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颈源性眩晕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颈源性眩晕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颈源性眩晕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本研究对颈源性眩晕进行中医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优势是既有效又安全。

针灸治疗是通过放松肌肉来间接改善颈椎部分的解剖位置,所以需要较长时间,但是相对安全。

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颈源性眩晕的患者60例,并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中医针灸和手法推拿两种治疗方式。

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该类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在运用中医针灸和推拿两种方式治疗时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时,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采用中医针灸的一组患者疗效高于推拿治疗的一组患者。

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中医针灸的治疗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对该类患者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病情的缓解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中医针灸;临床效果引言:颈部眩晕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一般以男性为主,占颈椎病的18%,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其发生率逐渐升高,并有年轻化的倾向!颈源性眩晕是一种因骨质增生,颈椎周围病变,颈肩变化等原因,使椎-基底动脉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出现的一种症状,主要包括: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焦虑,颈肩疼痛,心悸,甚至晕厥等,这种症状的出现与姿势密切相关[1]。

在中医学看来,颈性眩晕属“眩晕”范畴,又称“相痹”,即“闭塞”,是指经络不通,导致气血上冲,导致心神失守,给患者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不便、疼痛,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因此,快速、安全、简单、价格低廉是其治疗的基本原理。

中医对颈源性眩晕进行治疗,可以采用针灸穴位注射、中药和推拿三种方式,针灸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之上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针灸深入到体内的某些穴位来实现治疗,其作用是疏通经络,祛除邪气,协调阴阳等。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颈源性眩晕的患者有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人数有3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3:1,患者年龄在19-28(24.99±6.95)岁;乙组患者人数为3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1,患者年龄在20-29(25.52±5.33)岁。

颈性眩晕的治疗研究进展

颈性眩晕的治疗研究进展

风 、 、 、 阻 滞 经 络 气 血 , 因 外 因合 寒 痰 湿 内 而 为 病 。临 床 将 其 分 5型 : 髓 不 足 , 精 用
河 车 大 造 丸 加 减 ; 肾 阴 虚 , 天 麻 勾 藤 肝 用
经过 比较 , 明 川 芎 嗪 注 射 液 治 疗 颈 证 I 性 眩晕 疗 效 明 显优 于 复方 丹 参注 射 液 , 差
医 ,0 2 0l,3( 2 8):0 60
颈 性 眩 晕 属 于 中 医 “眩 晕 ”范 畴 , 在
现代 科 技 的 引 进 为 中 医 治 病 提 供 了 新思 路 , 磁 等 技 术 已较 好 的融 入 针 灸 等 电 治 疗 方 法 。电 针 治 疗 治 疗 本 病 效 果 显 著 ,
角 度 对 本 病 的 理 解 , 固定 方 加 减 治疗 用
死 、 亡 和 死 亡 等 功 能 , 有 效 改 善 微 循 凋 能 环 。 据 称 灯 盏 花 素 有 活 血 化 瘀 、 筋 通 络 舒 作 用 , 降 低 血 管 阻 力 , 善 脑 循 环 , 可 改 提 高 血 脑 屏 障 通 透 性 , 脑 缺 血 有 保 护 作 对 用 ; 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 并
日,4天 1 疗 程 , 有 效 率 9 . 0 , 1 个 总 0 2 % 许
敏 凤 采 用 参 麦 注 射 液 联 合 葛 根 素 治 疗 颈
性眩晕患者 2 2例 , 有 效 率 9 . 1 。 总 O9%
体 的 阴 阳平 衡 而达 到 治 疗 作 用 的 。
中西 医结 合
中 医 中 药 中 医治 疗 有 按 照 病 机 分 型 辨 证 论 治 ,
疗颈 性 眩 晕 疗 效 明显 优 于 中西 药 对 照 组 。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疗效分析
颈性眩晕症(cervical vertigo)是指由于颈部疾病或损伤而引起的眩晕症状。

此病
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多发性复发等特点,患者经常感到头晕、眼花、出汗、心慌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意识障碍。

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转向中医
针灸治疗。

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共23例,年龄在37-64岁之间,平均年龄
为52岁。

对照组22例,年龄在36-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岁。

在治疗组中,采用双侧肩峰下点、大椎、风池、肩井等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每次针刺20分钟,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

