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第五.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将逐步完整化、系统化, 进而有一个比较统一的体系。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原则与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教育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方法
1.观察法
(1)观察法定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言 语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心理学研究方 法。
二、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明确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学 校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规律和促进机 制,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第二、只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便于 明确区分教育心理学与学科心理学
(二)教育心理学和邻近学科的关系
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学以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知识为依据,制定教育的
改变人 性的功能。
(二)以知情意行为教育目的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荀子: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习过程:立志、博学、审问、 思、明辨、时习、笃行
1963年 潘菽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 《教育心理学》(讨论稿)
二、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萌芽时期 (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末)
桑代克 独立 《教育心理学》(1903) 《教育心理学大纲》 (1913)
Edward Lee Th“orn人dik的e 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
一、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以人性可变作为教育的基础
孟子:性本善 荀子:化性起伪
儒家人性观的意义: (1)人性不等于天性,人性是天性与习性的融合; (2)教育对人的成长是必要的,因为教育具有

教育心理学概论—各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概论—各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3、心理动力系统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多选)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5、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同,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6、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星期。

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已,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固定持久.7、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8、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9、意识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10、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笛卡儿----—唯理论,洛克————-经验论11、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1)认知心理学(2)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入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导论》教案

《教育心理学导论》教案

《教育心理学导论》教案教育心理学导论教案
1. 教学目标
-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了解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 掌握基本的教育心理测量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内容
2.1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 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关系
- 主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观点
2.2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 教育心理学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
- 教育心理学在研究困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2.3 教育心理测量方法和技巧
- 教育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
- 常用的教育心理测量方法和工具
- 教育心理测量结果的解读和应用
3. 教学方法
- 讲授
- 小组讨论
- 案例分析
- 教学实验
4. 教学评估
- 课堂参与度
- 个人报告
- 小组项目
- 期末考试
5. 参考资料
- Smith, J. (2018). ___: ___.
- Wang, L., & Zhang, H. (2019). ___: ___.
以上为《教育心理学导论》教案的基本信息,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掌握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教育心理测量方法的基本技巧。

教学方法以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教学实验为主,通过课堂参与度、个人报告、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进行教学评估。

参考资料为《___》和《___: A Practical Approach》,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科学的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并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 评价,分析学习的过程与学习的条件,分析制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为现代化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二)能力目标 掌握根据不同个体与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掌握根据有关的 学习理论分析并解决教育实际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科学的教育理论素养,塑造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 观和教学观,提升职业技能。
……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相互作用 课堂组织与互动
……
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设计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心理 ……
学习与教学的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五大要素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三大过程
目录
CONTENTS
研究对象
发展历史
研究方法
桑代克
1903年写成《教育心理学》 1913-1914年扩充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 《个别差异及原因》 构建出较为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心理学之父(20世纪60年代,成熟)
两个特点: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应用 四类成果:
1
主动性研究
2
反思性研究
3
合作性研究
4
社会文化研究
目录
CONTENTS
研究对象
发展历史
研究方法
是关于我们怎样做事的知识, 即经验型信息,如技术、技 巧、工艺、方法等。
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
(一)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 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 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 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 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

教育心理学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教育职业的重要科学基础 (二)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 教师的知识体系
内容性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 实践性知识:关于课堂情境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三)对于课堂实践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然后,他输出了一大堆简历说这些孩子,会来的相对早点,然后把这 部分简历交给了我。慢慢的陆陆续续的来了这些孩子,然后真的有的 进来很紧张一句话不多说,有的笑嘻嘻的和我们聊几句;有的会很自 然的说:以后你们是领导了,给你们倒点水;有的孩子会大大咧咧的。 其结果是我同事预测的,错误率只有两个。
…….其实很简单,看简历资料的户籍所在地,和父母工作单位,能归 纳这同一所大学几种孩子的性格特点,处事方法。
(三)具体的教学过程
1、确定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 (2)学生的学习基础 2、考虑学习过程的特点 3、选择教学方法
3.选择教学方法 (1)教学原理 (2)教师特点 (3)课堂环境 4.执行教一学过程 5.评价和反思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教育心理学与课程和教学论的关系 (二)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三)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 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 实践。程序教学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描述性和处方性;求是和求善

