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介绍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事迹,结合理论和实际开展实验探索和研究,以及在物理规律和习题中体现物理美的感受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学生进行德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重要,物理教学中可以充分体现这一点。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一、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当然是学校工作的首位。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占学校工作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特别在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此外物理学本身包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这也为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了可能性。
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物理学也能提供德育的条件和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实验和观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
物理实验的趣味,生活现象的解释,规律的应用、计算的巧妙,物理科技的现状和前景,物理故事的阅读、物理学家的奇闻逸事等等又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愿望。
二、怎样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在日常物理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尝试渗透德育教育,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苦恼。
现将个人认为好的做法整理大致如下:1、通过对我国古今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我国古代,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
又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分析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二、 绍物理学家事迹 。 励学生勤奋学习 介 激
欧 姆 定 律 是 电学 中 的 重 要 规 律 , 讲 解 欧 姆 定 律 时 , 先 向学 生 介 在 首 绍 德 国的 物 理 学 家 欧姆 . 到 这 个 结 论 是 不 容 易 的 , 历 了 1 得 经 0多年 的 辛 勤 劳 动 , _大 量 实 验 。 同 时 , 绍 学 生 课 后 阅 读 文 章 后 的 “ 姆 坚持 不 做 『 介 欧 懈 的 精 神 ”对 学 生 进 行 教 育 和 激 励 。 另 外 , 结 合 课 本 中安 排 的许 多 阅 . 要 读 材 料 , 导 学 生 谈 感 想 、 小 论 文 , 而 逐 步 培 养 学 生 勤 学 善 思 和 积 极 引 写 从 上进的品德。
另外 , 理 创 设 问 题 情 景 , 断 激 发 学 生 的 问 题 意 识 , 是一 种 创 造 合 不 即 性 的 劳 动 , 是 一 种 教 育 的 艺 术 。在 教 学 中 渗透 德育 内容 . 局 部 看 是 细 也 从
的发 展 都 有 功 绩 。这 充 分 体 现 了 我 们 祖 先 的 聪 明 和 才智 . 得 我 们 每 一 值 位 炎 黄 子 孙 感 到 骄 傲 和 自豪 。又 如 , 国 近代 著 名 的力 学 家 、 箭 专 家 钱 我 火 学 森 , 所 涉 及 的 学 术 领 域 十 分 广 泛 , 论 在 理 论 上 还 是 在 实 际 应 用 中 它 无 都 作 出 了一 定 的 贡 献 , 其 是 对 我 国 火 箭 导 弹 和 航 天 事 业 的迅 速 发 展 作 尤
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把思想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文章认为,教师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渗透方法“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教师首先要教好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把思想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荣辱观,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初中物理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和整理物理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把握好切入点,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适时进行渗透,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经验,现仅就如何加强德育的问题,提出看法,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物理和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之心。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古代著作《墨经》、《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都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恰当地介绍我国古代的成就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的小故事。
声方面,有北宋沈括著作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回音壁等都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对声音有了很深入的研究,并且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光学方面,有世界上最早记录“几何光学”的著作——《墨经》,内有关于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小孔成像的实验的记载;殷墟甲骨卜辞中记载发生在公元前1千多年前的日食。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可靠的日食记。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

生的重 大 事件 , 有很 强 的 时效 性 ; 具 二是 由于 它 或是 大是 大 非 ,
或 是鱼 龙混杂 , 或是令 社 会关 注的必 须澄 清 的一些 问题 。 这就 是 新 闻的亲近 性。 因此 , 以新 闻创设情 境导入 新课较 易引起 学生兴
们巧妙 地融 入教学 之 中 , 起 “ 激 情感 共 鸣” , 乙醚 的棉 花 ”这 样操 作 不仅 简 单 , 且 可 度 计测 水温 度 实验 中 ,由于 学生 缺少 生 活 , 而 以达到 德育之 目的 。如在讲《 声现象》 , 时 可 见度又好 ,能很好地 显 示做功 可 以改变物 经 验 , 估计 温度 与测 量温 度 差别较 大 , 因此 以组 织学生 学 习有关 回音壁 、 音 石 、 丘 体 内能 的过程 , 三 圜 以启寻学 生 的“ 开创性 ” 。
l德 探 l 【 野】 育 索 和 视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 中
●李玉 霞
物理 是一 门 自然学 科 。它 与实 际生活 站 的建成 以及太 空船 “ 州号 ” 神 的发射 和接 组 ” 。这 样不 仅提 高 了学 生做 实验 的兴 趣 . 有 着 密切而广 泛 的联 系 ,其 丰 富内容 蕴涵 收等 , 以增强学生对祖 国的 自豪感和 尊严 又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借 着极强 的德育功 能。因此 , 行物理 教学就 感 , 进 以激 发学 生的爱 国热情 。 四、 养实事 求是 的科学态度 培 我们 在教 学 实践 中发 现 ,有 的学 生存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

思想 实际, 确定德育对教学的要求 。 ‘
一
