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与封存ccs

合集下载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一种用于减少二氧化碳(CO2)排放并防止其进入大气中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通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源或发电厂等排放源捕捉、运输和封存到地下储层,以减少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核心步骤包括碳捕捉、运输和封存。

首先,需要在排放源处将二氧化碳捕捉出来。

目前常用的捕捉技术包括化学吸收、物理吸收和膜分离等方法。

其中,化学吸收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将二氧化碳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再将溶剂与二氧化碳分离,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捕捉。

捕捉到的二氧化碳需要进行运输到封存地点。

运输方式主要包括管道运输和船舶运输。

管道运输适用于较近距离的运输,而船舶运输则适用于远距离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二氧化碳的安全运输,避免泄漏和污染。

捕捉到的二氧化碳需要封存到地下储层中。

地下储层通常指的是深埋在地下数千米以下的地质层,如油气田、盐水层和煤层等。

在封存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评估,确保储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后,通过注入二氧化碳到储层中,利用地质层的孔隙和裂缝将其封存起来,并通过监测和评估系统实时监测封存效果。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降低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排放源,如发电厂、石油化工厂和钢铁厂等,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还可以与其他低碳技术结合使用,如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改进等,实现更加可持续的能源系统。

然而,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该技术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金投入,增加了项目的成本。

其次,寻找合适的地下储层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不是所有地质层都适合封存二氧化碳。

此外,封存二氧化碳的长期安全性和环境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手段。

它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为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碳捕集与封存( CCS)简介

碳捕集与封存( CCS)简介

碳捕集与封存(CCS)简介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封存而与大气隔绝的一种技术。

CCS是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其重要意义在Array于:它是在继续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同时实现CO2近零排放的唯一有效技术。

CCS技术包括CO2捕集、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已有成熟技术,但在串联起来应用于大规模CO2减排时尚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成本,包括进行技术改造和将所捕集的一部分CO2提供利用,如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等。

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的捕集方式主要有三种:燃烧前捕集(Pre-combustion)、富氧燃烧(Oxy-fuelcombustion)、燃烧后捕集(Post-combustion)。

燃烧前捕集目前主要采用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其过程是在燃烧之前将煤气化成煤气并净化除去CO2、H2S、NOx及粉尘等,再将煤气分离得到得到H2和CO2。

H2作为燃气轮机的燃料,CO2经脱水和压缩后提供封存。

伴生的高温废气再利用来产生蒸汽供蒸汽轮机发电。

该技术的捕集系统小,效率高、用水少、环保(同时实现脱碳、脱硫、脱硝和除尘),还可与煤化工相结合,实现电、热、化工产品(氢气、甲醇、烯烃)等多联产。

IGCC的研发已列入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863计划重大项目。

富氧燃烧采用传统燃煤电站的技术流程,但通过制氧技术,将空气中占大比例的氮气(N2)脱除,直接采用高浓度的氧气(O2)与抽回的部分烟气的混合气体来替代空气,这样得到的烟气中有高浓度的CO2气体,可以直接进行处理和封存。

该技术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最大的难题是制氧技术的投资和能耗太高。

燃烧后捕集在传统工业排放的烟道气中捕集CO2。

目前常用的CO2分离技术主要有化学吸收法(利用酸碱Array性吸收)和物理吸收法(变温变压吸附),而膜分离法也发展很快,在能耗和设备紧凑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CCS形式认可流程

CCS形式认可流程

CCS形式认可流程CC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是一种技术,可以从燃烧化石燃料等过程中捕捉CO2,并将其封存在地下,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CS技术在减少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具有潜力,因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CCS形式的认可流程主要涉及政策制定、技术评估和财务支持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CCS形式认可流程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政策制定。

政府在推动CC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CCS项目提供法律和经济的保障。

政策方面的认可包括国家、地区和行业层面的政策。

国家层面的政策可以提供CCS技术的激励措施和减轻成本的政策,如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