对照组给予口服西布曲明(普乐安片)0.5mg,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

经过治疗后,对患者的眩晕症状、颈部疼痛和肌紧张度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治疗
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的眩晕症状得分平均从30.21±4.14降至12.08±3.04,颈部
疼痛得分平均从7.94±1.74降至2.73±1.02,肌紧张度得分平均从16.47±2.37降至
8.52±1.86。

另外,在治疗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轻微针刺疼痛,但均能耐受,并未出现其他不良
反应。

综上所述,针灸对于颈性眩晕症的治疗疗效显著,可以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和颈部
不适。

同时,针灸治疗安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研究进展

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研究进展
实用中 医药杂 志 2 0 1 5 年1 O 月 第3 1 卷1 0 期 ( 总第2 7 3 期)
J OURNAL OF P RAC T I C AL T RADI T I ONAL CHI NES E ME DI C I NE 2 0 1 5 . Vo 1 . 3 1 No . 1 0
2 治 疗方 法 2 . 1 单纯 毫针 刺法 多 穴 针 刺 。 张 永 焕 等 采 用 滋 肾 调 神 法 选 取 百 会 、 四神聪 、神庭 、大 杼 、灵 台 、神 道 、心 俞 、肝 俞 、 肾俞 、太溪 、风 池 、风府 、天 柱 、完 骨 、颈 3 ~ 7 夹 脊 穴
2 . 3 穴 位注 射 彭 青 “ 采 取人 迎 穴位 注射 2 %利 多 卡 因2 m L 、维 生 素B l m L 和生理盐水2 m L 混合 液治疗颈性 眩晕 ,先用左 手食指和 中指将颈总动脉和胸锁 顺 指 甲边 缘 与 皮 肤 垂 直 刺 人 0 . 8 ~1 寸 ,肥 胖 者可 刺 1 . 5 寸 ,回抽 无血 ,固定 针头 ,缓 慢 注入 药物 。左 右 交 替 ,每 日1 次 ,治 疗 1 0 次 ,达 到很 好 的效 果 。曹 少华 等 ¨ 选 用 具 有 活 血化 瘀 、通 络止 痛 、改善
等穴位 ,采 取毫针针刺 ,得气 后施 平补平泻法 ,留针 3 0 a r i n 。总有效率9 7 . 5 0 %。李万婷 分别选取大椎 、百 会 、风府 、风池 、颈部夹脊穴 、太阳、后溪 、悬钟和百 会 、神庭 、印堂 、太阳、合谷 ,同时辨证取穴 ,进行毫 针针 刺 ,得气 后施 平 补平 泻法 ,留针 ,总有效 率 9 0 %。 单穴针刺 。张超云等 对6 0 例颈性眩晕 患者选取 风池穴进行毫针针刺1 0 天 ,取得 了非常好的疗效 ,总有 效率 1 0 0 %。先取一侧风池穴 ,常规消毒后 ,毫针快速 进针 ,向对侧风池穴透刺 ,得气后 留针 ,再取另侧风池 穴 ,采取 同样操作 。双侧 同时运针 ,行提插捻转强 刺 激 ,每 隔5 m i n 行针 1 次 ,留针 3 0 m i n ,每 日1 — 2 次 ,1 0 天 为一疗程。魏瑞仙等 ¨ 分别用毫针针刺昆仑和太冲,均 取得了较好 的疗效 ,总有效率分别为9 3 . 5 %和9 0 %。

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究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增加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针灸;颈性眩晕;西比灵【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135-02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重,眩晕症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颈性眩晕指的是患者颈椎部位以及韧带、血管、关节囊等软组织出现功能性或者器质性变化而产生的眩晕感,当患者改变体位特别是头部旋转时眩晕感加重,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耳鸣、恶心、呕吐以及视力模糊等[1]。

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为颈部交感神经受到不同程度刺激、颈椎病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痉挛等。

颈性眩晕多发人群为中老年人,男女无别,患者血压基本正常,常于转头,晨起或午休后起床突然出现眩晕感,且往往伴有眼球水平震颤[2]。

该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为临床常见疾病。

临床治疗颈性眩晕主要采用按摩、颈椎牵引、理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

有关研究表明[3],以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相比于传统西药治疗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采取针灸方法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该治疗手段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接收的108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5~72岁,平均(58.57±2.67)岁,病程1个月~9年,平均病程(4.59±0.21)年;观察组54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6~73岁,平均(59.28±2.07)岁,病程1个月~9.5年,平均病程(4.62±0.23)年。

