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二、简答题
1.简要分析王利发形象。
答案要点: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一生都信奉改良主义,精明、干练、有处世经验。他善良而自私,热情而软弱,逆来顺受,到处作揖、四面应付,虽惨淡经营,但最终仍然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而死。利发的悲剧是对旧社会的有力控诉,也是对改良主义道路的彻底否定。
2.简述余华小说的特点。
1.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旨在指导和促进我国科学文化和文艺繁荣的方针。毛泽东指出,在文艺方面,“不同风格和形式可以自由发展”,艺术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的自由讨论和艺术实践去解决。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界思想的活跃和创作的解放,对纠正文艺批评中的简单化庸俗化做法、文艺理论研究的教条主义和左倾实用主义倾向、文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弊端和文艺领导组织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缺陷,起到了很好的纠偏作用。
答案要点:
(1)出自王蒙的《活动变人形》。
(2)描述倪吾诚的身世经历。
(3)悲剧原因:
a身处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之中;
b畸形的文化人格(文化上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
(4)意义:已经失去了存在合理性的传统文化应当重新更新改造,西方现代文化在其东方化的过程中也应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注意: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以上答案要点仅供参考。如果学生从其他角度作答,并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2)对正义的坚守,对苦难的坚定承受,对自我理想人格的悲壮颂歌。
(3)对时代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4)爱情诗。
3.简述建国初合作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答案要点:
(1)具有较强的政治功利性
(2)文本存在叙事裂缝;
(3)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融入了创作者诸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最全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最全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1、伤痕文学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小说作品及创作潮流。

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岁月,其基调基本是愤懑不平心曲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

代表作品有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第四次文代会第四次文代会于1979年10月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为文艺的领导与控制等问题。

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再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促使文学文艺健康发展。

第四次文代会是中国文学界的历史性转折,彻底开启了由极左路线的影响返归到文艺依自身规律全面发展的拨乱反正。

3、第三代诗歌第三代诗歌即"第三代"诗人所创作的诗歌。

所谓"第三代"诗人是相对于1949-1976年间的第一代及朦胧诗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所界定的概念,泛指以朦胧诗以后到到90年代这段时间出现的一批诗人。

第三代诗歌具有以下特征: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

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是,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

第三代诗歌被看作中国当代诗歌的分水岭。

7、文化散文文化散文,又称学者散文,大散文,是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有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

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的色彩,具有强烈的文化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

风格上大多数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代表作家:余秋雨,周国平,刘小枫等;代表作品有《文化苦旅》等。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题型:一、填空(1分*15=15分)二、名词解释(3分*5=15分)三、简答题(5分*4=20分)四、论述题(15分*2=30分)五、评论(20分)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P4)1949年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P4-8)(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P9)(1)提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积极评价:①在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研究上表现出摆脱教条和冲出禁区,大胆探索的精神。

②重视人情和人性,回归人的文学,宗璞的《红豆》;钱谷荣的《论“文学和人学”》(4)是否落实: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该方针起到了积极影响,反右斗争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果。

4.文艺界的反右斗争(P10)1957年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把贯彻“双百”方针而提出的一些作品和文艺观点,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修正主义的文艺理论纲领”。

5.“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P12)1962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党全人民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强调要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康生诬陷李建彤的长篇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的大毒草”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1. 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P17)2. 三红一创(P17)(1)《红岩》作者:杨益言、罗广斌;主要人物:江姐等。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民歌提倡“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即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2、山西的作家流派被称为山药蛋派,主要人物有赵树理、马烽、西戎。

3、伤痕小说得名于卢新华发表在《人民文学》的小说《伤痕》,而伤痕小说潮流的开山之作则是刘心武创作的《班主任》,小说通过宋宝琪和谢惠敏这两个畸形儿形象的塑造,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4、陆文婷、李双双、林道静这三个女性形象分别出自小说《人到中年》、《李双双小传》、《青春之歌》,这些小说的作者分别是谌容、李准、杨沫。

5、王朔是当代文学新时期商业写作第一人,其作品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顽主》、《看上去很美》。

6、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共发表了150篇作品。

7、“三个崛起”是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8、叶辛展现知青命运的三部曲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

9、高行健的戏剧《野人》是一部多声部现代诗剧。

10、张洁的大雁系列散文包括《挖荠菜》、《拣麦穗》、《盯梢》等。

11、十七年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有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

12、雷抒雁的《小草在唱歌》是为了纪念和歌颂敢于坚持真理、不屈服于“四人帮”压力,被残害的革命烈士张志新所作。

13、邓友梅是“京味小说”的代表作家.14、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小说是指:《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狗皮》。

