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孤立性纤维瘤的CT、MR诊断

孤立性纤维瘤的CT、MR诊断
wa s 1 .5 ~ 2 5 c m i n di a me t e r,t um o r s pr e s e n t e d r o un d 1 i ke o r mi l d l e a f ,1 1 c a s e s p r e s e nt e d wi t h c ap s u l e .I t a pp e a r e d h om o — ge ne o us d e ns i t y i n s ma l l l e s i o ns,e q ua l o r s l i ght l y hi ghe r t ha n t he m us c l e . La ge r l e s i on s ma y o c c ur n e c r os i s,de ge ne r a t i on,
i ma g i n g d i a g n o s t i c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Me t h o d s T h e C T a n d MR i ma g i n g f e a t u r e s o f 1 9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a t h o l d g i c a l l y
主, 增 强 后 显著 强 化 或 渐 进 延迟 强 化 , 应 考 虑 到该 肿瘤 可 能 。
【 关 键 词 】 孤 立 性纤 维 瘤 ; 体层 摄 影 术 , x线 计算 机 ; 磁 共 振 成 像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0 . 2 6 2 ; R 8 1 4 . 4 2 ; R 4 4 5 .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9 0 1 1 ( 2 0 1 3 ) 0 1 0 0 8 7 — 0 3

右肺孤立性纤维瘤

右肺孤立性纤维瘤

患者男,48岁,体检发现右肺占位,既往体健,无明显症状。

CT示右肺上叶尖段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CT值约23HU(图1)。

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早期轻度强化,延迟后呈中等强化,三期增强CT值分别为25HU、31HU、48HU(图2,3)。

影像拟诊为肺内良性占位性病变。

图1肺窗示肿块边缘光整,与右肺上叶支气管关系密切图2,3动脉期纵隔窗示肿块强化不明显,静脉期病灶主体呈中等度强化,边缘可见明显强化(箭头)手术及病理:在全麻下行右肺上叶楔形切除并完整剥离包块,肉眼见一灰白色软组织,质地较硬。

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间质内含较多纤维成分及少量细小血管,核分裂象极少见(图4)。

免疫组化:CD34(+)、BCL-2少量细胞(+)、K-i67<3%、Des(-)、SMA(-)、Ck-P(-)、S-100(-)。

图4镜下:肿瘤细胞呈束状、梭形,编织状排列,间质内含较多纤维成分及少量细小血管(HE×100)病理诊断:右肺上叶孤立性纤维瘤。

讨论:肺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肿瘤,多见于胸膜及腹膜,也发生于浆膜腔以外的部位,如纵隔等处,肺部非常少见。

WHO(2002)软组织肿瘤分类将其定义为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间叶肿瘤,常表现明显的血管外皮瘤样结构。

SFT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基本特征,圆形或类圆形孤立性肿块,边缘光滑。

病理上梭形的肿瘤细胞与胶原成分常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正是由于瘤体内部二者的分布、数量及发生坏死囊变、黏液样变的程度上的差异,使得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强化不明显,而在静脉期部分呈明显强化,这种进行性强化的特点对于SF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组化K-i67用于判断肿瘤细胞核增殖指数,本肿瘤多为良性。

CD34(+)、BCL-2(+)、Vimentin(+)、Desmin(-)对诊断SFT 具有特异性。

本病例中,SFT的免疫组化特征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胸膜以外部位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影像分析

胸膜以外部位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影像分析

t n e e h n e n n a e a u t d t e k M ir s o ial , F wa o o e f s i d e c l t a i u a t r s e s n a c me ta d l t mo n e o p a . c o c p c l ES T s c mp s d o p n l el wi v ro s p te n y s h a dt e es idec l r n h s p n l el we eCD3 o i v n i s 4 p st e o mmu o it c e ity Co d so : F s o a ib e a p a a c s o T i n h s o h m s r . n u i n ES T h ws v ra l p e r n e n C
CT a d M RIfn ig fe ta lu a oiay fb o stmo CHEN a - u , IJ nqa g De ame to doo y t e n i dn so x rpe rls l r ir u u r t Qu nh a L u - in . p r n fRa ilg ,h
阳性 。结 论 : S T 的 C 和 MR 表 现 呈 多样 化 , 期 动 态 增 强 扫 描 可 提 高诊 断 准确 性 。 EF T I 多
【 键 词 】 孤 立性 纤 维 瘤 ;体 层 摄 影 术 , 关 x线 计 算机 ;磁 共 振 成 像 ;病 理 学 【 图分 类 号 】R 1 . 2 4 5 2 R 3 . ; 7 7 1 【 献 标 识 码 】A 中 8 4 4 ;R 4 . ; 7 5 4 R 3 . 1 文 【 章 编 号 】1 0 —3 3 2 1 ) 11 6—3 文 0 00 1 (0 1 1— 170

