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海历史会考试卷及答案
上海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上海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45分,其中第1—15题每题1分,第16—30题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代表该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纸中相对应的位置内)1.“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歌词中“泥板上的文字”是指A、甲骨文字B、楔形文字C、拉丁文字D、玛雅文字2.“自14世纪以来,在意大利生活中就占有如此强有力地位的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是被当作文化的源泉和基础,生存的目的和理想”。
这段话描述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B、启蒙运动兴起C、宗教改革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3.《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其中“巴厘满”即A、内阁B、首相C、议会D、法院4."一个幽灵在欧洲的上空徘徊……无产阶级子这场革命当中,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全世界!全世界无产阶级者联合起来!”这段文字当出自A、马克思和恩格斯B、欧文与傅里叶C、圣西门和傅里叶D、欧文与圣西门5.科恩说:“普鲁士在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为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
“他强调的是”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A、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强化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C、促使德国走向强盛大国之列D、给德国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6.右图中在一战前夕缔结“三国协约"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7.”在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吏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
“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B、变法运动的开展C、农民起义的冲击D、选官制度的改革8.西方学者科利思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
这部著作当是A、《大唐西域记》B、《马可·波罗行记》C、《海国图志》D、《哥伦布航海日志》10.菲利浦·约瑟夫在《列强对华外交》中写道:它揭开了(英国)对华事务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闭关锁国的破产……。
2012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整理

第一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单元核心概念:(1)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国家。
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2)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
(3)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步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二、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A)楔形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B)汉穆拉比颁布,用楔形文字写成。
1、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3、意义:《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一、法老专制统治: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2012年上海卷历史部分

2012年上海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5 题, 共计 75 分)1、(2分)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A.长城B.二里头宫殿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2、(2分)《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3、(2分)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4、(2分)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
这表明()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5、(2分)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
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
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
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已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6、(2分)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这座城市”是()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7、(2分)“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8、(2分)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它是()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9、(2分)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
2012学业水平卷真题

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选择题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非选择题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9分)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②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快解释:“我知道,我知道( )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2012届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一轮复习测试卷

2012届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一轮复习测试卷第二册中国古代史(一)夏商周—隋唐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计70分)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和水稻的国家,能够对这一结论提供直接证明的是()A.古代神话传说 B.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 C.古代史籍的记载D.考古发掘的古代遗物2.《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文中的”大道”含()①禅让制②私有制③世袭制④公有制 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3.青铜时代,以青铜器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重要而得名。
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不包括的时期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4.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历史情况()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B.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C.商朝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D.商朝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5.《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这一内容的是()②③A.②④B.②③ C.①③D.①④6.夏商两朝的覆亡给后世君主的最重要启示是()A.加强国防,充实军备B.实行仁政 C.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D.加强集权,完善制度7.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8.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兼爱非攻”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注:西周朝建立者姬发)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中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同姓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10.(2010·合肥高三一模)《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2010-2011-2012三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2010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测试历史试卷1.闭卷部分(共40分答题时间20分钟)题号总分得分(一)认识历史离不开实物史料,离不开实物、文献等多种史料的比对互证。
(共10分)下列六幅图片中的实物均可作为认识历史的证据。
1.可用于证明“半坡人制陶技艺水平”的是。
(用字母表示)2.可用于证明“秦朝加强对全国统一管理”的是。
(用字母表示)3.可用于证明“清朝时西藏地区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用字母表示) 4.可用于证明“商代青铜文化杰出成就”的是。
(用字母表示)5.研究商朝历史最可信的材料来自…………………………………………………( )A.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B.小说戏曲和影视作品C.打制石器和洞穴譬画 D.文献记载和遗址遗物(二)百年世博,追怀历史渊源,折射文明进程,凸显时代风云,昭示人类愿景。
(共18分) 1.展现源远流长的文明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众多国家馆的主题之一。
馆内有象征养育这片古老文明的母亲河尼罗河的景观设计;伊拉克馆内重现了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
2.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出了——国人改良的蒸汽机,以此为动力的大机器生产使该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展出了发电机,预示人类即将进入时代。
3.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苏联馆展出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美国馆陈列着小小的“月亮石”。
美苏两国科技展品的背后折射出………………( ) A.区域冲突如火如茶 B.亚非国家不断崛起C.民权运动方兴未艾 D.超级大国争夺霸权4.1958年,“原子球”成为布鲁塞尔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标志着作为一种新能源将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和平事业。
5.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陕西馆以盛唐时期的长安城为背景。
(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局面奠定了盛世唐朝的基础。
6.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上海馆以“永远的新天地”为主题。
1921年7月23日,新天地的石库门见证了——的诞生:1990年,她还见证了上海——开发开放。
上海市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

