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减排研究目的及意义

温室气体减排研究目的及意义
温室气体减排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与日剧增。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增垃圾约为100亿吨1,英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巧年增加一倍,美国增长率达到4%以上,排出量为全球之冠,欧盟国家生活垃圾平均增长率为3%,德国为4%,瑞典2%2。据社科院2010 年城市蓝皮书显示,截至2009 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46.6%,城镇人口6.2 亿,城镇化人口已居全球第一[3]。我国城市人均垃圾产生量达到440 kg/a,且每年还在以8-10%的速度递增[4]。2009 年我国生活垃圾年处理量超过1.4 亿t,历年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总量已超过60 亿t,占用耕地面积 5 亿km2,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80亿元[1]。

目前,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包括焚烧、堆肥和填埋。垃圾焚烧是一种城市生活垃圾高温处理方式,与填埋法相比,它具有占地少、减量化显著、无害化彻底等优点。但是其显著的缺点也导致其使用的限制:(1)焚烧法工程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高,占用资金周期长;(2)焚烧对垃圾的热值有一定要求,一般不能低于5000kJ/kg,而我国生活垃圾中灰渣、厨余含量较高,造成垃圾的燃烧值较低;(3)当前国产垃圾焚烧炉就总体水平较国外的还有很大差距,垃圾在焚烧过程中易产生引起二次污染的SO X、NO X、粉尘、HCI和毒性极强的二恶英,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我国已建成垃圾焚烧厂或焚烧发电厂的较少。

垃圾堆肥处理是利用垃圾或土壤中存在的细菌、酵母菌、真

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而降解,形成一种类似腐蚀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并用来改良土壤。堆肥在处理垃圾的同时产生土壤改良剂,可减少化肥的使用,是一种较有前景的处理方式。但也存在以下缺点:(1)堆肥生产规模受市场需求限制;(2)由于我国多数城市的垃圾并未进行分类收集,堆肥的肥料质量较差、成本高、销路不好;(3)垃圾堆肥中重金属含量高,对农作物有伤害。上述缺点使其不能广泛应用。

卫生填埋是一种在工程上通过对填埋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和填埋气体进行控制,从而使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化的固体废弃物土地处置方法,填埋法有如下特点:(1)是完全独立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方法;(2)处理的垃圾量相对较大;(3)建设费、运行管理及处理成本相对较低;(4)处理技术已成熟,也相对简单,利于推广普及。

据调查,截至2010年,全国654个市城市的567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填埋场有447座,处理能力达26.2万t/d,实际处理量为8896万t/a,约占总处理量的79.4%[5]。目前全国县级填埋场建设数量和投入运行的数量都处于较高的状态,卫生填埋场的数量和处理能力也都还在增长之中。

垃圾填埋后,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成份被逐渐分解,这一过程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水解/好氧降解阶段,水解/发酵阶段,酸化阶段,产甲烷阶段,氧化阶段。垃圾降解过程中会释放出包括CH4(55%-60%,(v/v))、CO2(40%-45%,(v/v))、NMVOCs、

H2S、N2O、NH3等的填埋气。垃圾填埋降解过程可以看出,填埋气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尽管准确地预测填埋气的产生无论对填埋场建设与管理,以及填埋气的回收利用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填埋降解过程的复杂性,填埋气产生量及气体成分的准确预测仍是一个问题。

CH4已被IPCC确定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CO2的25倍,对日前全球温室效应的潜在贡献率约在15%左右[6]。而填埋场作为全球范围内CH4的第四大人为源,每年向全球贡献的CH4量可高达20-70Tg[7],约占CH4全球总释放量的5-10%[8]。200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对于全球CH4排放的贡献达11%,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12.6%。此外,该调查显示,2005年北京整座城市的CH4排放量中,来自填埋场的CH4就占了39.5%[6]。

而填埋场产生的其他气体量虽少,却也对环境造成影响。例如N2O也是一种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之一。N2O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并可输送到平流层,同时,N2O也是导致臭氧层损耗的物质之一。与二氧化碳相比,但其单分子增温潜势却是二氧化碳的310倍;对全球气候的增温效应在未来将越来越显著,大气中N2O浓度的增加,已引起科学家的极大关注。据统计,全球约60%的N2O源于土壤微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9]9。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草地、湿地以及森林土壤等生态系统,而对碳、氮源转化更为急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系统,释放研究较匮乏。仅有的文献已表明,生活垃圾填埋场是N2O的重要释放源:芬兰

Ammassuo填埋场N2O的释放通量比欧洲北部农田和森林最高释放通量高出1~2个数量级[10]10;而采用污水厂污泥覆盖的瑞典Hogbytorp 填埋场,与芬兰Ammassuo及瑞典的其他2 个填埋场相比,其释放通量又要高出1~2个数量级[11]11。

由此可见,填埋场的CH4减排对减少大气中CH4的浓度进而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较深远的意义。

2.研究意义

[1] 赵晓青,彭宏光.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与设备[J].机械开发.1999, 2:8 -12, 22.

