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氯联苯降解方法研究
微生物降解多氯联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多氯联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多氯联苯的研究进展
摘要:多氯联苯是一种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在目前研究的降解方法中,微生物降解最具潜力.本文对多氯联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厌氧还原脱氯,好氧氧化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介绍了几种降解方法耦合应用的现状和前景,指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作者:孙红斌刘亚云陈桂珠 SUN Hongbin LIU Yayun CHEN Guizhu 作者单位:孙红斌,陈桂珠,SUN Hongbin,CHEN Guizhu(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刘亚云,LIU Yayun(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广东海洋大学资源与环境系,湛江,524088)
期刊:生态学杂志ISTIC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年,卷(期):2006, 25(12) 分类号:X172 关键词:多氯联苯生物降解微生物种群。
多氯联苯的生物降解探究

1 引言生物降解是指有机化合物在生物所分泌的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通过氧化、还原、水解、脱氢、脱卤、芳烃羟基化和异构化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使复杂的有机化学物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质。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通过废物排放、储油罐泄露和干、湿沉降等过程进入环境中,并通过植物和水生生物进入食物链。
孙红斌刘亚云陈桂珠微生物降解多氯联苯的研究进展[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生态学杂志. 2006 ,25 (12) :1564~1569。
因其高度持久性、半挥发性、生物积累性、亲脂憎水性、长距离迁移性和高毒性, 被列入优先污染物POPs 的首批行动计划名单。
PCBs 即使在极低浓度下也可对人的生殖、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对PCBs 污染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高温处理、化学降解、利用紫外光降解和生物降解,其中生物降解法PCB污染的生物修复费用低,降解彻底,不造成二次污染,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手段[2] Abramowicz D A. Aerobic and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of PCBs:a review [J]. Crit. Rev. Biotechnol., 1990,10(3):241-251。
2 PCBs的生物降解PCBs根据降解所用的主体可分为微生物降解、植物降解、植物- 微生物联合降解和土壤- 动物联合降解等。
2.1 PCBs 的微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PCBs 有2 种方式,一种是无机化,即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以PCBs 为碳源或能源,降解的同时满足自身的生长和繁殖的需要;另一种是共代谢,即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以另外一种基质作为碳源或能源,同时转化目标污染物[16 ] 。
[ 16 ] Borjia J , Taleon DM , Auresenia J , et al . 2005. Polychlorinatedbiphenyls and their biodegradation [J ] . Process Biochem. , 40 1999~2013.:PCBs 的微生物降解包括厌氧降解和好氧降解。
多氯联苯微生物降解途径的研究进展

多氯联苯微生物降解途径的研究进展
蔡志强;叶庆富;汪海燕;韩爱良;王伟
【期刊名称】《核农学报》
【年(卷),期】2010(24)1
【摘要】综述了当前国际上多氯联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PCBs的厌氧和好氧代谢途径及机制。
【总页数】5页(P195-198)
【关键词】多氯联苯;生物降解;降解途径
【作者】蔡志强;叶庆富;汪海燕;韩爱良;王伟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工业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2;X132
【相关文献】
