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转型
教学转型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有效教学模式为理论依据,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建立完善的校本研修机制,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通过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拓展等策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能力的持续提高,形成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1.构建高效课堂,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步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
2.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习效率。
3.以课堂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备课方式的转变,以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课堂效率高、教学质量高、学习效益高的目标。
4、引导教师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理解课标和把握教材的能力;通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显著提高。
5、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促使教师准确理解课标要求,系统掌握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特点,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加强新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施步骤及措施:1.做好全体教师的理念转变工作,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进行课程改革,全面启动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能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课改实践当中去。
2.通过组织学习、网络自学、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全体教师掌握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理解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适应高效课堂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中付诸于实践。
各学科课堂教学转型要求

各学科课堂教学转型要求一、课型转变的意义及紧迫性所有学科向高效课堂靠近,如果某科常年是低效课堂(甚至是无效课堂),则多数学生无趣无获(少数学生有收获),导致两级分化或直至辍学。
从早晨6:00——晚上20:00,初一、初二、学生的大小课共计13节,初三为14节,若课堂不用招法,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就会因教学过程低效而落空!二、课型转变的总要求以高效课堂为最终目标,通过有效的学法、教法,实现大面积发动学生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在一节课之内因有趣、有效而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具体运作(从细节做起)高效课堂必须是有招法的课堂,必须有几个有效的环节组成。
从课的开始到结束要精心考虑两点:第一点,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现愿学);第二点,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一节课之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体现高效益)。
因此,需想:我的课通常由哪几个环节(细节)组成能实现以上两点要求。
精选环节,排列组合,就初步生成了新的课型!四、可以直接运用、选用的有效环节(细节)环节1:课一开始,全班学生有学科特色的提振精神的口号。
作用:可凝聚团结、增强自信、提振士气。
环节2:课一开始,一生或几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日常应用片段(与本学科相关)作用:激发了兴趣,运用了知识,煅炼了能力。
环节3:利用课余时间,将所教班级学生分为几块,每块为研学小组,供课堂研学学习内容使用。
每研学小组中成绩好的帮扶成绩低的。
作用:发挥学生间的相互作用,补缺教师难以顾及全面的短板,发挥同伴间的互助互促作用。
环节4:让研学小组研学本节学习内容后而精讲。
作用:教师精讲之前,让“小块”先研学一番,经过各小组发言之后,教师知道该讲什么而不该讲什么。
(讲卷也可发挥研学小组的作用)环节5:学生懂后立刻训练,明确错对(学案)。
作用:当堂训练是课堂高效的重要环节。
让学生参与学,学懂后而训练是教师的有效招法。
学案由教师自己设计效果更佳。
环节6:课堂上,可适当让学生(小组)穿插艺术类内容。
作用:缓解学生疲劳,激升兴趣,联系生活实际。
三年内教学工作转型规划

三年内教学工作转型规划1. 引言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本规划提出了未来三年内教学工作的转型规划,旨在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 转型目标2.1 短期目标(1-2年)- 优化课程体系,使其更贴近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
- 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 提升课堂教学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
2.2 中期目标(2-3年)- 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多元化教学。
-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2.3 长期目标(3年)- 构建具有特色的教育生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学成果。
-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满意度。
3. 转型策略3.1 课程与教材改革- 分析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 引进高质量教材,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 加强课程建设,培育一批精品课程。
3.2 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高水平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 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
3.3 教学方法创新- 推广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提高课堂活力。
-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 强化实践教学,增设实训项目和实践基地。
3.4 教学评价与监督- 完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注重学生反馈,不断提高教学满意度。
4. 预期成果-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满意度提升。
- 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教学科研能力增强。
- 教学资源丰富,教育生态持续改善。
-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社会认可度增加。
5. 实施计划- 第一年: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教学内容。
- 第二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方法创新。
- 第三年: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6. 风险与应对措施- 风险:教学改革可能面临教师抵触、学生不适应等问题。
