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进展

显统计学差异H1。另一项从1998~2003年的大规模
万方数据
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4月
第39卷第4期
・特别关注・
综合征(SIRS)、血管调节受损、血液凝固性增加、肾 上腺抑制、组织氧输送和利用受损、对感染的耐受性 下降,可表现为进行性组织低氧/缺血、低血压、心血 管性虚脱、发热、高血糖、多器官衰竭、感染;④持续诱 因性病变,包括心血管病(如急性心肌梗死/ACS,心 肌病)、肺疾病(如COPD,哮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血管意外)、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肺栓塞)、毒物 (如过量或中毒)、感染(如脓毒症或肺炎)、低血容量 (如出血、脱水),其表现可因原发病的不同而异。从 治疗和临床预后方面考虑,将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分为 4个阶段,即心脏骤停后即刻阶段、早期阶段、中间阶 段和恢复期阶段,其中即刻阶段可定义为ROSC后前 20min;早期阶段应定义为ROSC后20min至6—12h, 此时早期干预可能最有效;中间阶段是6—72h,此期 损伤仍在继续,应行积极的特色治疗;超过3天应认 为是恢复期,此期预后判断更可靠,最终预后更具预 测性。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处理是时间敏感性的,治疗 措施包括监护和治疗两大部分,监护措施有普通的重 症监护和更高级的血流动力学与脑功能监护,治疗措 施包括早期对血流动力学进行优化,维持正常的通 气/氧合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脏器功能 支持,控制血糖和预防感染及抽搐等¨1。越来越多 的研究显示,轻一中度治疗性低体温对重要脏器功能 的保护有重要作用,不仅可改善预后,轻度治疗性低 体温还可预防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损伤I s],Hsu等研 究显示,复苏后轻一中度低体温对窒息诱导的心脏骤 停动物模型有心脏保护作用,它能稳定血流动力学、 改善短期存活率、降低心肌损害∽1。治疗性低体温 可显著缩短院前心脏骤停存活者在ICU住院时间和 机械通气时间,并可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和1年存活 率¨引。近年来,研究者们将治疗性低体温提前到院 前实施,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应。Kim等¨¨通过随 机方法,对一组63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回院途中静 脉输注2L 4。C的生理盐水,在患者到达医院时共人液 500~2000ml,平均体温下降(1.24±1)℃,患者至院 时的平均体温为34.7℃,此法易行、安全、有效。Ka— marainen等¨2 3对院外心肺复苏期间静脉输入4。C林 格液,输注速度为33ml/min,到医院时的平均输入量 14ml/kg,这样可使鼻咽部体温平均降低2.5℃。法 国学者Bruel等对一组33例院外心脏骤停者在未达 到ROSC的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ALS)期间,静脉 快速输注2L 4℃的生理盐水,平均体温下降至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职业性健康 问题 , 护 士是发生针刺伤 及感染经 血液传播 疾病
的 高危 职业 群 体 ] 。 安 全 型 留 置 针 在 临 床 中 的 应 用 体 现 了
它 的优 越 性 , 如 它的整体型密闭设计 避免 了医务人 员和患儿
被 污 染 的针 头 刺 伤 及 院 内 血 源 性病 原 菌 的 传 播 , 节 约 了 不 必 要 的 医疗 费 用 , 减少 了穿刺次数 , 保 护 了血管 , 提 高 了输 液 质
5 4 6 3 0 0 )
在 过去的 1 O年 里 , 美 国 心 脏 学 会 进 行 了 大 量 的 基 础 和 临床研究 , 于2 0 1 0年 1 0月 颁 布 了《 2 0 1 0美 国 心 脏 协 会 心 肺 复苏及心血 管急救指南》 [ 】 ] 。 新 指 南 强 调 了早 期 心 脏 按 压 的 重要性 , 简 化 了心 肺 复 苏 的 流 程 , 对 心 脏 按 压 的 质 量 提 出 了 新 的要 求 随着 医 疗 技 术 的发 展 , 近 年 来 心 脏 骤 停 后 自主 循 环 恢 复 的成 功 率 虽 然 已经 有 了一 定 的 提 高 , 但 是 患 者 长 时 间 存活率并未提 高 , 仍有 2 5 ~5 O 的 心 跳 骤 停 患者 虽 然 恢 复 了 自主 循 环 , 但仅有 2 ~1 O 的 患 者 不 出 现 神 经 功 能 缺 陷[ 2 ] 。临 床 上 心 肺 复 苏 后 脑 功 能 完 全 恢 复 非 常 少 见 。有 资 料显示 , 即使 是 室 颤 发 生 后 立 刻 心 肺 复 苏 或 心 跳 骤 停 1 5 ai r n 内进行心肺 复 苏 , 患 者 6个 月 内 的 病 死 率 仍 高 达 4 0 ~
度, 可导致多种酶被激活 , 引 起 细胞 功 能 失 调 , 细胞 死 亡 。 目
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

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作者:张庆东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27期[摘要] 心肺脑复苏一直是急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现代心肺脑复苏经过历时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本文简要回顾了心肺脑复苏的发展史,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①生存链增至5环。
