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点

合集下载

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摘要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戏剧家,也是全世界最杰出的文学家。

尽管莎士比亚的时代距今已有四百余年,但是他的作品依旧受到广泛的欢迎,并吸引着研究者不断从中发现新的价值。

本文从语言的角度探究莎士比亚的艺术魅力,认为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主体采用素体诗的形式营造诗化意蕴、使用大量词汇创造了丰富的内涵、灵活运用多种修辞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用适合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塑造真实的形象是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主要语言特色。

关键词:莎士比亚素体诗修辞个性化一素体诗营造的诗化意蕴莎士比亚的语言最大的特色就是台词主体几乎都采用“素体诗”写成。

素体诗是一种没有统一的诗体,以抑扬格五音步建行,韵文没有脚韵,十分接近自然语言。

莎士比亚驯服了这种素体诗,打破原来统一拘谨的诗歌格式,用充满流动性和伸缩性的诗歌语言赋予戏剧的音乐性,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莎士比亚以他独特的诗人气质和诗人语言,给所有作品都蒙上了浓郁的抒情性。

莎士比亚的素体诗首先用来传递剧中人物的肺腑真情。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他这样形容罗密欧的感情:“没有等你要,我已经给过你了/可是如果能再给,我仍旧情愿/它就是为了更多给你/我的恩情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我的爱就像大海那样深不可测,给得越多/我自己拥有得就越多,因为两者都是取之不尽的。

”很明显,在对朱丽叶的炽热情感表达上,这样生动酣畅的诗歌形式有更强的表现力。

其次,为了充分发挥诗歌在戏剧中的表现力,莎士比亚让素体诗在他的作品中担当了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等多种重任。

在《威尼斯商人》中,犹太商人说:“你问我为什么要选择一块臭肉,而不是三千大洋。

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但会无比骄傲地说上一句:我乐意!”这段话既有商人语言和心理上粗俗、平常的内容,又使用了高雅、讲究的诗体形式,做到了语言上的雅俗共赏,还将一个自傲坚定、振振有词的犹太商人形象生动地立在了观众眼前。

最后,莎士比亚还常常根据戏剧需要,创造性地打破诗体的限制,尽情发挥自由诗体在戏剧中的作用,给戏剧创造酣畅的情感表达。

莎士比亚戏剧鉴赏

莎士比亚戏剧鉴赏

莎士比亚戏剧鉴赏
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有:
题材具有社会性。

莎士比亚的戏剧题材丰富,作品中的情节多与时代背景、社会事件有关,通过戏剧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状况。

人物塑造具有典型性。

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性格各异,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也会有所区别。

语言具有生动性。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结构具有严谨性。

莎士比亚的戏剧结构严谨,情节安排紧凑,人物设置合理,能够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浅谈莎士比亚戏剧的人文思想和语言特色

浅谈莎士比亚戏剧的人文思想和语言特色

威廉• 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优秀的作家, 一生创作了三十七部戏剧, 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 二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他的诗歌主要赞颂美好的事物,歌颂友谊, 抒写爱情, 总的说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想。

莎士比亚的生活与创作时代正处于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大变动时期, 作为这一阶段的思想家和代言人的人文主义者, 运用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来抨击封建和宗教的世界观, 不仅直接为资产阶级制造舆论, 而且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在历史上起过很大进步作用。

莎士比亚是掌握了戏剧艺术的大师, 无论什么样题材, 经过他的加工、剪裁总能成为一出包含丰富社会内容和富于生活气息的戏剧, 并为后人提供了多种多样可资效仿和借鉴的艺术技巧。

他的剧作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他的大部分戏剧都取材于民间故事、古代史料和当时的旧剧本, 从中吸取了丰实的营养, 在改写过程中, 他深入而广泛地观察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 推陈出新, 在旧题材中注人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自己的进步思想。

