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螅的形态结构
水螅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汇报人:XX 2024-01-14
目录
• 水螅概述 • 水螅结构剖析 • 水螅生活习性详解 • 水螅与人类关系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水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螅是一类生活在海洋、淡水等水域 环境中的刺胞动物,属于刺胞动物门 (Cnidaria)水螅纲(Hydrozoa) 。
3
促进物质循环
水螅通过摄食和排泄,参与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
潜在应用价值挖掘
01
02
03
04
生物防治
利用水螅对某些有害生物的捕 食作用,进行生物防治的尝试
。
生物医药
研究水螅的再生能力和抗逆性 ,为生物医药领域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法。
仿生学应用
借鉴水螅的捕食机制和运动方 式,开发新型的水下探测器或
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探讨了水螅与藻类、原生动物等生物之间的共生、竞争等 关系,揭示了水螅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பைடு நூலகம்
01
深入研究水螅基因组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对水螅的基因组进行更深入的
研究,揭示其更多独特的遗传信息和生命活动机制。
02 03
拓展应用领域
水螅作为一种典型的刺胞动物,其研究成果可为生物医学、生态学等领 域提供重要参考。未来可进一步拓展水螅的应用领域,如利用其独特的 生理构造开发新型生物材料或药物。
温暖气候
它们更喜欢温暖的气候, 因此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分布更为广泛。
多样性
不同种类的水螅对环境有 不同的适应性,有些种类 甚至可以在咸水或半咸水 环境中生存。
繁殖方式及过程描述
无性生殖
水螅结构图范文

水螅结构图范文水螅(Daphnia)是一类小型淡水节肢动物,也是一种常见的浮游动物。
水螅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枝角亚纲、枝角目、枝角科,其科属下共有1300多个物种。
水螅身体透明,体长一般为1.5-5毫米,外形像蝦,因此也被称为水蝦。
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常见于池塘、湖泊、河流等水体中。
它们利用纤毛进行游泳,可以在水体中自由移动。
水螅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浮游动物,也是多种浮游植物的重要食源,同时也是鱼类、两栖动物和鸟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水螅的体结构主要包括头部、胸段和腹段。
头部:水螅的头部比较小,通常占整个身体长度的1/6左右。
头部上有两只复眼,复眼能够感知光线,并且用于检测潜在的捕食者。
头部上还有一对触角,触角用于感知周围环境。
胸段:水螅的胸部分为10个节段,每个节段上都有一对附肢。
附肢用于划水游动,以及捕食和捕获食物。
水螅通过附肢的协调运动,可以在水中迅速游动。
腹段:水螅的腹部也分为6个节段,每个节段上都有一对附肢。
腹部附肢的功能与胸部附肢类似,也用于游动和捕食。
水螅的消化系统位于胸腹部之间,包括口器、食道、胃、肠以及消化腺等。
水螅的口器位于头部的下方,可向前伸展以捕捉食物。
水螅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通过搅动周围的水体将食物带入口器,进而经过食道进入胃进行消化。
消化后的食物会经过肠道,营养物质会被消化腺吸收,剩余的废物则通过肛门排出。
水螅还有呼吸器官,用于吸取水中的氧气。
水螅的呼吸器官位于头部和胸部之间,呼吸器官上有很多小毛细管,称为鳃。
鳃通过与水接触,从水中吸取氧气,并通过体内血液分布到身体各部分。
水螅的生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