即迅速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早期CPR;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②心肺复苏程序由“A—B—C”更改为“C—A—B”,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③心脏电除颤技术的应用。
④心肺复苏的药物应用。
⑤脑复苏。
亚低温能改善神经系统预后。
[关键词] 心肺脑;复苏学;进展[中图分类号] R60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7-0016-03心脏骤停是最严重而紧急的临床状况,心肺脑复苏一直是急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之所以重要在于复苏学确系“起死回生”之术,瞬间决定生命的生死变幻。
心肺脑复苏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现就该领域的一些新进展概述如下。
1 心肺脑复苏发展史回顾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历史,对把握人类发展复苏技术的脉系,理解现代心肺复苏进展尤为重要。
我国早在1 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145~208)在《金匮要略》中已对缢死复苏方法进行详尽描述。
随后晋代的葛洪(284~364)更直接描述了人工呼吸和复苏的连续性,还使用芦管为“口咽通气管”,至今仍为国内外复苏者使用[1,2]。
明代《醒世恒言》中就有对“口对口人工呼吸”翔实记载。
1955年天津医学院王源昶在手术室用体外心脏按压术成功复苏了心脏骤停患者[1]。
我国李宗浩在1987 年出版的《冠心病急救与监护》一书中,明确提出胸外按压部位应在胸骨下1/2,反映了我国在心肺复苏技术上的贡献及研究成果。
在公元前800年左右西方就有记载圣贤先知Elijah口对口救活一个孩子的描述。
心肺脑复苏的研究新进展

呼 叫时应 当尽 可能地告知患者 的详 细信息 , 使患者 能在最短 的时间
内获得帮助 。延迟给药 中, 证 明肾上腺素合用 内皮素 1 组主动 脉舒 张
基本生命 支持程 序包括 以下 四步 : 评估 、 呼 叫急救 医疗 服务 系 统、 心肺复 苏 、 除颤 。 1 . 1 评估 评估 是基本 生命 支持程序的第一步。 判断患者有否应答反 应; 如无呼吸 、 咳嗽或 身体动作即可作 出心跳 、 呼吸骤停 的判断B I , 时 间限制在 l O s 内。能否快速识别心脏骤停是影 响心肺 复苏成功的关 键 因素。在临床实践 中, 通 过检查颈动脉搏动来 判断是否 发生心脏 骤停是很 困难 的 。即使患者有 偶然 的喘息 , 救助人 员也应 怀疑是心
医学信息 2 0 1 3年 3月第 2 6卷第 3期( 上半月) M e d i c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 Ma r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3
心肺脑 复苏的研究新进展
张丽娟 , 马 明宇, 王树 楼
( 松 原 市 中心 医院 急 诊 科 , 吉林 松 原 1 3 8 0 0 1 ) 心脏 骤停 是指原来全身或心脏 较好 的基础 条件下 , 因某些意外
1基 本 生 命 支 持
2 . 1 循环的建立 建立 外周静脉通道 , 以便输入液体 和药物 。随时检 查E C G, 及时发现易致 心跳骤停 的先兆性心律失常 。 2 . 2 I C U连续 监护 心肺复 苏后 ,患者 宜在 I C U连续密切 监护至少 4 8 ~ 7 2 h , 维持有效的呼吸 、 循环功能 , 防止脑水肿 。 2 3急救药物 的应用 复苏药物 的应用 是心肺 复苏 中高级 生命支持 的重要 内容 , 也是 C P R研究 领域 的热点 , 准确 、 迅速 、 合理使用复苏 药物能显 著提 高 自主循环恢 复 (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c i r c u l a t i o n , R O S C ) 率。 既往研究发现 , 在实施复苏中联 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更 加确切 , 且能 明显改善复苏后生存质量 。 2 , 3 . 1 肾上腺素 合用血 管加 压素 肾上腺素 和血 管加 压素 f 简称加压 素) 都是 复苏的常用药物 , 都能收缩外周血 管而起 到升压作用 , 但它 们 的作用机制不 同。联合应用肾上腺素与加压素 比单用 肾上腺素或 加压素能更快地使 C P P 提高 1 5 ~ 5 O m m H g ( 1 m m H g = 0 . 1 3 3 k P N, 从而提 高 复苏 成功率 ; 特别是在 长时 间缺 血情况 下 , 两者联 合使用 的效果 是单用 肾上腺素或加压素的 3倍。 2 . 3 . 2 肾上腺素合用内皮素 肾上腺素合用内皮 素 1 能更 强烈的收缩 外周血管 , 增加外周循环阻力 , 提高 C P P 和脑血流量。H i l w i g 等在猪
心肺复苏的应用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在医院院前急救中经常会发生患者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现象,出现此类症状时发病较急,进展较快,当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快速的治疗时,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现象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肺复苏治疗。
在传统的临床治疗中,心肺复苏主要采用的方法为人工心肺复苏法,医护人员通过徒手按压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其治疗效果与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判断能力以及抢救速度等有关,对医护人员体力消耗较大。
