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监测方案

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监测方案
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监测方案

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监测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各镇(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局所属有关科室:为有效预防、控制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的危害,避免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有害生物危害和农业生产损失,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县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的规定,以及《县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书》的要求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一、成立县重大农业植物疫情调查及防控技术领导小组二、工作目标通过调查监测,动态掌握已经发生疫情的发生状况、发展或受控制趋势,检验防治效果;争取做到在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县的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对已

发生疫情分清类别,科学决策,果断处置,积极防控。保护我县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安全。三、调查监测的主要内容调查监测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已发生的对象:加拿大一枝黄花2、有潜在入侵危险的对象:红火蚁、梨枯梢病、柑橘黄龙病(木虱)、柑橘溃疡病、葡萄根瘤蚜、扶桑绵粉蚧等;3、其它需要应对的突发检疫性有害生物。四、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1、组织培训:(1)4月上旬,县植检站组织疫情监测点工作人员及各镇(街道)植保员进行一次培训;(2)在每一次疫情普查工作开展前,县植检站召开培训会,并安排工作;2、组织普查:根据各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县植检站植保站组织全县专、兼职植物检疫员、植保员及其它有关人员,进行全面疫情调查。3、疫情监测:根据疫情种类与发生特点、作物生长季节、植物与植物产品集聚状况,在全县9个镇(街道)设立疫情监测点11个,总计监测面积5320亩。监测点具体名录见附件。五、

防控措施在县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领与协调下,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做到上下联动,部门协调,职责明确。通过科学评估,对发生的有扑灭可能的疫情,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依法从严果断处置,力争铲除不留后患;对难以铲除的植物疫情,积极探索科学防治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做好阻截与防控工作。保障我县经济免受植物疫情危害,促进经济健康发展。2013年继续要对梨枯梢病开展早期检测和预警,力求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各镇(街道)要于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进行普查。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继续推进荒地用地和复耕复种,推进专业化化学防治,减少生长量和压缩面积,巩固防控成果。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监测方案责任编辑:田老师阅读:人次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动物疫情监测制度

动物疫情监测制度 一、积极配合畜牧主管部门对本厂的畜禽做好疫病监测; 二、认真做好监测化验结果的记录填写; 三、每月对各畜舍进行一次口蹄疫、猪瘟等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检查工作,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扑灭和控制,并报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四、上述疫病的临床检查结果亦应认真做好记录; 五、饲养员在喂料后,应认真观察畜群进食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自己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技术员; 六、技术员要每日早晚各巡视一遍畜舍,发现病情及时安排处理。 出入场管理制度 一、严禁将来源不明或没经过免疫的猪、牛、羊、禽、狗等动物带进场内; 二、食堂不准从场外购进偶蹄动物相关肉制品; 三、新购进的畜禽要先进行检疫,而后进入隔离舍,观察3—4周,经检查确实没有问题后,再经免疫,方可进入畜舍饲用;

四、对售出的畜禽,要严格把关,不合格的畜禽均不得售出; 五、已进入场区的所有车辆,都必须严格消毒,以杜绝外来病菌传入场内。 六、对病死畜禽的尸体应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销毁; 七、进出人员要登记; 八、销售畜禽要登记。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对所有死亡尸体及污染物要装入专用尸袋后,运至化尸池中销毁;化尸池要每月二次用活碱溶液消毒; 二、对需要解剖的病畜或死畜,必须在解剖室进行解剖,严禁在圈舍或房舍附近解剖; 三、对出现病畜或死畜的圈舍要彻底消毒,在下次转入前应再消毒一次; 四、粪便处理:对清理出来的粪便,应倒入化粪池。同时要用塑料薄膜覆盖,夏春秋三季应每周向粪池中喷洒一次灭蝇药,以防止蚊蝇的孽生。

