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体态语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和表情传达信息、表达情感,起到引导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体态语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吸引力、互动性和影响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必须要求得到规范和正确。
教师的体态语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和要求,注重姿势的正确和优雅,充满自信和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站姿和走动来展示自己的权威和自信,通过眼神交流和微笑来表达友善和亲切,通过手势和动作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和参与。
教师还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身体语言,避免过度夸张或太过随意,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降低教学的严肃性。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要注重与语言的协调和一致。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和身体要相互协调和一致。
教师可以利用肢体动作和语言相互配合,强调重点和突出关键,从而加强讲解的效果和学生的理解。
当教师讲到“大象”的时候,可以用双手比划出大象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该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来传递情感,当教师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展现出悲伤和同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要注重与学生互动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参与度的作用。
教师可以用肢体动作和眼神交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示意学生合理地安排和调整自己的姿态和位置。
教师还可以通过体态语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用手势和姿势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展示作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一)

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一)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1. 教学体态语(Toponyms)教学体态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身体和肢体动作、姿态、表情等非语言行为,用以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交流方式。
2. 符号体态语(Emblems)符号体态语是一种具有明确含义的身体动作或手势,可以独立传达特定的信息或意义,与语言无关。
例如: - 点头表示“是”; - 摇头表示“否”; - 伸出拇指表示“好”; - 手指比划“等一下”等。
3. 描述性体态语(Describers)描述性体态语指的是通过身体动作、姿态和表情等,用以描述事物、场景或情感状态。
例如: - 用手指画圆形来描述一个圆; - 用手指敲桌子来模拟下雨的声音; - 皱眉表示不满意。
4. 认知性体态语(Cognitives)认知性体态语是将思维和认知过程转化为肢体动作和姿态的一种方式。
例如: - 用手指比划来计数; - 用手指捏住鼻子表示思考或疑惑。
5. 修饰性体态语(Modifiers)修饰性体态语是用来修饰语言意义的身体动作或姿态。
它可以强调、加强、缓和或调整语言传达的信息。
例如: - 用手指敲桌子来强调某个重要观点; - 用手势示意来缓和或调整语言的语气。
6. 情感性体态语(Affectives)情感性体态语是用身体动作和姿态来表达情感状态和情绪的一种交流方式。
例如: - 抱臂表示不满或防御态度; - 拍手表示喜悦或赞同; - 轻抚头发表示安慰或柔和的情感。
这些教学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增加学习者的注意力,促进理解和记忆,并丰富教学内容的表达形式。
通过运用针对性的教学体态语,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非语言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体态语——手势、面势、眼势

一、手势语(一)类型:情意性手势(握拳表示:信念、勇气;抚胸表示:亲爱的祖国)指示性手势(指方向,手指表数量)象形性(做出事物的形象)象征性(向上前方伸出双臂表示展望)(二)手势的区域及内涵1、上区(肩部以上)有积极、展望的意义2、中区(肩部至腰部)中性意义(使用最广,无强烈褒、贬)3、下区(腰部以下)消极(鄙视、批判)(三)注意:教学中不宜过多使用手势,只有在重点、难点处使用,或者要加强语言的威力,表示关键性词语或意图是才使用。
二、面势语面部表情:微笑(如果长的不好,就要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就要不断地微笑)三、眼势语(一)前视法:视线平直向前,目光落在观众的1/3和2/3之间。
(二)环视法:左右前后来回扫动。
1、遵循一定的路线(不要忽左忽右、忽前忽后)2、环视要照顾到各个方位3、环视不要过于频繁教师运用环视的时机:1、讲课之前2、提问之后3、教学过程4、列队之后和集体活动之前(三)注视法(点视法)对某人某物1、严肃注视注视学生的双眼和额头中心所形成的上三角区域,这在批评学生时显得:严肃、认真、诚恳并且容易掌握主动权。
2、社交注视(授课注视)注视学生的双眼和嘴巴所形成的下三角区域,此时显得:融洽、和谐、自然,不但能激励学生的思维,而且能促使学生认真听课。
3、亲密注视注视学生的双眼和胸部之间的区域,小学老师使用,会给学生慈父慈母的感觉,通常为父子、母女和情侣所使用。
四、虚视法怯场的人使用,整场用目光平视前方即可。
应避免的消极眼势语:1、避免忽上忽下,忽左忽右2、忌用怒视、逼视和瞪视(偶尔可以使用瞪视对付调皮的学生)3、忌用漠视和侧视五、服饰语1、要符合年龄和身份2、要符合体型和肤色3、要符合内容和环境4、注意颜色的搭配5、注意保持衣服整洁6、初次与人见面,慎穿新衣空间距离1、50C M以内为亲密距离2、50C M——125C M为个人区,进行一般性谈话3、125C M——350C M为社交区4、350C M——750C M为公共区,教室讲台离学生的距离。