小学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小学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方案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小学教学也需要适应这一变革,采取数字化转型方案,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体验。
本文介绍了一些简单且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数字化转型策略。
目标本方案旨在提供小学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方案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数字化转型策略:1. 教学软件和应用选择适合小学教学的教学软件和应用,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呈现和互动性。
这些软件和应用可以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互动练习和学生评估工具等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电子白板和投影设备引入电子白板和投影设备,将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替换为数字化的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教学内容、标注重点,同时可以与学生互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参与。
3. 学生个人设备鼓励学生使用个人设备,如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以便他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取和整理教学材料,进行在线学习和合作。
4. 在线学习平台建立一个在线学习平台,供教师上传教学资源和作业,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和提交作业。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的学习跟踪和沟通渠道。
5. 数字图书馆和多媒体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和多媒体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电子书籍、教学视频、音频资料等,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和学科要求。
结论通过采取上述数字化转型方案,小学教学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更丰富、互动和个性化的教育体验。
这些简单的策略将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育的四大转型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个性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四大转型: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
以下是我对这些转型的感悟和心得。
一、教育理念的转型教育理念的转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对教育理念转型的几点体会:1. 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
3. 强化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在教育改革中,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4. 强调终身学习。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必然趋势。
教育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育内容的转型教育内容的转型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学内容以学科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
现代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下是我对教育内容转型的几点体会:1. 紧跟时代发展。
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注重学科交叉。
在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学科界限,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强化实践教学。
教育内容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内容应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育方法的转型教育方法的转型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教关于教学转型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学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教学转型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转型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转型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此,我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转型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我尝试将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融入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直观、生动、形象的氛围中学习;在项目式学习中,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教学转型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转型过程中,我积极优化课程设置,关注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教材中的亮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其次,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增设一些实践性、创新性的课程,如机器人编程、科技创新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加强师生互动在教学转型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至关重要。
我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转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转型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参加各类培训、阅读教育专著、观摩优秀教师课堂等方式,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教学转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转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实践教学转型发展(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转型发展,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从实践教学转型的背景、内涵、路径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实践教学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一、实践教学转型发展的背景1. 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逐渐转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变革。
