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鉴别诊断-紫斑

合集下载

紫癜

紫癜

过 多
气阳暴脱
病因病机示意图
三、诊断要点
本病发病多较急,以皮肤粘膜 出现瘀点、瘀斑为其主症,可伴 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 等,出血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等 血虚气耗症状,甚者发生虚脱。

四、鉴别诊断
应注意鉴别本病是过敏性紫癜还
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过敏性紫癜:
1.过敏性紫癜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常见的 相关因素有: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药物 (磺胺等)、食物(鱼虾蟹蛋奶等)、其他因 素(花粉吸入、疫苗注射等)。
2.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全身性毛细血管炎。 3.其临床大部分表现都是基于毛细血管炎的
基础。即毛细血管炎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导 致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出血及水肿。
4.临床具有四大症状: ①皮肤紫癜:部位:皮肤紫癜臀部和双下肢多见,对称分 布,多在关节伸侧;大小:紫癜大小不等,米粒样或为针 尖样;颜色为深红色。高出皮肤,摸之碍手。 ②关节症状:游走性,不留关节畸形。以膝、踝、肘等关 节常见。 ③胃肠道症状: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便血。严重者 可出现肠套叠、肠穿孔等。 ④肾脏症状: 30~60% 患儿可有肾脏表现,一旦出现要 诊断为紫癜性肾炎。可表现为血尿、浮肿、蛋白尿等。肾 脏损伤多在 1~8 周出现。因此发病时没有并不代表以后 不出现,故要提前说明、并要经常查尿常规。
本病亦称紫斑,属于中医学血 证范畴,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 “葡萄疫”、“肌衄”、“紫癜 风”等病证,与本病有相似之处。

二、病因病机
病因 病机 转归
风热 化热化火 燥火(疫)毒邪 饮食不当 (药毒过敏食物)
外 感
血热妄行 紫 癜
日 久
阴精亏耗
内 伤
禀赋不足 后天失调 疾病影响

紫癜的中医辨证论治ppt课件

紫癜的中医辨证论治ppt课件

紫癜●现代医学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4)输血小板和红细胞 5)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长期应用上述治疗方 法无效、或复发的难治性患者。常选长春 新硷每次0.05-0.075mg/kg(总量<2mg), 或小剂量每次0.02-0.03mg/kg,加等渗氯 化钠20m1 iv,或点滴(注意避光), qwd×4-6
紫癜●现代医学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1)一般治疗 2)肾上照皮质激素 泼尼松,剂量为每日 1.5-2mg/kg,分3次服。出血严重者可用 冲击疗法:甲基泼尼松每日20-30mg/kg , 静脉点滴,连用3天,症状缓解后改服泼尼 松。 疗程不超过4周。
紫癜●现代医学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单独应用大剂量静脉 滴注精制丙种球蛋白的升血小板效果与激 素相似,常用剂量为每日0.4g/kg,×5天; 或每次1g/kg,必要时次日可再用1次。以 后每3-4周一次。副作用少,偶有过敏反应。
☆起病缓慢,出血症状较急性型轻,主要为皮肤和 粘膜出血。血小板数常为(30~50)×109/L
☆病程呈发作与间歇缓解交替出现。约30%数年后 自然缓解。反复发作者脾脏常轻度肿大。
紫癜●现代医学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小板计数降低 ,白细胞数正常。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 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2.骨髓: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 3.束臂试验阳性。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紫癜的中医辨证论治
紫癜
概述 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紫癜
定义 小儿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临床特征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 血小板减少 出血时间延长 血块收缩不良 骨髓中巨细胞发育受到抑制

疑难病治验三则

疑难病治验三则

停 药或 减 药后 又下 降 。就 诊 时 服
复诊 ( 0 6年 4月 1日) 皮 好 , 肥胖之 形体也趋 正 常 。 20 : 其
强 的松 2 0毫 克 月余 , 血 小 板 一 肤紫 斑 已经 变淡 变小 , 见新 的 紫 但 未

