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文化(1)
中国扇子文化介绍

中国扇子文化介绍
中国扇子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扇子在中国被视为一件文化精品,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是一种艺术形式,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扇子的种类很多,有折扇、团扇、宫扇、舞扇等等。
每种扇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材质和装饰风格。
其中,以宫扇最为著名,它是皇室固定使用的扇子。
宫扇的特点是扇面上的花鸟、山水等图案非常精美,色彩鲜艳,气质高雅。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扇子还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扇子常被用来传递感情,例如送给亲友表示关爱,或作为礼物送给长辈表示敬意。
在一些传统节日和婚礼中,扇子也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除了实用和象征意义外,扇子还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扇子艺术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扇子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艺术的代表。
扇面上的图案和文字都是由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或文人亲自设计的。
扇子艺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的繁荣。
总之,中国的扇子文化是非常丰富的,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是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扇子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文化的魅力。
- 1 -。
古代扇子用法(一)

古代扇子用法(一)古代扇子的用法1. 扇舞古代扇子最常见的用法之一是用于舞蹈表演。
扇舞是一种优雅的艺术形式,通过扇子的舞动和手势来表达情感和故事。
扇舞在古代的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中都有应用,形式多样,既可以是缓慢柔和的扇子摇动,也可以是矫健有力的扇子舞动。
2. 轻纱遮挡古代扇子在室内使用时,也常用于遮挡阳光或者围绕个人私密空间。
轻纱扇子可以作为一种装饰物,同时也提供一定的隐私。
这种用法在宫廷和贵族生活中尤其常见,扇子的图案和颜色也常常与室内的装饰风格相协调。
3. 礼仪用品古代扇子在宫廷和社交场合中也是一种重要的礼仪用品。
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扇子手势来传达各种含义,例如持扇于心口表示谦卑、挥动扇子表示扬起等等。
这些手势可以用于招呼、感谢、致意和表达情感等场合。
4. 赏析与收藏由于古代扇子多采用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许多人将其作为艺术品来欣赏和收藏。
古代扇子在绘画、雕刻和装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因此,赏析和收藏古代扇子成为一种具有欣赏价值和投资价值的活动。
5. 扇面书画古代扇子常常作为绘画、书法和文学作品的载体。
扇面书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既可以把扇面当作画布进行绘画,也可以在其上书写诗句或文章。
这种形式既可以欣赏,又可以用作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双重价值。
6. 战争用途在古代战争中,扇子也有一定的用途。
扇子可以用作军旗、军牌或者信号器,在军队中起到指挥、组织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此外,扇子还可以用作武器,特别是折扇,可以作为一种隐藏的攻击工具,对敌人进行攻击或者自卫。
7. 仪式和庆典古代扇子在各种仪式和庆典中也有重要的用途。
比如,宫廷仪式中的贵宾入场时常常会伴随着扇子的舞动;婚礼上,扇子可以用作道具和装饰品,增加仪式的庄重和喜庆氛围。
以上是古代扇子的一些常见用途,展示了扇子在古代社会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无论是在艺术、礼仪、日常生活还是战争中,古代扇子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扇文化的知识

扇文化的知识
扇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扇子是一种常见的日常用品,既可以用来消暑遮阳,也可以用来装饰。
在中国古代,扇子还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品,还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
扇子的种类繁多,不同的扇子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例如,宫扇是代表皇家尊贵的扇子,岳阳扇则是代表着湖湘文化的扇子,还有闽南扇、扬州扇、苏州扇等等。
