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雷暴活动特征分析
浙北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空报原因分析

浙北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空报原因分析
邱吉东;沈易安;奚雷
【期刊名称】《浙江气象》
【年(卷),期】2024(45)1
【摘要】利用各种常规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全球大气和陆面再分析产品(CMA-RA)的0.25°×0.25°再分析资料,回顾了2022年6月14日雷暴大风过程的预报思路,并诊断分析了空报原因。
结果表明:(1)实况副热带高压位置相比于模式预报明显偏西,阻隔了水汽输送;低层湿度条件差,潜热不足,不利于强对流的发生;高低层形势配置差,700hPa及850hPa没有明显系统,同时模式预报有利于强对流的“前倾槽”形势并没有在实况中出现;不稳定能量相比于模式预报低;模式预报的上下层冷暖平流的配置在实况中也没有出现。
(2)面对分歧较大的模式预报以及偏重的上级指导预报,预报员主观订正能力有限,过分依赖模式预报和指导预报。
(3)预报员应增加多元资料分析,根据上游天气实况,及时订正更正预报结论。
【总页数】5页(P6-10)
【作者】邱吉东;沈易安;奚雷
【作者单位】湖州市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
【相关文献】
1.绵阳机场一次雷暴天气过程空报原因分析
2.2017年秋季河北一次飑线引发的雷暴大风过程分析
3.浙北地区春季一次弓形回波造成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州“2022-06-24”梅雨期暴雨过程分析

湖州“2022-06-24”梅雨期暴雨过程分析
向华;吴彬;奚雷;周雪婧;陶威
【期刊名称】《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年(卷),期】2024(41)2
【摘要】文章采用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双偏振雷达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及数值预报资料,对2022非典型梅雨年湖州一次较典型的梅雨期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对流性雷雨大风阶段雷达表现为飑线和大雨滴、高浓度特征,稳定性降水阶段雷达表现为小雨滴和低浓度特征;副高的强度减弱缓慢,切变线和700 hPa急流长时间在区域内维持是导致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强降水数值模式预报强降水落区向南偏移。
需要关注最新预报调整及物理量的变化并合理订正,加强多种数值预报产品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性。
【总页数】5页(P85-88)
【作者】向华;吴彬;奚雷;周雪婧;陶威
【作者单位】湖州市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1.1
【相关文献】
1.2011年梅雨期湖北省首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武汉市一次梅雨期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3.梅雨期间强对流暴雨与锋面暴雨的对比分析
4.梅雨期江淮季风暴雨过程分析
5.关于湖州地区梅雨期划分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雷电活动的特点及其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浙江省雷电活动的特点及其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童杭伟;范国武;王海涛
【期刊名称】《电网技术》
【年(卷),期】2008(32)11
【摘要】通过分析根据雷电定位系统积累数据绘制的2004~2007年浙江平均地闪密度图,总结了浙江省雷电活动的特点,发现雷电活动与地形、季节性气候等较为相关。
通过比较绘制的浙江平均地闪密度图与雷暴日图,发现了雷电日与地闪密度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一致,指出根据雷电日推算地闪密度的方法已不够科学,推荐以地闪密度作为分析和判断浙江雷电活动的主要参考数据,并建议进一步开展地闪密度应用导则的研究。
【总页数】2页(P99-100)
【关键词】浙江省;雷电活动;地闪密度;雷电日
【作者】童杭伟;范国武;王海涛
