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认识“添、烫、冒、烧、”,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8个字,会写“空地、唱歌”等11个词语。

阅读与鉴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做到眼动、心动、口不动,通过默读和卡片排序,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表达与交流:通过默读,抓住动作和环境的危险,感受雪孩子的勇敢、无私。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导入新课,识字学词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雪人。

谁来和他打个招呼?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雪人的故事《雪孩子》。

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提示:雪孩子是什么样的呢?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故事呢?那就带着这些疑问自己去读课文吧。

3.教学生字词。

玩累了添柴烧旺渐渐哎呀冒出烫人终于浑身水淋淋扑灭激动(1)正音:“添”“渐”“浑”“淋”是前鼻音,“柴”“烧”“终”是翘舌音,“旺”“烫”“终”是后鼻音;指导多音字“呀”的读音。

(2)字理识字。

“柴”“烫”“灭”的字理溯源。

知道它们的构字特点,再联系生活体验识记。

(3)归类识字:“添”“浑”“淋”的部首都是三点水。

任务二:学习默读,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读书方式——默读。

什么是默读呢?就是只用眼睛看,不出声。

我们一起来试试吧!2.请大家打开课本,只用眼睛看,在心里读,不出声,读完了朝老师点点头。

3.读完课文,你能够试着把这段文字填写完整吗?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一个漂亮的,小白兔给唱歌跳舞。

小白兔给睡觉,家里,冒着危险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变成了。

真了不起,这段文字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任务三:聚焦文本,学讲故事1.默读课文,学讲故事。

(1)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小白兔给雪孩子跳舞唱歌”和“雪孩子冒险救小白兔”的自然段。

(2)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1至第4 自然段。

请大家默读课文,只用眼睛看,不用手指指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导学案(表格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导学案(表格式)

第一单元大自然是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

为什么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长得不一样?能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的“我”究竟是什么?植物妈妈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本组教材以“自然科普”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

课题内容简说小蝌蚪找妈妈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我是什么这是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植物妈妈有办法作者以诗歌的形式介绍了植物中的“蒲公英”“苍耳”“豌豆”等传播种子的方法,揭示了大自然的奇妙。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并从中理解大自然所蕴含的道理。

4.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小蝌蚪找妈妈》………………………………………………………… 2~3课时2.《我是什么》……………………………………………………………… 2~3课时3.《植物妈妈有办法》……………………………………………………… 2~3课时语文园地一…………………………………………………………………… 3~4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1.小蝌蚪找妈妈课题小蝌蚪找妈妈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讲述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累、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8个字,会写“出门、起来”等11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

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3.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4.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教学难点】朗读比较两组句子,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8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词语。

(重点)2.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重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出示:教师口述:这是什么季节?(冬季)下雪了你会做什么呢?(堆雪人)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吧!(板书:20雪孩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引导到堆雪人,雪孩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翘舌音“柴、烧、终”前鼻音“添渐淋”,后鼻音“烫”。

②识记生字近义词识字: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添一加”“渐渐一逐渐、慢慢”“浑身一全身”等。

字理识字。

“柴、烫、灭”的字形可以通过字理溯源,再联系生**验来识记。

生活识字和语境识字:“旺、”表示火烧得很大,“冒”可结合课文语句模拟动作理解。

加一加:“口”加“日日”是“唱”;“日”加“王”是“旺”,“讠”加“隹”是“谁”,“氵”加“气”是“汽”。

换一换:“挥”减“扌”换“氵”就是“浑”。

“经”减“纟”换“车”就是“轻”。

减一减:“汗”减“氵”是“干”,“傍”减“亻”是“旁”。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小蝌蚪找妈妈》导学案导学目标:1、会认“塘”、“脑”、“袋”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4、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导学重点:1、会认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导学难点:在朗读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导学时间: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自然,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去了解动物植物,去观察自然现象。

这节课我们先来走进动物的世界,首先我们来才一个谜语。

出示:大脑袋,长尾巴,儿时无腿水中游。

后腿伸,前腿到,跳来跳去找妈妈。

谜底是:蝌蚪。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儿歌,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成长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出示自读要求。

(1)听范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识记“塘”“鼓”两个汉字。

出谜语:“唐朝土地。

”“支援十粒豆。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4、小蝌蚪吐泡泡,看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引导学生学习一字多词。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看谁填得准。

