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法治疗中风
通腑降浊、醒脑开窍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32例疗效分析

照组 2 2例 。 其 中男 性 3 4人 , 性 2 女 0人 。 年 龄 2 9
~
7 8岁 , 程 l ~ 1 d 最 大 出 血 量 5 ml 以上 病 h 4。 8 。
病 例 均 经 头 颅 C 或 M RI证 实 为 脑 出 血 。 治 疗 组 T 与 对 照 组 的 性 别 、 龄 、 血 量 如 表 l 3所 示 。 年 出 ~
医传 统 治 疗 方 法 进 行 比较 , 床 疗 效 显 著 提 高 现 临
总结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
本 文 对 2 0 年 1月 1 日 至 2 0 00 0 1年 1 月 3 2 0
注 : 血 量 3 ml 上 者 为 大 量 , 1 3 ml 为 中 量 , 出 1 以 2 ~ 0 者 小 于 2 ml 为 小 量 , 血 量 的 估 计 是 按 照 P L C 0N 的 0 者 出 UL I 1
维普资讯
陕
1 4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Vo. 5. 12 No. 2 0 9 5, 0 2
J u n lo h a x olg fTr dt n l ie eMe iie o r a fS a n iC l eo a io a n s dcn e i Ch
两组 患者 平均年 龄 , t 验 无显 著性 差 异 ( 经 检 P>0 0 ) .1
具 有 可 比性 。 表 3 两组 患 者 出血量 比较 ( m1% )
特 点 , 效 较 差 。 我 们 采 用 通 腑 降 浊 、 脑 开 窍 法 疗 醒 配 合 西 医 脱 水 降 颅 压 等 处 理 , 疗 此 期 病 人 , 西 治 与
表 1 两 组 患 者 性 别 比较 ( % ) 例
苏凤哲主任医师运用五脏通腑法治疗中风腑实证经验

苏凤哲主任医师运用五脏通腑法治疗中风腑实证经验苏凤哲主任医师运用五脏通腑法治疗中风腑实证经验中风,又称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的脑功能障碍。
中风可分为腑实和腑虚两种证型,其中腑实证型病情较为严重,治疗难度较大。
针对中风腑实证型患者,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苏凤哲主任医师长期运用五脏通腑法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苏凤哲主任医师认为,中风腑实证型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控器官,腑与脏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平衡。
因此,苏主任认为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可以达到治疗中风腑实证型的目的。
五脏通腑法是苏凤哲主任医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调理五脏功能,达到通达腑脏的目的。
具体而言,苏主任结合患者病情,针对不同的脏腑功能失调,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
例如,对于脏腑功能虚弱的患者,苏主任会采用补益脏腑的方法;对于脏腑功能亢进的患者,苏主任则会采取疏通脏腑的方法。
通过这一治疗方法,苏主任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病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苏凤哲主任医师还结合了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优势,运用多种治疗手段。
除了草药治疗外,他还结合了针刺、推拿、艾灸等疗法,以及现代医学中的药物治疗。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治疗手段,苏主任在治疗中风腑实证型患者时,能够全面调理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苏凤哲主任医师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他认为中医治疗重视整体观念,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不仅要针对病灶进行治疗,还要调理全身脏腑的功能。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苏主任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等,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治疗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苏凤哲主任医师长期以来坚持运用五脏通腑法治疗中风腑实证型,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患者病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通腑化痰法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60例临床观察

困难 者 , 发病 4 h 插 胃管鼻 饲 。 8后 两组 均 以 1d为 1 5 个
疗 程 。所有 患者 治疗前 后均 进行 神经 功能缺 损程 度评
栓 塞 l 。根据 意识 、 0例 言语 、 面瘫 、 下肢 肌力 等进行 上 病情 分 型 ( 型 0~1 轻 5分 ,中型 l 6~3 0分 , 型 3 ~ 重 1 4 5分 ) 治疗 组 轻型 3 。 3例 , 中型 10例 , 型 2 0 重 7例 ; 对