孤雌生殖指的是水螅只有雌性个体存在,它们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后代。
有性生殖则需要雌雄两性个体,它们通过交配产生受精卵。
总结:水螅是一类常见的淡水浮游动物,其体结构包括头部、胸段和腹段。
水螅通过游动和附肢协调运动快速游动和捕食食物。
水螅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食道、胃、肠和消化腺。
腔肠动物

二、分类 可分为有刺胞亚门和无刺胞亚门,前者包括 3纲即水螅虫纲Hydrozoa、钵水母纲 Scyphomedusae、珊瑚虫纲Anthozoa, 后者有1 纲,即栉水母纲Ctenophora。
(1)水螅虫纲Hydrozoa:体辐射对称, 有刺细胞,生活史有世代交替,水螅型小, 常成群体,水母型体小,直径1-20mm, 有缘膜。水螅水母外型见图7-24。常见种 类见图7-25。
绝大多数腔肠动物的发育都是间接的,在它们的发 育过程中都要经过浮浪幼虫(planula)。浮浪幼虫在水 中经过短期的浮游生活后,便开始附着,并发育成水 螅体,以无性生殖法产生水母体,或者浮浪幼虫不经 过附着生活,直接发育成水母体。所以,在水母类的 生活史中,存在着两种类型,其一,在同一种的生活 史中包括有性世代(营浮游生活的水母体)和无性世代 (营附着生活的水螅体),称世代交替;其二,在生活 史中仅有有性生殖,或者仅有无性世代,它们是终生 浮游的,不经过附着生活,故没有世代交替现象。
软水母目
薮枝螅水母属:钟螅水母科 钟螅属:钟螅水母科 (八)拟杯水母属:拟杯水母科
淡水水母目
桃花水母属:花笠水母科。
管水母目
没有世代交替,但有多态现象。 水螅体:营养体、指状体、生殖体 水母体:泳钟体、浮囊体、生殖胞、叶 状体
第二节 钵水母纲
一、形态构造 1、水螅体退化,水母体很发达; 2、个体大,没有缘膜; 3、中胶层厚,含变形细胞; 4、胃管系统比较复杂,胃腔很大; 5、伞腹面有垂管,中央有口; 6、生殖腺来自内胚层。
水母类是有刺胞亚门的有性生殖个体, 系雌雄异体,但在外部形态上看不出两 性区别,生殖胞虽是雌雄异体,但整个 群体则是雌雄同体。
观察软体动物水螅的实验解说词-何武

3
采集水螅
春末夏初或中秋季节,可在无污染、水草丛生的池塘、河流、
湖泊、水库,先捞取适量的水草放入白色洗脸盆内,再加足量
的水,然后把脸盆端到明亮处静置片刻,用肉眼并配以放大镜,
仔细从水草上寻找水螅。如果发现有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上,
一端伸出长长的触手,灰褐色或灰白色的物体,那就是水螅。
显示过程
4
显示图片
6
观察水螅
观察水螅的体型,触手的数目和排列状况以及口,基盘的位置
显示图片
7
观察水螅
的精巢和
卵巢
夏季或初秋温度适宜时,在饵料丰富的培养缸中,可以找到
带有芽体的水螅。观察芽体的形态和着生的位置。在秋末冬初温度下降时,在饵料较少的情况下,寻找体壁带有突起的水螅。这突起就是水螅的精巢和卵巢。注意观察精巢和卵巢的外形不同的着生位置
观察与思考:观察水螅的实验
环节
序号
画面及动作说明
解说稿
效果说明
引入
1
提出问题
水螅的形态结构有什么样的特点?
文字显示问题
器材介绍
2
实验材料用具介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培养的草履虫,草履虫整体装片,草履虫生殖装片,水螅整体
装片,水螅横切片,水螅纵切片,水螅过精巢、卵巢切片。显
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
观察水螅的形态特征
培养水螅
水螅对水质十分敏感和要求严格,因此水质一定要洁净,必
须勤换培养用水,这是养好水螅的关键。如果水体大可放少
量水草,如不放水草就要经常换水,每次换水以换原培养水
的1/3为宜;每日要有3h光照,以利于水草的光合作用,
使水体能有较高的溶氧量,光线以散射光为宜,避免水温高。
实验三、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

虫,华枝睾吸虫、透亮的纵行排泄 管。横排泄管在节片后方,卵黄腺之下,与 左右两侧的纵排泄管相连。 妊娠节片观察:为虫体后端的粗大节片,长 大于宽呈长方形。高度分枝而且充满虫卵的 子宫填满整个节片,子宫一侧分枝 7~13枝。 其它内部器官都已经消失而看不到。
作业与思考
1、分析三胚层、两侧对称的进步意义
6 、观察肝片吸虫(又称羊肝蛭)
寄生在牛、羊的肝管中。
虫体较大,体前端突出形成头锥,
口吸盘位于头锥中央,腹吸盘较 大,位于头锥之后。 肠干外侧有许多分支。
7、 观察布氏姜片虫
