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莎士比亚作品风格论文
莎士比亚创作的艺术手法与表现形式

莎士比亚创作的艺术手法与表现形式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莎士比亚创作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以揭示他为何能够成为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
一、莎士比亚的艺术手法1.1 人物塑造莎士比亚善于刻画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
他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的细致刻画,使得他们栩栩如生、形象深刻。
他善于描写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从喜剧到悲剧,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如哈姆雷特、杰克逊、奥西罗等,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个性和动机,使得观众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1.2 对话和独白莎士比亚的对白极富表现力和艺术性。
他通过对话和独白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传达主题和情感。
他的对白丰富多样,有时激烈激昂,有时诙谐幽默,有时充满温情。
对话和独白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比喻、暗示、双关语等,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表现力和戏剧张力。
1.3 结构和情节设定莎士比亚在剧本的结构和情节设定上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手法。
他善于布置复杂的情节,通过巧妙的安排和转折,使观众保持紧张的情绪和关注度。
他的戏剧通常有两个或三个主要情节线,相互交织,衔接紧密。
这种结构和情节设定的手法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富有张力和戏剧性。
二、莎士比亚的表现形式2.1 喜剧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以幽默风趣的对白和滑稽可笑的情节而著称。
他巧妙地运用喜剧情节和角色,通过夸张和讽刺,揭示了社会中的虚伪和愚蠢,同时带给观众欢乐和娱乐。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作品的喜剧性成为莎士比亚戏剧魅力的一大亮点。
2.2 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以深刻的哲理和悲剧冲突而著名。
他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和人物命运的折磨,展现了人类的悲剧命运和情感的深度。
《哈姆雷特》、《李尔王》等作品的悲剧元素引起了观众共鸣,成为莎士比亚作品的经典之处。
2.3 历史剧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作品是他创作中的另一大亮点。
莎士比亚文学的风格和社会意义研究

莎士比亚文学的风格和社会意义研究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戏剧作品被翻译成超过100种语言,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他的故事和角色。
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语言技巧和叙事能力上,还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各种变化和问题,这使得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与历史和社会联系在一起。
本文将从风格和社会意义两个角度来探讨莎士比亚文学的研究。
风格研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通常被归类为悲剧、历史剧、喜剧、及罕见的神话剧等四类。
这些分类并不是严格的或互相排斥的,而是各自在语言风格、人物性格以及主题上都有所不同。
作为一个戏剧作家,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是至关重要的。
他的语言不仅是故事情节和角色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英国语言和文化的特点。
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使用的语言风格,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诗歌文学,如流畅的抒情和富有韵律感的诗篇;二是口语文学,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平民语言和一些方言。
莎士比亚通过这两种语言风格,让他的戏剧作品更加丰富和真实。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他的语言风格经常变化,这又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大的魅力和吸引力。
在悲剧中,他的语言通常是充满悲痛和绝望的,比如《哈姆雷特》和《李尔王》等作品。
而在喜剧中,他的语言则更加轻松和幽默,比如《仲夏夜之梦》和《第十二夜》等作品。
在历史剧中,他则使用一种更加庄严的语言,用来描述英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和人物,比如《理查二世》和《亨利五世》等作品。
莎士比亚在他的语言风格上的变化,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和主题,也是为了反映当时社会的不同面貌。
社会意义研究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也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各种变化和问题。
他的作品中经常涉及到宗教、政治、爱情等主题,这些主题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发展和状况都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表达了他对当时英国王室的不满和批评,反映了当时国家政治的黑暗面。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他也探讨了爱情的力量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
精选最新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艺术特色 论文3篇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家悲剧哈姆雷特人文主义摘要: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
作为戏剧艺术大师,他的戏剧,无论是历史剧、喜剧,还是悲剧,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
剧中莎士比亚塑造的著名人物哈姆雷特,连同罗密欧和朱丽叶等700余典型的人物形象一起已被列入世界文学的艺术画廊。
本文主要通过对悲剧《哈姆雷特》及其艺术风格的分析与研究来探索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对世界文学发展的贡献。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格兰中部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
父亲是一个商人,曾任过斯特拉特福镇的镇长。