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 3 ) 形状 : l 3 例 病 变呈类 椭 圆形 , 5例呈 不规 则 。 ( 4 ) 边界: 2 例病 变与周 围结构分界 不清 , 1 6例边 缘清楚 , 其 中 2例盆腔肿 块后缘 见带状软组 织密 度 影 与骶 椎 间 隙相 连 . 1例 右 侧 叶 间 胸 膜 肿 块 内侧端变 窄 , 呈蒂状改变 ( 图1 ) 。( 5 ) 肿瘤密度及 强化特点 : C T平 扫 6例 患 者 呈 均 匀 等 密 度 ( 图2 ) , 1 0例呈等低混 杂密度 ( 图4 ) 、其 中 2例病变 内见 点状钙化影 : 增 强扫描 4例病变呈明显均匀强化 。 2例 患 者 动 脉 期 未 见 明 显 强 化 、门 脉 期 呈 轻 度 强 化, 1 0 例呈轻度一 明显不均匀强化 ,表现为地 图样 强化 7 例( 图3 ~6 ) , 其 中5 例病变在动脉期呈 轻一 中度 不 均 匀 强 化 ( 图5 ) , 门 脉 期 肿 块 实 质 部 分 进 步强 化 , 内见 线 条 状 、 斑片状 及片状无 强化 区 , 肿块 内及周 围见增 粗 、 迂 曲血管影 ( 图6 ) , 中度强 化肿块内见纵形线条样轻度强化 3 例 。( 6 ) 肿瘤信 号及强化程度 : 2例头部肿块 T 1 wI 呈等 、 低信号 , T 2 WI 及F L A I R呈稍高 、 等、 低信号 , 内见流空血管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5 7 2 5 . 2 0 1 3 . 0 2 . 0 4 7 作 者单 位 : 5 4 1 0 0 1 广 西桂林 市妇 女 儿童 医院 放射科 ( 蒋 光
仲) ; 5 1 0 0 8 1 广州 市 中山大学 附属 第 一 医院 医学影像 部 ( 范淼)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影像学表现【5页】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影像学表现【5页】

鉴别诊断: 1、SFTP主要与恶性胸膜间皮瘤鉴别。恶性 间皮瘤病程短 ,临床症状重 ,常表现为多发 胸膜结节或弥漫增厚 ,极少为单发局限性病 变 ,常合并同侧大量胸腔积液。 2、血管周细胞瘤,动脉期明显强化,多囊 变,但不呈地图样强化。 3、SFTP还需与胸壁神经源性肿瘤鉴别 ,神 经源性肿瘤多囊变坏死,可有钙化, 分富细 胞A区、疏细胞B区,后者含有丰富的细胞内 及细胞外基质,强化不均匀,但动脉期粗大 迂曲肿瘤血管影少见。
Hale Waihona Puke 组织学表现为: 可见肿瘤细胞疏密相间分布 , 疏松区瘤细胞稀少伴胶原纤维化及黏液样 变性,肿瘤组织内血管较丰富,有的呈狭 长鹿角样分支,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的结构, 有的为扩张厚壁玻变的血管。
CT影像表现: ①肿块多为孤立的、类圆形或椭圆形、浅分 叶软组织肿块,境界光整。 ②多具有明显的假包膜,文献报道包膜出现 率约为50%。 ③ 肿块一般体积较大 ,文献报道肿瘤的中位 最大径为 6~8 cm ,80 %胸膜 SF T 为良性 病变 ,慢性临床病程 ,早期发现较少。 ④肿瘤平扫密度均匀或其内可见不规则形低 密度区,但少见钙化。增强扫描呈中度至高 度不均匀“地图样”强化,延迟扫描呈渐进 性强化模式,部分病灶内可见条形迂曲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solitary fibrous t umor s ,SFT)是一种临床罕见的间叶源 性肿瘤 ,起源于 CD34 阳性的树突状间叶 细胞 ,具有向纤维母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 分化的特征。可发生于全身多种组织,以 胸膜最常见 ,发病率约 2.8/100000 ,生物 学特征为良性或交界性,恶性罕见。多发 生于20-70岁成人,无性别差异。
走形的强化血管影 。平扫病灶内低密度区可 能与黏液样变性、囊变坏死有关 。此肿瘤为 富血供肿瘤,强化程度一般较明显。“地图样” 强化的原因可能与肿瘤内部囊变坏死灶有关, 也可能是由于细胞密集区与血管外皮瘤样区域 强化明显,而细胞稀疏区与胶原纤维束玻璃样 变区域强化相对较弱 ,二者混杂存在导致的。 持续性强化的方式可能与黏液样变及细胞疏松 排列造成细胞外间隙扩大 对比剂在细胞外间 隙内进行性聚积,但廓清缓慢有关 。 ⑤恶性的直接证据为肿瘤对周边结构的侵犯及 远处的转移及胸腔积液等。

