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检测相关标准信息

合集下载

油墨检测项目及标准

油墨检测项目及标准
油墨检测项目及标准
一、粘度检测
▪ 检测原因: 粘度在规格外涂料生产过程过度搅拌或加错误可能性大。
▪ 不检测导致结果: 可致使涂膜物性改变,涂装条件变更,色差变化等不良的发生。
▪ 对公司的影响: 涂装品密着、流平不良,需变更涂料与稀释剂的配比及涂装条件,影 响生产进度。
★所需仪器: Ford Cup #4、秒表、温度计、KU 粘度计、恒温水槽、制冰设备
▪ 适用范围: 在产线发生外观或性能异常时使用。
▪ 检测目的: 是判定涂料中是否有不纯物或有固体残留的方法,是作为涂料异常退 货的依据。
★所需仪器: 过滤网、清洗液、玻璃棒、铁罐(1L容量)
需补充的检测设备
序 检查项目 号
检测设备 (有)
设备补充 设备价格 约(元)
室内设备
1
粘度
Ford Cup #4 KU 粘度计、 秒表、温度 恒温水槽、
二、比重检测
▪ 检测原因: 比重在规格外,涂料生产过程中加料种类或数量错误可能性大,需配 合粘度数据判断。
▪ 不检测导致结果: 比重异常可使涂膜物性变更;有铝浆和珍珠粉的涂料会产生色差和涂 膜粒子变化,会引起客户对涂装品色差、性能等投诉。
▪ 对公司的影响: 可引起涂装品外观和涂膜性能的变化,浪费原材料。
▪ 检测原因: 控制每批涂料颜色在色差管控范围内,预防涂装品的色差投诉。
▪ 不检测导致结果: 涂料隐蔽力变化、涂装条件变更、色差变化等不良的发生。
▪ 对公司的影响: 需对涂装条件等工艺参数做调整,浪费人工工时,影响产品纳期。
★所需仪器: 小型搅拌机、湿膜纸、透明薄膜、湿膜器
六、残渣确认
▪ 检测原因: 涂料中消光剂,玻璃粉等粉体原料搅拌不均,会导致固体残留,发生 麻点,光泽不稳定等不良,影响产品外观及性能。

食品级油墨检测国标

食品级油墨检测国标

食品级油墨检测国标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级油墨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以确保食品级油墨的质量和安全性。

1.油墨成分检测
1.1检测项目
食品级油墨的成分检测包括墨粉、连接料、添加剂等主要成分的检测。

1.2检测标准和方法
可以采用GB/T13283-2008《印刷技术油墨通用试验方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测。

2.油墨迁移性检测
2.1检测项目
食品级油墨的迁移性是指油墨在印刷品上的粘附性,以及油墨在接触食品时的迁移情况。

2.2检测标准和方法
可以采用GB/T23905-2009《印刷技术油墨迁移性的测定》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测。

3.油墨残留量检测
3.1检测项目
食品级油墨的残留量是指印刷品上未完全干燥的油墨量。

3.2检测标准和方法
可以采用GB/T23906-2009《印刷技术油墨残留量的测定》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测。

4.透印材质检测
4.1检测项目
食品级油墨的透印材质应符合相关规定,如纸张、塑料等。

4.2检测标准和方法
可以采用GB/T13283-2008《印刷技术油墨通用试验方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测。

油墨印刷的检测标准与方法

油墨印刷的检测标准与方法

油墨印刷的检测标准与方法
油墨印刷的检测标准与方法是印刷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保证印刷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也是印刷企业进行自我检测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常见的油墨印刷检测标准和方法:
墨色检测:通过比较印刷品上的色彩和标准色板,检测印刷品的墨色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常用标准颜色板有PANTONE、RAL、TOYO等。

检测方法包括视觉检测、数字检测、色差仪检测等。

墨厚检测:通过测量印刷品上墨层的厚度,来检测印刷品的墨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刮刀法、扫描法、显微镜法等。

干燥性检测:检测印刷品上的油墨是否干燥完全,包括指甲划痕测试、摩擦测试、摆动测试等。

耐磨性检测:通过模拟使用和磨损的情况,检测印刷品上的油墨是否具有足够的耐磨性。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耐磨测试机、擦洗测试机等。

粘度检测:通过检测油墨的粘度,来判断油墨是否稳定。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粘度杯、粘度计等。