讲 一下公 元前 四世 纪 的《 墨经 》 记 载 的 些 物 理 活 动 课 和 物 理 主 题 活 动 , 来 达 到 关 于/ J  ̄ T L 成像 和平 面镜 、 凸 面镜 、 凹面 对学生 良好 品德 、 行为 习惯 的德育 。我
备, 制作 丰 富多彩 的多媒 体课 件 , 采取
脱 离 学 生 实 际 的 教 育 是 没 有 成 效 使学生 了解他们 所学 的物 理知识 , 不仅
了灵 活 多 样 的教 学 手段 , 运 用 了先 进 的 的 , 在 多 元 化 社 会 中成 长 的 学 生 , 在思 能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 还 能 解 释 高 科 技 这样 , 就 可 以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教 学 设 施 ,这 样 学 生 不 仅 学 得 愉 快 , 而 想 上 不 可 避 免 会 有 这 样 或 那 样 的 一 些 中 的 问 题 , 且 从 内 心 深 处 还 会 产 生 一 种 对 教 师 的 误 区 , 比如 赶 时 髦 、 自私 自利 等 等 不 好 物理 知识 的兴 趣 。
注意培养学生 的爱 国主义感情和环境保 跃 发 展 居 于世 界 前 列 。必 要 时 , 让学生
思 想 品 德 教育 时 ,还 必 须 注 意从 学 生 的 讲 力 学 时 , 结合介绍 古代沈括 在力学方
四、 开 展 多种 形 式 的 物 理 活 动 进 行
护意识。 当然 ,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 了 解 我 国古 代 物 理 学 的辉 煌 发 展 。如在 德 育
(完整版)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教育,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赫尔巴特强调教学与教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断言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主张“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此处“教育”就是“德育”)。
中学德育大纲强调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德育大纲的实施看做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科德育目标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它是学校德育总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必须准确地把握各学科教学实施德育的目标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这一目标。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尤其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内容中每一位物理学家的奋斗经历,更能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执著追求的良好个性品质和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将德育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存在于物理教科书的知识材料之中,这些德育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按其形式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
显性德育内容较少,教师容易把握;隐性德育内容是指教科书中的一些材料和知识点,表面上不能对学生直接起到德育作用,但通过深入分析、挖掘或通过介绍背景材料体现德育功能。
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现德育的目标控制,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做到德育渗透合情合理而又避免生硬教条,使德育看似“无意”却又“有意"。
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三个切入点。
中学物理教学与德育

中学物理教学与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位物理教师都应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深入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德育功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物理教学以物理基础知识为媒介,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以物理教学过程为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种德育过程是随着学生吸收科学文化知识,悄悄地、点点滴滴地注入到学生心灵深处的,积累起来的效应是不可低估的,效果和作用是巨大的。
一、中学物理教学中德育的基本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在公元十三世纪以前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四大发明令世人瞩目,两千多年前的《墨经》一书记述了杠杆原理,早于阿基米德二百多年。
春秋末年我国出现了天平、秤、剪、脚踏硾等。
东汉时期张衡制造的水运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都是与物理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器械。
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两弹一星”、奔月工程、超导托克马克、激光技术、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之列。
结合物理教学内容适时地介绍我国古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和科学家的动人事迹,向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无疑会激起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操,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加倍努力。
2.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优越条件。
物理学中,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概括,物理模型的建立,实验的进行,知识的应用,处处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
3. 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理论来自实践,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结合物理教学,讲述物理理论的建立过程,介绍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的态度。
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

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为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大教学目标之一,从而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较高的德育要求,那么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这些方面入手: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物理知识中本身隐含着重要的德育内容,其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德育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将它们挖掘出来,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便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教书育人的新观念,在备课的过程中将德育内容和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在授课中要自然贴切,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决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二、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