10 , 残程 度为 0级 ) 显著 进步 ( 0% 病 、 功能缺 损评 分减
文 献 [】 准 : 1标 基本 痊愈 ( 能缺 损评 分减少 9 % ~ 功 1
照 组 10例 。其 中治疗 组男 性 9 例 , 3 1 女性 6 9例 ; 年龄
3 4~8 岁 ;动脉 粥样 硬化 性血栓 性 脑梗死 ( 血栓形 1 脑 成 )4 15例 , 脑栓 塞 1 。对 照组 10例 , 中男性 7 5例 3 其 4 例, 女性 5 例 ; 龄 3 6 年 2~8 3岁 ; 血栓 形成 1 0例 , 脑 2 脑
(.5 ) 6 1% ,死 亡 l 2例 (.3 ) 9 2%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例 。两组 性别 、 龄 、 死类 别及 病情 分型 比较差 异均 年 梗
无统 计学 意义 ( > 0 0 ) P .5 。
气 虚血瘀 证 2 8例 ,风痰 瘀 阻证 4 0例 ,痰热腑 实证 9 3 2 9例 (0 0 % ) 无 变 化 2 3 .0 , 1例 ( 6 1 % ) 恶化 8 1. 5 , 例
王新志瓣证运用通腑法治疗急性期中风病的经验

远 志 等 。热 甚 者 加 黄 芩 、 子 ; 搐 频 繁 加 全 蝎 、 栀 抽 蜈
草、 皮、 芍 、 花等 。 神昏 , 丹 赤 菊 若 可配 合 安 宫 牛 黄 丸
或 牛黄清心 丸。
气 汤 合 羚 羊 角 汤 加 减 , 昏者 配 合 灌 服 安 宫 牛 黄 神
丸 。 用大黄 、 硝 、 药 芒 瓜蒌 、 南 星 、 羊 角 、 花 、 胆 羚 菊 夏 枯草 、 决 明 、 珠 母 、 皮 、 茹、 竺黄 、 菖蒲 、 石 珍 丹 竹 天 石
例 1 姚 某 , , 6岁 , 0 者 于 4h前 因情 绪 激 动 , 即 昏 倒 在 地 , 患 随 神 志 不 清 , 侧 肢 体 瘫 痪 , 眼 歪 斜 , 红 目赤 , 便 右 口 面 小 失禁 . 即大便秘结 , 质红 、 薄黄 , 弦有力 。 素 舌 苔 脉 查 体 : 压 2 . / 7 3k a 意 识 不 清 , 瞳 孑 等 大 、 血 9 3 1. P , 双 L 对 光 反 射 略 迟 钝 , 有 抵 抗 , 上 下 肢 肌 力 均 为 0 颈 右 , 右 侧 巴氏征( ) 头颅 C 示左 侧基底节 区血肿 。 + 。 T 中 医 辨 证 为 中 风 中 脏 腑 , 阳 暴 亢 , 火上 扰 清 窍 。 肝 风 治宜 平 肝 通 腑 . 火潜 阳 , 窍 醒 神 。 用 调 胃承 气 泻 开 方 汤 合 天 麻 钩 藤饮 加 减 。 用 : 大 黄 3 芒硝 1 药 生 0g, 0g ( 服 ) 天 麻 1 , 藤 2 石 决 明 2 , 1 膝 冲 , 0g 钩 0g, 0g J 牛 l 1 , 芩 1 栀 子 1 夏 枯 草 1 丹 皮 1 , 5g 黄 0g, 0g. 0g, 0g 赤 芍 1 甘 草 6g 每 日 1剂 , 煎 饲 , 时 鼻 饲 0g. 。 浓 同 安 寓 牛 黄 丸 1丸 , 日 2次 , 至 神 志 清 醒 。服 用 2 每 服 剂 . 大 便 6次 , 气 通 畅 , 阳下 潜 , 神 志 转 清 , 解 腑 亢 而
化痰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_赵振武

收稿日期:2009-05-11 作者简介:赵振武(1980-),男,浙江义乌人,医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中风病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57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1 卷
痰、瘀互见,导致内风、腑实、窍闭的发生。风邪作为 中风病的最主要动因,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是病机 的核心问题。而在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之后, 风邪之象变浅,而痰热瘀之象加深。痰热重者,阻于 中焦,浊气不降,清气不升,腑气不通,木横土衰,致 脾胃斡旋升降失常,中焦运化传导功能失司,糟粕内 停。且中风急性期阳火亢盛,痰热互结,热灼津液, 另一方面,腑气壅滞,蕴郁化热,壅愈甚则火愈盛,火 愈盛则壅愈盛,火盛则津伤,使肠道失润而不通,胃 肠燥结,而且火盛迫血上逆灼津为痰,使原风痰气血 上扰症状加重,形成痰热腑实证。临床研究提示,约 有 40%~50%的中风病人表现出痰热腑实证 [3],约有 80%左右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出现便秘症状 [4]。
第11卷 第12期 2009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12 Dec . ,2009
化痰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
赵振武,谢颖桢,曹克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摘 要:痰热腑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常见证候,化痰通腑法是其的主要治法,通过解析痰热腑实证的病机特
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8:76. [ 2 ] 宋烨,杨本付 .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J ]. 中
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 ( 3 ):275-278. [ 3 ] 孙贵香,袁肇凯 .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 J ] .