他的历史剧批判了封建君主之间的血腥战争, 反映了国家必须统一的历史趋势, 例如《亨利六世》、《查理三世》、《约翰王》等他的喜剧则集中概括了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和生活理想, 歌颂了真挚的友谊, 纯洁的爱情, 肯定了人权平等, 并以此为武器对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例如创作于第一时期的十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娜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无事生非》、《第十二夜》都弥漫着欢乐和乐观气氛他的悲剧揭示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 提出了社会、国家、道德、财产、家庭、哲学等方面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其中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瑟罗》、《麦克白》向来是莎剧中最受人注意, 最引起争论的作品。

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特点, 是幻想与真实的巧妙结合, 思想与激情的完美统一, 理智与情感的高度平衡。

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创作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

第二,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认为演剧要真实,切忌过火。

第三,情节生动丰富,一个剧里常有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线索,悲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

第四,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

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

第五,人物语言性格化,如哈姆雷特的话富有哲理和诗意,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语言矫揉造作,伊阿古的语言充满秽言秽语。

据电子计算机统计,莎士比亚创作的词汇量有29066个。

戏剧语言的灵魂——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语言风格简析

戏剧语言的灵魂——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语言风格简析

理论•学术/学术沙龙13戏剧语言的灵魂——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语言风格简析苏家友(安庆市第一中学,安徽安庆246004)摘要:语言是戏剧的灵魂,更是其深入人心、广受欢迎的关键所在。

《哈姆莱特》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而就人物语言来讲,其中既有哈姆莱特的诗化语言,又有底层社会小人物的俗语。

可见,莎士比亚甄选戏剧中的语言,考虑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文化涵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也达到了不落俗套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语言凤格;修辞法;模糊语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55(2019)10-0013-01戏剧,往往是通过“对话”推动剧情的发展、揭示人物性格的特征、展现人物内心的活动。

可见,从某种程度来看,戏剧家也可以称之为语言大师,其必定拥有深厚的语言功底。

莎士比亚被马克思称之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一生完成了37部戏剧的创作,而其中最著名的是悲剧《哈姆莱特》。

该部戏剧中的人物语言与形象的设定相得益彰,同时也带着浓厚的戏剧色彩,带来了或深沉或俳谐的戏剧效果。

一、《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塑造探析《哈姆莱特》身居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的位置,它涉及的人物众多,且每个人物都拥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该部戏剧中的人物性格塑造方面较为成功,其中主人公哈姆莱特、其叔父克劳迪亚以及雷欧提斯,最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具体表现为:1.哈姆莱特----矛盾体,进退两难,忧心如醒哈姆莱特是一名有理想抱负、满腔热血的青年,他犹如一个矛盾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想报杀父之仇,而又怕伤害母亲,所以深陷于进追两难的沼泽中;二是,对初恋情人奥菲利亚情根深种,同时又仇恨奥菲利亚的父亲,因为初恋情人的父亲是杀父仇人的鹰犬。

最终,由于哈姆莱特的过失,导致奥菲利亚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使其内心深处产生了极大的愧疚与悔恨。

可见,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性格较为复杂,而其性格的变化则是通过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莎士比亚作品戏剧结构特点

莎士比亚作品戏剧结构特点

莎士比亚作品戏剧结构特点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
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戏剧结构特点。

以下是莎士比亚作品戏剧
结构特点的几个方面:
1. 五幕结构
莎士比亚戏剧通常按照五幕结构展开。

第一幕往往为序,第二、三、四幕为主要内容的展开,第五幕为结局。

五幕结构起到了分时
段展示情节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紧张感和戏剧性。

2. 交错剧情
莎士比亚在许多戏剧中采用了交错剧情的手法,将故事多条线
索展开,通过交织不断切换的方式让故事更加复杂、精彩。

这种剧
情结构不仅需要观众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同时也展示了莎士比亚出
色的叙事技巧。

3. 情节虚构
莎士比亚许多作品中的情节是虚构的,并不以历史或现实事件为蓝本,但却完美地结合了历史和现实的元素。

莎士比亚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具有鲜明个性和复杂情节的角色,并将这些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令人难以忘怀。

