不正常,影响脾胃运化,进而导致失眠症状。
3. 焦虑:患者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经常感到焦虑和紧张。
中医认为,焦虑是由于肝气郁结所致。
肝气郁结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心气不宁,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4. 脾气暴躁:患者脾气暴躁,容易发脾气。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运化功能失调,会导致脾气暴躁等症状。
脾胃是人体能量和营养的来源,若脾胃功能不正常,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情绪稳定。
【辩证归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中医理论,可以判断患者属于气虚湿阻证。
气虚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湿阻表现为失眠、焦虑、脾气暴躁等症状。
【辩证治疗】针对患者的气虚湿阻证,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 直接调理气虚:可服用一些补气药物,如人参、黄芪等,以补充体内气血不足的问题。
2. 消除湿气:可采用薏苡仁、茯苓等中药,具有利水消湿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湿阻症状。
3. 调理心气:可采用柴胡、香附等药物,具有疏肝解郁、调理心脾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证候与症候的区别

证候与症候的区别?
1、首先解“候”字。
“候”者,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情状,简称“动壮”,再简称“状”,扩之为“状态”或“状况”。
2、二解“症”字。
“症”者,比较简单,病字旁,是名词,指病的呈现状况与状态。
那么,“候”也状,“症”也状,岂不重复繁冗?非也。
“候”者乃“动状”也,“症”者,乃静状也。
动状者,乃过程也,静状者,乃片段也,区别岂不鲜明哉?
3、三解“证”字。
“证”者,动词也,具有分析、比较、判断之意。
4、合解之。
在中医学中,证候为大,是调用整个知识体系,对一切病理、病因做出根本性的、全面的、动态的分析。
而症候单指疾病所呈现的片段变化。
类比电影胶片最贴切:“症”单指是一个胶片,“症候”则指连续的单片合集。
常见症候防治

疏肝泄热
祛邪解
消积导 滞,调和 胃气
化肝煎 (青皮9 克.陈皮9 克.白芍 18克.泽 泻9克.川 贝母6克. 延胡12 克.丹皮9 克.栀子9 克)
藿香正气
保和丸 (山楂 180克.神 曲60克. 莱菔子30 克.麦芽 60克.制 半夏90 克.陈皮 30克.茯 苓90克. 连翘30 克)
清热化 痰,降逆 平喘
温肺化 痰,降逆 平喘
定喘汤 (白果肉 21个(炒 黄).麻 黄9克.苏 子6克.苦 杏仁4.5 克.款冬 花9克.桑 白皮9克. 制半夏9 克.黄芩 12克.甘 草3克) 宜加栀子 、生石膏 等清热这 品;也可 用麻杏石 甘汤(麻 黄9克.苦 杏仁9克. 石膏24克 (先 煎).甘 草4.5 克)加味 。 小青龙汤 (麻黄6 克.桂枝6 克.白芍9 克.干姜3 克.炙甘 草3克.细 辛3克.制 半夏9克. 五味子3 克),射 干麻黄汤 (*)
方中荆芥 、薄荷、 淡豆豉, 在夏天应 减量慎 用,如已 不恶寒, 宜减去, 以防发汗 太过,耗 伤津液。 热势太甚 者,加黄 芩、黄连 、知母、 生石膏、 栀子等。
兼气虚 者,加泡 参、太子 参、党参 等
伤于肉类 食物者, 选山楂、 鸡内金、 鸭内金为 佳;伤于 谷类食物 者又以谷 芽、麦芽 、莱菔子 、鱼腥草 、泥鳅串 为佳
繁,有时 伴有恶心
、呕吐,
情绪不快
时常加
重,舌:
苔薄白,
脉沉弦。
胃脘腹 痛,拒 按,厌食 想吐,嗳 胃气不和,食滞不化 出之气带 有酸腐臭 味,舌: 苔厚腻, 脉滑实。
胃脘隐
痛,喜热
喜按,进
食后痛可
减轻,常
伴有呃逆
泛酸,呕
症候与征候错别字

症候与征候错别字
“症、征、证”这三个字被错误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对该术语含义理解的偏差,导致用字的错误。
“综合征”不能写成“综合症”的原因是:①“综合征”是指一类继发的、原因比较复杂的、表现多样的症候群,亦称综合病征,包括症状与体征两部分。
它代表一些(而不是一个)器官一旦发生病变或功能紊乱时同时出现的一群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不同疾病可以发生相同的综合征,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也可以出现不同的综合征。
如出现全身水肿、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减低和高脂血症时,称为“肾病综合征”;又如,人们熟知的“更年期综合征”会表现出涉及内分泌、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复杂症候群。
可见综合征含义是比较复杂的“综合特征”,而不是简单的“综合症状”。
相反,感冒时产生的头疼、发烧、咳嗽等简单症状也不是一种“综合征”。
②“症”与“征”的字义不同,“症”在医学中多指“症状”,而“征”所包含的内容更广一些,如体征和其他异常征象。
