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关于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关于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关于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实践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知客观世界、提炼客观规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我校本科教育坚持走质量内涵建设之路,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在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完善学生课外实践创新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但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以及学校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不断推进,我校实践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实现我校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实践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实践育人观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

意义

深入学习和领会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江苏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推进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学校关于构建和完善与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相适应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质量保证体系的有关要求,组织开展“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思

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在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克服“重理论,轻实践”倾向,坚持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树立多元化人才观和实践育人观念,认清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并努力增强学生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必由之路的认识。通过学习研讨和宣传引导,形成全校上下重视实践教学、支持和投身实践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做好方案设计,开展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

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比理论课教改更为复杂和艰巨。各教学单位要在学习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及学科专业特点,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将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经费投入,分批组织实施校级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及试点项目,重点支持实验教学体系重组、实验课程结构优化及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省和相关学会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借助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开展实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

内容

正确处理好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要按照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

目标要求,完善实验课程结构,进一步增强实验课程的层次性及其与理论课程的匹配性,并在保证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业实验系列课程的整合建设;紧密结合学科专业、行业经济与科技发展形势,加快实验教学内容及相关教材的更新步伐,择优建设一批高水平实验教材,努力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优化课程实验项目,探索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新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逐步实现由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单一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的转变,形成适应现代教育观念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

好的条件。

四、优化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着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技

进一步优化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巩固书本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的作用。理顺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完善和规范各实习环节的教学大纲,重点抓好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综合性实习环节的教学内容设计及重组工作;适应学生就业升学的新要求,调整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进程安排,适当提前或延长毕业实习时间,开展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估工作;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渠道,丰富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努力增强实践活动的成效。

五、整合课外实践项目资源,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实践创新

计划

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即SRT项目)的支持力度,保证本科生有更好的条件参与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积极申报和组织实施国家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充分发挥此类项目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学校现有的各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实践项目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设计,加大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等综合技能拓展训练类项目的数量和比重,形成针对性更强、层次更加分明,以项目为依托的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体系,为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以及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引导学生将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与专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设计)和教师的科研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开展以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研发为主体的创新实践活动;进一步组织好本科生课外学术交流和相关竞赛活动,为学生展示实践创新成

果搭建平台。

六、加强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和基地的育人

功能

充分利用修购计划等资金,继续加强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重点支持新办专业改善实验条件;以国家和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设跨学院及面向多学科专业的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心,利用网络技术,推动实验教学中心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

改革,健全实验室评估制度,完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自主实践和研究性学习,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利用教学科研基地异地建设的时机,做好教学科研基地建设的规划工作,进一步改善基地的设施条件,完善基地的教学服务综合功能;并创造条件设立校内学生创业园;在巩固现有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拓展与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合作途径,丰富校-府、校-企、校-所等合作办学模式,为学生的实践和实习以及就业和创业提供更有活力的“一线”平台。

七、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制订相关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到实践基地或基层进行实践锻炼,并组织开展实践教学观摩活动,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工程技术类专业应加强“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实验技术与管理队伍建设,修订实验技术编制标准,补充一批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完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办法,做好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水平;创新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机制,通过聘请优秀企业家、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或担任现场实习兼职指导等方式,实现企业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和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进而促进学生“实战”能力

的提高。

八、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稳

步提高

进一步完善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及质量标准;进一步充实实践教学督导力量,实行实验实习教学的听课指导及抽查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和对指导教师教学质量的考评,完善评价信息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生实践成绩的考核评定办法,激发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良好氛围,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改进SRT等学生课外实践创新项目的管理办法,提高项目的实施质量和效益;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实验教学中心和教学基地的网络化管理。

九、加强组织领导工作,确保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学校将把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并在人、财、物方面予以积极支持;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把实践教学改革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题进行研究和论证;院(系、部、中心)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配备领导专门负责本单位的实践教学改革工作;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要抓好实践教学重大问题的规划、设计及实施工作,如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设计、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及资源整合、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保障措施的制定等,确保学校实践教学改革工作有序推

