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模板

合集下载

中风痰瘀阻络辩证依据

中风痰瘀阻络辩证依据

中风痰瘀阻络辩证依据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中风痰瘀阻络是中风的一种常见辩证类型,其特点是痰湿内蕴,瘀血阻滞,导致经络堵塞,气血运行不畅。

本文将从中风痰瘀阻络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地探讨。

病因中风痰瘀阻络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不节:长期食用过多油腻、辛辣、煎炸等食物,导致痰湿内生。

2. 情志不畅:长期情绪抑郁、愤怒、忧虑等不良情绪,导致气滞血瘀。

3. 运动不足:长期久坐不动,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4. 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寒邪、湿邪、痰邪、血瘀等外邪侵袭,加上内因素的影响,导致痰瘀阻络。

病机中风痰瘀阻络的病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痰湿内生:饮食不节、脾胃功能失调等原因导致痰湿内生,痰湿阻滞经络,影响气血运行。

2. 瘀血阻滞:情志不畅、气滞血瘀等原因导致瘀血阻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

3. 经络堵塞:痰湿和瘀血的共同作用导致经络堵塞,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

临床表现中风痰瘀阻络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肢体麻木:患者常感到肢体麻木无力,甚至不能灵活活动。

2. 言语不清:患者常出现言语不清的情况,口齿不清、吐字不准。

3. 偏瘫:患者常出现半身不遂、偏瘫等症状,一侧肢体无力或不能动弹。

4. 舌质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黄腻或白腻。

5. 脉象沉细:脉象沉细或沉涩,甚至可触及结节。

治疗中风痰瘀阻络的治疗应根据病情和辩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中药熏洗等。

1. 药物治疗:可选用活血化瘀、祛痰化湿的药物,如川芎、桃仁、红花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

2. 针灸治疗:可选用针刺、艾灸等方法,刺激穴位,调理气血,疏通经络。

3. 中药熏洗:可选用适当的中药,熏洗患者的患部,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病情。

预防与保健中风痰瘀阻络的预防与保健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与保健方法: 1.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蔬果、粗粮等有益健康的食物。

中风风痰阻络辩证分析模板

中风风痰阻络辩证分析模板

中风风痰阻络辩证分析模板患者,xxx,女,63 岁,因“右侧面部及肢体麻木一个半月”由门诊拟“中医:中风一中经络(风痰阻络);西医:1、脑梗死2、高血压病”于xxxx年xx 月xx日09:30收住入院。

1.患者于xxxx年xx月xx日清晨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及肢体麻木,活动尚可,遂至他院检查治疗,查头颅CT后诊断为脑梗塞,治疗予天麻素、血栓通等药物治疗,十二天后患者下肢麻木症状缓解,后口服脑血康、甲钴胺等药物,症状缓解。

今日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我病区。

入院时见:神志清楚,精神可,右侧面部及肢体麻木,下肢症状较轻,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一过性黑朦晕厥,无四肢抽搐,纳可,夜寐安,二便调。

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5年,现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1996年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否认其他重大外伤及手术病史。

生居于南京,无疫区居住史,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无不良嗜好史;否认CO、汞等毒物接触史。

否认其他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适龄结婚,育有子女,均体健。

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2 .体格检查:T:36.5℃,P:72次/分,R:18次/分,BP:138/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自如,自主体位,步入病房,诊查合作,应答切题。

头颅正常无畸形,无眼睑浮肿,眼结膜色淡红,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耳、鼻外形正常,扁桃体无肿大,声音正常。

颈部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正常。

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呼吸音尚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尖搏动正常,心率74次/l分,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未见明显胃肠型,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脏未触及。

胆囊未触及,Murphy阴性,腹部移动性浊音(-),肝区无叩击痛,双肾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性杂音,下腹部见一8cm 长的陈旧性疤痕。

