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观察水螅
水螅和涡虫形态观察.

一、实训目的 通过水螅形态结构的观察,掌握两胚层动物的基本结构
和特征;通过对涡虫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扁形动物的主 要特征; 二、实训材料和器具 水螅装片或切片、涡虫装片或切片、显微镜
三、水螅玻片标本观察 观察水螅横切面或纵切面和整
体装片,注意观察两个胚层分 布的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
1.外胚层细胞 细胞多呈短柱状,主要由外皮肌细胞组成,其中含有间细胞、刺
细胞、感觉细胞、腺细胞和神经细胞等。 外皮肌细胞 短柱状,细胞核近中央处。 间细胞 细胞小(与皮肌细胞的核大小略等),夹在皮肌细胞基
部之间,常数个在一起。 刺细胞 中央具有一染色深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刺丝囊。 感觉细胞 细胞小(形似橄榄),染色深,分布在外皮肌细胞间。 腺细胞 细胞含有细小深色的颗粒,主要分布在口周围和基盘处。 神经细胞 细胞体为多角形,向四周发出若干胞突,位于外胚层
细胞基部
2.内胚层细胞
细胞多是长方形的,主要由内皮肌细胞和腺 细胞构成,间细胞、感觉细胞和神经细胞数 量则很少,它们的形状和分布部位与外胚层 的间细胞和感觉细胞相似。
内皮肌细胞 细胞大而长,呈囊状,有些皮肌 细胞具有鞭毛,有营养和运动的功能。
腺细胞 狭长形,顶端常膨大,细胞内有染色 深的颗粒。
圆球形精巢,输精管,贮精囊; 阴茎, 生殖腔有生殖孔通体外.固定生殖 腺和生殖导管
(二)涡虫横切面玻片标本观察
外胚层:为体壁最外一层排列紧密的柱状上皮细胞,其间夹有的色深,条状结 构为杆状体,杆状体有何功用 此外,还可看到一些向里层(中胚层)深入的囊状, 含深色颗粒的单细胞腺及其通向体表的部分管道.转高倍镜观察,可见腹面表 皮细胞具纤毛,表皮细胞的基底为一薄层基膜.
中胚层:形成肌肉组织和实质组织.镜下可见紧贴基膜 内侧的环肌,环肌内侧为纵肌,它们与表皮共同构成体壁 即皮肌囊.皮肌囊有何功能意义 此外,在横切面的背腹体 壁间还可见到腹肌纤维.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充满呈网 状,含有许多黄色小泡的结构,为中胚层实质。
水螅观察实验整理

水螅实验报告

水螅实验报告引言:水螅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它们属于无脊椎动物门鳃曳纲目鳃裸刺科水螅属,生活在清澈的淡水中。
水螅体形小巧,有着优美的漩涡状运动方式,因此被广泛用于实验室的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对水螅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水螅光照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螅在不同光线环境下的反应,了解其对光线的感知能力。
实验方法:我们将水螅放置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容器内分别设置了不同亮度的光源,包括明亮的白光和昏暗的红光。
然后我们通过记录水螅的运动情况和观察其身体的变化来判断其对不同光照的反应。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水螅在明亮的白光下频繁游动,显得活跃而敏捷。
而在昏暗的红光下,水螅的运动明显减缓,体态也较为僵硬。
实验分析:这表明水螅对明亮的白光有着强烈的兴奋反应,而对昏暗的红光则反应较为平缓。
这可能是因为水螅的眼睛对不同光照环境有不同的适应能力,白光激活了水螅的神经系统,使其感到亢奋,而红光则使其感到安静。
实验二:水螅温度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螅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分析其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生理反应。
实验方法:我们在不同的容器中放置了不同温度的水,包括冷水、常温水和温水。
然后,将水螅分别置于这些不同温度的水中,并记录其反应和变化。
在冷水中,水螅的运动明显减缓,身体逐渐变得僵硬。
而在温水中,水螅的运动最为活跃,身体也呈现出最为柔软的状态。
在常温水中,水螅的运动较为平稳。
实验分析:水螅的体温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它们具有一定的温度感知能力。
在较低温度下,水螅的代谢速率减缓,导致运动减慢和体态僵硬。
而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水螅的生理功能得到最佳发挥,活动能力最强。
实验三:水螅养分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水螅的食物偏好和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
实验方法:我们分别提供了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不同营养成分的水溶液,并观察水螅的食物选择情况。
我们发现,水螅对含有蛋白质的水溶液最感兴趣。
当我们提供的水溶液中含有蛋白质时,水螅会积极靠近并进食。
初中生物学“观察水螅结构”实验的优化设计