【作者单位】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丽水电业局;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85
【相关文献】
1.浅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J], 欧富贵
2.液活动和地形特点的关系以马里亚纳海沟南部为例 [J], 江书龙;江诗明;崔路凯
3.2013-2016年高考全国卷中“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以
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例 [J], 李德欣
4.基于气候-地形-土壤因子和GIS技术的浙江省香榧种植综合区划 [J], 金志凤;杨忠恩;赵宏波;姚益平;黄敬峰;袁德辉;李波
5.2013—2016年高考全国卷中“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例 [J], 李德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雷暴天气是指大气中产生雷电现象的一种天气现象。
雷暴天气通常伴随着强对流,高强度的降水和强烈的电流,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雷暴天气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雷暴天气的特征:1. 低压和高温:雷暴天气通常在夏季出现,当大气中的水汽在高温的作用下形成层状云,使得气压下降。
这种低压和高温的气候条件为雷暴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 充足的水汽:雷暴天气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
当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就会发生对流,从而引发雷暴天气。
3. 不稳定的大气:雷暴天气通常伴随着不稳定的大气条件,即大气中的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变化较大。
这种不稳定性使得大气易于产生对流,从而形成雷暴天气。
4. 强对流和降水:雷暴天气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对流和降水,伴随着激烈的雷电活动和狂风暴雨。
雷击产生的强电流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大雨容易引发山洪和水灾。
减灾措施:1. 加强雷暴天气监测预警:各级气象部门应加强雷暴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居民做好防护措施。
公众也应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雷暴天气的情况,做好防范准备。
2. 避免室外活动:在雷暴天气过程中,人们应尽量避免在室外活动,特别是在雷雨季节。
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安全的室内避雷设施,避免暴雨和雷电直接对人身造成伤害。
3. 避免接触金属物品:雷暴天气时,尽量避免接触金属物品,特别是铁质和铝质物品。
雷电喜欢打击高大的金属物体,接触金属有可能引发雷击事故。
4. 加强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对于住宅和大型建筑物,应加强防雷设施的建设。
这包括安装避雷针和接地装置等,提高建筑物的防雷能力。
还应做好地下排水系统的设计,防止暴雨引发的洪水。
5. 教育公众防雷常识:各级政府和学校等应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教育公众远离高大的树木、避免站在露天空地,避免使用高空物体等,以降低雷击风险。
雷暴天气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包括低压和高温、充足的水汽、不稳定的大气条件以及强对流和降水。
浙中地区一次强对流过程地闪活动特征分析

浙中地区一次强对流过程地闪活动特征分析作者:许洪泽周梅来源:《河南科技》2017年第03期摘要:借助闪电定位网资料、地面大气电场观测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浙中地区一次强对流过程的地闪活动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地面大气电场的变化曲线与地闪次数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与地闪的电流强度没有关联性;地闪的移动和次数与多普勒雷达组合反射率的强回波(>30dBZ)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较好的一致性;MCS成熟和消散阶段表明ET能较好地反映雷暴活动的剧烈程度。