动物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一、当圈舍发现异常情况时,饲养员应及时请技术员前往诊断,弄清疫病类别,及时隔离患病动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并在1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 二、若有重大疫情出现,得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报告畜牧主管部门,并邀请有关专家前来指导防治及处理工作。 三、若周边地区有疫情发生,发现人应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研究制订防范措施,并在1小时内将有关情况上报上级畜牧主管部门。 四、当接到上级通报的疫情时,接报人应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应尽快制订防范措施,做到措施不过夜。 五、凡本厂发生的疫情,防疫员都应如实准确地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养殖场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养殖场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一、养殖场应遵守《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规定。 二、养殖场落实疫情报告的责任人和报告人。 三、建立疫情统计、登记、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动物疫情报告工作。 四、养殖场应有专人每天对动物健康情况进行巡查,发现动物疫情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或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五、报告疫情的同时,立即采取隔离、消毒等防控措施,不得转移、出售、抛弃患病或疑似患病动物及尸体。 免疫标识管理制度 一、新出生畜禽,在实施首免时加施免疫标识。 二、免疫标识只能从当地畜牧兽医站领取,不得从非法渠道获得。不得买卖、转让,不得重复使用。 三、实施免疫后,应在猪、牛、羊左耳中部加施。在防疫档案中记录标识编码。 四、免疫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防疫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五、猪、牛、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后必须加施免疫标识,没有加施免疫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小区)。

六、免疫标识应及畜禽免疫记录、免疫证(卡)上的信息对应一致,实现可溯。 规模养场消毒制度 一、合理选择消毒方法,消毒剂,科学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严格按照消毒规程实施消毒,并做好人员防护。 二、生产区出入口设及门同宽,长至少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各养殖栋舍出入口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适时更换池(垫)水、池(垫)药,保持有效药液容量和浓度。 三、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所有人员必须经更衣,对手消毒,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工作服、胶鞋等要专人使用并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带出。 四、进入生产区车辆必须彻底消毒,同时应对随车人员、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五、定期或适时对舍、场地、用具及周围环境(包括污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的制度及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 信息监测报告制度与流程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履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的制度与流程。 一、报告范围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和所在科室应当立即电话报医务科、节假日报总值班。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防保科或总值班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疾控部门报告,同时通知院长和院内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中上下联络、人员疏散、消毒隔离、防护、现场保护和调查、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取样等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在院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我院行政领导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启动我院应急系统。 (二)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负责制。 (三)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四)各科室、医护人员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五)在我院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专业及相关人员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六)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1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稻最易感染稻瘟病的生育期分别是、、。 2.稻白叶枯病菌的侵入途径有、、。 3.稻纹枯病菌的再侵染主要靠。 4.棉花枯萎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菌的和,近距离传播主要是、及地。 5.油菜菌核病的初侵染形态体是、再侵染形态是。 6.小麦锈病的病害循环分为、、和 。 7.小麦散黑穗病菌的初侵染来源是,防治的中心措施为。 8.烟草病毒病病原主要有TMV和CMV两种,前者通过传染,而后者则主要通过传播。 9.影响玉米斑病的主要因子有、、。 10.甘薯黑斑防治措施的“一留”“二侵”“三高”分别是指 。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命名法,对鉴别寄主反应为RssssRs,病菌小种命名为()A.B3B.C15C.F2 D.B4 2在病害流行上起重要作用的稻叶瘟病斑类型是() A.慢性病斑B.白点病斑C.褐点型病斑D.急性型病斑 3.水稻中后期病害一次用药兼治的最佳时期是() A.分蘖期B.灌溉期C.始穗期D.黄熟期 4.田间普查棉枯、黄萎病的理想共同时期是() A.6月B.7月C.4月D.8月 5.油菜病毒病最感病生育期是() A.苗四叶期B.花期C.抽苔期D.成熟期 6.由于三种小麦锈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春季三种锈病在田间发生早迟顺序为()A.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B.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 C.秆锈病—条锈病—叶锈病D.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 7.下列何种病害属于花期系统侵染病害() A.小麦腥黑穗病B.小麦秆黑粉病 C.小麦散黑穗病D.大麦坚黑穗病 8.烟草黑胫病的综合防治以()为中心 A.选育选用抗病品种B.实行轮作 C.加强栽培管理D.化学防治 9.甘薯软腐病在()经常发生