行业层面的政策可以通过标准制定和排放限制等措施来促进CCS 的应用。

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和平衡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同时需要与国际社会的相关政策相协调。

其次是技术评估。

CCS技术的认可需要进行严格和综合的技术评估。

技术评估主要包括技术可行性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估。

技术可行性评估可以评估CCS技术的成熟度、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指标,确保技术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环境影响评估主要评估CCS技术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如地下封存带来的地质风险、CO2排放的减少等。

技术评估需要有权威和独立的机构进行,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和可信度。

除了以上的认可流程,CCS项目还需要符合一些其他的要求和条件。

例如,项目需要满足安全和监管方面的要求,确保CCS技术的操作和使用安全可靠。

此外,项目还需要进行监测和报告,定期对CCS技术的运营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审查。

总之,CCS形式的认可流程涉及政策制定、技术评估和财务支持等多个方面。

政府在政策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技术评估需要进行严格和综合的评估,财务支持需要满足项目的需求。

CCS项目还需要符合相关要求和条件,如安全和监管要求。

通过完善的认可流程,可以促进CC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实现减排和碳中和的目标。

碳捕捉和储存技术CCS

碳捕捉和储存技术CCS

碳捕捉和储存技术CCS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如期在哥本哈根拉开帷幕,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峰会。

几日下来,大会火药味十足,俨然成吵架大会。

虽然各国的“减排目标”还处于拉锯战中,如何达到这些减排目标将是接下来各国关注的问题,于是,“碳捕捉技术”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相对于人造火山或是太空反光镜这类不靠谱的科技狂想,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CCS技术)被认为更能拯救地球。

众所周知,人类为防止气候变暖需要节能减排,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减排路径有许多,但对于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减少燃煤使用代价高昂,因此CCS成为重要替代选择,因此对那些不愿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的国家来说,这有极大吸引力。

国人也许对碳捕获技术稍感陌生,殊不知它“正是当今世界上国际最热门的气候变化领域最前沿、最重大的话题之一,国际政治领袖们无不投以巨大关注”。

早在去年年底,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畅谈过“碳捕获”的深意,并认为金融业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而根据浙大相关专家的看法,国外许多科研机构早已经从中嗅到了巨大的利益诱惑,并悄悄把目标瞄准了国内碳排技术市场。

原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非常高,并不适宜人类生存,地球是通过把二氧化碳固化后埋在地下(即成煤成油的过程),从而降低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得适宜人类生存了。

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人类通过开采煤、油,把埋在地下的二氧化碳挖了出来,再排放到大气中,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就增加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温室效应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这实际是对工业革命,化石能源疯狂利用的一种嘲讽和报复。

后工业时代注定要解决工业革命的麻烦。

1850年全球CO2排放量仅为2亿吨,到2005年则增加到259亿吨。

这其中,全球化石燃料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电力和交通运输部门,其CO2排放量约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63.09%~72.96%。

现在,全球各国首脑希望人类在2050年时,把气温控制在不超过1850年时多2摄氏度。

碳捕获和封存(CCS)和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的技术经济和部分环境分析——以榆林市为例

碳捕获和封存(CCS)和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的技术经济和部分环境分析——以榆林市为例

碳捕获和封存(CCS)和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的技术经济和部分环境分析——以榆林市为例摘要:碳中和是目前工业发展的焦点。

毫无疑问,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减少技术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是温室气体),还需要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人为地转移到岩石圈、技术圈、水圈和生物圈的“陷阱”中。

本文中的案例研究侧重榆林市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U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正在进行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US工程技术研究,构建全市统一碳减排技术研究服务平台,并积极将技术进行引进推广、应用示范区用,打造榆林市碳减排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载体平台。

