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服务标准
养老机构服务提供服务的十项基本要求

养老机构服务提供服务的十项基本要求养老机构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设立的服务机构。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养老机构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服务。
以下是养老机构服务提供的十项基本要求。
一、安全保障养老机构应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确保老年人的人身安全。
机构需要设立安全防范措施,如安装监控设备、设置门禁系统等,以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二、饮食营养养老机构应提供合理的饮食安排,保证老年人获得均衡营养。
机构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膳食需求,提供适宜的食物,并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三、医疗护理养老机构应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服务,确保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机构需要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包括定期体检、日常护理、疾病治疗等。
四、康复护理养老机构应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帮助老年人恢复功能或缓解病痛。
机构需要配备专业的康复师,提供物理治疗、语言康复、心理疏导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五、文体娱乐养老机构应提供多样化的文体娱乐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机构需要组织各类娱乐活动,如舞蹈、音乐、书法、棋牌等,让老年人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六、心理关怀养老机构应提供心理关怀服务,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机构需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老年人缓解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
七、社交交流养老机构应提供社交交流机会,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机构需要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如聚餐、旅游、兴趣小组等,让老年人拓展社交圈子,增加社交活动的乐趣。
八、环境舒适养老机构应提供舒适宜居的环境,让老年人感到温馨和舒适。
机构需要提供干净整洁的住宿环境,配备舒适的家具和设施,为老年人创造宜居的居住条件。
九、个性化服务养老机构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个别需求。
机构需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定制化的饮食、康复方案、娱乐活动等,让老年人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十、家庭支持养老机构应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协助老年人与家人保持联系和沟通。
养老机构服务标准

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养老机构是为了提供给老年人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满足他们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
因此,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在制定养老机构服务标准时,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保障他们的权益和福祉,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养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服务管理体系。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服务流程和规范,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同时,养老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服务人员,提供全天候的服务。
服务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细致、周到的服务。
其次,养老机构应当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生活,需要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养老机构应当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养老机构还应当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让他们在养老机构也能够享受到快乐和幸福。
另外,养老机构还应当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较为脆弱,养老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定期体检、疾病预防和日常护理等服务。
同时,养老机构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急救机制,确保老年人在发生突发疾病或意外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和护理。
最后,养老机构还应当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
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生活,往往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因此,养老机构应当积极组织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鼓励他们与外界交流互动,增强社会归属感和幸福感。
同时,养老机构还应当与社区、医院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保障。
总之,养老机构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养老机构应当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建立健全的服务管理体系,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注重社会联系和交流,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生活场所。
希望各养老机构能够严格执行服务标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养老机构服务规范

养老机构服务规范为了保障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以下是养老机构服务规范的主要内容。
1.高素质员工:养老机构应拥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他们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并应用最新的养老服务理念和方法,能够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人性化服务:养老机构应尊重老人的自主权和尊严,为老人提供舒适、安全、有家庭氛围的居住环境。
同时,机构应提供个人化的服务,根据老人的特殊需求提供相应的照料和关怀。
3.安全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老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安全设施要得到有效的维护和管理,老人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要有专门的监护人员进行照管。
4.专业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应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老人常见疾病的防治、护理和康复等服务。
机构应建立健全老人的健康档案,并按规定进行医疗记录和随访。
6.休闲娱乐活动:养老机构应鼓励老人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体育运动。
机构可以组织老人开展包括文化活动、手工艺制作、户外旅行等多样化的娱乐活动,为老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
7.饮食健康:养老机构应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满足老人的特殊饮食需求。
餐饮服务要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操作,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8.清洁卫生:养老机构应确保机构内外环境的整洁和卫生,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
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9.定期评估:养老机构应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了解老人的需求和满意度,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提升。
10.投诉处理:养老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为老人提供投诉渠道,并及时处理老人的合理投诉。
机构要对投诉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服务质量。
最后,养老机构服务规范是确保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基础,为老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养老机构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运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老人创造一个安心、舒适、幸福的晚年生活环境。
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

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
养老服务机构是为了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而设立的,其服务标准直
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制定和遵守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这包括明确的服务流程、规范
的服务标准、合理的人员配备和科学的管理制度。
只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养老服务机构应当提供全面的生活照料服务。
这包括饮食、起居、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养老服务机构应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机构生活,往往会面临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情感上的孤独感。
因此,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开展心理关怀服务,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交活动,帮助老年人建立社交网络,增强生活乐趣。
另外,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
包括定期体检、健康档案
管理、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服务。
养老服务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确保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最后,养老服务机构应当注重服务质量的评估和改进。
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听取老年人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服务不足之处,提升服务质量。
总之,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的制定和遵守,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
幸福感。
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提供全面的生活照料服务,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加强健康管理,并注重服务质量的评估和改进。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农村养老服务监管标准