4. 隐藏结构
除了常规的五幕结构之外,莎士比亚作品中还存在着各种隐藏的结构,例如《哈姆雷特》中的复仇悲剧结构,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悲剧性恋爱故事结构,这些结构性元素使得莎士比亚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总体来说,莎士比亚作品戏剧结构的特点在于富有层次感且不失流畅性、复杂性和细腻性,这使得他的作品可以经久不衰地被后世所传颂,魅力不减。

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

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

浅析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摘要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它融合了舞蹈、音乐、语言等多种表现形式,戏剧文学作为戏剧表演的基础,只有通过表演才能展现出它的全部价值。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人物语言,一部好的戏剧文学剧本也需要丰富的语言。

如果说戏剧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那么戏剧文学则是语言的艺术。

本文将通过探讨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个性化及形象性三方面来浅析戏剧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语言艺术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他用英语为世界文坛留下了鸿篇巨著。

他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除了时代的必然因素外,还在于他的戏剧语言不仅丰富、生动、形象、富有诗意,而且变化多端。

莎士比亚根据人物身份与处境的不同选用不同语体的语言:文雅或粗俗,哲理或抒情,以娴熟灵巧的遣词择句勾勒出给人无尽遐思的丰富意象,使剧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舞台上。

高尔基曾说过,“剧本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

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

”;“剧本的登场人物的产生,特别依靠而且只有依靠他们的语言。

”语言对戏剧就是一切。

戏剧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而戏剧文学则是语言的艺术。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的伟大代表作之一,自然体现了作者独有的风格。

主人公哈姆雷特、国王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大臣波洛涅斯等人物的鲜明性格,都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来的。

戏剧《哈姆雷特》的语言主要运用了丰富的人物独白。

例如“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通过这段我们可以看出哈姆雷特曾经是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

在国王对哈姆雷特表示假意的关心并说到“我的孩子——”时,哈姆雷特的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他与克劳狄斯的关系和哈姆雷特对他的态度以及蕴含其中的各种情感纠葛。

莎士比亚语法的某些特点

莎士比亚语法的某些特点

莎士比亚语法的某些特点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戏剧家之一,他的语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使用不规则动词:莎士比亚时期的英语动词变化较多,
不少动词都是不规则变化的,例如"see"(看)的过去式是"sa
w",而不是"seeed"。

2.使用不规则名词复数形式:莎士比亚时期的英语名词复
数形式也有较多的不规则变化,例如"man"(男人)的复数
形式是"men",而不是"mans"。

3.使用现在完成时:莎士比亚时期的英语中常常使用现在
完成时,这种时态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例如"I have eaten"(我已经吃了)。

4.使用从句: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常常使用从句来表达思想
和情感,从句可以帮助戏剧中的人物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
法和感受。

5.使用修辞手法: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
提升文字的感染力,例如比喻、拟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点威廉·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戏剧作家和诗人之一,世界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奠基者之一。

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人们尊奉他为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剧作家。

他以其鲜明生动的人物塑造、精心组织的结构、扣人心弦的情节、和优美如画的语言而闻名天下。

这里我们仅论述他的戏剧语言特点。

刘炳善先生认为“莎士比亚和钦定圣经是英语语言的两大渊源”。

可以说这样评价毫不夸张,这种观点也为广大的文学批评家所接受。

那么莎士比语言的美或者说特点到底是什么呢?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他的戏剧语言特点。

1.语体特色莎士比亚是英语语言的大师,他运用英语是如此的轻松自如。

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上自国王、王后、王子,下至盗贼、小丑、掘墓人。

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基本上所有的话语都适合人物的身份,并且每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也不一样。

莎士比亚有时运用优雅正式的语言,因为说话者来自社会的上层并且是处在正式场合,有时也有来自社会下层的戏谑甚至使用俚语,有时甚至不惜破坏禁忌,这是为了适应普通观众的娱乐品味。

