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合集下载

医师三基基本理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补体系统)模拟试卷1(题后含

医师三基基本理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补体系统)模拟试卷1(题后含

医师三基基本理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补体系统)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简答题 2. B1型题3. 填空题 4. 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5. A1型题1.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正确答案: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①溶菌、溶细胞作用;②调理作用;③免疫黏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④中和病毒;⑤炎症介质作用。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2.简述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与旁路途径的异同。

正确答案:相同点:具有共同的终末通路和生物学效应,即都形成C5b~9的攻膜复合物,并发挥其溶细胞效应。

不同点见表3-2。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A.C5aB.ClqC.C3D.I因子E.H因子3.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4.具有趋化作用的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5.由活化的成分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6.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7.补体的激活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8.补体激活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识别、活化和________3个阶段。

正确答案:效应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9.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有_______和______细胞。

正确答案:T、B 涉及知识点:免疫系统10.免疫器官依其发生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__免疫器官和______免疫器官。

正确答案:中枢、外周涉及知识点:免疫系统11.中枢免疫器官由胸腺、骨髓和淋巴结组成,是免疫细胞发生、增殖、分化、成熟的场所。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免疫系统12.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胸腺和淋巴结。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免疫系统13.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是A.C4bB.C.C4b3bD.C4b2a3bE.C3b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14.人类补体系统由几种球蛋白组成A.3B.9C.11D.13E.5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15.补体活化旁路途径开始于A.C1的活化B.C2的活化C.C3的活化D.C4的活化E.C1+C2的活化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16.补体激活经典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A.C123456789B.C132456789C.C124536789D.C142356789E.C145236789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17.CHS0主要检测的是A.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B.补体替代途径的溶血活性C.补体单个成分3的溶血活性D.补体单个成分4的溶血活性E.补体单个成分2的溶血活性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18.3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B.C3转化酶的成分相同C.激活物相同D.攻膜复合物的形成及溶解细胞的成分相同E.A+B+C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19.有关补体正确的是A.是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脂类物质B.具有溶菌作用但无炎症介质作用C.参与免疫病理作用D.C1在血清中含量最高E.有炎症介质作用但无溶菌作用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20.下列哪种成分是C3转化酶A.C234B.C567C.D.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21.补体活化经典途径开始于A.C4的活化B.C2的活化C.C1的活化D.C3的活化E.C5的活化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22.形成攻膜复合物的补体成分是A.C6b~9B.C4b2bC.C3bBbD.C5b~9E.C5a~9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23.以下哪项为补体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A.细胞溶解及杀菌B.中性粒细胞的趋化C.促进抗体的生成D.中和病毒E.对免疫复合物的调理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24.补体受体存在于下列哪种细胞表面A.B细胞B.单核一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T细胞E.以上均存在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25.外周免疫器官包括A.脾、胸腺和淋巴结B.肺、骨髓和胸腺C.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和胸腺D.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脾和骨髓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免疫系统26.在人B淋巴细胞膜上最具特征的受体是A.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分子B.羊红细胞受体C.C3受体D.IgGFc受体E.丝裂原受体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免疫系统27.下列哪一类细胞产生IgG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NK细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免疫系统28.T、B细胞发挥免疫应答功能的场所是A.脾、胸腺和淋巴结B.肺、骨髓和胸腺C.脾、黏膜和胸腺D.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脾和淋巴结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免疫系统29.免疫系统包括A.中枢淋巴器官B.外周淋巴器官C.免疫活性细胞D.A+B+CE.肝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免疫系统30.中枢免疫器官主要包括A.胸腺和淋巴结B.骨髓和胸腺C.脾和胸腺D.淋巴结和脾E.脾和肝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免疫系统。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补体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系统,它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补体被广泛认为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防御系统之一,它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免疫反应中,从而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和其他外部威胁的侵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性。

一、补体的组成和结构补体由一系列的蛋白分子组成,这些蛋白分子可以被分为多个不同的组分,包括补体酶、补体蛋白、补体受体等。

补体酶是补体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将补体蛋白分子分解成多个片段,从而触发免疫反应。

补体蛋白是由多个不同的分子组成的,包括C1、C2、C3、C4、C5、C6、C7、C8和C9等。

这些分子在补体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来识别、攻击和破坏病原体和其他外部威胁。

二、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 膜攻击复合体的形成补体系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别和攻击病原体,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膜攻击复合体的形成。

当补体蛋白与病原体结合时,它们会被C1酶激活,从而形成一个复合物。

这个复合物随后会引起C3和C5的激活,最终形成一个膜攻击复合体。

这个复合体能够穿透病原体的膜壳,从而破坏病原体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无法继续侵入人体。

2. 炎症反应的调节补体系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炎症反应中,从而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

当人体受到感染或其他外部威胁时,补体系统会被激活并释放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如C3a、C4a和C5a等。

这些介质能够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但是,如果炎症反应过度,就会导致免疫系统的损伤和疾病的发生。

因此,补体系统的调节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非常重要。

3. 免疫细胞的激活和吞噬补体系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激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