农村养老服务监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设施:养老机构应具备适宜的建筑设施和环境,包括宽敞明亮的房间、舒适的床铺、安全的设施等,以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
2.人员配备:养老机构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包括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康复人员等,以满足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护理需求。
3.日常生活照料:养老机构应提供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包括饮食、洗漱、穿衣等方面的帮助,确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医疗护理服务:养老机构应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包括定期体检、疾病治疗、药物管理等,以保障老人的健康和安全。
5.康复护理服务:针对有康复需求的老人,养老机构应提供相应的康复护理服务,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帮助老人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6.心理关怀:养老机构应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同时组织各种社交活动,促进老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7.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养老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防火、防盗、防跌倒等措施,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8.家属参与和沟通:养老机构应鼓励家属参与老人的生活和护理,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反馈老人的情况和需求。
此外,农村养老服务监管标准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和服务需求。
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2023年上海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

2023年上海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日益受到重视。
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和文化名城,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为了促进上海市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上海市政府于2023年发布了新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以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一、基础设施标准1.1 养老机构的建筑和房间布局应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安全需求,设有便利的无障碍设施和紧急疏散通道。
1.2 养老机构的环境应保持整洁、明亮,且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1.3 养老机构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如电梯、轮椅坡道、紧急呼叫系统等,以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二、人员配备标准2.1 养老机构应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生,保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2 养老机构的员工应具备相关的培训和证书,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护理和医疗需求。
2.3 养老机构应注重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态度,提供亲切、礼貌的服务,做到耐心细致地照顾每一位老年人。
三、服务内容标准3.1 养老机构应提供健康、营养的餐饮服务,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满足老年人的饮食需求。
3.2 养老机构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欣赏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3.3 养老机构应提供定期的体检和健康指导,确保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四、管理运营标准4.1 养老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机构内部的管理流程和人员分工,保证服务品质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2 养老机构应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友谊,使其感受到温馨的家庭氛围。
4.3 养老机构应定期组织评估和监督,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指导,保证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总结2023年上海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的发布,无疑是对上海市养老事业的一次重要推动,也为全国各地的养老事业树立了标杆。
养老机构作为老年人的第二个家,其服务质量标准的合理制订和执行,不仅是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也是对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社会福利机构养老服务标准书