体会
患 者 以 皮 肤 紫 斑 为 主
直在 1 5×1 L 以 下 , 见 精 神 斑 出现 , 血 小板 5 0/ 诊 查 1×1 L 0/ 。舌 症 , 故乃 中医之 “ 紫斑 ” “ 证 ” 、血 范
三诊 ( 0 6年 4月 2 日) 此 知 病 本 在 先 天 , 舌 苔 虽 薄 黄 但 20 0 : 其 胞 、 细胞 等正 常 ; 红 B超 肝 脾 不 大。 诊 因我 外 出故 由他 医接 诊 , 血小 润 , 查 且有 服激 素之 干扰 当舍 之 。综
中医诊断为 紫斑 , 医诊 断 为原发 板 5 西 3×1 L 0/ 。处 方 : 黄 芪 2 g 上 所 述 , 病 实 乃 脾 肾两 虚 , 不 炙 0, 本 气 性血 小板减 少性 紫癜 ( 性型 ) 慢 。 当归 1 g 丹 皮 1 g 三七 粉 5 ( 5, 0, g 冲 摄 血之证 。治 当健脾 补 气 以摄 血 , 此为 中医之 “ 紫斑 ”、 血 证 ” 服 ) 鹤 草 1 g 赤 芍 l g 生 地 补 肾 温 阳 以 生 土 。 《 证 论 》 : “ , 仙 5, O, 血 云 乃 因先 天 不 足 , 天 失 养 , 肾 阳 lg 鸡 血 藤 l g 炙 甘 草 6 。 1 “ 之初胎 , 后 脾 O, O, g 0 人 以先天生后 天 , 人之 既 虚 , 摄 无 权 所 致 。脾 虚 不 能 统 剂 。 统 育, 以后 天生先 天 … , 治 血者 , 故 必 四诊 ( 0 6年 4月 2 日) 诉 治脾 为 主。 故取 归脾 汤 为主化 载 , 20 7 : ” 暗 ; 肾 阳 虚 , 门 火 衰 , 见 怕 进 上 方 后 恶 心 欲 呕 , 食 减 少 , 脾 命 则 进 诊 黄 芪 、 苓 、 茯 白术 、 参 、 枣 健 脾 党 大 血 , 妄 行 于 外 故 皮 下 紫 斑 色 淡 血 冷 、 胖淡 ; 虚血 少故 精 神不 振 、 舌 淡红 、 舌 气 苔薄 白 , 脉沉 细 ; 血小 板 益气 ; 查 因气 虚 不 能 生 血 , 之 离 经 加 8×1 L 0/ 。观上方 以补 血 凉血 为 之 血 必 有 血 虚 , 加 当归 、 面色无 华 。证 属气 虚血 少 , 肾 阳 2 脾 故 阿胶 以 虚 , 当健 脾 补 肾 , 气 摄 血 。方 主 , 于滋腻碍 胃 , 无 补 肾之 品 , 补血 ; 治 益 过 且 菟丝 子 、 骨脂 补 肾治本 ; 补 因 “ 血不去 则新 血不生 ” 故用 仙鹤 瘀 ,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云南省临沧市公安边防支队轩莱边境检查站 677700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壁而发生出血症状。

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和粘膜出血,常有不同程度之关节肿痛及胃肠道、肾脏方面症状。

临床上一般分为单纯型紫癜、关节型紫癜、腹型紫癜、肾型紫癜【1】。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或因情志内伤,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外感风邪而引发;或因阴血亏虚,血虚生风而发。

其病机为邪热迫血妄行,气血搏结,灼伤脉络,以致出现发斑、便血等表现【2】。

本人在临床中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灵活运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益气养阴、蔬散风邪、活血化瘀、补肾健脾摄血”等治疗原则和系列方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取得理想疗效,现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诊断1.1临床表现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有倦怠、乏力、低热等前驱症状。