[2] 杨慧芬,张强.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2.

[3] 胡一蓉. 从国外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看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发展方向[J]. 环保前线,

2011, (1): 48-50.

[4] 宋建利, 石伟勇, 倪亮, 王亮. 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J]. 河北农业科

学, 2009, 13 (7): 58-61.

[5]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2010年发

展综述[J]. 中国环保产业, 2011,4: 32-37.

[6] S. Ait-Benichou a, Louis-B. Jugnia b, Charles W. Greerb, Alexandre R. Cabral.

Methanotrophs and methanotrophic activity in engineered land?ll biocovers[J]. Waste Management, 29 (2009) : 2509–2517.

[7] Wen-Jing Lu, Zi-Fang Chi, Zi-Shen Mou, Yu-Yang Long, Hong-TaoWang, Yong Zhu. Can a

breathing biocover system enhance methane emission reduction from land?ll?[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91 (2011) : 228–233.

[8] Eun-Hee Lee, Hyunjung Park, Kyung-Suk Cho. Characterization of methane, benzene and

toluene-oxidizing consortia enriched from land?ll and riparian wetland soil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84 (2010) : 313–320.

9

[10] Rinne J, Pihlatie M, Lohila A, et al.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a municipal landfil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 39:7790-7793

[11] Borjesson G, Svensson BH.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landfill cover soils in Sweden.

Tellus, 1997, 49B:357-363

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曲线

麦肯锡季刊 2007年3月 作者:Per-Anders Enkvist, Tomas Nauclér and Jerker Rosander 有关温室气体的争论正日益升温。在众说纷纭中,一些言论坚持认为,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没有关联,而另一些言论则敦促全球尽快采取一致行动,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层的排放。即使行动的倡议者之间也对行动的时间、目标和手段意见不一。尽管存在种种争议,但有一件事情是确定无疑的:任何形式的法规强化都将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对这一主题的贡献,并非是对气候变化科学进行评估,或者来回答全球各国是否应该以及怎样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一问题。相反,我们旨在通过本文,为决策者(如果他们选择采取行动的话)提供各种可能的减排方法的重要意义和成本,并提供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综合数据库和相关成本曲线,以此显示全球及各地区和各行业各种可用方法的重要意义和成本。我们的另一个目的是,帮助企业领导人认识潜在法规变化对企业和行业的影响。实际上,许多高层管理者已经在考虑法规问题。近期的一项调查1显示,欧洲能源密集型行业企业中有一半将《欧盟排放交易方案》视为影响它们长期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本次研究的一个基准,我们采用了国际能源署(IEA)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排放量增长常规预测2 。然后,我们分析了减少,即“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各种可用方法相对于这些常规预测的重要意义和成本。我们的研究3覆盖六个地区(北美、西欧、东欧(包括俄罗斯)、其他发达国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电、制造业(侧重钢铁和水泥)、交通运输、住宅和商业建筑、林业,以及农业和垃圾处理行业。这项研究横跨三个时间段,即2010、2020和2030年,重点研究到2030年我们估计可能花费每吨40欧元或以下的减排措施。其他人对具体行业和具体地域开展了更为详细的研究。但据我们了解,我们的研究是所有关于温室气体、行业和地区同类研究中首个涉及微观经济的调查。 解读成本曲线 我们建立的成本曲线显示了对预期年减排成本的估计4,以每吨避免排放的温室气体多少欧元为单位5,以及采取这些方法的潜在减排效果,单位为千兆吨(十亿吨)。例如,风力发电技术的减排成本应被理解为,采用这一零排放技术的额外成本,而非它所替代的用更廉价的化石燃料发电的额外成本。风力发电减排潜力即我们所估计的以每吨40欧元或更少的成本可以减少的可行排放量。从另一角度看,这些成本可以被理解为通过决策采取具成本优势的或其他可行办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终对于全球经济的)代价。有关可用减排措施的未来成本和可行部署率的假设多如牛毛,它们构成了其成本和重要意义的估计。例如,风力发电技术的重要意义假设到2008年全球各地区已着手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而我们模型(以及本文) 中的数量应被视为潜在减排量,而非减排量预测。 我们的减排“供应”模型可以与政府确定的2010年、2020年和2030年温室气体任何减排目标(即“需求”) 作比较。但气候变化科学不属于我们的研究范围,我们专家的研究领域也不在这里。因此,出于示意目的,我们将调查发现与辩论中所讨论的三大排放量目标,即相应决定大气中550ppm、450ppm或400ppm温室气体长期集中度(ppm是一种对大气中温室气体分子比例的度量单位)进行了比较。根据指标的提出者,各项指标的目的是预防全球平均气温提高2个摄氏度以上。到2030年,这些排放指标中每一项都难以达到,因为,它都要求全球经济中温室气体与常规趋势之比的效率(相对GDP规模的排放量)至少提高50%。

