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设计】《第4讲 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教案
《第一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优秀教案

第4讲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3.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层次DNA组成结构的“五、四、三、二、一”五五种元素、四四种单体、三三种小分子、二二条脱氧核苷酸长链、一一种双螺旋结构。
2.功能1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突破1学会辨析DNA和RNA结构与功能的异同项目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简称DNA RNA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4种化学元素C、H、O、N、RNA,组成核糖体rRNA,运输氨基酸tRNA,催化作用某些酶突破2生物类别核酸核苷酸碱基遗传物质举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8种5种DNA 细菌、人等病毒只含DNA 4种4种DNA 噬菌体只含RNA 4种4种RNA烟草花叶病毒错误!蛋白质与核酸的比较项目蛋白质核酸组成元素C、H、O、N等C、H、O、N、RNA分子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和一个游离的羟基C.吞噬细胞摄取流感病毒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并将其水解,可产生4种核苷酸D.设法让洋葱根尖吸收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只能在分生区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解析:选C。
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仁,A错误;每个核糖分子上都含有羟基,因此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但含有多个游离的羟基,B错误;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的产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C正确;洋葱根尖吸收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用于转录形成mRNA,进而翻译形成蛋白质,能在所有根尖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D错误。
命题2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3.2021·安徽合肥六校第一次联考如图表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图中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1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是由图中甲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决定的B.物质乙、丙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C.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结构2上D.结构2在有丝分裂时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解析:选D。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o掌握糖类和脂质的基本化学组成和性质。
o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类比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糖类和脂质的共性和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生物分子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认识到糖类和脂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难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概念及其意义。
三、教学准备•糖类和脂质的多媒体课件,包括结构、功能和分类等内容。
•实物或模型,如葡萄糖、脂肪等化合物的样品。
•实验操作指导手册(如有条件可进行相关实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展示一些与糖类和脂质相关的生活实例,如食物中的糖分、油脂等,引出糖类和脂质的概念和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食物中的糖分和油脂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的身体中有哪些作用?2.新课讲解o介绍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包括单糖、二糖、多糖等,并强调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o讲解脂质的种类、分布和功能,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并介绍脂质在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作用。
o通过类比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糖类和脂质的共性和差异,如化学组成、溶解性等。
3.实验操作与观察(如有条件)o教师演示糖类和脂质的实验操作方法,如颜色反应、溶解度实验等。
o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o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理解糖类和脂质的性质和功能。
4.讨论与思考o学生分组讨论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如能量转换、信号传递等。
o教师提供指导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分享讨论结果。
5.总结与提升o总结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分布和功能,强调它们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o引入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概念,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新课标教学设计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无论是“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还是教材讲解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容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入手。
最后以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骨架为结尾,突出了碳元素和碳链的重要性,和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共性。
二、学情分析:糖类和脂肪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事物。
介绍这些内容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启发他们思考和了解这两种有机物的种类和功能。
对于糖类同时还要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小分子的葡萄糖才能进入细胞等。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阐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学习和用图表进行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同糖类和脂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生活的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难点:多糖的种类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五、教学策略和手段:讲授法与自学指导法结合。
六、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第4节并完成练习册上的知识梳理内容教师准备:参考教材完成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1.化学组成:C、H、O;多数糖类的化学组成符合C m(H2O)n 2.概念: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糖。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2.分类、分布及主要功能二、细胞中的脂质1.化学组成:C、H、O(N、P)2.溶解性:3.分类、分布及功能:三、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1.单体构成:单体均为碳原子构成的基本骨架连接而成。
2.形成的基本方式:脱水缩合。
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第4讲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教案

第4讲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页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1.核酸的结构层次
2.核酸的功能与分布
[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 1.DNA与RNA的比较
2.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图
[特别提醒]
(1)DNA、RNA和蛋白质均存在物种特异性,可作为鉴别不同物种的依据。
(2)双链DNA分子中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通过氢键连接,单链的RNA分子也可能含有氢键,如tRNA。
(3)不同基团之间的连接方式
①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二酯键连接,双链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
②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③ATP、ADP中磷酸之间通过高能磷酸键连接。
(4)核DNA、mRNA、蛋白质的“相同”与“不同”
(5)DNA、RNA、ATP及核苷酸中“A”的含义
[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
题型1 核酸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方法技巧]
(1)“三看”法快速确认DNA、RNA
(2)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归纳
1.关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布,正确的是( )
A.蛙的成熟红细胞中不含DNA分子
B.人体细胞的细胞质中也有DNA分子
C.含DNA的原核细胞不会同时含RNA
D.细菌细胞中的DNA都分布在拟核中
解析:蛙的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DNA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人体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内含DNA;原核细胞的DNA能转录形成RNA;部分细菌细胞质中还含有质粒,它是小型的环状DNA分子。
答案:B
2.如图是DNA和RNA组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细胞中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6篇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过程