脑中风中西医模板

脑中风中西医模板

入院记录姓名:吴永红出生地:江西九江性别:女入院日期:2006年8月25日9时年龄:62岁记录日期:2006年8月25日11时婚姻:已婚发病季节:春分职业:退休公人病史陈述者:本人名族:汉住址:九江市主诉:左侧肢体活动受限2个月现病史:2月前患者突发昏迷,急到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就诊,查头部CT示:脑溢血,经住院治疗10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后,症状好转出院,但仍感觉左侧肢体活动受限。

现患者为求得中医中药及针灸理疗的康复治疗,遂来我科住院治疗,以“中风后遗症”收住。

病程中,精神食欲可,二便尚能自理。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随当地进行,无外伤、输血及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疫区居住史,无疫水疫源接触史,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烟酒及其他不良嗜好。

婚育史:爱人体健,子女健康家族史: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中医望、闻、切诊:神志清,精神差,面色苍白。

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涩。

体格检查T:36.6℃P:80次/分R:20次/分BP:14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一般,扶入病房,平卧位,查体合作。

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涩。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出血点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大小形态正常,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

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溢脓及出血。

鼻无畸形,各鼻窦无压痛。

口唇苍白,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度对等,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尖搏动于左锁骨中线第4肋间,心率80次/分,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墨菲氏征阴性。

无肠型及胃肠蠕动波。

肠鸣音正常。

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

脊柱四肢无畸形。

关节无红肿及压痛。

双下肢无水肿。

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

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

患者,男性,77岁,因"左侧肢体乏力1月余"由门诊拟"中医:中风病;西医:脑梗塞恢复期"于2013年02月24日14:05:00时轮椅入院。

病例特点:1、患者,男性,77岁,因"左侧肢体乏力1月余"收入我科。

既往有吸烟史。

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一般,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饮食稍呛咳,左侧肢体乏力,偏身麻木,无法站立行走,无恶心呕吐或四肢抽搐,胃纳可,睡眠欠佳,二便调,无寒热汗出。

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查体示:生命体征平稳,两侧额纹对称,闭目有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歪斜,两耳听力正常,两软腭上抬有力,悬壅垂居中,吞咽稍发呛,咽反射减弱,转颈、耸肩有力,伸舌稍偏?,未见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

左侧颜面部及上、下肢肢体浅、深感觉较对侧减弱,左侧肢体肌张力稍高,上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下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

左侧肢体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桡骨膜及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活跃,右侧肢体腱反射正常,左侧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及?征阳性,右侧肢体病理征未引出。

Brunnstrom 运动功能评定左上肢?级,左手?级,左下肢?级。

ADL评分:40分。

4、实验室检查:待返初步诊断: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西医诊断:脑梗塞恢复期诊断依据: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四诊摘要:患者男性,岁,神清,精神一般,左侧肢体乏力,胃纳可,睡眠欠佳,二便调,无寒热汗出。

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辨病依据:患者以"左侧肢体乏力"为主诉,无神昏现象,四诊合参,属于中医"中风病-中经络"的范畴。

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故证属"痰瘀阻络"。

辩证依据:因患者年老体弱且偏嗜肥甘,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

若脾虚肝郁,易化生内风及痰浊,肝风夹痰上扰清窍,故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气血逆乱,脑脉痹阻,经络不畅,故见肢体乏力,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属"痰瘀阻络"之证。

(文君然播讲)痰堵经络,所以半身不遂!一张方,通经络,治中风

(文君然播讲)痰堵经络,所以半身不遂!一张方,通经络,治中风

(文君然播讲)痰堵经络,所以半身不遂!一张方,通经络,治中风(以下文字,曾经在前不久推送过。

作为以上音频的文字内容,贴在这里,供您对照收听。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说老实话,我一旦遇上这样的病人,心里就替他们难受。

要知道,这些中风患者,在发病之前,可都是生龙活虎、叱咤风云啊。

中风以后,他们立即变成了一个需要被照顾的人。

人生的所有梦想,完全破碎,还要连累家人和孩子。

因此,我从业以来,一直在广泛收集和整理,中医针对中风的治疗经验。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你聊一张,我之前收集、整理的验方。

