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认识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美术鉴赏——对美的认识

美术鉴赏——对美的认识

美术鉴赏——对美的认识美术鉴赏——对美的认识在姹紫嫣红的春日,去领略繁花似锦的美景;在苍翠葱郁的夏日,去游览如画般的山水;在硕果丰收的秋日,去捕捉丰收的喜悦,去拾得满地金黄;在银装素裹的冬日,去感受大自然的静谧,领悟不尽的神奇……这都是人们对美的认识的表现。

美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统一复杂的心理活动,具体地说,美的认识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进行的感受、体验、鉴别、领悟、评判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得到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享受。

而高雅健康的有机结合的。

审美享受又总是和道理情操等方面的审美教育美的本质问题提出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传统美学主要回答了“美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美本质命题,对传统美学进行了总结。

然而这一命题方式本身的缺陷使传统美学面临危机。

当代分析美学应运而生,对传统美学进行消解,彻底否定了美本质。

分析美学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美学的危机,另一方面又否定了美学,使美学有走向灭亡的危险。

美学研究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美学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同时吸纳各美学流派的积极方法和研究成果,才能使美本质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传统美学美本质研究滥觞于柏拉图,只是把美本质抽象地、机械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扬弃,批判地继承并发展、改造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创造了科学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就建立在这一哲学思想之上。

马克思主义美学从人类的物质实践中把握意识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从人、人的本质中把握美和美的本质,从人的类本质、类命运中看待美和美的本质,为全面深刻地把握美的本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使美本质研究视野进一步开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

,传统美学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哲学观念所界定的先验的美作为衡量艺术的标准,因此在艺术发展多元化的今天面临着其自身形态无法解决的契机。

引导幼儿园儿童欣赏美的说课稿

引导幼儿园儿童欣赏美的说课稿

引导幼儿园儿童欣赏美的说课稿导语: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引导幼儿园儿童欣赏美的课程。

这堂课旨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美,并将其融入他们的生活中。

本节课适用于3至6岁的幼儿,预计课时为40分钟。

一、准备环节1. 热身游戏(5分钟)为了让孩子们进入学习状态,我们首先进行一个热身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我会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跟随节奏做出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调动孩子们的身体和情感,为他们打开欣赏美的大门。

二、导入环节2. 图片展示(10分钟)我将使用一些精心挑选的图片来导入课程。

这些图片涵盖了自然风景、动物、植物、艺术品等各个方面。

我将向孩子们展示这些图片,并引导他们提出关于美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美。

三、主体环节3. 艺术制作(15分钟)艺术制作是培养幼儿美感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会提供一些简单的艺术材料,如彩纸、颜料、刷子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作品。

我会鼓励他们根据自己所欣赏到的美,尝试表达出来。

与此同时,我会提供一些艺术品的图片,让孩子们以模仿的方式创作,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美的理解。

4. 视觉故事讲解(10分钟)为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我会运用视觉故事的方式来讲解美。

我会根据故事情节和图片,描述其中的美丽细节,并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发现。

通过讲解故事和互动提问,我将帮助孩子们理解美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四、总结环节5. 回顾讨论(5分钟)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进行一个回顾讨论环节。

我将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们回想起课上所学的内容,并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表达。

通过这个环节,我可以检查他们对美的理解程度,并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结束语: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会欣赏美,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这些学习也将有助于孩子们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大学美育十六讲教案

大学美育十六讲教案

《大学美育》教案课程名称:大学美育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3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的概念、美的形态和美的价值,提高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美育在个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高生活质量。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内容:第一讲:美的概述1. 美的概念2. 美的形态3. 美的价值第二讲:艺术美的欣赏1. 艺术美的特点2. 艺术美的分类3. 艺术美的欣赏方法第三讲:自然美1. 自然美的特点2. 自然美的分类3. 自然美的欣赏方法第四讲:社会美1. 社会美的特点2. 社会美的分类3. 社会美的欣赏方法第五讲:生活美1. 生活美的特点2. 生活美的分类3. 生活美的欣赏方法第六讲:服饰美1. 服饰美的特点2. 服饰美的分类3. 服饰美的欣赏方法第七讲:建筑美1. 建筑美的特点2. 建筑美的分类3. 建筑美的欣赏方法第八讲:音乐美1. 音乐美的特点2. 音乐美的分类3. 音乐美的欣赏方法第九讲:绘画美1. 绘画美的特点2. 绘画美的分类3. 绘画美的欣赏方法第十讲:文学美1. 文学美的特点2. 文学美的分类3. 文学美的欣赏方法第十一讲:舞蹈美1. 舞蹈美的特点2. 舞蹈美的分类3. 舞蹈美的欣赏方法第十二讲:影视美1. 影视美的特点2. 影视美的分类3. 影视美的欣赏方法第十三讲:审美心理1. 审美心理的特点2. 审美心理的分类3. 审美心理的培养第十四讲:审美教育1. 审美教育的作用2. 审美教育的方法3. 审美教育的实施第十五讲:美的创造1. 美的创造的特点2. 美的创造的分类3. 美的创造的方法第十六讲:美育与人生1. 美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2. 美育与生活质量的关系3. 美育与道德情操的关系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阐述美的各类形态及其欣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美的事物,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认识自然界中的美教案

