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检测相关标准信息
油墨质检报告

油墨质检报告
报告编号:INK-2022-001
报告日期:2022年3月15日
检测单位:XXX质检中心
检测标准:GB/T 25457-2010
1、检验目的
本次检测旨在对样品进行质量评定,判定其是否符合GB/T 25457-2010《油墨及相关涂料珠光涂料用颜色测定规范》要求。
2、检验样品
样品编号:INK2022-001
样品名称:黑色胶印油墨
生产日期:2022年1月5日
生产厂家:XXX印刷有限公司
3、检验结果
3.1 外观质量
样品外观色泽均匀,无颗粒状物,无气泡、皮膜、白点、溢出等现象。
3.2 颜色测定
样品颜色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样品编号 | 颜色系数(K/S值)
---|---
INK2022-001 | 1.562
符合GB/T 25457-2010标准中对黑色胶印油墨的K/S值要求(≥1.5)。
4、结论
样品INK2022-001黑色胶印油墨经GB/T 25457-2010标准的测定,其外观质量良好,颜色系数测定符合要求,检测结论为:合格。
检测人员:XXX
审核人员:XXX
附:样品照片
(此处插入样品照片)。
油墨质量检测标准

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中国轻工业部在1983年发布了21项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油墨颜色、着色力、 细度、流动度、稳定性、黏性、黏性增值、飞墨、黏度、光泽、固着速度、干性、结膜干燥、渗透干燥、耐乙醇等化学性、渗色性、油脂酸值、色泽、油墨特性线斜率、截距、流动值(扩展直径)等检验方法。
于1993年又上升为国家标准。
现将不断完善后的 29项油墨质量检验方法分述如下。
一、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GB/T 14624.1-93)1. 原理将试样与标样以并列刮样的方法对比 , 检视试样颜色是否符合标样。
2. 工具与材料(1) 调墨刀 木柄锥形钢身, 长200mm, 最宽处20mm, 最窄处8mm。
(2) 刮 片 不锈钢片制 , 92mm×59mm×0.5mm, 刃部宽9mm处向外弯曲25°。
(3) 玻璃板 200mm×200mm × 5mm。
(4) 刮样纸 晒图的纸(符合ZB Y32-002),规格110mm × 65mm,顶端往下60-65mm处有5mm 宽黑色实底横道。
(5) 玻璃纸 65mm ×30mm。
3. 检验条件(1) 检验应在温度 (25 ± 1)°C , 相对湿度 65% ± 5% 条件下进行。
(2) 检视面色及色光应在入射角 45°± 5°的标准照明体下进行。
(3) 检视底色应将刮样对光透视。
4. 检验步骤(1) 用调墨刀取标样及试样各约纭 , 置于玻璃板上 , 分别将其调匀。
(2) 用调墨刀取样约 0.5g 涂于刮样纸的左上方 , 再取试样约 0.5g 涂于刮样纸右上方, 两者应相邻不相连。
(3) 将刮片置于涂好的油墨样品上方 , 使刮片主体部分与刮样纸呈90°。
用力自上而下将油墨于刮样纸上成薄层 , 至黑色横道下 15mm 处时,减少用力。
使刮片内侧角度近似25°角 ,使油墨在纸上涂成较厚的墨层。
油墨vocs检测新标准 -回复

油墨vocs检测新标准-回复新标准应如何进行油墨VOCs检测?在油墨工业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物源。
这些化合物的挥发性使其能够迅速释放到空气中,并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严格的油墨VOCs检测新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新标准需要明确VOCs的定义和范畴。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在大气压下,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可以轻易蒸发的化学品。
然而,由于各种化合物存在的差异性,VOCs的种类非常广泛。
因此,新标准应考虑包含不同类型和特性的VOCs。
其次,新标准应规定油墨中VOCs的最大容许限量。
这是基于目前的科学研究和先进的治理技术,结合对油墨VOCs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的评估而确定的。
对于不同类型的油墨,可以根据它们的应用领域和使用环境的特性制定不同的容许限量。
例如,对用于包装食品的油墨,应制定更加严格的容许限量,以确保产品安全。
第三,新标准还需要详细阐述VOCs检测方法和仪器的规范。
VOCs的测量通常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或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GC-FID)。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定量测定VOCs在油墨中的含量,并提供准确的结果。
新标准应明确要求使用哪种方法,以及必要的仪器和设备规范。
第四,新标准需要制定适用于油墨制造商和使用者的检测义务和程序。
油墨制造商应负责检测其产品中VOCs的含量,并确保其符合新标准的要求。
同时,油墨使用者也应进行定期的VOCs检测,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超过标准容许限量。
这项义务应该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并建立相应的检测机制。
此外,新标准还应考虑到油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低VOCs油墨可能会逐渐替代传统油墨。
因此,在制定新标准时,应留出适应创新产品和技术的空间,并规定相关的演变机制。
最后,新标准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和执法机制。
这包括对油墨产品和使用过程中的VOCs进行抽样检测、定期监测和评估。
油墨质量检测标准