进,取得实效,使实践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阜阳市第六中学刘昌龙 近几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认真学习新课程精神理念,并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贯 彻到教学实践、备考实践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读写素养。让学生喜 欢阅读掌握阅读,喜欢写作掌握写作。 一、谈谈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本次课程改革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加减调整和教科书的替换,而是牵涉到教育观念、教 学方式的改革更新,牵涉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在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成 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和愉快的情绪感受,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 得更大的成功;而失败体验则会导致学生放弃努力,特别是学困生,过多的失败使他们受 到老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备,不能成为集体中平等的一员,享受不到成功的 喜悦,从而消极悲观,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仍然应该重视造就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对学生怀抱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 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 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 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的确目前中学教育的理念、内容、模式都需要转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 在中考、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品行素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间,寻找一种接合点、一种 办学形式。普通初中新课程改革就是这种接合点,它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初步 实现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 模式的转变,是一次回归教育本质的转折性变革,可以讲这是真正推进了素质教育。 具体体现在 1、学生地位——主人化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地位如何确定?传统的提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 主体”,但在教学实施中不尽人意,教师主导,导得过多,导得过细,学生总是在教师铺 设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而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 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文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文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实践教学改革目标 从课程层面,加大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课内外结合,拓展实践教学的领域;依据专业特点,改革毕业论文写作模式。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激发学生教学参与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 1.依据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的特点,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学分。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学科性很强的传统专业,但有些课程仍有显著的实践性特点,我们在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时,以学分的形式规定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如,“写作”课程总共2学分,要求1学分进行写作实践;“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要求1学分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活动。 2.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交流研讨,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如,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可以运用有关语言学的理论分析研讨网络语言的现象;文学概论教学,可以运用有关文学理论分析研讨当代流行文学的现象。 3.课内外结合,拓展实践教学的领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践

性学习在时间与空间都收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拓展实践教学的领域,可采用课内外结合的策略,在课内获得语言文学的前言动态信息,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课外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拓展性学习,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文学实践活动方面,以“红烛文学”刊物为平台,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在语言实践活动方面,组织学生假期进行调研活动。 4.依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改革毕业论文写作模式。部分对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有兴趣的学生,在正式报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文章,经指导教师认定可以代替论文,但要写作品的分析论证报告,方可允许答辩。部分对语言有兴趣的学生,鼓励在进行实证性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经指导教师认定,可以代替论文进行答辩。 (二)编辑出版专业 1.注重课程间的互用。为避免理论实践脱节现象,专业在课程的开设上注重课程间的融会贯通,提升课程间的互用性。如开设“校对学”时,要求同学们对传播学原著选读课程学习时从网上下载的传播学原著进行全文校对,在学生进行实习前,开设专业系列讲座,请业界专家、学者就相关课题进行讲授,使学生能够在实习前,对业界前沿理论、实践能力有所了解掌握。同时,在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方面,要求学生以完整的出版物形式,如以图书,刊物、报纸或广播电视节目的形式完成,使相关课程理论知识得以应用。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要:语文教育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高专院校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育来说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如果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则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及综合型人才,足以见得实践教学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语文教育专业教学经验,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领域,如今已经经历了不少于五次教育改革,使我国教育体系及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利于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也是在多次教育改革中发展和成长着,如今更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及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高的位置,成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实践型及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及机构,故高职高专院校内的专业均被人们所关注着,其中不乏有语文教育专业。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是提高语文教育专业教育质量及效率的必经之路,所以本文先简单论述了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展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简要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最后详细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在语文教育专业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还会使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培养;第二,能够有效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竞争力等。如今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领域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一个领域工作时需要同时掌握多个领域的工作技巧,这意味着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也不例外,所以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必要的,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1]。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目前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模式和考试形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适应市场对Java人才的需求,就要加强Java课程改革的研究。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试及实践教学四个环节进行Java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对计算机人才的更高需求,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需要反思自身专业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社会性,需要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分析社会需求并相应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在重视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现有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只有通过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才能使学生满足社会对Java人才的需求。

