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知识点整理一、第一章古代欧洲的民族迁徙1. 背景:古代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环境变化导致民族迁徙的发生。

2. 教材知识点:- 荷马史诗:介绍了古代希腊的历史和英雄人物。

- 波斯战争:希腊城邦联合抵抗波斯帝国的侵略。

- 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最早的文明。

- 古希腊城邦:学习了解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特点。

二、第二章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事件1. 背景:中国古代的著名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教材知识点:- 商朝的兴亡:商朝的兴起和周朝的建立。

- 春秋战国时期:介绍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

- 秦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局面。

- 汉朝:介绍了汉朝的建立、辉煌和衰落。

-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背景,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历史。

三、第三章一带一路1. 背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2. 教材知识点:- 古代丝绸之路: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作用。

- 丝绸之路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影响。

- 丝绸之路的传播与发展:探索了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交往方式。

四、第四章唐宋时期的中国1. 背景: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2. 教材知识点:- 唐宋经济的繁荣:介绍了唐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货币流通等情况。

- 唐宋的外交与贸易:探讨了唐宋时期的外交关系和对外贸易。

- 文化繁荣:揭示了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

五、第五章欧洲中世纪1. 背景: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政治、经济和宗教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时期。

2. 教材知识点:- 封建制度:介绍了封建制度的特点和主要阶级。

- 教会的权力和财富:探讨了教会在中世纪的权力和财富积累。

- 十字军东征:讲述了欧洲基督教徒发起的东征运动,以及其对欧洲和亚洲的影响。

六、第六章近代世界的起源1. 背景:近代世界的起源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 实,知道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重庆谈判, 理解中国共产党 为争取和平民主 作出的努力认识 国民党实行独裁、 发动内战的本质。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的 胜 利
知道中国人修建铁路的事实 和制碱的方法
知道鲁迅、齐白石、 聂耳、冼星海 等人的成就。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通过查找、补充相关历史 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 象的资料,学会客观公正 的解释、评价历史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勤于思考, 善于合作、乐于交流 展示。 过程与方法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2、感悟近代中国人民 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 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每Biblioteka 的基本结构6 7 注释和注音
8
9
10 自由阅读卡
动脑筋
练一练
活动与探究
便于学生 参与课堂 教学,发 展想像力 和创造性 思维。
目的是浅 化教材, 便于学生 自学,扩 大知识面。
通过不同形 式的练习题, 检验自己对 本课核心知 识的理解和 把握。
用以启发学 生的思维能 力,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 力,以及与 其他学科交 叉、与现实 生活联系学 习的能力。
内容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 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兴 起
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 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 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知道南京大屠杀 的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 凶恶暴残的侵略本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知识点梳理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是人教版的教材,它主要包含了许多与中国历史相关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古代中国的开端1. 中国古代历史的划分:从远古时期到夏、商、周时代。

2. 中国的文字记载:甲骨文的出现与演变。

3. 中国的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征。

4. 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农业文明的发展和青铜器的制作与发展。

二、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和特点:分封制的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 孔子的思想: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

3. 孟子的思想:主张仁政、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和《道德经》的主要观点。

5. 墨子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的理念。

三、秦汉时期1.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标准。

2. 儒法斗争:儒家与法家的对立与儒家的终结。

3. 汉武帝的文治与武功:晋升科举、开创丝绸之路。

4. 汉朝科技与文化:造纸术和农业技术的发展、汉文化的繁荣。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的形成与对峙。

2. 《三国演义》的成书与影响: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战争与英雄人物。

3. 水浒传与太平天国运动: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4.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的兴衰。

五、隋唐时期1. 隋文帝与大运河:主持修筑大运河,加强北方与南方的联系。

2. 隋朝社会政治制度改革:简化官制、修改法律、推行规模庞大的寺庙建设。

3.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唐太宗的治理与玄武门之变的影响。

4. 唐朝科技文化的进步: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进步。

六、中国古代社会的种种制度1. 科举制度与进士科考试: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农耕文化与科技发明:种植技术与园艺发展对中国农业的贡献。

3. 家庭与礼俗:封建礼教与家庭观念的建立。

4. 农民起义与封建统治的危机:积弊与不公导致的民变与反抗。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树----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树----

1865年阿古 柏入侵
太平天 国运动 〔1851〕
英法-火烧 圆明园
二次鸦片 战争
缘由:进
(1856-1860)
一步翻开 中国市场
逐步 沦为
半殖
1842年
民地
《南京
半封
条约》
建社

广东挑衅 2.1841初
占香港
鸦片战争
(1840-1842)
虎门销烟 〔1839.3)
年左 宗棠 为钦

1876年进 攻新疆
科技成就
绚烂的 宋元文

文学艺术成就
君主集权的措 施
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 建立
君主集权的 强化
戚继光抗倭
郑和下西洋
中外的交往 和冲突
靖难之役和 迁都北京
明朝君权的加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