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中国轻工业部在1983年发布了21项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油墨颜色、着色力、 细度、流动度、稳定性、黏性、黏性增值、飞墨、黏度、光泽、固着速度、干性、结膜干燥、渗透干燥、耐乙醇等化学性、渗色性、油脂酸值、色泽、油墨特性线斜率、截距、流动值(扩展直径)等检验方法。
于1993年又上升为国家标准。
现将不断完善后的 29项油墨质量检验方法分述如下。
一、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GB/T 14624.1-93)1. 原理将试样与标样以并列刮样的方法对比 , 检视试样颜色是否符合标样。
2. 工具与材料(1) 调墨刀 木柄锥形钢身, 长200mm, 最宽处20mm, 最窄处8mm。
(2) 刮 片 不锈钢片制 , 92mm×59mm×0.5mm, 刃部宽9mm处向外弯曲25°。
(3) 玻璃板 200mm×200mm × 5mm。
(4) 刮样纸 晒图的纸(符合ZB Y32-002),规格110mm × 65mm,顶端往下60-65mm处有5mm 宽黑色实底横道。
(5) 玻璃纸 65mm ×30mm。
3. 检验条件(1) 检验应在温度 (25 ± 1)°C , 相对湿度 65% ± 5% 条件下进行。
(2) 检视面色及色光应在入射角 45°± 5°的标准照明体下进行。
(3) 检视底色应将刮样对光透视。
4. 检验步骤(1) 用调墨刀取标样及试样各约纭 , 置于玻璃板上 , 分别将其调匀。
(2) 用调墨刀取样约 0.5g 涂于刮样纸的左上方 , 再取试样约 0.5g 涂于刮样纸右上方, 两者应相邻不相连。
(3) 将刮片置于涂好的油墨样品上方 , 使刮片主体部分与刮样纸呈90°。
用力自上而下将油墨于刮样纸上成薄层 , 至黑色横道下 15mm 处时,减少用力。
使刮片内侧角度近似25°角 ,使油墨在纸上涂成较厚的墨层。
油墨耐酒精测试标准

油墨耐酒精测试标准
油墨耐酒精测试是指在印刷油墨的应用过程中,油墨在遇到酒精时的稳定性和
耐久性测试。
酒精在印刷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因此油墨的耐酒精性能对于印刷品的质量和持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油墨耐酒精测试的标准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进行油墨耐酒精测试前,需要准备测试样品和测试设备。
测试样品应选
取代表性的油墨样品,测试设备包括酒精、玻璃棒、玻璃片等。
其次,进行测试时,首先应将玻璃片用酒精擦拭干净,确保表面无污染物。
然后,取适量的油墨涂抹在玻璃片上,利用玻璃棒均匀涂抹,形成一定厚度的油墨膜。
接着,将涂有油墨的玻璃片放置在通风处,待油墨表面干燥后,用酒精浸泡玻
璃片表面。
在浸泡一定时间后,观察油墨表面的变化,包括脱落、变色、起泡等情况。
最后,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评定。
油墨表面出现脱落、变色或起泡等现象较少的,可以认为其耐酒精性能较好;反之,则表示其耐酒精性能较差。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油墨耐酒精测试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方法操作,确保测
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不同类型的油墨可能具有不同的耐酒精性能,因此在进行测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参数。
综上所述,油墨耐酒精测试是印刷行业中重要的质量检测手段之一,通过测试
可以评估油墨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正确进行油墨耐酒精测试,有助于提高印刷品的质量,保障印刷品的持久性,对于印刷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介绍的油墨耐酒精测试标准方法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提升油墨质量,推动印刷行业的发展。
油墨检测报告