1.降解多氯联苯的微生物特性研究进展 [J], 艾尼瓦尔;王栋;周集体
2.六六六微生物降解途径的研究进展 [J], 曹礼;张浩;黄科;谷涛;洪青;李顺鹏
3.单宁及其微生物降解途径研究进展 [J], 胡文斌;邹佩;李红歌;高琳;邹彬;王少曼;万茵;夏冬华;付桂明
4.污染土壤中苯并(a)芘的微生物降解途径研究进展 [J], 臧淑艳;李培军;张英;王娟;许华夏
5.微生物降解多氯联苯的研究进展 [J], 孙红斌;刘亚云;陈桂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氯联苯的迁移转化和降解方法综述

多氯联苯的迁移转化和降解方法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多氯联苯(PCBs)在大气、水体、底泥环境以及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讨论了我国PCBs污染现状及现存的主要问题;概括了处理多氯联苯的传统方法以及新兴降解技术,并总结了表面活性剂中的直接光化学降解行为,以及PCBs在水相中的迁移转化。
关键词:有机化学多氯联苯迁移转化研究现状处理技术手段1.PCBs的结构及性质多氯联苯(PCBs)又称氯化联苯,是联苯苯环上的若干氢原子被氯取代而形成的一类有机氯化合物的总称[4] 。
PCBs具有亲脂性,难降解性和高富集性。
可溶于生物的脂肪组织中,并通过食物链浓缩富集。
多氯联苯经生物转化而成的羟基多氯联苯,在结构上与雌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类似,能够在生物机体内产生类雌激素干扰和甲状腺干扰效应。
2.PCBs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世界上的PCBs自生产以来估计有一半已进人垃圾堆放场或被填埋,它们相当稳定,而且释放很慢,其余的大部分则通过下列途径进入环境中,在不同的环境介质间发生一系列的迁移转化,最终的贮存所主要是土壤、河流和沿岸水体的底泥。
2.1 PCBs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大气沉降是很多大水体中PCBs的主要来源。
PCBs在大气中的损失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光解和与羟基自由基等作用从而从大气中消失,其中与反应最为明显估计每年约有0.6%的PCBs由于与基反应而消失。
另一途径是经过雨水冲洗和干、湿沉降实现污染物从大气向水体或土壤转移,而由于PCBs的亨利常数比较低,湿沉降成为主要的途径。
2.2 PCBs在土壤中的迁移自近年来欧盟开展全球环境中POPs监测项目以来,土壤中PCBs污染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由于PCBs是一类亲脂性化合物,所以一旦进入土壤,即被土壤有机质牢固吸附,很难消失,从而造成土壤PCBs污染[8]。
因此,土壤是PCBs 的重要场所,由于不易溶于水,水底沉积物中的浓度常常会高于水溶液的浓度,因此沉积物是水中PCBs的最终储存库。
多氯联苯在土壤水环境中生物降解过程规律研究

多氯联苯在土壤水环境中生物降解过程规律研究刘凌,崔广柏,郝振纯(河海大学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专业实验室)摘要:土壤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PCB)可以采用土地生物处理的方法进行降解,在综合考虑土壤水环境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各分过程的基础上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降解PCB所需的时间、降解程度以及降解结束后被土壤所屏蔽的PCB的量。
数学模型通过美国Alcoa 公司在LTU基地的大型土地生物处理工程得到了验证。
利用数学模型和理论分析,预测了2,3,4和5-Cl-PCB的土地生物处理过程及规律。
关键词:多氯联苯;土地生物处理过程;屏蔽收稿日期:1999-12-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90900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凌(1964-),女,安徽合肥人,副教授,博士有机化合物多氯联苯(简称PCB)是一类具有两个相联苯环结构的含氯化合物,它具有非常优良的物理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之中,如作为变压器的绝缘液体,农药、油漆、润滑油等产品的添加剂,热传导系统的传导介质,以及塑料的增塑剂等等。
多氯联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废物排放、储油罐泄露、挥发和干、湿沉降等原因进入土壤及相连的水环境(简称土壤水环境)中,造成土壤水环境的污染。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植物和水生生物可以吸收多氯联笨,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和富集。
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都已在人乳中检出一定量的多氯联苯。
多氯联苯进入人体后,有致毒、致癌性能,可引起肝损伤和白细胞增加症,并通过母体传递给胎儿,使胎儿畸形,因此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各国已普遍减少使用或停止生产多氯联苯。
