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含答案)
上海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上海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45分,其中第1—15题每题1分,第16—30题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代表该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纸中相对应的位置内)1.“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歌词中“泥板上的文字”是指A、甲骨文字B、楔形文字C、拉丁文字D、玛雅文字2.“自14世纪以来,在意大利生活中就占有如此强有力地位的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是被当作文化的源泉和基础,生存的目的和理想”。
这段话描述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B、启蒙运动兴起C、宗教改革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3.《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其中“巴厘满”即A、内阁B、首相C、议会D、法院4."一个幽灵在欧洲的上空徘徊……无产阶级子这场革命当中,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全世界!全世界无产阶级者联合起来!”这段文字当出自A、马克思和恩格斯B、欧文与傅里叶C、圣西门和傅里叶D、欧文与圣西门5.科恩说:“普鲁士在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为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
“他强调的是”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A、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强化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C、促使德国走向强盛大国之列D、给德国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6.右图中在一战前夕缔结“三国协约"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7.”在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吏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
“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B、变法运动的开展C、农民起义的冲击D、选官制度的改革8.西方学者科利思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
这部著作当是A、《大唐西域记》B、《马可·波罗行记》C、《海国图志》D、《哥伦布航海日志》10.菲利浦·约瑟夫在《列强对华外交》中写道:它揭开了(英国)对华事务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闭关锁国的破产……。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3. 唐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中宗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算盘5. 明朝时期,下列哪位航海家七次下西洋,展示了我国的海上实力?A. 郑和B. 麦哲伦C. 哥伦布D. 达·伽马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8. 辛亥革命后,下列哪位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袁世凯D. 孙中山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1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地点是?A. 北京B. 上海C. 南京D. 广州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江泽民A. 1954年宪法B. 1975年宪法C. 1978年宪法D. 1982年宪法A. 世贸组织B. 联合国C. 亚太经合组织D. 上海合作组织A.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B. 丝绸之路经济带C. 中巴经济走廊D.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6.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______制度。
17. 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______。
18. 元朝时期,我国设立的最高行政区域是______。
19. 明朝时期,我国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______。
20.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我国战败,被迫签订______条约。
21.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______革命的开始。
22. 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地点是______。
23. 1940年,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______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破袭战。
初中历史会考材料题及答案(辛苦整理)

一、改革和恰当的政策凋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在实施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逐渐增强,先后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请写出秦朝为抵御匈奴和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经济交流修建的两大工程。
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
工程:万里长城、灵渠。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
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据材料二,写出中国“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名称。
列举在这次自救运动中创办的两个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
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一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4)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丰义国家对苏联坛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
共同点: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5)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指什么?这一时期在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又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方针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二册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册((1))【2008年闭卷】屈辱、抗争、探索——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
(共18分)某校历史兴趣⼩组围绕近代中国历史,分三个主题出⼀期板报。
第⼀个主题可以概括为“欲哭⽆泪,太悲惨了,看不尽的惨案,满⽬献⾎”。
1、19世纪的中国不断遭到列强的侵略,如两次、中法战争、中⽇和⼋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2、清政府被迫签订⼀系列不平等条约。
条约的内容总是包括:割地——沙俄⾥哪个条约成为强占中国领⼟最多的列强;赔款——勒索赔款数额最⼤的是《条约》;开埠——最早在条约中提出开放通商⼝岸要求的是国;……中国主权遭到践踏。
第⼆个主题可以概括为“热⾎沸腾,太壮观了,数不清的英雄,名垂青史。
”3、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近代中国涌现了⽆数的民族英雄。
请说出两位你最尊敬的民族英雄名字:、。
第三个主题可以概括为“发⼈深省,太深沉了,全民族的精华,都在上下探索。
”4、社会各阶层为摆脱民族危机前赴后继。