油墨检测报告一、检测目的。
本次检测旨在对市面上常见的油墨产品进行质量评估,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保障用户的健康和环境安全。
二、检测范围。
本次检测主要针对常见的印刷油墨、墨水和打印油墨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水性油墨、溶剂型油墨、UV油墨等。
三、检测方法。
1. 检测油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GC)进行分析。
2. 检测油墨的重金属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进行分析。
3. 检测油墨的印刷性能,包括附着力、耐磨性等指标的测试。
四、检测结果。
经过检测,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油墨样品A的VOC含量超出国家标准,存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过高的问题,不符合环保要求。
2. 油墨样品B的重金属含量超出国家标准,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风险,不符合安全要求。
3. 油墨样品C的印刷性能较好,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可以放心使用。
五、建议。
1. 针对油墨样品A存在的环保问题,建议生产厂家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
2. 针对油墨样品B存在的安全隐患,建议生产厂家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减少重金属含量,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能。
3. 对于油墨样品C,建议生产厂家继续保持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总结。
通过本次油墨检测,我们发现了部分油墨产品存在环保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发现了部分优质油墨产品。
希望生产厂家能够重视检测结果,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环保的油墨产品。
七、致谢。
感谢各位参与本次检测的厂家和合作伙伴,感谢他们对本次检测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油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
油墨检测项目及标准

检测目的: 是判定涂料中是否有不纯物或有固体残留的方法,是作为涂料异常退 货的依据。
★所需仪器: 过滤网、清洗液、玻璃棒、铁罐(1L容量)
需补充的检测设备
序 检查项目 号
检测设备 (有)
设备补充 设备价格 约(元)
室内设备
1
粘度
Ford Cup #4 KU 粘度计、 秒表、温度 恒温水槽、
/
自来水洗手池、
需一套延伸至作
业台的抽风设备
合 计
/
//
/
/
人力 需求
2人
检测原因: 控制每批涂料颜色在色差管控范围内,预防涂装品的色差投诉。
不检测导致结果: 涂料隐蔽力变化、涂装条件变更、色差变化等不良的发生。
对公司的影响: 需对涂装条件等工艺参数做调整,浪费人工工时,影响产品纳期。
★所需仪器: 小型搅拌机、湿膜纸、透明薄膜、湿膜器
六、残渣确认
检测原因: 涂料中消光剂,玻璃粉等粉体原料搅拌不均,会导致固体残留,发生 麻点,光泽不稳定等不良,影响产品外观及性能。
★所需仪器: 比重杯、电子称(小数点 3位以上)、清洗液器皿、毛刷
三、细度检测
检测原因: 涂料生产过程中分散不均,或加料未按标准流程致使涂料结块,后续 包装无法完全过滤。
不检测导致结果: 分散不良会在涂装过程中出现麻点或光泽·粒子不均的现象。
对公司的影响: 涂装品外观不良率升高,报废品增加,造成浪费,影响生产进度。
★所需仪器: 细度计、湿膜器、碎布、纸杯、铲刀
四、固份检测
检测原因: 用于判断涂料干燥后涂膜的体成分。
不检测导致结果: 固份在范围外发生涂膜性能异常的可能性很大,不能再现标准物性。
油墨检验规范