孤立性纤维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征

孤立性纤维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征

位肺 内外病 变对 诊 断意义 很大 。使 用 C T螺旋 薄层 靶
扫 描 及 MP R技 术 可 以清 楚 地 显 示 “ 胸 膜 蒂 ”或 “ 胸 膜
尾征 ”及邻 近肺 组织受 压、移位 、不张 改变 ,可 以与 肺 内病 变鉴别 。而发生 于胸膜 的 S F T与胸膜 间皮 瘤 的 主要 鉴别 点在于病 史 ,间皮瘤多 见于老 年男性 ,常有
砾样钙 化,约 7 %~ 2 6 % 的病 例可见钙 化 … ] ,本组 中有
3例 出现钙化 ,稍高于文献报道。小病灶 ( 直径 < 5 c m)

般 密 度较 均 匀, 由于 肿瘤 内含 有 丰 富 的胶 原 纤 维,
因此可 以表现 为等或稍高密度 ( 较 同层面肌 肉) 。一般
直径 > 1 0 c m 的较 大病灶 内部可 以出现透 明样变 、黏液 样 变 、囊 性变等退行性改变而形成低密度 区 _ l 。因此, 较大 的 S F T由于组 织学 形态 的多样 性决 定 了其 C T表
中 国医 学 影 像 学 杂 志
C h i n e s e J o u na r l o f Me d i c a l I ma g i n g
・ 7 1 3
胸 部影 像 学 T h o r a c i c I ma g i n g
核分 裂和 异型 性少见 。细胞排 列呈 血管 外皮瘤样 、条 束状 、漩涡 状、席 纹状或 不规 则状 ,其 中以血管 外皮 瘤样 结 构最 为特 异, 即纤维 组织 内见 分枝 状血 管;且 梭形 细胞疏 密不 均 ,富于细胞 和少细 胞 区相 问 ,在 镜 下构 成 细胞 密 集 区和 疏松 区,其 间 间质 血 管较 丰 富。 免疫 组 化是 确 诊 S F T的依据 。本 组 6例 均表 达 C D 3 4 2例 表 达 V i m,是鉴 别 间质 瘤、神 经源 性 肿瘤 、纤 维 肉瘤 等其他 梭形 细胞肿 瘤 的重 要依据 。此 外,本组 中 4例 表 达 B c 1 . 2 ,提 示 B c 1 . 2在诊 断 C D3 4表 达 阴性 的 S F T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FT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FT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面,形成“假肠腔”征。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静脉期高于动脉期;但无“渐进性”强化。
M 36Y 反复右侧腹部闷痛1月,加剧5天。
神经鞘瘤
• 大多位于脊柱周围的腹膜后间隙内。 • 可伴有出血、囊变及钙化,但较少见。 • CT表现密度不均;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 增强扫描: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延迟强化。 • 如发现肿瘤与神经相连或与椎间孔关系密切,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影。 • 增强:早期不均匀强化,晚期呈渐进性强化。
谢谢
多汗和皮肤苍白,于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快进慢出。
M 37Y 体检发现血压高1年余 最高血压达180/100mmHg,剧烈运动时伴胸闷不适,休息后缓解
胃肠道间质瘤
• 多位于腹腔内,少位于腹膜后间隙。 • 腔内型间质瘤形态典型,易鉴别;腔外型需鉴别。 • 与肠管关系密切。 • 较小者密度/信号均匀,较大者可出现囊变、坏死、周围血管增多。 • 若坏死部分与胃肠道相通时,可有气体进入肿块内部,甚至可见液平
病理
• 镜下特点:典型的SFT无固定结构,其特征为:细胞密集区 和细胞稀疏区相间,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细胞密 集区瘤细胞呈短梭状、席纹状及人字形排列,细胞稀疏区含 有丰富胶原纤维或表现为粘液样变性,瘤细胞中夹杂小至中 等大的薄壁血管, 呈“鹿角样”分支,形成 血管外皮瘤样结 构。
薄壁血管, 呈“鹿角样”分支
临床表现
• 主要为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 当肿瘤较大时可引起压迫症状(腹胀、便秘、肠梗阻、尿潴
留、排尿困难等)。 • 少许情况可引起副肿瘤综合征,如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而
出现低血糖。 • 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均阴性。
病理
• 大体标本:孤立性软组织肿块,多边界清楚或包膜完整,肿 块切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质地从细腻到坚韧,可见黏液样 变区、囊性区、出血和灶状坏死。