通腑法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

文献标识码 :B
2 结 果
文 章编号 :17 - 0 5( 0 7 - 2 4 0 2 58 2 0 )8 03 - 1 6
笔者 自2 0 年 1 06 月 ̄2 0 0 7年 5月。运用养 心健脾 调肝汤 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2 例 。取得了较好疗 效,现报道如下 。 8
1 资 料 与方 法
维普资讯
・
中医中药 ・
27 月 4 第8 WrH ti ̄ 0 年8第 卷 期 o eh g 0 l aDe d
养心健脾调肝汤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2 例 8
熊和平 熊 良久
( 湖北省随州市 中心 医院
4 10 ) 4 3 0
中图分类号 :P 7 . 1 , 1 16 2
白术 1g 2 ,茯神 3 g 0 ,陈皮 1 g 5 。炙甘草 1g 0 ,枣仁 1g 5 ,当归
1g 5 ,白芍 1g 5 ,柴胡 1g 0 。夜交藤 3 g 0 。大枣 5枚。加减 :心
烦 者 加 百 合 1g 便秘 者 加 火 麻仁 1 g 口干 舌 燥 者 加 生 地 、 5; 5:
服药 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 8例中显效 1 。 2 6例 有效 9 , 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为 8 . % 93。
3 讨 论
11资料 . 2 例均 为门诊女性病 人。诊 断依据 :4  ̄5 8 5 5岁之 间,自 然停 经半年 以上 ,临床症状以阵阵潮热 、自汗或盗汗 、情绪不 稳、心悸 、失眠多梦 、 乏力、食欲不振等为主,除外心老血管 、 内分泌等器质性病变,并参考 内分泌检查。血浆雌 二醇 ( 2 E)
玄参各 1g 5 。取水 5 0 l 0m 。煎取 3 0 l 日一剂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口服 。1 0m 。 2
清热化痰通腑法在中风急性期的应用

中风患者多有大便燥结不通 之证 , 因此提 出“ 是治 此证 者 , 当以通其大便 为要 务 , 服药 至大便 自然通顺 时 , 迨 则病 愈 过半矣” 至此时期对于通 腑法治 疗 中风 的认识 已较 为完 ,
中医用通腑法治疗 中风 源远 流长。早 在东汉末年《 金
匮要略 ・中风历 节病 脉证并 治》中就有 “ 风引 汤 , 除热瘫 痈” 的记载 , 风引汤 中大黄为主药之一 , 而此处大黄 旨在通 腑。华佗 《 中藏 经》 中载有 “ 病 中风偏 枯 , 脉数 , 人 其 而面 干黑黧 , 足不 遂 , 言謇 涩 , 手 语 治之奈 何?在上 则 吐之 , 在 中则泻之 ……泻谓通其塞也 , 补谓益其不足也”, 明确指 出 了中风可用通泻 的方法救 治。金 ・张元素 首先提 出 中风 病 中腑用三化汤 ( 大黄 、 实 、 朴 、 枳 厚 羌活 ) 通下论 治 , 而三 化汤也成为通腑法 治疗 中风的代 表方。其后刘完素在《 素 问病机气宜保命 集 ・ 中风论 》中也 提 出“ 中脏 者 , 吻不 唇
收 , 不转 而失音 , 不 闻香 臭 , 舌 鼻 耳聋 而眼瞀 , 小便 秘结 大
… …
临床研究表 明, 在中风急 性期证 候演 变过程 中, 中风 发病时以肝风 内动居多 , 3d后 以痰热腑实证居多 。依 2—
若忽 中脏者 , 则大便多秘涩 , 宜以三化 汤通其滞” 。清
・
沈金鳌在《 杂病 源流犀烛》 中指 出“ 中脏者病 在里 , 多滞
中医学认 为 , 中风后 气 机逆 乱 , 降失 调 , 气不 通而 便 升 腑
秘; 或火炽灼津 , 肠燥便秘 ; 使用 大量脱 水利 尿剂病 后气虚 致便 秘。故调 气通腑 是主
化痰通腑法中药治疗急性期中风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的分析均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 料的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x±s),组间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 比以差方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便秘症状改善效果
[参考文献] [1] 崔磊.浅析中风后便秘的病因病机[J].中医临床研究,2012,4(4):67. [2] 苏广炎. 综 合 疗法治疗中风 患者 便 秘的 疗 效 观 察 [ J ] .中国老 年 保 健 医学,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1,9(2):73-74. (收稿日期:2012-08-20)
中国卫生产业 169