初中生物学“观察水螅结构”实验的优化设计广东广州市黄埔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510715)吴凯臻[摘要]调查广州市水螅资源分布情况,并在实验室与校园池塘饲养水螅,以优化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节中“观察水螅结构”这一实验。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观察水螅结构;实验;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9)23-0095-02在2016年广州市教育局公布的《广州市中小学理科实验目录(试行)》《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目录(上册)》中,“观察与思考:观察水螅结构”被列为选做演示实验,所用到的材料为活水螅,但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展这项实验。
据刘艳红老师的研究,在广州市黄埔区27所被调查的学校中,有26所学校无法开展本实验[1],实验开出率仅3.7%,原因在于活水螅难以获取和饲养。
水螅生存在洁净无污染且水生植物丰富的淡水环境中,由于环境被破坏,城市甚至农村学校均很难获取水螅活体,而互联网商店也很难找到水螅活体,部分中学需向大学实验室购买水螅,且价格较贵。
而水螅是肉食性水生动物,仅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饵料获取并不容易,所以该实验的开展一直是各地学校生物科组面临的难题。
笔者根据多年来对广州地区水生态的调查研究,利用本土资源优化改进了本实验。
一、水螅的采集广州市区地处我国珠江三角洲北缘,水生态资源十分丰富,除珠江主航道外,有大小河涌数十条,以及各大人工湖,但由于长年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天然河道中已难寻水螅踪迹,而市区各大人工湖在过去几十年间水体营养化十分严重,造成藻类过度繁殖,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大幅度下降,水螅也逐渐销声匿迹。
然而可喜的是,从2015年开始,政府对市区部分人工湖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运用大型水蚤控制浮游藻类种群,且在湖底遍植苦草、蜈蚣草等沉水植物,使湖水变得清澈见底,且水草繁茂,湖中均栖息着数量可观的水螅种群,十分便于广州市区学校采集使用。
观察软体动物水螅的实验解说词-何武