但是,多氯联苯已使用近40年的时间,由于它用途极其广泛,理化性质稳定,又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因此各国都把多氯联苯列入必须优先处理的污染物名单中,对已存在于土壤水环境的多氯联苯进行处理已迫在眉睫。
土壤水环境中的多氯联苯,目前可以采用的最适宜的处理方法是土地生物处理,因为土壤号称“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它具有微生物生活最适宜的环境,它能够将多氯联苯降解为环境可以接受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等。
多氯联苯光化学降解研究的最新进展

P B 的光化 学行为 ,光催化降解有机 污染物是一种很有发展 前景的有机 污染物治理技 术。 Cs 关 键 词 :多氯 联苯 ;光 化学 降解 ;表 面活性剂 ;光敏剂 ;光催化
中图分类 号 . 12 X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34 2 1 )30 7 - 10 .64(00 0 -070 5
由 于 多 氯 联 苯 ( o cliae ihnl, pl ho nt bp ey y r d s P B )具 有 良好 的 化 学 惰 性 、抗 热 性 、绝 缘 性 等 Cs 特 点 ,曾经作 为一 种工业 产 品大量 生产 并广 泛应用 于 电力 工业 、塑 料加 工业 、化 工 和 印刷 等领 域 。当 研 究者 们发 现 多氯 联苯具 有 免疫毒 性 、神经 和发育 毒 性 、肝 脏 毒 性 及 致 畸 、致 突 变 、致 癌 性 等 ¨ J , 就 已停 止其 生产 和使 用 。但 由于在 过去几 十 年 中的
摘 要 :综述 了近 1 以来 多氯联苯 ( C s 0年 P B )在 有机相 、表 面活性 剂中的直接光化 学降解行为 ,以及 P B 在 水相 中的 Cs
光敏 化反 应 和 光 催 化 反 应 等 间接 光 化 学 降解 行 为 。 从 光 解 动 力 学 、光 解 途 径 、光 解 机 理 以 及 光 解产 物 等 几 方 面 阐述 了
K e wo d y r s: P lc lr ae ih nl ;p oo h m c e rd t n;sratn ;p ooe st e ;p oo aay i oy hoi tdbp e ys h tc e a d ga ai n i l o ufca t h tsn izr h t tlss i c
多氯联苯污染及其生物降解途径

5
4、全球对PCBs的关注 、全球对 的关注
2001年5月23日签署的瑞典斯德哥尔摩“控制持久性有机污 染物”国际公约中,PCBs成为首批被控制的12种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之一,因此,PCBs 近10年来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2,3-二羟基联 二羟基联 苯双加氧酶
不需辅助因子将羟 基化的底物开环
18
2、3,4-双加氧酶途径及其它途径 、 双加氧酶途径及其它途径
Bedard等发现真养产碱菌(Alcaligenes eutrophus)H850的联苯降解机 d等发现真养产碱菌( 的联苯降解机 理可能是3,4 双加氧酶途径; 3,4理可能是3,4-双加氧酶途径; 1,2-二氢-1,2-二羟基萘脱氯酶可以将3,4-二氢-3,4-二羟基联苯和 可以将3,4 1,2-二氢-1,2-二羟基萘脱氯酶可以将3,4-二氢-3,4-二羟基联苯和 3,4-二氢-3,4-二羟基四氯联苯分别转化为3,4分别转化为3,4 3,4-二氢-3,4-二羟基-2,5,2 ,5 -四氯联苯分别转化为3,4-二羟基联苯 3,4-二羟基四氯联苯。 和3,4-二羟基-2,5,2 ,5 -四氯联苯。 Pseudomonos.sp NCIB10643降解联苯的最终产物为苯甲酸;降解 降解联苯的最终产物为苯甲酸; . 降解联苯的最终产物为苯甲酸 基因位于质粒上的联苯降解菌Pseudomonos putida的代谢产物中存在3的代谢产物中存在3 基因位于质粒上的联苯降解菌 的代谢产物中存在 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以及某些放线菌将联苯转为单羟基联苯和2,2 2,2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以及某些放线菌将联苯转为单羟基联苯和2,2-二 羟基联苯。 羟基联苯。 说明开环位置是联苯结构的3 说明开环位置是联苯结构的3,4位C-C键。
多氯联苯污染及其生物降解途径

用金属、无机盐等介质代替普通焚烧中的空气作为传热及反应介 质来焚烧废物的方法,由于反应在还原条件下进行,不产生二恶 英等物质,排出气体比简单焚烧好。
缺点:大量尾气或废渣需处理,费用较高,难推广使用。
精选2021版课件
8
(3)等离子体降解 利用等离子体作为热源在高达5000~15000℃的高
精选2021版课件
参考文献
[1] 刘明阳,刘建华,张馥.我国有机氯污染物污染现状及监控对策[J].环境科学 与技术,2004,27(3):108-110.
[2] 高军,骆永明.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J].科学, 2005,11-21,19-03.
[3] 艾尼瓦儿,王栋,周集体.降解多氯联苯的微生物特定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 科学,2000,19:519-522.