世界各国的减排目标汇总

世界各国的减排目标汇总 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从历史累积排放来看,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过程中的碳排放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正如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9》所指出的,“要想成功阻止气候变化,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各国政府履行其承诺的速度”。其中,特别是发达国家要尽快承诺并履行其应该承担的减排目标。在中国政府第一次对全世界公开承诺量化减排指标之际,世界其他主要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态度如何呢? 发达经济体 美国 中国的减排目标一出台,国际舆论可以说是一片赞誉。就在中国公布减排目标的当天,美国白宫也宣布,美国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据专家测算,这约为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另外,美国的减排目标还包括到2025年减排30%,2030年减排42%,2050年减排83%。 欧盟 通过包括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和各种能效措施,无条件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20%以上。同时承诺抬高减排幅度至30%,前提是各发达经济体同意相当水平的减排力度,同时发展中经济体做出重大贡献,共同促成国际条约的签署。 日本 若哥本哈根会议能达成协议,日本将把减排目标定为在1990年的基础上对温室气体减排25%。 挪威 挪威是首个承诺到2020年较1990年温室气体减排达40%的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要求富裕发达国家做出的减排承诺幅度一致。 澳大利亚 承诺到2020年在2000年基础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5%至25%(后一个数字均是有条件承诺),但这个目标已被议会两次否决。 新西兰 承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10%至20%。 加拿大

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有效地对本公司温室气体进行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及管理。 三、职责 行政人事部负责本公司温室气体管理。 四、定义 温室气体(GHG Greenhouse Gas): 指任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大气中的气体。京都议定书中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 、氢氟碳化合物(HFCs) 、全氟碳化合物(PFCs) 、六氟化硫(SF6)。 五、实施流程 流程: 组织和运营边界设定----选择基准年----确认与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1、组织和运营边界 为了有效地对温室气体进行管理,设定包括直接和间接排放的运营边界有助于公司更好地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的全部风险,利用好价值链上的机会。针对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设定了三个“范围”。它们共同提供管理和减少直接和间接排放的全面温室气体核算框架。

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出现在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排放源,例如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钎焊、车辆等产生的燃烧排放。 范围2:电力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核算公司消耗的采购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采购电力的定义是通过采购或者其他方式进入公司组织边界的电力。这部分的排放实际上出现在电力生产设施。 范围3: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是选择性的报告类别,允许对所有其他间接排放进行处理。范围3的排放是公司活动的结果,但出现在非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排放源。例如提炼和生产采购的原材料、运输采购的燃料,以及使用出售的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排放。 通常情况下,建议公司至少对直接排放(范围1)和使用电力造成的间接排放(范围2)进行核算,这也是大多数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倡议的要求。 2、选择基准年 公司可以选择一个基准年报告其温室气体排放,目的也是为了今后进行比较。选择基准年的原则是公司有可靠数据的最早相关时间点。 公司制定一个重新计算基准年排放量的政策也同样重要,如果数据、报告边界、计算方法或有关因素发生重大变化,那么需要重新计算基准年排放量。 3、确认与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公司在确定组织和运营边界以及基准年后,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确认温室气体排放源