2教学内容改革 Java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从广义上说它代表了一个技术体系,该体系结构根据应用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Java SE、Java EE和Java ME三个部分,它们分别适用于小型设备和智能卡、桌面系统以及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运行。J2SE 为创建和运行Java程序提供了最基本的环境,是Java技术的核心和基础,J2EE和J2ME都建立在J2SE基础之上。但目前Java教学中主要以J2SE为基础,很少系统讲解J2EE 和J2ME。Java技术尤其是J2EE技术占据着市场很大的份额,但国内J2EE技术的开展仍然处于滞后状态,许多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只学习了一点Java基础知识和JSP,而对于Eclipse、Tomcat、Hibernate、Struts、JSF、Spring、EJB、SQA等很少应用。所以,在Java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J2SE 中的主要技术规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将J2EE 和J2ME作为J2SE的后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后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本章节主要概念、方法、原理等的理

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交通运输方式不断进步,物流在 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作为培养专项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对物流仓储教学的改革和优化,就成为充 分发挥物流专业引导人才发展、对接社会职业渠道的必然选择。面对当今社会不 断发展的外部形势,必须与时俱进,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创新,从而让自身的发展 满足学科建设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技能的需要。本文就物流仓储 教学现状和对策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在教学方法上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一、物流仓储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大专层次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因此,应按照“理论知识 适当、突出应用技能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的方针,突出应用特色,并以此来组织物流教学。但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一切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加之高职 院校自身发展条件的一些限制,导致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适 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目前学校教育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体系欠缺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从 2002 年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开办了物流专业。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水路运输、公路运输、汽车运输、铁路运输 等传统专业基础上转化而成的,还有一类是在工商管理专业平台上构建的物流管 理专业。所以对于物流专业的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纵观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大部分没能充分体现物流专业的系统性及各门课程的关联性特征,课程体系不完善,不能形成一定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理论多,实践少 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的经费不足,对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建设投入较少,实习实 训设施和场所非常有限。导致在教学计划上理论教学课时偏多,实践教学课时偏少,有的学校实践教学课时甚至不到 10%。所以在具体教学中,理论讲述多,实 习实践少,关门办学,闭门教书。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是导致物流人才进 入企业不能适应的主要原因。 3.师资力量薄弱 国外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 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物流教 育起步晚,培养的物流人才有限,走上教育岗位的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更少。目 前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师中,中老年教师毫无疑问都不是物流专业毕业的,而 招进来的绝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毕业的,如交通运输管理、国际 贸易、经济学等,真正物流专业毕业的是凤毛麟角。许多老师都是在边学边教边 干的过程中进行物流教学的。再加上学校资金有限,教师出去培训进修的机会很少,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毕业生质量难免差强人意。 二、物流仓储教学改革对策 1.健全课程配置,紧扣教学主题 首先,课程的设置需要以有效的教学目标为依托,而笔者认为,既然目前高 职类学校以面向社会、培养专业技术类人才为教学目标,那么物流专业的仓储实 训教学的目标设计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比如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为其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根据笔者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成绩考核五个方面探讨在该门课程教学上的一些改革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能够感觉到这门课程的价值。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课程 目前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凭借在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对教学改革的不断修正来弥补教学中理念、手段和实施条件等方面的不足。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和成绩考核五个方面阐述了对该课程的改革和方法。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目前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兴趣不高。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1.2 教学模式落后 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虽然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1.3 实践环节薄弱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相对薄弱,设备落后、数量不足,无法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4 忽视工程应用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2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实践与思考 2.1 教学目标方面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训练就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还培养了一些不能主动参与实验的同学提供的方便。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2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管理过死,条条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我们置于教学大门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很少交流。 2.2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报告批改,特别是野外教学生产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个别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应付过关了事。 3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可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时间与资源设备、考核和评估、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师范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实践教学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富有竞争力的应用型师范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近几年来,许多师范院校加强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对实践教学目标认识模糊,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设施和经费投入不够,管理缺乏规范,监督与考评不得力,等等[1]。因此,必须不断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一、实践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通过确立多维立体的实践教学目标,使师范生师能和师德并重,成为未来合格的德艺双修的中小学教师。其教学目标应体现在: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将所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拥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并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才能得以更好地展现;通过渗透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教育,坚定师范生的职业信念,并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2]。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化构建 1.专业技能训练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教具及课件制作等。二是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备课技能、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说课技能、讲课技能等。其中讲课技能又包括导入、讲解、活动设计与组织、组织教学、提问、板书等技能训练。三是教育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学生团队工作等技能训练。 2.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此,可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如军训、文体活动、读书或演讲比赛、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调查研究、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育科研能力训练 师范生通过在校的学习与实践必须具备两大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训练包括研究性作业、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发明创作等。 4.现代教育技术训练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是当代师范生必须面对和掌握的实践知识之一,如网站或网页的制作、课件制作、对word、flash、power point、excel等的熟练操作和使用。 三、实践教学的多方位探索 (一)教学途径多方位探索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0.1、教学研究 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发展规划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积极主动地研究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调整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来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充分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和显著的教学效果。要建设好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职业素质训导五位一体的数控实训中心,以高规格装配好数控实验实训室;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任务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化考证行业认证为主的专业考评考核体系和以用人单位反馈为主的能力素质考评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快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及网络建设的一体化建设步伐,建立起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进一步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包括基本素质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专业方向平台、专业拓展平台和专业技能平台五大平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交叉渗透,相辅相成,每一个体系又由若干模块组成。基本素质平台由文化素质基础模块和信息工具模块组成;公共技术平台由机械基础模块和相关知识模块组成;专业方向平台由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模块;专业拓展平台由专业拓宽模块和创新创业模块组成;专业技能平台由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综合技能实训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涵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系列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机加工操作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现场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了人文、社科等人文素质类以及专业拓宽和创新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在教学中要注意: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二.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