以上是常见的油墨印刷检测标准和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进行油墨印刷检测时,需要注意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油墨vocs检测新标准 -回复

油墨vocs检测新标准 -回复

油墨vocs检测新标准-回复新标准应如何进行油墨VOCs检测?在油墨工业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物源。

这些化合物的挥发性使其能够迅速释放到空气中,并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严格的油墨VOCs检测新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新标准需要明确VOCs的定义和范畴。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在大气压下,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可以轻易蒸发的化学品。

然而,由于各种化合物存在的差异性,VOCs的种类非常广泛。

因此,新标准应考虑包含不同类型和特性的VOCs。

其次,新标准应规定油墨中VOCs的最大容许限量。

这是基于目前的科学研究和先进的治理技术,结合对油墨VOCs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的评估而确定的。

对于不同类型的油墨,可以根据它们的应用领域和使用环境的特性制定不同的容许限量。

例如,对用于包装食品的油墨,应制定更加严格的容许限量,以确保产品安全。

第三,新标准还需要详细阐述VOCs检测方法和仪器的规范。

VOCs的测量通常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或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GC-FID)。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定量测定VOCs在油墨中的含量,并提供准确的结果。

新标准应明确要求使用哪种方法,以及必要的仪器和设备规范。

第四,新标准需要制定适用于油墨制造商和使用者的检测义务和程序。

油墨制造商应负责检测其产品中VOCs的含量,并确保其符合新标准的要求。

同时,油墨使用者也应进行定期的VOCs检测,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超过标准容许限量。

这项义务应该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并建立相应的检测机制。

此外,新标准还应考虑到油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低VOCs油墨可能会逐渐替代传统油墨。

因此,在制定新标准时,应留出适应创新产品和技术的空间,并规定相关的演变机制。

最后,新标准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和执法机制。

这包括对油墨产品和使用过程中的VOCs进行抽样检测、定期监测和评估。

油墨vocs检测新标准

油墨vocs检测新标准

油墨vocs检测新标准什么是油墨VOCs?油墨VOCs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主要是指在油墨制造和印刷过程中释放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合物具有挥发性,可以以气体或蒸气形式进入大气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为何需要油墨VOCs检测新标准?对于印刷和油墨制造行业来说,降低VOCs排放是一项重要任务。

VOCs 的挥发会导致空气污染,并可能形成臭氧、光化学烟雾。

此外,其释放还存在潜在的人体健康风险。

因此,制定新的油墨VOCs检测标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必要措施。

油墨VOCs检测新标准的制定过程:1. 研究和调查:制定新的油墨VOCs检测标准的第一步是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调查。

研究人员需要了解目前油墨制造和印刷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化合物,并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2. 确定检测方法:基于前期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需要确定一种准确和可靠的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能够有效地检测油墨中的VOCs,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气相色谱-红外检测法(GC-IR)、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等。

3. 制定排放限值:制定油墨VOCs检测新标准的关键是设定合理的排放限值。

这些限值应该能够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同时,考虑到行业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

排放限值的制定应该结合国际和行业标准,以确保合理和可比性。

4. 实施和监测:一旦油墨VOCs检测新标准制定完成,就需要开始实施和监测。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企业和制造商遵守新标准,并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报告。

新标准的影响和挑战:制定新的油墨VOCs检测标准对行业和企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挑战。

首先,由于限制了挥发性化合物的排放,这可能会导致油墨制造和印刷过程的额外成本。

其次,要求企业采用更环保的生产过程和材料,可能需要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此外,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也需要相应的资源和人力。

油墨质量检测标准

油墨质量检测标准

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中国轻工业部在1983年发布了21项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油墨颜色、着色力、 细度、流动度、稳定性、黏性、黏性增值、飞墨、黏度、光泽、固着速度、干性、结膜干燥、渗透干燥、耐乙醇等化学性、渗色性、油脂酸值、色泽、油墨特性线斜率、截距、流动值(扩展直径)等检验方法。

于1993年又上升为国家标准。

现将不断完善后的 29项油墨质量检验方法分述如下。

一、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GB/T 14624.1-93)1. 原理将试样与标样以并列刮样的方法对比 , 检视试样颜色是否符合标样。