研究内容

1、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
学习过程

2、具体学习心理 3、教学心理 4、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学习规律及条件
神童教育争议——是否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最新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导论课件PPT

最新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导论课件PPT
• 3.调研中职学生对中职优秀教师的看法;用5-10个词语描述自己喜欢
和不喜欢教师的特征。
• 4.调研中职学生,每个人讲一个自己与中职教师互动的故事,可以是
发生的冲突,也可以是一个自己感动的细节和事情。要求讲述事情的 来龙去脉,人物及其关系,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做法,结果等。这个 要求在第十二周前后交。
他们如何看待你。考虑他们需要你在哪些 方面帮助他们改善学习和生活技能,用心 帮助他们建构这些技能。
• 3.时时记住上述对教师的要求。
本门课程能带给你什么?
• 教育和心理学科与其他理工科科目的区别: • 对你个人的学习? • 对你未来的工作? • 对你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 • 对你观察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 能带给你多少,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给了你
三、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
• 心理学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记忆和信息加工、 社会建构主义、 职 校学生学习心理(智力、动机、学习策略、元认 知、自我调节)、职校学生发展心理(认知发展、 社会性发展、人格与情绪发展)、职业教育教学 心理、职业教育测评心理、职校教师心理。
• 职业技术教育中独特的心理学问题: 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心理学规律及其培养(专长 和专家行为的研究)
• 答案是: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佛洛依德
精神分析学派
弗氏将人的精神生活发展、衰退、固定、 消耗、歪曲、变态等用精神能量中的——
性爱冲动 里比多 性欲本能 (原欲)
方向性
量的多少
扩张、创造 破坏、消极
正常人是它的合力或妥协力量
催眠技术的诱导原理
梦的解析
弗氏1900年发表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梦的三个主题因素
• 学生心理 • 学习心理 • 教师心理 • 教学心理 • 测评心理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产生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产生和发展

3、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仁者见智。 2 对研究内容的把握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 3 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定位模糊。 4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独特性和创新性不明
显。
4、发展中关注的研究领域
1 教与学的动力的深入研究。 2 教与学的策略的研究。 3 学习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研究。 4 创造性及其培养研究。 5 专家系统及专家型教师研究。 6 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学研究。 7 教与学评价研究。 8 教育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研究。 10 网络教育心理学研究。 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心理学研究。 12 教育人性化与教育生态化的研究。
学校心理学。指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 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
教育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 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
教学心理学。一般涉及知识、情感和动作技能 方面的教学。加涅1969年首次提出, 1978 年美国格拉塞《教学心理学的进展》的出版, 标志着学科的正式独立。
2、发展趋势
1 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 转变。
2 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 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补。
3 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 观和整体观的结合。
4 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 、完善。
5 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 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综合。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以自我的发展为基础,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 段会面临不同性质的心理危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充满危 机的过程,个体的自我需求与社会规范之间往往存在冲突, 因此,教育应该培养个体应对危机且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

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一)学生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一)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示结束,谢谢!
(2)学习条件
内部条件(认知条件与非认知条件);外部条件(教学 媒体、课堂里的社会心理因素、教师的特征等)。
三、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JPKC
(一)中国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温故 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先进)“求 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 语·述而)
此外,科学趋向的教学论进入教育心理学也成为一种趋 向。关于在教育心理学中应否列入教师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等方面内容还存在不同意见。
(二)教材的编排
JPKC
1.一般规律—特殊规律 2.学习过程—学习条件
(1)学习过程
一般学习过程;各个领域的学习过程(概念与规则学习 的过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的过程;运动技能的学习 的过程;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
JPKC
JPKCJPຫໍສະໝຸດ CJPKCJPKC
JPKC
JPKC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分野
1.儿童心理学 2.学习心理学 3.学校心理学 4.教育社会心理学 5.教学心理学
二、教育心理学内容与体系
JPKC
(一)主要内容
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 2.认知领域学习心理; 3.运动技能领域学习心理 4.品德心理; 5.学习的测量与评价; 6.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