每种扇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扇子的制作也是一门精妙的手艺。
传统的扇子制作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包括选材、刻画、饰面、漆工等等。
这些工序都需要高超的技艺和细心的态度,才能制作出一把精美的扇子。
扇子的使用也有其讲究。
在古代,扇子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的人使用的扇子也不同。
例如,皇帝使用的扇子是由红色丝绸制成的,而普通百姓则使用的是简朴的竹扇或布扇。
此外,扇子还有着一些特殊的用途,例如在京剧中,演员经常使用扇子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总的来说,扇文化是一种典雅、华丽而又富有内涵的民俗文化,它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扇子的起源与发展

扇子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扇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品,起源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本文将从扇子的起源、材料、工艺、样式和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扇子的起源1.1 扇子起源于中国古代扇子最早起源于中国,最早出现在商代时期,是中国古代人们在炎热夏季使用的一种工具。
1.2 扇子的起源传说传说中,扇子起源于伏羲时代,伏羲用鸟翅扇动火种,火种传播到人间,人们开始使用扇子。
1.3 扇子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扇子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还是一种象征身份和地位的礼品,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和文人雅士之间。
二、扇子的材料2.1 扇子的材料种类扇子的材料多样,包括竹、木、纸、绢、骨、象牙、玉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2.2 扇子的制作工艺扇子的制作工艺包括雕刻、绘画、剪纸、贴金等,不同的工艺方法赋予扇子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2.3 扇子的装饰扇子的装饰主要包括绘画、刺绣、贴花、雕刻等,装饰精美的扇子往往能展现出制作者的艺术功力和审美情趣。
三、扇子的样式3.1 中国传统扇子的样式中国传统扇子的样式多种多样,有折扇、团扇、折叠扇、团扇、折叠扇等,每种样式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用途。
3.2 日本和韩国的扇子样式日本和韩国也有各具特色的扇子样式,如日本的团扇和韩国的扇面绘画扇等,展现出东亚各国的文化特点和审美趣味。
3.3 西方国家的扇子样式在西方国家,扇子也有自己的传统样式,如西班牙的扇舞扇和法国的褶扇等,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标准和风格。
四、扇子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4.1 扇子在中国的应用在中国,扇子被广泛用于舞蹈、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表现中,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扇子在日本和韩国的应用在日本和韩国,扇子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被用于传统舞蹈、茶道、礼仪等场合,展现出东亚文化的独特魅力。
4.3 扇子在西方国家的应用在西方国家,扇子被用于舞蹈、时尚表演、戏剧等领域,成为西方文化中的一种时尚艺术品,展现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扇子的吉祥寓意

扇子的吉祥寓意
扇子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1、因“扇”与“善”谐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是作为礼品赠送友的最佳物品。
手执一扇,求的是自我本心,念念向善。
这世上本没有信仰,若人人向善,人人皆为信仰。
2、扇子有“散子”含义,一般婚礼,以及求爱
3、民间,扇子还作为吉祥物用以避邪,定情等。
4、在明朝以前扇子主要是男性与男性之间赠送,礼品扇子的文化寓意主要是表达友谊,特别是同窗分别时的纪念用品,但在进入明清之后,扇子成为男性赠送给女性的物品之一,往往会在扇子上题诗作画抒发情感。
5、折扇因可折叠,方便随身携带,流传最广,在古代几乎人手一把。
折扇开合自如,开之则用,合之则藏,有进退自如,逍遥自在的寓意。
6、扇子还作为吉祥、清正、信物、艺术品,赠于友人。
扇子是友谊的纽带,从唐朝时,扇子就作为赠送邻国礼品,相互遣大使进行扇文化交流,直至今天中央和省市领导到国外访问都把扇子作为馈赠礼品,朋友长辈之间都有送扇子的做法。
二、礼物送扇子有什么讲究
1、扇子文化底蕴深厚