它对于风痰阻络导致的中风患者,十分合适。

如果运用精当,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你看一看吧。

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胆南星10克,枳实9克,天竺黄9克,竹茹10克,桑枝20克,木瓜9克,丝瓜络10克。

所有这些药材,放在一起,水煎服,温分二次服。

这个方子,其创制者,是张觉人。

这个老先生的生平事迹,我就不多说了。

您自己上网查查看吧。

我不想背上给人做广告的骂名。

这方子能干啥呢?在我看来,它能洗去经络里的痰湿。

经络里,怎么就有痰湿了呢?它和中风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来,我给你说一个真实的病案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73岁。

这个人,平时身体就较为肥胖,而且伴随眩晕症状。

多少年来,未曾接受系统治疗。

结果,有这么一次,她忽然就中风了。

当时的表现就是,左半身不听使唤,脸歪,口角流口水,喉中有痰,神志时而清醒时而迷糊。

中风以后,总爱睡觉,语言表达也不利索了,并且肢体麻木,心里头烦乱不堪,大便干结。

当时,张觉人老前辈为其诊治。

刻诊,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

当时,张师没多想,立即为患者投用上头所述的方子,只不过加入石菖蒲9克,莱菔子12克。

结果,服药5剂之后,患者大便通畅,痰少了,神志有所好转,而且不那么爱睡觉了。

这个时候,原方加入丹参15克,连进30剂。

最终,患者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可以生活自理。

中风病中医症候量表教学文稿

中风病中医症候量表教学文稿

中风-中经络
仅供学习与参考
2阴虚阳亢
仅供学习与参考
3痰瘀阻络
仅供学习与参考
4气虚血瘀
仅供学习与参考
中脏腑
1痰热闭窍:卒然剧烈头痛,眩晕,呕吐,肢体瘫痪,震颤或抽搐,烦躁不安,面赤身热,舌红,舌体震颤,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或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关紧闭,大小便闭,面赤气粗,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仅供学习与参考
2痰浊蒙窍: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仅供学习与参考
3颅脑水瘀:以神明失主、九窍失司、言语错乱为主要临床表现,舌质暗,舌下脉络迂曲,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弦滑。

仅供学习与参考
4阳气欲脱:中风之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头面及胸汗出如珠,气微息弱,精神恍惚,舌淡,脉微或浮大无根。

仅供学习与参考
仅供学习与参考。

2021年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中风的治法方剂(中经络中脏腑)

2021年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中风的治法方剂(中经络中脏腑)

2021年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中风的治法方剂(中经络/中脏腑)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复习开始,想要牢记相关知识点,离不开不断地巩固复习。

我们为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备考,特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中风的治法方剂(中经络/中脏腑)”相关内容,详细如下:1.中经络(1)风痰入络证证候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

常用药: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白芍、鸡血藤、稀莶草。

加减:语言不清者,加菖蒲、远志祛痰宣窍;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脉细涩者,可酌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

(2)风阳上扰证证候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天麻、钩藤、珍珠母、石决明、桑叶、菊花、黄芩、山栀、牛膝。

加减: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腻,加陈胆星、郁金;头痛较重,加羚羊角、夏枯草以清肝息风;腿足重滞,加杜仲、寄生补益肝肾。

(3)阴虚风动证证候主症: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瞒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息风汤加减。

常用药: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牛膝、当归、天麻、钩藤。

加减:痰热较重,苔黄腻,泛恶,加胆星、竹沥、川贝母清热化痰;阴虚阳亢,肝火偏旺,心中烦热,加栀子、黄芩清热除烦。

2.中脏腑(1)闭证1)痰热腑实证证候主症: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神志欠清或昏糊,肢体强急,痰多而黏,伴腹胀、便秘,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病历word版本