上海市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一个刚入佛门的僧人,他想要了解佛教的清规戒律,你建议他首先学习()A.大藏经 B.经藏 C.律藏 D.论藏2、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死后还会在“冥世”生活。
最能反映这种思想的历史现象是()A.编制太阳历B.发明象形文字C.建造金字塔D.修建卡尔纳克神庙3、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出现在两河流域。
以下图片代表两河流域文明的是()A B C D4、“将古希腊的神话和历史事实融为一体,形象而生动地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典型人物,整个史诗构思精当,语言洗练优美,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
这部“不朽名著”指的是()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荷马史诗》 D.《圣经》5、公元前5世纪,雅典某个公民家有15个人,男主人、女主人、3个成年儿子,3个女儿(其中1个未成年),还有男奴隶5人(其中未成年2人),成年女奴隶2人,这个家庭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A.4人 B.8人C.15人 D.12人6、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电视剧。
他们设计的以下一些场景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庄园的耕地一般分为春耕、秋耕和休耕地B.许多农奴在为庄园领主无偿修盖城堡房屋C.庄园中有领主的堡垒、农奴的农舍和教堂D.流动商贩在庄园里叫卖面包、衣服、腊肉7、在某部电影中有这样的镜头:在某教堂的门口,张贴着一篇文章,反对出售赎罪券。
人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整个国家为之震动,并由此席卷欧洲,教皇大发雷霆……这样的场景最可能出现在()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8、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依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却掌握在议会手中,这种政治体制最早源于()A.《独立宣言》B.《权利法案》C.《王位继承法》D.《民法大全》9、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从以上言论看,与他观点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A.狄德罗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10、有些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1500年以后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上海市2012年高三历史联合考试