认识自然界中的美教案

自然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了各种美妙和神秘之处。

从大自然中学习,认识自然界中的美,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一环。

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进行相应的教学呢?这就需要通过认识自然界中的美教案来实现。

一、教学目的1、了解自然界中的美;2、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3、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创造美。

二、教学内容1、探索自然界的美。

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实践,了解他们对自然界中的美的理解和认识。

2、了解自然界景观并体验自然界中的美。

可以实地参观公园、山区、水库等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3、观察自然界的美。

可以采取户外写生、摄影等形式,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界中的美。

4、认识自然界的美。

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美,并且从中发现美的元素和美的表现形式,如:图案、色彩、曲线、纹理、光和影等等。

5、用创造的方法体现自然界的美。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体现自然界的美,并且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和创意。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体验和实践的方式对自然界的美进行了解和认识。

2、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一种融合了情感、认知和行为一体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将学生从书本中抽离出来,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界的美,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美的存在和力量。

3、案例分析通过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美的元素和美的表现形式,以及发现美的存在方式。

同时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不同的美和自然界中的不同美的形式。

四、教学活动1、实地探索在教学前先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基础概念和知识,然后实地走访山、水、原野等不同的自然景区,让学生亲自感受自然界的美。

2、画画比赛在课后,让学生进行画画比赛,结合自己对自然界美的感悟和理解,用心灵和笔触呈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这个阶段的作品可以用来展示学生的美感和创造力,并且可以用来评估学生的理解。

01美的认识

01美的认识

康德
美是无利害的快感 美感是单纯的快感
歌德
美在于自然本身
• 任何人都不笨,但如果你不利用你的大脑你会发觉你很笨! • 虽然人人都企求得很多,但所需要的却是微乎其微。因为人生是短暂的,人 的命运是有限的。 • 凡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 • 对别人述说自己,这是一种天性;因此,认真对待别人向你述说他自己的事, 这是一种教养。 • 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 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世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 求置之度外。 •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 的背面。 • 才能可以在独处中培养,品格最好还是在世界上的汹涌波涛中形成。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我爱你,与你无关。
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结合。
“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
实践派
以李泽厚为代表
人类的劳动实践才是美得以产生的根源
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人化的历史积淀过程
“积淀说”
思考题
中外美学思想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美 学思想你是否认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 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美》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美》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美》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教材版本:XXX《心理健康教育》所属学段:六年级上册本课位置:第七课,“谁最美”中第一节“什么是美”。

【设计理念】1、教学不再依赖于教科书中为我们提供的资料,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从课本中走到现实生活中来,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让学生自主从生活中搜集到信息,并从中获取知识。

教师不再以传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研究主要通过各种活动主动进行建构,使得学生在知识获取上有创造性的提高。

2、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本科重在学生动脑、动手、讨论交流、再现情景来获取知识。

3、根据课标要求,本课在设计上注重与校内资源、网络资源等方面的整合。

学情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美的认识还是肤浅的朦胧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美”。

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体验、研究,充分了解当前现实生活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真切、更直观的体验生活中的对美认识问题,我特别注重时空的开放性、生活性和活动性,引导学生感受了美的真正含义,培养了正确追求美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下册第七课的“什么是美”主题下的一个活动。

本课教材由“什么是美”,“让自己变得更可爱”二部分组成,这课是第一节。

本课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是美为载体,把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进行搜集整理,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美,明确美在人类生活的体现,并思考自己的审美观的形成,是否有偏离,最终培养学生的建立良好美的认知,并在生活中有所体现。