2. 工具与材料(1) 调墨刀 木柄锥形钢身, 长200mm, 最宽处20mm, 最窄处8mm。

(2) 刮 片 不锈钢片制 , 92mm×59mm×0.5mm, 刃部宽9mm处向外弯曲25°。

(3) 玻璃板 200mm×200mm × 5mm。

(4) 刮样纸 晒图的纸(符合ZB Y32-002),规格110mm × 65mm,顶端往下60-65mm处有5mm 宽黑色实底横道。

(5) 玻璃纸 65mm ×30mm。

3. 检验条件(1) 检验应在温度 (25 ± 1)°C , 相对湿度 65% ± 5% 条件下进行。

(2) 检视面色及色光应在入射角 45°± 5°的标准照明体下进行。

(3) 检视底色应将刮样对光透视。

4. 检验步骤(1) 用调墨刀取标样及试样各约纭 , 置于玻璃板上 , 分别将其调匀。

(2) 用调墨刀取样约 0.5g 涂于刮样纸的左上方 , 再取试样约 0.5g 涂于刮样纸右上方, 两者应相邻不相连。

(3) 将刮片置于涂好的油墨样品上方 , 使刮片主体部分与刮样纸呈90°。

用力自上而下将油墨于刮样纸上成薄层 , 至黑色横道下 15mm 处时,减少用力。

使刮片内侧角度近似25°角 ,使油墨在纸上涂成较厚的墨层。

油墨原材料检验标准(1)

油墨原材料检验标准(1)

原材料检验标准目的从被检的总体物料中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通过对样品的检测,得到在允许误差内的数据,从而求得被检物料的某一或某些特性的平均值及其变异性。

基本原则通过对样品的检测,来了解总体物料的成分、性能、状态等特性。

取样方法油墨是由颜料、连接料、填料及辅助剂组成。

根据原材料的种类及形态,所用的取样工具和方法各不同。

1、液体树脂及单体取50-100g盛于无色玻璃瓶,无色玻璃瓶可以目视检验其洁净程度,并容易观察样品的含水或机械杂质情况。

2、固体树脂和晶体一般取50-100g盛于金属小罐中。

光敏感类树脂则用茶色玻璃瓶盛装,防止见光。

3、各种色粉和粉末状的原料一般取50-100g放于透明的小塑料袋,检查是否含有其他杂质。

取样工具的注意事项:为了保证器具不受产品侵蚀并易清洗,可采用不锈钢、黄铜或玻璃制成,取样器表面应光滑,无划痕、凹槽。

检测内容:1.颜料的检验 2.连接料及填料的检验 3.辅助剂的检验颜料的检验1、色相的检测色相的检测:将使用较多的色粉进行先期留样,记录其量值或标号。

之后的每一批来料用自封袋取规定的重量(50—100g),贴上标签,采用目视的方法,观察其颜色,对比颜色的量值或标号。

如存在较大的误差,则采用配制样墨,用金卡纸进行打样后对比其展色状况。

2、着色力的检测着色力:指一种颜料与其它颜料混合后对混合颜料的颜色所起的影响力(通常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着色颜料给白色颜料以着色的能力)。

着色力的检测:将受测颜料与该颜料的标准样分别制成墨浆,然后按彩色颜料(或白色颜料)用标准白墨(或标准黑墨)分别将两墨浆的颜色冲淡,用刮样法验看其是否一致。

最后通过标准白墨或标准黑墨的用量,计算受测颜料的着色力,并与之表示受测颜料的浓度。

3、遮盖力的检测遮盖力:指颜料能遮盖承印物体表面的能力,即承印物表面颜色不透过颜料的能力。

遮盖力的检测:将待检色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小样,用金卡纸进行展色,观察其在底材上的遮盖状况,特别是展色较薄的地方(16及24um处),如颜色发白,或能看出底材的颜色,即为遮盖力不够。

油墨voc含量检测标准

油墨voc含量检测标准

油墨voc含量检测标准
油墨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它被广泛应用于印刷、涂料、纸
制品等行业。

然而,油墨中含有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环境污染
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国家制定了油墨VOC含量检测标准。

油墨VOC含量检测标准是指油墨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含
量限制标准。

在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了油墨中VOC含量不得超过300
克/升。

这项标准适用于所有油墨种类,包括溶剂型油墨和水性油墨。

为了保证油墨生产的质量和稳定性,油墨制造厂必须对自己的产
品进行VOC含量检测。

检测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油墨VOC含量检测需要用到专门的仪器,如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色谱柱等。