本文从技术经济和环境角度,将CCS与CCU进行了比较。

除其他外,对比分析表明,混合方法——CCS和CCU的组合,即CCU/S——值得投资。

作者认为,环境意愿和鼓励、补贴和退税的支持对于激励对此类开创性技术的投资,以及摆脱支付碳税或购买排放权的更容易的途径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碳捕获和封存,碳捕获、利用和封存,碳中和,经济和环境一、研究背景[1]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达成了一项协议,其中成员国承诺致力于实现共同目标,即将全球气温相对于前工业时代的上升幅度限制在2℃(在最乐观的情况下,1.5℃)。

虽然实现各国为自己制定的气候目标需要减少技术领域的温室气体[1],但这是必要的,但还不够。

到2050年,工业化国家必须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的水平减少85-95%。

有或没有能量回收的焚烧厂是CO2排放的主要点源。

当释放速率远大于吸收速率时,CO2确实会再循环回地球(生物圈和水圈),但大气中的浓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

这将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烟囱的CO2排放量与工厂产生的能量以及所用燃料混合物的排放强度成正比[2]。

因此,必须投资于CO2的捕获和储存,从而将温室气体永久封存在地下地质汇中[3],这是工业和火力发电厂可以采用的有效方法,以应对当前的气候变化挑战[4]。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旨在将大量的二氧
化碳从大气中吸收并将其封存在地下。

由于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
的主要原因,因此实施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可以减少大气中的碳排放,
从而降低全球变暖的影响。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不能完全删除二氧化碳,而是将其收集,处理,然后将其稳定封存到地下空间。

所以,这也被称为碳捕获与封存或碳
沉降。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火力发电厂的烟气过滤
系统中,碳捕集剂可以将大量的二氧化碳吸附,这些二氧化碳可以在
真空压缩容器中稳定存储起来,然后通过管道而不是大气将其输送到
地下孔、深海底部或其他地下位置。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有很多优点,其中一个重要的优点是它可以把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最低,从而减少全球变暖的影响。

此外,
它还可以节省能源,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降低火
力发电厂的发电成本,保护健康,改善水环境,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实施也是昂贵的,因为它需
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和安装,并且需要大量的能源来运行。

因此,
该技术的成本昂贵,虽然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大气中的碳排放,但也需
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才能使之受益。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当务之急。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 CCS)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减排手段,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

一、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原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碳捕集、碳运输和碳封存。

碳捕集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源(如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目前主要的碳捕集技术有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

燃烧后捕集是在燃烧过程完成后,从烟道气中捕集二氧化碳;燃烧前捕集则是在燃料燃烧前将其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然后分离出二氧化碳;富氧燃烧捕集是采用高浓度氧气进行燃烧,从而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便于捕集。

碳运输是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船舶或公路槽车等方式输送到封存地点。

碳封存则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深处的地质构造中,如枯竭的油气田、深部盐水层等,使其长期与大气隔离。

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一)技术进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燃烧后捕集技术中的化学吸收法不断优化,提高了二氧化碳的捕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同时,新型的吸附材料和膜分离技术也在研发中,有望进一步提高捕集效果。

在碳运输方面,管道运输技术相对成熟,但对于长距离和大规模的运输,还需要解决一些工程和安全问题。

碳封存的地质评估和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以确保二氧化碳的安全封存。

(二)示范项目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一些碳捕集与封存的示范项目。

例如,挪威的 Sleipner 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二氧化碳封存项目,自 1996 年以来,已经成功将超过 1000 万吨的二氧化碳封存在北海的海底盐水层中。

美国的 Petra Nova 项目采用燃烧后捕集技术,每年可捕集约 140 万吨二氧化碳,并将其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

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示范项目,如神华集团在鄂尔多斯的 10 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

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

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

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增加,为抵御全球变暖的结果,我们需要研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技术。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是对抗全球变暖的有效工具之一。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通过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在地下,帮助减少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帮助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一种技术,它可以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大气中捕获,然后将其封存在地下以防止对大气的影响。

一般来说,这种技术需要大量能源来捕获和提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它的成本相对较高。

