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体态语探析
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的探究

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的探究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但除了语言之外,教师的体态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的体态语言表达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氛围。
对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进行探究,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态语言的定义和作用体态语言是指通过姿势、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和表达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可以传达出他们的态度、情感、意图等信息,从而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情绪。
1. 传递情感和态度教师的体态语言可以传递出他们的情感和态度,比如是否充满热情、是否严肃认真、是否善解人意等。
这些情感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
2. 增强言语信息的表达体态语言可以对教师的言语信息进行补充和辅助,使得信息更加生动、形象,并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3. 提高沟通效果良好的体态语言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二、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了解了体态语言的定义和作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体态语言来提高教学效果。
1. 面部表情教师的面部表情是体态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面部表情可以直接传递出教师的情感和态度,比如微笑、严肃、惊讶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肯定或者批评和警告,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
2. 姿势和动作教师的姿势和动作也是体态语言中的重要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维持站姿整洁、手势得体、动作自然等方式来给学生传递出自己的专业形象和严肃认真的态度,从而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3. 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是体态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眼神交流来建立和学生的联系,表达对学生的关怀和理解,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声音语调虽然声音语调不是属于体态语言,但是在教学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教师体态语探析

教师体态语探析摘要:教师体态语是辅助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当地运用教师体态语可以在传递教学信息、沟通师生情感、体现教师以身示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师体态语的运用策略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体态语;教师体态语;运用策略教师体态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在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布鲁克斯经研究认为,占很大比例的课堂交流是非言语性的。
因此,研究教师体态语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体态语及分类系统地对体态语言进行观察和解释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我们可以看出,体态语在信息传递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在强调教师的言语表达的同时,也应注意研究和提高教师体态语的能力。
体态语指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明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势这种特定的身体姿态,既有约定俗成的一面,又有灵活变化的一面。
广义上,体态语是由人的面部表情、手势、身姿、体距、服饰等所组成的一种无声语言符号系统。
教师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身体部分的变化,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非语言形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除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外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体态语具有辅助性、有意性、情境性、选择性的特点,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教师体态语的分类及其内涵对教师体态语的分类是借鉴人类学、心理学对体态语分类,结合教师的工作特点而提出来的,目前看法不一。
国外学者巴克把体态语分为动态的、静态的和有声的三类;艾克曼和弗里森按照体态语的起因、用法和代码情况将体态语分为象征性动作、说明性动作、情绪表露性动作、调节性动作和适应性动作。
库珀则增加了近体距离、装束打扮、身体接触等类型。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结论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有着不同的分类。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体态语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和表情传达信息、表达情感,起到引导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体态语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吸引力、互动性和影响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必须要求得到规范和正确。
教师的体态语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和要求,注重姿势的正确和优雅,充满自信和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站姿和走动来展示自己的权威和自信,通过眼神交流和微笑来表达友善和亲切,通过手势和动作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和参与。
教师还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身体语言,避免过度夸张或太过随意,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降低教学的严肃性。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要注重与语言的协调和一致。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和身体要相互协调和一致。
教师可以利用肢体动作和语言相互配合,强调重点和突出关键,从而加强讲解的效果和学生的理解。
当教师讲到“大象”的时候,可以用双手比划出大象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该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来传递情感,当教师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展现出悲伤和同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要注重与学生互动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参与度的作用。
教师可以用肢体动作和眼神交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示意学生合理地安排和调整自己的姿态和位置。
教师还可以通过体态语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用手势和姿势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展示作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关于小学低年级教师体态语的发现与思考

关于小学低年级教师体态语的发现与思考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师,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教师的体态语对学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需要关注自身的体态语,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教学的效果。
在日常的观察与思考中,我发现了一些关于小学低年级教师体态语的现象,并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体态语。