症状与体征不是一个概念,“症状”是指主观感觉的不适,“体征”是临床客观检查发现的异常表现,所以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这两个字也不能混用,更不能代替。
严格地说,医学领域中也没有“综合症”这个术语。
有些综合征是因为当初发现这种征候群时未明确病因,如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虽然后来确定了病因(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后证实这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综合征的名称仍被继续延用。
症候解读法

症候解读法症候解读法是一种流行的医学诊断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解读疾病的可能性,然后通过其他检查手段加以验证。
症候解读法在临床实践中非常有用,因为许多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分析症状来确定可能的诊断。
症候解读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四个方面:症状描述,症状筛选,症状分析和病情判断。
在症状描述阶段,医生需要仔细询问病人的症状,包括其描述,出现时间、频率、严重程度等。
在症状筛选阶段,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将重要的症状筛选出来,以便更好地分析和判断。
在症状分析阶段,医生需要收集病史、家族史、既往病史等信息,以及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一步分析可能的疾病和诊断。
在病情判断阶段,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所有数据,判断疾病的可能性,并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
症候解读法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症状有相应的参考内容。
下面以常见的几种疾病作为例子进行介绍。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喉咙痛、流鼻涕、咳嗽、发热等。
病人可能还会感到乏力、身体疼痛等。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好转。
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多喝水、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和药物治疗等。
二、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心悸、视力模糊等。
病人可能还会感到焦虑、失眠等。
高血压是由于血压持续升高引起的,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如减轻体重、限制钠盐等)、心理治疗等。
三、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口渴、食欲增加、体重下降等。
病人可能还会感到皮肤瘙痒、视力下降等。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治疗方法包括注射胰岛素、口服药物、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等。
四、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
病人可能还会感到胸闷、疲劳等。
哮喘是由于气道炎症和收缩引起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吸入器、口服药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候”(sympt?me)这个概念本身不是哲学用语,这个概念更多的是用于医学上,比如我们身体上的头痛发热、咳嗽、流鼻涕、腹痛等都是身体直接显示出来的症候或者症状。
我们知道,大的疾病,我们直接通过肉眼或者感觉的方式是无法诊断出来的,而外在显示出来的身体的各种症状,便成为医生做出判断的标准。
在没有X射线和超声诊断的时代,望闻问切等直接检查人身体上症状的方式是进行医学诊断的主要方式。
通常医生简单地通过一个症候或症状来对病人的具体病情下判断,而是通过一种症候群的方式才能得出病人可能的病症是什么。
弗洛伊德很自然地将“症候”的概念沿用到精神分析上,在它的《精神分析引论》中,专门讨论“症候”的意义。
弗洛伊德指出他的精神分析就是以“症候”为起点的,“我承认我自己向来很重视对于神经病症候的解释,因为这些症候视为占据病人心内的‘无意识观念’的表示。
”[1]熟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人不难理解,无意识--作为弗洛伊德的核心概念,受到了意识的压抑,只有在意识的控制松动的时候,无意识才能以“症候”的形式显现出来。
在弗洛伊德那里,最典型的症候就是人的梦境,他喜欢从梦所展现出来的看似无意义的东西出来,分析出对象的精神状态。