当补体蛋白与病原体结合时,它们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并促使其吞噬病原体。

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清除病原体,还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学功能。

组成: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②补体调节蛋白③补体受体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①、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②、调理作用: C3b/C4b 可作为非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用、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用、 C2a 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经典途径: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旁路途径: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④存在正反馈放大环MBL (凝激素)途径:①激活物非常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MBL 识别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 MASP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作用: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作用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作用

补体系统的⽣物学活性作⽤补体系统的⽣物学活性作⽤补体系统是⼈类和某些动物种属,在长期的⽣物进化过程中获得的⾮特异性免疫因素之⼀,它的作⽤是多⽅⾯的。

补体系统的⽣物学作⽤,⼤多是由补体系统激活时产⽣的各种物质所发挥的。

溶菌、杀菌和细胞毒作⽤:补体能协助抗体杀灭或溶菌某些⾰兰⽒阴性细菌如霍乱弧菌。

补体还能溶解⾎细胞,如红细胞、⽩细胞及⾎⼩板等。

当补体的C5-C9各成分均结合到细胞膜上时,细胞表⾯会出现许多直径为8-12毫⽶的圆形损害灶,最终导致细胞溶解。

溶解细胞亦称细胞毒作⽤。

调理作⽤:补体裂解产物C3b,与细菌或其他颗粒状物质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的这种作⽤称为调理作⽤。

这是因为C3b 肽链的⼀端能与细菌结合,另⼀端能与细胞表⾯有C3受体的细胞(如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结合。

这样,C3b作为桥梁把细菌或其他颗粒与表⾯有C3b受体的吞噬细胞连接起来,起到促进吞噬的调理作⽤。

中和及溶解病毒:在病毒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复合物中加⼊补体,则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阻⽌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

近年来发现,不依赖特异性抗体的只有补体的即可溶解病毒的现象。

如RNA 肿瘤病毒及C型RNA病毒均可被灵长类动物新鲜⾎清所溶解;若出去⾎清中的补体,该⾎清就不再能溶解病毒。

据认为这种病毒溶解现象与病毒膜上有C1特异性受体有关。

炎症介质作⽤:1)激肽样作⽤C2b具有激肽样作⽤,能增加⾎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故⼜称C2b为补体激肽。

遗传性⾎管神经性⽔肿患者即因先天性缺乏C1抑制物,⾎清中C2b⽔平增⾼⽽发⽣⽔肿。

补体激肽的作⽤不能被抗组织胺药物抑制。

(2)过敏毒素作⽤C3a和C5a都有过敏毒素作⽤,可使肥⼤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管扩张,⽑细⾎管通透性增⾼以及平滑肌收缩,⽀⽓管痉挛。

过敏毒素作⽤可以被抗组织胺药物阻断。

C3a和C5a的化学性质不同,抗药性也不同。

C5a的作⽤⽐C3a强。

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执行多种生物学作用。

补体系统能够通过三条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MBL途径)被激活,并能与其他免疫系统组分(如抗体和炎症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其作用。

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有:1. 细胞溶菌作用:补体系统能够通过溶菌复合物形成的方式,使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细胞膜发生破坏,导致其溶解。

这种作用对于清除体内的病原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2. 炎症反应:补体系统在炎症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补体系统能够通过激活补体蛋白和细胞受体,引起炎症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它们能够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修复损伤组织,并引发免疫细胞的应答。

3. 病原体清除:补体系统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清除体内的病原体。

一方面,补体系统能够直接识别并结合病原体表面的抗原,从而增强病原体的被吞噬和杀伤效果。

另一方面,补体系统还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增强它们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4. 免疫调节:补体系统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能够与其他免疫系统组分相互作用,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

补体系统还能够通过生成一系列的活性产物,如C3a、C5a和C4a 等,调节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从而保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5. 促进免疫细胞的识别和吞噬:补体系统能够通过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增强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识别和吞噬能力。

这对于机体清除病原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激活免疫细胞的防御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补体系统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清除病原体、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并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和免疫平衡至关重要,对于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补体系统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补体系统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和补体反应原理来检测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方法。当抗原与抗体结合时,可 激活补体,形成补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如果加入与复合物中的抗原或抗体相对应的已知抗体或抗原,则会发生 竞争抑制反应,导致补体结合反应的减弱或消失。
应用
补体结合试验广泛应用于病毒学、细菌学、寄生虫学等领域的诊断和研究,如检测病毒抗体、鉴定细菌种类、诊 断寄生虫病等。
样本采集
应使用无菌技术采集静脉血,避免溶血和污染。
样本保存
应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并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以避免 补体活化或降解。
样本处理
应避免反复冻融和长时间储存,以确保补体活性不受影响。
试剂选择和质量控制标准
试剂选择
应选择经过验证的、高质量的试 剂,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 复性。
质量控制标准
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包 括试剂的批间差异、灵敏度、特 异性等指标。
新型补体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
新型补体抑制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 性疾病的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疗效。
移植排斥反应
在器官移植领域,新型补体抑制剂可有效减少移植排斥反应,提高 移植成功率。
感染性疾病
针对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新型补体抑制剂可辅助治 疗,减轻炎症反应。
补体组成
补体系统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故称为补体系 统。
补体系统生物学功能
溶菌、溶细胞作用
补体系统激活后,最终在靶细胞 表面形成MAC,从而使细胞内外
渗透压失衡,导致细胞溶破。
调理作用
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 C4b等片段可结合在细菌或其他 颗粒性物质表面,通过与吞噬细 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合,增强吞