两种策略:直接植物修复与体外植物修复。
直接植物修复——通过植物对土壤中PCBs进行直接吸收;
体外植物修复——植物可释放一些酶等物质到土壤中降解PCBs。
(2)好氧微生物降解法
1973年自Ahmed和Foeht于首先发现了可以降解单氯
和双氯联苯的菌株以来,至今已筛选到上百种多氯联苯
的降解菌。绝大部分的好氧细菌都以共代谢过程降解
位加氧,有时也在3,4位加氧; ②2,3-二氢二羟基联苯脱氢酶(BphB):催化为2,3-二羟基联苯; ③2,3-二羟基联苯1,2-双加氧酶(BphC):通过间位断裂生成黄色的开环
化合物2-羟基-6-酮基-6-苯基-2,4-己二烯酸(HOPDA); ④水解酶(BphD):降解成只有一个苯环的苯甲酸,再降解为中心代谢物。
[4] 贾凌云,付彦,杨凤林.生物降解多氯联苯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氯联苯降解方法的研究
【摘要】多氯联苯类化合物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的健康、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有着巨大的威胁。
为消除这类化合物的危害,一般可采取封存法、高温处理法、化学脱除法、生物降解法、多相催化加氢法等处理方法。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化学脱除;生物降解据统计,全球约有各种合成化学物质1000万种,每年新增合成化学品有10万种,其中含有大量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包括除草剂(三氯联苯氧基乙酸等)、杀虫剂(ddt等)、杀菌剂(六氯苯等)、防腐剂(三丁基锡等)、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洗涤剂(壬基苯酚等)、副产品(二噁英等)、多环芳烃(苯并芘等)和其它用途的化合物(多氯联苯类等)。
pops与常规污染物不同,它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持久性,能通过蚱蜢效应在全球范围内长距离迁移;它们在自然环境中难降解;能在生物体脂肪中生物蓄积,会通过生物链对其有放大作用。
大量pops对人体会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而且能对生物体产生内分泌紊乱等危害,因此,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产生巨大威胁。
因此,研究pops的污染过程机制和控制pops的环境行为势在必行。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1881年首次在实验室合成,因其化学稳定性高,隔热性和润湿性能好,阻燃和绝缘性优良,1929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工业生产并广泛
应用于电力电容器及变压器等设备中。
但是,多氯联苯对脂肪具有很强的亲和性,进入生物体后,易在脂肪层和脏器堆积而几乎不被排出或降解,进而通过食物链浓缩造成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产生积累性中毒。
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并治理pcbs的污染问题,对变废为宝、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目前主要用封存、高温处理、化学处理及生物降解等方法对pcbs 进行处理。
1.封存法
将已生产和使用的含pcbs的废变压器油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封存,如封存在专门的仓库里,深埋在水泥池子里或储藏在偏僻的山洞中,以待集中处理。
该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pcbs污染问题,而且由于外壳腐蚀出现的渗漏现象,环保隐患依然存在。
2.高温处理法
这是目前一个被广泛采用的废物处理方式,根据热源、介质的不同可大致分为简单焚烧法、熔融介质法、等离子体法等。
简单焚烧法通过加入大量的燃料和溶剂,将含pcbs的废变压器油在几秒钟内升温至1200~1600℃进行焚烧,使之转化为其他化合物。
该方法可消除多氯联苯,但该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只有在高温下进行焚烧才能将pcbs破坏掉。
用一些无机介质如金属、无机盐等代替普通焚烧中的空气作为传热介质及反应介质来焚烧废物的方法就是熔融介质法。
由于反应在
还原条件下进行,不产生二噁英等物质,排出气体比简单焚烧好,对进样要求不高,破坏率高于99.9999%。
熔融介质法在能量传递的有效性和处理过程的稳定性上要优于普通焚烧法。
然而,大量尾气或废渣需处理,费用较高,难以推广使用。
3.化学脱除法
化学脱除法即一定条件下,将试剂与pcbs 反应,使之脱氯生成联苯化合物或其他无毒、低毒的物质。
化学法的优势是:不但可以彻底处理废物,而且设备简单,易于设计成车载装置,适用于处理集中的、高浓度的pcbs 废物,也适用于处理分散的、低浓度的pcbs 废物。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对此方法研究较多,主要包括金属还原法、氢化法、硫化还原法以及氧化氯化法等,此外,对光化学法及电化学法也有研究报道。
3.1 金属还原法
美国固特异轮胎与橡胶公司于1980 年首先公布了一种有效
的脱氯法,即采用萘基钠离解稳定的pcbs 分子,生成无毒的聚乙基苯及氯化钠。
该法将传热液中的pcbs 含量从200×10-6降到10×10-6仅需5min。