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

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教学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包括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姿势和眼神等方面。
教学体态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增强教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篇1教学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增强教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体态语包括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姿势和眼神等方面。
肢体动作是教学体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肢体动作,教师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态度,如热情、亲切、鼓励、警告等。
例如,当教师用热情的语气和积极的肢体动作来讲解时,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
面部表情也是教学体态语的重要方面。
通过面部表情,教师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态度,如喜悦、愤怒、失望、平静等。
例如,当教师用微笑和鼓励的眼神来看着学生时,学生就会感到受到关注和支持。
姿势也是教学体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姿势,教师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态度,如自信、权威、放松、紧张等。
例如,当教师用自信的姿势和沉稳的语言来讲解时,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
眼神也是教学体态语的重要方面。
通过眼神,教师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态度,如关注、鼓励、警告、厌恶等。
例如,当教师用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语言来讲解时,学生就会感到受到关注和支持。
总之,教学体态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增强教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篇2教学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身体动作、姿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表达意图的一种教学手段。
教学体态语具有丰富而微妙的表现形式,包括情态语言、身势语言、空间语言等。
在教学中,教学体态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达信息、情感和意图,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体态语

教师体态语教师,是一群默默奉献、默默耕耘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传递着对学生的爱和关怀。
而教师的体态语,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表情,传递出对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当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时,他们的身体语言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他们可能会用手指着黑板上的内容,示意学生注意;他们可能会用手势来说明问题的大小或重要性;他们可能会走动在教室中间,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他们的关注。
这些动作,虽然细微,却能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听讲,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除了在讲台上,教师的体态语在与学生交流时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学生遇到困难或烦恼时,教师可能会轻轻拍拍学生的肩膀,示意他们不要放弃;或者用温和的眼神看着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安慰和支持。
这种体态语,虽然简单,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理解,从而更加坚定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师的体态语还体现在课堂管理上。
当学生不守纪律时,教师可能会用严厉的眼神或手势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当学生表现优秀时,教师可能会用鼓励的微笑或拍手表示肯定。
这种体态语,能够激励学生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体态语还体现在与同事、家长的交流中。
当与同事交流时,教师可能会用亲切的微笑或握手表示友好;当与家长交流时,教师可能会用认真的眼神或肯定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期望。
这种体态语,能够增进师生、校家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教师的体态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深情的表达,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通过细微的动作和表情,教师能够传递出对学生的爱和关怀,激励学生坚定前行。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爱,用心去回应他们的关怀。
让我们在教师的体态语中,感受到爱的力量,感受到成长的力量,感受到希望的力量。
愿教师的体态语,永远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永远激励着我们的前行。
教师最优化体态语

教师最优化体态语
亲情式体态:师幼零距离
亲情式体态特征:教师面带微笑,伴有与幼儿拥抱、抚摸、手拉手、拍拍背、梳梳头、理理衣服动作。
平等式体态:师幼“一样高”
平等式体态特征:教师与幼儿交流时弯腰、低头、下蹲、上身前倾、眼神注视、微笑。