寄生于人、猪的小肠中。 虫体大而扁平,卵圆形,形象姜
片,故名姜片虫。 虫体前端有 1 个口吸盘,腹吸盘 靠近口吸盘 , 但比口吸盘大 3 ~ 4 倍。肠管 2 支,每支有 4—6 个波 浪形弯曲。
玻片。 观察涡虫、吸虫和绦虫标本。
实验的方法步骤与观察思考
一、腔肠动物
1、水螅纵切片观察 区别口端和基盘、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及消化循环腔。 注意:触手间是否有腔? 2、横切片观察 外胚层: 外皮肌细胞:为一层排列整齐的大型细胞 间细胞:位于皮肌细胞间,常数个集在一起 刺细胞:皮肌细胞间染色较深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囊状。 神经细胞:呈三角形,位于外胚层基部,胞核染色极浅。 感觉细胞:数量很少,分布于皮肌细胞间,近触手和基盘处 最多。
9、观察猪绦虫
绦虫卵观察:球形,黄褐色,壳厚。胚膜有 辐射状条纹,卵内含六钩蚴。 头节、颈节观察:头节呈球形,前端中央为 顶突,其上有2圈黑色小钩,顶突下方有4个 圆形吸盘。 头节之后为颈节,细小而不分节,以横分裂 的方式不断向后产生新的节片,是未成熟节 片,其内部结构尚未发育。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常见的腔肠动物
桃花水母
海月水母
珊瑚虫
海蜇
海葵
水螅
代表动物:水螅
1.水螅的生活环境: 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2.水螅的形态: 几乎透明、长约1厘米,一端附着在物体上,
另一端有口,口周围有5-12条触手,可捕
食。
学习指导
1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 吗?这样的形体结构与捕食有什么关系?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大约有1 万种,有几种 生活在淡水中,但多数生活在海 水中。这类水生动物身体中央生 有空囊,因此整个动物有的呈钟 形,有的呈伞形。腔肠动物的触 手十分敏感,上面生有成组的被 称为刺丝囊的刺细胞。如果触手 碰到可以吃的东西,末端带毒的 细线就会从刺丝囊中伸出,刺入 猎物体内
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左右,背腹,这种体形称为辐射对称。 这种体形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各个方向的刺激,从而捕获食物,进行防御
2水螅怎样捕食水蚤?推测它如何将水蚤消化 的?
腔肠动物的触手十分敏感,上面生有成组的 被称为刺丝囊的刺细胞。如果触手碰到可以 吃的东西,末端带毒的细线就会从刺丝囊中 伸出,刺入猎物体内。在消化腔内消化
水螅的结构
• 腔肠动物是真正具有内、外两 胚层的动物。 • 内胚层: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 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 相同。
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 ,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 胞。 消化腔
外胚层
体壁
水螅的结构: 辐射对称
中胶层
内胚层
消化腔:由体壁围成,与口相通
水螅的生活和繁殖
• • • • 1捕食: 触手 2消化: 消化腔 3食物的进入和食物残渣的排出:口 4生殖:出芽生殖
扁形动物

中胶层:似有弹性的骨骼 内皮肌细胞(营养肌肉细胞):具鞭毛,营养,收缩,
肌纤维环形排列,收缩变细
内胚层
腺细胞:分泌粘液或消化酶 感觉细胞 间细胞
中胶层
食物泡 腺细胞 内皮肌细胞 神经细胞 外皮肌细胞 感觉细胞 核 颗粒层
水 螅 体 壁 显 微 结 构 图
横 切
间细胞
鞭毛
刺细胞
核 感觉细胞
刺丝囊 外纵肌纤维
钩手水母
水螅纲的几种代表
僧帽水母
桃花水母
钩手水母
薮枝虫
薮 枝 虫 及 其 生 活 史
薮枝虫及其生活史 螅 水螅型群体 根 水螅体 固 螅 生殖体 着 出 茎 芽 浮浪幼虫 原肠胚
共肉、围鞘 水母芽
有性生殖
水母型(雌雄异体)
有世代交替现象
浮浪幼虫
腔肠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通过 内移或内陷的方式形成实心的原肠胚,周 身具纤毛,能游动,称浮浪幼虫.