智能小车研究目的和意义

智能小车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国内外的许多大学及研究机构都在积极投入人力、财力研制开发针对特殊条件下的安全监测系统。其中包括研究使用远程、无人的方法来进行实现,如机器人、远程监控等。无线传输的发展使得测量变得相对简单而且使得处理数据的速度变得很快甚至可以达到实时处理”。 该智能小车可以作为机器人的典型代表。它可以分为三大组成部分:传感器检 测部分、驱动部分、CPU。机器人要实现自动避障功能,还可以扩展循迹等功能,感知导引线和障碍物。可以实现小车自动识别路线,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并检测到障碍物自动躲避。 通过构建智能小车系统,培养设计并实现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熟悉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芯片,设计小车的检测、驱动和显示等外围电路,采用智能控制算法实现小车的智能循迹。灵活应用机电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电路设计的具体实现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控制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汽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全国电子大赛和省内电子大赛几乎每次都有智能小车这方面的题目,全国各高校也都很重视该题目的研究。可见其研究意义很大。本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本题目是结合科研项目而确定的设计类课题。本设计就采用了比较先进的 C51 为控制核心, C51 采用 CHOMS 工艺,功耗很低。该设计具有实际意义,可以应用于考古、机器人、医疗器械等许多方面。尤其是在足球机器人研究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考古方面也应用到了超声波传感器进行检测。所以本设计与实际相结合,现实意义很强。智能小车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在智能微型车领域进行了很多研究,己经应用于各个领域,在 4探测和军事领域使用特别多。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 世界各国开发、研制星球探测车系统己经有了多年的历史。美国和前苏联是从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开始进行月球表面探测任务的。美国曾在1966-1968 年间,向月球成功发射了两次无人巡游探测器。1997 年,由美国JPL全称 JetPropulsion Laboratory,美国太空总署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的 Sojourner 号探测车登上了火星。它验证了小型火星车的性能,并完成了一系列技术试验。2004 年 1 月,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车再度登陆火星。前苏联在1959-1976 年间,总共成功发射了两个月球探测车。 单片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在生活,生产上,单片机无处不在。ATMEL 公司的 STC89C52 单片机可以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外部设备、工业实时控制、仪器仪表、通讯设备、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STC89C52 可以说是单片机领域的主流产品,其应用如此广泛,所以有必要去学习和应用该单片机,以满足实际产品开发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智能化、自动化的趋势。 通过构建智能小车系统,培养设计并实现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熟悉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芯片,设计小车的检测、驱动和显示等外围电路,采用智能控制算法实现小车的智能循迹。灵活应用机电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电路设计的具体实现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控制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现状也亟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关系到教育效能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鉴于学校“行动研究法”的课题研究,物理教研组拟启动“物理自主性学习实施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这一课题在各年级的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认识和发现,尝试探索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自主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目的在于唤醒、发掘与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期待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逐步认识把学生的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方式,以及在自主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些可操作的实践原则、方式及手段,使教师和学生在“物理自主性学习实施研究”的课题研究平台上,思考和认识如何理性地对待教与学的过程中的问题,如何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推动已经实施的初中新课程标准。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四个方面) (一)、认识和研究采集的教学实践的案例,发现、形成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基本特征及至一般模式。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多样化的自主性学习的指导性原则 1.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确定阶段性物理学习的目标、如何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或手段、达成目标的过程评价; 2.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各种学习、思考的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学习中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有效地显现和提升; 4.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5.采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案,认识、探索学生学习方式差异、学习目标达成差异和学生心理、行为方式差异的相关性,提出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的方式和原则。 (三)、如何建立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的合作学习小组 1.如何建立促进性的互动的学习小组; 2.如何形成稳定的学习小组; 3.如何引导小组成员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小组环境。 (四)、开展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的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学习活动的内容、形式及过程控制。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实施的主要操作过程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助于学生开展认知过程的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究、发现以及经验形成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互动环境氛围,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引导性作用。 通过个人和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掘教材内容中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的相关教材,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总结反思等系列化、多样化的个案研讨,达成有助于实现自主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形式、基本特征及至一般模式的基本认识。 2.关于“形成多样化的自主性学习的指导性原则”的研究方法,根据学生学习方式和认知方式的差异选择个例 (1)引导学生确定适当的阶段性学习的目标、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或手段,选择适当的达成目标的过程评价方式; (2)引导学生形成和发展各种学习、思考的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引导学生把握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显现和提升; (4)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3.通过建立一个或几个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的合作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具有明确共同任务的合作学习活动。 通过小组成员在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中既有个人责任的、又有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引导小组成员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积极评估,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 4.利用课本知识及研究性活动,组织学生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得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与物理相关的科技信息,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1)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进行学习探究; 开展学习探究,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学科的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规律与方法,应用于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学习过程,提出认识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策略性方法、手段和经验,教师关注的是学生能否敢于提出、善于发现这些策略、手段和经验,而不苛求这些策

交通运输领域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doc

二○一○年度全省交通系统继续教育读考之 《交通运输领域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 复习材料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编) 二○一○年六月

一、名词解释 1、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2、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3、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4、能源 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5、新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6、气体燃料 气体燃料是指能产生热能或动力的气态可燃物质。