一般来说,将捕获的二氧化碳封存在地下的成本也较高。

因此,在应用CCS技术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成本评估。

尽管有关CCS技术的成本仍然存在较大偏差,但许多公司和组织仍在尝试开发CCS技术。

许多国家都在花费大量资源进行CCS研究。

在许多国家,科学家正在设计和评估可利用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方案,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与其他技术不同的是,CCS技术不仅只能帮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可以利用捕获的二氧化碳开发可再生能源。

有一种叫做化学反应传递泵(CRT)的技术,可以将捕获的二氧化碳利用起来,将其变为氢气或其他化合物,然后利用氢气发电或可再生能源。

因此,在使用CCS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该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

因此,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是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开发可再生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CCS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之前,我们仍需要加强相关研究,以便可以成功应用于实际场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技术示意图CCS是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减缓行动组合中的一种选择方案。

CCS具有减少整体减缓成本以及增加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灵活性的潜力。

CCS的广泛应用取决于技术成熟性、成本、整体潜力、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普及和转让及其应用技术的能力、法规因素、环境问题和公众反应。

CO2的捕获可用于大点源。

CO2将被压缩、输送并封存在地质构造、海洋、碳酸盐矿石中,或是用于工业流程。

CO2大点源包括大型化石燃料或生物能源设施、主要CO2排放型工业、天然气生产、合成燃料工厂以及基于化石燃料的制氢工厂。

潜在的技术封存方式有:地质封存(在地质构造中,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田、不可开采的煤田以及深盐沼池构造),海洋封存(直接释放到海洋水体中或海底)以及将CO2固化成无机碳酸盐。

碳捕集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技术示意图CCS技术由碳捕集和碳封存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碳捕集技术最早应用于炼油、化工等行业。

由于这些行业排放的CO2浓度高、压力大,捕集成本并不高。

而在燃煤电厂排放的CO2则恰好相反,捕集能耗和成本较高。

现阶段的碳捕集技术尚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碳捕集技术目前大体上分作三种: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

三者各有优势,却又各有技术难题尚待解决,目前呈并行发展之势。

哪一种先取得突破,哪一种就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燃烧前捕集技术以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为基础:先将煤炭气化成清洁气体能源,从而把CO2在燃烧前就分离出来,不进入燃烧过程。

而且,CO2的浓度和压力会因此提高,分离起来较方便,是目前运行成本最廉价的捕集技术,其前景为学界所看好。

问题在于,传统电厂无法应用这项技术,而是需要重新建造专门的IGCC电站,其建造成本是现有传统发电厂的两倍以上。

燃烧后捕集可以直接应用于传统电厂,北京高碑店热电厂所采用的就是这条技术路线。

这一技术路线对传统电厂烟气中的CO2进行捕集,投入相对较少。

这项技术分支较多,可以分为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膜分离法、化学链分离法等等。

其中,化学吸收法被认为市场前景最好,受厂商重视程度也最高,但设备运行的能耗和成本较高。

事实上,由于传统电厂排放的CO2浓度低、压力低,无论采用哪种燃烧后捕集技术,能耗和成本都难以降低。

如果说,燃烧前捕集技术的建设成本高、运行成本低,那么燃烧后捕集技术则是建设成本低、运行成本高。

富氧燃烧捕集技术试图综合前两种技术的优点,做到既可以在传统电厂中应用,排出的CO2的浓度和压力也较高。

由于该技术主要着力在燃烧过程中,也被看作是燃烧中捕集技术。

与传统电厂直接用空气助燃的燃烧技术不同,富氧燃烧是用纯度非常高的氧气助燃,同时在锅炉内加压,使排出的CO2在浓度和压力上与IGCC差不多,再用燃烧后的捕集技术进行捕集,从而降低了前期投入和捕集成本。

但看似完美无缺的解决方案,却有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制氧成本太高,这也使得富氧燃烧捕集技术在经济性上并没有太大优势。

碳封存若把CCS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碳捕集的成本要占到2/3,碳封存的成本占1/3。