4.1银胶类
检验项目
质 量要求
测试仪
检验方法
备注
体积电阻率
1.M/S用银胶:体积电阻率<20mΩ/sq/25μm
2.ITO用银胶:体积电阻率<40mΩ/sq/25μm
如适当超过公差,以生产适用为原则)
万用表
千分表
卡尺
a.使用我司定作之标准银胶测试网版(250-300目),用黄刮刀印刷一刀于Mylar材料上。
易燃液体类化学品
粘度
LS-415C-KC2:350+50 d.pas
LS-504ET-3:450+50d.pas
其他未规定之银胶以样品评估或满足生要求为依据
RION
冰箱取出回温1小时以上,搅拌机或调墨刀搅匀10分钟后放置15分钟,用VT-04,2号阻体测试,测试温度:25+/-3℃,<80%RH
印刷效果
b.剪切25mm宽度mylar材料贴合于粘胶面,2KG滚轮来回碾压2次;
c.静置20MIN,沿贴合胶面180度方向使用弹簧拉力计匀速拉动胶面,记录拉力波动范围值。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剥离力
双面涂胶之180°剥离力应大于1kg/25mm。
弹簧拉力计
a.将粘胶分别印刷于mylar材料上、ITO FILM上或ITO GLASS及绝缘油墨上;
b.剪切25mm宽度mylar材料贴合于粘胶面,2KG滚轮来回碾压2次;
c.静置20MIN,沿贴合胶面180度方向使用弹簧拉力计匀速拉动胶面,记录拉力波动范围值。
*绝缘性
绝缘电阻大于200MΩ
绝缘表
a.印刷于线路银胶表面上;
测不相连的两平行银胶线路绝缘电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墨检测相关标准信息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
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黏性胶状流体。
由连结料(树脂)、颜料、填料、助剂和溶剂等组成。
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及电子线路板材等各种印刷。
随着社会需求增大,油墨品种和产量也相应扩展和增长。
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拥有多年的油墨分析检测经验,是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并可根据检测和分析结果,出具权威CMA/CNAS资质认证国家认可的检测报告。
检测产品:
UV油墨、水性油墨、陶瓷油墨、玻璃油墨、丝印油墨、防伪油墨、打印油墨、指甲油等;
检测项目及标准:
CY/T 印刷技术纸和纸板印刷适性测试方法第5部分:油墨转移量
CY/T 31-1999 印刷技术四色印刷油墨颜色和透明度第1部分:单张纸和热固型卷筒纸胶
印
DB44/T 1036-2012 纸和纸板油墨转移量的测定
DB44/T 973-2011 光学变色油墨
DB53/T 615-2014 烟用印刷油墨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DBl2/ 油墨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GB/T 12911-1991 纸和纸板油墨吸收性的测定法
GB/T 液体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GB/T 液体油墨光泽检验方法
GB/T 液体油墨细度检验方法
GB/T 液体油墨粘度检验方法
GB/T 液体油墨初干性检验方法
GB/T 液体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GB/T 液体油墨附着牢度检验方法
GB/T 液体油墨抗粘连检验方法
GB/T 胶印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GB/T 胶印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GB/T 胶印油墨流动度检验方法
GB/T 胶印油墨结膜干燥检验方法
GB/T 油墨粘性检验方法
GB/T 油墨粘性增值检验方法
GB/T 15962-2008 油墨术语
GB/T 防伪油墨第1部分: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
GB/T 17121-1997 防伪印油第1部分: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渗透印油技术条件
GB/T 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新闻纸的冷固型油墨胶印
GB/T 18723-2002 印刷技术用黏性仪测定浆状油墨和连接料的黏性
GB/T 18724-2008 印刷技术印刷品与印刷油墨耐各种试剂性的测定
GB/T 18751-2002 磁性防伪油墨
GB/T 18752-2002 热敏变色防伪油墨
GB/T 18753-2002 日光激发变色防伪油墨
GB/T 18754-2002 凹版印刷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
GB/T 20216-2006 有效残余油墨的测定
GB/T 防伪材料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防伪油墨和印油
GB/T 22770-2008 印刷技术用落棒式粘度计测定浆状油墨和连接料的流变性
GB/T 22771-2008 印刷技术印刷品与印刷油墨用滤光氙弧灯评定耐光性
GB 25463-2010 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6394-2011 水性薄膜凹印复合油墨
GB/T 26395-2011 水性烟包凹印油墨
GB/T 26461-2011 纸张凹版油墨
GB/T 26714-2011 油墨圆珠笔和笔芯
GB/T 26714-2011/XG1-2015 《油墨圆珠笔和笔芯》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GB/T 29330-2012 模内装饰(IMD)用薄膜油墨粘接性能测定方法
GB/T 印刷技术四色印刷油墨颜色和透明度第1部分:单张纸和热固型卷筒纸胶印GB/T 30722-2014 水性油墨颜色的表示方法
GB/T 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
HG/T 2962-2010 工业硫酸锰
HG/T 4577-2014 数字化喷墨印刷紫外光固化油墨
HJ/T 370-2007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印油墨
HJ/T 371-2007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印油墨和柔印油墨JJG (轻工) 68-2000 纸与纸板油墨吸收性试验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