对照组:口服酚酞片,每次200 mg,1次/d;治疗组:口服星蒌承气汤 和凉膈散,主要方剂组成为:连翘20 g,胆南星、瓜蒌各15 g,大黄、芒硝 (另包)、栀子、黄芩各10 g,甘草3 g,痰多患者加用竹茹进行治疗,有发 热咳喘症状患者加用桑白皮和贝母进行治疗,神志不清患者加用石菖 蒲进行治疗,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统计两组患者患者便 秘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时间以及复发率与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 学对比分析。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期中风的 便秘患者,以数字表法盲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 例;年龄31~71岁,平均53.6岁;患病时间2~11 d,平均4.5 d;治疗组中男 27例,女18例;年龄34~73岁,平均54.2岁;患病时间1~13 d,平均4.8 d。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以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临床研究
3.6 辨证通腑 黄承才等[15]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 用大黄、芒硝、栝蒌、土元等以通腑泻热,治疗 急性缺血性中风80例,效果满意,有效率:肝阳 上亢型88.5%,风痰阻络型88.9%,气虚血瘀型 93.3%,并认为急性缺血性中风早期不管其风、 火、痰、滞、瘀、饮诸邪如何并存,只要有苔黄、 腹胀、烦躁,均应首先通腑泻热。不少患者腑气 通后,其它诸邪亦相随而消。相反,若不通腑而 只清热、化瘀、活血,则常是诸邪不祛或益甚。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
苗香圃[5]认为脑梗塞的基本病机 是肾虚血瘀痰阻。其本为肾虚,其标 为痰瘀交阻。发病初期,痰瘀较重可 致腑实,宜活血化痰佐以补肾,兼顾 通腑,使浊气得降,痰瘀可化。有益 于肾虚的恢复,标本兼治,相得益彰。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
梁浩荣等[6]认为中风患者往往在急性期由于 风、火、痰、瘀内结,邪阻中焦,化燥化热而导 致腑气不通。据他们观察,病后3天出现大便秘 结或不畅的百分比分别为75.6%和 71.3%,一周 后几乎为100%。认为:腑气不通,胃肠积热可 加重火升阳亢之势,煽动浊邪蒙蔽清窍,使病情 进一步加重。通腑泻下法在治疗过程中起以下作 用①泻热开窍,下浊催醒;②平和气血,定痉安 神;③活血祛瘀,和络止血(消化道出血);④ 上病取下,降气平喘。
4 实验研究
4.4
对自由基的影响 周迎春[16]建立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模型, 观察中药脑脉通对其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脑缺 血再灌注后,血浆,脑组织丙二醛(MDA)含 量明显增高;红细胞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则减少。脑脉通治疗组血浆及脑组 织MDA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红细胞和脑组织 SOD比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增加。这说明脑脉通 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4 实验研究
4.3 对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 (6-keto-PGF1α)的影响 周迎春[11]采用脑缺血兔模型,观察TXB2与6酮-PGF1α的变化及脑脉通的作用。结果表明急性 缺 血 后 血 浆 TXB2 升 高 , 6 - 酮 - PGF1α 减 少 , TXB2/6-酮-PGF1α 比值增大。具有通腑化痰作用 的脑脉通,可使血浆TXB2 降低,6-酮-PGF1α 升 高,使两者比值明显减小,从而调整两者平衡。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
王永炎院士[2]认为,急性缺血中风病人,急性期 虽有本虚,然侧重标实,标实以瘀血、痰浊为主。其 病机为,初由痰瘀互阻而中焦壅滞,升降失常,进而 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故发病后多数病人从阳化,邪 热风火充斥三焦,而致痰浊化热腑气不通。由于急性 期中焦为痰热邪实阻滞,失于升清降浊,而影响气血 运行布达,这对半身不遂和神志障碍的恢复很不利, 因此治疗上当务之急应化痰通腑。北京中医学院东直 门医院报道,依中医分型,中风属痰热腑实者占74.17%, 腑气不通在中风急性期病机中占有重要地位[3]。
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 中风研究进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王新志