感染式体态:师幼更投入
感染式体态特征:教师以真诚积极的情绪、丰富的表情动作感染孩子,让孩子得到心灵上的感应,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
回应式体态:师幼更融合
回应式体态特征:由幼儿主动发起的体态互动,教师以积极的语言、体态做出回应,如眼神、注视、微笑、点头等。
示意式体态:师幼更默契
示意式体态特征:师幼达到默契,幼儿理解教师,无需解释的手势语,如招手、食指掩口等。
巡视式体态:师幼更了解
巡视体体态特征:教师用目光回应幼儿,伴以动作辅助,适用于一日生活中对孩子的活动进行观察。
鼓励式体态:师幼常激励
鼓励式体态特征:教师对幼儿翘大拇指,微笑、点头、握手等。
仰视式体态:师幼常贴近
仰视式体态特征:在与幼儿交流时,教师略低于幼儿脸部,仰视幼儿,幼儿俯视教师。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体态语是指人在交流中通过身体姿势、手势等非语言动作的表达方式。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的体态语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还能给学生们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一、注意姿势
在教学时,教师的姿势受到学生们的关注。
教师应该保持一个稳定、自然的姿势,坐
姿笔直,双手自然搭在课桌上。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讲解、演示等动作,这时也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比如挥手、比划等,使得课堂更加生动。
二、注意眼神
教师的眼神也是体态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眼神可以表现出教师的自信、亲和力和责
任心等。
教师在讲解时应该保持视线与学生进行交流,软化目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
注和关怀。
此外,教师可以适当运用目光注视、斜目等方式来调整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
地专注于课堂内容。
手势也是教师体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手势来强调重点、概括内容、示范动作等。
比如,在讲解一些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手势来模拟物理现象,让学生
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可以用手势来引导学生,比如通过手势指示学生前行、停止等。
四、注意动线
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动线也是体态语中的重要一环。
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布局,灵活地应
用教学空间,避免过度局限于课桌、教师台的位置。
在课堂中,适当地与学生交流和接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关心。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体态语,是指通过身体的姿势、动作、表情等方式来传达信息、情感和意图的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
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态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技巧,它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传达知识、增强互动、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将就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进行一些浅议。
体态语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身体语言的运用,可以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老师可以利用手势来解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动作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体态语还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学生,例如适时的眼神交流、站姿的调整、手势的运用等,都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提高课堂纪律。
体态语在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魅力和个人魅力。
一个有魅力的老师,除了对知识的掌握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舞台表现力,而体态语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方式。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表情、动作、声音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和对教学的热情,从而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一些体态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要注意体态语的准确性,要做到言行一致,避免出现矛盾和误导学生的情况。
要注意体态语的灵活性,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体态语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注意体态语的自然性,避免过度夸张或做作,以免给学生留下不真实或不自然的印象,导致反效果。
要注意体态语的节制性,要适度运用体态语,不要过度依赖体态语,要让言语更多地成为主要的传达方式,避免过度肢体化、失控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能训练】
••
训练一:学生自愿组合,5~6人一组。 根据以下情景做出相关手势语,并在教师指 导下反复训练:1.请学生站起2.请学生坐 下3.请学生上讲台4.请学生下讲台5.强调 板书内容6.请全班同学站起7.请大家安静 8.夸奖学生9.模拟甜和辣的味道10.模拟 打伞和照相动作 • 训练二:学生刚上完体育课,情绪兴奋, 相互在教室里嬉闹起来,教室里像开了锅一 样的热闹,教师说话的声音学生根本听不见, 假如你是老师,你该运用何种手势语让大家 安静下来?