细胞中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6篇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过程下面是整理的细胞中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6篇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过程,供大家阅读。
细胞中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1引入:首先,老师想问大家个问题,你们早上来学校前吃早餐了吗?【吃了,没吃!】哦,看来大家有的人吃了有的人没吃。
那些没吃的同学到了最后一节课什么感觉最强烈啊?【饿】还有没有人觉得全身没有力气啊?【有】。
请大家翻开书,看30页问题探讨的图片,大家从图片都看到了什么?【米饭、香肠、面包、肉、汉堡、蔬菜、水果】图片上有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在你最饿,全身发软的时候,大家都会选择吃哪种食物?【米饭、肉】,有吃米饭,有吃肉的。
大家再来判断一下,吃米饭和吃肉的同学,谁的饥饿感会消失得快一些,以最快的速度重新充满力量呢?其实啊,是吃米饭的同学能够尽快补充体内能量,那大家知不知道理由呢?(这个大家有可能不知道)因为,米饭中含大量糖类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而肉类不是直接供能的物质,所以吃肉的同学不会很快恢复体力。
其实生物体就如同机器一样,任何机器的运转都需要外界提供能量,细胞的生命活动也需要能量来维持,很多物质都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下面我们就学习一下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糖类: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是否听说过“碳水化合物”这个名词?知道它是什么吗?(恩,大家说的都对,但都不准确)其实,碳水化合物是糖类的一种俗称,因为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而且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2:1,类似于水分子。
所以,糖类就有了碳水化合物这个俗名,但大家应该清楚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糖类的称谓。
由碳水化合物这个俗称,我们就可以推测,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多数糖类的化学组成符合Cm(H2O)n这个通式。
说到糖啊,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平时我们吃的白糖、红糖、冰糖等都是甜的,那大家知不知道,有的糖是没有甜味的,像淀粉、纤维素它们都是糖类,但它们并不是甜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与糖的分类有关系了,下面,我就与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糖类的分类。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分布和功能;(2)掌握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糖类和脂质的特点及功能;(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健康、关注生命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1)单糖:葡萄糖、果糖等;(2)二糖:蔗糖、乳糖等;(3)多糖:淀粉、纤维素等。
2. 脂质的分类、分布和功能(1)脂肪:储能、保温、缓冲等;(2)磷脂: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分布和功能;(2)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1)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途径;(2)糖类和脂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机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分布和功能;2. 实验法:观察糖类和脂质的性质和作用;3. 讨论法:探讨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细胞中的能量物质有哪些;2. 讲解:讲解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分布和功能;3. 实验:进行糖类和脂质的性质观察实验;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糖类和脂质的重要性;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糖类和脂质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对比糖类和脂质的生理作用,探讨它们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2. 介绍糖类和脂质在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的应用。
1. 教材:生物学教材及相关参考书;2. 实验材料:糖类和脂质样本、实验仪器等;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教案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糖类和脂质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2. 掌握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3. 能够运用糖类和脂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糖类的定义、分类及功能2. 脂质的定义、分类及功能3. 糖类和脂质的相互关系4. 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作用5. 生活中的糖类和脂质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糖类和脂质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在细胞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糖类和脂质的相互关系及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糖类和脂质的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糖类和脂质的相关图像,增强直观感受。
3. 通过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作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糖类和脂质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食物中的糖类和脂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2. 讲解糖类的定义、分类及功能,展示相关图像。
3. 讲解脂质的定义、分类及功能,展示相关图像。
4. 分析糖类和脂质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细胞中的作用。
5.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糖类和脂质的重要性。
6.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糖类和脂质的相互关系。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糖类和脂质的定义、分类及功能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作用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对糖类和脂质相互关系的理解。
4. 评价学生运用糖类和脂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糖类和脂质的相关图像、实例。
2. 教学素材:食物中糖类和脂质的相关资料。
3. 网络资源:关于糖类和脂质的研究进展。
八、教学拓展1. 探讨糖类和脂质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
2. 介绍糖类和脂质在生物能源开发中的应用。
3. 探讨糖类和脂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精选)第一章:糖类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糖类的概念及其在细胞中的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糖类的分类及其特点。
1.2 教学内容:糖类的定义与功能糖类的分类:单糖、二糖、多糖各类糖类的分布与功能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糖类的功能。
1.4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介绍糖类在人体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对糖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糖类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糖类实例,如葡萄糖、淀粉等。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1.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总结糖类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二章:脂质的概念与分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脂质的概念及其在细胞中的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脂质的分类及其特点。
2.2 教学内容:脂质的定义与功能脂质的分类:脂肪、磷脂、固醇各类脂质的分布与功能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脂质的功能。
2.4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介绍脂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对脂质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脂质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脂质实例,如脂肪、胆固醇等。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总结脂质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三章:糖类与脂质的代谢途径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糖类与脂质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3.2 教学内容:糖类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脂质代谢途径:脂肪酸的β-氧化、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糖类与脂质代谢的相互调控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糖类与脂质的代谢途径。
3.4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介绍糖类与脂质代谢在人体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对代谢途径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糖类与脂质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3. 实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代谢途径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第一课时
考点一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必修一课本P2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在高考最新考纲中,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是Ⅱ类要求,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本章节复习中还有一个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第一课时暂不复习。
这节课将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详细复习,为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3、4章复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进入一轮复习的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但是必修一的知识学习的较早,略所遗忘。
高二学生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有助于他们将知识点进行前后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运用已经复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解答并分析高考题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核酸的功能的复习,体会核酸在遗传学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有关核酸知识高考题的解答和分析。
【教学难点】
有关核酸知识高考题的解答和分析。
【教学过程】
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五碳糖,一分子的含氮碱基。
五碳糖有2种,核糖、脱氧核糖。
碱基有5种,A、T、C、G、U
由此组成的单体种类分别有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核苷酸4种。
根据核苷酸的分子式,看下具体区别。
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例分析)
【过渡】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中2号位置上的碳原子连接的-0H则为核糖,
总结2:DNA、RNA、ATP及核苷酸中“
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对于真核生物而言,
绿体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过渡】那么,DNA、RNA以及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胞核,DNA转录场所: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核糖体。
RNA+蛋白质= 核糖体,DNA+蛋白质=染色体
【作业布置】完成《导与练》中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第4讲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
考点一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核酸的结构层次
二、核酸的功能及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