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卷尺校准方法
钢卷尺内部校准技术规范

.钢卷尺校准方法本规范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钢卷尺的校准。
一概述钢卷尺是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的大尺寸测量用的量具,按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自卷式卷尺、制动式卷尺、摇卷盒式卷尺和摇卷架式卷尺四种。
钢卷尺的标称长度:对于10m以下的钢卷尺取0.5整倍数,对于10m 以上的钢卷尺,取5的整倍数。
钢卷尺的主要构件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整条钢带,卷于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的尺盒或框架内。
尺的首端装有拉环或尺钩,制动式卷尺附有控制尺带收卷的按钮装置,摇卷盒式卷尺和摇卷架式卷尺附有用以尺带收卷的摇柄装置。
二校准项目和校准条件1.校准条件1. 1 校准钢卷尺示值误差时的温度:20±5℃。
1.2 钢卷尺检定时的张紧力为40N。
1.3 标称长度小于5m和弧形尺带的张紧力不作规定。
1.4 校准前被校尺在规定温度下恒温时间不得少于4h。
2.钢卷尺的校准项目和校准工具列于表1。
表1注:表中“+”表示应校准,“-”表示可不校准。
三校准要求和校准方法3.外观3.1 要求'..3.1.1 钢卷尺尺带的拉出和收卷应轻便、灵活、无卡阻现象,制动式钢卷尺的按钮装置,应能有效地控制尺带收卷。
3.1.2 将尺带平铺在工作台上加上规定的张紧力后,尺面不应有凹凸及扭曲,尺带两边缘必须平滑,不应有锋口和毛刺,尺带宽度应均匀。
尺钩应保持直角,不得有目力可见的偏差。
3.1.3 尺带表面应有防腐层且牢固、平整光洁色泽应均匀,无明显的气泡脱皮和皱纹。
3.1.4 尺带全部分度线纹必须均匀清晰并垂直到边,不得有重线或漏线个别线纹允许有不大于线纹宽度的断线。
3.1.5 普通钢卷尺的分度值可分为1mm、5mm和10mm三种。
毫米、5毫米、厘米和米的分度线纹的长度,应有明显的区别,同类线纹应等长。
3.1.6 在钢卷尺的尺带或尺盒上,应标明全长、型号、制造厂名(或商标)标志、出厂编号和生产年月。
数字和文字必须清晰、工整。
MC3.1.7 尺带截面为弧形的普通钢卷尺的挺直度应为:当尺带沿水平方向伸出如表2所规定的长度时,不能出现下折现象。
钢卷尺内部校准规程

钢卷尺内部校准规程钢卷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长度、宽度等尺寸。
由于使用频繁,钢卷尺的准确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钢卷尺进行定期的内部校准。
下面是钢卷尺内部校准的规程。
一、校准前准备工作1.确保校准环境整洁,避免灰尘、油污等杂质对校准结果的影响。
2.确保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工作正常,并且在校准前已经经过了外部校准。
3.准备合适的校准装置,包括稳定的测量台、标准块等。
二、校准步骤1.将钢卷尺放在测量台上,确保其能够稳固地放置在平面上。
2.使用标准块校验钢卷尺的零位。
将标准块放在钢卷尺的起点位置,并记录下标准块的厚度。
然后将钢卷尺移至标准块的末端位置,再次记录下标准块的厚度。
比较这两次记录,计算出钢卷尺的零位误差。
3.校准钢卷尺的刻度间距。
使用标准块或其他已知长度的物体,将其放在钢卷尺上的刻度之间。
记录下标准块或物体的长度,然后计算出钢卷尺的刻度间距。
4.校准钢卷尺的切线误差。
使用标准块或其他已知长度的物体,在钢卷尺上摆放成直线,并记录下标准块或物体的长度。
然后将钢卷尺从起点到末端滑动,观察切线误差的变化。
通过计算得出钢卷尺的切线误差。
5.校准钢卷尺的锁紧装置。
在锁紧装置松动的情况下,将钢卷尺从起点滑动到末端,并记录下长度。
然后通过锁紧装置将钢卷尺固定在相同的位置,再次记录下长度。
比较这两次记录,计算出锁紧装置的误差。
三、校准结果评估与处理1.根据校准结果评估钢卷尺的准确性。
将校准值与钢卷尺的规格要求进行比较,判断钢卷尺是否合格。
2.如果校准结果不合格,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钢卷尺零件。
常见的修理方法包括调整零位、调整切线误差等。
3.对于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的校准结果,可以将校准的日期和结果记录在校准证书上,作为参考。
四、校准频率与记录1.钢卷尺的校准频率一般为一年一次或按实际使用情况决定。
如果钢卷尺使用环境恶劣或使用频率较高,可以适当缩短校准周期。
2.每次校准完成后,需要将校准的日期、结果、校准人员等信息记录在校准记录表上,作为日后参考。
卷尺内校规定