京都议定书及其温室气体减排机制

《京都议定书》及其温室气体减排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为我国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机遇 张学勤杨芳曲建升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兰州730000) 2005年2月16日,举世瞩目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京都议定书》实际上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细则”。它是联合国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防止全球变暖而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具有实际措施和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被公认为国际环境外交的里程碑。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标志着国际社会在保护人类地球家园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其政策内容特别是《京都议定书》三机制(联合履行、清洁发展、排放额贸易)的实施,不仅将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各国政府和一些企业已纷纷采取对策,寻找新的发展机遇,采取新的发展策略。那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此环境政策的影响下,将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需要采取那些对策和措施,尤其是怎样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展好清洁发展机制的项目工作,这是当前各级政府、企业和学术界高度重视并需要认真研究和迫切实践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认识《京都议定书》,了解其三机制。 一、《京都议定书》的由来 《京都议定书》的主旨在于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它的产生和正式生效反映了工业化以来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性和世界多数国家应对环境问题的决心和意志。应当说它是从科学家的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发现到国际社会取得共识并采取实际行动(控制工业排放)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明智抉择。 在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近代科学研究一再表明,全球气候在变暖,我们生存的地球“发烧了”,病因在于人类工业化生产活动过多地排放了温室气体。 1、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碳循环的不平衡导致了气候变暖。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管理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管理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科研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重视教育科研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竞争的加剧,教育改革以空前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全球兴起,许多国家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利用教育科研成果指导本国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与决策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必须为教育改革与决策服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 教育科研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其本身的本质属性 决定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也包括社会科学和各种应用技术。教育科学也属第一生产力的范畴,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第一生产力”的位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中小学校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改革;中小学校要改革,就必须研究。把中小学校教育发展与改革纳入教育科研的轨道,并形成不间断的改革与创新局面,是新世纪中小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对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起了较大作用,研究成果为学校各学科的综合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和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但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则有待于我们的深入研究。 “科研兴校”。中小学校教育既应坚持“常规体系”高效率地运行,又要构建未来教育的框架。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不仅对学校今天的整体教育水平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学校明确未来的教育思路(学校教育的个性化、社会化和终身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2.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趋势。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有助于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说,课题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 重不重视课题研究,是衡量一个校长是不是具备科学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的重要标志。回顾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由于缺少教育科研,办了许多违背教育规律的蠢事。现在已经到了必须重视教育科研、非抓课题研究不可的时候了。真抓实干,至少应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认识正确是前提,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二是领导到位。领导重视是关键,要实施“一把手工程”。

通向低碳经济之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曲线(2.0版)

通向低碳经济之路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曲线(2.0版) 减排成本曲线新版显示,减排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减排必须从现在做起;减排机会主要集中于提高能效、低碳能源供给、陆地碳汇和改变消费行为四个范畴。 2009年12月? Tomas Nauclér and Per-Anders Enkvist 来源:气候变化特别倡议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正在讨论减排目标。有些地区已经制定出了减排方案。例如,欧盟制定的减排目标是: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应该比1990年的排放水平降低20%。此外,欧盟还表示,如果其他高排放国家也承诺与其对等的减排量,它还愿意将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30%。与此同时,人们对不同减排目标水平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应该寻求哪些减排机会,以及不同减排方案的成本代价,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为了给这种探讨提供一个量化的基础,麦肯锡公司在全球10个领军企业和组织的支持下,开发出一个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了至2030年的时间范围内,对10个经济部门和全世界21个地区的200多种温室气体减排机会的潜力和成本的深入评估。此项研究是以较早版本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数据库为基础,该版本由麦肯锡公司与瑞典公用事业公司Vattenfall共同开发,于2007年1月正式发表。本文为新版报告,其中包括了对低碳技术发展的最新评估、最新的宏观经济评价、对不同地区和行业减排潜力更加详尽的见解、对投资和融资需求的评估以及成本估算,而且还加入了为更加动态性地了解如何才能实现减排而建立的执行情境模式。我们的分析并没有将撰写报告期间发生的金融危机考虑在内,这是基于一个假设,即这次金融危机并不会对2030年的时间点产生重大影响。 本研究有意回避了对各项政策和监管抉择进行任何评价。它的目的是提供一组客观、统一的数据,因此可以成为企业领导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在探讨如何以最佳方式实现减排目标的一个出发点。 许多科学家和决策者都认为,把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控制在与前工业化时代相比不超过2℃的水平是一个重要目标,因为他们将温度升高2℃视为可以推断全球变暖局势已变得非常严重的一个临界值。 我们建立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曲线采用这一临界值作为目标,并提供了在全球各地区和各行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图(图表1)。 图表1 全球减排成本曲线2030年