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先后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
莎士比亚自幼就接触过戏剧,不断有一些著名的剧团来他家乡巡回演出,这些演出使他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
在文法学校,他经常在课下研读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尝试练写诗歌。
14岁时,由于他父亲陷入债务,家道中落,莎士比亚不得不辍学谋生。
他18岁结婚。
1586年,他离开家乡,赴伦敦谋生。
开始当过一家剧院的打杂工,在戏剧中扮演一些小角色。
在繁忙的演员生活之余,他开始从事剧本改编和创作。
在16世纪末叶,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一位成功的作家。
一、莎士比亚的文学生涯1590年至1600年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第一时期,莎士比亚初试创作,本时期是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期,在此期间,他写了许多历史剧、喜剧和很少几部悲剧,这些剧作大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主要代表作为:《查理三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皆大欢喜》。
1601年至1608年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第二时期,本时期是莎士比亚创作的辉煌时期。
在此期间,莎士比亚的文艺思想变得更加成熟,他的创作艺术也达到了巅峰阶段,他创作了不朽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悲剧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丰富的艺术魅力而著称。
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
本文将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探讨其在戏剧表现、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艺术表现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对戏剧结构的巧妙安排和对语言的运用上。
首先,莎士比亚善于运用五幕式戏剧结构,通过布局合理的情节安排和戏剧冲突的升华,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其次,在语言运用上,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抒情诗歌和散文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白和独白的处理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从而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人物塑造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深刻而真实的人物形象。
无论是哈姆雷特、李尔王还是麦克白等角色,他们都展现出复杂多维的性格特点和深层次的内心挣扎。
莎士比亚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内涵,使角色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主题思想莎士比亚悲剧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涉及广泛,例如命运与自由、权力与野心、理性与情感等。
他通过悲剧作品探讨人类生存和道德伦理等重要问题,深刻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莎士比亚对政治、社会和人性议题的深刻触及也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大的时代永恒意义。
结语总之,莎士比亚借助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和深刻细腻的情感描绘,在世界文学舞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以其卓越的创作成就和深远的艺术影响力,成为了悲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正是由于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魅力,莎士比亚被誉为“戏剧皇帝”,他不朽的艺术作品将继续激励着后人追求文学创作之美。
关于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剖析-社会综合实践论文

关于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剖析- 社会综合实践论文论文关键词:莎士比亚文艺复兴道德人文主义神论文摘要:从伦理道德角度对莎士比亚文学作品进行考察。
以文化为参照,以人为基点,以道德主题嬗变的整理讨论为指归透析文艺复兴“人”的道德图式。
文艺复兴是神性回归并参与人性建设的时代,其成为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
他完成了后期人文主义对“人”的诠释:享受现世节制的自然之爱,同时以上帝之爱消弭邪恶。
莎士比亚文学作品道德主题体现为神性超拔人性、人文终极的图式。
一、引言瑞士著名史学家、文化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称文艺复兴为“人”的发现时代。
之所以被定义为“人”的发现,是因为相对于中世纪人是神的奴仆而言,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升。
人的价值不仅在于服从上帝、信仰彼岸世界的安宁幸福,而且在于人本身是世间的上帝,勇于追求此岸世界的美好和谐。
人文主义(也叫人本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崇高地位,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以此来反对罗马教会所代表的神权的绝对统治。
针对教会认为人生是苦难和罪恶的邪说,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肯定现世生活,歌颂爱情和个性解放;针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人文主义提倡理性,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因而有权追求知识,探索未知,了解自然和研究科学;针对封建压迫和封建等级制度,人文主义倡导仁慈、博爱,歌颂纯真的友谊和崇高品德,提倡平等和冒险精神。
总之,人文主义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和乐观进取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
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莎士比亚便是该时期应运而生的巨人。
神性回归并参与人性建设,是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
享受现世节制的自然之爱,同时以上帝之爱的合理性消弭利欲滋生的邪恶,他完成了后期人文主义对“人”的诠释。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集大成者,代表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最高峰。
“从来没有比他的剧本更加全面地表现了人的状态了。
关于莎士比亚的论文

强烈的情感表达
02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深刻,无论是喜怒哀乐都能引起读者的共
鸣。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03