(一)十七年文学1、十七年的文艺运动和思想斗争(1)第一届文代会1949.7.2——1949.7.19在北平召开,产生了全国性的文艺机构和文艺组织文联。

*第一届文代会意义:首先根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确定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方向和道路;其次,这次文代会是我国各路文艺队伍的大会师,大团结的一次空前盛会。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一、内容概述文学发展与历史背景: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和文化建设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重要作家与作品:熟悉现当代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包括鲁迅、茅盾、巴金、柔石、叶紫、莫言、余华等作家的生平、创作特点及其重要作品的主题、风格等。

文学流派与思潮: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各种流派和思潮,如白话文运动、左翼文学、现代派诗歌、朦胧诗、先锋小说等,掌握其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

文学理论与批评: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批评方法和观点,包括茅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胡风的现实批判主义等。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动: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现象,以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互动关系,如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等。

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风格、语言等特点,掌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1. 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性首先它反映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变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变化和精神面貌都得以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展现和传承。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可以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发展。

其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了解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窗口,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次现当代文学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独特性并进行自我创新。

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提升个人素养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和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一、十七年文学1、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第一次文代会2、建国初期大规模(全国性规模)的文学批判运动: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萧也牧等创作倾向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对胡适的批判、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文艺界反右运动,各次文学运动的主要内容。

3、十七年诗歌: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代表性诗人和作品;七月派、九叶派诗人4、农村题材的小说:“农业合作化运动”(柳清《创业史》、赵树理《“锻炼锻炼”》、孙犁《铁木前传》)5、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第一部正面表现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短篇《百合花》6、百花文学:双百方针之后的小说创作方面的突破,代表性作家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红豆》7、话剧《茶馆》的艺术成就6、散文三大家二、文革文学1、样板戏:创作理论,八个样板戏2、文革时期地下文学:主要特征;地下诗歌;地下小说;对文革地下文学的认识和评价三、80、90年代文学1、第四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邓小平发表《祝辞》讲话。

2、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小说:《布礼》《蝴蝶》《春之声》《海的梦》《风筝飘带》等,其他运用了意识流表现手法的小说3、伤痕文学:发生时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点、成就和缺失(个人理解和评价)4、反思文学:发生时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点、成就和缺失(个人理解和评价)5、改革文学:发生时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点、成就和缺失(个人理解和评价)6、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代表作家作品汪曾祺小说的主要特点,文学史价值和意义7、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征8、新写实: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征9、朦胧诗之争;朦胧诗代表性诗人;朦胧诗的美学特征。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19世纪末到现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命运。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第一部分:白话文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文学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即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作家们开始使用白话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文学更加贴近人民。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鲁迅,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文学的形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在这个时期,一批年轻的作家和思想家开始提倡新的文学观念和艺术风格。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胡适、陈独秀等人。

他们主张文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的命运。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抗战文学的崛起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抗战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以抗战为题材,描写了人民的英勇斗争和牺牲精神。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和巴金的《家》。

抗战文学的崛起不仅表达了人民的抗战情感,也对国家的团结和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部分:社会主义文学的兴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以社会主义为主题,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鲁迅、茅盾、巴金等人。

社会主义文学的兴起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革,也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部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本文档提供了关于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复资料,以帮助准备
自考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以下是复资料的主要内容:
1. 背景概述
- 简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背景和重要阶段。

- 提供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2. 文学运动和代表作品
- 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重要文学运动,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解放前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 列举代表性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的《庐山谣》等。

3. 重要作家与作品
- 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重要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如钱
钟书的《围城》、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

- 提供作家的生平背景和文学风格特点。

4. 文学理论和批评
- 简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如““文化一统论”、““造物意识”、““文学评价标准”等。

5. 影响和意义
- 分析中国当代文学史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意义,如文学对社会变革的反映和促进作用等。

6. 难点和值得重点关注的内容
- 列举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难点和值得重点关注的内容,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家的社会角色等。

通过复这些资料,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重要作家和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批评。

希望这些复资料能够对学生们的研究和备考有所帮助。

>注意:本文档为复习资料,如需详细了解任何具体内容,请查阅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列举:简述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1)取材地域集中,具有鲜明的山西地方色彩(2)坚持从生活出发写人物,热情歌颂农民在新时代中的成长。

(3)赵树理重视农村社会的传统生活的研究。

4.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富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