支持性文件文件编号:SB-10-2009
卷尺内校规定版号:页次:1/1 1.目的
对卷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开料、检验所使用的卷尺
3.校准用基准设备
外校合格的钢直尺(精度0.5mm)
4.校准步骤
4.1检查钢直尺、卷尺的刻度是否清晰,钢片是否平整,否则更换;
4.2钢直尺校准时,取一基准平面,把基准钢直尺的卡口一端贴和待校准的钢直
尺的零点贴紧该平面,查看读数;
4.3卷尺校准时,把卷尺拉开固定在一基准平面上,把基准钢直尺的卡口一端贴
和待校准卷尺零点,查看读数;
4.4分别核对被校尺和基准钢直尺的读数,核对点50mm,150mm,500mm,900mm,
第一次完成后再进行第二、第三次,三次读数取平均数记录在《卷尺自校记录》内,两尺读数允许误差±0.5mm;
4.5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5. 设备部负责每年校正一次并做好记录
6. 记录
《卷尺自校记录》。
钢尺、卷尺内部校准规程

XX公司管理制度—————————————★—————————————钢尺、卷尺内部校准规程BSQP003.03.010.00-20162016年 7 月 27 日发布XX汽车配件有限公司1.目的为规范钢尺、卷尺内部校准管理,确保其准确度、精密度符合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XX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所有生产及管理中使用的钢尺、卷尺的校准管理。
3. 校准用基设备外校合格的钢尺(精度0.5 mm)。
4.环境条件室内。
5.校准步骤5.1 检查钢尺、卷尺的刻度是否清晰、钢片是否平齐,否则更换。
5.2 钢尺校准时,取一基准平面,把基准钢尺的零和待校准尺的零点贴紧该平面,基准钢尺的刻度对照待校准钢尺的刻度。
5.3 卷尺校准时,把基准钢尺平放在基准平台面上,拉开卷尺,用卷尺零点勾住钢尺的零点的一端并贴紧钢尺。
5.4 分别核对被校尺和基准尺的刻度,核对点100 mm,500 mm,1000 mm,第一次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
三次读数取平均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
两尺读数为100 mm时,允许误差±1.0mm;500 mm时,允许误差±1.0 mm;1000 mm时,允许误差±1.0 mm 。
5.5 当被校准的卷尺长度超出基准钢尺的长度时,按每100 mm分段校准,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最大允许积累误差为±2.0 mm。
5.6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且卷尺的积累误差在±2.0mm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5.7 钢尺、卷尺校准后,填写钢尺、卷尺校准(附件),并对记录妥善保管。
6.校准周期每年校准一次。
7. 附则7.1 本管理文件由工艺质量部编制并附则解释;7.2 本管理文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此前与此的相关规定自行终止。
附件:钢尺、卷尺校准记录(此页无正文)------------------------------------------------- 附件:。
[新版]13.钢尺、卷尺、皮尺自(内)校准规程
![[新版]13.钢尺、卷尺、皮尺自(内)校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1462a5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1.png)
南京天轩服饰有限公司
钢尺、卷尺、皮尺自(内)校准规程
1.目的:确定钢尺、卷尺、皮尺的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适用于检验所使用的钢尺、卷尺、皮尺。
3.校准用基准件外校合格的钢尺
4.环境条件室温
5.校准步骤
5.1 检查钢尺、卷尺、皮尺的刻度是否清晰, 钢尺是否平齐,否则更换。
5.2 钢尺校准时,取一基准平面,把基准钢尺的零点和待校准钢尺的零点帖紧该平面,基准钢尺的刻度对近待校准钢尺的刻度。
5.3 卷尺、皮尺校准时,把基准钢尺平放在桌面上,拉开卷尺和皮尺将零点对准钢尺的零点的一端并帖紧钢尺.
5.4 分段对准被校尺和基准钢尺的刻度,核对点
100mm,500mm,1000mm,第一次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三次读数取平均记录在《监视和测量内校记录表》上,两尺读数之差,100mm 时允许误差±1.0mm, 500mm 时允许误差±1.0mm,1000mm 时允许误差±1.0mm。
5.5 当被校准的卷尺长度超出基准钢尺的长度时,每按 1000mm 分段校准,将卷尺或皮尺全部拉开,先校准前 1000mm 记录数据,再在卷尺 1000mm 点划一条细小横线,用钢尺的零点对准该
条横线,按上述方法对数据后记录,依次校准下去,重复三次把平均值记录在《监视和测量内校记录表》内,最大允许误差±2.0mm。
5.6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
格。
校准人员详细记录《内校记录表》。
6、校准周期半年
7、记录
7.1 监视和测量内校记录表
编制: 冯文婷审批: 杨涛。
卷尺钢尺内校作业指导书