关键词:强对流;闪电;ET中图分类号:P4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 168(2017)02-0150-03大风和雷电等自然灾害常在强对流系统中产生。
利用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仪、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闪电活动进行统计分析是很多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
很多学者,如Reap等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闪电观测网,分析出Oklahoma和Kansas闪电定位资料各自的气候分布特征;Orville等给出了20世纪末美国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闪电气候分布特征,但在分析闪电日变化特征时,未能详细分析不同下垫面对其的影响;冯桂力等分析了山东省潍坊市一次冰雹云形成发展与闪电活动特征的关系;郑媛媛等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气象卫星、闪电定位资料及NCEP资料统计分析了2007年7月8日发生在安徽沿淮西部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MCS特征;易笑园等研究了华北飑线系统中地闪活动与ET的关系及预警指标。
强对流天气活动及雷电分布特征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气候特征,不同下垫面的雷暴闪电特征差异较大。
根据相关统计,浙中地区属于我国雷暴高发区域之一,本文主要分析该区域内一次强对流的闪电活动特征。
1地闪活动特征分析自2011年4月27日凌晨起,一支强对流自西北而西南先后袭击了安徽省中南部、浙江省大部,尤其是浙江省中部,强对流所经之地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27日2:30-5:30影响浙江省中部的金华地区,据测得强雷暴侵袭来临时,城区风向突变,风力猛增,观测站测得最大风力在18~23m/s;与此同时,气压突升,气温急降,相对湿度上升幅度也较大。
《浙江气象》2010年总目次索引

20 08年 2月初义 乌雨 凇的 天气背景 及 T—lp图征状 …… ……… ……… 赵 贤产 季致建 ( :) n 19
有关江 淮梅雨 的研究 回顾 … …… ……… ……… ……… 黄青 兰 王黎 娟 何金海 管兆 勇( :) 2 2 20 09年 2月 中旬 至 3月上 旬浙 江省连 阴雨天气 过程 分析 …… …… ……… ……… … 沈 玉伟 ( : ) 2 8
县级 市气 象影 视节 目制作
梅士龙 (: ) 22 5 叶祝 萍( :9 22)
冉 ( :1 23 )
… ……… ……… ……… ……… …… ……… ……… …… 洪
气象服务工作中办公软件的巧用 ……………………………… 方 英 李 倩 台州市雷暴 及 雷 电灾 害特征分 析 …… ……… ……… ……… …… ……… 池景冬
刘少武 ( :9 13 )
张 天河 ( :2 14 ) 黄艳玲 ( :2 22)
嘉兴 预报 一体化 技术关 键简 析 … …… ……… ……… 何
气象 短信用 户数 据统计 分析 系统 的开发与应 用
锋
谢 国庆
李海 军 张瑞 萍 ( :9 2 1)
……… …… … 张
能见度 自动仪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 朱补全 自动 气象站备 份机业 务 系统实 现 同步备 份 …… …… 陈柏 茔 方婉珍 吴明江
4 8
浙
江
气
象
3 卷 4期 l
《 江气 象) 00年 总 目次 索 引 浙 ) 1 2
工 作 论 坛
加 强气象 防灾减 灾
加强 气象 防灾减 灾
2 1 服务 平安 浙江建 设 …… …… …… 浙 江省人 大常委会 副主任 程 渭 山 ( :) 4 1 服务 生态 文明建设 …… ……… …… ……… … 浙 江省委 书记 赵 洪 祝 ( :)
浙江省地闪特征及风险区划研究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10Vol.2 No.28浙江省地闪特征及风险区划研究*徐苏玉,李 霞,潘晨宁,崔俊彦,何亦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摘要:基于2014年-2018年浙江省闪电定位资料,对该区域内地闪时空分布及风险区划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浙江省雷暴日数在8月份到达峰值,2月份最低;地闪频次日分布、月变化均呈单峰分布,一天中15:00~17:00时段为峰值区域,全年地闪频次6月~8月为高发阶段,7月份达到峰值;地闪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台州、宁波、金华、衢州以及温州与丽水、台州的交界地带、衢州和杭州的交界地带,低密度区主要集中在湖州、嘉兴和杭州的北部区域。