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教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一定要具有课改理念,把学生放在首位,要让学生学得精彩,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才会不断的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创造我们教育的美好明天。

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各门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环节,二是校内集中实训环节(含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三是顶岗实习环节(含顶岗实习和就业顶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学训交替“311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的“3”是指从外贸行业社会工作岗位认知入手,根据社会工作岗位的技能需要设置理论教学课程,并以课程实验强化理论提高技能,时间为三个学期;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一个“1”是指为了弥补课程内的虚拟实验的不足,拿出一个学期的时间集中进行校内仿真模拟综合实训,加强学生技能训练;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二个“1”是指通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在上学期集中进行校内仿真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不足加以解决,并进行理论延伸、技能强化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以适应下一步的社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三个“1”是指进行一个学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为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接轨。 一、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实训课堂上的实践教学 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指导思想,对所有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实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 2、第四学期校内集中实训 第四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综合实训。通过开设商务 谈判、英语听力和口语强化、外贸函电、国贸实务、ERP沙盘实训等实训课程,综合训 练学生与外商谈判磋商的能力、熟练使用英语和外商沟通的能力、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整 个业务流程的能力、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等。 3、第学五期的校内学习 第四学期的校内实训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时的不足,认识到 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从而在第五学期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 4、第六学期的校外顶岗毕业实习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环境,使学生顺利实现毕业即就业。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本专业进一步加快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的改革,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师范教育 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师范教育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 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09年第5期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做客人民网谈教师队伍建设(节选)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2007年的时候管司长就来过人民网做客,当时您曾经说过,全国30万教师学历不合格, 现在您认为这个数字目前是否有所改变? 管培俊:有改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截止到2008年底,学历不合格教师的数量由原来的50多万已经下降到24.3万。与此同时,高学历的教师在逐步地增加,根 据统计,到2008年底,具有专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已经占到全部小学教师的71%,这个增长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具有 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现在已经占到半数以上,在高中教师当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也在逐步增加。教师学历的水平提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自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以来,华东师范大学积极贯彻落实这一国家政策,把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当作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学校不仅通过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加强师范生的基础 知识、基本理论学习,而且积极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基本体验 和基本技能。 一、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开展 2007年以来,我校在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 (一)构建“教育见习、研习与实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2007年5月,学校根据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提出的培养优秀教师未来教育家的培养目标,制定了新的师范生培养 方案。为凸显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了构建“教育见习、研习与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把互为衔接的专题见习、课题研习和教育实习,循序渐进地贯穿在师范生四 年的专业学习中。 为把这一新的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落到实处,华东师范大学主要是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 为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改革,整体推进“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实践体系的建设,学校建立了师范生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同学校教务处整体制定实践教学的实施计划和师范生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并负责指导、监督 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各院系相继建立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系主 任亲自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师范生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与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 2.探索师范生实践教学新机制 为落实“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实践体系的建设,在师范生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上,华东师大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机制。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 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附件 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 2.教学成果总结 成果完成人刘运好余恕诚胡传志俞晓红 成果完成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推荐等级建议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安徽省教育厅 推荐时间2004 年12 月30 日 成果科类中国语言文学 代码□0□5□0□1□4□1□2□2 序号□9□3□4□0□1□8 编号

