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课件附加课外练习

合集下载

论语选读ppt23(课件+试题,打包21套) 人教课标版1优选课件

论语选读ppt23(课件+试题,打包21套) 人教课标版1优选课件

5.孔子所讲的“好学者”的标准是什么?请结合选文的相关部分加以 分析。 答案
延伸探究
孔子所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
多读厚积 —— 读优秀作文,积素养提技能
至圣 ①文庙,是古时的学府。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精神的中心。中华各 地的文庙大成殿中,当面傲立的,便是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1) 【思悟亮点】 (1)第①段为什么从文庙写起提?示 因为文庙是供奉孔子的地方,这里有着中华文化的根。由此写起,更能 显出历史的厚重感,为下文评价孔子张本。
(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译文:_有__一__个__叫__颜__回__的__学__生__好__学__,__他__从__不__把___自__己__的__怒__气__发__泄__到__另__外__一__个_ _人__身__上__,__也__不__重__犯__早__先__犯__过__的__错__误__,__却__不__幸__短__命__死__了__。____
明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 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 地感受到孔子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 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孔子的思想是富有启 发意义的。
语言积累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通“_汝__”,_你____ ②好知不好学 通“_智__”,_聪__明___ ③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通“无__”,_没__有___ ④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通“_悌___”,_敬__爱__兄__长__,__泛__指__敬__重__年__长__的__人___
②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孔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崇 敬孔子。孔子生前并非皇族,但在其以后的时光封号却一再提高,从 “大成至圣先师”,直至“大成至圣文宣王”,孔门盛极一时,孔子 万古流芳。(2)

《论语》八则复习ppt

《论语》八则复习ppt
★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 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学贵质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宋.朱熹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积累、理解出自本文的成语。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 言警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 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 方法。
2、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是:__________________ (2)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 (4)《论语》中告诉我们正确对待别人优缺点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 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表达了他见到远 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请你翻译: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 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 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 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这里讲的是教的方法。
3、把你最喜欢的几则熟读成诵。
课堂小结
• 结合学习目标总结自己的收获和 心得。
1、这节课我学到的知识有------------------,我印象最深的是------------------

诵读赏析·论语八则PPT课件

诵读赏析·论语八则PPT课件

死读书 动脑筋 迷惑而无所得 认真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关系 就 胡思乱想 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
孔子说:“只读书却 不思考,就会感到迷 惑而无所得;只是空 想却不认真学习,就 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 所得。”
赏析
第三则也是讲学习方法,以精练对 称的语言,指出了“学”与“思” 的辩证关系。“学”是“思”的基 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 和扩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学 习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赏析
第八则讲的是教的方法,先让学生思 考、表达,再给以适当的启发。学生 不能举一反三,再教他就没有作用。 这里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 重要性,否则,教者讲得再多也不会 有什么效果。
分组讨论(窥一斑而见全豹)
1、从《论语》八则揣摸《论语》的写作特点。
1、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2、篇幅简 短,语言精练。
2、谈谈学习本文后你体会最深刻的一点。
为方便学习与回顾本课程,请在下
载后进行查阅和编辑,疑问之处请
直接联系老师
For the convenience of learning and reviewing this course, please check and edit it after downloading.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the teacher directly
同道 值得取法的人 于此 他们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跟从,遵循 表顺承关系
翻译:
孔子说:“三人 同道,其中必定 有我能取法的人 在里面;我就选 取他们的优点来 学习,他们的缺 点如果自己也有 就改正。”

《论语》八则课件

《论语》八则课件

理解:讨论正确的教学方法: 幻灯片 11
2013-12-19 26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13-12-19 27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返回 28
2013-12-19
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论语》里哪 些名句?

2013-12-19 29
作业
熟读并背诵课文
2013-12-19
30

2013-12-19 4
走近经典: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 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从宋朝 以来,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 “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论语》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 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 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 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 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013-12-19
12
2、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领悟
(之) 为 师 矣。‛
可以

凭 (这一点) 做

2013-12-19
下一则
13
返回
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知识,
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经常温习旧课,领悟新知。
2013-12-19 14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勤奋好学,谦虚好问
2013-12-19 20
6、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论语选读ppt23(课件+试题,打包21套) 人教课标版

论语选读ppt23(课件+试题,打包21套) 人教课标版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 艺理论批评家。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 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传世的《论语》共有 《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 20篇。《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 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
明主旨 本课五则选文均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孔子的言行及 别人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极力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无道的 现实为己任,具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更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的执著与坚韧的品质。
语言积累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长沮、桀溺耦而耕 通“_杰___”,__形__容_高__大__ ②是鲁孔丘与 通“_欤___”,_句__末__语__气__词__,__表__示__疑__问__ 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通“__尔__”,_你____ 通“_避___”,_躲__避___ ④植其杖而芸 通“_耘___”,_除__草__ ⑤使子路反见之 通“__返__”,_回__去___
2.你觉得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3.你是如何理解子路“不仕无义”的思想的?这种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样 的现实意义?
答案

4.选文是如何塑造孔子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案
延伸探究
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 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你是如何看待 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的? 答案 在我国传统中,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都是 先秦儒家的大师。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模式。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进还是退,两者并无差异。 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更为执著。(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 发点,言之成理即可)