浙江省雷灾高风险地区主要集中于衢州、金华和丽水北部地区;嘉兴、宁波、台州、温州、杭州东北部和绍兴中部地区风险等级较高;湖州、舟山和丽水南部地区风险等级较低。
关键词:闪电定位系统;时间分布;地闪密度;致灾因子中图分类号:TU984.2;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28-0010-02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利用卫星设备和地面观测仪器对闪电现象及其内在规律做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Lopez等对1995年-1997年美国地闪资料进行分析,给出了闪电总数、正闪百分率、地闪密度的地理分布特征。
Serge等发现在空间特征中不同的地闪种类与降水呈相关关系,并且正地闪对应的降水量比负地闪对应的降水量高。
国内研究者对我国雷电活动时空特征做过大量的研究。
张义军等对闪电活动与气候以及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一系列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
柴瑞等研究了浙江省在对流性天气与晴天时的大气电场的时间序列差分特性,使得预警的精确性得到提升。
王学良等利用湖北地区闪电数据,对闪电的极性、日变化、月变化、强度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文章利用2014年-2018年浙江省闪电定位资料,研究其闪电时间分布特征,确定其地闪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并结合区域特点分析造成该特征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研究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提供帮助。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雷暴天气是大气中的电荷运动体现,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和暴发性。
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 频繁的闪电活动:雷暴天气常常伴随着强烈的电荷分布和释放,表现为频繁的闪电活动。
2. 强风暴和暴雨:雷暴天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交替的短暂强风和暴雨,带来很强的风雨洪涝等灾害。
3. 大气环境不稳定:雷暴天气的形成需要大气中存在不稳定的气团或气流,以供热能传递形成上升气流,进而形成雷暴。
针对雷暴天气带来的影响和灾害,需要采取以下的防灾减灾措施:
1. 加强观测预警:要对雷暴天气的监测和预警机制进行加强,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避免人员和设备损害。
2. 合理规划和建设:在城市、乡村和工业区等地,应该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避免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对雷电产生过多的吸引力。
3. 增强建筑物的防雷能力:对于在雷暴活动频繁的地区,需要对建筑物、通信电力设施等进行防雷设施的安装和维护。
4. 培训公众防雷意识:要加强社会公众对于雷暴天气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帮助人们在遭遇灾害时能够科学有效地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
江
气
象
3 卷 3期 1
湖 州 市 雷 暴 活 动 特 征 分 析
马金福 冯志伟 虞 进 肖稳安 朱奎荣
( . 州 市 气 象 局 , 江 湖州 330 ; . 京信 息 工 程 大 学 , 苏 南 京 204 ) 1湖 浙 10 02 南 江 104
摘要 : 应用湖州地区 4个气象站多年雷暴观测 资料及浙 江省 闪电定位 系统观 测资料 , 区域分布 、 际变 从 年
料 , 括 闪 电 的位 置 ( 纬度 ) 闪 电 时 间 、 电 包 经 、 闪
中国雷 电活 动特征 时指 出青 藏 高原 及邻 近 地 区 是 雷暴 日的次 高值 区 , 是 闪 电密 度 的次 低 值 却