措施
郑成功收 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达赖、班禅 和驻藏大臣
平定大小和卓
收复台湾 和抗击沙

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稳固
叛乱 土尔扈特回归
合作创新 整体感悟
自我评价 自主成长
自主活动 直接体验
评 价 建 议
口头测试 复习稳固
定期测验 强健成长
书面测试 加深印象
电视节名目像 Flash动画 Mp3,Mp4
音响 资源
教材、教参、 校本教材、图书 馆书籍、报纸杂志
课程 资源 的开 发与 利用
历史文物、遗址 博物馆、纪念馆
人力 资源
自身资源 合作资源
维新团体: 强学会;报 《中外纪闻》
序幕:公车上 书(康-梁)
百日维新(光 绪帝)
性质:资产 阶级变法
戊戌变法
(1898年)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一、鸦片战争(1840-1842)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商品。

2、根本原因: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与英国平等交往。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背景:英法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结果:中国再次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背景: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背景:列强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

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3、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2、主要内容: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

3、结果和影响:失败,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六、戊戌变法(1898)1、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起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2、主要内容: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3、结果: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4、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觉醒。

七、辛亥革命(1911)1、背景:清政府统治腐朽,民族危机加深,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革命运动。

2、主要内容: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3、结果:成功推翻清王朝,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影响: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____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章古代华夏文明的形成1. 夏朝的建立:大禹治水,禹迁都于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2. 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以天子为中心的君主制。

3. 夏朝的社会结构:夏朝社会结构分为四等级,从上到下依次为贵族、庶民、奴隶、泥瓦匠和农民。

4. 夏朝的文化特点:夏朝塑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如象形文字、礼仪制度、卜筮等。

5. 商朝的建立:华夏人民在中原地区建立了最早的国家——商朝。

6. 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采用世袭制的君主制。

7. 商朝的社会结构:商朝社会结构分为三等级,从上到下依次为贵族、农民和奴隶。

8. 商朝的经济特点:商朝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发达。

9. 商朝的文化特点:商代的文化有盛大的祭祀、殷墟晚期的铜器制作等。

10. 春秋时期的分裂与战国时期的统一:春秋时期国家割据,战国时期崛起了一批有实力的国家。

11. 黑屯文化:属于早期的先民文化,以蓄养和放牧为主要方式。

第二章秦朝:统一中国1. 秦朝的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铁轨制作等,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3. 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采用集权制的中央君主制。

4. 秦朝的政治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规范了地方政权的建立。

5. 秦朝的经济与农业:秦朝发展农业,推行均田制,加强国家财政收入。

6. 秦朝的文化与教育:秦朝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加强了教育的普及。

第三章秦、汉的政治变革1. 西汉的建立:刘邦称帝建立了西汉,开始了长达四个多世纪的封建王朝。

2. 西汉的政治制度:西汉采用封建制的中央君主制。

3. 西汉的政治改革: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如开启“规谏”制度、实行郡县制改革等。

4. 西汉的经济与农业:西汉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商业也得到了发展。

5. 西汉的文化与教育:西汉在文化与教育方面的成就丰富多样,如太学的设立、文化的普及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古代的中华文明- 初级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农业社会的兴起-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成就第二章中华民族的崛起- 春秋时期的变革- 战国时期的动乱- 统一中国的秦朝-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建设成就第三章古代东方文明- 古埃及文明- 南亚河流域的文明- 古希腊文明- 古印度文明第四章保家卫国- 中国上古时期的族群- 夏、商、周时期的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战争第五章经济文化与科技-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商业和交通-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秦汉时期的文化繁荣第六章古代的中外交往- 西周时的外交活动- 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 东汉和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七章中国古代的帝国和边疆民族- 秦始皇的帝国构建- 汉武帝的帝国巩固-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入侵- 唐朝边疆政策的实施第八章宋元明清四大王朝-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第九章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 儒家文化的形成- 道家文化的兴起- 文化的传入- 科学文化的发展第十章世界古代文明- 埃及文明的兴起-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繁荣- 古希腊的文明与民主- 古罗马的帝国与法律第十一章世界的中世纪- 拜占庭帝国与- 封建社会的出现- 欧洲的与贸易- 西方的文艺复兴第十二章现代世界的发展-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殖民主义与三角贸易-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 现代科学的兴起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的重点知识总结。

