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总结回顾,导入新课(指向目标3)1.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听老师介绍。
1.全班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3.学生举手,提出质疑4.学生利用形声字记忆法,识字生字“泼”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毛泽东、朱德这样的伟人,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近伟人——周总理,学习新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2.泼水节,究竟是怎样的节日呢?请大家看看下面的介绍。
(PPT出示泼水节的介绍)3.今天我们学习与泼水节有关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识记生字“泼”。
5.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惑?6.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对泼水节有大致的了解根据题目,了解课文基本信息利用所学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学生能抓住题目中关键词“难忘”学习和理解课文。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了解泼水节的相关习俗,了解故事的年代背景。
为后面学习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做好铺垫。
巩固生字识记方法,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环节二:识字学词,整体感知(指向目标 1、3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记号,标自然段序号。
一.自读课文。
提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圈出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拼读;难读的句学生能正确标出自2.(1)学生自己拼读生字,口头组词。
(2)学生开火车读、在小老师带领下读词。
(3)学生学习生字借助图片认识实物,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②③④⑤学生运用多种狮子方法识记生字。
子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标上自然段序号。
2.同桌合作读认字条(读认字条的时候看看你能得几颗星:一颗星-按顺序拼读;两颗星-遮住拼音按顺序读;三颗星-遮住拼音打乱顺序读)3.检查自学情况。
(1)各自练读词语,读好翘舌音“盛、祝、驶、寿”,后鼻音“龙、容、康”。
(2)小老师教读,相机正音,去掉拼音再次认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课文说明】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牙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
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
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活动设计】一、导入课文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你知道傣族吗?它有什么风俗呢?(板书:泼水节)1961年,周总理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
(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
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实录优秀6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实录优秀6篇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风、凰、傣、特、咖、啡、端、寿”8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讲读课文,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7个字。
2、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3、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放大插图或幻灯投影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时候的情景。
板书课题:泼水节40年过去了,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难忘的时刻。
板书“难忘的”。
二、导人新课1、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尤其是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2)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新词。
凤凰花傣族咖啡色端着3、指导正音。
“瓣”,读“ 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ei,不读wei 。
“那天”,“那么”的“那”读na 。
4、教师范读课文。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6、带着问题自己小声读课文。
(1)哪—段讲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2)哪—段讲的足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是像火一样红,很红。
2024年秋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反思

2024年秋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反思1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4.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场面,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重点)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师在前面加上“难忘的"三个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答案。
(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2.再次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难读的生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认读词语。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归类认读生字。
(翘舌音:驶、盛、祝、寿后鼻音:龙、容、康)(3)重点强调多音字“铺、盛”的读音。
(4)交流识字方法。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5.学生讨论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文中介绍的是哪个民族的泼水节?(傣族)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1.默读课文,想一想“难忘的泼水节"发生在哪一年。
(1961年)2.思考:1961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练习说话。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描写人们动作的词语进行体会。
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17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5.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能够在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同时,评价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也增强了课堂的凝聚力,使教学过程更加人性化。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我将以一幅描绘泼水节的图片作为导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泼水节的热闹氛围。同时,我会播放一段泼水节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和图片的引导下,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2.情境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泼水节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泼水节现场,感受到文章所描述的氛围。同时,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过泼水节的经历,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在课堂结束后,我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互相鼓励、进步。
3.教师评价: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就成果进行评价、补充,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泼水节的来历、习俗以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重点强调:我会强调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如生字词、课文内容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17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篇一孙老师的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活泼幽默的课堂语言。
孙老师毫不吝啬表扬的语言,在善意的表扬和鼓励的教学语言中,我看到了一位亲和温柔的孙老师,看到了一位尽可能的把每一位小朋友都带到课堂情境中的孙老师,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孩子们喜欢亲近呢?孙老师还抛弃了灌输式的说教,而是大量的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默读、齐度、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
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反复读,有感情的'读,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
例如,在教学"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做了哪些准备?"这块内容时,孙老师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读一读。
再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同学们边看边读。
最后又用肢体动作来演示,孩子们不自觉的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
层层推进,不断引导,使得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傣族人民高兴,愉快的心情,感受到了泼水节热闹的气氛和场景。
孙老师的这节课秉承了新课改的理念,秀出了独特的风格。
值得学习、借鉴!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二、教学重点:识字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四、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查询泼水节资料,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时间:3月20日七、教学过程:一、导课: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3篇)

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3篇)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地拼读“我会认”中的生字,并能组词。
从“我会认”的生字中自由挑选2—3个生字组词并能说一句话。
2、给“我会写”的生字找朋友,尽量区分一些同音字,以免学生混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结合,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突出主题,点明重点。
(2分钟)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的小故事。
让我们一起说出故事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指导生读出温情的语气来)什么是泼水节呢?出示图片,师进行解说:当火红的凤凰花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非常隆重,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每年都要举办一次。
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就成了难忘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进行汇报展示。
(10分钟)1、读读我最棒。
(2分钟)出示大屏幕fènghuángdǎiēnqiāosǎjīnguàkāfēicǎi凤凰傣恩敲撒襟褂咖啡踩duānzhànshòu端蘸寿2、说说我能行。
(3分钟)fènghuángdǎiēnqiāosǎjīnguàkāfēicǎi凤凰傣恩敲撒襟褂咖啡踩duānzhànshòu端蘸寿3、词语对对碰。
(3分钟)龙恩寿柏泼特敬鲜脚度4、美文大放送。
(2分钟)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小组内检查纠正。
三、图文对照,品读课文。
(28分)过渡语:伴着凤凰花的花香,踏着象脚鼓的鼓点,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难忘的泼水节。
1、生观看视频。
(5分钟)(谁的眼睛最亮,看得最认真,一会儿老师可要出题目考大家的)师:傣族人民都用什么方式在庆祝泼水节?小组内交流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感受泼水节热烈的场面。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洗面八方的游客。
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
(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
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初读情况(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主要讲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情景。
)
4。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1~3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短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开时就是泼水节到来时,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火红火红的)看图右下角。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今年”指哪一年?(今年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人们特别高兴。
“今年”指1961年)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①画出描写人们动作的词语。
(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如果把“赶来”换成“走来”行吗?为什么(“赶来”有“急切”的意思。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大家都愿意来到最热闹的地方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听说周总理也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总理,大家恐怕来晚了,赶不上和周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个大早。
)
②人们把最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表示人们对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和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
由此可以看出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③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一读有关句子。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江面驶过很多轮船,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非常热闹。
)“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应该怎样读?(人们渴望见到总理,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人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用欢呼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读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4~6自然段
(1)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以及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的情景。
)
(2)看图上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一段中描写总理动作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和人民是一家人。
)
(4)小组学习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民祝福。
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他健康长寿。
)
(5)齐读第6自然段,这一段写了什么?(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把节日热烈、欢愉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4.学习7~8自然段
(1)这两个句子各用上叹号表达了什么?“幸福哇”“难忘啊”提到句子前面起突出和强调作用。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难忘的?(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及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难忘”。
四、总结
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队总理的热爱吧!
1.齐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掌握有关的词语。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再读一读。
()的地毯()的龙船()的头巾
()的花炮()的泼水节()的山峰
(鲜红的地毯漂亮的龙船水红色的头巾好看的花炮难忘的泼水节高高的山峰)
二、自学生字
1.小组互查生字的读音。
2.说说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哪儿容易错,相互提醒。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2.识记生字,对号入座
3.指导书写。
学生仿写,写在书上的田字格里。
4.给生字组词。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总结
本课生字较多,希望同学们选择最巧妙的方法,准确记忆。
板书设计
11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傣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