第三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70分,1—29小题为2分题。
30—33小题为3分题。
)1.右图是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3850年--3550年文化遗存中的宫殿复原图。
它可以从一个角度印证传说中A.“家天下”的出现B.“公天下”的昌盛C.“邦国制”的产生D.“大一统”的形成2.公元156年,亚美尼亚商人艾拉希特斯在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皮匠西努耶发生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
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A.《十二铜表法》B.罗马万民法C.罗马自然法D.罗马公民法3.据说,欧洲人对中国的记忆,最早见于公元前7世纪的一首叙事长诗《阿里玛斯贝亚》。
此时系A.爱琴文明时代、罗马王政时代、中国夏朝时代B.希腊荷马时代、罗马共和时代、中国殷商时代C.希腊殖民时代、罗马王政时代、中国春秋时代D.希腊古典时代、罗马帝国时代、中国战国时代4.钱穆评论秦代政治说:“秦政不失为顺着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为一种进步的政治。
”但是,以下不能反映秦所处时代的“要求与趋势”的是A.废封建、行郡县B.建长城、筑驰道C.重功利、恃酷法D.拓边境、戍五岭5.“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参与国事决策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同期中国城市间的差异颇多。
但是要发掘其本质差异,则应当关注其A.城市的兴起时间B.城市的建设规模C.城市的设计布局D.城市的社会结构7.自公元初年后的600余年间,长期威胁国家统一并制约中央集权的最大的分裂毒瘤是A.同姓王国叛乱B.藩镇割据力量C.少数民族政权D.地方豪族势力8.‚六部之上,更无领袖,而天子总其成”的中枢体系,最早始于A.唐代设立政事堂B.北宋的文官体制C.明代废除中书省D.清代设立军机处9.13、14世纪,西欧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现象,(如下图)这种新现象的特征包括①不同阶层共同参政②封建贵族继续坐大③政治权力渐趋集中 ④教会权力不断膨胀二、等级君主制二、等级君主制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10.据记载,宋元以后上海周边人口大幅增加,并改镇设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制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历史实现了第
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
这场“革命”是
A 采集渔猎
B 打制石器
C 人工取火
D 农业耕作
2.“光荣属于罗马”代表了西方人对古罗
马无法释怀的感念。
罗马为世人留下的
“光荣”遗产是
A 民主政治
B 法治精神
C 军事征服
D 哲学思想
3.8世纪上半叶,促进西欧封建制度发展,
加速自由农民农奴化进程的是
A 采邑改革
B 城市复兴
C 庄园解体
D 商品经济发展
4.“重商主义”、“君主专制”、“人文主义”这些概念反映了西欧哪一时期的特征?
A 6~8世纪
B 11~12世纪
C 15~16世纪
D 17~18世纪
5.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就必须了解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
下列符合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艺术品是6.商朝历史较夏朝更为可信,最主要的依据是
A 神化传说
B 甲骨卜辞
C 史籍记载
D 口述史料
7.“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卷首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
A 天命史观
B 循环史观
C 英雄史观
D 进步史观
8.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论功绩、不重门第的选才用人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军功爵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9.自唐以来长盛不衰、历代开放的港口是
A 广州
B 泉州
C 福州
D 厦门
10.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不断加强,其中设置驻藏大臣的朝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1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制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这一条文出自
A 《权力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法国民法典》
12.“公民”、“平等”、“博爱”、“左翼”、“右翼”等这一系列新的词汇最早出现于法国
A 等级君主制时期
B 波旁王朝时期
C 大革命时期
D 巴黎公社时期
13.下表所示城市、人口的发展变化,最可能发生在近代
城市规模1760年1851年
5万—10万人1个13个
10万人以上0个7个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俄国
14.19世纪60年代,有人形容俄国农民“腰杆挺乐,面貌表情,步履姿势,一切都变了。
”这是因为
A 沙皇统治结束
B 农奴制被废除
C 十月革命发生
D 俄国退出一战
15.下列科技发明中,哪一项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A 火车
B 汽船
C 飞机
D 宇宙飞船
16.下面这幅漫画讽刺了
A 绥靖政策
B 均势政策
C 铁血政策
D 集体安全政策
17.列强势力最早深入到长江流域是
在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之后?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8.“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
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这段话出自何人之口?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19.“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这“一举”是指
A 义和团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20.某同学收集整理了上述资料。
如果给其添加一个主题,应是
A 国民革命风起云涌
B 十年内战烽火连天
C 八年抗日浴血奋战
D 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21.建国以来实现由“大乱”到“大治”的重大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二大
22.新中国成立后,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的农村经济改革是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充分彰显中国顺应全球化潮流的外交成就是
A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25.阅读下列欧洲一体化进程示意图,其中“?”处应填上
A 法德和解
B 市场统一
C 资源共享
D 主权让渡
25.一战以来国际格局出现了三次演变。
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
B 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 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D 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一)史料的辨别
史料时历史的遗存,也是历史研究的中介。
以下是一组有关社会生活的史料,请以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6分)
(二)智者的箴言
智者箴言引领着人类的思想。
请将下列思想家与其言论相匹配。
(6分)
(三)文明的分布
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
下列地图中的数字,标识了这一区域中诸多文明的发源地。
请根据数字写出相应的文明名称。
(任意写出三项即可)(6分)
(四)现代化历程
历史的本质是在实践上刻录下它演进的踪迹。
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6分)
(五)中央机构的演变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几经嬗变,其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观察下列中央机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2分)
(1)写出与图示相对应的朝代名称,说明判断理由。
(6分)
(2)以上中央机构的调整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其发展趋势是什么?(6分)
(六)走出困境
20世纪30年代,西方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
(12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西方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困境。
(2分)
(2)写出材料二种采取A、B两类措施的典型西方国家,并指出其造成的结果。
(6分)(3)这两种摆脱困境的不同道路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七)视角的转换
历史事实是既定的,但是看待历史的角度则可以是变化和多样的。
(10分)
视角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视角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用“从传统
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视角一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事件做出较高的评价?(举两例)(4分)
(2)按照视角二,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6分)
(八)文明的交流
古往今来,一些杰出人物的活动促进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如张骞出使西域,马克·波罗把中国介绍给西方,利玛窦把西方介绍给中国,严复以译述警世……
以上述交往为例,谈谈中西文明交流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12分)
(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