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
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
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
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
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
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是没有成效的,在多元化社会中成长的学生,在思想上不可避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误区,比如赶时髦、自私自利等不好的思想倾向,丢弃了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
在物理教学中,我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如在牛顿第三定律“一对相互作用力”时,我引用陶行之的一段话“你打我,我打你,借别人的人打自己;你骂我,我骂你,借别人的嘴骂自己”来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教育学生不打人,,不骂人,学会与人相处、互相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德育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莲花乡真武小学何龙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论述了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挖掘了物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应采用的主要渗透渠道,并对各种渠道中应如何渗透德育内容作了阐述。
并针对应用德育渗透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总结。
[关键词]:新课标德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物理学中许多内容不仅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及世界观,同时对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陶冶积极思想有帮助,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发展犹为重要,我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一、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学
1、介绍中国古今物理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
通过深入挖掘物理学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史,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世纪《考工记》中记述了滚动摩擦、斜面运动、惯性、浮力等现象;公元前400年墨翟在《墨经》中记载并论述了力的概念、杠杆、小孔成像等问题;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电学等知识。
这些伟大的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利用这些素材结合物理各章节的内容,通过课堂渗透,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应用我国科技的发展史中包含的大量的爱国主义的光辉事例,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如在学习火箭时,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神舟八号” 神舟九号”升天及运行情况;学习超导时,介绍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与发展现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女口: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他不图荣华、不畏艰难,毅然投身于我国的火箭和导弹事
业;曾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教授在瑞典首都领奖时,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期在受奖大厅里没有汉语的历史。
2、介绍物理学家事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物理故事,如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
同时,介绍学生课后阅读文章后的“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
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除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如牛顿研究问题忘了吃饭;富兰克林为了弄清雷电的成因,大胆实验、不顾自己的安危;阿基米德面对侵略者的屠刀处之泰然,甚至还在说:在我死之前,先让我把这个题目证完了,免得给世上留下一道尚未证实的难题;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
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从绪论课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有实际应用的事例。
比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包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物理学中的很多概念、规律体现辩证的思想,也有很多规律就是在辩证的方法论指导下发现的。
如电子、中子、质子的发现以及电场、磁场的建立和对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就包含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可知的”哲学思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合力与分力、引力与斥力、导体和绝缘体等分别是一对矛盾体,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体现了辩证统一的思想;超导、全反射、熔化等物理现象包含着量变与质变的哲学思想;光的本质的研究历程体现着否定之否定的思想;静电、摩擦的防止的应用又
可以教给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物理教学渗透这些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也有利于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学用结合,灵活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
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作习题练习时,要寻求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在电路练习中进行用电安全教育;人造卫星的练习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冲运动、惯性和摩擦力对人类有益也有害,做相关练习时可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做习题时要求学生解题要规范,要充分体现研究过程和解题思路,不能因为题目简单省略重要的步骤;不能怕麻烦而没有最后的总结;不能忽视脚标、负号、单位、小数点的重要性。
这里又可以教育学生说话做事要有理有据,要有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之,物理学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有意识、有计划的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去,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熏陶。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