百折不回。
农民阶级先后发动了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官僚阶层进⾏了寻求⾃强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命派发动了救亡图存的变法;资产阶级⾰命志⼠发动了⾟亥⾰命,建⽴民国。
然⽽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民才摆脱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最终赢得了民族解放。
((2))【2008年开卷】每个中国⼈嘴边都有⼀部⽣动的中国史,脱⼝⽽出的流⾏话语沉积着集体的记忆,凝聚着民族的情感和时代精神。
(共25分)某校历史兴趣⼩组计划于2009年推出以“60Ian60句:脱⼝⽽出的共和国史”为主题的系列板报,记录共和国变化发展的⾜迹。
如:1949年——中国⼈民站起来了1951年——谁是最可爱的⼈1966年——造反有理1976年——⼤块⼈⼼事,揪出四⼈帮1982年——⼀国两制1991年——希望⼯程2008年——同⼀个世界,同⼀个梦想1.选择“中国⼈民站起来了”作为1949年的流⾏语,是因为…………()A.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B.解放战争进⼊战略反攻c.中华⼈民共和国成⽴了 D.中国⼤陆统⼀得以完成2.下图刊登于1958年《⼈民⽇报》头版,与这张照⽚对应的流⾏语是……()A.“总路线”B.“⼤跃进”C.“合作化”D.“破四旧”3.1971年的中国流⾏着这样三句话:“友谊第⼀,⽐赛第⼆”、“乒乓外交”、“⼩球推动⼤球”。
最新上海市历史合格考试卷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图中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A BCD2.在雅典城邦具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A.全体居民B.成年女性C.成年男性公民D.外邦人和奴隶3.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却留下了A.佛教B.印度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4.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元首制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5.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星罗棋布。
其核心地区是A.中原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6.制定礼乐制度,倡导德治的是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公7.历史上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授爵制,奖励农耕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B.商鞅改革C.孝文帝改革D.查理·马特改革8.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A.鲜卑B.魏C.蜀D.吴9.下图喻指的政治现象出现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0.元朝时期,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机构是A.澎湖巡检司B.宣政院C.中书省D.枢密院11.明王朝在统治初期设立了法外行事的机构以加强专制统治。
该机构时A.政事堂B.内阁C.厂卫D.军机处 12.“人文主义”、“古典文化”、“世俗化”是某书中的核心概念。
该书研究的主题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13.确立“议会至上”原则的法律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合众国宪法》 14.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手工工场 B.现代工厂 C.垄断资本 D.跨国公司15.一百五十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2015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含答案)

2015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答复,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一〔共11分〕1.司南〔或指南车、指南针〕〔1分〕活字印刷〔或印刷术〕〔1分〕造纸术〔1分〕2.毕昇〔1分〕北宋〔或宋〕〔1分〕蔡伦〔1分〕东汉〔或汉〕〔1分〕3.作出判断即得2分能从四大发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它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或从发明的唯一性等任一角度加以阐述,言之成理即得2分二〔共10分〕1.B、C〔全部答对得1分〕英〔1分〕2.A、C〔全部答对得1分〕联邦制度确立〔或国家独立、民族独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稳固等〕〔1分〕3.〔1〕蒸汽〔1分〕内燃〔1分〕〔2〕B、C〔全部答对得1分〕A、D〔全部答对得1分〕4.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消耗〔答复具体内容也可得分,但大小概念不得并列,顺序可颠倒,每条1分〕三〔共9分〕1.A〔2分〕2.C〔2分〕3.B〔2分〕4.创作者对抗战的情感、态度与认识;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及时代特征;作品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响〔顺序可以颠倒,每条1分〕四〔共10分〕1.毛泽东〔2分〕2.B〔2分〕3.认为此事重大而加以关注;认为中美有可能从敌对变成朋友〔任答一条即得2分〕4.从冷战格局下中、美、苏之间的关系变化加以说明,言之成理即得4分Ⅰ.开卷部分〔共60分〕一〔共10分〕1.A〔2分〕2.印度〔或佛教、南亚〕、罗马〔或基督教、欧洲〕〔顺序可颠倒,但不可同义反复,每条2分〕3.作出判断即得2分能从以下一个方面阐述理由得2分,能综合下述两个方面阐述理由得4分,本大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0分如答复“同意”,理由可从丝绸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如答复“不同意”,理由可从除丝绸之外,其它物品〔如瓷器等〕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及丝绸所不能涵盖的文化交流、其它区域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二〔共10分〕1.B〔2分〕2.D〔2分〕3.D〔2分〕4.否〔2分〕林肯是反对奴隶制的,但在不同形势下,其最高原则是维护联邦制度,保卫国家统一〔言之成理即得2分〕三〔共14分〕1.B〔2分〕2.D〔2分〕3.C〔2分〕4.D〔2分〕5.C〔2分〕6.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分〕;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1分〕举例:可从“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事例中任选一例说明〔2分〕四〔共26分〕1.A〔2分〕2.B〔2分〕3.不一致〔1分〕前者坦然、从容,后者被迫、恐惧〔2分〕4.D〔2分〕5.反对〔或不安、抗拒等〕〔2分〕6.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四个层次考虑:层次1:只作判断,不作说明,不得分。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合格考试历史试题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2015.6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图中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2.在雅典城邦具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A.全体居民B.成年女性C.成年男性公民D.外邦人和奴隶3.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却留下了A.佛教B.印度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4.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元首制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5.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星罗棋布。