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日常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一把小小的扇子,不但已成为融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还拥有很多扇子故事、传说和趣闻轶事,例《苏东坡画扇结案》、《扇子巷穷道士补扇》、《玉孩子儿扇坠奇遇记》、《题扇桥》、《康熙题扇》、《扇子报喜》,以及"扬仁风"的传说,和泰戈尔扇子作为礼品赠扇题诗等都反映扇文化内涵。
2、扇子的高雅艺术
书法扇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一柄由著名书画家或名人提字作画的折扇,是一件高雅的艺术品礼品,给人以美的享受。
往来应酬互赠扇子及在扇面上合作书画,是古代文人之间的一种雅事。
中国传统文化——扇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扇文化扇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产物,在中国已经有了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扇子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以随手可取的植物叶子或动物的羽毛、兽皮等物,进行简单的加工,用来扇风挡雨,这便是扇子的初源。
从那个远古时代开始,扇子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
一把小小的扇子,与许多历史文化传说结下了不懈之缘:文人墨客以扇子为载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赠送亲朋好友;佛教僧人在扇面上抄上经文,便于念经拜佛;青年男女在扇面上书写情诗送给心上人,以表相爱之情或定情信物;舞台艺人手握扇子在戏台上婀娜起舞,尽情发挥,衬托人物心理……文学作品中的扇子文化图1/9经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扇子和《红楼梦》中的诗词一样具有的揭示人物命运,暗喻情节发展的作用,可谓是红楼梦中道具排行榜第一名。
图2/9《红楼梦》中写扇子对丰富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不同凡响之处。
如第三十回的“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第三十一回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第四十八回的石呆子因扇遭祸等,都是借扇子写出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晴雯、贾赦、贾琏、贾雨村、石呆子、平儿等人性格的一面,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作了相应的伏笔与铺垫。
《红楼梦》中所写之扇以折扇为主,也有纨扇、芭蕉扇,旁及扇坠、扇囊、扇盒诸物什。
扇子的产生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发端于殷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
三国孔明之羽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
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
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
团扇出现较早,又称宫扇。
团扇近圆形,是圆满的象征。
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写过一首《团扇歌》,称团扇“团团似明月”,故也把团扇比喻成“合欢扇”。
折扇出现较晚,因可折叠,方便随身携带,流传最广,在古代几乎人手一把。
折扇开合自如,开之则用,合之则藏,有进退自如,逍遥自在的寓意。
另外,因“扇”与“善”谐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
扇子文化(1)

关于扇子的起源,众说纷纭。根据流传下来的相关 传说,扇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伏羲和女娲时 代。 一种传说是神祗女娲抟土创造了人类,伏羲则制定 了严格的婚娶之礼以及夫妇制度。还有一种传说是 在宇宙初开时,天下没有百姓,女娲和伏羲遂结为 夫妇,因此被后世尊为人类的祖先,结草为扇就是 他们成婚故事的一部分。 关于后一传说,唐代的《独异志》有着完整的记载。 书中记载:“宇宙初开时,天下只有伏羲和女娲二 人。他们来到昆仑山上,燃草向上天祈祷道:如果 我们可以结为夫妻,那么燃烧的烟合在一起;如果 不可以,那么烟四散。结果所有的烟合在一起。于 是女娲‘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与伏羲结为夫 妇。”由此可知,最早的扇子是用草编织的,具有 遮蔽的功用,后世有人将此扇称为“羲扇”。宋朝 人李曾伯的《避暑赋》中就有“举羲扇,披楚衣” 的句子,这里的“羲扇”具有障荫避日的功能。
齐 纨 扇