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资金 【发文字号】农财发[2011]151号 【失效依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1.08.25 【实施日期】2011.08.25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农财发〔2011〕151号) 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部机关各司局,部属有关单位: 为加强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7]38号),我部制定了《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反映。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附件: 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7〕38号)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是指中央财政在农业部部门预算中安排的用于监测和防控动物疫病的专项业务经费,本办法所称动物均包括水生动物。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补助经费、扑杀补助经费和基层防疫工作补助经费由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安排。 第三条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实行项目管理,由农业部组织实施,项目承担单位具体实施。根据农业部部门职能,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中可安排资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 总学时:70 ,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30学时 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先修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在修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讲授水稻、小麦、棉花、油料作物、玉米、薯类、果树、蔬菜等主要作物的重要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并进行有关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初步掌握上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初步具备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常见植物病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讲授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教师提问与学生答疑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大田作物、果树、蔬菜等常见植物病害症状识别要点,掌握重要病害的病原鉴定、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等理论知识。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配合理论讲授的内容,采用实验室病害症状和病原物形态的观察和病害田间调查等方式对各类作物重要病害进行诊断、鉴定或调查研究,旨在进一步加深和巩固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诊断病害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结构及安排(以典型病害为例,共40学时) 第1-2讲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本章重点(任务和目标):主要介绍本门课程,了解课程性质及主要任务、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参考资料目录等。 1.1 历史大事件 1.2 课程性质及任务 1.3 目的要求 1.4 授课对象及要点 1.5 教学方法 1.6 课程考试 1.7 相关参考资料 第3-6讲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20201011083510)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发生与(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虫害)(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品种抗病性)等关系密切。7、辣椒病毒病症状主要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三种类型。 9、(土壤)带菌是茄子黄萎病的主要侵染源。此外,病菌也可以在(种子)内越冬,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靠(气流)(雨水)(人畜和农具)传播。 三、选择题(15 分,每题1 分) 1、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的类型为( a ) a?多循环病害b.单循环病害 c. 只有初侵染 d.积年流行病害7、属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有(acde )。a. 小麦锈病菌b.玉米小斑病菌 c.油菜霜霉病菌 d.玉米丝黑穗病菌 e.小麦白粉病菌 8 、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年份为(d )。 a.1951 1961 1971 b.1955 1965 1975 c.1955 1975 1985 d.1950 1964 1990 9 、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a、b、c、d )。 a.猝倒病 b.立枯病 c.灰霉病 d.生理性沤根 10、茄科作物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 c )。 a.TMV 和TuMV b.CMV 和CaMV c.TMV 和CMV d.CaMV 和TuMV 11、蔬菜苗期病害主要在(b、c)越冬。 a.种子 b.土壤 c.病残体 d.昆虫 12 、防治黄瓜霜霉病可采取(a、b、d )等措施。 a. 高温闷棚 b.喷施1%红糖 c.喷施农用链霉素 d.选用抗病品种 13、防治白菜软腐病的常用药剂为(c)。 a.多菌灵 b.百菌清 c.农用链霉素 d.病毒A 14、瓜类白粉病病斑上可散生许多黑色小颗粒,这些颗粒为病菌的(b) a.分生孢子器 b.子囊壳 c.分生孢子 d.菌核 15、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a )。 a.黑腐病产生V字型病斑,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 b. 发生软腐,由欧文氏菌属侵染引起。 c. 发生软腐,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 d. 黑腐病产生V字型病斑,由欧文氏菌属侵染引起。

动物医院疫情报告制度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动物医院疫情报告制度简 易版

动物医院疫情报告制度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 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 情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现动物疫病 或疑似动物疫病的,按规定向辖区内畜牧兽医 站报告,电话:; 二、单位责任人负责本单位动物疫情报告 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疫情管理制度和疫情档 案; 三、设有门诊日志、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并设有传染病报告卡,住院部设有住院登记 簿,传染病报告卡保留三年; 四、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疫情信息记录和