肾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肾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韩远远 李 勇 吴 卓
报告 一例 肾脏 孤立 性纤 维瘤 的影 像 表现 ,提 高对 少 见 肾脏肿 瘤 的认 识 。 【 摘要 】 目的
方 法 回顾性分 析 1例 肾孤 立性纤 维瘤 患者 的临床 、 影像学 及病理 资料 , 复 习相 关文 献 。结果 并 该 例 患者无 临床 症状 , 静脉 肾盂 造影 显 示为 良性 病 变 , T上 肿瘤 位 于 肾窦 内 , 廓规 整 , c 轮 与周
立 性 纤 维 瘤
2 讨 论
图2 C T平扫 。左 肾 中下极 肾窦 内可 见 一椭 圆形 等密 度
病 灶 , 小 约 45 c 55c , 缘 光 整 , 度 均 匀 。 值 大 . mx . m 边 密 CT 约 3 Hu 5
2 1 概 述 .
孤立 性纤 维瘤 ( ) S 起源 于 C 3 D 4阳性 的树 突状 间 叶
作 者 单位 : 1 10 广 东 广州 中 山大 学孙 逸 仙 纪 念 医 院 50 2
放 射 科
细 胞 , 有 向肌 纤维 母 细胞 肿瘤 分 化 的特 点 , 具 发病 高 峰年 龄 为 4 ~ O岁之 间 , 性 多见 。 O6 女 好发 在组织 的浆膜层 , 多见
于 胸膜 . 发生 在 肾脏 的非 常少 见 …。肾 孤立性 纤 维瘤 可 以 发 生在 肾门 、 肾包 膜 、 肾实质 和肾盂 , 可能起 源 于 肾被 膜下
42 7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 1 0 0年 1 2月第 1 0卷第 6期 ¨n nnMoenCiis nS reyD c2 1 . 0.0N . g a d r l c ugr, e. 0 0 V 1 o n i 1 6
像 学表现 上也有所 不 同。复习文献 , 由于 肾 S T的低 发生 F 率 , 内外有 关的影像 报道还不 是很多 。 同 李苏 建 报 道的 2 例在 c T上与本 例类似 , 表现为均 匀密度 、 均 与正常 肾实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上腹包块一周余 • 现病史:活动后气短,无发热、消瘦,睡眠饮食好,患者精神可,食纳佳,短 期内体重无明显下降。 • 既往史:无“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无外伤史。 • 个人史、家族史:无殊
CT平扫+增强
• 所示心脏下方、肝脏左前方及胃的右方见巨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形 态欠规则,呈分叶状,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及片 状稍高密度影,CT值约15-40HU,临近组织结构明显受压 移位。增强扫描后动脉期可见上述病灶呈不均匀性强化,CT值约 40-60HU,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呈持续强化,CT值约45 -90HU,其内斑片状低密度影未见明显强化。病灶周缘见条状 稍高密度影,界较清,其密度及强化程度与膈肌相仿。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发病部位: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40%位于皮下组织,其他见于 下述部位的深部软组织:四肢、头颈部(尤其是眼眶)、胸壁、纵 隔、心包。腹膜后、腹腔。其它部位也有报道,包括:脑膜、脊膜、 骨膜和多种器官(如涎腺、肺、甲状腺、肝、胃肠道、肾上腺、膀 胱、前列腺、精索、睾丸) • 临床表现:大部分肿瘤表现为缓慢生长的境界清楚的无痛性肿物。 大肿物可产生压迫症状,尤其是鼻腔、眼眶、脑膜者。恶性者常有 局部浸润性。少数肿瘤可产生副肿瘤综合症如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 子导致低血糖。
CT平扫
增强动脉期
增强静脉期
增强延迟期
MRI平扫+增强
病理结果
• 镜下所见:HE:瘤细胞有异型,核分裂可见,胞浆丰富,弥漫分布,间质内灶区 纤维增生胶原化。 免疫组化:瘤细胞 CD99(+) 、 CD34 ( + )、 bcl-2(+) 、 CK6 ( - )、 CK7 ( - )、 CK20(-)、inhinbin(-)、CA125(-)、CD117(-)、LCA(-)、CD31(-)。 病理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术后CT平扫
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肿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ancreas
影像学表现
