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目录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什么是运动- 1.2 运动的描述方法- 1.3 运动的速度- 1.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5 运动的图象和运动图象的描述方法第二章力的作用- 2.1 什么是力- 2.2 力的效果- 2.3 受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2.4 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三章机械能及其转化- 3.1 动能- 3.2 动能定理- 3.3 重力势能- 3.4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3.5 机械能守恒第四章压强- 4.1 压力与压强- 4.2 压强的计算- 4.3 对液体的压强及其应用- 4.4 气压第五章科学思维方式- 5.1 问题提出和解决的基本思维方式- 5.2 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 5.3 科学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的发展第六章折射和色散- 6.1 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 6.2 光的折射定律- 6.3 光的色散现象第七章频率和波长- 7.1 声波的产生- 7.2 声波的传播- 7.3 声波的频率和波长- 7.4 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第八章声音的特点和利用- 8.1 声音的特点- 8.2 声音的品质- 8.3 声音的利用第九章电和电路- 9.1 电流和电量- 9.2 电阻和电阻率- 9.3 串联和并联- 9.4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十章电磁铁和扬声器- 10.1 电磁铁的制作与应用- 10.2 电扬声器的制作与应用第十一章发电和输电- 11.1 电磁感应现象- 11.2 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 11.3 电能的输送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第十二章图象与光学仪器- 12.1 火焰焦点和成像- 12.2 球面镜成像规律- 12.3 球面镜的应用- 12.4 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第十三章静电场- 13.1 静电充电和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3.2 静电场的概念和性质第十四章电和磁的关系- 14.1 线圈中的电流和磁场- 14.2 静电场与电流产生磁场的关系- 14.3 电和磁的关系的应用第十五章学会用光- 15.1 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15.2 颜色的形成和使用- 15.3 光的利用第十六章信息的传递- 16.1 信息的传递介质- 16.2 信号的传递速度- 16.3 信息传输中的误差和保密第十七章物质的燃烧和火的利用- 17.1 物质燃烧的条件- 17.2 燃烧的反应类型- 17.3 火的利用第十八章化学反应原理- 18.1 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 18.2 合成、分解和置换反应- 18.3 酸的分类和性质- 18.4 碱和盐第十九章垃圾处理与资源的节约利用- 19.1 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19.2 资源的节约利用第二十章安全用电与维护电器设备- 20.1 电的危害和安全用电- 20.2 维护电器设备第二十一章田间地头的采集与分析- 21.1 采集田间和地头的数据- 21.2 数据整理和分析第二十二章物质的循环与能源的获取- 22.1 物质的循环- 22.2 能源与人类发展第二十三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3.1 物质的分类- 23.2 物质的性质第二十四章星际探索与人类未来- 24.1 技术进步与空间探索- 24.2 人类未来的探索和展望。
初中物理课本目录完整版

初中物理课本目录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新课标初中物理各版本教材目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颜色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看不见的光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和电路二.串联和并联三.电流的强弱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家庭电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一.电压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三.电阻四.欧姆定律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第七章电功率一.电能二.电功率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和热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第八章电与磁一.磁场二.电生磁三.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四.电动机五.磁生电第九章信息的传递一.现代顺风耳---电话二.电磁波的海洋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人教九年级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二.质量三.密度四.测量物质的密度第十一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二.运动的快慢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四.力五.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第十二章力和机械一.弹力弹簧测力计二.重力三.摩擦力四.杠杆五.其他简单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压力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大气压强四.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五.浮力六.浮力的应用第十四章功和机械能一.功二.机械效率三.功率四.动能和势能五.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五章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二.内能三.比热容四.热机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能源家族二.核能三.太阳能四.能源革命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沪科版八年级(2004年8月修订版)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走进神奇第二节探索之路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快与慢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乐音与噪音第三节超声与意次声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第三节光的折射第四节光的色散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第七节神奇的“眼睛”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第二节怎样描述力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第六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节力的合成第三节力的平衡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一节质量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第三节空气的“力量”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机械与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