报告,定期向辖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情况; 五、发现动物疫病或疑似动物疫病时,及时上报辖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同时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六、各类疫情报表要认真填写,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或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

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

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和江西省有关艾滋病防治法规文件,切实加强我中心和辖区内艾滋病疫情管理工作,决定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以保证准确、及时、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诊治数据及疫情上报管理,制定本制度。 1、全中心职工要提高建立艾滋病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认识,各科室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建立高效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收集和报告疫情数据。 2、艾滋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门诊患者和转入住院患者,各科室要详细登记。凡手术病人术前或者需要进行侵入性检查的病人检查前必须开展HIV初筛检测,经实验室HIV初筛试验阳性者,实验室和首诊医生要登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并且留存足量血清后立即上院感科,院感科及时上报区疾控中心。 3、各有关部门必须将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人死亡者的详细资料报送院感科,院感科及时准确向区疾控中心上报。 4、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管理按照“HIV病人管理规定”执行。重点要求:(1)各种表格、病历须按要求详细填写,不得空项。(2)住址要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或“某小区(某单位)某楼号某单元门牌号”。(3)联系方式等。 5、疑似AIDS住院患者必须做HIV初筛试验,初筛试验阳性者由检验科专人登记,然后送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证。采送标本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护,避免污染环境及交叉感染。“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须复印附病历后,同时在病程记录中单独记录一次“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 6、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的各个环节均应按要求防护、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7、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资料的各个环节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8、对辖区内HIV感染者、AIDS患者定期做好随访工作,了解其病情及社会心理压力,最大程度消除其社会影响和社会歧视,提高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9、在AIDS诊疗、管理工作中,因玩忽职守、不作为等情况,造成医疗纠纷者给予通报批评、罚款50~100元;造成医疗事故者罚款200~500元、停职检查3~6个月;造成疫情扩散者做下岗处理,同时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动物疫情监测制度

精品文档 动物疫情监测制度一、积极配合畜牧主管部门对本厂的畜禽做好疫病监测; 二、认真做好监测化验结果的记录填写; 三、每月对各畜舍进行一次口蹄疫、猪瘟等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检查工作,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扑灭和控制,并报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四、上述疫病的临床检查结果亦应认真做好记录; 五、饲养员在喂料后,应认真观察畜群进食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自己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技术员; 六、技术员要每日早晚各巡视一遍畜舍,发现病情及时安排处理。 . 精品文档 出入场管理制度 一、严禁将来源不明或没经过免疫的猪、

牛、羊、禽、狗等动物带进场内; 二、食堂不准从场外购进偶蹄动物相关肉制品; 三、新购进的畜禽要先进行检疫,而后进入隔离舍,观察3—4周,经检查确实没有问题后,再经免疫,方可进入畜舍饲用; 四、对售出的畜禽,要严格把关,不合格的畜禽均不得售出; 五、已进入场区的所有车辆,都必须严格消毒,以杜绝外来病菌传入场内。 六、对病死畜禽的尸体应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销毁; 七、进出人员要登记; 八、销售畜禽要登记。 . 精品文档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对所有死亡尸体及污染物要装入专用尸袋后,运至化尸池中销毁;化尸池要每