针刺四神聪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针刺四神聪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针刺四神聪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针刺四神聪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引言:颈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视觉运动疾病,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性眩晕的患病率逐渐上升。

目前,针灸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针刺四神聪穴来治疗颈性眩晕,并评估其疗效。

材料与方法:选取100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50例。

治疗组进行针刺四神聪穴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接受每周三次的针刺治疗,总计进行六次治疗。

对照组接受颈部按摩和热敷治疗,每天一次,总计进行六次治疗。

通过主观症状评估量表和颈椎功能评分表来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主观症状评估量表和颈椎功能评分表得分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的评分改善也有一定程度,但与治疗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本研究采用针刺四神聪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四神聪穴位于头部,是中医经典穴位,具有清头目、舒筋活络、平肝潜阳等作用。

颈性眩晕在中医理论中与肝阳上扰、筋脉痹阻等因素有关。

通过刺激四神聪穴,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改善颈性眩晕的症状。

结论:针刺四神聪穴作为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和良好的疗效。

通过刺激四神聪穴可以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和颈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本研究仅仅针对特定穴位治疗的效果进行了评估,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其机制和疗效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针刺四神聪穴治疗颈性眩晕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治疗组在主观症状评估量表和颈椎功能评分表上的得分均有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针刺四神聪穴可以通过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等机制改善颈性眩晕的症状。

然而,本研究仅仅针对特定穴位治疗的效果进行了评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其机制和疗效。

总体而言,针刺四神聪穴作为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和良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疗效分析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颈性眩晕则是指由颈椎病变引起的眩晕症状。

近年来,随着针灸疗法在治疗眩晕症方面的应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针灸对于颈性眩晕症状的缓解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从临床疗效的角度分析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作用机制以及疗效。

一、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作用机制1.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颈椎病变导致的颈动脉血流不畅,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针灸还可以改善颈部肌肉的松弛度,减轻对颈动脉的压迫,进而改善颈动脉的血流情况。

2.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3. 调节颈椎肌肉张力颈性眩晕与颈椎肌肉张力增加密切相关。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减轻颈椎肌肉的紧张和疼痛,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针灸还可以促进颈部肌肉的松弛,改善颈椎病变的情况。

1.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显著。

一项关于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发现,针灸组的眩晕症状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另外一项探讨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系统评价发现,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疗效显著。

许多临床医生在实践中也发现,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显著。

针灸不仅能够缓解眩晕症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颈椎病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许多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后,眩晕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1. 注意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整针灸刺激的力度和深度,以保证治疗的舒适性。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也需要保持舒适的姿势和放松的状态,以增强治疗的效果。

2. 需要注意针灸的安全性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生需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规范,并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针具,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患者也需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有资质的医生进行针灸治疗,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3. 治疗后需要做好康复护理在接受针灸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护理,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保持适度的运动和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的姿势,以巩固治疗的效果。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颈性眩晕”中医称“项痹”,其有痹阻不通之意。

临床症状一般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即当改变体位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1-2]。

针灸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3-4],但不同的针灸方法取得的治疗效果是不同的。

此次研究分析了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针刺疗法1.1体针疗法体针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人体十二经穴及奇穴进行针刺,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体针疗法的理论依据是刺激感应和传导,探明体针疗法的作用原理,可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阮建国等研究结果表明[5],针刺颈夹脊(双侧)、风池(双侧)、太阳(双侧)、百会等穴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

1.2头针疗法头针是针刺头皮的刺激区(大脑皮层功能在头皮上的相应投射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疗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

夏秋芳的研究结果表明[6],针刺四神聪、风池、太阳、神庭、印堂、大椎穴,实施快速捻转手法,可以增加刺激量,改善眩晕症状。

1.3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在针刺腧穴的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可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

罗仁浩等研究结果表明[7],取百会、风池(双侧)、风府、颈C1-3夹脊穴,行电针治疗的效果很好,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可达100.0%,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的60.9%。

1.4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针刺腹部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腹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