对于缺乏抢救经验的医护人员而言,采用徒手按压的方式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时考验较大,当心肺复苏时间较长时,容易错过患者最佳治疗时间。
随着心肺复苏治疗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开展按压式心肺复苏治疗外,通过通气、药物、机械等方法辅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综述的手段浅析心肺复苏的应用研究进展,为今后心肺复苏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心肺复苏;机械;研究进展在传统抢救心脏呼骤停患者时主要采用的心肺复苏方法为徒手按压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以及建立开放气道的方式进行,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一般而言抢救经验较为充足的医护人员成功的概率较高,其原因与抢救技巧和经验有关,当用力过猛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胸肋骨骨折现象,当用力较轻时起不到心肺复苏的效果,由此可见徒手按压式心肺复苏法在院前急诊抢救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陷。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心肺复苏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优化,在传统心肺复苏基础上通过通气治疗、药物治疗、器械辅助治疗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使静脉回流成功率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肌灌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性能得到缓解。
一、通气在心肺复苏的作用和效果陆宏达[1]在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通过开展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液循环时的血氧含量。
研究表明,当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按压时不开展通气治疗较按压时通气能够增强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但是对于出现长时间心搏骤停、非心源性心搏骤停患者而言,在开展心肺复苏治疗时尽早及建立气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年心肺复苏最新研究报告

2024年心肺复苏最新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对2024年心肺复苏(CPR)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综述。
报告内容包括CPR技术和设备的发展、CPR效果的评估、复苏后护理以及与CPR相关的各类临床实验和案例研究。
本报告旨在为急救医疗人员、研究人员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最新的CPR 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1. CPR技术和设备的发展1.1 按压深度和频率的优化最新的研究发现,CPR按压深度和频率的优化对复苏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成人患者,建议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此外,研究发现,按压节奏的一致性和深度的一致性对于提高CPR效果至关重要。
1.2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协调最新的研究推荐,在进行CPR时,应尽量保证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协调。
对于成人患者,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应控制在1秒以内,以确保胸外按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1.3 CPR辅助设备2024年的研究表明,CPR辅助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负压辅助通气设备(VAVD)等在提高复苏成功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设备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可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 CPR效果的评估2.1 大脑功能评估最新的研究强调,在CPR后应尽早进行大脑功能评估,以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意识状态评估、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2.2 心脏功能评估CPR后,心脏功能的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心脏电生理功能、心脏超声和心脏磁共振等检查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评估心脏复苏后的功能状态。