月二次用活碱溶液消毒; 二、对需要解剖的病畜或死畜,必须在解剖室进行解剖,严禁在圈舍或房舍附近解剖; 三、对出现病畜或死畜的圈舍要彻底消毒,在下次转入前应再消毒一次; 四、粪便处理:对清理出来的粪便,应倒入化粪池。同时要用塑料薄膜覆盖,夏春秋三季应每周向粪池中喷洒一次灭蝇药,以防止蚊蝇的孽生。 . 精品文档 动物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一、当圈舍发现异常情况时,饲养员应及时请技术员前往诊断,弄清疫病类别,及时隔离患病动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并在1小时内报告企业负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农业植物病理学 稻瘟病 Pyricularia grisea 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有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叶瘟:发生在3叶期以后。随水稻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条件的不同,病斑分为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等4种。 节瘟主要发生在穗颈下第一、二节上,初为褐色或黑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 穗颈瘟:发生于穗颈,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 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形成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并可延及整个谷粒。 稻瘟病无论在何部位发生,其诊断要点是病斑具明显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状物。 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稻谷上越冬。因此,病稻草和病稻谷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借风雨传播到英苗或本田稻株。 病害控制:(1)种植抗病品种。(2)减少病源。(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4)药剂防治。其他有效药剂有富+-1号(稻瘟灵)、异稻瘟净、春雷霉素、多菌灵、克瘟散、嘧菌胺等。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症状

病害症状有: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脉型。 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短侵染线,后沿叶缘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向下加长加宽而扩展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 病害循环: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表面,随病稻种越冬或随病稻草、稻桩越冬。细菌病害都种子带菌。 传播: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病害控制:(1)杜绝种子传病。(2)种植抗病品种。(3)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4)药剂防治:叶青双、龙克菌、叶枯灵、叶枯净、链霉素等(5)生物防治。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 小麦锈病症状:三种锈病共同的特点是在叶或茎秆上产生黄色或褐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夏孢子飞散。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褐斑。 小麦锈菌的生物学特性:(1)严格的寄生性。(2)高度的寄生专化形和变异性。(3)气流传播流行的广泛性。(4)孢子繁殖迅速,流行的爆发性。(5)对温、湿度、光照比较敏感。 侵染循环:(1)小麦锈菌以夏孢子随气流进行高空远距离传播。(2)小麦锈菌以夏孢子在田间进行初次和多次重复侵染。(3)三种锈菌的越冬,越夏方式和地区不同。 病害控制综合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2)实行抗锈基

动物疫情监测制度样本

动物疫情监测制度 积极配合畜牧主管部门对本厂的畜禽做好疫病监测; 二.认真做好监测化验结果的记录填写; 三、每月对各畜舍逬行一次□蹄疫.猪瘟等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检查工作,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扑灭和控制,并报告畜牧笆医 主管部门; 四.上述疫病的临床检查结果亦应认真做好记录; 五.饲养员在喂料后,应认真观察畜群逬食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逬行处理,自己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技术员; 六.技术员要每日早晚各巡视一遍畜舍,发现病情及时安排处理。 出入场管理制度 严禁将来源不明或没经过免疫的猪.牛.羊.禽.狗等动 物带逬场内; 二、食堂不准从场外购进偶蹄动物相关肉制品; 三.新购进的畜禽要先进行检疫,而后进入隔离舍,观察3-4周, 经检查确实没有问题后,再经免疫,方可进入畜舍饲用; 四.对售出的畜禽,要严格把关,不合格的畜禽均不得售出; 已逬入场区的所有车辆,都必须严格消毒,以杜绝外来病菌传入五、 场内。 六.对病死畜禽的尸体应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销毀; 七.逬出人员要登记; 八、销售畜禽要登记。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 对所有死亡尸体及污染物要装入专用尸袋后,运至化尸池中销 毁;化尸池要每月二次用活碱溶液消莓; 二.对需要解剖的病畜或死畜,必须在解剖室逬行解剖,严禁在舍或 房舍附近解剖; 三.对出现病畜或死畜的圈舍要彻底消毒,在下次转入前应再消毒—次; 四.粪便处理:对清理出来的粪便,应倒入化粪池。同肘要用塑料 薄膜覆盖,夏春秋三季应每周向粪池中喷洒一次灭蝇药,以防止蚊蝇的孽生。 动物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当圈舍发现异常情况时,饲养员应及时请技术员前往诊断,弄清疫病类别,及时隔离患病动物并采取有效措施逬行控制,并在1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 二.若有重大疫情出现,得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报告畜牧主管部门,并邀请有关专家前来指导防治及处理工作。 三.若周边地区有疫情发生,发现人应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研究制订防范措施,并在1小时内将有关情况上报上级畜牧主管部门。