汉代文学家还留下了若干咏扇之赋,如傅毅的《扇赋》、班固的《竹扇 赋》和蔡邕的《团扇赋》等。文章赞美了扇子的精巧制作和功用。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始于三国时期,魏晋时,在扇面上题字作画馈赠亲友 开始流行。《三国演义》中还描述了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 生,运筹帷幄,羽扇成为智慧的象征。 隋唐两代,扇制品已相当精美,而且花色品种很多,扇子更加为人们所 喜爱。当时流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北宋时, 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折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 “聚骨扇”,因为它收拢时能够二头合并归一而得名。到了南宋,折扇 的生产已有相当规模,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和画 商。宋以后,折扇更加盛行流行,明朝皇帝还命宫内工匠仿制高丽扇, 吸取外来工艺制作,促進国内扇子发展。清时,对称类型的扇面除圆形 外,还有长圆、扁圆、方圆、梅花形、葵花形、腰形、马蹄形等。这些 扇形突出的特点是对称、轻 盈、工艺性强。此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 一种“扇画”的国画形式,一些国画大家纷纷加入这其中,使扇画具有 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扇子文化介绍40个字

扇子文化介绍40个字
扇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扇子作为一种实用工艺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艺表演中。
下面是关于扇子文化的介绍:
扇子文化起源于古代,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古人制作扇子有多种材质,包括竹、木、纸、骨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扇子逐渐成为一种装饰品和礼品,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扇子是吉祥的象征。
古人常用扇子来辟邪、避邪和消灾。
同时,扇子也代表着富贵和吉祥,因此在很多重要场合和节日中,人们常常使用或赠送扇子以示吉祥。
扇子在中国文艺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古人将扇子视为一件艺术品,并十分注重扇面的制作技巧和图案设计。
扇子上的绘画、字诗、篆刻等都是精心雕刻的艺术品,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除了在中国,扇子也在其他东亚国家有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日本的折扇和韩国的团扇也是扇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国家的扇子制作工艺和扇子图案也各具特色,反映了各自国家的文化传统。
如今,扇子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
不仅在中国,全球范围内的设计师们都将扇子作为时装秀上的点睛之笔。
现代潮流扇子形状多样,材质独特,给人们带来了更多选择。
总的来说,扇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它不仅代表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扇子,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感受到现代扇子文化的创新与活力。
无论是在艺术表演还是日常生活中,扇子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 纨 扇
汉代文学家还留下了若干咏扇之赋,如傅毅的《扇赋》、班固的《竹扇 赋》和蔡邕的《团扇赋》等。文章赞美了扇子的精巧制作和功用。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始于三国时期,魏晋时,在扇面上题字作画馈赠亲友 开始流行。《三国演义》中还描述了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 生,运筹帷幄,羽扇成为智慧的象征。 隋唐两代,扇制品已相当精美,而且花色品种很多,扇子更加为人们所 喜爱。当时流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北宋时, 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折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 “聚骨扇”,因为它收拢时能够二头合并归一而得名。到了南宋,折扇 的生产已有相当规模,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和画 商。宋以后,折扇更加盛行流行,明朝皇帝还命宫内工匠仿制高丽扇, 吸取外来工艺制作,促進国内扇子发展。清时,对称类型的扇面除圆形 外,还有长圆、扁圆、方圆、梅花形、葵花形、腰形、马蹄形等。这些 扇形突出的特点是对称、轻 盈、工艺性强。此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 一种“扇画”的国画形式,一些国画大家纷纷加入这其中,使扇画具有 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三.扇子的分类