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最常见,少数病例先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尿液异常、水肿等。

通常根据病变累及的部位所表现出的症状分型如下:1.1.1单纯皮肤型最常见,多在前驱症状2—3天后出现,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瘀点、瘀斑。

紫癜成对称性分布,分批出现,反复发作于四肢与臀部,以下肢伸侧多见。

瘀点大小不等,呈紫红色,略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可相互融合,常伴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及局限性或弥漫性水肿,偶有瘙痒感。

紫癜多在数日内消退,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也可反复出现。

1.1.2关节型多累及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呈游走性,可有轻微疼痛或明显的红、肿、痛及活动障碍,反复发作,关节腔可以积液,但不化脓,关节积液吸收后不留关节畸形,常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1.1.3腹型约50%的病例有腹痛,以脐周及下腹部疼痛明显,亦可遍及全腹,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但一般无腹肌紧张,压痛较轻,可伴恶心、呕吐、腹泻、便血。

并发肠套叠时,触诊可扪及包块,多见于儿童,偶有肠穿孔发生。

若不伴有皮肤紫癜,易误诊为急腹症。

中医问诊之紫白癜风的问诊

中医问诊之紫白癜风的问诊

紫白癜风的问诊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中药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药问诊之紫白癜风的问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紫白癜风是指皮肤出现紫斑、白斑而言,又名“汗斑”,因其夏季明显加重,故又名“夏日斑”。

《外科正宗》说:“紫白懿风乃一体二种,紫因血滞,白因气滞,总由热体风湿所侵,凝滞毛孔,气血不行所致。

”《外科证治全书》说:“紫白癜风,初起斑点游走成片,久之可蔓延遍身,初无痛痒,久则微痒。

由汗衣经晒著体,或带汗行日中,暑湿侵滞毛窍所致。

”本病经过缓慢,夏秋较重,入冬减轻,常发于多汗体质的青年,具有传染性,家族可同时数人患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热体被风湿所侵,郁于皮肤腠理;或因汗衣湿溻,淹淅肌肤,复受日晒,暑湿浸滞毛窍所致。

主要治疗原则为散风祛湿,杀虫止痒为主。

西医的花斑癣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本病问诊主要应注意发病年龄、季节和皮疹发生部位及形态。

一般以青年多发,夏季加重。

初起皮肤上出现豌豆到蚕豆大小的斑片,色淡红或赤紫、或棕黄、或褐色及灰黑色斑疹,皮疹互相融合成片,损害边缘清楚,表面微微发亮,上有细小糠秕状鳞屑。

多发千颈侧、胸背、肩胛、腋窝、躯干下方、乳下、会阴等处。

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痒感。

本病应与白癜风、玫瑰糠疹、脂溢性皮炎相鉴别。

本病辨证以风湿蕴阻为主。

(二)分型问诊风湿蕴阻问诊:皮疹初起为大小不等的斑点,呈圆形或瓜籽状,或紫色或棕色、或褐色、或黑灰色斑疹,微微发亮,搔后可见少量糠秕状细小鳞屑。

中医鉴别诊断(详细)

中医鉴别诊断(详细)

鉴别诊断
1、感冒与风温鉴别
2、普通感冒与流行感冒鉴别
3、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鉴别
4、哮证与喘证鉴别
5、实喘与虚喘鉴别
6、胸痹心痛与真心痛鉴别
7、胸痹心痛和胃痛鉴别
8、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9、出血部位与相应脏腑
10、咳血与吐血的鉴别
11、紫斑与丹毒的鉴别
丹毒以皮肤色红如红丹得名,轻者压之褪色,重者压之色不褪,但其局部皮肤灼热肿痛与紫斑有别。