附件一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成果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成果第一完成人及 刘运好余恕诚胡传志俞晓红 其他完成人姓名 成果第一完成人及 安徽师范大学 其他完成人所在单 位名称 组织鉴定部门名称安徽省教育厅 鉴定组织名称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鉴定委员会 鉴定时间2004年12月20日 鉴定意见: 以刘运好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是高等师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研究成果。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负责人成果汇报、提问答辩、审读材料等方式,在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对该成果进行了严谨、客观、科学的鉴定。鉴定意见如下: 该成果以专题讲座为基点,促进教师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以专题讨论为契机,强化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吸纳。突出了教师科研与教学的联系,强化了学生知识结构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对高等师范古代文学教学具有示范作用。 该成果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仅理论上具有创新性,而且从教改实验的两个年级教学效果看,已经取得了重大人才培养效益。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全面深化高等师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特此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鉴定组织负责人签字郁贤皓 2004年12月20日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篇一: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先进经验纷纷亮相,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亮丽风景。在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 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

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012年12月刊 改革与开放 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戴艳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思路。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专业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适应江苏省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既掌握一定学科领域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又能在本专业范围内承担科学技术任务的复合型人才,从实践教学方法、手段、模式入手,全面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仅以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为例进行全面总结。 一、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过去,高校各专业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实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较少,教学评价也主要是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过去,实践教学以灌输为主,主要是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教师提前规定好实践课程的目的、内容、步骤,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的完成规定动作,得出预期的结果,就能得到满意的分数。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创新性的愿望被日渐销蚀。 3.实践教学设备短缺 高校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无力添置、更新设备,有些设备由于年老失修只能成为摆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缺乏或不完善,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 1.开设开放式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实验设备、仪器的技能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和相关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式的实验,其训练内容包含多个知识点或涉及多项技术。其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设计性实验结合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进行的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训练。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进行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提出理论依据,选择实验仪器,确立观察内容,设想实验结果,实现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要搞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就必须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创造实验条件,给学生完成实验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 力,在自己有余力的情况下,选有兴趣的方向向纵深发展。优化基础实验与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结构。同时,配套多样化认真严肃的考核程序和实验室的开放的新型的运行模式,通过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此,我校在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通信系统原理、局域网工程、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通信、数据库系统、计算机图像处理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等专业必修课程开设了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意义和检测目的,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有步骤、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分小组集体研究、讨论,选出一个恰当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待老师评价其可行性后,由学生自行研究、设计制订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日程的安排、实验中选用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准备、源程序的编制、实验步骤地设计等,最终在实验课中按计划实施。从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都给学生预留了足够的自主空间,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局域网工程课程开设的设计、实现、维护和管理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实验,涉及安装和维护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物理设备、配置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TCP/IP参数、配置和维护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文件服务器和打印服务器、配置PC机和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等多个步骤。各个步骤相互依赖,学生在完成实验时必须认真仔细操作,其中某一步骤不正确,均可导致实验的失败。一旦实验失败,实验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并证实出错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又如,计算机通信课程,学生通过“高级TCP/IP分析、数据报结构分析、病毒分析与防御”的系列实验后,将计算机通信技术理论运用于实践,掌握了基本的保障小型局域网信息安全的方法。 再如,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开设的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指纹识别技术试验、地理信息系统试验,让学生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图像的采集、变换、压缩、编码、传输、重现、编辑、共享等一系列实验内容,参与了从课题设计、方法选择、器材准备、原程序编制到具体操作、结果分析、方法评价的全过程,对计算机多媒体图像建立与评价有了全面、深刻地认识。 2.更新实验课程内容和开放实验室 多年来,根据教学计划和仪器设备的投入情况,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如通信系统原理、局域网工程、计算机通信课程新开设设计、实现、维护和管理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实验,通过安装和维护各种2 --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提纲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 变革

精品资料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