据了解,扇子的种类很多,按照材质可以分为折扇、竹扇、绢扇、 羽扇、葵扇和麦秆扇六大类。按扇子的功能分类,则可分为檀香扇、 团扇、挂扇、绸舞扇、广告扇等。扇子的形状也有方有圆,还有梅 花、海棠、葵花形的。 而黑纸扇是“雅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纸扇,它以柿汁涂抹扇 面,色泽乌黑,制成这样的一把扇子从头到尾需要86道工序。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 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 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 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 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 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 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 价百倍,也使扇子蕴藏着丰实的文 化内涵。
折扇的扇面,最常用的材料为纸,也有用绢和夹 纱的。其中纸的扇面占绝大部分。纸扇面分有色扇 面和白色“素面”。除白面外,有色扇面中以金面 最讲究也最复杂,最受人欢迎。有泥金,屑金、洒 金、冷金、半冷……。其中泥金在我国很早就使用。 在唐代开元、天宝时已用“泥金帖子”。
到了帝尧的时期,尧德化天下,百姓无不敬服。上天也因此降下 祥瑞,其中一种就是在厨房中生出了瑞草萐莆,它的叶子摇动生 风,使食物“寒而不臭”,还可以驱除虫子。这种可起到扇子功 用的瑞草萐莆,不免让人联想到夏天人们用的蒲扇。古汉语中萐 莆与扇子同义,大概就是由此而来。 尧之后的舜帝为了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五 明”,意即广达圣明,“五”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 舜帝在巡幸各方时,招纳贤人来辅佐自己,所用的自然是障扇, 称作“五明扇”。后来演变成为王侯公卿使用的一种仪仗扇。秦 朝、汉朝时期的公卿、士大夫都可以使用,但到了魏晋时期,则 只有乘舆之人才能使用。 殷商时期还出现了一种“雉尾扇”,据说是用五光十色的雉鸡尾 羽做成的。后来,因为这种雉鸡尾羽的来源越来越少,“雉尾扇” 就用的很少了,也成为稀有之物。西周时期开始出现素白的“羽 扇”,是用作周王的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当时,扇 子主要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 沙之用。一般人用的是箑扇。
现如今,最喜欢拿扇子的有四种人, 一说书人二说相声的。像田连元郭 德刚,一上台卖弄嘴皮子,就会手 拿一把折扇。不是扇风,是作为一 种道具。三是下棋的。我常在电视 上看见聂卫平马晓春柳大华下棋的 时候手拿折扇。偶尔展开扇扇。大 冬天也如此。四是文人、书画家, 他们自然是在仿古,效唐寅、朱耷 之流。
秋扇词 【唐】刘禹锡 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 谢递相催。 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 炉有死灰。
(3)折扇。 与羽扇和团扇不同的是折扇没有手柄,它是靠扇骨来支撑的。扇骨 是用竹片削成的,中间的都削得很薄,有弹性,只有两边的两根稍厚一 点。这些扇骨的一端用销子销在一起,另一端糊上扇面。可以折起来, 也可以展开,无论是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折扇的扇面一般是用纸做的, 通常扇面上总是诗画并茂,好的折扇是很精美的工艺品。也有用全白或 全黑的纸做扇面的,虽然没有字画,但也很精致,不失为一把好扇子。 除了用纸做扇面以外,也有用丝绸做扇面的。用丝绸做扇面的折扇,一 般都用于舞蹈。
菖 蒲 制 成 的 扇 子
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半规形的“便面扇”,它的形状好似 单扇门,故又称“户扇”。单门扇可遮面窥视,成为当时扇子 的主流。它是用细竹篾编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都可 以使用它。 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有了更多的变化,主要有方、圆、六角 等形,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汉代扇子已经发展到大量加工制 作时期,不仅品种多,而且工艺精致。此时开始使用轻巧简便 的竹扇。扇子成为人们随身的装饰品,也成为馈赠的礼物。汉 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在被册封为皇后时,她妹妹送的礼物中就有 六种非常珍贵的扇子,如云母扇,孔雀扇等。 西汉以后,扇子开始更多的用来纳凉。汉朝末期,一种名为 “齐纨”的丝织品被用来制作明月形的团扇,这种扇子是以竹 为图框、以绫绢为扇面,被称为“纨扇”或“齐纨扇”。大概 是因为“齐纨扇”十分有名,后世又将“齐纨”附会成扇业的 祖师。纨扇多以骨、玉、象牙等为柄,坠以流苏,而且宜于书 画,显得珍贵优雅。这种扇子出现后,在中国流行了千余年, 特别为闺阁仕女所钟爱。
檀 香 扇