3. 复苏后护理最新的研究强调了复苏后护理的重要性。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复苏后护理应包括:脑保护措施、循环支持、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等方面。
4. CPR相关的临床实验和案例研究2024年的研究报告涵盖了大量的CPR相关临床实验和案例研究。
这些研究涵盖了CPR技术的改进、复苏药物的应用、CPR辅助设备的使用、复苏后护理方案的优化等方面。
心肺复苏救治方案的研究报告

心肺复苏救治方案的研究报告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
它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氧气供应到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以提高生存率和减少残疾发生率。
本研究报告旨在评估和提出改善心肺复苏救治方案的建议。
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找到了几种可以改善心肺复苏救治效果的方法。
首先,早期进行心肺复苏可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公众宣传和教育计划应该放在首位,以便更多的人了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并学会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
此外,应该鼓励培训更多的医生、护士和其他急救人员参加相关的心肺复苏培训课程。
其次,应该优化心肺复苏操作的步骤,以提高成功率。
研究表明,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胸外按压、通气和使用自动化外部除颤器可以显著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工具,以确保医务人员正确地执行这些操作。
此外,自动化外部除颤器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动化外部除颤器可以通过检测心脏的电活动来自动识别是否需要进行除颤,并给予电击。
与传统的人工胸外按压相比,自动化外部除颤器能提供更稳定和准确的治疗。
因此,应该鼓励医疗机构购买和使用自动化外部除颤器。
此外,心肺复苏时的胸外按压力度和频率也是影响救治效果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每分至少需要进行100-120次的胸外按压,且每次按压的深度应该达到至少5厘米,以保持足够的血液流动。
因此,培训课程应该强调这些准确的技术要求,并提供训练机会,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此外,团队协作也是确保成功心肺复苏的关键。
在现实情况下,心肺复苏往往需要多个医务人员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操作。
因此,有必要进行团队培训,以确保每个人都了解其在心肺复苏中的角色和责任。
此外,应该有明确的指导和领导,以确保胸外按压、通气和使用自动化外部除颤器等步骤之间的协调。
最后,比较不同的心肺复苏救治方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种方式更有效。
可以通过对大样本的患者进行比较试验研究,比较传统的心肺复苏救治方案和新的改进方案之间的效果。
2022~2023年成人心肺复苏领域研究热点与展望

2022-2023年成人心肺复苏领域研究热点与展望心脏骤停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目前心脏骤停的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降低心脏骤停发病率、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是全世界返待解决的临床难题。
本文对2022-2023年心肺复苏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旨在为急诊科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1我国心脏骤停流行病学更新2023年10月发布的中国D脏骤停与D肺复苏报告(2022版)[1]指出,2020年中国七大地理区域经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接诊的院夕卜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发病率为97.1/10万,患者出院生存率为1.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0.8%.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发病率为8.4%o,出院生存率为9.4%,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6.7%。
与以往数据比较,我国心脏骤停发病率有所上升,而生存率无明显改善。
在院前急救方面,我国旁观者心肺复苏率仅为17%,旁观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率不足1%,EMS反应中位时间12分钟,均远远低于西方平均水平。
报告指出,虽然我国心脏骤停救治生存链中多个环节的实施情况较前有所改善,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2]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提出改善院前生存链与提高专业人员医疗水平相比能产生更大的公共卫生效益。
国外一项关于运动相关心脏骤停的研究[3]显示,旁观者目击、旁观者心肺复苏和旁观者使用AED分别可以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2倍、3倍和5倍。