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病历word版本
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病历
患者,男性,?岁,因"左侧肢体乏力?天"由门诊拟"中医:中风病;西医:脑梗塞恢复期"于2013年02月24日14:05:00时轮椅入院。
病例特点:
1、患者,男性,?岁,因"左侧肢体乏力?天"入院。既往?
2、入院时症见:神清,精神一般,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自汗出,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饮食稍呛咳,左侧肢体乏力,偏身麻木,无法站立行走,无恶心呕吐或四肢抽搐,胃纳可,二便调,睡眠欠佳,无寒热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辩证依据:
患者年老体弱,体内正气不足,血行不畅,瘀滞脑脉,上扰清窍,故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正气不足,经络不畅,肢体失养,故见肢体乏力。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属"气虚血瘀"之证。
本病病因为年老体弱,气虚血瘀;病机为正气不足,血行不畅,瘀滞脑脉,阻滞经络;病位在脑,病性属虚;因起病以口舌歪斜、言语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故病位浅,经治疗预后尚可,但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③口僻:口僻以口眼歪斜为主症,主要表现为病侧额纹消失、闭目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患者发病前可有同侧耳后疼痛,但不伴胡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症。部分中风病患者也可出现口眼歪斜,但多伴有眩晕、偏身麻木或肢体力弱等症状。
④痿病:痿病以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为主要特征,多发病缓慢,渐进加重;少数患者亦可急性起病,但多表现为双侧肢体无力,与中风病之半身不遂不同
5、对症处理: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控制血脂,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抗凝;予吡拉西坦片口服营养脑细胞;
6、中医治拟"虚者补之"为则,以益气活血为法。予针刺醒脑开窍;予芥仙膏穴位贴敷治疗、磁珠压耳穴等"疏通经络、调补肝脾肾";予偏瘫肢体功能训练、有氧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手功能以改善肢体功能、促进康复;予高压氧治疗加强脑细胞供氧;中性脑血管意外须与其它颅内占位病变相鉴别,患者急性起病,有中枢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结合病史,可初步鉴别;影像检查可进一步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男性,77岁,因"左侧肢体乏力1月余"由门诊拟"中医:中风病;西医:脑梗塞恢复期"于2013年02月24日14:05:00时轮椅入院。

病例特点:
1、患者,男性,77岁,因"左侧肢体乏力1月余"收入我科。

既往有吸烟史。

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一般,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饮食稍呛咳,左侧肢体乏力,偏身麻木,无法站立行走,无恶心呕吐或四肢抽搐,胃纳可,睡眠欠佳,二便调,无寒热汗出。

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查体示:生命体征平稳,两侧额纹对称,闭目有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歪斜,两耳听力正常,两软腭上抬有力,悬壅垂居中,吞咽稍发呛,咽反射减弱,转颈、耸肩有力,伸舌稍偏?,未见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

左侧颜面部及上、下肢肢体浅、深感觉较对侧减弱,左侧肢体肌张力稍高,上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下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

左侧肢体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桡骨膜及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活跃,右侧肢体腱反射正常,左侧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及?征阳性,右侧肢体病理征未引出。

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左上肢?级,左手?级,左下肢?级。

ADL评分:40分。

4、实验室检查:待返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
痰瘀阻络
西医诊断:脑梗塞恢复期
诊断依据: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四诊摘要:患者男性,岁,神清,精神一般,左侧肢体乏力,胃纳可,睡眠欠佳,二便调,无寒热汗出。

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辨病依据:患者以"左侧肢体乏力"为主诉,无神昏现象,四诊合参,属于中医"中风病-中经络"的范畴。

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故证属"痰瘀阻络"。

辩证依据:因患者年老体弱且偏嗜肥甘,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

若脾虚肝郁,易化生内风及痰浊,肝风夹痰上扰清窍,故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气血逆乱,脑脉痹阻,经络不畅,故见肢体乏力,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属"痰瘀阻络"之证。