莎士比亚的浪漫主义风格体现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上,比如友
谊、爱情、自由等。
现实主义描绘
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莎士比亚的作品对人性的刻画非常深 刻,他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 等方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 性。
1564年出生于英国斯特拉特 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
02
01
03
早期创作主要在历史剧和喜 剧领域,如《亨利六世》和
《仲夏夜之梦》
中晚期作品主要在悲剧和浪 漫剧领域,如《哈姆雷特》
和《暴风雨》
04
05
1616年逝世,留下36部戏剧 和154首十四行诗等丰富遗
产
文艺复兴背景
01
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 的意大利,后传播至欧 洲各国
关于莎士比亚的论文
汇报人:XX 20XX-01-27
• 莎士比亚生平与时代背景 • 莎士比亚作品风格与特点 • 莎士比亚代表作品解读 • 莎士比亚戏剧中人物形象塑造 • 莎士比亚作品主题思想探讨 • 莎士比亚作品艺术成就及影响
01
莎士比亚生平与时代背景
莎士比亚生平简介
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教育 ,后赴伦敦发展戏剧事业
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THANK YOU
,使得他的作品语言生动、形象。
02
富有节奏感的句式
他的作品句式多变,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03
深邃的哲理思考
莎士比亚的作品还蕴含了深邃的哲理思考,他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了对人
生、爱情、友谊等主题的独特见解,让读者在享受艺术美感的同时也能
请以作品为例,论述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与文学成就

请以作品为例,论述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与文学成就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莎士比亚的戏剧具有丰富的人性描绘。
他的作品常常通过人物对话和情节描述,深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成为了剧情发展的核心,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冲突,展现了人性的矛盾和挣扎。
例如,在《哈姆雷特》中,王子哈姆雷特面对父王的死亡和母亲再婚的困境,逐渐揭露了隐藏在表面和谐之下的真相,通过这些揭示,莎士比亚深入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道德的复杂性。
其次,莎士比亚的戏剧具有深刻的心理描绘。
他擅长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言语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人物的恐惧、欲望、愤怒、悲伤等情感。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描绘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使得人物更加立体和真实。
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家人之间的仇恨和冲突成为了一种情感的投射,主人公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展现了各自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再者,莎士比亚的戏剧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
他的语言生动、优美、富有音乐性,常常使用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他的语言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作品被广泛阅读和引用,成为了英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莎士比亚的戏剧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
他的作品探讨了人性的本质、道德的复杂性、社会的不公等问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文学成就的角度来看,莎士比亚的作品被广泛认为是英语文学的经典之作,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
他的作品不仅对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被视为英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与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人性描绘、心理描绘、语言艺术和社会意义等方面。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喜剧、历史剧和悲剧等多种类型。
其中,他的悲剧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复杂的情节设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主题探讨三个方面,对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进行解析。
首先,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人物塑造是其独特的艺术之一。
莎士比亚塑造的悲剧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以《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为例,他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物,既有着对父亲的复仇决心,又深陷于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之中。
哈姆雷特的形象不仅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反应,更揭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莎士比亚通过对人物的细腻刻画,使得观众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其情感起伏。
其次,莎士比亚悲剧的情节设计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安排和反转来引发观众的兴趣和思考。
以《奥赛罗》为例,整个剧情围绕着奥赛罗、奥瑟罗和艾哥的爱情、嫉妒和背叛展开,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莎士比亚巧妙地设置了误会、欺骗和悲剧性的事件,使得整个故事扑朔迷离,观众在剧情的发展中不断揣摩和思考,最终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
莎士比亚悲剧的情节设计不仅具有高度的戏剧张力,更展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命运的思考。
最后,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所探讨的主题也是其艺术的精髓所在。
他通过悲剧人物的命运起伏、情感挣扎和道德选择,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