12、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13、胃痛与胃痞、真心痛、胁痛和腹痛鉴别
14、呕吐与反胃的鉴别
15、呕吐与噎膈鉴别
16、痢疾和泄泻的鉴别
17、暴痢与久痢的区别
18、便秘与积聚鉴别
19、虚秘和实秘的区别
20、水肿与鼓胀的鉴别
21、阳水与阴水区别
22、癃闭与淋证鉴别
癃闭以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至点滴全无为特征,其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与淋证相似,但淋证尿频而疼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出量低于正常,严重时无尿排出。

23、黄疸与萎黄的鉴别
24、中风脱证与闭证鉴别
25、中风中脏腑阳闭与阴闭的区别
26、黄疸阳黄、急黄、阴黄的区别
27、小儿泄泻的大便性状辨别:
28、疳证与食积、厌食进行鉴别。

紫癜的中医辩证治疗

紫癜的中医辩证治疗

紫癜的中医辩证治疗紫癜属于血症的范畴。

以皮肤出现大小紫癜或青瘀成片为特征,也可兼见鼻忸,齿忸及耳目内脏出血等象。

引起紫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气血尚未充盛,肌肤疏薄,血脉脆弱,基础的元阴元阳还处于幼稚阶段,再兼体质禀赋较差,抗御病邪的能力较弱,外受风热毒邪的侵袭,破灼营血,血离脉络,溢渗于肌表而成。

早期多为实证热证,以清热凉血为主,日久多虚证或虚实兼见,当以滋阴养血或益气摄血为主。

1病因病机儿童出血性紫癜的成因,近似《医宗金鉴》所论:“葡萄疫”证,如在十六卷中提出:“多因婴儿感受疠疫之气,郁于皮肤,凝结而成,有大小者紫癜点状如葡萄发于全身,惟腿胫居多,甚则邪毒攻胃,以致于牙龈腐烂,臭味出血,形成牙疳。

而紫者瘢点其色反淡,久则令人虚羸”。

这就说明热伤血络则见血溢于皮肤和日久气不摄血而出瘢。

钱乙在《小儿药症直诀》中说:“热毒客于腠理转于血气,发于外皮,上如赤丹。

”而紫癜除继发感染者兼受时邪疫毒,而原发性多属阴虚血热。

在急性出血发癜时多为血热证,为热迫血络,血离经脉而外溢肌肤成斑,与阳斑近似,或谓“血蚤”。

但在长时期发瘢随出随没,颜色浅淡,按之不退,平于肌肤,发在肌肤外无大热又多属阴斑。

此病多因气血虚弱失于统摄,血不归经而外渗。

由于本病出血情况不同,甚至内脏出血,所以在辩证施治上亦各有不同。

2辩证施治2.1阴虚血热,迫血妄行主证:热病之后,身有低热或高热,身出紫癜,色红艳,按之不处,兼有忸血或咯血,齿缝出血及便血,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弦细数。

辩证:一般有感染者,邪自口鼻皮毛而入。

肺主气,外合皮毛,故首当其冲,肺受邪蘊热,热迫血离经而妄行,热伤阳络,血从清道而出,则忸血,咳血,热迫阴络则便血,热伤微络,迫血从皮至外溢而发瘢。

治法:育阴凉血,清热解毒方药:白茅根、藕节、紫草、丹皮、细生地、花粉、乌梅、甘草、白芍、元参。

2.2阴虚血弱,营卫失调主证:身出紫癜,其色淡红,汗出身倦乏力,烦急,手足心热,面黄青筋暴露,鼻忸或出血不易止,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苔脱苔,脉沉细略数。

中医科普:过敏性紫癜六种辨证治法!

中医科普:过敏性紫癜六种辨证治法!