4-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

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及 中国长期排放权讨论
丁仲礼①,段晓男②,葛全胜③,张志强④
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②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北京,100864 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④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兰州,730000

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与启示
1、确定了控制2oC增温之共识 2、美国回来同大家一起“玩”了 3、没有真正的联盟,只有国家利益 4、“气候债”讨债难,还债易 5、占据道德制高点为首要 6、长期排放问题成我国“软肋” 7、用“数据说话”需技巧
真正的游戏还没有开始

“后哥本哈根”中国面临三大问题
?
如何应对“三可”问题中的透明度? (碳收支)
?
如何获得更多的排放空间? (8000亿吨或更多CO2分配问题)
?
如何借减排压力,推动国内绿色发展? (相关政策与措施)

长期排放权之争是今后谈判的焦点
话语权

减排与排放权分配为同一事物之两面
国际上七个影响较大的减排方案
中期目标 (2020年) 附件1国家减排25 %~40%;非附件1 国家中拉美、中东、 东亚地区及亚洲中 央计划国家在基线 水平上大幅度减排 ─ 到达峰值
长期目标 (2050年)
基准年
控排主体分类
IPCC方案
附件1国家减排80 %~95%; 非附件1 国家在基线水平上 大幅减排
1990年
附件1国家 非附件1国家
G8国家方案 UNDP 方案
减排50% 减排50%
─ 1990年
发达国家 其他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OECD国家 金砖四国 其它国家 澳大利亚 加拿大 美国 日本 欧盟25国 发展中国家 美国 美国以外的经合组织国 家 中国 中国以外的非经合组织 国家 美国、中国、西欧等13 类
OECD方案
减排3%(2030)
减排41%
2000年
澳大利亚 Garnaut方案
增加29%
减排50%
2001年
CCCPST方案
到达峰值 (9.03 GtC)
减排到8.18GtC (2030年)
2003年
丹麦 S?rensen方案

486.27 GtC (2000-2100年累 计排放)
2000年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1标准编制的目的及意义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是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议题,国际社会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夕,中国政府宣布了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GHG)排放的行动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首个自愿碳减排标准——“熊猫标准”也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发布,这标志着国内碳交易市场即将启动。 目前,国际通行的碳排放计算标准主要包括:CDM(清洁发展机制)、GS(黄金标准)、VCS、VER+、VOS、CCX、CCBS、Plan Vivo System等,其中自愿碳减排市场较常用到的是VCS、VER+等少数几个标准。这些标准都是基于项目层面,不适用于全面核算组织层次的排放量。2006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ISO14064标准,其中ISO14064—l:2006《温室气体——第1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用于指导政府和组织量化、报告和核查温室气体的排放。然而,ISO14064—l标准并未涉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也无法完全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国内关于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尚未制定,与标准相配套的计算方法仍处于开发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机编制《基于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的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于: (1)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服从并服务于我国政府提出的单位GDP碳排放量考查的要求; (2)针对湖南省行政区划内不同行业组织的特点,全面计算和审核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操作性强; (3)为组织特别是企业建立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记账提供依据,使企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采取适当的减排措施; (4)随着国内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制定与实施,碳交易将成为促进我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标准将作为碳交易过程中的基础工具发挥重要的意义; (5)本标准的制定将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碳交易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经验。 2标准编制过程 2.1 任务来源 温室气体计算是温室气体考核和交易的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服务于我国政府提出的碳排放量考查要求,审核湖南省不同行业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湖南省科技厅批准了《基于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方法学开发》的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FJ3070),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了《关于下达2010年度湖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一批)的通知》(湘质监函[2010]238号)。本标准由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实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由湖南省湘科清洁发展有