活动义务:了解历史、社会对美的定义,激发学生精确认识美,对待美,追求美的品德意识。

活动对象:六年级学生活动目标】1、树立正确认识美,对待美,追求美的意识。

2、知道外貌美与心灵美的辩证关系。

3、通过活动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明辨妍媸、是非。

【活动重点】感知现实糊口中一些人追求美存在的问题,认识各种形式美的本色内涵,树立精确追求美的意识。

谈谈对大学美育的认识教案

谈谈对大学美育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美育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1. 大学美育的概念和意义。

2. 大学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将大学美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2. 提问:什么是美?为什么我们要追求美?(二)讲授新课1. 讲解大学美育的概念:大学美育是指培养大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2. 阐述大学美育的意义:a.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b.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

c. 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智力。

d. 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

e. 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3. 分析大学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a.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

b.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c. 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d. 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如何将大学美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经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情感。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美育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审美素养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作业1. 阅读一篇关于美育的论文或文章,撰写心得体会。

2. 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将美育融入日常生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大学美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美,就在我身边

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美,就在我身边

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美,就在我身边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美,就在我身边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解美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培养美的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美感情感经验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本教案将以儿童身边日常生活中日常见到的美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

一、活动介绍1. 美的概念教育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美的含义和属性,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活动内容:通过展示一些简单而富有美感的画、照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认识美的概念,了解美的属性,体验美的感觉。

逐步让学生对美有基本的认知。

2. 美的身边教育目的: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的美的事物,让学生接触自然的美和人工的美,成为享受生活、喜欢美的人。

活动内容:带领学生在校园内或教室里寻找到美,让学生认识美的源泉,从而唤醒学生的美感意识,从而认识自我和周围的生活环境。

例如,在树林中走走,让学生看到叶子、花、草的美丽,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漂亮;在教室里,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美丽、整洁的教室,让学生感受到人工美的价值。

二、活动步骤1. 美的概念活动内容:第一步:通过展示一些简单而富有美感的画面,比如美丽的彩虹、美食照片、美丽的插画等等,引导学生产生对美感的认知。

并且让学生自己表达,看到这些画面,他们有什么感觉。

第二步:让学生阅读一些美的定义,理解美的含义和属性,比如“美是一种让人愉悦的感觉,是一种引起人们共鸣的心理现象。

”活动方法:导师进行讲解,呈现出富有美感的图片和画面,让学生表示自己看到这些画面的感受。

观察素材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产生美的认知,并且在学生的表述中提炼出美的属性。

2. 美的身边活动内容:第一步:通过带领学生在校园内或教室里的寻找,让学生感受周围的美,每当发现美的时候,带领学生记录下来,同时询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步: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找到的美,同时交流自己在发现这些美的时候的感受,如何感受到美的。

活动方法:导师带领学生到校园的一些美丽地方寻找美,手持相机记录下学生的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认识
"美是人类最早的老师”,“美的教育具有解放思想的品质”。

人们从孩提时代起就通过美的感官去认识世界,接受教育,它不仅足以陶冶性情,而且影响着人的世界观。

它能够牵动人的心灵,通过启发良知,诱导人们树立美的原则,养成美的心灵,,用美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和生活。

美术形态十分多样,变化无穷,其性能各异,或较为显著,或隐晦而难以捉摸,但是它总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人造成一定的影响。

每个人都可以描述个人的审美感受,对不同的审美对象做出自己的判断,得出自己的体验。

美术和所有的文艺一样,它的社会功能曾将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方面,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他们和艺术的真、善、美品质契合一致--真作用与认识,善作用于教育,美作用与审美。

在我对美的认识和感知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美的育功能。

鲁迅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

美术的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的性格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以辅道德以为治。

物质文明日益蔓延,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今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祟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乃安。

”他透彻的阐释了审美作用辅助道德教育的性能和重要意义,同时,又强调指明审美活动对人的精神气质有深邃的影响。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培养审美情操是普及国民教育的重要课题。

美术在这个领域里可以发挥很大的能量。

各种美术品种,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在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灌输审美教育,这对提高精神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美无处不在,在漫长的历史中,各个时期的美术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中,美术家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作品。