二)檀香扇(江苏)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质坚硬。白者白檀, 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为胜。有天然香味,轻轻摇, 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点,保存十年八 载后,扇起来依然幽香阵阵,沁人心脾。夏令既去, 藏入衣箱,还有防虫、防蛀的妙用。花式品种有拉花、 烫花、雕花、绘画、印花、镶嵌和接骨等。一般经锯 片、组装、锼拉、裱画、绘画和上流苏等十多道工序 组成。 檀香扇以其独特技艺,独具风格,富有工艺性, 而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某些电视剧,汉奸、地主老财家的帐房先生也喜欢用扇子, 插在后脖颈上。这些人爱执折扇,竹骨油纸做的。但他们似 乎很少用它来扇风,倒很像他们的一条人造的尾巴。只是这 尾巴不是长在屁股上,而是长在后颈窝里,滑稽之至。 古代小姐、贵妇,也喜欢扇子,她们喜欢用绢宫扇、纨 扇、罗扇(统称团扇)。形状多为圆月形。最好有樟木或者 檀木的体味儿。 古代,最喜欢用扇子的人其实是书生,特别是像唐伯虎、 郑板桥一类的有点书法、绘画、文字功底的秀才。他们喜欢 舞文弄墨,显露风雅。还喜欢拿有题字的扇子跟香闺里的小 姐们交换绢帕、汗襟儿,当作定情信物。所以扇子在古代的 书生小姐手里,更像一种调情物。
(6)其他。 最后要说的是 使用植物的叶 子或茎制作的 扇子。据有关 的书上介绍, 这一类扇子还 很多,除了蒲 扇和芭蕉扇以 外,还有葵扇、 棕扇、麦扇、 槟榔扇等等。
扇子写上字画上画,就是艺术品。远的,东晋王羲之帮助买扇老嬷,佳话 至今流传。近的刘罗锅写的扇面,也是穷搜海内而不易得。 小说戏剧中,典型形象需要典型道具,扇子很中用。比如植物原料的扇子 即带着一股动物凶猛的蛮荒味道,又有着逍遥浪漫的仙气。故而牛夫人铁 扇公主扛着一把芭蕉扇。估计汉钟离的炼丹宝扇也是属于这一系列的。 京剧中有两个行当用扇子,是为扇子生,与方巾丑儿。 扇子更是说书艺人必备家伙,地位与剃头匠人的剃头刀相仿。有艺诀说: “扇子古时有,指点分文武,假笔可代书,兵刃借它舞。”“扇子原本古 有,刀枪棍棒凭它,文武九流各有差,惟我不分冬夏。”
诸葛亮喜欢手执鹅毛扇。羽扇纶巾,很儒雅。扇子轻 轻一摇,就有了计谋。自打诸葛亮喜欢用扇子以来, 许多谋士、幕僚也就喜欢用扇子了,扇子一时成为儒 雅智慧的象征。 清朝时,纪晓岚就经常摇着扇子吟 诗做对子,好像扇子一摇就生出了妙语佳段。滑稽的 是许多文人为了用扇子做秀,常常不分季节地拿扇子, 这样就有了很多“穿冬衣,摇夏扇”的人。 一些小说、演义里头,扇子还可以用来做兵器。 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中就常常有它们的身影。铁扇 公主的芭蕉扇能制造龙卷风,孙悟空都奈何它不得。 还能灭火。济公也有一把扇子,蒲扇,破的。在济公 手里,这把蒲扇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样,不是用来 消夏的,是一件法器,可以御敌于千里之外,有非凡 的神力。
(4)以竹篾、铅丝为骨架,并以素绢等丝绸绷裱于骨架之上,大多形 似满月。又称团扇。绢扇古代以竹篾为骨架,20世纪初改以铅丝为骨架, 请名人书画扇面;扇柄以湘妃竹、棕竹等名贵竹材制成,也有髹漆柄和 象牙柄。更有以如同蝉翼的黑色薄纱为扇面,上以白粉画无数细竹,入 手轻凉,人称蝉翼扇。绢扇的扇面除满月形外,还有腰圆、正六角等式 样,上面彩绘仕女、山水、花鸟等,有的以五彩丝线绣制图案
(1)羽扇。 羽扇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扇子,它是以鸟禽的羽毛做扇面 材料的,所以称为羽扇。羽扇都有一个短而细的手柄,而 柄一般都用竹子为材料。普通的竹子和较名贵的湘妃竹都 可以用来做扇柄。当然用木材来做扇柄也可以,只是不多 见,至于用金属材料做扇柄就更少见了,因为金属一般都 较重,做扇柄显然不适宜
(2)团扇。 除了用禽鸟的羽毛做扇 面以外,也还有用罗、纱、 绫、绢等丝织物做扇面的, 这样的扇子称为纨扇,纨扇 又叫团扇。这是因为这类扇 子一般都是做成圆形的, “团”本来就是圆的意思。 但其实也不尽然,所谓圆还 包括椭圆、腰圆等形状,甚 至还有近似方形的和多边形 的,可谓千姿百态。而且扇 面上一般都有画或者题有诗, 这些画又多半是花鸟鱼虫、 亭台楼阁、月光清泉或才子 佳人。
白色素面一直是扇面中的主要产品,有纸、绢、 发笺等。其中以纸质为主。产量大,品种多,出现 早。工艺复杂,有的是用多层宣纸裱成,有3层、4 层、5层不等;有的选定上等的宣纸作表层,中间衬制古朴优美, 幽雅别致;用材奇珍异宝,五光十色;装饰素净淡 雅,赏心悦目;雕工巧夺天工,独辟蹊径,和扇面 艺术交相辉映。 对于扇骨来说,首先是取材,而关键是精工,要经 过打磨、髹漆、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流程。如是 竹料,还要先经过选、煮、晒、劈、成型、烘烤等 一系列工艺;然后进入“打磨”。除竹材外,其余 如乌木、牙、骨、角等也需打磨。然后髹漆。这两 步主要完成骨子的光色之美;而雕刻、镶嵌的目的 是对骨子的装饰美化。
(5)竹编扇。以篾丝编 织成扇面。产于四川、浙 江、湖南等地,以四川为 最著名。四川篾丝扇在明 代已很著名。清代光绪年 间(1875~1908),四川 自贡匠师龚爵伍编织的篾 丝扇,人称龚扇,所用篾 丝,细如毫发,每根长 400mm、宽1mm、薄 0.2mm,在日光映照下透 明晶莹,微风拂之,则丝 丝飞扬。所编织的扇面, 光滑无痕,宛如绫绢。扇柄 多为牛骨制成,下坠以流苏。 20世纪初,龚爵伍之子龚 玉璋继承父业,能编织复 杂的仕女、山水、花鸟等 画面,清晰、历史,真丝扇用真丝绸缎面料制作而成,它不但可以 用于观赏收藏,也具有馈赠友人,之佳品。真丝扇的制 作工艺复杂比纸张柔软,凌娟光滑,制作起来工艺要求 极高,扇骨用头青天然高山楠竹制作,面料处理:先过 浆下水,在烘烤阴干,在做成型定位,在染色印刷在过 浆风干,然后折面定位,在做扇骨刻绘工艺,然后搭面 成型,总计70于道工艺流程,目前真丝扇是安徽传承的 手工艺制作工艺保留至今,真正纯手工制作。真丝扇的 外观漂亮,工艺制作考究精细深受世界各国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