区, 反差较 大 l 。徐桂 玉 等根 据 我 国南 方 6 2个 气 象观测 站 l7— 19 9 1 95年月 雷 暴 日数 资 料 , 分 析 指 出我 国南方 雷暴 的年际 变化存 在着 2a 4a , 较短周 期 和 9a2 ,1a长周 期振 荡 J 。胡 艳 等分
防雷减 灾 已成 为建设 和谐 社会 和 平安 社 会 的重
地 区 的“ 城市 热岛 ” 应 可 能会增 加 城 区雷 暴 的 效 发生频 数 ; 海 地 区 雷 暴 日年 变 化 的 主周 期 约 上 为 6a ] [ 。 5
因此 , 为减少 雷 电活 动造 成 的损 失 , 有必 要 对 湖州 市雷 电活 动 的 特 征 进 行 深 人 的 分 析 , 掌 握 其活 动规律 。
化 、 际 变 化及 日变 化 等 方 面 对 湖 州 地 区雷 暴 活 动 进 行 了详 细 的 分 析 。湖 州 地 区年 均 雷 暴 日为 3 . , 月 4 7d 山 区 的雷 暴 日明显 偏 多 。 每 年 的 3 —9月 是 雷 暴 活 跃 期 , 月 最 多 , 月 和 l 月 最 少 。湖 州 地 区雷 暴 活 动 日变 7 1 2
雷暴 日往 往 高 于 同纬 度 地 区 的 数 值 _ 。朱 乾 】 j 根 、 锦瑞 等在分 析雷 暴 天气 成 因时 指 出 , 林 由于
山地 迎风坡 的抬升 作用 很 大 , 一般 来说 , 区的 山 雷暴 比平 原 地 区要 多 。 马 明 、 2 吕伟 涛 等 分 析
20-20 浙江 省 闪 电定 位 系统 观测 资 07 09年
0 引 言
湖州 市处 于浙 江 省 西北 部 , 下辖 3县 2区 , 有 4个 地 面 气 象 观 测 站 。作 为一 个 多 雷 地 区 , 每年都 有大量 的雷击 灾 害发 生 , 轻则 财 产损 失 , 重则人 员伤亡 , 已引起 政 府 和社 会 的高 度关 注 ,
级及安吉县 年平 均雷 暴 日分别 为 3 . d和 3 . 11 89
析 了上海地 区 4 (90-20 5a 16- 0 4年 ) 的雷 暴 气候 特征 , 结果表 明 , 海地 区雷 暴发 生 期 主要 集 中 上
在每年 的 5 —9月 ; 暴 的季 节 变 化 明显 ; 海 雷 上
跃期中。湖州地区雷暴活动平均 每 8 5a . 出现 1 个达 到严 重事件标准 的年份 , 严重偏 多和严重偏少 的年份
基 本相 当 ; 2 . 每 24a出现 1 异 常年 份 , 个 主要 表 现 为 异 常 偏 多 。
关键 词 : 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动 ; 势 ; 期 ; 常 ; 征 雷 趋 周 异 特
化呈现双峰特点 , 最高峰出现 在 1 1 , 5时 次高峰 出现 在 2 时 ,—9时是最 低值 区。应用 趋势分析 法 , 1 7 发 现近 5 湖州地 区雷暴 日数呈 现出在波动 中减少的趋 势。进一步应用小 波分析得 出湖 州地 区的雷暴 日数 0a
具有 8 —9a的震 荡 周 期 。 近 5 湖州 地 区雷 暴 活 动 经 历 了 3个 活 跃 期 和 2 减 弱 期 , 0a 个 目前 正 处 于 第 3 活 个
要课 题 , 掌 握 雷 电 活 动规 律 是 做 好 防雷 减 灾 而 工作 的前 提 条 件 。许 多 研 究 表 明 , 地 的 雷 电 各 活动 都有其 地方特 征 。陈渭 民在分 析 我 国雷暴 地理分 布 时指 出 , 势 较 高 、 地 地形 复杂 的 山 区 ,
1 资料 来 源
收 稿 日期 :00O.8 2 1.11
3 卷 3期 l
浙
江
气
象
d 比较 4个站年 均雷 暴 日数 , 现湖 州 市本 级 、 。 发 德 清县及长兴 县三地 比较接 近 , 而安 吉县 的雷 暴
数 为 5 . , 3 7 d 4 . , 96 18 3 3 d 4 . , 3 8 d 16- 90年 、 18 - 2 0 9 8 0 2年是 2个 相 对 低 值 区 , 间 年 平 均 期 雷暴 1数 为 3 . 3 7 5d和 3 . d 5 8 。从 图 2还 可 以看 出, 近年来 湖 州地 区正 处 于雷暴 活 动活跃 期 。
强度 、 电极 性等 。 闪
2 雷暴 日数 特 征分 析
2 1 雷暴 日数 的区域分 布 . 湖州地 区年平 均雷 暴 E为 3 . , 站年平 t 4 7d 各 均雷暴 日数分 别 为 : 湖州 市 本 级 3 . , 吉县 4 3d 安 4 . , 06d 德清县 3 . , 19d 长兴县 3 . d 0 5 。根据 国家 有关规范 规定 , 州 、 清及 长 兴 3个 站 属 于多 湖 德 雷区 , 而安吉站属 于高 雷 区l 。若 比较 相 同时期 的雷暴 日 , 17- 20 年这 一时期 湖州 市本 数 从 91 08
1 1 湖 州市地 面观 测资料 .
湖州 市本级 15 - 20 96 0 8年雷暴 地 面观测 数 据 , 吉县 15 - 2 0 安 99 0 8年雷暴 地面 观测 数据 , 德 清县 、 长兴县 17- 20 9 1 0 8年雷 暴地 面观测数 据 。
12 闪 电定 位仪观 测资 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