所以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哈姆雷特的语言和掘墓人的语言截然不同。

在剧本中我们能发现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鲍西娅和夏洛克,亨利四世和福尔斯塔福,这个特别的肥肥的“骑士”一定以他的幽默和恶作剧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修辞手法一些批评家在他们统计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几乎所有的修辞手法莎士比亚都在他的作品中熟练使用过,这些修辞手法大大增添了他作品的美,使其描写生动有力、发人深思,这里我们就讨论几种评论家写得不多,而作家却用得比较频繁的修辞手法。

1)双关据粗略统计,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戏剧中,大约使用了3,000例双关手法。

莎士比亚对双关情有独钟,几乎在每部戏剧中都运用之。

王玉龙在《英语修辞与写作》中给它定义为:根据单词音同或音近而义不同而巧妙使用词汇的一种智慧语。

莎士比亚经常根据单词的不同意义来创造幽默喜剧的效果。

如:King:but now,my cousin Hamlet,and my sun.Hamlet:(aside)a little more than kin and less than kind.King:How is it that the clouds still hang on you?Ham let:Not so,m y lord.I’m too much I’the sun.————Hamlet,Act I,Scene II国王:好好利用你的时间,雷欧提斯,尽情发挥你的才能吧!可是,来,我的侄儿哈姆莱特,我的孩子——哈姆莱特:(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

国王:为什么愁云依旧笼罩在你的身上?哈姆莱特:不,陛下: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

新王克罗迪斯,哈姆雷特的叔叔,现在的继父,问哈姆雷特为什么如此的不开心?哈姆雷特很有讽刺意味的说道:“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这里sun的音和“son”差不多,含义既是皇家的恩泽我已沐浴的太久了,又是我做你的儿子已经够了,在这个对话中,莎士比亚还巧妙的运用克罗迪斯称呼哈姆雷特儿子,做了一个文字游戏,哈姆雷特旁白道: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

用“kin”和“kind”来创造一种智慧语。

另一个例子:Ask for me tomorrow and you shall find me a grave man.Romeo and Juliet,Act III,Scene I茂丘西:要是你明天找我,就到坟墓里来看我吧。

这里莎士比亚运用“grave”的两种意义,来创造一种幽默的效果,它既可以做名词表示“坟墓”,又可以做形容词,表示“严肃的”。

如果你非常仔细的阅读或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2):矛盾修辞矛盾修辞是一种将表面矛盾的词汇放在一起以产生一种寓言隽语的效果。

即”莎士比亚经常将互相矛盾的一些词放置在一起来表达人物的非常复杂的心情。

例如:O serpend heart,hid with a flow’ring face!Did ever dragon keep so fair a Cave?Beautiful tyrant!Fiend angelical!Dovo—feather’d raven! Wolfi sh ravening lamb!Despised substance of divinest show!Just opposite what though justly seem’stA dam med saint,an honorable villain.—— Romeo and Juliet,Act III,Scene II朱丽叶:啊,花一样的面庞里藏着蛇一样的心!那一条恶龙曾经栖息在这样清雅的洞府里?美丽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豺狼一样残忍的羔羊!圣洁的外表包覆着丑恶的实质!你的内心刚巧和你的形状相反,一个万恶的圣人,一个庄严的奸徒!这里是当罗密欧不小心在斗殴中杀死朱利叶的表兄时,朱利叶所说的一段话。

作者将那么多的互相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生动的表达了朱利叶当时对她的爱人爱恨交织的感情。

3)讽刺讽刺意味着字面意义是所想表达的意义的反面,旨在嘲笑讽刺或者幽默。

一般的可以分为词语反讽,戏剧反讽和情景反讽三种。

这里我们从《朱利叶斯·恺撒》巾选一例为证,当布一托斯杀死了朱利叶斯·恺撤后,他允许·安乐尼面对凯撒的尸体做一祭文,安乐尼很好的把握_r这次千被难逢的机会,煽动大众情绪,发生了惊天逆转,当布鲁托斯出去时,人们还拥戴他为英雄,安东尼演讲后,他被罗马民众赶出了城。