简析“小腿疼”和“吃不饱”这两个形象的特点与典型意义。

形象特点①“小腿疼”和“吃不饱”——以偷懒取巧为性格核心的落后农村妇女的典型。

她们有着自私自利,好吃懒做、损公肥私,投机取巧的共同性格特征,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

如“小腿疼”的倚老卖老,敢于撒泼;“吃不饱”的工于心计,善于撺掇。

②“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典型意义:第一,探了索农民自身的复杂性和农村生活的新矛盾,提出了教育农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第二,对于当时的“浮夸风”和“共产风”是一种抵制。

《红旗谱》朱老忠人物形象:1,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反抗的性格。

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格。

3.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出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

简析《创业史》中梁三老汉形象及其意义。

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者观念的中国旧农民的典型。

他具有双重性格:善良、朴实、勤劳,又自私、落后和保守。

典型意义:一方面,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这是一个真实可信的、饱满的复杂艺术形象。

另一方面,真实地传达了普通农民在变革时期的矛盾、犹豫、彷徨甚至自发地反对变革。

简述《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道路及其意义。

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从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①成长起点: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出走→个性解放;②成长的转折、发展:共产党的引导、林道静的两次被捕;③成长终点:成为共产主义战士→民族解放。

林道静成长:对封建家庭、封建伦理道德超越→对旧我超越→无产阶级的先锋战意义:《青春之歌》体现的不仅是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也是国家的成长过程,她是一个群体的象征。

最后,卢嘉川、江华拥有了林道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拥有了中国。

同时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茶馆》艺术特色①侧面透露法(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历史)1.民族地方的特色:北方茶馆2.各色人等的出现,集体亮相3.各色人等均可在此暴露社会矛盾:康六卖女、太监娶媳妇等4.象征意味:茶馆本身就是一个象征——旧社会的缩影。

②人像展览式,超越一人一事。

③结构:坐标式的结构——二维式立体感。

有纵有横,有虚有实,纵是三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横是每个时代的矛盾冲突,三个时代的横断面。

④人物众多,性格鲜明:有名有姓的有70多个任务,让人一遍就记住的有50来个人物。

论述《茶馆》的艺术成就1、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给人以希望,立足今天,回顾过去。

2、塑造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

虽然人物众多,但是个性鲜明,这不能不说是人物塑造上的一个巨大成功。

在人物肖像塑造上,老舍擅长白描,他的白描总是漫画式的,加入喜剧的因子,于嬉笑怒骂的氛围中凸现人物身上的“可爱或可憎之点”。

《茶馆》中的七十多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大都是三言两语勾勒出来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马五爷的形象。

老舍只用了三句台词,就真切地描绘出其霸道、虚伪、狂傲的洋奴性格。

3、语言朴实凝练,具有浓郁的北京口味。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

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2)语言的幽默风格。

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

(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政治抒情诗:郭小川诗歌的艺术风格答:(1)战士诗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充沛的革命激情。

思想大于形象,议论多于描写。

(2)富有深邃哲理和浓郁的诗情画意。

(3)重视诗歌的形式:民歌体、格律体、自由体,是诗歌形式改造的探索者,善于运用“楼梯体”。

从《红高粱》看莫言小说的创作特色。

(1)以民间的立场,使用民间话语建构了一个民间世界。

首先,情节框架上,情节由两条线索交织而成,开辟了现代历史战争题材中的鲜活的民间世界。

其次,人物形象塑造上,除去了传统意识形态二元对立的正反人物概念。

再次,把民间世界认同为一种理想状态,使描绘其中粗鄙丑陋的一面变得自然起来。

(2)写作上的新颖之处: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时空表现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结构方式;运用了大量的充满想象力且总是违背常规的比喻和通感等修辞手法。

贾平凹小说有何特色?作者说“欲以商州这个地方,来体验、研究、分析、解剖中国农村的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生活变化”。

代表作《腊月.正月》、《天狗》、《浮躁》等。

第一,广泛反映农村经济改革对传统社会秩序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在价值观、人生方式等方面的冲击及由此引发的乡村中的悲欢离合;第二,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色彩;第三,“在叙述方式、语言风格和艺术韵味上,力求对于中国明清白话小说艺术的吸纳,在文体上力求形成自然、含蓄、富内在韵味的格调。

汪曾祺文化小说有什么特点?汪曾祺以其“文化小说”著称,风格清新隽永,生趣盎然,象一幅幅风俗画。

1.以表现家乡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

2,以散文笔调写小说,不重在结构故事。

3,语言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

4,清逸秀异,淡泊高雅的风格。

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

《白鹿原》的史诗品格1.源自其混沌而感性的历史意识与历史叙述。

小说的架构非常宏大,一方面,小说充分展示了历史的宏阔性与复杂性。

另一方面,作家又表达了对“本质”的历史的怀疑。

2.小说的深度在于作家对特定历史状态下的人生命运与人性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小说所展示的“仁义白鹿村”的毁灭既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的悲剧。