补 体 系 统

补 体 系 统

补体激活经典途径
抗原抗体结合暴露补体结合位点
抗原
补体结 合部位
Ag结合 部位
暴露出补体结合点
未结结合合抗抗原原后前的I的gGIg”GY””T形”形结结构构
二 补体系统的活化
一、补体系统的活化——经典途经
抗体
靶细胞(Ag)
激活物:Ag-Ab(IgG/IgM)复合物
C3转化酶:C4b2b
C5转化酶:C4b2b3b 攻膜复合体:C5b6789
4. 乙型溶素:
一种含赖氨酸的多肽。 存在于血清中 仅对G+ 有效
应用微生物与免疫学
3.溶菌酶(lysozyme):
14.7KD不耐热的碱性蛋白,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 并可分泌到血清及各种分泌液中,能水解革兰氏 阳性菌胞壁肽聚糖而使细胞裂解。
溶菌酶也存在于鸡蛋清和某些细菌中,可提纯并加工 制成各种制剂,用于治疗中耳炎、咽喉炎、副鼻窦炎 等慢性疾病。
体液中还有β溶解素(β-lysin)、转铁蛋白、血 浆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等多种能杀菌或抑菌的因素 ,但直接作用很弱,仅在机体免疫中起辅助作用。
对病原体具有杀灭作用的补体活性形式----引起膜 不可逆损伤,导致细胞溶解(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脂蛋白 膜的病毒颗粒、红细胞和有核细胞)
补体补 体复体
合激 物活 所的 激经 活典 ,途 起径 补 充被 抗任 体何 的抗 作原

-------
一、补体系统的活化——旁路途径
C3自发性水解
C3激活 剂前体
C3b或C4b
RBC
免疫粘附
RBC
RBC
清除免疫复合物
三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四、炎症介质作用——过敏毒素作用
C4a C3a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

(一)介导细胞溶解

补体活化产生的MAC,形成穿膜的亲水性 通道,破坏局部磷脂双层,最终导致细胞崩 解。MAC的生物学效应是溶解红细胞、血 小板和有核细胞;参与宿主抗细菌和抗病毒 防御机制。无抗体时可激活补体旁路途经溶 解细胞,对防止奈瑟氏菌属感染具有重要机 意义。
(二)、调理作用

C3b、C4b和iC3b与细菌或其他颗粒结 合,通过与吞噬细胞表面CR1、CR3、 CR4结合而促进其吞噬作用,此为补体 的调理作用。这种调理作用可能是机体 抵抗全身性细菌和真菌感染的主要机制 之一。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节及生物学效应
一 补体活化的调节 包括两个方面: 自身衰变调节 调节因子作用
四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补体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两大方面: 补体在细胞表面激活并形成MAC,介导溶细 胞效应; 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蛋白水解片段, 从而介导各种生物学效应。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溶菌、溶细胞作用 免疫调理作用 清除免疫复合物 介导炎症反应 参与免疫调节
C3b/CR1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调理作用
(三)免疫黏附作用

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如毒素-抗毒 素复合物)活化补体后产生的C3b可共 价结合至复合物上,通过C3b与表达 CR1的红细胞、血小板黏附,将免疫复 合物运至肝脏、脾脏内,被吞噬细胞清 除,此为免疫黏附(immune adherent),是机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 重要机制。

(五)免疫调节作用



C3可参与捕促、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细胞 处理与提呈。 补体成分可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增殖分化,如C3b与B细胞表面的CR1结合,可 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补体可参与免疫细胞的效应功能,如杀伤细胞结 合C3b可增强对靶细胞的ADCC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

(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

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

C5a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

②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价结合。

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

(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

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
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都是良好的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

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刺激机体可产生抗体, 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用于预防疾病。

2.动物免疫血清; 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收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

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属此。

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

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含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3.异嗜性抗原; 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称为Forssman抗原。

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性抗原:大肠杆菌O86与人B血型物质; 肺炎球菌14型与人A血型物质; 大肠杆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

4.同种异性抗原; 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型不同,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上存在差异,形成同种异型(体) 抗原。

5.自身抗原; 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

1.隐蔽抗原释放:如眼晶体、精子等因外伤手术等释放入血2.自身抗原被修饰:如自身组织成分因感染、药物、辐射而变性
6.肿瘤抗原。

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高表达抗原物质的总称。

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概括为两大类。

(1)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2)肿瘤相关抗原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3、临床检测HBV抗原抗体系统包含哪些项目
(1)HBsAg-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HBeAg-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

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

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

(5)HBcAb-核心抗体: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

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