碳封存技术相对于碳捕集技术也更加成熟,主要有三种:海洋封存、油气层封存和煤气层封存。

与碳捕集技术多路线并行发展不同,碳封存技术路线主次分明,方向明确。

海洋封存有两种潜在的实施途径:一种是经固定管道或移动船只将CO2注入并溶解到水体中(以1000米以下最为典型),另一种则是经由固定的管道或者安装在深度3000米以下的海床上的沿海平台将其沉淀,此处的CO2比水更为密集,预计将形成一个“湖”,从而延缓CO2分解在周围环境中。

海洋封存及其生态影响尚处于研究阶段。

油气层封存分为废弃油气层封存和现有油气层封存。

国际上有企业在研究利用废弃油气层的可行性,但并不被看好。

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人类对油气层的开采率只能达到30%—40%,随着技术进步,存在着将剩余的60%—70%的油气资源开采出来的可能性。

所以,世界上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废气油气田。

通过利用现有油气田封存CO2被认为是未来的主流方向,这项技术被称为CO2强化采油技术,即将CO2注入油气层起到驱油作用,既可以提高采收率,又实现了碳封存,兼顾了经济效益和减排效果。

这项技术起步较早,最近10年发展很快,实际应用效果得到了肯定,也是中国优先发展的技术方向。

煤层气封存技术是指将CO2注入比较深的煤层当中,置换出含有甲烷的煤层气,所以这项技术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但必须选在较深的煤层中,以保证不会因开采而造成泄漏。

中国已经和加拿大合作开发了示范项目,投资高、效果不错。

问题在于CO2进入煤气层后发生融胀反应,导致煤气层的空隙变小、注入CO2会越来越难,逐渐再也无法注入。

所以,该技术并不为研究人员看好。

效率对人为的和自然界的类似情况的观测和模式都表明在适当选择并进行管理的地质封存储层中,被保留的部分很可能25在100年时间里维持在99%以上,并且也有可能191,000年中维持在99%以上。

海洋封存的CO2其释放将是逐渐的,会延续几百年。

在矿石碳化的情况下,已封存的CO2不会向大气释放。

运输运输成本在CCS技术系统当中所比重相当小。

主要有两种方式:管道运输和灌装运输,技术上问题不大。

管道运输是一种成熟的市场技术,也是运输CO2最常用的方法。

一次性投资较大,适宜运输距离较远、运输量较大的情况。

灌装运输主要通过铁路或公路进行运输,仅适合短途、小量在大多数CCS系统中,捕获(包括压缩)的成本是最大的成本部分。

能源和经济模式指出CCS系统对于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贡献将来自于其在电力行业的发展。

正如本报告估计的那样,大多数模拟结果表明当CO2价格开始达到大约25-30美元/吨CO2时,CCS系统才开始出现在显著的部署规模。

在2002年的状况下,估计CCS在产电方面的应用将使产电成本增加大约0.01-0.05美元16/千瓦时(US$/kWh),具体成本将取决于燃料、特定技术、场地以及国家环境。

将EOR的利益包含在内,会使CCS造成的额外电力生产成本降低大约0.01-0.02美元/千瓦时17。

用于产电的燃料市场价格的上升通常会使CCS的成本增加。

石油价格对于CCS的量化影响尚不确定。

然而,来自于EOR的收入通常随石油价格升高而上升。

CCS在小规模的基于生物质的电力生产中的应用会大幅度增加用电成本,在一家较大的具备CCS的煤电厂中进行生物质复合燃烧将更有成本效益。

与新建一个采用捕获系统的电厂相比,预计用CO2捕获系统改装现有电厂将产生较高的成本并显著降低总体效率。

对于一些刚建不久和效率高的现有电厂英国正在帮助中国和印度开发CCS技术,图中所示是一所CCS示范工厂的透视图世界上有很多的CCS项目正在运行中,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三个,即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北海的Sleipne项目、阿尔及利亚的In Salah项目和加拿大Weyburn项目。