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

小学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 为加强我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园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我校设置学校传染病疫情情报人。 二、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并于当天及时上报学生晨午检信息,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三、学校疫情报告人(各班教师、班主任)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颖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

小学疫情报告工作制度 为加强实验小学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和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按照“科学排查、及时上报”的原则,特制订本制度。 一、疫情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长办公室。 二、小学疫情报告员职责: 1、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建立、健全本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时对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学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小学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 1、晨检应由班主任对早晨进入教室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卫生状况,发出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排查人,学校疫情排查人要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

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学生、职工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订万松园小学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 一、工作原则: 1、把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期预防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二、具体做法: 1、在校所有教职员工、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员,有责任对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进行报告。 2、执行晨检制度,每日早晨上班前对每位教职员工、学生进行相关健康状况及卫生状况检查,并留有详细记录。 3、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每位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时,均有权利和义务向在校疫情管理人员报告或直接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4、在学校以每个班级为单位,每个教研组、办公室为单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由班主任、教研组长每天定时向学校卫生领导小组报告有无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 5、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时,由学校的疫情报告人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6、对传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7、凡患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师职工亦同。 8、严格疫情报告: 发现甲例传染病鼠疫、霍乱、以及疑似病人、2小时内报教育局或上级防疫部门。 发现乙例病毒性肝炎、伤寒、乙脑等传染病和疑似病人2小时内上报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 发现丙例传染病肺结核、麻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2小时内上报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 9、上报工作由主管行政、卫生老师负责。

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

填空题 1在辽宁梨黑星病菌主要以()和()在寄主的()处越冬。 2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生,()和()是关键影响因素。 3大豆胞囊线虫主要以()和()在()中越冬。 4影响白菜软腐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为()和()。 1马铃薯环腐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种薯带菌),扩大侵染的主要途径是(切刀)传播。2经常危害葡萄绿色果实的病害有(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危害葡萄成熟果实的病害有(葡萄白腐病) 3大豆花叶病毒主要靠(汁液接触)和(蚜虫)传播,能引起豆粒的症状是(褐斑粒)。 4葡萄霜霉病流行的气象条件是(低温高湿)。 判断题 (×)1辽宁苹果上主要三种果腐病害指轮纹病、褐腐病和灰霉病。 (×)2葡萄组织在前期幼嫩时抗黑痘病,但易感白腐病。 (×)3花生根结线虫以二龄幼虫为侵染期幼虫,而大豆胞囊线虫为三龄。 (√)4大多植物病害的菌核病菌均为土壤习居菌。 (×)5在辽宁苹果黑星病作为果园的主要病害,被列为检疫对象。 (×)6果园周围禁栽桧柏,是因为锈果病菌在桧柏上越冬,利于病害传播。 (×)7对于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药剂灌根是一治标治本的根本性措施。 (√)8防治地下害虫是减轻白菜软腐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9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毒源主要为TuMV和CMV。 (×)10植物病原菌主要靠气流、雨水和昆虫等媒介传播,而人为很少传播。 (√)1苹果锈果病曾认为是由类菌原体引起的,现已证实是由类病毒所致。 (√)2十字花科作物花叶病毒病的病原主要为TuMV,其次是CMV,二者均可蚜虫传播。(×)3葡萄黑痘病是北方葡萄园的重要病害,已列为检疫对象。 (√)4地蛆和黄曲条跳甲是田间传播大白菜软腐病的重要昆虫。 (√)5梨锈病事宜桧柏为转主寄主的病害,砍掉桧柏对于防治梨锈病十分有效。 (×)6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发生盛期一般均是在棉花现蕾期。 (×)7大豆胞囊线虫1、2龄幼虫在卵内发育,3龄幼虫破壳而出侵入寄主发病。 (√)8苹果树腐烂病菌是弱寄生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已坏死的组织。 (√)9果树早期落叶病主要指绿缘褐斑病、灰斑病、圆斑病及轮纹病。 (×)10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菌不能在病组织或随病叶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初侵染源是外来菌源。 选择题 1(D)白菜霜霉病发病适宜条件:A高温高湿B高温低湿C低温低湿D低温高湿 2(ABD)大豆病毒病主要传播途径有:A汁液B种子C粉虱D蚜虫 3()保护地蔬菜土传病害的主要控制措施:A栽培管理 B品种轮换C喷药D轮作 4(B)马铃薯环腐病菌越冬场所有:A贮窖B贮藏薯块C土壤D粪肥 5(C)苹果褐斑病菌无性态:A分生孢子梗B分生孢子C分生孢子盘D分生孢子座 6()北方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A灰霉病B猝倒病C绵腐病D沤根病E立枯病 7(ABCDE)棉花枯黄萎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A种子B病残体C棉籽壳D土壤E粪肥 8(B)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决定因素:A土壤B气候C品种D生育期 9()北方葡萄主要两种果实病害:A白腐病B黑腐病C房枯病D炭疽病 10(A)棉花枯萎病的发生盛期为:A现蕾期B花蕾期C盛花期D落花期 翻译题