中医科普:过敏性紫癜六种辨证治法!过敏性紫癜的患者以14岁以下的⼉童为主,⼀般起病较急,可反复发作。

我国著名的中医紫癜⾎液病专家胡桂⽣教授说,中医将过敏性紫癜分为六型:风热伤络者,湿热蕴结者,热盛迫⾎者,阴虚⽕动者,⽓虚不摄者,瘀⾎阻络者。

风热伤络者见起病急,紫斑⾊红,⾼出⽪⾯,此起彼伏,有瘙痒感,可伴发热微恶寒,或咽痛腹痛,关节游⾛疼痛,⾆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风热袭表证;治法清热解毒,凉⾎祛风。

处⽅银翘散合消风散。

常⽤药银花、连翘、⽵叶、⽜蒡⼦、荆芥、防风、⽣地、蝉蜕、通草、⽢草、仙鹤草、侧柏叶、紫草、柴胡、黄芩。

湿热蕴结者起病较缓,见⽪肤紫斑,伴关节肿痛灼热,肢重疲乏,脘腹闷痛,纳呆⼝腻,或⾝热不扬,尿黄,便秘或溏⽽不爽,苔黄腻等湿热内阻证;治法清热祛湿,化瘀通络。

处⽅四妙散合槐⾓丸。

常⽤药苍术、黄柏、苡仁、川⽜膝、槐花、地榆、防风、枳壳、桑枝、紫草、茜根、滑⽯、⼤蓟、⼩蓟、⽩癣⽪、地肤⼦、⼟茯苓。

热盛迫⾎者起病急,见紫斑⾊鲜红或深红,可伴⿐衄、尿⾎、便⾎等,或⾝热夜甚,⼝渴,⼩便短⾚,⾆红绛等⾎热妄⾏证;治法清热解毒,凉⾎化瘀。

处⽅清营汤或犀⾓地黄汤。

常⽤药⽔⽜⾓、⽣地、丹⽪、丹参、⽞参、银花、连翘、⽵叶、通草、紫草、川连、⾚芍。

阴虚⽕动者起病较缓,紫斑时作时⽌,⾊鲜红,或有⿐衄、尿⾎、五⼼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痛,⾆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凉⾎消斑。

处⽅茜根散合⼆⾄丸。

常⽤药茜根、⽣地、阿胶、鸡⾎藤、知母、黄柏、地⾻⽪、丹⽪、⼥贞⼦、旱莲草、紫草、侧柏叶。

⽓虚不摄者,病程较长,紫斑⾊淡红,遇劳则发,⾯⾊苍⽩,神疲乏⼒,纳差便溏,⾆淡胖有齿印,苔⽩,脉细弱;治法健脾益⽓,养⾎摄⾎。

处⽅归脾汤。

常⽤药黄芪、党参、⽩术、当归、茯苓、侧柏叶、红枣、鸡内⾦、枳壳、⽢草、紫草、茜根、乌贼⾻、三七、棕榈炭、⾎余炭、升⿇。

瘀⾎阻络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紫斑⾊紫暗或⾊紫红,关节痛,肌肤甲错,唇甲紫暗,⾆紫暗,脉细涩或弦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与出疹相鉴别紫斑与出疹均有局部肤色的改变,紫斑呈点状者需与出疹的疹点区别。

紫斑隐于皮内,压之不褪色,触之不碍手;疹高出于皮肤,压之褪色,摸之碍手。

且二飞者成因、病位均有不同。

2.与温病发斑相鉴别紫斑与温病发斑在皮肤表现的斑块方面,区别不大。

但两者病情病势预后迥然有别。

温病发斑发病急骤,常伴有高热烦躁、头痛如劈、昏狂谵语、四肢抽搐、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舌质红绛等,病情险恶多变;杂病发斑(紫斑)病势较缓,常有反复发作史,也有突然发生者,虽时有热毒亢盛表现,但一般舌不红绛,不具有温病传变急速之征。

3.与丹毒相鉴别丹毒属外科皮肤病,以皮肤色红如丹得名,轻者压之褪色,重者压之不褪色,但其局部皮肤灼热肿痛与紫斑有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