2、讲课中对于表情运用,一般要注意:
①表情要正直诚实,发自内心, ②讲课的表情要从工作需要出发,要为讲课 的目的服务, ③表情必须和讲授内容一致起来。
• • • • • • •
3、在讲课中表情运用上常出现的毛病有 言而无情 脸部平淡,似木刻一般; 情不由衷; 表情虽有变化,但并非发自内心; 情过其言 讲授内容并没有赋予这种情感,自己却在那里乱加 发挥; • 情变无常 • 表情变化过于频繁,使人琢磨不定;
教师不宜出现的目光语
(1)盯视 (2)瞪视 (3)怒视 (4)呆视 (5)漠视 (6)仰视
【技能训练】
训练一:请学生分组对着镜子观察以下目光语的 眼神,并体会其适用的语境。学生相互纠正并请 教师作训练指导。1.正视2.环视3.注视4.点 视5.俯视6.盯视7.瞪视8.逼视9.怒视 10.呆视 训练二:请学生观看名师实况教学录像,注意观 察教师的表情及眼神变化。观察训练时,请学生 注意抓住关键部位来分析,如眉的展与蹙、眼角 的翘与垂、嘴角的上与下等。 训练三:请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讲课表演,要求讲 课同学能合理应用目光语和微笑语,其他同学观 察并试作评析。
二、体态语的功能
1.辅助课堂讲授 2.调控教学活动 3.沟通师生感情
【技能训练】
训练一:有的教师认为教师体态语只 不过是一种“雕虫小技”,用不着学习 和规范。你认为教师体态语有无学习和 规范的必要?请同学列举老师上课时一些 不雅的动作行为。 训练二:请同学回忆并介绍自己最 喜欢的一位老师的上课特点,并模仿其 上课的各种姿势和表情。
教师体态语
“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 和控制面部表情上”, “我相信在高等师范学校里,将来必 然要教授关于声调、姿态、运用器官、 运用表情等课程,没有这样的训练,我 是想象不出来可能进行教师工作的。” ——马卡连柯(前苏联)
一、体态语的定义
体态语,又可称为态势语,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手势、 眼神、微笑、身姿、仪容仪表 等非语言因素来传递信息、表 达情感态度的身体语言。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像 勿傲无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技能训练
• 在一次数学课上,正在讲解的教师看 见班上的一个后进生伏在桌子上睡觉。这位 教师心中很不高兴,直接用手指指名道姓地 叫学生的名字并请他站起来,但这位学生根 本没反应。教师怒火中烧,快步走到学生面 前并在桌子上猛拍一下,学生吓得一下子惊 醒过来,略带惊恐而又不知所措地呆望着怒 目圆睁的老师,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请 你分析并评论这位教师对体态语的使用存在 哪些不得体的地方?假如是你,你该如何处 理?
• 上区——肩部以上——积极、上进、昂 扬、奋发、张扬、热情 • 中区——肩部到腰部——平静、坦诚、 和气 • 下区——腰部——厌恶、压抑、否定
教师不宜使用的手势语
(1) 拒绝性摇头 (2) 讽刺性鼓倒掌 (3) 威胁性挥动拳头 (4) 讲课时双手叉腰 (5) 蔑视性伸出小指 (6) 斥责性食指点动 (7) 蔑视性斜挑拇指 (8) 宣泄性以拳或掌击物 (9) 用手玩弄粉笔和黑板擦 (10)轻佻地捻动拇指和发出响声 (11)用手触摸鼻子、耳朵、脖梗
4.姿态变换
(1)俯身 俯身体态是不拘礼节的表示,表示亲 切、关怀的意义,适合用于情绪易波动、性格内 向的学生。 (2)直立 指教师停止讲课,笔直站立,注视某 一学生。直立体态表示严肃、威势和制止的意思。 这种方式适合那些性格外向且顽皮的学生。 (3)面对 教师采用面对学生这种姿势,可以使 目光随时注意到教室内任何一个学生,便于随时 觉察全班学生的一举一动。 (4)背对 背对学生的这种姿势是常在板书、挂 图以及贴、钉教具时使用, (5)侧身 侧身往往是教师在带领学生展开想象 时,或提出问题带领学生思考时使用。
(二)身姿语
• 教师身姿语是指教师的身体躯干的动作。 教师的身姿语主要有站姿、行姿和坐姿。
1.站姿——端庄,挺直,精神饱满
自然式:两脚平行或 略呈八字行,双距与肩 同宽。 前进式:重心均衡分 布在两脚之间或根据 表达需要落在前脚丁 字步:两脚呈丁字站立。