农业植物病理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生长过程中受不良环境影响或受到病毒侵害、寄生,而使植物呈现病变,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现象。 2、无性繁殖:是指菌物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是指菌物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产生孢子的方式。 3、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由细胞壁、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被的单细胞微生物。 4、寄生性植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 寄生性:指病原物在寄生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寄生植物抗病性:寄主抵抗病原物侵染或限制侵染危害的一种特性,是植物与其病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相互选择的结果。 转主寄生:有的菌物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全寄生: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的… 5、菌物的多型性:在菌物生活史中,有的菌物不止产生一种类型的孢子,这种 形成几种不同类型孢子的现象。 菌物的生活史: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6、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和植物自身遗传因子异常而导致的病害。 7、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的状态。 病状:在病部看到的状态。 病征:在病部上长出的病原体个体。 8、植物检疫:指由国家颁布条列和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苗木、接穗、 插条、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害性病、虫、草传 播蔓延的一项法规防治措施。 9、真菌: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膜,通过有 性生殖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 10、钝化温度:把病组织汁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min后,使病毒失去侵染能力 的最低温度。 11、稀释终点:把病组织汁液用水稀释后,使病毒保持侵染能力的最大稀释度。 12、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现象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 疗后,原有症状逐渐隐退直至消失,一旦环境条件恢复或农药作用 消失后,植物上的症状又会重新出现。 12、病毒粒体:是指形态完整的侵染性病毒粒子。 13、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指病原物在一定场所度过寄主休眠阶段而保存自己延 续物种的过程。 14、单年流行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完成病原物数量积累 的过程,导致病害流行的病害。

动物疫病净化方案和措施

动物疫病净化的手段和方案 什么是疫病净化,动物疫病净化是指在特定区域或场所对某种或某些重点动物疫病实施有计划的消灭过程,达到该范围内个体不发病和无感染状态。在特定区域或场的年龄根据根除的病源微生物和母源抗从企业的利益角度考虑,通过动物疫所对某种或某些重点动物疫病实施有计体的衰减而异. 其目的就是消灭和清除传染源。净化是一个过程也是结果,是从疫病控制到消除再到根除;净化是一种状态,广义上讲是非免疫无疫,也可以是免疫无疫;净化还是监测、检疫检验、隔离、淘杀、生物安全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的手段。 国家规定的动物疫病的净化制度包括: 1制定动物疫病净化实施方案 2加强动物防疫条件监管 3强化检疫监督执法 4依法开展自主检测 5)做好阳性家畜淘汰/扑杀工作 6完善疫病净化档案 二、净化的方法(一)销毁和种群恢复该法是疫病根除的最直接方法,适用于根除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传染病。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多,病原变异几率加大,禽流感、口蹄疫等多种烈性传染病依旧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以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为抓手,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能力,从根本上做好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为新阶段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重大任