在安东尼这篇有力的演讲当中,他反复多次的说“yet Btutus says he was ambitious,and Brutus is an honorable man”(Act III。

Scence II)但是布鲁托斯说他(指恺撒)野心勃勃,而布鲁托斯是一个诚实的人”(三幕二场)。

但是安东尼所佐证的事实却反映的是反面的情况,所以慢慢的听众就发现恺撒是一个诚实的人,而布鲁托斯则证明是野心勃勃的。

最后就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大出布鲁托斯和读者想象,从这个例我们也可以看出演讲的神奇力,有时真的是如赞巧舌,胜过雄兵百万。

4)借代借代是用一物的名称来指代他物的修辞手法。

莎士比亚经常使用这利t修辞于.法,增加其语言的形象性和简洁性。

比如:Whether’t 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一Hamlet,Act III。

Scence I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这里“slings”指的是“伤害”而“arrows”指的是攻击、袭击。

另一个例子:For I never knew SO young a body with so old a head.—— The Merchant of Venice,Act IV,Scene I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这里“old head”意思是布经验的头脑。

莎士比亚还运用了很多其他的修辞手法,比如明喻、暗喻、拟人、夸张、象征、头韵、元韵、辅韵和平行结构等等。

众多的评论家在他们的作品巾都讨论过,这里我们就略去不谈。

3.词汇16世纪的英语处在大变化之中。

它从许多语言中引用了一些新鲜的有活力的词汇。

英语语言的语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这些外国语的影响,比如说词尾的屈折变化更少了;英语向分析性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巾,莎士比亚发挥了他的作用,通过借用、合成、变换、和杜撰等手法大大丰富了英语词汇。

1)借用莎士比亚从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借用了很多词汇。

下面试举几例:I’m Misantropos ,and hate mankind.—— Timbon of Act IV,Scene III在这句话中“Misantropos”一词来自希腊语,指的是恨所有人的人。

A domineering pedant o’er the boy,than whom no mortal SO magnificent!一Love Labors Lost,Act III,Scene I在这句话中“pedant”一词来自法语,指的是特别注意细节的人。

2)合成合成指的是将两个或多个单词合成一个词。

比如:Is there any man has rebused your worship?—— The Tam ing of the Shrew ,Act I.Scene I这句话中的“rebuse”是“rebuke”加“abuse”,意思也是两者的合义,不过比原来的两个词更幽默简洁。

类似的例子在剧本中随处可见。

例如:在《哈姆雷特》中,王后Gertrude这样描绘她的儿子哈姆雷特,“too—much~changed”(有太大变化的儿子),《李尔王》中,作者描绘暴风雨是“tO~and~fro~conflicting wind and rain”(比暴风雨的冲突更剧烈的)。

而“belly—pinched wolf”指的是不愿意弄湿自己皮毛的狼。

3)变换莎士比亚经常变换词性,比如在《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个句子:The music mads me,let it sound no more.在这句话巾本来是形容词的“mad”变换成动词。

另一一个例子:I’11 prove a tyrant to him 。

as for you say what you cal1.MY fa lse O’er weighs your true.这句话中形容词“false”和“true”变换成了名词,意义就是它对应的品质。

4)杜撰莎士比亚杜撰了很多新的单词和短语,其中的许多都成了英语词汇的一部分,而短语则成了常用的习语,试举几例:“One pound of flesh”(一磅肉)这是《威尼斯商人》当中的一个故事,现在已经成为英语习语辞典的一个词条,指的是合法但是不合情理的要求,或者是吹毛求疵的要求;有些句子,已经成为英语的谚语。

比如:“what’S done is done”,。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它们。

在大学英语第三册中,有这么一个句子:Most of the schoolwork robs youth of its right to play and play.It put old heads on young shoulders.我们在“借代”中提到这个短语,它原来的形式是“So young a body with SO old a he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