水螅型与水母型的比较
(八)、具多态现象
有些营群体生活的种类,有群体多态现象
群体内出现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体型的个体
(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上的分工;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使群
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如薮枝虫:水螅体---专司营养 生殖体---专司生殖 (九)、强的再生能力
三、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一).水螅纲
1.主要特征
(1) 体小,单体或群体生活
约有10 000种,分3纲
(2) 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
替现象 (3) 水螅体为主要阶段,水母体由水螅体无性繁殖 产出. (4) 水母体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5) 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2.常见种类
浮囊
腔肠动物

水螅的有性生殖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珊瑚(1、2)
海蜇
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
生活在水中; 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
体内有消化腔; 有口无肛门。
问题
问题
腔肠动物两胚层出现 的意义
答案
构成腔肠动物的两个胚层,细胞 已经出现分化,外胚层主要有保护、 感觉和生殖的功能,而内胚层主要 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因此,两胚 层的产生,使细胞开始有了形态、 结构的分化,功能上也有了分工。 可以说腔肠动物是真正的多细胞动 物,比原生动物高等,但是在多细 胞动物中,腔肠动物又是低等的。
海蜇
珊 瑚 虫
柳 珊 瑚
红珊瑚
海蜇
水螅
中央电教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源中心制作 2003.12
答案
水螅捕食过程
问题
水螅捕获猎物的主要武器 是刺细胞,它在水螅的触手 和口周围分布最多。刺细胞 内有毒素,当碰到猎物时, 刺细胞会射出刺丝,穿入猎 物细胞内,注入毒素,猎物 麻醉,失去活动能力后,水 螅开始进食 。
返回
水螅的出芽生殖
水螅捕捉的食物从口进入到 消化腔中,食物进入消化腔后, 内胚层的腺细胞能分泌消化液, 在消化腔内把食物消化成微粒。 消化后的养料被内胚层细胞吸 收,运送到身体各部分,不能 消化的食物残渣,仍然从口排 出体外。
第二章 腔肠动物
常见的腔肠动物
淡水中生活的水螅 海洋中生活的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水螅的生理特点 其他
水螅
水螅的纵切面图
水螅的生理特点
捕食
消化
生殖(出芽生殖、有性生殖)
水螅饥饿时,触手伸得 长长的,当它触到水蚤时, 水蚤挣扎几下就不动了。为 什么触手能使水蚤失去挣扎 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螅的外形
水螅捕食
(二)体壁
• 水螅身体内部是一个空腔,由口与外界相通, 这一空腔也与触手相通,称消化腔或消化循环 腔。体壁由三部分组成:
• 外胚层:具保护和感觉功能。包括:外皮肌细 胞 、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刺细胞、间细胞、 腺细胞。
• 中胶层:对身体起支持作用。一层胶状物质。
• 内胚层:具营养(消化)功能。包括:内皮肌 细胞、腺细胞和少量的间细胞、感觉细胞、神 经细胞。
水螅的形态结构
• 水螅生活在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清水中。 (一)外形
• 水螅体长约1cm,身体呈管状,一端是口, 口长在圆锥状突起---垂唇(Hypostome)上, 口周围有6-12个触手(Tentacle),另一端是 基盘(basal disk),以基盘附着于池塘,溪流 内的水草等物体上。(图5-2A)
触手
(左)水螅的横切 (右)水螅的纵切
二、 再生能力很强
• 如果把水螅的身体切成几小段,每一段都 能发育为一个完整个体。沿垂唇和口切开, 能长成双头水螅。但是只有单独的触手不 能长成完整的动物。
三、 生殖
• 水螅在环境适宜时进行无性的出芽生殖。
• 在环体。生殖腺是由外胚层的间 细胞产生的临时性突起。精巢呈圆锥状,卵巢呈 卵圆形。受精卵发育形成实心原肠胚,由外胚层 分泌一层保护性外壳。此时发育停止,从母体脱 离下来,沉入水底,渡过不良环境。待环境适宜 时,胚体破壳而出,并继续发育为新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