不正确的站姿有:
身体紧靠在讲台上; 双手撑在讲台上 ,耸起双肩,或肘放在讲台上, 双手撑头; 脚踏在讲桌的格板上; 斜立,一只脚伸出不停地抖动; 手插在裤兜里。
三、体态语运用的原则
1. 适度 2. 准确 3. 得体 4. 和谐
得体的具体体现
(1)教师的体态语要与教师的角色身份、年龄、 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相适应。 (2)教师的体态语动作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 别、知识结构等。 (3)教师的体态语动作不能夸张,要自然、生活 化。 (4)教师要力求避免不雅的体态语动作。
技能训练
•
•
1 有的教师喜欢在上课时手叉着腰或者有 的甚至喜欢把双手背在身后讲课。有人认 为这是老师的个性表现,学生慢慢就习惯 了,有的认为这是老师老成持重的表现, 有的认为这是很不雅的体态,你的看法如 何? • 2 你觉得教师上课有哪些正确的站姿,请 向同学表演展示。
2.行姿
• 抬头挺胸,步履稳健而轻捷,手臂自然 摆动。不要摇摇晃晃,慌慌张张,拖拖沓 沓。
(四)手势
1.指示手势语 用于指明要说的人、事物、 方向等的手势语。 2.摹状手势语 用于描摹、比画具体事物或 人的形貌的手势语。
4.情感手势语 低年级学生表示赞赏、信任或鼓励,手可轻摸 学生的头或轻拍学生的肩膀。有的教师在讲课的 过程中,会出现暂时的“短路”现象,会下意识 地用手掌轻拍自己的额头,这是教师自责的外露。
(五)表情
1.讲课时对表情的基本要求; 2.讲课中对于表情运用的注意事项; 3.在讲课中表情运用上常出现的毛病; 4.好的面部表情 。
1、讲课时对表情的基本要求是: 热情专注(对学生的态度),真挚可信(对讲课 的内容)。 如讲到高兴时,就要笑逐颜开; 讲到愤怒时,就要满面怒气; 讲到困难时,就要满怀信心等等。 这些多变的表情信息,必将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 官,引起思想共鸣。
4.好的面部表情
• 好的面部表情可以概括为五个字:亲、真、 明、敏、度。 • 亲:和蔼可亲。 • 真:面部表情是教师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 明:表情鲜明。 • 敏:表情灵敏。 • 度:把握面部表情变化的程度。
四、体态语的类型及运用
(一) 目光语 (二) 身姿语 (三) 衣饰 (四)手势语 (五) 表情语
(一)目光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1.教师目光语使用的基本要点
2.教师常用的目光语
3.教师不宜出现的目光语
1.教师目光语使用的基本要点 : (1)目光有神采,目光经常保持面对学生。 (2)师生眼神互动以组织课堂教学
3.坐座在位置的前半部,两腿平行垂直,两脚 落地,腰板挺直——说者、听者都十分严肃认真。 随意坐姿:不同的坐姿反映不同的心理: 抬头仰身靠在座位上——桀骜不恭 上身略前倾,头部侧向说话者——洗耳恭听 上身后仰并把脚放在前面的桌子上—放纵失礼 欠身侧坐椅子的一角——谦恭 翘起二郎腿不时晃动——心不在焉 频繁变换坐姿——不耐烦
(三)衣饰
1.讲课时对教师衣饰的要求; 2.教师衣饰注意的原则 ; 3.教师衣饰的禁忌。
1.讲课时对教师衣饰的要求是: 从众随和,朴实无华。整洁大方,色 彩和谐。
2.教师衣饰注意的原则
(1)要克服守旧思想, (2)要克服求异心理。
教师衣饰的禁忌
(1)脏 (2)破 (3)乱 (4)杂 (5)过分暴露 (6)过分透视 (7)过分短小 (8)过分紧身
2.教师常用的目光语
(1)正视——教师视线与学生视线平行接触 。 (2) 环视——教师的目光作环状扫描 (3)注视 ——指目光较长时间固定于某人或某 物。有严肃注视、授课注视、亲密注视三种类 型。 (4)点视 (5)俯视 ——教师的视线自上往下接触学生。
• 严肃注视——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 到前额的三角形区 • 授课注视——对方两眼与嘴部之间的 倒三角区。 • 亲密注视——对方两眼与胸部之间的 倒三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