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通过描绘麦克白的野心、贪婪和背叛,探讨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和道德的沦丧。
他通过悲剧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深刻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欲望和罪恶,引发观众对人性、道德和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不仅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探讨,更是对人性的审视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主题探讨等方面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莎士比亚的作品风格
摘要:莎士比亚步入文坛,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
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
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
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
莎
士比亚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
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已的思想,
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
关键词:写作特点;三大时期;悲剧;喜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64-01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
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已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
刻的内容。
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
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
创造性革新。
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
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
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
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
称。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为当时英国的舞台和观众写作的大众化的戏
剧。
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赏以及时空自由、极力调动观
众想象来弥补舞台的简陋等特点,曾在18世纪遭到以伏尔泰为代
表的古典主义者的指摘,并在演出时被任意删改。
莎剧的真正价值,直到19世纪初,在柯尔律治和哈兹里特等批评家的阐发下,才开始为人们所认识。
然而当时的莎剧演出仍常被纳入5幕结构剧的模式。
19世纪末,w.波埃尔和h.格兰威尔-巴克强烈反对当时莎剧演出的壮观传统,提倡按伊丽莎白时代剧场不用布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复其固有特点。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
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
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
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的悲剧同我国古典悲剧相比可谓泾谓分明。
从悲剧描写对象看,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写帝王贵族和英雄。
而我国古典悲剧大多着意于描写普通人。
莎士比亚极力描写和颂扬英雄、国王、贵族,是因为莎士比亚生活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期,正值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伊丽莎白国王统治已接近尾声。
当时英国社会各种矛盾尖锐,詹姆士一世当政后,推行一系列比伊丽莎白更为反动的政策,政治腐败和经济上的重重剥削,导致人民强烈不满。
莎士比亚正是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因而,他的悲剧都是描写英国封建制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抗和冲突,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
就在此期间,莎士比亚把他的诗集奉献给南安普敦爵士,受其赏识,莎士比亚开始以演员的身份出入宫廷,并先后参加剧团,接连不断的入宫献演,为莎士比亚提供了观察和了解王公大臣的绝好机会;加之西方社会,统治者和臣民之间,一开始就没有筑起不可逾越的鸿沟,莎士比亚本身又出生富裕市民家庭,社会地位及阅历使得他的创作对象大多数是国王大臣贵族。
而我国古典悲剧创作时期,封建社会仍以封建地主经济为基础,所以城市市民多数是官僚机构统治下的下层人民。
特别是蒙古贵族入侵中原以后,广大知识分子沦落在下层社会,他们对黑暗社会和反动统治者有强烈的抗争意识,所以着意于写下层人民的生活处境,所以他们描写对象多是普通人民;从悲剧的目的来看,莎士比亚的悲剧关注人性,剖析人心灵深入的善恶本身。
而我国古典悲剧则多关注社会层面意义上的道德,比如伦理和政治方面等。
从产生效果来看,莎士比亚悲剧给人以崇高、庄严、严肃之感;我国古典悲剧由于表现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它能唤起读者情感,不仅包含“怜悯”和“恐惧”,还有喜怒哀乐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和渗透。
从悲剧结局看,莎士比亚的悲
剧多是血淋淋的惨酷,我国古典悲剧多以大团圆结局。
莎士比亚悲剧多以主人公的死亡作结,甚至不是一个,而是陈尸满台,死给人看。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说,我国悲剧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结局,是由于“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
故代表其精神的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
”把乐天知命当作我国人民的基本精神,因此,即使是悲剧,也有悲有喜,有哀有乐,而不像莎士比亚戏剧一样始于悲而终于悲。
同时我国悲剧这样写也反映人民群众善良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寄托了对邪恶势力不甘屈服的精神。
但我国悲剧虽结局是大团圆,但多以虚幻的结束回到“大团圆”上。
同莎士比亚的悲剧相比,悲剧结局往往不敢正视鲜血淋漓的现实,不敢迎接挑战,人物往往缺乏个性。
莎士比亚的悲剧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震撼人心,以戏剧家高度的责任感洞悉着人性弱点造成的惨痛悲剧,表达了对人的尊敬与关怀,他是人性的良师,人性的益友。
一位诗人说:“对于你,上帝有一千个错误,对于上帝,你有上万种痛苦,对于人类,你有无限的幸福。
”莎士比亚的悲剧正是认真剖析了这一切之后,告诉我们乃至整个人类该怎样生存与追求。
在关注人的苦难,关注人的命运时,警示人们捍卫人的原则的同时,启发我们向真向善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