请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及上册知识树

八年级历史及上册知识树

第10课
五四 运动
党的 成立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和 党 的 成 立
第11课
黄埔军校的建 立 北伐胜利 进军
南京国民 政府的建 立
北 伐 战 争
第12课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南昌起义
星 火 燎 原
第 13课
地 点
遵义会议
长征开始
长征的胜利
长 征
第14课
爆发 的原 因
九一八
西安 事变
时间
中 华 民 族 的 抗 日 战 争
《辛丑条约》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第6课
时 间
军 事 企 业 结 果
时 间
民 用 企 业 求富
筹 措 海 防
洋务运 动的评 价
影 响 原 因
自强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第7课
百日 维新
戊 戌 变 法
第8课
创建 时间 孙中山 创建革 命党
辛 亥 革 命
第9课
李大 钊 “新世 纪的曙 光”
新 文 化 运 动
第 一 课 鸦 片 战 争
关税
第2课
英法火烧圆明 园
沙俄——— —侵占领土 (150多万平 方公里)
太平军抗 击洋枪队
期第 间二 列课 强第 侵二 华次 的鸦 罪片 行战 争
第3课 古柏侵 占新疆 左宗棠 收复新 疆
收 复 新 疆
第4课
《马关条约》
黄海大战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第5课
八国联军 占北京
第 15 课
影响
南京大 屠杀
卢沟 桥事变
不 做 亡 国 奴
宁 为 战 死 鬼
第 16 课
地 意 点 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课的基本结构
1
导言部 分
2
3
4
课文
阅读课文 专栏的文
(宋体字) (楷体字) 献资料
5
图表
由生动的故 事、传说、 诗歌、民谣 或文物、名 胜古迹等开 篇,然后提 出问题,导
入新课.
着重讲述历 史发展的生 动过程,力 求简明。这 是课堂教学 的基本要求。
力求生动活 泼,其作用 是引起学习 兴趣,浅化 教材内容, 扩大知识面, 培养良好的
知识与能力
能力目标:能够初步阅读、 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 史材料,从不同角度思考 和解释历史问题。能运用 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问题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近 代 史
新课标增加了了解多种历 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 料、图片、实物、遗址、 遗迹、影像、口述、历史 文学作品等具体详细的方 式。
知识与能力
新课标增加了历史 情境想象要符合当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列举中英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内容标准
侵 略 与 反 抗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和中国
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
品德。
目的是使学 生接触一些 浅显的文献 资料,以增 强历史的真 实感,并能 提高阅读古 文、古诗词 等的能力 。
增加学生的 考古文物知 识,增强历 史的真实感, 增强课文的 明晰度,起 到浅化教材、 引发学习兴 趣的作用.
每课的基本结构
6
动脑筋
7
8
注释和注音 练一练
9
10
活动与探究 自由阅读卡
便于学生 参与课堂 教学,发 展想像力 和创造性 思维。
知道重庆谈判,
理解中国共产党
为争取和平民主
作出的努力认识
国民党实行独裁、

发动内战的本质。








知道中国人修建铁路的事实 和制碱的方法
知道鲁迅、齐白石
科 学 技 术 与 思 想 文 化
二、说教材
1.编排特点
增强教材 的趣味性、生动
性和启发性
注重减轻 学生的负担降低难度
上册 实验中学 张世平
内容标准
编写意图 体例安排
内容结构 立体整合
说教材
教学建议
说课标
课标要求
说教材内容
新旧课

标对比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一、说课标
1.课程要求和新 旧课标的对比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三大学习主题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近 代 史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近代 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 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 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内容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 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 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
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 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知道南京大屠杀 的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
凶恶暴残的侵略本质
教材特点
二、说教材
2.编写体例
时序
结合
主题
编写体例 教 材 编 写 体 例
教材体例
教材的体例
教材结构
单元结构
课文结构
说明、目录、 主题课文、主题活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现代部分)
附录、后记构成
单元主题页 主题课文 主题活动
导言部分、 课文、 阅读课文、文献资料、 图表、动脑筋、注释、 练一练、活动与探究、 自由阅读卡
新课标强调了从历史的 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 情;增加了增强民族自 信心和自豪感。
新课标增加了认识和平与发 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强调 了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近 代 史
新课标增加了认识人民群众创 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 历史上的重要贡献,理解个人 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
一、说课标
2.内容标准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 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 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的侵略史实
的历史意义
了解洋务派“自强”“求富” 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内容标准
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 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 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井冈山的故事,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 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时的历史条件。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近 代 史
通过查找、补充相关历史 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 象的资料,学会客观公正 的解释、评价历史问题。
过程与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勤于思考, 善于合作、乐于交流 展示。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近 代 史
过程与方法
新版增加了逐步学会运用 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 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 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 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目的是浅 化教材, 便于学生 自学,扩 大知识面。
列举正面战争和敌后战场的抗日 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 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内容标准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 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
中 华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 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 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
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 实,知道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近 代 史
2、感悟近代中国人民 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 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
1、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认 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 化,认识漫长历史进程,增 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3、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 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 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的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