那么,和医学上的症候一样,弗洛伊德的“症候”仍然是其临床诊断的一个入口,即通过症候的表象,我们理解被分析对象的实际的精神状况。
问题在于,阿尔都塞这里所使用的“症候”究竟与精神分析是否有关联。
对于晚期的阿尔都塞,其中的关联是显著的。
他对法国精神分析的宗师拉康的讲座非常关心,甚至不惜派出他自己的两个弟子(巴迪欧和让-雅克·米勒,后者成为了拉康的女婿)去聆听拉康的讲座,阿尔都塞自己也不甘寂寞,在他那篇著名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论文中,他就公开使用了拉康的理论和重要概念,如询唤(interpeller)。
此外,晚期也曾撰写过一本《精神分析论文集:弗洛伊德与拉康》(?crits sur la psychanalyse:Freud et Lacan)的作品。
但是,我们是否也可以判定,阿尔都塞写作提出“症候式阅读”的《读资本论》的时期,他已经受到了拉康精神分析的影响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只能从阿尔都塞自己的文本之中来寻找答案,也只有在阿尔都塞的文本中,我们才能理解他是如何将“症候”与“阅读”接驳起来的。
当然,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是针对一种传统式的阅读而提出的,阿尔都塞称之为“栅栏式阅读”。
这种阅读是一种显性的阅读,也是我们平常人所坚持的阅读方式。
这种阅读方式相信,我们可以从文本中读出某种一致性的理论或思想脉络来,而这种思想脉络就成为了阿尔都塞所谓的“栅栏”,我们之后只要带着这个“栅栏”,便可以在文本中畅行无阻。
这种阅读方式,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上:(1)文本是一致性的,即文本所有的门槛或障碍,都可以用一把钥匙,一个“栅栏”全部解决。
而作者正是在这个大写的一之下完成了对文本的创作。
这样,对于文本而言,所有的文字或言辞都是指向这个大写的一的,凡是与这个大写的一不相符合的东西都是无关紧要的次要部分,对于阅读而言,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阅读的核心在于,去抓住位于文本之中那个大写的一的轴线,并让这个轴线彻底贯穿全部文本。
(2)文本不仅是一致性的,那个大写的一,即作为阿尔都塞所谓的“栅栏”是直接向我们显露出来的。
我们可以在作者直接的表达中看到或者读到用以贯穿全文的一,并且我们也坚信,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也有意识地将这个一显露出来,并便于读者去抓住他文章中的主要脉络。
在这两个假设背后,隐含着一个更深刻的假设:即作者在书写文本的时候意识是明确的,具有有意识地创造一个明晰可读的文本的能力。
同时,作者也有能力将自己的思想核心明白无误地表露出来,并且作为直接的文本依据,来进行逻辑的演绎和推理,最终在大写的一的线索之下,毫无困难地走向结论。
因此,文本的阅读被还原成了一种逻辑思维的坦途,而文本的所设下的米诺斯的迷宫(古希腊神话中米诺斯王用以困住牛头怪米诺陶的迷宫)在大写的一的光辉下完全失去了神秘感,人们只需要从迷宫的入口进入,然后可以毫无难度从迷宫里出来,尽管蜿蜒曲折,但是逻辑的光芒足以让我们顺利抵达终点。
但是问题真是这样吗?尤其是当我们面对诸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或者葛兰西的《狱中札记》这样一些以手稿、札记出现的文本时,还会是这样吗?再说明确一点,对于阿尔都塞《读资本论》所面对的马克思公开出版的《资本论》我们能够简单地在一个明白无误的逻辑下畅行无阻吗?当马克思用亚当·斯密的言辞来言说《资本论》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用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逻辑在马克思的文本中遨游呢?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阿尔都塞显然都是否定的。
亦即阿尔都塞并不太信任那种直接被表白出来的东西,受到精神分析学派影响的他,总会相信,在作者的有意识的文字下面会蕴藏的某种未曾发掘的东西,而这种东西不能简单地通过对文本表面的显性的触摸来达到,我们需要利用一种更深层的方法来挖掘出那些看似平滑整齐的文字表面之下的东西,这才是阿尔都塞提出症候式阅读的真正动因作为去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的阅读方法--症候式阅读,我们或许可以用阿尔都塞的这段话作为基点来理解:人们发现,在许多本书中包含的人的历史,并不是一本书中所写下的文字,而历史的真实也不可能从它公开的话语中阅读出来,因为历史的文本并不是一种声音(逻各斯)所言说的文本,而是在诸结构的结构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听不到的无法辨别的记号。
[2]在这段话中,阿尔都塞至少有两个意思是明确的:(1)首先,真正的阅读不是对表面的公开的文字的阅读,而是一种深层的阅读,一种对未曾直接显露出来的东西的阅读。
用阿尔都塞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我们又没有看到的东西。
这种东西是我们的疏忽,亦即我们对之视而不见。
(2)其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疏忽,原因在于“看是看的结构条件的行为,就是总问题领域所内在的对它的对象和问题的反思关系。