务。根据我国国情,从养殖场入手,逐场推进,建立动物疫病净化大联盟,形成疫病净化的长效机制是做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从养殖场入手,逐场推进是疫病净化工作的最佳切入点 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从养殖场入手还是从区域入手开展是搞好这项工作的战略性选择。根据我国国情,把养殖场作为疫病净化的基本单元开展疫病净化工作是最佳切入点。 抓住了养殖场的疫病净化也就抓住了疫病净化工作的关键。养殖场作为疫病净化的主体在整个动物疫病净化过程中处于特殊地位,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净化了养殖场也就净化了许多疫病传播的源头。其次在养殖场开展净化工作也就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在养殖场开展一种或多种疫病净化工作,可以有效改善养殖场生物安全环境,带动养殖场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大限度地保护易感动物,确保畜禽产品供应,这才是当前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最现实意义。三是养殖场既是疫病净化技术应用的核心区也是净化技术推广的辐射带动区。养殖场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单元,在疫病净化各环节中是净化技术应用的最密集区。同时,养殖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将净化技术辐射给更多的养殖企业,带领更多的养殖企业参与到疫病净化中来。抓住了养殖场的净化技术应用,就抓住了净化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四是养殖场是疫病净化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具有较高的疫病净化工作热情。 二、创新机制,建立以养殖企业为主体的疫病净化大联盟是疫病净化工作的关键点 首先,疫病净化具有协作性,需要建立疫病净化大联盟形成合力。对于整个国家来讲,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既需要纵向协作,还需要面上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不

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的制度与流程

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的制度与流程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的制度与流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要求,为更好地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法定传染病病种 第二条: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第三条: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第四条: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黑热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第三章:监测、报告管理 第五条:首诊医务人员,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下列规定报告: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可疑病例的报告按《霍邱县二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方案》进行报告。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食物、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立即上报防保科或行政值班。

3、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疑似病人时,立即上报防保科并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4、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伤寒副伤寒、立即、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时,正确、完整填写传染病报告并在当天下午3:00前上报防保科。 5、对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要做到分型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也需报告。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片+、菌培+、痰检-和未痰检四类。 第四章相关人员职责 第六条:医院成立报告管理小组:由医院领导、防保科、临床科、检验科、放射科人员组成。管理小组检查、督促、奖惩信息报告工作。张宁是网络直报员。 第七条门诊医生:职业中毒按《职业病防治法》诊断标准执行,诊断慎重(疾病名称后加“,”),确诊由县疾控中心诊断。发现肺结核或疑似病人应填报肺结核转诊通知三联单,一份交病人,一份与传染病 报告卡一同上报,一份留底。所有报卡按规定时限报防保科,信息报告各种资料到防保科领取。 第八条:放射科落实负责人员,正确、完整登记当天发现的传染病(陈旧性肺结核除外的肺结核球、可疑肺结核病人等)。 第九条:检验科落实负责人员,正确、完整登记当天发现的传染病。第十条:药房:不准配用于肺结核的药物 第十一条:防保科负责信息报告的资料收集和发放工作。第十二条:防保科接到第五条中的二、三款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于24小时内

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

连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学 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学校设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二、班级内发生传染病或疑似症状病例,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报学校疫情报告人,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及联系方法、所患疾病、发病日期等。 三、教职工发生传染病或疑似症状病例,各完小校长、园长在第一时间报学校疫情报告人,上报内容同1。 四、学校疫情报告人在接到上报疫情后在第一时间上报疾控中心,同时上报到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五、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进行隔离治疗,传染期内不得复课复工。 六、报告病种时限和内容 1.国家法定传染病 ①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②在发现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应当在6小时内报告。 2.学校常见传染病 ①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班主任应当在6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②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③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咳嗽、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班主任应当在6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④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七、各校、各园、各班级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实行疫情防控每日“零报告”制度。对于漏报、迟报、瞒报、谎报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八、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