目前,中风病已成为人类第二大 致死原因,在我国北方城市甚至跃居 第一大致死原因,而急性缺血性中风 占中风病人总数的75%[1]。因此,对急 性缺血中风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 意义。通腑法,属八法中的下法,近 十年来,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重要 治法之一,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取 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这方面的研 究进展作一探讨。
4 实验研究
近年来,一些学者为了深入研 究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理和评价中 药的疗效,通过有关动物及模型, 开展了通腑泻下中药方剂治疗急性 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初 步的研究成果。
4 实验研究
4.1动物模型:孙竟波等用胶原酶脑内 注射配合大鼠自体粪便灌胃的方法复 制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动物模型,结果 该模型大鼠有较明显的神经缺损体征 和粪便干结、烦躁、鼻分泌物多、喉 中痰鸣等痰热腑实证表现,说明模型 是成功的。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
邵念方[4]认为中风急性期:①血水相关,着 重化瘀利水。血瘀固然是中风病急性期的一个重 要病机,但由瘀致水是急性期的主要病理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脑梗塞可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 水肿。瘀水互结的观点与之相一致。②升降逆乱, 勿忘调气通腑。中风病人急性期约半数有腹胀、 便秘。可见腑气不通是中风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 要机制。总之,邵氏认为中风急性期偏于瘀水互 结,气机逆乱,腑气不通之标实,应急则治其标, 用调气通腑,活血利水之法。
3.4 通腑化瘀兼利水 邵念方[4]针对中风急 性期瘀水互结、腑气不通的病机特点,自 拟中风1号(水蛭、泽泻、三七粉、茵陈、 石菖蒲、大黄、枳实、葛根、山楂),以 活血利水,通腑泻浊。邵氏认为通腑泻下 既可借阳明胃腑之势引血气下行,又可泻 热调气使瘀痰热邪不得续生,对于截断病 源,扭转病势有重要意义。
3 临床研究
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疗效,对其临床 研究大致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 面。
3 临床研究
3.1 通腑化痰 王永炎院士等[2]运用化痰通腑饮 (栝蒌、胆南星、大黄、芒硝)治疗中风痰热腑 实证158例,总有效率为85.4%,并提出便干便 秘,舌苔黄腻、脉象弦滑为应用通腑法的三大指 征。针对急性缺血中风病人痰热腑实证而施以化 痰通腑治疗,一可使腑气通畅,敷布气血,祛瘀 通络,促进半身不遂好转;二可使阻于胃肠的痰 热积滞得以降除,浊邪不得上扰神明,气血逆乱 得以纠正,而防止内闭;三可急下存阴,以防阴 动于内,阳脱于外。
4 实验研究
对血小板聚集和纤溶酶活性的影响 张云岭 [9] 研究了化痰通络汤、化痰通腑汤对 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 的影响。结果在最大聚集率和最大抑制率方面, 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提示化痰通络汤和 化痰通腑汤有明显抗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 还检测出,化痰通络汤与化痰通腑汤可增加大鼠 体内纤溶酶活性,并能明显减轻家兔体外血栓干 重;缩短血栓长度。 4.2
3 临床研究
杨庭光 [13] 自拟中风1号(制大黄、桃 仁、水蛭等)治疗脑梗塞急性期100例,痊 愈29例,显效30例,有效39例,总有效率 98%。通过对病人血流变学指标检测,证 明本方能改善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液的浓、 粘、凝、聚状态,从而尽快恢复缺血区的 供血,提高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效果。
3 临床研究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