出示题目: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写的是()找妈妈的故事,他们分别向()、()打听自己的妈妈,最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妈妈是()。

2、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四、情景朗读,把握内容与情感。

1、分段朗读。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课文导学
1、小蝌蚪找妈妈
课文导学
2、我是什么
课文导学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识字1、场景歌
课文导学
2.树之歌
课文导学
3.拍手歌
课文导学
4、田家四季歌
课文导学
4、曹冲称象
课文导学
5.玲玲的画
课文导学
6、一封信
课文导学
7、妈妈睡了
课文导学
8、古诗二首
课文导学
9.黄山奇石
10.日月潭
课文导学
11.葡萄沟
课文导学
12.坐井观天
课文导学
13、寒号鸟
课文导学
14、我要的是葫芦
课文导学15.大禹治水
16、朱德的扁担
17、难忘的泼水节
课文导学
第七单元 18.古诗二首
课文导学
第七单元 19. 雾在哪里
课文导学
第七单元 20. 雪孩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认识“黄、更、层、楼”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2、简单理解诗意。

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

指名拼读“鹳”。

3、解题。

登,是登上的意思。

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

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自渎课文那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那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学生自渎课文)三、学习生字1.小朋友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书读得很好。

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样?2、(出示生字卡片)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很想认识大家,我们先和它们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就能和它们成为朋友。

3、小朋友读得好,但是想和生字宝宝成为朋友不仅要认识它们,还要会写。

下面,我们一起把其中的4个生字好好的写一写。

4、指导写字,注意笔顺。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

千:去掉一笔是“十”。

目:去掉一笔是“日”,再去掉一笔是“口”。

5.过渡:我们认识了生字朋友,它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指名读,男女生读)大家都读对了,而且都会自己停顿啦,真了不起!下面跟着老师读一遍吧。

四、品读诗句1、刚才让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有点难理解啊。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寒号鸟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寒号鸟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寒号鸟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寒号鸟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书写“却”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4.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板书词条,图画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五、教学过程(一)齐读课题,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寒号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寒号鸟)指名读,齐读。

2.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大家刚才读得很准确,在本课他读háo,他还有另一个读音,谁知道他读什么?3.开火车读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进一步巩固上节课所学一类字和二类字。

(二)创设情境,朗读品味1.词语读得这么准确,课文内容也一定难不倒你们,你知道这个故事里都有谁?瞧!他们来了,打个招呼吧!2.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吗?谁能帮助他们回家?(板贴喜鹊和寒号鸟)我们一起去看看喜鹊和寒号鸟的家吧!(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配乐,齐读)过渡: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此时,喜鹊和寒号鸟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吧!(指名读,齐读)3.小喜鹊是什么时候飞出去的?4.小喜鹊起得可真早啊!天刚刚亮,小喜鹊就飞出去寻找做窝的枯草。

它可能会飞到哪里找枯草?过渡:为了寻找枯草,小喜鹊飞到了田野,森林,学校,高山,它到处寻找,这就叫做“东寻西找”。

5.我们的小喜鹊早早起来,到处寻找做窝的枯草,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喜鹊?(板贴勤劳)过渡:在小喜鹊忙着做窝的时候,寒号鸟在干什么呢?6.看到这样的寒号鸟,喜鹊跑来劝他了。

它会对寒号鸟说什么?而寒号鸟又是怎么回应它的?出示自读要求:自读3-4自然段,划出喜鹊和寒号鸟说的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前预习导学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前预习导学案