研究目的及意义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使得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品牌无论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还是作为一门科学,都已经远远超越其保证品质和服务,象征身价和财富的范畴,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无形力量。一个企业是否成为品牌或其是否拥有知名产品和服务品牌,既表明其经济实力和市场地位,也反映其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小;一个国家拥有多少著名品牌,既是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反映着国家形象和国家竞争力。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真正被世界所认同的国际知名品牌。中国企业在品牌营销策略和品牌管理技术方面与国外优秀企业也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国际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的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开拓发展自己的名牌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增强自身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胜,真正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实施出口品牌战略是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然之路。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中国品牌。 一、外贸企业品牌战略综述 当今企业的竞争不仅是质量、成本、人才的竞争,更是品牌及其知名度的竞争。谁赢得了品牌,谁就能赢得市场;谁赢得了市场,谁就能赢得胜利。经济的全球化促使世界各国企业都在创建自己的名牌,中国的入世意味着一个品牌竞争时代的到来。加入WTO,中国面临拥有资金、人才、管理以及品牌优势的国外大型贸易集团强劲有力的挑战。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说:“要与狼共舞,就必须先成为狼。”要与这些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竞争,就必须创造自己的名牌,在品牌战略上下功夫,以品牌作为外贸企业第二次创业的突破口和新的出口增长点,千方百计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来。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外贸企业新的辉煌。 外贸企业的品牌战略是鉴于外贸企业长期的行业特点和外贸企业为适应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提出的。外贸企业开展品牌战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拥有自己的生产产品,从产品品牌设计、工艺品质、生产包装上拥有控制权;二是对国际市场具备一定开发能力,能够了解国际市场需求,有进入市场的渠道和营销手段;三是上述工作所需的巨额资金,特别是国际市场的促销费用;四是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专门人才。(剩余2522字)

调研的意义和目的

调研的意义和目的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一、调研的意义 和谐共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高效低能耗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人类正在追求的目标。“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2007年我国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了要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放缓的形势下,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2010年全国两会3月3日和5日召开。今年政协的“一号提案”关注发展低碳经济。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发改委也表示,中国将采取四项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并在低碳能源上推出多项措施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先后做出多次批示,要求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着力点和抓手,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先试先行”排头兵作用。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促进节能减排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国际社会有目共睹。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面临着碳排放这一严峻的环境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靠改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切实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积极引导农民过低碳生活。农村能源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能源低碳化是大势所趋。所以进一步转变农村传统用能方式,开发农村新能源,是支撑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战略措施和重要任务,也是发展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的新兴产业。 因此,这次三下乡调研活动对农村能源低碳化,积极引导农民过低碳生活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并且很好地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二、调研的目的 1调研配合“三下乡”活动队伍的其他板块,更有针对性、更为具体化地开展调研活动,促进此次活动主题的深化,进而更好地完成此次“三下乡”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2通过调查,了解在农村能源低碳化的贯彻情况。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在贯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提出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为弘扬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能源低碳化出谋献策。 3 在新时期、新阶段下,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农业温室气体

农业温室气体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与减排路径》 《农业生产的问世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排放源的影响因素分析》 《动物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减排技术与策略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挑战》 《中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技术对策》 《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中国农田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控制技术》 《免耕施肥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和稻田免耕栽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稻田秸秆还田的土壤增碳及其温室气体排放效应和机理研究进展》《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研究综述》 《稻田CH4和N2O排放消长关系及其减排措施》 《免耕施肥对稻田CH4和N2O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 《农田N2O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减排措施》 《中国农业领域温室气体主要减排措施研究分析》 《农田土壤N2O排放和减排措施的研究进展》 农业温室气体CH4和N2O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减排措施

1、水稻田 1、种植业 2、秸秆还田 农业源CH 4 1、家畜胃肠道发酵 2、畜牧业 2、 粪便管理系统 一、 水稻田: 1、产生机制:产甲烷菌在厌氧条件下将土壤有机质分解成甲烷。 2、影响因素:土壤特性、灌溉、施肥、水稻品种等。 3、减排的措施:○1合理灌溉;(是最简单效果最明显的措施,间歇灌溉和烤田可以有 效的降低甲烷的排放,但增加了N 2O 的排放,减排效应应从两者综 合增温效应考虑。) ○2科学施肥;(推广用沼渣代替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混施。) ○3选育新品种。(选育土壤氧化层根系发达、厌氧层根系分布小、通气组 织不发达的品种,有利于根际形成有氧环境,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 如杂交水稻。选育根系较大,氧化获利较强,经济系数高,CH4排 放量低的水稻品种,如超级稻。) ○4土壤耕作方式(稻麦两熟制农田采用周年旋耕措施能有效减少甲烷的 释放。) 二、秸秆还田 1、产生机制:焚烧后的秸秆灰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为产甲烷菌提供了产甲烷基质。 (其增 温潜能 是CO2 的 20-30 倍)