3.《白鹿原》还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巨著。

小说无论从人物的设置上,还是从意象描写上,都具有鲜明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意义。

小说所呈现的家族史的构架,以及大量的文化风俗史的描绘都是小说文化干的根源。

4.《白鹿原》在艺术方面的气魄和力度也与史诗性及其相符。

虽然整体上说,作品在艺术方式上显得传统朴素,但在这种传统和朴实中,我们看到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严肃的艺术态度。

5.《白鹿原》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1、意象鲜明,民族史诗。

2、人物对比,个性分明。

3、语言特殊,大气磅礡(1)作家站在人类共同的立场上,从人类文明史的高度,对中国现代历史进行了全新的体验和认识,将近代以来的政治争斗史,尤其是将国、共间交错复杂的矛盾斗争史,置于农村宗族文化的社会结构中,在家族矛盾与政治斗争中,展现了一段纷纭变化的世事风云,使小说真正成为“一个民族的秘史”。

(2)在人物塑造上,作品打破了以往同类题材两元对立的的创作模式,注意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文化和家族文化的角度出发,塑造出具有崭新意义的人物形象。

(3)作品还成功地对作为民族禁忌的性生活及其在文化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作出了展示。

4)作品还具有浓郁的关中地方特色和乡土色彩。

艺术特色: 1.作品广泛运用了象征手法。

作品反复出现的意象有白鹿、鏊子等。

白鹿象征着民族文化精神,例如,作为白鹿原人精神支柱的朱先生逝世时,他妻子看见前院腾起一只白鹿,掠上房檐飘过屋脊在原坡上消失。

2《白鹿原》充满了魔幻色彩。

作品不仅引用了神话,而且引入了民间传说。

古典戏剧等神话情节,充满了魔幻、神奇的气氛。

3,《白鹿原》呈现出浓郁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作品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都呈现出关中特有的风情马原小说有何特点?(1)、马原的“元小说”和“叙述圈套”。

•“元小说”就是有意暴露叙事行为或者虚构性的小说。

(2)、马原的作品是通过小说的构成方式表达对世界存在方式的理解的。

在故事和叙述的关系上,马原看重的是叙述,在他看来故事不过是叙述的产物。

马原的小说还试图表明,所谓真实的世界只有通过叙述或虚构的方式去把握,真实的世界存在于虚构之中。

(3)、马原的小说尝试把现代写法与传统写法结合起来的叙述方式。

(1)提供可信的故事细节,制造真实感,然后又将它们打碎。

(2)偶然逻辑局部逻辑大势不逻辑《随想录》的思想文化1、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

是“一代作家留给后人的遗嘱”,重现了“启蒙”倾向。

2、最撼人心魄的,是作者严于责己、解剖自我的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

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

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3、独特的话语方式——“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

”《随想录》的文体价值1、引领散文创作由虚空伪饰走向求真务实。

2、题材广泛,将个人生活、人间真情、凡人俗事都引入了散文。

3、在语言上不是当作“诗”写,而是以文字的本色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是真实自然的心声流露。

摆脱了影响深远的“杨朔模式”。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舒婷诗歌的创作特色。

《致橡树》简析首先,《致橡树》的思想内涵:鲜明的女性意识、崇高的人格精神和对爱情的热烈呼唤。

其次,艺术特色:A、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界。

B、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

双桅船第一,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构成了舒婷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

第二,以“自我”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抒情形象。

表现出一种甜密的忧郁,一种感伤的希望,传达忧伤而美丽的诗情。

第三,具有着明显的现代主义特点。

舒婷的诗采用了隐喻、意象、暗示、象征、通感以及打破时空等等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

第四,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舒婷的诗充满了温情与包容,形成一种深情柔和的诗风。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北岛的诗歌特色。

•首先,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

反思历史和现实,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

•其次,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

•再次,简洁、犀利而又带晦涩的语言,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简言之,北岛的诗歌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

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

北岛表现出沉思者的姿态,诗风凝重奇峭,眼光犀利。

顾城诗歌的创作特色(童话诗人)诗是梦幻的,以自然和童话为核心构筑起一个美丽的精神王国(1)反思与寻觅。

寻觅是他诗歌的最终目的。

他善于敏感地把握细小的感觉,从个人感觉中表达对于内在生命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