本病病因为年老体弱,饮食不节;病机为痰瘀阻络,脑脉痹阻,经络不畅;病位在脑,病性属本虚标实,以脾虚为本,肝郁夹痰为虚;因起病以口舌歪斜、言语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故病位浅,经治疗预后尚可,但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中医鉴别诊断:中医鉴别诊断:"中经络"须与"中脏腑"鉴别,根据患者有无神志昏蒙可资鉴别。

中风病须与痫证、厥证、口僻、痿病相鉴别:
①痫证:以发作性神昏、肢体抽搐为主要表现,神昏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发出异样叫声、醒后一如常人。

中风病神昏者常伴有半身不遂,神志转清后多留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等;
②厥证:以突然神昏、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移时苏醒为主要表现,醒后无半身不遂等症,与中风病之神昏而半身不遂不同。

③口僻:口僻以口眼歪斜为主症,主要表现为病侧额纹消失、闭目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患者发病前可有同侧耳后疼痛,但不伴胡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症。

部分中风病患者也可出现口眼歪斜,但多伴有眩晕、偏身麻木或肢体力弱等症状。

④痿病:痿病以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为主要特征,多发病缓慢,渐进加重;少数患者亦可急性起病,但多表现为双侧肢体无力,与中风病之半身不遂不同。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男性,77岁,因"左侧肢体乏力1月余"收入我科。

既往有吸烟史。

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一般,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饮食稍呛咳,左侧肢体乏力,偏身麻木,无法站立行走,无恶心呕吐或四肢抽搐,胃纳可,睡眠欠佳,二便调,无寒热汗出。

3、查体示:生命体征平稳,两侧额纹对称,闭目有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歪斜,两耳听力正常,两软腭上抬有力,悬壅垂居中,吞咽稍发呛,咽反射减弱,转颈、耸肩有力,伸舌稍偏?,未见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

左侧颜面部及上、下肢肢体浅、深感觉较对侧减弱,左侧肢体肌张力稍高,上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下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

左侧肢体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桡骨膜及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活跃,右侧肢体腱反射正常,左侧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及?征阳性,右侧肢体病理征未引出。

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左上肢?级,左手?级,左下肢?级。

ADL评分:40分。

西医鉴别诊断:急性脑血管意外须与其它颅内占位病变相鉴别,患者急性起病,有中枢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结合病史,可初步鉴别;影像检查可进一步鉴别
诊疗方案:(进入临床路径)
1、康复科二级护理;
2、完善各项入院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潜血、大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四项、血脂四项、凝血四项、爱梅丙等以了解患者身体生化状况,胸片及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肺情况,彩超了解?血管情况,头部CT或头部MR了解脑部情况,协助临床诊治;
3、康复评定:主要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Brunnstrom评价表、Fugl-Meyer量表等进行各项功能评定,制定康复计划;
4、康复功能锻炼:维持正确体位,以良肢位保持及定时体位变换为主。

坐位或站立时应注意尽量避免牵拉患肢肩关节。

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注意保护肩、髋关节。

若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指导病人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等。

作业治疗配合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其他手段提高患者躯体及肢体的肌力和肌张力。

5.对症处理: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或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降脂稳定斑块,予口服氨氯地平控制血压。

6、"急则治其标"为则,以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为法。

静滴灯盏细辛注射液以活血通络;予针刺醒脑开窍;予穴位贴敷治疗(芥仙膏)、磁珠压耳穴醒脑开窍、化痰通络;予偏瘫肢体功能训练、有氧训练+运动疗法以改善肢体功能、促进康复;予手功能+作业疗法改善患者上肢功能,予高压氧治疗加强脑细胞供氧;中药拟化痰通络汤加减:
法半夏10g 白术10g 天麻15g 胆南星10g
酒大黄10g 丹参15g 香附10g 钩藤15g (后下)
石决明30g (先煎) 胆南星10 珍珠母30g (先煎)
煎服法:上药加水500ml,煎30分钟,取汁100ml,分1次服完,日1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