• 理论上, SFT 可起源于全身各部位结缔组织中,但胸部最常见,四 肢,头颈部等相对少见,极少数位于脑膜、肾脏、心脏和骶前间隙 等。SFT瘤体大小差异很大,直径4.0~22.5cm。较小肿瘤形态规则, 呈圆形或梭形,密度均匀,较大肿瘤多呈不同程度的分叶状,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位于胸部SFT ,起源于脏层胸膜;位于腹腔肿瘤, 与腹膜关系密切;位于四肢的 SFT,肿瘤多位于皮下并深达横纹肌, 但很少累及骨骼。位于胸腔肿瘤,体积多很大,平均直径20cm左右, 尽管瘤体巨大,但坏死少见,即使出现坏死区,范围多较小;位于 四肢肿瘤,多呈中等大小。 SFT 边缘光整。境界清楚,与侵袭性纤 维瘤境界模糊不同。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大体检查:大部分SF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肿物,部分区域有包膜,大小1-25cm, 平均 5-8cm 多为结节状,白色,质硬。偶见粘液样和出血。有肿瘤性坏死和边 缘浸润性生长(约有10%病例)的肿物大多具有局部侵袭性或恶性肿瘤。 • 病理特征: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胞质少或不清,核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 核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约10%的SFT为非典型性或恶性型 SFT,组 织学表现包括:细胞密度增加,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4个分裂相/10 HPF),坏死和出血,向周围组织内浸润生长。 •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均表达 Vimentin 、 CD34 ,大部分病例表达 bcl-2 。不表达 CK、EMA,其中,bcl-2在SFT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比CD34更 为敏感,但bcl-2和CD34并不特异。
CT表现
• CT平扫肿块与肌肉呈等或略高密度,密度相对均匀,瘤内常见两种明显不同密 度的软组织成分,偶尔,瘤内可因黏液样变性形成低密度区。良性肿瘤坏死少 见,恶性肿瘤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相对多见,但坏死区面积一般很小。肿瘤内 一般无钙化,肿瘤大小和分叶与肿瘤的良恶性无关。
MRI特征
MR在SFT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MR T1WI多呈等低或等信号,T2WI 信号变化多样,分别表现为高信号、略高信号和低信号区。T2WI高 信号反映肿瘤黏液样变区,略高信号反映肿瘤细胞密集区。低信号 区反映致密胶原纤维。由于肿瘤以细胞密集区为主,因此,绝大多 数 SFT 或 SFT 大部分区域表现为略高信号,同一种肿瘤可存在两种 以上信号形式。文献认为,T2WI等或略高信号中存在片状或结节状 低信号是大多数 SFT 典型 MR 表现。 T2WI 呈略高信号和低信号具有 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利于缩小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范围,因为绝 大多数恶性肿瘤T2WI为高信号。
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
SFT强化大致有三种表现形式: 1. 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各期扫描强化程度不超过平扫 CT值50 %,强化可不均匀,多无坏死。 2. 中等程度强化,强化在50%~100%之间,强化可均匀或不均匀, 坏死少见。 3. 显著强化,强化程度超过100%,强化与血管外皮细胞瘤相仿, 强化多不均匀,坏死相对常见。 动态增强多呈持续强化或进行性延迟强化,持续时间长,动脉 期偶可见瘤内血管。同一肿瘤可同时出现上述多种形式强化。实 际工作中,大多数SFT肿瘤表现为中等程度强化,强化相对均匀, 巨大肿瘤则多表现为轻度强化,内可见不规则坏死区。SFT不同 强化形式与SFT肿瘤血管、瘤内细胞密集度和致密胶原的分布密 切相关。
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表现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李军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定义:一种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性质可能为纤维母细胞性,并有明显的血管外 周细胞瘤样分支状血管。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形态类似于胸膜 的SFTs,过去大多被诊断为血管外周细胞瘤。ICD-O 编码: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8815/1 • 流行病学:胸膜外SFTS是一种少见的间叶肿瘤,可发生在全身多个部位,见于 20-70岁中年人,平均年龄50岁,无性别差异,少数病例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