论语八则ppt10 苏教版

论语八则ppt10 苏教版
返回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于之 虚数,几个人 走 在其中 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们的优点 顺从 好的方面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下一则 返回
8 子曰:‚
知 之 者
不如
(对待任何学问和事业) 懂
的人 比不上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好 喜爱 以……为乐 认为……是乐趣
《论语》八则
塘桥初中 袁圆
《论语》八则
1 关于孔子
2 关于《论语》
2
3字词解释,内容理解
(1,2, 3, 4 5, 6, 7, 8, 9, 10) 4练习 ,
5讨论 6文言文翻译方法
返回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
理解:讲学习态度(要好之、乐之)
唯会寻学习乐趣,方能学大成.
下一则 返回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 聪明 以……为耻 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以是,因此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勤奋好学,谦虚好问 下一则
返回
6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记 不倦,何有于我哉!‛ 厌倦,满足
疲倦
=于我有何哉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论语》八则课件

《论语》八则课件

第二则
通“智”。智慧,聪明 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代词, 代词,这 是
知 也.”
固定句式:“……也 译作“……是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第二则译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
曾经 睡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
用来 整,全 没有
益,不如学也。
第八则译文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来思考,没 有好处,不如学习。
成语积累: 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优点 好的方面 顺从,学习 顺从 学习
第四则译文
几个人一同走路, 几个人一同走路 , 这里面一定有可 以当我老师的人。 以当我老师的人 。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 点去学习, 对他们的缺点, 点去学习 , 对他们的缺点 , 要注意改 正。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五则
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 旧的(知识)
领悟
为 师
可以
矣。

(之) 之
这一点) 凭 (这一点) 做

第五则译文
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 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 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六则
这样
以后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曰(yuē )
: 说
第一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yuè 通“悦”,愉快 愉快 按 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了解 志同道合的人 yùn 不亦君子乎? 而 不 愠, 但 怨恨 恼恨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论语八则ppt课件

论语八则ppt课件

CHAPTER 02
论语八则解读
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总结词
学习与复习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这一则强调了学习后及时复习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复习,人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 解,从而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则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总结词
友情与交往的喜悦
详细描述
这一则表达了与远方朋友相聚的 喜悦。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 友情是一种珍贵的情感,与朋友 的相聚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学思结合
论语八则强调学与思的结合,教导我 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总结,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事求是
孔子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告诫我们 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主观臆断、 不轻信盲从。
创新思维
论语八则鼓励创新思维,要求我们要 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提出新观点 、新方法。
终身学习
孔子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导我们 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不断 变化的世界。
坚韧不拔
论语八则强调自我反省,要求我们经常审 视自己的言行,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以 达到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
孔子提倡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导我们要有 毅力、有恒心,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以 实现个人目标。
对人际关系处理的启示
尊重他人
论语八则强调尊重他人,教导 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尊重 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建立和谐
则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总结词
心态平和与自我修养
详细描述
这一则强调了保持心态平和的重要性。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 ,不应当心生怨气,而是应该以君子的风度处世,保持内心 的平静和冷静。这种自我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
则四:吾日三省吾身
总结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1、可以
可以凭借
2、矣:了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又领悟到新的东 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这是讲学习方法。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 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2、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
(八)子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 ‛
1、愤: 想弄明白却不能。 2、启: 开导,启发。 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 3、悱: 的样子。 4、隅:方角。 5、复:再。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 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 角,就不再教他了。” ——这里讲的是教的方法。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 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 家的重要经典。(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2、掌握“而”字的用法。 3、学习古人端正的学 习态度,改进学习方 法。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类:
表示修饰关系 默而识之,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表示并列关系
表示承接关系 表示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学习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师: 值得学习的人。 2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3、其:其中,他们。 4善: 优点。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 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 有,要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讲 的是学习态度。
4、耻:以……为耻。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 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 请教为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 好问,讲的是学习态度。
(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默: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 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 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记 录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1、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2、乎: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朋:志同道合的人。 4、知: 了解(自己)。 恼怒。怨恨。 5、愠: 品德高尚的人。 6、君子: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吗?” ——这是讲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3、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 “却”、“可是”。 4罔: 迷惑而无所得 。 5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 得;只是空想不认真学习,就会有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里阐述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 的。
(四)子曰:‚由!诲汝知之 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举一反三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半部《论语》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①论语( lú ) n ③罔( wǎng ) ⑤默而识之( zhì) ⑦不亦说乎( yuè ) n ②愠( yù ) ④殆( dà ) i ⑥哉( zāi )
4.填空。
《<论语>八则》是记录 孔子和 他的弟子 言行的书,其中有不 少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 5.《<论语>八则》的中心可归纳为如下三方面 A.学习态度 : ④ ⑤ B.学习方法:② ⑦ ③ ⑥ C.个人修养:① 下面这些话各属于哪类?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温故而知新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⑤学而不厌 ⑥诲人不倦 ⑦学而时习之
默默地。 2识: zhì ,记忆,记住。 3,而: 第一个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第二个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 4厌: 满足。 5诲: 教导。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 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默而识之”讲学习方法,“学而不厌”,讲的是学习 的正确态度。“诲人不倦”,讲的是教育人的正确态度。
⑧诲( huì )
2.解释句中加线的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同“悦”,愉 快。 ②温故而知新。 故:旧知识 。 ③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而无所得 。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 因此 。 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厌:满足。
3.判断下列句中“而”的用法。 A.顺接连词 ①学而时习之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学而不思则罔 ④学而不厌 A B.转折连词 A B B
1、是:代词,这。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 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 是真知啊。” ——这是讲学习态度。
(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 何以:“以何”的倒装,凭什么。 2而: 表示顺承。 3是以: “以是”的倒装,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