3
采集水螅
春末夏初或中秋季节,可在无污染、水草丛生的池塘、河流、
湖泊、水库,先捞取适量的水草放入白色洗脸盆内,再加足量
的水,然后把脸盆端到明亮处静置片刻,用肉眼并配以放大镜,
仔细从水草上寻找水螅。如果发现有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上,
一端伸出长长的触手,灰褐色或灰白色的物体,那就是水螅。
显示过程
4
显示图片
6
观察水螅
观察水螅的体型,触手的数目和排列状况以及口,基盘的位置
显示图片
7
观察水螅
的精巢和
卵巢
夏季或初秋温度适宜时,在饵料丰富的培养缸中,可以找到
带有芽体的水螅。观察芽体的形态和着生的位置。在秋末冬初温度下降时,在饵料较少的情况下,寻找体壁带有突起的水螅。这突起就是水螅的精巢和卵巢。注意观察精巢和卵巢的外形不同的着生位置
观察与思考:观察水螅的实验
环节
序号
画面及动作说明
解说稿
效果说明
引入
1
提出问题
水螅的形态结构有什么样的特点?
文字显示问题
器材介绍
2
实验材料用具介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培养的草履虫,草履虫整体装片,草履虫生殖装片,水螅整体
装片,水螅横切片,水螅纵切片,水螅过精巢、卵巢切片。显
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
观察水螅的形态特征
培养水螅
水螅对水质十分敏感和要求严格,因此水质一定要洁净,必
须勤换培养用水,这是养好水螅的关键。如果水体大可放少
量水草,如不放水草就要经常换水,每次换水以换原培养水
的1/3为宜;每日要有3h光照,以利于水草的光合作用,
使水体能有较高的溶氧量,光线以散射光为宜,避免水温高。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册答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册答案【篇一:八年级上生物实验与探究报告】s=txt>观察水螅1页三、材料用具:水螅活体、水蚤、放大镜、水螅捕食视频等2页四、方法步骤:1、培养皿、出售。
3页2、(1)水蚤、(2)2厘米(3)消化腔讨论与交流1、不能。
2、由于水螅是附着生活的,而猎物和捕食者可能来自各个方向,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利用触手捕食水蚤并将水蚤送入口中。
食物在水螅的消化腔里,有两种消化方式。
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观察蚯蚓5页三、材料用具活蚯蚓、糙纸、棉球、放大镜。
6页:四、方法步骤1、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
落叶。
2、(1)长圆筒形、环形体节、13节;(2)感觉粗糙、放大镜3、玻璃板7页讨论与交流1、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在土壤中穴居,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
蚯蚓的环带靠近身体的前端。
2、因为蚯蚓体内没有呼吸器官,是靠皮肤接触水来完成气体交换。
即呼吸通过体表来完成。
3、这样做不合适。
因为蚯蚓没有专门在水中呼吸的器官,如果蚯蚓完全浸没在水中,也会窒息死亡。
4、蚯蚓身体分节,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自如;刚毛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了支持和固定的作用。
5、将蚯蚓放归自然环境。
8页1、前端变细变长,向运动的前方伸展。
随后,前端固定,并变粗变短,同时后端变细变长,然后,后端变粗变短,整体向前蠕动。
2、没有成熟的蚯蚓没有环带。
3、蛇不是环节动物,因为它不具有环节动物的特征。
蛇是爬行动物。
观察软体动物9页三、河蚌(扇贝、缢蛏文蛤等)、解剖器、解剖盘、清水。
10页四、方法步骤:2、外套膜;(1)鳃、4个(2)没有(3)足;运动。
讨论与交流1、保护柔软的身体。
11页2、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3、乌贼的贝壳退化成内壳。
4、通过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水流经身体的一些器官后,在通过出水管排出。
腔肠动物实验操作步骤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掌握腔肠动物实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其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本实验通过观察腔肠动物水螅的形态结构,了解其特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螅、解剖镜、镊子、剪刀、解剖盘、生理盐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2. 实验仪器:解剖镜、显微镜、酒精灯、烧杯、培养皿。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1)将水螅放入培养皿中,用生理盐水清洗,去除杂质。
(2)用解剖镜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
2. 解剖水螅(1)用解剖针在离水螅头部较近的地方,沿着体壁纵向剪开,注意不要剪断水螅。
(2)将剪开的水螅放入解剖盘中,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内脏。
(3)观察水螅的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
3. 观察水螅的消化腔(1)用解剖镜观察水螅的消化腔,注意消化腔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2)观察消化腔内的食物和消化情况。
4. 观察水螅的口和触手(1)用解剖镜观察水螅的口和触手。
(2)观察触手的数量、形状和颜色。
5. 观察水螅的生殖器官(1)用解剖镜观察水螅的生殖器官。
(2)观察生殖器官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6. 观察水螅的肌肉组织(1)用解剖镜观察水螅的肌肉组织。
(2)观察肌肉组织的分布和形状。
7. 观察水螅的神经系统(1)用解剖镜观察水螅的神经系统。
(2)观察神经系统的分布和形状。
8. 实验结果记录(1)将观察到的水螅的形态结构、消化腔、口和触手、生殖器官、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等特征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2)将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疑问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实验材料,避免损伤。
2. 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
4.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材料清理干净,保持实验室整洁。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了腔肠动物实验操作方法。
济南出版社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识图作答题专项训练

济南出版社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识图作答题专项训练无脊椎动物识图作答题专项训练(附答案)1.观察下列水螅和涡虫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为水螅结构示意图,水螅属于动物。
(2)甲图中[1] 上面分布有很多的,这是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3)水螅捕获的猎物后在[ ] 消化。
(4)乙图中[ C ] ,[ B ]所指的一面为该生物体的(选填“背面”或“腹面”)(5)两种生物的相同结构特征是。
2.下面是四种动物的外形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图中属于同一类的是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河蚌外面的硬壳叫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的分泌物形成的,梭子蟹的外面也有硬壳叫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动物中,没有肛门的是________,只有两个胚层的动物是_________。
(4)梭子蟹和鱿鱼都有许多的足,但是这两种动物的足最大区别是梭子蟹的足____。
(5)以上动物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是________,它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_____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_______,足和触角_______。
1/ 63.如图是水螅、涡虫和蛔虫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水螅示意图指向由内到外为c、e、d;[ ]内填字母或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从图中可看出,水螅的身体由外胚层和[ ]_____两层细胞构成,围成的腔被称为___;水螅吃进的食物在腔内被消化,食物残渣是由[ ]排出。
(2)水螅特有的捕食和防御利器是刺细胞,____处分布最多。
(3)[ ]是水螅的芽体,其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上脱落下来,独立生活。
(4)与水螅相比,涡虫有明显的背面和[ ]腹面之分,左侧和右侧之分。
(5)从结构看,蛔虫的消化器官比水螅和涡虫复杂,主要表现在有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