范彩霞等研究结果表明[8],薄氏腹针疗法可以有效提高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5芒针疗法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一般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其形状细长如麦芒,通过深刺腧穴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5-01-26T16:52:41.5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6期供稿作者:肖远维
[导读] 体针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人体十二经穴及奇穴进行针刺,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肖远维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350101)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256-02
“颈性眩晕”中医称“项痹”,其有痹阻不通之意。

临床症状一般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即当改变体位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1-2]。

针灸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3-4],但不同的针灸方法取得的治疗效果是不同的。

此次研究分析了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针刺疗法
1.1体针疗法
体针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人体十二经穴及奇穴进行针刺,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体针疗法的理论依据是刺激感应和传导,探明体针疗法的作用原理,可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阮建国等研究结果表明[5],针刺颈夹脊(双侧)、风池(双侧)、太阳(双侧)、百会等穴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

1.2头针疗法
头针是针刺头皮的刺激区(大脑皮层功能在头皮上的相应投射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疗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

夏秋芳的研究结果表明[6],针刺四神聪、风池、太阳、神庭、印堂、大椎穴,实施快速捻转手法,可以增加刺激量,改善眩晕症状。

1.3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在针刺腧穴的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可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

罗仁浩等研究结果表明[7],取百会、风池(双侧)、风府、颈C1-3夹脊穴,行电针治疗的效果很好,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可达100.0%,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的60.9%。

1.4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针刺腹部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腹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

范彩霞等研究结果表明[8],薄氏腹针疗法可以有效提高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5芒针疗法
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一般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其形状细长如麦芒,通过深刺腧穴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张超云等研究结果表明[9],以风池穴透刺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治愈率可达100%。

2.灸法治疗
2.1化脓灸疗法
罗敏然等研究结果表明[10],化脓灸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取足三里、大椎、悬钟等穴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X线检测有效率可达53.1%,临床病症体征改善率可达86.5%,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

2.2热敏灸疗法
热敏灸又可称为热敏悬灸,全称为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临床用于针灸替代疗法,疗效显著。

蔡国伟等研究结果表明[11],热敏灸是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取天柱(双侧)、C6夹脊穴,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基底动脉血流状况,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1.9%。

2.3温针灸疗法
温针疗法是在毫针针刺后,在针尾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梅江等研究结果表明[12],以百会穴为主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0.0%。

3 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指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临床上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具有醒脑开窍,泻热消肿,去瘀止痛等作用。

顾利军的研究结果表明[13],针灸刺血拔罐、TDP照射、穴位注射联合眩晕停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5.00%。

4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和永生的研究结果表明[14],推拿联合穴位注射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眩晕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

5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有很多,但治疗原则是类似的,均可改善颈椎受压部椎动脉的供血状况,以改善大脑血液循环状况,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晓美,孙志成. 弱交变磁场联合温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近期疗效 [J]. 实用老年医学, 2011, 25(4): 308-310.
[2]蔡望洲,张燕,陈亮.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老年颈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33(5):1194-1195.
[3]朱金柳.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J]. 四川中医, 2012, 30(12):130-131.
[4]王非,孙海东. 近五年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概况 [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4): 143-144.
[5]阮建国,徐天舒,李明. 体针热补法结合耳穴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 (1):184-186.
[6]夏秋芳. 头针快速捻转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J]. 上海针灸杂志, 2011, 30(3):144-145.
[7]罗仁浩,罗仁瀚,徐凯,等.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J]. 上海针灸杂志, 2012, 31(5): 311-313.
[8]范彩霞,王伟,莫顺景.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J]. 黑龙江医学, 2014,38(2):151-153.
[9]张超云,陈引香. 风池穴透刺治疗颈性眩晕60例 [J]. 临床军医杂志, 2011, 39(4):811-811.
[10]罗敏然,邓柏颖. 化脓灸治疗颈椎病96例[J]. 中国针灸, 2014, 34(9): 867-868.
[11]蔡国伟,薛远志,李刚,等. 热敏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J]. 上海针灸杂志, 2012,31(7):475-476.
[12]梅江,王云江,黄杨华,等. 百会穴为主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23(1):54-55.
[13]顾利军. 针灸刺血拔罐、TDP照射、穴位注射联合眩晕停治疗颈性眩晕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 27(2): 146-147.
[14]和永生. 推拿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退变性眩晕100例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29(11):915-9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