中国封建时代的人物画家中最著名的当推东晋顾恺之,他的《女史箴图》用笔如春蚕吐丝,紧动连绵,循环超乎,格调逸易,风趋电疾。

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描写贵族妇女的风俗画。

阎立本的《步辇图》描写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这一汉藏两族通婚的史实。

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则描写纵情声色的贵族生活。

另一幅杰出的作品是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他把汴河的繁华景象构成长卷格式的风俗画,汴河上下的各种人物、景物无不具体而生动,真实的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对古代工程技术也做了正确的描画,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自南朝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山水画的画家宗丙、王微,其后又有唐代张藻,把山水画又推进了一步,他们还都写下了山水画论,从此山水画在东方持续发展,至于今日。

自五代以后则极其丰富,如荆浩的《匡庐图.》,关仝的《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董源的《潇湘图》;宋代巨然的《万壑松风图》、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不列盛举。

这些山水画都有博大与精微相结合的审美特色,体现着东方的山水美学观。

花鸟画家有五代的黄荃、徐熙,宋代赵佶、崔白、赵昌等。

自汉魏发展起来的石窟壁画,以敦煌莫高窟为最盛,题材虽属宗教内容,但也不同程度的反映着时代思想和现实,显示出中古时代中国美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元代以后,文人画形成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庞大而重大的一个支脉,实际上成为主流,他的流风余韵至今还有很大的影响。

文人画强调画家要有画外功,即文学修养。

宫廷美术,宗教美术,和文人画中有许多艺术上的精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民族的精神财富。

这么多的美术文化财产创造出了中国美术史的辉煌。

不仅是中国的美术有着积极为闪耀的光芒,外国在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也具有极高的成就,让人们仰望。

美术作品追溯到希腊精神中,有一种人文主义的思想面貌。

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以后,想成的美术作品都开始富有思想和艺术的朝气。

以后文艺复兴的时代被称为“创造巨人的时代”,它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席卷全球。

列举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当首推达·芬奇,他不仅是美术家,而且在科学上(数学、物理学、工程学和人体解剖学等)都有建树。

著名的《蒙娜丽莎》是他的代表作,一个情操优美,性格高尚的女性形象,揭解释了整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米开朗基罗堪称继希腊菲迪亚斯以后的雕塑巨匠,其作品虽然取自宗教题材,但不论雕塑还是绘画,都发展了裸体造型的宏大气魄。

德国的文艺复兴巨匠丢勒,也是多才多艺的通才。

他精细入微的形象刻画,传达出人物心灵深处的典型特征。

十七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伦勃朗、委拉斯贵支、鲁本斯等油画大师。

各个国家各个派别,交相辉映,随后又此起彼伏,参差交叉。

法国路易时代,巴洛克美术日趋浮华,洛可可艺术更是趋向靡丽。

他们的变化无不与社会情况、时尚风尚息息相通。

法国大革命前夕进步的美术家门有一次追溯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遗风,在艺术上表现出严谨的完美性,行成了革命的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随着新古典主义的衰落而兴起。

他的首领德拉克洛瓦竭力反对古典仰视的拘谨而毫无生气,主张色彩的强烈和用笔的奔放,油画语言有突破性的转变,其代表作有《自有引导人民》和《希阿岛的屠杀》等。

吕德的《马赛曲》和卡波尔的《舞蹈》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代表作。

写实主义思潮也被广泛的推广到其他地区,库尔贝是写实主义的倡导者,他对写实主义民主性的理解和走向生活的行动是明显的。

农民画家米勒以醇厚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脚踏实地的农民素质。

独辟蹊径的画家杜米埃创作了大量思想尖锐深刻而艺术夸张的石刻版画和油画。

还有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列宾、苏里科夫等大批画家,以此同时反对学院主义教条的自然主义风景画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接踵而起,其代表巴比松画派的影响遍及了整个欧洲。

以后掀起了印象主义,从根本上发挥了油画的技术优势,改变了油画的色彩观念。

19世纪末,印象主义受到近代科学的启示,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更广泛的开拓了创作的视野,把油画推向了一个产生众多派别的新时代。

美无处不在,美术由人类创造,是人们精神文明的硕果,又反过来给人们以积极的影响,可以愉悦人们性格,牵动人们的情感,鼓舞人们的斗志。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美的作用将进一步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去满足人们日益扩大的各种需求,艺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相同的,美也是会在人们的生活中生生不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