”[3]说得通俗些,阿尔都塞指出,之所以没有看到,是因为我们没有合适地看的装置,而这个装置就是阿尔都塞的“总问题”(problématique)--在这段话中,阿尔都塞将“总问题”表述为“诸结构的结构”。
我们只有在“总问题”或者“诸结构的结构”这个看的装置下,才能看到“总问题”所能让我们看到的一切。
因此,对于传统的阅读而言,我们只能抵达问题的显在层面,即被“总问题”所中介之后折射出来的形象,但更为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更需要了解,那个“总问题”究竟是什么。
即我们所需要看的不仅仅是意义或者形象,而更需要看的是我们佩戴的那个用以看的视觉装置,也包括试图去被这个视觉装置所过滤或遗漏掉的东西。
但问题到这里还没有完,阿尔都塞几乎是无意识地谈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一个并未完全在《读资本论》这一文本中展开的问题--或者可以说,这是一个阿尔都塞自己视而不见的疏忽。
当阿尔都塞说“历史的文本并不是一种声音(逻各斯)所言说的文本”时,似乎指出,文本本身可能不止是一种逻辑的结果。
而后面的那句“而是在诸结构的结构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听不到的无法辨别的记号”我们可以将之解读为,文本是在诸多结构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结果,尽管阿尔都塞坚持认为,这些诸多结构也具有一个总的结构。
文本是否是在某种大写的一下完成的呢?这个不取决文本本身,而取决于作者的精神状态。
那么问题可以转化成这样,书写文本的作者的意识是否在意识上一致的呢?对于人的精神与意识的一致性问题,精神分析给出了完全否定的答案,我们的意识的一致性仅仅只是露出冰山的一点表象,在这个冰山下面,还隐藏着更大的冰山,即无意识。
对于精神分析的症候而言,无意识的表征必然会打破意识的外在统一性,并且以症候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作为“本能”的力比多总是试图冲破意识的压抑。
那么,精神分析彻底颠覆了心理学前进的方向,原来我们认为的正常的意识和精神状态不过是一种结果,是意识对无意识的压抑的结果。
而无意识的“本能”表现为一种冲动和紊乱,这势必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正常人都是偶然的,而一旦力比多冲破意识的束缚和压抑,就表现为神经症的症候,这样,我们都存在一种可能性,即在某一特定时候,我们表现为某种症候状态,一种不能在意识下进行理解的状态。
假如每一个人都可能出现症候,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文本的作者在撰写文本的时候,也会出现某种症候?对于文本的作者而言,我们无法断定他是否完全是在一个统一的逻辑状态下完成的写作,如果这种统一的逻辑无法压制住其他的无意识的力比多,必然会呈现出一种症候状态,并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
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文本的表面就不可能是整齐而平静的水面,在这个水面,时不时会泛出波澜。
无意识的成分总是在这种平静的意识的统一性上,划出裂痕,文本裂痕的出现,在根本上,打破了文本逻辑同一性的神话,那个大写的一,那个作为文本背后崇高的意识形态的对象,已经被裂痕所打破。
在传统的阅读方式中,大写的一的逻辑自然也会遇到裂痕存在的影响,但是在这种阅读方式下,不一致的文本和裂缝完全作为一种剩余物被大写的一的逻辑所排斥。
因此,文本的裂痕和冲突被掩盖在大写的一的逻辑之下,它遭到了阉割,成为普遍性逻辑的牺牲。
那么大写的一是被主体所还原的,用巴迪欧的话说,“这个一本是不存在的,它仅仅是一种操作的结果,换句话说,根本不存在一,只有被计数为一。
”[4]这样,我们所面对的文本变成了巴迪欧意义上的纯多(des multiples),而我们曾经所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些纯多看成是大写的一(UN)。
而齐泽克也指出,“某一能指--即拉康所谓的大写的一(UN)--‘缝合’了整个领域,并通过体现它,完成了其统一性。
”[5]实际上,巴迪欧和齐泽克的批判不仅仅指向了传统的阅读,也指向了阿尔都塞本身,即阿尔都塞与传统式阅读的区别仅仅在于,阿尔都塞的大写的一是隐含的,而传统阅读的大写的一是显现的。
阿尔都塞仅仅在于要看到传统阅读所不能看到的东西,即那个隐藏用来看的装置,殊不知,这种看的装置本身就决定了哪些东西可见,哪些东西不可见。
而不可见之物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根本不具备看那些东西的能力。
但是这些被大写的一所排斥掉的东西(在阅读中表现为与大写的一的逻辑不一致的文本)存在着,并作为一种剩余物(surplus)存在着,它是作为真(réel)或者无意识的力比多而存在着,在文本中,它表现为对大写的一的逻辑的撕裂。
于是,真的症候出现了,这种症候并非是阿尔都塞那种简单的诸结构的结构意义上的症候,更重要的是,这种症候是作为文本本身的真之存在的症候。
也就是说,作者的无意识浇筑了作为剩余物的文本,而剩余物的文本撕裂了大写的一的整体逻辑,让那个看似平滑整齐的表面出现了裂缝,真的深渊一下子在这个裂缝中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