社会福利机构养老服务标准书第一章养老服务总则 (3)1.1 养老服务宗旨与目标 (3)1.1.1 宗旨 (3)1.1.2 目标 (3)1.1.3 尊重原则 (3)1.1.4 公平原则 (3)1.1.5 专业原则 (3)1.1.6 人文关怀原则 (3)1.1.7 持续改进原则 (3)第二章服务环境与设施 (4)1.1.8 总体要求 (4)1.1.9 环境布局 (4)1.1.10 环境设计 (4)1.1.11 总体要求 (4)1.1.12 设施配置 (4)1.1.13 设施维护 (5)第三章人员配置与管理 (5)1.1.14 人员资格 (5)1.1.15 人员培训 (5)1.1.16 人员考核 (6)1.1.17 人员激励 (6)第四章生活照料服务 (6)1.1.18 服务内容 (7)1.1 机构应提供每日三餐,根据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合理搭配膳食,保证食物的口感、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7)1.2 机构应提供定时定点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卫生清洁、床上用品更换、衣物洗涤、房间清洁、协助排泄等。
(7)1.3 机构应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如拐杖、轮椅等,以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
(7)1.3.1 服务要求 (7)2.1 机构应制定完善的日常生活照料制度,明确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和责任人员。
(7)2.2 机构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7)2.3 机构应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
72.4 机构应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尊重他们的意愿,提供个性化服务。
(7)2.4.1 评估内容 (7)1.1 评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等。
(7)1.2 评估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
(7)1.3 评估老年人的情感状态,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
(7)1.3.1 评估方法 (7)2.1 采用专业评估工具,如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认知功能评估量表等。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基础性服务评级标准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基础性服务评级标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基础性服务评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服务人员素质:评级标准应包括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敬业精神、沟通能力等。
这些服务人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能够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和帮助。
2. 服务内容:评级标准应明确服务机构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心理慰藉等。
服务内容应能满足老人的各种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 服务质量:评级标准要考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如对老人的随访服务、疾病管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的覆盖程度和专业性。
好的服务机构应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确保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4. 安全保障:评级标准要考虑服务机构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老人居家的安全设施、食品卫生、紧急救援等。
服务机构应确保老人在家中的安全,并能及时应对紧急情况。
5. 价格合理性:评级标准中应考虑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价格应公平合理,不得存在任何暴利倾向。
老人和其家属能够接受的价格是评估一个服务机构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6. 用户评价:评级标准要考虑用户对于服务机构的评价,可以采用满意度调查、投诉率等数据进行评估。
用户的评价反映了服务机构的实际运营情况,可以为其他用户提供参考。
以上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基础性服务评级标准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评级标准的评估,能够帮助老人和其家属选择到合适的服务机构,保证老人能够得到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
同时,也能够促进养老服务机构的提高服务质量,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居家养老环境。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是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评估其基础性服务的标准非常重要。
下面进一步讨论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基础性服务评级标准相关的具体内容。
7. 服务人员培训与管理:评级标准需要考察服务机构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情况。
良好的培训计划能提高服务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使其能更好地应对老人的不同需求。
此外,有效的人员管理制度能确保服务人员的工作纪律以及提高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总论 (1)
2 编制标准的依据 (2)
3 养老机构基础通用标准 (3)
3.1 养老机构服务对象 (3)
3.2 养老机构服务功能 (3)
3.3 养老机构定义、命名及性质 (3)
3.4 养老机构服务通用基础标准 (4)
3.5 养老机构服务评估标准 (11)
4 养老机构管理标准 (14)
4.1 通用生活设施标准 (14)
4.2 特殊设施(基础设施)标准 (15)
4.3 建筑物利用规范 (16)
4.4养老机构定员定额标准 (17)
4.5养老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类别及标准 (18)
1 总论
标准化是现代社会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
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
为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业科学健康发展,提高我市养老服务业的服务水平,依据国家颁布的《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规划(2013—2017年)》中的“养老服务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重点项目中的:养老机构分类与命名、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养老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标准、养老服务基本术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基本要求、养老机构设备设施要求,以及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中的护理、康复规范,养老机构医务室服务质量控制规范等重点项目,结合我市养老机构的管理水平、设施设备、人员结构以及社会需求和社会经济承受力等综合因素编制《××市养老机构服务标准》。