为了代替反应物中的萘污染物,美国的sunohio 和aearex 两家公司发展了类似工艺,其中sunohio 公司的中试装置,已获美国环保署的批准。
此方法的优点是效率高,条件温和,净化后的变压器油和传热油可回收使用,但缺点是怕水,处理前必须仔细去除pcbs 废料中的水及空气等物,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聚乙二醇/钠法在1977 年即有研究,适用于降解变
压器油中的pcbs。
由聚乙二醇与钠反应制得的反应试剂在惰性气氛下与pcbs 混合后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使pcbs 的去除率大于99%,反应产物经处理可与变压器油分离。
若制成固体试剂,装于固定床中,可在现场除去变压器油中的pcbs。
该法设备简单,处理后的变压器油易于回收且不会改变其介电性质,不足之处是试剂中使用了钠,有一定危险,而惰性气氛使操作复杂化。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将钠等碱金属分散到液氨、磷酸二氢铵、甲醇等溶剂中作为还原剂的birch 还原法;将钠分散在四氢呋喃、煤油中的goodyea 还原法;高温下的铝、铅还原法等。
3.2 硫化还原法
美国对pcbs 与硫共热转化为联苯基多硫化物反应已有深入
的研究,pcbs 的降解率大于99%。
如果在惰性气氛下,四甲基硫氧化物等含硫化合物、氢化钠与pcbs反应,也可使pcbs 脱氯。
此法可将100×10-6~20.00×10-4pcbs 降至2×10-6以下。
该方法脱氯效果好,产物易分离,废渣易处理,条件温和,但反应试剂不稳定,处理效率低,不易工业化。
3.3 氧化降解法
由于在氧化条件下容易生成二噁英,用氧化剂来降解多氯联苯的方法不多,已经工业化的只有氯解法。
pcbs 经干燥并去除其中的一些杂质后,在高温高压下通入过量氯气,pcbs 转化为四氯化碳和氯化氢,反应产物分离出四氯化碳后,送回反应器进一步氯解,
至反应完全。
德国于70 年代就建立了基于这种方法的废物处理厂,用来处理pcbs 和含芳烃废物。
一个新颖的氧化法是在超临界条件下降解多氯联苯。
k.c.swallow 利用超临界水中的氧气来氧化多氯联苯;而日本的k.hatakeda 等人则利用超临界水中的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
它的优点是能连续处理,降解效果好,没有剧毒物产生,但不足之处在于,高于21.8mpa 的反应条件太苛刻,操作复杂,设备昂贵,氧化剂价格高。
此外,也有人用费通试剂来降解被污染的土壤。
3.4 催化降解法
在tio2等催化剂作用下,以紫外光源照射三氯联苯和六氯联苯时,其破坏率高于97%。
若紫外光照射下,仅用过氧化氢处理含pcbs废水,其残存量在排放标准以下,并且没有二次气相或固相废物产生,是一种有前途的处理方法。
最近美、日等国正在积极探索利用太阳光作为能源的降解方法,或是太阳光产生高温使含氯废物分解,或是太阳光引发反应达到降解目的。
在电解池中,加入pcbs 及过量的四甲基铵过氧化物,金属电极控制电位,95%以上的pcbs 可被降解。
若用表面活性剂、油和水组成的微胶溶液为脱氯介质,并用铅电极,则脱氯效果要优于上述方法。
4.生物降解法
用生物降解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环境策略。
对此研究很多,目前尚未有重大进展,只能以较慢的速度降解含pcbs 浓度较低的废物和废水,还需进一步开发。
综上所述,降解多氯联苯的方法较多,但目前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已工业化的也存在种种不足之处:高温处理法条件苛刻,易造成二次污染,且成本相当高,设备复杂,不适合于推广应用;化学处理法存在工艺复杂、处理效率低的缺点;而生物降解法尽管是一个有潜力的方法,但只能降解低浓度的废物且速度较慢。
针对大量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含pcbs 的废物,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彻底的、环境友好的降解方法来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
5.多相催化加氢法
常温常压下,以甲酸铵为氢给予体,钯碳为催化剂,氢化pcbs 使其转化为联苯。
该方法条件温和、安全,反应仅需几秒,效率几乎达100%,产物联苯易分离,不足之处是催化剂昂贵。
后来有研究用乙醇-正己烷代替原方法中的甲醇-四氢呋喃溶剂体系,并减少了催化剂用量,降低了费用,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
也有采用甲酸钾为氢给予体的专利报道。
加拿大的ecologic
international inc。
在高温下用氢气使有机卤化物分解为甲烷、氯化氢等,澳大利亚1995 年就已有工业化装置用于处理含pcbs 的废物,该装置处理一吨pcbs 液体约需4000~8000 美元,不适于做成可移动式装置且操作相对复杂。
鉴于催化处理有连续、快速、低废物排放及低成本的特点,此外,用还原的方法来处理多氯联苯不产生难降解、高毒性的二恶英类物质,因此采用多相催化还原的方法,用廉价、易得的氢气置换pcbs 的氯达到降解目的,将是今后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这种方法的优
越性表现在:①可以彻底处理废物;②产物为联苯化合物,无毒且容易分离,变压器油可继续使用,是原子经济性高的绿色催化过程;
③条件较温和;④设备简单,易于设计成灵活的车载装置;⑤反应可以在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也可改为连续处理的固定床反应器,提高了效率。
基金项目:
湖南省2011年科技计划项目(2011wk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