其核心地区是A.中原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6.制定礼乐制度,倡导德治的是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公7.历史上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授爵制,奖励农耕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B.商鞅改革C.孝文帝改革D.查理·马特改革8.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A.鲜卑B.魏C.蜀D.吴9.下图喻指的政治现象出现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0.元朝时期,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机构是A.澎湖巡检司B.宣政院C.中书省D.枢密院11.明王朝在统治初期设立了法外行事的机构以加强专制统治。
该机构时A.政事堂B.内阁C.厂卫D.军机处12.“人文主义”、“古典文化”、“世俗化”是某书中的核心概念。
该书研究的主题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13.确立“议会至上”原则的法律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合众国宪法》14.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A.手工工场B.现代工厂C.垄断资本D.跨国公司15.一百五十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创立这一学说的是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马克思16.“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该诗创作于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7.下列哪一人物的文章曾在右侧刊物上发表A.李鸿章B.梁启超C.孙中山D.陈独秀18.鞠躬礼和脱帽礼取代了跪拜等旧礼节。
最新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一册资料

((1))【2008年开卷】以艺术形式反映历史,离不开各类史料的查考。
某班同学计划排演一出反映贞观之治的历史情景剧。
1.同学们设计了三幕情节,它们分别体现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政策措施?(1)房玄龄足智多谋,杜如晦处事果断,唐太宗认为这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委以重用。
(2)唐太宗想在洛阳修建宫殿。
魏征上书:君王不能为了个人享乐而役使天下百姓。
唐太宗接受,停止了工程。
(3)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2.同学们找到了下列道具。
从历史常识卡,期中不可能出现在贞观年间的是和。
(用字母表示)A.西域琵琶B.锦衣卫木印C.编钟D.会子E. 《兰亭序》摹本3.为编写剧本,同学们找到了如下材料作为参考。
(期中6为刻于贞观十年的昭陵六骏石雕像之一,昭陵为唐太宗之墓。
)史学家主张将所有史料分为原始史料和转手史料两种。
所谓原始史料,是指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遗迹遗物;所谓转手史料,就是史学家凭借直接或者间接的原始史料,论述他们没有亲见的事件。
上述六项材料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和。
(用序号表示)4.同学们在整理材料中发现,不同学者对唐太宗的评价不完全相同。
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2))【2009年闭卷】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的桥梁,传递着财富和文化,镌刻下历史与永恒。
(共18 分)某学生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后,对丝绸之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做了如下笔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史书记载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人名)。
这条丝绸之路从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发,最远到达________ (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
2.在敦煌,还能看到如左图的石窟造像。
它明显受到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_________教的影响,这一宗教起源于________(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在两汉之际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3.中国古代的造纸术、_________、火药和_________等四大发明也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和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
一(共11分)
1.司南(或指南车、指南针)(1分)活字印刷(或印刷术)(1分)
造纸术(1分)
2.毕昇(1分)北宋(或宋)(1分)蔡伦(1分)东汉(或汉)(1分)
3.作出判断即得2分
能从四大发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它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或从发明的唯一性等任一角度加以阐述,言之成理即得2分
二(共10分)
1.B、C(全部答对得1分)英(1分)
2.A、C(全部答对得1分)
联邦制度确立(或国家独立、民族独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等)(1分)
3.(1)蒸汽(1分)内燃(1分)
(2)B、C(全部答对得1分)A、D(全部答对得1分)
4.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消耗(回答具体内容也可得分,但大小概念不得并列,顺序可颠倒,每条1分)
三(共9分)
1.A(2分)2.C(2分)3.B(2分)
4.创作者对抗战的情感、态度与认识;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及时代特征;作品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响(顺序可以颠倒,每条1分)
四(共10分)
1.毛泽东(2分)2.B(2分)
3.认为此事重大而加以关注;认为中美有可能从敌对变成朋友(任答一条即得2分)
4.从冷战格局下中、美、苏之间的关系变化加以说明,言之成理即得4分
Ⅰ.开卷部分(共60分)
一(共10分)
1.A(2分)
2.印度(或佛教、南亚)、罗马(或基督教、欧洲)(顺序可颠倒,但不可同义反复,每条2分)
3.作出判断即得2分
能从以下一个方面阐述理由得2分,能综合下述两个方面阐述理由得4分,本大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0分如回答“同意”,理由可从丝绸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
如回答“不同意”,理由可从除丝绸之外,其它物品(如瓷器等)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及丝绸所不能涵盖的文化交流、其它区域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
二(共10分)
1.B(2分)2.D(2分)3.D(2分)
4.否(2分)林肯是反对奴隶制的,但在不同形势下,其最高原则是维护联邦制度,捍卫国家统一(言之成理即得2分)
三(共14分)
1.B(2分)2.D(2分)3.C(2分)
4.D(2分)5.C(2分)
6.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分);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1分)
举例:可从“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事例中任选一例说明(2分)
四(共26分)
1.A(2分)2.B(2分)
3.不一致(1分)前者坦然、从容,后者被迫、恐惧(2分)
4.D(2分)5.反对(或不安、抗拒等)(2分)
6.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四个层次考虑:
层次1:只作判断,不作说明,不得分。
层次2:表示“同意”。
能以材料一论述“动机”;以材料二中图一论述“效果”,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8分。
层次3:表示“不同意”。
能以材料一论述“动机”;以材料二中的图二、材料三论述“效果”,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11分。
层次4:在层次3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可说明的观点,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13分。
除层次1外,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简单抄录教科书,可加2分。
本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