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归纳如下:
爱情:表达对爱人的思念、爱慕和眷恋之情。
思乡:抒发对故乡、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忧伤:反映诗人内心的忧愁、苦闷和痛苦。
欢乐: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欢乐和幸福。
自然:赞美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伟大。
人生: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反思。
怀古:怀念古代的英雄、文化和历史。
离别:表达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伤感和不舍。
壮志:抒发诗人的雄心壮志、理想和抱负。
闲适:描绘宁静、安逸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情感类型,实际上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多样,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内涵。
在欣赏古代诗歌时,需要结合具体作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以及诗歌的意境,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8、即事(景)抒怀诗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完整word)高考诗歌鉴赏之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之常见题材及其情感*诗歌常见题材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诗歌的情感友情之真挚离别思念之情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时光易逝之感慨秀美山河之热爱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归耕隐居之乐昔盛今衰之感伤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贬官谪居之恨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权贵之高洁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愤世嫉俗之绪*诗歌内容鉴赏“六看”1.看题目认识对象2.看作者了解背景3.看意象把握情感4.看尾句参透主旨5.看注释破解难点6.看题干得到启示一、送别抒怀诗欢聚离散皆是缘1、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2、常见情感:①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抒写的是对亲人离别之情、对友情的咏②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③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友情加知音,借别离以希望为慰籍,于慰籍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④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3、例诗: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二、羁旅思乡诗何人不起故园情1、鉴赏要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亲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2、常见情感: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3.绝句的前两句或律诗的前四句,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等,往往照应题目。抓住这类诗歌 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内容。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照应题目,写登高所见。
一、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2.托物言志诗
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如李贺《马诗》中的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笼头,在秋高气 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这是诗人以马自比来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淌是动态,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的秋山晚景的喜 爱之情,寄寓了自己顺应天性、怡然自适之情。
②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运用比喻,强化了诗人厌倦黑暗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
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 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 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慨叹。后面三联,无论 是夜不能寐而听春雨,天明听到叫卖杏花,还是铺开纸写字,晴日窗前品茶,抑或自我安慰 说“清明可到家”,都反映了诗人厌倦现实黑暗官场却又不得不客居京华的无奈之情。
诗歌常见类型及情感

诗歌常见类型及情感
诗歌常见类型包括:
田园山水诗及其意象:意象包括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表现情感包括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咏物诗及其常见意象:意象包括松柏、竹、梅、菊、兰、蝉、蜂等,表现情感包括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
咏史怀古诗诗及其意象:意象包括古迹、古人、六朝、水、草、月、烟,表现情感包括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
边塞诗及其意象:意象包括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表现情感包括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行旅诗及其意象:意象包括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思乡怀远诗: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赠友送别诗: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思妇闺情诗: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羁旅行役诗: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伤春惜别诗:抒发韶华易逝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游仙悼亡诗: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诗歌的情感类型非常丰富,以上只是部分例子,具体诗歌的情感类型还需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背景进行判断。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一、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等。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2、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柳永《雨霖铃》、白居易《南浦别》等。
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等。
如王维《山居秋瞑》、杜甫《登高》等。
4、咏史怀古——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等。
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等。
如陆游《书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满江红》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归隐闲居等。
如李白《独坐静亭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孟浩然《过故人庄》等二、不同题材诗歌情感鉴赏要点(一)思乡怀人诗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③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示例: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
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二)边塞征战诗①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②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厌恶战争③风格——雄壮豪迈。
古诗词题材情感总结

古诗词题材情感总结高考古诗词鉴赏总结题材分类:一、赠友送别诗情感:这类诗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
或互相勉励,表明心志。
常见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想象、烘托、比喻等。
意象:阳关、长亭、XXX、南浦、柳岸、流水等。
二、思乡怀人诗情感: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思妇闺情诗也在此外。
常见手法: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修辞等。
意象: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三、羁旅行役诗情感:这类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行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修辞等。
意象:油灯、鸡鸣、车铎、板桥、山路、鸿雁、落日、秋风、孤帆等。
四、忧国伤时诗情绪:类诗抨击统治者花天酒地、荒淫无耻的腐蚀糊口,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劳动者寄寓了深切同情。
忧虑时局,呼唤光明,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
常见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
意象:神州、山河、草木、征夫、烽火、田稼等。
五、边塞征战诗情感:这类诗或抒发XXX归之苦,或抒发思妇忧亲之情,或抒发边关将士立功边陲之志。
风格或悲壮或凄苦或宏放。
这类诗描写了战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害,表达了否决战役、向往和平的主题;有的还指出了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不顾百姓死活的残暴本质。
常见手法:借事抒怀、借景抒怀、消息结合、设想、用典、修辞等。
意象:XXX、明月、羌笛、长城、冰雪、羽书、XXX、瀚海、楼兰、单于等。
六、写景咏物诗情感:这类诗作,多以自然界的景物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志向。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描写、细节描写、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
七、咏史怀古诗情绪: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孤影自怜。
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精选五篇)

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精选五篇)第一篇: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①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
②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
感慨岁月瞬息变幻,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忧患意识。
③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相似点常见于学过的课本。
)2..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
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3.写景诗——“一切景语皆情语”⑴写法①写景抒情——先写景,后直抒胸臆。
②情景交融——全诗皆写景,但融情于景,注意景物色彩,特别是注意常用的寄托某种情思的意象(景物)。
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
1、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2、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 3、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
常见感情:
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 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 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失败的 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 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怀古用典
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言志诗
鉴赏要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 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 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 手法。
二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 人遭遇,或是评击社会现实。宋词《念奴娇·赤壁 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三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 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的杰作。
•
贾生(李商隐)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 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 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例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 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 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 千古的名作。
•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 维《人间词话》),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 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
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要点:《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 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 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 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 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 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 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 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 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 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 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 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 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 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 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 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 展开,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 情。
• 词的下片着重写情,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 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 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 神往。
• 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 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 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 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
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 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3.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写一段文字, 做简要分析。 要点: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 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这种比较鉴赏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包括同一作家不同 作品的比较鉴赏,也包括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鉴赏,在比 较中考查鉴赏能力、评判鉴赏水平,是重要的考查方式。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羁旅思乡
送别抒怀
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怀古咏史 人生感怀 思妇闺怨 忧国忧民
哲理
欢聚离散皆是缘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 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 作者的思想感情。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 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 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 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 有的兼而有之。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 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 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 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 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 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 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 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 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 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 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如刘禹锡的《石头 城》、姜夔《扬州慢》。
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 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 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 立业的雄心。如杜甫《蜀相》。
煮酒把盏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 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 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 情怀。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 近结合。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古今多少兴亡事
怀古咏史诗
余秋雨先生说 过,中国传统文 学中最大的抒情 主题,不是爱, 不是死,而是怀 古之情、兴亡之 叹。怀古诗是中 国古诗中重要的 组成部分。
•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 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 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 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 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A.依依不舍的留念。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C.坦陈心志的告白。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 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 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 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 生感慨诗、忧国忧民诗、哲理诗及 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 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 “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 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 思念。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 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悔教夫婿觅封侯
何人不起故园情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不归;山长水阔;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宿建德江(孟浩然)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