另一项研究[4]分析了乡村与城镇地区心脏骤停数据,发现两者OHCA的发生率无明显差距,但乡村地区较城镇地区患者生存率低5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f c a r d i o p ul mo na r y c e r e b r a l r e s us c i t a t i o n
Z H ANG Q i n g d o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 Eme r g e n c y, t h e P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Ni n g g u o Ci t y i n An h u i Pr o v i n c e , Ni n g g u o 2 4 2 3 0 0,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C a r d i o p u l mo n a r y c e r e b r a l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h a s b e e n o n e o f i mp o r t a n t h o t t o p i c i n t h e i f e l d o f e me r g e n c y
p r o re g s s f o t h i s r e s e a r c h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 1 ) T h e c h a i n o f s u r v i v a l i n c r e a s e d t o 5 c i r c l e s . i n c l u d e i m me d i a t e r e c o g n i —
t i o n o f s u d d e n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a n d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t h e e me r g e n c y r e s p o n s e s y s t e m,e a r l y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h i g h q u a l i t y
a r r e s t ma n a g e me n t .( 2 )CP R s e q u e n c e o f s t e p s b y” A— B—C”i s c h a n g e d t o” C— A— B”a n d e mp h a s i z e d t h e h i g h q u a l i t y
速识 别 心脏 骤停 , 并启 动 急救 反应 系 统 ; 早期 C P R; 快速 除 颤 ; 有 效 的高 级心 血 管生命 支持 ( A C L S ) ; 综合 的 心脏
骤停后治疗。 ②心肺复苏程序由“ A —B —c ” 更改为“ c —A —B ” , 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③心脏 电除颤技术的应
’ 综 纫
・
述 】 ‘ ・
2 0 1 3年 9月 第 5 l 卷第 2 7期
心肺脑 复苏研究进展
张庆 东
安徽 省宁 国市 人 民医 院急诊 科 . 安 徽宁 国
2 4 2 3 0 0
【 摘要 肺脑 复 苏一 直是 急诊 医学 研究 的重 要课 题之 一 。现代 心肺 脑复 苏经 过历 时多 年 的探索 和研 究 , 取得 厂 很 大进 展 。本文 简要 回顾 了心肺脑 复 苏 的发展 史 , 并对 近 年来 的研 究进 展进 行综 述 。①生 存链 增 至 5 环 。即迅
用 。④ 心肺 复苏 的药 物应 用 。⑤ 脑 复苏 。亚 低温 能 改善神 经 系统 预后
【 关键 词1 心 肺脑 ; 复 苏学 ; 进展
【 中图分 类号】R 6 0 5 . 9 7
【 文献标 识 码】A
【 文章编 号】1 6 7 3 — 9 7 0 1 ( 2 0 1 3 ) 2 7 — 0 0 1 6 — 0 3
f o e x t e ma l c h e s t c o m p r e s s i o n .( 3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d e i f b r i l l a t i o n .( 4 )D r u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d u r i n g c a r d i o p u l mo n a r y r e s uC e r e b r a l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 S u b h y p o t h e r mi a c a n i mp r o v e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t h e n e vo r u s s y s t e m .
me d i c i n e .Mo d e r n c a r d i o p u l mo n a r y c e r e b r a l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a f t e r y e a r s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h a s ma d e g r e a t
C P R ,r a p i d d e i f b r i l l a t i o n wh e n a p p r o p r i a t e , 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Ad v a n c e d C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L i f e S u p p o t r a n d p o s t — c a r d i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