这些项目有些将二氧化碳注入海底或地下,有些注入油田,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日本日本最大的煤用户“日本电力”(J-Power)是日本与澳大利亚合作研究CCS技术项目的一部分,据称该小组是世界首个全面运用CCS技术的项目,以削减碳排放。

该项目根据澳大利亚和日本政府间的协议把日本的氧燃烧技术和澳大利亚潜在的CCS储藏地结合起来进行。

进行该项目的日本公司有J-Power、IHI、Mitsui等,澳大利亚公司有Xstrata、澳大利亚昆士兰电力供电商CS能源和Schlumberger有限公司,以及澳大利亚煤炭联合会。

在3年多的试验期中,10万多吨二氧化碳将被储藏在地下,相当于该厂排放量的10-%-15%。

J-Power公司目前尚无进行商业规模CCS电厂建设计划,但该公司称,他们未来将出售技术给中国和印度。

欧盟欧盟在斯洛文尼亚人任期期间已经达成碳俘获和储存协议。

提议支持的条款很宽泛,但为储存大量CO2,协议仍然需要比如安全方面的细节条款。

CCS技术或许能为许多国家提供改善能源安全的机会,即允许他们继续燃烧大量煤炭,帮助诸如中国这样的国家削减二氧化碳排放。

工业界评估表明,首座商业规模的CCS试验电厂可能在2012-2015年运行。

但这个时间表很可能改变,因为最近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项目被取消。

欧洲电力公司E.ON 和Electrabel 称,他们将与日立欧洲电力公司组成小组在他们电厂检测清洁煤技术。

可移动检测器能够每小时处理5000立方米煤燃烧过的烟气,并且可以从一处移到另一处。

欧洲的竞争者RWE和Vattenfall公司也在为这些项目工作。

美国美国电力的一半来自燃煤,每年要向大气排放CO2达15亿t。

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密歇根海滩附近准备建一座大型燃煤发电厂,该电厂烟囱里的CO2将被分离并捕捉,将捕捉到的CO2储存在地下或海底上百年上千年,此项技术简称为CCS技术。

这个名为Pleasant Prairie 电厂是CCS示范工程。

该示范项目将耗资1100万美元,由美国电力公司和阿尔斯通公司合资。

波兰波兰经济部2008年3月21日宣布,至少使建设2套发电装置将采用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

波兰电力的95%来自燃煤发电。

波兰在欧洲能源论坛上表示,已提出CCS举措,将在与国际较为先进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相比,中国还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

中国碳捕集的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氧化碳捕集法只是大量用于二氧化碳纯度高、比较容易捕集的炼油、合成氨、制氢、天然气净化等工业过程。

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整体上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而且大都采用燃烧后捕集的方式。

工业上的应用也主要是提高采油率。

但是近年来中国在CCS的研究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从2003年开始政府就参加了相关的领导人论坛。

近几年,包括“973计划”、“863计划”在内的国家重大课题都对CCS的研究进行了立项,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事实上,中国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上,一些企业还在实践上进行了尝试。

2008年7月16日中国首个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建成投产,并成功捕集出纯度为99.99%的二氧化碳。

这标志着二氧化碳气体减排技术首次在中国燃煤发电领域得到应用。

经过紧张施工、调试、试生产,目前二氧化碳回收率大于85%,年可回收二氧化碳3000吨。

2010年7月21日,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彭斯震昨日在《CCS在中国:现状、挑战和机遇》论坛上表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推广和应用CCS是不可取的。

目前CCS成本太高,此外该项技术还要消耗额外能源,如果有20%-45%的额外能源消耗,对于中国电厂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认为,这项技术的推广最终只能取决于技术本身的竞争力。

欧盟10亿欧元启动低碳战略荷兰实验碳封存技术/html/2010-04/19/content_16783.htm2010-4-19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我要评论(0)章念生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让碳捕捉与封存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浮出水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