选题背景及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范例

“立足校本研训,培养优秀教师群体”的实验研究 一、课题选题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 1988年,《世界教育年鉴》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题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提出:教师作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专业发展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近年来,我们珠海路小学顺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注重立足学校实际,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涌现出了一批省市级优秀教师,其中齐鲁名校长1人,齐鲁名师、省特级教师1人,省优秀辅导员2人,岛城名师、青岛市特级教师2人,及一批青岛市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学校打造名师,壮大优秀教师群体创造了条件。 《“立足校本研训,培养优秀教师群体”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立足于学校实际,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与优势,同时借助于外部力量,内外结合,开展基于校本实际的形式多样的培训与研究活动,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搭建平台,使之在积极参与中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市、地、省乃至全国等不同层次的名优骨干教师,构建学校优秀教师群体,以名师打造名校,探索出基于学校的优秀教师群体培养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探索教育的基层组织——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尤其是优秀教师群体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构建起适合学校推进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与研究基本模式,为其它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同时,本研究的探索,也可以为基于学校的名优教师群体培养的途径与方式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鲜活的个例和丰富的实践依据,并通过实验论证:学校是促进优秀教师群体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校本研训是名优骨干教师发展的最主要的方式,并探索以校为本的优秀教师群体培养的可行性策略,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理论。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的切入点、重点、难点、主要创新点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探索促进优秀教师群体成长的校本研训途径与方式,使教师由被动参与为主动自觉谋划职业发展,由个体努力为群体努力共同创优; 2.构建以校为本的优秀教师群体培养的基本模式,壮大学校名优教师队伍,创建名校; .

网络游戏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网络游戏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1网络游戏市场背景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11网络游戏市场背景 电脑游戏自1972年由威尔?克劳舍(Will?Crowther)编写的一段简单的FORTRAN程序开始,已经历了数十年风风雨雨了。从最开始避开陷阱的简单地图,到今天即时战略、角色扮演、经营策略、休闲养成等各种类型的游戏;从2D 到3D,游戏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画面上都以惊人的速度不断突破。它的成长速度是如此之快,出乎任何人的意料。角色扮演网络游戏(Role Playing Games) ,简称RPG,玩家需要扮演游戏中的一位或者多位角色,在虚拟的世界中进行冒险,诞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世界。角色根据不同的游戏情节和统计数据(例如力量、灵敏度、智力、魔法等)具有不同的能力,而这些属性会根据游戏规则在游戏情节中改变。 目前,游戏业已经以每年超越200亿美元的产值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事业,继美国、日本、韩国之后,越来越多国家也开始重视游戏产业的庞大商机,而以国家力量主导发展电子游戏产业。现在,北美的电子游戏产业(包括TV GAME 和PC GAME)的收入已经接近了整个电影产业的收入,这就足以证明游戏行业潜力的巨大。 中国游戏行业起步相对国外较晚。1990年10月,《轩辕剑》的初代在台湾成功发行。1995年,大宇制作了中文武侠游戏《仙剑奇侠传》。这些游戏一经推出便受到玩家大力欢迎,以其浓郁的中国风情与独到设计风格被奉为经典之作。据年会期间发布的《200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实际销售收入为256.2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39.4%,为相关产业带来的直接收入达555亿元。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达到6587万,比2008年增加了33.46%,其中付费网络游戏用户数达到3715万,比2008年增加了22.1%。预计2014年网络游戏用户将达到1.23亿,网络游戏实际销售收入将达到508亿元。目前,中国游戏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3.2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正是因为形成了如此庞大的产业经济和用户群体,那么对游戏设计行业的规范和合理化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游戏界面设计是美和技术的结合,游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是一种艺术形式,并且称之为所谓的“第五类艺术”。其最明显的特点是游戏开始结合了音乐、绘画、文学这三类艺术形式。早期的游戏设计是以功能第一为指导原则的,完成和实现必要的功能是其终极目标。研究者们更多的是从工程技术和软件开发的角度来研究的,而单从界面设计的角度来研究游戏界面设计的还比较少,因此本课题具有可研究的空间和价值。 著名的游戏开发者比尔?沃尔克(Bill?V olk)曾经对游戏设计写下了一个等式“界面+产品要素=游戏”,强调在游戏设计中界面的重要性。提到界面,人们很容易将软件与之联系在一起,这是狭义概念的界面设计。从广义上讲,界面,又称用户界面(UI),是指人与

20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落实方案

20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落实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综合运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手段,开展低碳试验试点,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大幅度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到20xx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17%。控制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和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基本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形成。通过低碳试验试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和城市,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推广一批具有良好减排效果的低碳技术和产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措施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准入门槛,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制定并落实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xx 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47%和8%左右。 (四)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加快节能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到20xx 年,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年下降16%。 (五)积极发展低碳能源。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煤炭清洁利用,鼓励开发利用煤层气和天然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到20xx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