目录第一单元课文 (2)1.小蝌蚪找妈妈 (2)2.我是什么 (3)3.植物妈妈有办法 (4)第二单元识字 (5)1.场景歌 (5)2.树之歌 (6)3.拍手歌 (7)4.田家四季歌 (8)第三单元课文 (9)4.曹冲称象 (9)5.玲玲的画 (10)6.一封信 (11)7.妈妈睡了 (12)第四单元课文 (13)8.古诗二首 (13)9.黄山奇石 (14)10.日月潭 (15)11.葡萄沟 (16)第五单元课文 (17)12.坐井观天 (17)13.寒号鸟 (18)14.我要的是葫芦 (19)第六单元课文 (20)15.大禹治水 (20)16.朱德的扁担 (21)17.难忘的泼水节 (22)第七单元课文 (23)18.古诗二首 (23)19.雾在哪里 (24)20.雪孩子 (25)第八单元课文 (26)21.狐假虎威 (26)22.狐狸分奶酪 (27)23.纸船和风筝 (28)24.风娃娃 (29)第一单元课文1.小蝌蚪找妈妈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2.我是什么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3.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单元识字1.场景歌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4.田家四季歌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第三单元课文4.曹冲称象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5.玲玲的画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6.一封信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7.妈妈睡了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第四单元课文8.古诗二首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9.黄山奇石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10.日月潭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11.葡萄沟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第五单元课文12.坐井观天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13.寒号鸟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14.我要的是葫芦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第六单元课文15.大禹治水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16.朱德的扁担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17.难忘的泼水节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第七单元课文18.古诗二首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19.雾在哪里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20.雪孩子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第八单元课文21.狐假虎威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22.狐狸分奶酪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23.纸船和风筝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24.风娃娃预习评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课文中小动物的图片、头饰;查找介绍青蛙及其他小动物成长的资料。(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了解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搜集有关其他小动物的成长过程的资料。(学生)
4.指导学生体会文中的道理:遇事要主动探索。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6.选出最出色的一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1.自由阅读课文,合作探讨后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1)图文对照,朗读课文。小组内交流巩固第2~6自然段中的生字词。
(2)小蝌蚪是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找到妈妈的。
(3)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4)找到妈妈时,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
(1)自由读课文第2~6自然段,并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2)小蝌蚪是通过哪几个小动物的帮助找到妈妈的?
(3)鲤鱼妈妈和乌龟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
(4)找到青蛙妈妈时,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
2.引导学生再读全文,说一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是怎样变化的?
3.设疑: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
4.学生一边看教师书写,一边书空。
5.在田字格里描红,再书写。
6.展示自己的书写成果,并把没写好的生字再写几遍。
1.教师指导书写时,要提示学生:“两”是独体字,前后两组撇点前小后大,第二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组的点的下方。“宽”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部分写得窄些。“皮”是独体字,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
2.教师要重视书写评价,鼓励写字好的学生介绍书写经验。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1)理解“大大的”“长长的”与“大”“长”的区别。
(2)指导朗读:强调重读“大大的”“长长的”,“游来游去”要慢点儿读,表现出小蝌蚪的自由自在。
1.看图,按要求说图意。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游来游去。
(2)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3.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和词语。 (2)根据已有经验交流对字形的识记。
4.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男女生对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5.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识记生字环节:
1.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图片,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2.教师要注意利用课件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制作汉字部件,进行拼字游戏,拓展词汇。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1《小蝌蚪找妈妈》导学案
课题
小蝌蚪找妈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词语“一群”“快活”,结合语境体会“大大的”“长长的”比 “大”“长”表现得更强烈、更突出。
3.用多种方式读第1自然段。
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1.“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2.通过观察实物或看视频理解“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在朗读中体会“甩”的意思。在这里“甩”是摆动的意思,如:牛甩着尾巴。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复习词语。
2.提问: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3.导入新课。
1.开火车读词语。
2.交流课文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齐读课题。
教师可以通过读词语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图文结合,自读自悟(用时:22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字形的识记。利用小蝌蚪图片认读:脑、袋、灰;利用鲤鱼图片认读:阿、姨; 利用乌龟图片认读:龟、宽; 利用青蛙图片认读:顶、鼓;通过表演认读:捕、迎;通过具体语境读准多音字“教”。
4.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5.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1.认真听老师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2.同桌之间开展自学。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反复认读和识记生字,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开展相互交流。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两、宽、皮”,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特点。
3.出示生字书写动漫。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5.指导学生先描红,再临写。
6.指导书写反馈。
1.认读生字并组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词语。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观看书写动漫,注意书写笔顺。
1.观察图片,认识蝌蚪。 2.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读准字音。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
注意课件的使用不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分钟)
1.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读中识记、理解生字。3.了解自学情况。
(1)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读生字和词语,师相机正音:“捕”读bǔ,不读pǔ;“迎、顶”是后鼻音,不要读成yín、dǐn。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图文结合,理解内容(用时:7分钟)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出示第一幅图。
(1)这幅图中画的是哪儿?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自由读。
(1)画出小蝌蚪的样子。
(2)交流小蝌蚪的样子。
(3)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课件出示池塘里有小蝌蚪的图片,导入: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她在哪儿。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找,好吗?(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