节滑轮的应用第三节做功了吗第四节做功的快慢第五节提高机械的效率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第三节探索宇宙沪科版九年级(2004年8月修订版)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温度与内能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三节内燃机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第十三章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第二节让电灯发光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第五节测量电压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三节家庭用电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第一节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第三节测量电功率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第一节磁是什么第二节电流的磁场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第一节电能的产生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第一节感受信息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第十九章材料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二节半导体第三节探索新材料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二节能源与社会第三节开发新能源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目录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一.物质的状态二.温度的测量三.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四.汽化和液化五.升华和凝华六.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二.物质的质量及其测量三.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四.新材料及其应用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的描述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四.平均速度的测量第四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三.乐音与噪声四.超声波第五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与物体的颜色二.光的反射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四.光的折射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透镜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三.生活中的透镜四.眼睛和眼镜第七章运动和力一.力二.力的测量三.重力四.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五.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六.二力平衡七.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第八章压强和压力一.压强二.液体内部的压强三.连通器四.大气压强五.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六.物体的浮沉条件七.飞机为什么能上天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目录目录页码人与物理——利用机和能第九章机械和功一、杠杆 (2)二、滑轮 (6)四、功率 (1)2五、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 (1)4六、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1)8第十章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 (2)2二、内能 (2)5三、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28四、热机 (3)3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3)5动手动脑——认识和组装电路第十一章简单电路一、认识电路 (39)二、组装电路 (44)三、电流 (47)四、电压 (51)五、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57)六、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62)七、变阻器 (67)第十二章欧姆定律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7)3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78)三、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8)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83)利用电能——使生活更美好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一、电功和电能 (8)7二、电功率 (9)2三、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9)5四、电流的热效应 (9)7五、家庭电路 (100)六、安全用电 (103)第十四章电磁现象一、磁现象 (109)二、磁场 (112)三、电流的磁场 (115)四、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17)五、电磁铁的应用 (119)六、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23)七、直流电动机 (125)八、电磁感应发电机 (128)永恒的探索——信息、粒子、宇宙第十五章怎样传递信息——通信技术简介一、电磁波 (133)二、广播和电视 (137)三、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144)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149)二、浩瀚的宇宙 (155)三、能源:危机与希望 (160)附录一、本书中用到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162)二、物理名词汉英对照表 (163)。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精品教学课件

素养目标
2.会画三种特殊的光线。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 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探究新知
摄摄像照相头相机机镜镜头头
显微猫镜眼
眼镜
透镜
这些光学仪器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 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光通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透镜就是 利用光的折射来工作的光学仪器。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2. 用手电筒垂直照射一面透镜并使光束射入倒扣的烧杯中,通过 观察如图可以确定__丙__图中是凹透镜。实验中光束很模糊,不容 易观察,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清晰,请你提出一个改进建议C: ___在__烧__杯__中__充__入__烟__雾_______。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3. 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 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
凸透镜有2个实焦点,两边的焦距相等。
探究新知
凹透镜也 有焦点吗?
F
F
凹透镜有
几个虚焦
点?