—1 —
2 编制标准的依据
2.1 法律、政策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民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14〕17号)、《××省民政厅、商务厅、质监局、老龄办关于加强全省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民发〔2014〕111号),以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泸市府办发〔2013〕48号)、《××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泸市府办发〔2015〕20号)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2.2参考国内11个省市各自制订的《养老服务地方标准》及《全国爱心护理工程(院)标准》,结合××市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15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
2.3遵循老年人生命规律“三步曲”(健康养老、康复养老、临终关怀)而编制。
—2 —
3 养老机构基础通用标准
3.1 养老机构服务对象
60周岁以上自理、半自理或失能失智老年人。
3.2 养老机构服务功能
生活照料心理护理医疗护理姑息医疗康复训练文化娱乐临终关怀
3.3 养老机构定义、命名及性质
本《标准》所称的养老机构,是指主要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多项服务的专业服务实体。
3.3.1 现代养老机构应根据服务功能命名
3.3.1.1 普通型养老机构
指为60周岁以上自理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四项服务的机构。
其名称应为xxx养老院、xxx老年公寓或xxx老人院。
3.3.1.2 多功能型养老机构
指在普通型养老机构服务功能基础上增加新的服务功能的机构。
它们的具体名称为:
a)增加医疗护理功能的,名称应为xxx养护院或xxx护养院;
b)增加医疗护理、姑息医疗功能的,名称应为xxx医护院;
c)增加医疗护理、姑息医疗、康复训练服务功能的,名称应为xxx 护理院;
3.3.1.3 为安全威胁最大的“三类”(好动型、狂躁型、抑郁型)老年痴呆老人提供多功能服务和临终关怀功能的,名称应为xxx特护院。
3.3.1.4 为临终关怀老人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名称应为关怀院。
—3 —
3.3.2养老机构性质
3.3.2.1 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办的养老机构属公办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主要发挥保基本托底线作用,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其中,“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老年人入住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实行免费政策;对其他经济困难的孤寡、失独、高龄老年人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等提供养老服务,其床位费、护理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伙食费等服务收费项目按照非营利原则据实收取。
3.3.2.2 以民间资本投资为主兴办的养老机构属民办养老机构,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属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属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收费标准由市场形成,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均由经营者自主确定,政府有关部门不得进行不当干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收费标准由经营者合理确定,政府有关部门可结合对非营利机构监管需要,对财务收支状况、收费项目和调价频次进行必要监督。
3.4养老机构服务通用基础标准
3.4.1生活照料标准
3.4.1.1排泄照料标准
3.4.1.1.1设施
马桶、移动式坐便器、坐便椅、卧式便盆、尿壶、导尿管、保鲜袋、尿裤、尿垫、卫生床垫等;
3.4.1.1.2设施使用标准
a)马桶使用:马桶两侧配置安全扶手,地面铺防滑垫;马桶使用—4 —
后立即冲洗,无污垢、无异味。
b)移动式坐便器使用:放置坐便器的地面应铺防滑垫,坐便器两侧配置扶手,臀部接触处用软圈铺垫。
c)卧式便盆、尿壶、导尿管、保鲜袋、尿裤、尿垫、卫生床垫等使用:严格按操作规范执行。
其中,便盆、尿壶使用后立即冲洗,无污垢、无异味;导尿管遵医嘱使用;保鲜袋、尿裤、尿垫、卫生床垫一次性使用后弃掉。
3.4.1.1.3老人坐式排便照料标准
a)用保险带系在老人腰上,杜绝摔倒;
b)冬季、春初、秋末老人排便时,须用保暖衣物披在老人身上和盖在老人双腿上,杜绝寒气透体引发感冒。
3.4.1.2卫生照料标准
3.4.1.2.1卫生用具
毛巾、浴巾(含棉>80%)、小方巾(纯棉)、牙刷、牙膏、沐浴液、饮水盅、漱口盅、梳子、镜子、浴椅、盆等;
3.4.1.2.2卫生用具使用照料标准
a)毛巾、浴巾、小方巾用后立即清洗干净,每周至少一次用专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巾面无污垢、柔软。
b)饮水盅、漱口盅每次使用时用开水冲洗,保持干净、卫生、无污垢;女性卫生用盆使用前后必须冲洗干净无污垢;梳子每周至少刷洗一次。
3.4.1.2.3刷牙、漱口照料标准
a)半失能老人在护理员监护下呈坐式鼓励其自己刷牙;全失能老人由护理员用吸管吸水法帮助老人刷牙或漱口;也可用湿棉棒帮助老人清洗口腔;
—5 —
b)刷牙、漱口时间要求,起床后一次,用餐20分钟后一次;
c)义牙使用照料标准:不给老人提供太硬或黏性较大的食物;每餐前后为老人清洗义牙,取下时放在干净的冷水杯中。
3.4.1.2.4头髮照料标准:
a)为全失能(或上肢失能)老人起床后梳头,杜绝头髮蓬松凌乱。
b)为老人定期洗头:冬季、春初、秋末每周洗一次;夏季、初秋、春末每3天洗一次。
c)洗头姿势:半失能老人坐式洗头;全失能老人卧床仰式洗头。
d)每月理发至少一次,每周为男性老人修面至少一次。
3.4.1.2.5皮肤清洁照料标准:
a)起床、用餐前后洗脸、洗手。
b)便后帮助上肢功能丧失老人清洗排泄口,做到轻擦、轻洗、不伤皮肤、干净、无异味。
c)沐浴标准:夏季每天一次,春末、秋初每3天一次,其它季节每周一次。
d)沐浴、洗脚水温标准:护理员用手插入热水约10秒钟无烫灼感为宜;沐浴时不用碱性皂液;冬季、春初、秋末每晚为临睡前的老人洗脚。
3.4.1.2.6每周为老人修剪手、脚指甲一次。
3.4.1.3饮食照料标准
3.4.1.3.1总体标准
低糖、低盐、低脂肪;忌辛辣麻;熟食:、软、鲜、色香味具备;
3.4.1.3.2饮食类别标准
普通饮食、软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全流质饮食四大类
—6 —
3.4.1.3.3老人饮食对应标准
a)咀嚼功能、消化功能较好的半失能老人以普通饮食为宜。
b)咀嚼功能、消化功能较差、患口腔疾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失能老人以软质饮食为宜。
c)咀嚼困难、消化功能明显下降,患胃肠炎、口腔疾病的失能老人以半流质饮食为宜。
d)进食困难、高烧、大手术后的卧床老人、植物人等依靠鼻饲喂食的老人,适用全流质饮食(量和次数遵医嘱)。
3.4.1.3.4喂食标准
一小汤匙为一口,每口嚼烂吞下后,方喂下一口。
每喂2—3口饮食喂1—2小汤匙汤。
3.4.1.3.5膳食温度标准:直觉为不烫嘴唇。
3.4.1.3.6老人饮水量标准:每天不少于1000毫升(3大盅)。
3.4.1.4更衣(穿脱衣裤)照料标准
3.4.1.4.1更衣时间要求
半失能、失智非卧床老人:夏季、春末、秋初每1—2天更换一次衣裤;其它季节每周更换一次衣裤;大、小便失禁老人污染了立即更换;
3.4.1.4.2更换程序
穿衣裤时,先穿患肢再穿健肢;脱衣裤时,先脱健肢再脱患肢;
3.4.1.4.3保暖衣裤穿戴标准
贴身穿棉制品,中间穿保暖衣,然后穿外套。
3.4.1.4.4其它标准
衣裤宜宽勿紧,裤腰用松紧带,忌用皮带和纽扣扣。
3.4.1.5 床上用品及衣物整洁标准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