6.1内校记录表
5.3卷尺校准时,把基准钢尺平放在桌面上,拉开卷尺,用卷尺零点勾住钢尺的零点的一端并贴紧钢尺。
5.4分别核对被校尺和基准钢尺的刻度,核对点0-100mm、0-200mm、0-300mm,第一次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三次读数取平均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两尺读数之差,允许误差为±0.10mm。
1、目的:对钢尺、卷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适用于所有测量用的钢尺、卷尺。
3、校准用基准设备:外校合格的钢尺(精度0.5mm)。4、环境条件:室温。5 Nhomakorabea校准步骤
5.1检查钢尺、卷尺的刻度是否清晰,钢片是否平齐,否则更换。
5.2钢尺校准时,取一基准平面,把基准钢尺的零点和待校准钢尺的零点贴紧该平面,基准钢尺的刻度对近待校准钢尺的刻度。
5.5当被校准的卷尺长度超出基准钢尺的长度时,按每1000mm分段校准,将卷尺全部拉开,先校准前1000mm,记录数据;再在卷尺1000mm点划一条细小的横线,用钢尺的零点对准该条横线,按上述方法核对数据后记录,依次校准下去,重复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最大允许累积误差±1mm。
5.6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且卷尺的累积误差在±2mm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钢卷尺检定规程_钢卷尺检定技术规范

钢卷尺校检规程
1、目的:为控制钢卷尺的精度,确保产品检测的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2、范围:本规程适合于公司内部所使用的量程为3000 mm、5000 mm钢卷尺的校检。
3、校检办法及技术要求
3.1 使用的工具:经校检并在校检期内的量程为1000 mm的钢板尺。
3.2 校检环境要求: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70%。
3.3 校检方法:
3.3.1 用钢板尺的零标线准确的对齐钢卷尺的零标识处,测量并读取钢卷尺1000 mm刻线的度量数a1(精确至0.1mm);
3.3.2 将钢板尺顺延1000 mm,用钢板尺的零标线准确的对齐钢卷尺的1000 mm标识处,测量并读取钢卷尺2000 mm刻线的度量数a2(精确至0.1mm);
3.3.3 将钢板尺顺延1000mm,按3.3.1、3.3.2条款的要求测得下一个1000 mm间距的测量值a3 , 重复此项操作,直至钢卷尺的满刻度的a i(精确至0.1mm);
3.3.4 计算偏差J n的值,J n=a n—1000 mm(精确至0.1mm);
3.3.5 求出测量累计偏差值k,k= J1+ J2+ … + J i (精确至0.1mm);
3.4 技术要求:|J n| 均≤0.2mm,且| k |≤0.5mm为合格。
4、校检周期:钢卷尺为一次性校准。
注:量程为3000 mm的钢卷尺i=3 , 量程为5000 mm的钢卷尺i=5 。
起草人:批准:日期:
1。
5钢尺、卷尺、皮尺校准规程

1.目的
确定钢尺、卷尺、皮尺的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检验所使用的钢尺、卷尺、皮尺。
3.校准用基准件
外校合格的钢尺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准步骤
5.1检查钢尺、卷尺、皮尺的刻度是否清晰, 钢尺是否平齐,否则更换。
5.2钢尺校准时,取一基准平面,把基准钢尺的零点和待校准钢尺的零点帖紧该平面,基准钢尺的刻度对近待校准钢尺的刻度。
5.3卷尺、皮尺校准时,把基准钢尺平放在桌面上,拉开卷尺和皮尺将零点对准钢尺的零点的一端并帖紧钢尺.
5.4分段对准被校尺和基准钢尺的刻度,核对点100mm,500mm,1000mm,第一次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三次读数取平均记录在《监视和测量内校记录表》上,两尺读数之差,100mm 时允许误差±1.0mm, 500mm时允许误差±1.0mm,1000mm时允许误差±1.0mm。
5.5当被校准的卷尺长度超出基准钢尺的长度时,每按1000mm分段校准,将卷尺或皮尺全部拉开,先校准前1000mm记录数据,再在卷尺1000mm点划一条细小横线,用钢尺的零点对准该条横线,按上述方法对数据后记录,依次校准下去,
重复三次把平均值记录在《监视和测量内校记录表》内,最大允许误差±2.0mm。
5.6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校准周期半年
7、记录
7.1监视和测量内校记录表
编制:陈忠平审批:邱利炜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卷尺校准方法
1目的:确保钢直尺精度
2范围:适用钢卷尺精度,外观校准
3校准方法
3.1校准周期:一年
3.2校准条件:室温
3.3外观检查:
3.3.1检查尺的工作面无损伤和锈迹。
3.3.2检查尺身刻度线应清晰完好。
3.3.3对于首次入厂检查的300mm以上的钢直尺,将尺身弯成半径为250的圆弧,放开后应无塑性形变。
3.3.4必要时予以整修清理。
3.3.5使用中的钢直尺允许有不影响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3.4精度检查:入厂时送计量测试所检定,定期检查时仅做外观检查与对比法检查:用对比法检查钢卷尺长度;将检定合格的钢卷尺以标准拉力平铺拉直以后,将两钢卷尺的末端相应读数对齐,在零分划线附近读出两尺的差数。
3.5注意事项:
3.5.1存放时不要与其它重物放在一起以防受压变形
4、表单记录:
4.1校正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