实践教学转型发展,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3.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实践教学转型发展,有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转型发展的内涵1. 教学理念的转变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3. 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三、实践教学转型发展的路径1.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1)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3)开发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2. 创新实践教学方式(1)开展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2)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模拟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
3.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1)加强教师实践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积累实践经验。
新时代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型

新时代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型1. 引言1.1 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转型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转型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时代要求语文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探索更加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式。
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 教育改革的紧迫性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在当前新时代语文教学转型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
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需要及时响应新时代的要求,不断探索更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更是需要顺应时代变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意识。
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不仅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更在于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每个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必须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探索更适合新时代需要的语文教学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综合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2.1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被要求大量背诵课文和诗词,而缺乏对文学作品深入理解和感悟的机会,导致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逐渐消退。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繁重的功课压力下,缺乏对于语文学科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只图应付考试,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行为深度转型:——由勤奋讲授走向智慧导学武海素魏县教师进修学校——深度转型是深化改革的任务自新课改以来,虽然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着“面”和“质”问题。
“面”是指真正取得改革成功学校的数量还十分有限,需要全面推动和发展;“质”是指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和深度不够,需要全面提升质量和内涵。
其中最具有影响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师观念跟不上,教师教学行为转型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我国课堂改革分进程和速度。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型是个“隐形”的工程,改变人的认识、思维习惯,着无疑增加了转型的难度。
因为意识形态的“东西”是最难改变的。
长期的传统传递式教学观念和模式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根本的改变,许多教师经过多次培训后在“形”上实现了转型,但是没有实现“心”的转型。
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先进教育思想,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创新,使我国的教育真正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内容课堂教学思维转型教师指导策略转型教学艺术策略转型第一篇课堂教学思维转型二我们需要构建什么样的教学思维1.过程思维: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导”2. 内容思维:从“知识教授”到“问题学习”教师的教学重点要从知识教授走向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的最佳途径就是走向问题学习,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学习问题化。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学会“问题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获得那些“黄金般”的素质。
3、期望思维:从“感知学习”到“理解学习”4、态度思维: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5、角色思维:从“接受学习”到“体验学习”6、方式思维:从“单打独斗式学习”到“团队合作式学习”Part 2 中篇教师指导策略转型:由教师“主动型”走向学生“驱动型”1.传统行为2.新行为要求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是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二、转型策略策略一: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的潜在能力。
策略二:“放手”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教师要“扶学生上路”。
教师在学习时间、空间、方法、策略等方面要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第三,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兴趣和厌烦第二章如何指导合作学习:由“单打独斗”走向团队学习二、转型策略开门三句话第一句话:提一个假设请问:假如,一车黄沙从上海金茂大厦顶层倒将下来,地面该是什么状况?周围的人有什么感觉?再如一车黄沙和水泥铸成的混凝土块跌落下来,地面的损坏程度如何?人们的惊恐如何?这说明什么?说明一粒粒黄沙,运行起来是散乱的,力量并不强大,人们通常用一盘散沙来形容它;巨大的混凝土块,同样是一粒粒沙子凝结而成的一个整体,其力量就强大无比,难以战胜。
第二句话:举几个例子团队就是一群人“以十当一”的合作。
什么样的合作,才称得上“以十当一”?下面将列举实例,来看看动物和人在灾难和危机面前的具体表现吧。
⑴例:蚁群效应画面Ⅰ:说的是自然界,当洪水到来之时,凶猛的洪水撕开了江堤,平地成了一片汪洋。
人们发现一个黑球正顺着波浪漂了过来,虽然一沉一浮,但这个黑球最终还是向着岸边漂来。
原来这是一个小足球大小的蚁团,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抱在一起。
蚁球靠岸了,然后一层层分开,它们奇迹般地战胜了洪流,逃过了一场劫难。
蚁群效应(续)画面Ⅱ:草原上,一群羚羊在奔跑,是什么原因?那是因为狮子来了;一群狮子在奔跑,是什么原因?那是因为象群发怒了;羚羊、狮子和象群同时都在逃命,是什么原因?那是因为蚂蚁军团来了。