体态语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一种非语言的交际方式,它通过身体的动作、姿势、表情等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通常包括姿势、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
这些非语言的交际方式,虽然不是通过语言表达,但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方式,它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了一些关于小学低年级教师体态语的现象。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的姿势不够稳定,动作显得很紧张。
这种体态语给学生的感觉是不安定的,容易让学生感到焦虑和不安。
一些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面部表情过于严肃和冷漠。
这种面部表情给学生的感觉是教师不友好,容易让学生产生抗拒情绪。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肢体动作过于僵硬,缺乏灵活性。
这种肢体动作给学生的感觉是教师缺乏亲和力,难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
针对这些现象,我开始思考,教师应该如何改善自己的体态语,让它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需要意识到自己的体态语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的肢体动作、姿势和面部表情都会传递出某种信息,即使我们没有说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语,努力使它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教师需要放松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姿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保持自己的身体放松,姿势稳定,使自己看起来更加自信和平静。
这种良好的姿势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到安心,还可以让教师自己感到更加放松和自在。
教师需要表现出自己的喜悦和关爱。
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尽量展现出愉快和热情的心态。
这种积极的面部表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友好和关爱,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情感投入。
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的探究

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的探究教师课堂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姿态、表情等非语言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究教师课堂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其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主要包括姿势、手势、面部表情和眼神等。
教师站得笔直、双手自然下垂,展现出自信和权威感可以让学生产生敬仰之情,并且有利于保持课堂秩序。
适度的手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达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面部表情和眼神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微笑、眼神交流等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理解。
教师课堂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对于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教师的姿态、手势等表达方式可以传递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当教师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投入。
教师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可以传递身份和情感信息,通过微笑、鼓励的眼神等方式,能够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鼓励,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信任感。
教师的体态语言表达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手势引导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和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不同的教师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有些教师可能过于僵硬或者过于放松,容易给学生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教师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可能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如果教师心情不佳或者情绪不稳定,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有些教师可能并不擅长通过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需要不断培训和提升。
教师应该重视和研究自己的课堂体态语言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表达方式,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同时也要时刻保持心态的平静和积极,以保证自己的体态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和有效。
教师还可以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了解学生对自己体态语言的感受和理解,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表达方式。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体态语是指人在交流中通过身体姿势、手势等非语言动作的表达方式。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的体态语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还能给学生们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一、注意姿势
在教学时,教师的姿势受到学生们的关注。
教师应该保持一个稳定、自然的姿势,坐
姿笔直,双手自然搭在课桌上。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讲解、演示等动作,这时也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比如挥手、比划等,使得课堂更加生动。
二、注意眼神
教师的眼神也是体态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眼神可以表现出教师的自信、亲和力和责
任心等。
教师在讲解时应该保持视线与学生进行交流,软化目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
注和关怀。
此外,教师可以适当运用目光注视、斜目等方式来调整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
地专注于课堂内容。
手势也是教师体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手势来强调重点、概括内容、示范动作等。
比如,在讲解一些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手势来模拟物理现象,让学生
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可以用手势来引导学生,比如通过手势指示学生前行、停止等。
四、注意动线
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动线也是体态语中的重要一环。
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布局,灵活地应
用教学空间,避免过度局限于课桌、教师台的位置。
在课堂中,适当地与学生交流和接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关心。
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的探究

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的探究【摘要】教师在课堂中的体态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从教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和特点、重要性、提高表达能力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教师的体态语言不仅是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更是对学生的榜样和引导。
通过提高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体态语言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成绩。