缺血性中风的发生,目前认为是在气 血阴阳亏虚的基础上,风、火、痰、瘀、 气、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导致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于脑,脑脉痹阻 所致。但由于对不同时期的发病关键环节 认识不一,故治法各异。缺血性中风急性 期是其治疗的关键时期,认识和把握此阶 段的病机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具有 极为重要的意义。
3 临床研究
周迎春 [11] 用脑脉通方(酒制大黄、水蛭、 瓜蒌、石菖蒲、川芎、枳实、厚朴、葛根),治 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属痰瘀互结,热结腑实者 59例,痊愈显效率为67.8%,总有效率94.2%。 并认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需以通腑调气为要。 王静宇等[7]用通腑化痰祛瘀法,自拟方为:生大 黄、芒硝、枳实、胆南星、菖蒲、瓜蒌、丹参、 川芎、桃仁、赤芍、当归、生甘草。治疗中风急 性期实证50例,其中急性缺血性中风36例,脑 出血14例。基本痊愈占42%,有效占52%,无效 6%。总有效率为96%。
3 临床研究
3.3 通腑化瘀 李义召等[12]用大黄庶虫胶囊(大 黄、庶虫、桃仁、黄芩、甘草、杏仁、芍药、干 地黄、干漆、水蛭、虻虫、蛴螬)治疗老年急性 脑梗死87例,并设华佗再造丸对照组,结果:总 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87%(P<0.01)。全血 低切变,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 血小板粘附率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0.05)。
3 临床研究
另外,梁浩荣等[6]在中风急性期阳明 腑实证重者用大承气汤,轻者用小承气汤, 治疗脑梗塞39例,脑梗塞合并脑出血4例, 总有效率为90.6%。认为特别是急性期无论 大便通畅与否,均可及早,适当地采用通 腑之法,这对病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在急性期,通腑泻下使患者保持每 日2-3次大便为宜,不能泻之太过,否则会 伤阴耗气。
1 历代文献溯源
金元· 张洁古首先提出中风中腑者用三化汤 (大黄、枳实、厚朴、羌活)通下论治,最早地 把通腑法应用于中风病的治疗。其后刘河间在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中风论》中也提出“中 风内有便溺阻格,复以三化汤主治”;明· 王肯 堂拟三一承气汤(大承气汤加甘草、生姜)治疗 “中风便秘、牙关紧闭、浆粥不入者”。清· 沈 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中脏者病在 里,多滞九窍……中腑者病在表,多著四肢,其 症半身不遂……然目犹能视,口犹能言,二便不 秘,邪之中犹浅。”以便秘与否来判断中风病势
3 临床研究
3.5 通腑化瘀兼补气 董荣芬等[14]用加味抵 当汤(大黄、桃仁、川芎、黄芪、虻虫、 水蛭)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68例,设血栓 心脉宁对照组20例。结果:两组治愈率分 别是70%、20%(P<0.05)。对血流变指 标的影响,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均有显 著差异(P<0.01,0.05)。
4 实验研究
我们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造 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中风星蒌通腑 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实验结 果表明:3.75g/kg、2.50g/kg、1.25g/kg中风星 蒌通腑胶囊与模型组比较能减轻大鼠局灶性 脑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P<0.01),缩小梗塞面积 (P<0.01) ,改善神经缺损症状(P<0.01) 。(见 下图)
3 临床研究
王俊国[8]自拟通腑化痰方(清半夏、胆南星、 茯苓、陈皮、枳实、葛根、栀子、生大黄、芒硝、 瓜蒌、远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4例。治 愈占50%,显效36%。好转12.5%,无效1.5%。 认为用药后大便泻下酸腐稍臭,仍可继续应用, 随着症状好转可以减少剂量,但以腑气通畅,苔 退为度。张云岭[9]运用化痰通腑汤(生大黄、芒 硝、全瓜蒌、胆南星)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证62 例,基本治愈率30.6%,显效率19.3%,总有效 率83.4%,明显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 (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