蚂蚁是缈小的,但又是强大的。
强大的动物却害怕渺小的群体,就因为这个群体能够“以十当一”!有人称为“蚁群效应”。
⑶例:威猛的黄蜂有人曾做过另一个实验,把七八只黄蜂同时关进一个密封的小木箱里,几天以后打开木箱,发现木箱的四壁多出了七八个小洞,每个洞里各有一只死去的黄峰,而这些小洞,最浅的也已超过了木板厚度的一半……黄蜂一个个死了。
这是因为黄蜂虽然强大威猛,但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只会各自为阵,各自拼命奔逃,一味地逞匹夫之勇,以个人的力量去与危险抗争,当然无法化险为夷,难逃厄运。
参考理论动车理论我们乘坐的普通列车是依靠机车牵引的,车厢本身并不具有动力,是一种“动力集中技术”,只有机车(火车头)有动力,拖车没有动力。
而动车组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运行的时候,不光是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这样把动力分散,更能达到高速的效果。
传统列车一般时速都在一百公里左右,提高到160公里以上就很难了,而京沪高速铁路采用动车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00公里,宽度理论拓宽教学宽度,首先要拓宽教学的容量,课堂上不要在一个问题上精雕细刻,要加大教学的密度。
如河南南阳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以一带多”的教学策略,即课文中的一篇文章带出同一类型的课外的多篇文章。
同一作者的文章以一带多,同一题材的文章以一带多,同一主题的文章以一带多,统一对象的文章以一带多……这应该是增加宽度的很好的例子。
增加教学的宽度还包括要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几个学生。
车道越多,速度越快。
过去的满堂灌是“单车道”,教师单个提问也是单车道,在一个时间内只有一辆车在行驶,效率当然低下。
可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可以增加学生参与的宽度,增加了车道。
道路宽了,通过的车辆自然就多了。
4、唐僧团队请问:唐僧团队的四种角色3、大雁团队:当我们举目望见南飞的大雁,发现它们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队形异常整齐,声音非常洪亮,是一个完美的集体,重点体现在合作上。
这种团队可以随时调整队型,任何一只大雁都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和自身能力被推荐为头雁。
大雁团队的合作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雁会共同“拍动翅膀”。
这是大雁的本能,但只要排成人字队形,就可以提高飞行效率, 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比一只单飞的大雁增加超过70%的飞行效率。
2、所有的大雁都愿意接受团体的飞行队形,而且都实际协助队形的建立。
如果有一只大雁落在队形外面,它很快就会感到自己越来越落后,便会立即回到雁群中。
3、大雁的领导工作是由群体共同分担的。
虽然有带头雁出来整队,但是当它疲倦时,便会自动退出,另一只大雁马上替补。
4、队形后边的大雁不断发出鸣叫,目的是为了给前方的伙伴打气激励。
5、如果一只大雁生病或被猎人击伤,雁群中就会有两只大雁脱离队形,进行救助。
大雁团队的启示:5、团队沟通:积极沟通才能有效合作故事:司机的误会说的是一个卡车司机,驾车飞速沿着山坡向前行,突然,前方有一位美女驾车急速开来。
卡车司机说时迟,那时快,赶快摇下车窗,对这美女司机大声喊了一声:“猪”!美女司机非常生气,毫不示弱地骂道:“流氓,你才是猪”!话音未落,在拐弯处,汽车撞上了正在过路的一群猪的身上,一场车祸在所难免。
启示:人们往往来不及沟通,结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转型策略策略一、培养探究学习意识策略二、指导探究学习方法1、教师首先相信学生有探究能力2、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运用逻辑、系统、条例语音来表达。
3、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和讨论。
策略三、安排探究时间和环节P53过菱形对角线交点的一条直线,把菱形分成了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是全等的吗?为什么?策略四、搭建探究成果展示平台案例;长方形周长的计算p56Part 3 下篇教学艺术策略转型:由教师“控制型”走向教师“分享型”一、传统导课行为导课,又叫导入语、开场白、开讲语等,是教师在讲课之前,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而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是教学初始阶段一切教学活动的总称。
传统的导课行为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立即集中起来、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传统的导课行为故事导入法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初中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
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
因此,若能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物理小故事,一定能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导入“机械运动”时,给学生讲一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位法国飞行员在空中伸手抓住了一颗高速飞行的子弹的故事,学生听了这故事一定会感到非常惊奇并想知道其中的道理,于是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讲速度….案例钱梦龙老师在讲知识短文《词义》时,为了使抽象的“词义”知识能迅速地为学生所接受,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了一个阿凡提理发的小故事:阿凡提为了整治一个只理发不付钱的阿訇,先是给他剃了个光头,然后在刮脸的时候,阿凡提问他:“眉毛要不要?”阿訇说:“当然要!”阿凡提就把眉毛剃下来给了他,那人虽气,但又不好怪阿凡提,因为他确实说过“要眉毛”的。
阿凡提接着又问:“您的胡子要不要?”那人忙说:“不要!不要!”阿凡提又哗哗两刀把他的那漂亮的大胡子给剃掉了,结果阿訇的头像个剥光的鸡蛋似的。
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大笑起来,钱老师马上因势利导地问生:“阿凡提究竟玩了什么花样,让那个人上当的?”学生立即领悟到阿凡提是运用“要”这个词的多义性来捉弄阿訇的。
案例:光的全反射设疑引入师:夏天,在我国山东蓬莱市的海面上多次出现一种奇特景象,站在海滨极目远眺,可以看到远山、船舶、楼阁等各种景象出现在空中。
古人认为这是一种叫做蜃的怪物吐出的气结成的,所以命之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
蜃景现象不仅在海上能看到,在沙漠也能看到。
多媒体演示:中央电视台记录在长江源头处拍下的“海市蜃楼”图片。
师:戈壁上真的有波光粼粼的湖水?在海面上真的有远山楼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将解开心中的疑团。
设疑导课如有个物理教师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一开始,他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咱们班最近参加了拔河比赛,你们说,两队拔河,从拉绳来看,赢方一端的拉力大,还是输方一端的拉力大?”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赢方一端的拉力大!”教师却肯定地说:“不对!拉绳上两端的拉力一样大!”“为什么?为什么?”同学们睁大眼睛,愣住了。
“这是作用和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所要说的问题,我今天就讲这个问题。
”3、转型策略1.课前准备策略一: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观念,使学生适应自我导课的模式。
策略二:让学生对导课有个基本的了解。
策略三:对学生导课提出具体的要求,(导入要简单明了,要切合课堂内容,要贴近生活,要有趣味性)策略四: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导课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可采用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等较直观通俗比较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