f
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 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例 如图,表示对入射光线起会聚作用的图是( B )
A.(a)图和(b)图 B.(a)图、(b)图和(c)图 C.只有(a)图 D.(a)图、(b)图、(c)图和(d)图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 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 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 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__凸__透____镜,“取火”应 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___焦__点____位置;这是利用了该透镜对光线 有___会__聚_____作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书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书人教版简介《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书人教版》是为初中八年级学生编写的一本物理教材。
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其运用物理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实践探索的能力。
目录1.引言2.单位与测量3.运动及其描述4.力及其运动5.声与光的传播6.电与磁7.液压和气压8.物质的三态9.热与温度10.周期性现象及其应用详细内容1. 引言•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2. 单位与测量•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计算与测量中的常见问题3. 运动及其描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运动图像的绘制和分析4. 力及其运动•力的概念和分类•物体的平衡和运动状态5. 声与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光的产生、传播和反射6. 电与磁•电荷和静电现象•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7. 液压和气压•液体的压强和压力传递•气体的特性和压力8. 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变•熔化、凝固和汽化的条件和特点9. 热与温度•热的传递和温度的测量•物体的内能和热能转换10. 周期性现象及其应用•波的特性和分类•周期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提示•每个章节的开头都有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本章的重点和学习目的。
•每个章节的结尾都有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本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实践探索能力。
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书人教版》通过系统地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物理基础。
本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核心概念,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奠定良好基础。
注意:此为摘要内容,正文需补充完整。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全)

新人教版八年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第十五电流和电路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家族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 (2)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一、引言《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是针对初二学生编写的物理教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本教材内容丰富全面,从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介绍物理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实例和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该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利用该教材。
二、教材结构《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共包括五个模块,分别是力学基础、浮力与压力、热与温度、光的传播与成像、电与电路。
每个模块都由若干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含了对应知识点的介绍、习题和实验等内容。
下面将对每个模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2.1 力学基础力学基础模块主要介绍了物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包括速度、加速度、力和牛顿三定律等概念。
学生将学会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原因。
2.2 浮力与压力浮力与压力模块主要介绍了浮力和压力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学生将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和物体受到的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和压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2.3 热与温度热与温度模块主要介绍了热和温度的相关概念和热现象的基本规律。
学生将学会描述和分析物体的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了解热与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温和制冷等。
2.4 光的传播与成像光的传播与成像模块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和成像的基本原理。
学生将学会描述光线的传播规律、折射和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使用。
2.5 电与电路电与电路模块主要介绍了电和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学生将了解电的基本性质、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电表进行电路的测量和分析,同时也会了解电的安全使用和应用。
三、学习建议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学生参考:1.认真阅读教材:认真阅读每个模块的内容,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和记忆。
如果遇到难点,可以查阅相关参考书或寻求老师的帮助。
2.做好习题和实验:每个单元都配有习题和实验,可以通过解习题和进行实验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一、说教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 用》中的第3节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 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意外发现”引出问题,激发 学生的探究愿望。课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而且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凸透镜的 成像规律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方案,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找到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课程教学皆在培养学生视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生活中的透镜”,介绍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种光学仪器, 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的成像实例使学生建立凸透镜成像概念。通过小孔成 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学生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同时也具备了 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学生已对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熟练掌握。 由于学生普遍存在主动探究意识差,缺乏科学探究系统方法,在设计方 案、探究过程以及需要适当引导。
探究二:探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和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 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根据成像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类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 内成虚像。即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 小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像。二倍焦距内外分大小。 3.实像必异侧倒立,虚像必同侧正立。
3.进行实验 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凸透镜 说明: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中间。 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和光屏进行视察实验。 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视察实验。
问题: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 启示学生明确要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 正立,虚、实)…… 强调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升华和凝华》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的最 后一节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前面已将的四种物态变化——融化、凝固、 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课文 通过视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 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 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现象视察:碘受热(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和遇冷(颜色 由紫变浅,逐渐变黑,瓶壁上有细小发亮的晶粒形成,无液体流下) 后状态变化情况。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固体与气体之间可以直接转化。
(二)升华与凝华 活动一: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碘的升华 和凝华》视察物理现象。 把视察到的物理现象填入下面空格里。
(3)在北方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会出现"冰花"。 (4)气温低于0℃时,草木、屋瓦上会有小冰粒附在上面,学生分 小组讨论,并小结:"冰花"和"霜"都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 成的小冰粒(都是凝华现象)