2. 取样:首先,必须从油墨中取出一定量的样品。

该样品必须
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稳定一段时间以保证精确性。

3. 提取:将取样的油墨样品中的VOC提取出来。

这一步通常可
以采用热蒸馏法、溶剂抽取法等多种方法。

4. 分析:最后,通过运用上述检测仪器,对提取出的VOC样品
进行分析并精确计算出油墨中VOC的含量。

总之,油墨VOC含量检测标准的实施是为了实现环保目标和促进
产业可持续发展。

只有依据标准进行检测,并对油墨进行严格的管控,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环保性并提高油墨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墨检测相关标准信息
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

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黏性胶状流体。

由连结料(树脂)、颜料、填料、助剂和溶剂等组成。

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及电子线路板材等各种印刷。

随着社会需求增大,油墨品种和产量也相应扩展和增长。

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拥有多年的油墨分析检测经验,是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并可根据检测和分析结果,出具权威CMA/CNAS资质认证国家认可的检测报告。

检测产品:
UV油墨、水性油墨、陶瓷油墨、玻璃油墨、丝印油墨、防伪油墨、打印油墨、指甲油等;
检测项目及标准:
CY/T 104.5-2014 印刷技术纸和纸板印刷适性测试方法第5部分:油墨转移量
CY/T 31-1999 印刷技术四色印刷油墨颜色和透明度第1部分:单张纸和热固型卷筒纸胶印
DB44/T 1036-2012 纸和纸板油墨转移量的测定
DB44/T 973-2011 光学变色油墨
DB53/T 615-2014 烟用印刷油墨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DBl2/046.75-2008 油墨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GB/T 12911-1991 纸和纸板油墨吸收性的测定法
GB/T 13217.1-2009 液体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GB/T 13217.2-2009 液体油墨光泽检验方法
GB/T 13217.3-2008 液体油墨细度检验方法
GB/T 13217.4-2008 液体油墨粘度检验方法
GB/T 13217.5-2008 液体油墨初干性检验方法
GB/T 13217.6-2008 液体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GB/T 13217.7-2009 液体油墨附着牢度检验方法
GB/T 13217.8-2009 液体油墨抗粘连检验方法
GB/T 14624.1-2009 胶印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GB/T 14624.2-2008 胶印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GB/T 14624.3-2008 胶印油墨流动度检验方法
GB/T 14624.4-2008 胶印油墨结膜干燥检验方法
GB/T 14624.5-1993 油墨粘性检验方法
GB/T 14624.6-1993 油墨粘性增值检验方法
GB/T 15962-2008 油墨术语
GB/T 17001.1-2011 防伪油墨第1部分: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
GB/T 17121-1997 防伪印油第1部分: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渗透印油技术条件
GB/T 17934.3-2003 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新闻纸的冷固型油墨胶印
GB/T 18723-2002 印刷技术用黏性仪测定浆状油墨和连接料的黏性
GB/T 18724-2008 印刷技术印刷品与印刷油墨耐各种试剂性的测定
GB/T 18751-2002 磁性防伪油墨
GB/T 18752-2002 热敏变色防伪油墨
GB/T 18753-2002 日光激发变色防伪油墨
GB/T 18754-2002 凹版印刷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
GB/T 20216-2006 有效残余油墨的测定
GB/T 22467.2-2008 防伪材料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防伪油墨和印油
GB/T 22770-2008 印刷技术用落棒式粘度计测定浆状油墨和连接料的流变性
GB/T 22771-2008 印刷技术印刷品与印刷油墨用滤光氙弧灯评定耐光性
GB 25463-2010 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6394-2011 水性薄膜凹印复合油墨
GB/T 26395-2011 水性烟包凹印油墨
GB/T 26461-2011 纸张凹版油墨
GB/T 26714-2011 油墨圆珠笔和笔芯
GB/T 26714-2011/XG1-2015 《油墨圆珠笔和笔芯》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GB/T 29330-2012 模内装饰(IMD)用薄膜油墨粘接性能测定方法
GB/T 30329.1-2013 印刷技术四色印刷油墨颜色和透明度第1部分:单张纸和热固型卷筒纸胶印
GB/T 30722-2014 水性油墨颜色的表示方法
GB/T 6753.1-2007 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
HG/T 2962-2010 工业硫酸锰
HG/T 4577-2014 数字化喷墨印刷紫外光固化油墨
HJ/T 370-2007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印油墨
HJ/T 371-2007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印油墨和柔印油墨JJG (轻工) 68-2000 纸与纸板油墨吸收性试验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