教师应该重视自身的体态语言表达,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进一步研究教师体态语言在课堂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结论指出了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作用、分类、特点、重要性、提高能力、影响、学生学习、重要性、进一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课堂体态语言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非语言因素,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的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势等,通过这些肢体动作和表达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着一种隐性的交流。
研究发现,教师的体态语言可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情绪体验、学习动机等方面,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往往被忽视,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只注意语言表达,忽略了自身的肢体语言。
研究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和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教师体态语言的分类、特点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问题,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表达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教师的体态语言可以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和情感,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对教师体态语言表达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和态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素养。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接触世界、学习知识的起点,而教师作为幼儿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体态语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态语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它通过姿势、表情、动作等方式来传达信息,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
对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进行研究,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特点1. 观察与模仿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模仿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他们会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表情来引导幼儿学习,或者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情和动作来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这种观察与模仿的体态语方式可以更好地引起幼儿的兴趣,增加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 亲和力和鼓励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注重表达亲和力和鼓励。
他们会通过拥抱、轻拍、拉手等方式来表达对幼儿的关爱和鼓励,让幼儿感到温暖和安全。
这种亲和力和鼓励的体态语方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 温柔和耐心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以温柔和耐心为主要特点。
他们会通过温柔的眼神、柔和的声音、缓慢的动作来与幼儿交流和引导,让幼儿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并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1. 促进学习兴趣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有趣的声音等方式,教师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2. 增进师生情感交流3.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亲和、温柔的体态语方式,教师可以安抚幼儿的情绪,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生动、有趣的体态语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各种运动活动,促进其身体健康发展。
1. 增加师范教育的体态语培训在幼儿园教师的师范教育中增加体态语培训课程,让教师能够系统地学习体态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提高其体态语的表达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体态语探析摘要:教师体态语是辅助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当地运用教师体态语可以在传递教学信息、沟通师生情感、体现教师以身示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师体态语的运用策略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体态语;教师体态语;运用策略教师体态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在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布鲁克斯经研究认为,占很大比例的课堂交流是非言语性的。
因此,研究教师体态语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体态语及分类系统地对体态语言进行观察和解释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我们可以看出,体态语在信息传递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在强调教师的言语表达的同时,也应注意研究和提高教师体态语的能力。
体态语指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明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势这种特定的身体姿态,既有约定俗成的一面,又有灵活变化的一面。
广义上,体态语是由人的面部表情、手势、身姿、体距、服饰等所组成的一种无声语言符号系统。
教师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身体部分的变化,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非语言形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除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外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体态语具有辅助性、有意性、情境性、选择性的特点,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教师体态语的分类及其内涵对教师体态语的分类是借鉴人类学、心理学对体态语分类,结合教师的工作特点而提出来的,目前看法不一。
国外学者巴克把体态语分为动态的、静态的和有声的三类;艾克曼和弗里森按照体态语的起因、用法和代码情况将体态语分为象征性动作、说明性动作、情绪表露性动作、调节性动作和适应性动作。
库珀则增加了近体距离、装束打扮、身体接触等类型。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结论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有着不同的分类。
本文根据体态语的表情部位,主要把教师体态语分为表情语、手势语、身姿语三大部分。
1.表情语表情一般指人的面部表情。
在70万种人体语言中,表情语占35.7%,而表情语的核心是目光语和微笑语。
其中,目光语即眼神,是面部表情传递信息量最大的器官。
泰戈尔指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并产生积极作用的手段。
2.手势语手势是运用手和臂的协调动作的一种体态语言,被称为人的“第二眼睛”。
在社会生活中,手势语的重要性早就为人们所认识。
正如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在《手势新探》中提及:“语言固然可以用来说明事实和表达思想,但若没有手势,人们的社会生活就会变得像机械一样冷漠而死板。
3.身姿语身姿是指人的身体姿态,由头部、躯干和双腿的动作构成。
人的身姿除点头、摇头等头部动作外,还可以分为站姿、坐姿、行姿等。
不同的姿势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体现不同的个性,表达不同的感情。
布鲁克斯认为,由于身高常与姿势联系在一起,笔直地站立的教师往往会使学生望而生畏。
李振村、庄锦英(1993)从教学交往的角度来分析师生的身体指向。