(四)课堂作业: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那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升华和凝华》说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 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中的课文《升华和凝华》,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
1. 2. 3. 4.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课标分解科学之旅内容标准(“含样例和活动建议”,下同):新教参P写道:“这部分相当于全书的绪论,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9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
根据《课程标准》里规定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本节的教学要求还有:☆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
逐步教会学生“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初步领悟“直觉并不都是可靠的,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很好地认识自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树立正确科学观”。
☆初步培养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和“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有趣的声第一章声现象内容标准:☆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例○、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
敲击音叉,观察与其轻触的乒乓球的运动。
例○、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去空气,这时几乎听不到声音。
慢慢放入空气,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例○、收集超声波的应用实例。
例○、举例说明建筑物中是如何防治噪声的。
例○、知道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活动建议:△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治噪声的建议。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二章光现象内容标准:☆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射的规律。
例○、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在平面镜上反射(用玩具激光器产生激光,用烟雾显示激光,注意不能直射眼睛),入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大时,反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也增大。
例○、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偏折。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例○、观察两只手电分别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观察红、绿颜料混合后的颜色。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内容标准:☆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例○、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活动建议:△阅读投影仪或照相机的说明书,通过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
例○、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第四章物态变化内容标准:☆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调查自然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列表归纳这些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根据不同物质在物理性质(形态、弹性、颜色)和用途上的差异进行分类。
☆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例○、观察周围的物质,根据形状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注意:应该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便使其认识到感觉是不可靠的。
还应该让学生对物理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认识,发展其估测能力。
例○、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这些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释为什么液体温度计中的液体会有不同。
例○、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例○、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了解高压锅的原理。
注意: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在课程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是《标准》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例○、结合影响蒸发的几个因素就植树造林与保护水资源的关系写一篇调查研究报告。
字数不少于1000字,要求检索相关的地理和环保的信息源,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与植被分布之间的关系,并从影响蒸发的因素上分析开发大西北与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间的关系。
活动建议:△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观察并探究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
例如:放进冰箱的新鲜蔬菜过几天为什么会失去水分?冰箱内壁的水珠到哪里去了?写出探究报告。
注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有典型特点,电冰箱内既有熔化和凝固,也有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成就感。
这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的具体体现。
△通过观察,探究自然界中的霜、雪、雨、露等天气现象。
注意:探究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另一种基本方法。
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学习物理应尽可能联系各种自然现象,突出基本的物理原理,但不要求学生做出完美的解释。
这是从自然到物理的基本理念的体现。
△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调查本地农田灌溉(或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了解先进的灌溉技术。
功勋卓著的电与磁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内容标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会使用电流表。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第六章电压电阻内容标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会使用电压表。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例○、了解:我国电网用交流供电,频率是50H,电压是220V。
Z☆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
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例○、阅读有关的科普资料,了解超导现象以及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电等方面可能的应用。
例○、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讨论是否任何物体都具有导电性。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不同。
活动建议:△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第七章欧姆定律内容标准:☆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活动建议:△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画出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线,并进行讨论。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第八章电功率内容标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例○、解释:家庭电路中导线连接处如果接触不好,往往会在那里发热,出现危险。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活动建议:△调查常见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功率。
△学读家用电能表,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
△调查当地近年来人均用电量的变化,讨论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研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提出节能措施。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第九章电与磁内容标准:☆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用绝缘导线、铁钉、铁片等自制有线电报机。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使用电磁继电器。
☆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例○、探究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原理。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例○、实验探究磁铁可以改变钢球运动的方向。
△利用一块磁铁和几根缝衣针,制作指南针,并验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
例○、通过磁铁等磁性物质,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例○、通过磁铁插入线圈时电流表指针运动的实例,说明不同运动形式之间有联系。
例○、了解动圈式扬声器的结构和原理。
△在教师指导下研究动圈式扬声器是否可以当作动圈式话筒使用。
例○、收集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例○、了解:我国电网用交流供电,频率是50H,电压是220V。
Z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科学探究实例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老师提出的,可以是《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标准》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
科学探究的形式有课堂内的探究性活动和课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它学习活动等。
例2.影响电磁铁磁强弱的因素课堂上老师问: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如果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或者改变电磁铁的匝数,它的磁性强弱会变吗?学生相互议论:假设通过电磁铁的电流是由1A增加到2A,电磁铁的磁性会怎样?是否可以这样推测:导线中的2A电流是两股1A电流汇合而成的,每股电流都产生一个磁场,两个相同磁场合在一起,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