教师调整自己的身体指向,可传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二、教师体态语的教学意蕴研究表明,教师的体态语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师体态语进行教学,有时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语表达离不开体态语的支持。
如果教师在讲课中不会巧用体态语,表情呆滞,语调平淡,即使发音正确,口齿清楚,也难以使学生听得明白,从而影响到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难以获得教学的成功。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做教师的决不能够没有表情,不善于做表情的人就不可能做教师。
”优秀教师不仅口头语言表达突出,而且体态语的运用也很自如,这是他们获得教学成功,达到高水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运用体态语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许多难以表达的诸如情感或态度等信息也可以借助教师的动作、表情暗示学生,进而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工作的成败。
如果教师的讲述充满激情,那么学生就会呈现出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而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反过来又会促进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这样,师生之间在心灵上得以沟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师的这种情感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身姿等非言语手段体现出来的,布鲁克斯说:“教师对本学科的酷爱所表现出来的富于感染力的激情,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体态语言显示出来,专心致志,津津乐道的教师的体态总是微微向前倾,面部表情神采飞扬,语气热烈而富于激情。
”因此努力提高教师体态语的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其交流感情的作用,对沟通师生情感、融洽师生关系有着积极意义。
教师在培育新人,塑造未来一代方面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这种示范作用正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体态语来体现的。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时不在向学生发送着信息,并无一不在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可见,教师体态语可以为学生仪态修养做出直观的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非言语表达的能力的形成及水平的提高。
教师和谐的表情、亲切的眼神、恰当的手势等都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应该说,教师体态语的这种以身示范的直观性,正是教师创造性运用体态语的体现,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非言语表达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教师体态语的运用策略教师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正确掌握与运用教师体态语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体态语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在运用教师体态语时,要配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表达出教师的真情实感,应自然真实,而不应矫揉造作。
准确恰当的教师体态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但是过多或过于夸张的体态语则显得多余与滑稽。
因此,教师体态语应紧密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和展开,在有需要的时候设计相应的体态语,会给学生以美的感觉,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艺术魅力。
另外,教师体态语的表达要与教师的语言表达紧密配合,相互补充,相互照应,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表达要与语言表达协调一致,要符合语言表达的特定环境,否则不但不能确切表达含义,而且会给人以滑稽可笑的感觉。
例如,在讲《美丽的公鸡》一课,当讲到“油亮脖子金黄脚”的骄傲的大公鸡时,教师可以模拟大公鸡昂首挺胸得意洋洋的走路姿势。
当讲到吃害虫的“大肚子青蛙”时,可以模仿青蛙捉害虫时的专注神态,边讲课边配合体态语,学生的注意力被老师深深吸引,所学内容便会牢记于心,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体态语要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与接受,防止学生产生迷惑或误解。
因此,教师体态语要以师生双方相互理解,配合默契为前提,坚持共意性原则,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在特级教师魏书生所教的班里,有些手势由于使用率高,便成了习惯性的暗号。
有一次百余名教师在他们教室听课,一位发言的女同学声音特别小,只见魏书生向她做了个手势,她的声音一下子大了许多,课后老师们问起魏书生,他笑着说:“我刚才打的是扭动电视机音量开关那样的手势,而这是我们班规定的提高音量的暗号。
”魏书生的这一做法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节约了课堂时间。
师生之间的这种有效交流,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体态语的运用还要保持和谐统一,防止脱节。
眼神、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的和谐统一的运用,既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主题,让学生易于把握教材,又能构成教师独特的教态美,使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讲授董存瑞炸碉堡一节时,教师应昂首挺胸表现出一种刚毅;在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应融入悲伤、催人泪下的感受,眼神应自然流露出一种怜悯之情;在讲述祖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时,应流露出自豪的眼神,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发出我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体态语应该有一个稳定性的特点,从容而有度、稳重而大方,一举一动透露出教师的气质,一颦一笑富有教育意义,因为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有意或无意的体态语看到教师的气质、性格和品行涵养,形成学生对教师的种种评价。
一个年轻老师不能整天嬉皮笑脸,更不可整天愁眉苦脸,没有年轻人的朝气。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表露给学生的应是自然、稳重、大方、谦和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到以身作则,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
同时,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有情感、有个性的学生,教学内容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体语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灵活的对策,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机智。
如《长江三峡》一课,作者描绘了雄奇、秀丽、险恶的三峡风光。
课文中时有雷霆万钧的赫赫之势,时有色彩纷呈的绚丽画面;时有思索哲理之沉静,时有高峡急转之飞动。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面对瞿塘峡的秀美而有满面含春之雅,面对深沉的哲理思索而有寒塘映月之静,面对高峡急转而有拔地突起之动。
在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巧妙地有机统一,能给人以丰富而不呆板,变化而又和谐的审美感受。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始终在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的:“做导师的人自己便当具有良好的修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举止和礼貌。
”教师在运用体态语时,要保持各部分和谐统一。
同时,还要与言语教学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趋向更加科学化,从而达到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培养出具有全面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苏]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刘长松,杨慕之,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杨丽娜.论教学体态语的特点及在教学中的运用技巧[J].学理论,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