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模拟试题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模拟试题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模拟试题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A.过渡性社会

B.独立性社会

C.半独立社会

D.可有可无社会

4、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族主义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

A.经销代销

B.和平赎买

C.统购包销

D.加工订货

6、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

A.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B.革命和改革的路线

C.改良和前进的路线

D.稳步前进与大力发展的路线

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的经济成分有()

A.四种

B.五种

C.六种

D.七种

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

A.多面性的阶级

B.三面性的阶级

C.两面性的阶级

D.单面性的阶级

9、从1949年到1952年经过三年时间,党领导人民完成了恢复()

A.民主革命任务

B.抗美援朝任务

C.打倒地主任务

D.国民经济任务

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A.一化全改

B.一化四改

C.一化三改

D.一化两改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搞资本主义我国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

A.邻居

B.同伙

C.帮凶

D.附庸

12、我党完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具体时间是()

年6月

年8月

年10月

年12月

13、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的方针是:积极领导、()

A.快速前进

B.稳步前进

C.踏步前进

D.迂回前进

14、我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

A.三个步骤

B.四个步骤

C.五个步骤

D.六个步骤

15、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

A.较大的错误

B.不确定因素

C.失误和偏差

D.人为地破坏

二、多项选择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没收地主的土地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与新民主主义社会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是()

A.大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民主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是三种,分别是:()

A.社会主义经济

B.农民家庭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4、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

A.在所有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B.在经济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C.在政治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D.在文化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

A.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

B.列宁的过渡时期的论述和关于和平赎买资产阶级的设想

C.斯大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

D.铁托关于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7、党在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坚持的方针是()

A.积极领导

B.适当包办

C.稳步前进

D.放手发动

8、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三个步骤是()

A.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B.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9、1955年夏季以后,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有()

A.要求过急

B.工作过粗

C.改变过快

D.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10、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是中国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B.使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C.将中国变成享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D.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

4、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5、适合国情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四、论述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2、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

我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首先是重工业,使我们的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而这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的。

第二,在我们的国家里,工人阶级的同盟者不但有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有民族资产阶级。因此,为了改造旧经济,不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需要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要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这就需要逐步进行,需要时间。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刘少奇选集》下卷,第205—206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根据刘少奇同志的论述和所学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

(2)为什么我党可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的方针,并能够取得成功。

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B

2、 A

3、 A

4、 B

5、 B

6、A

7、 B

8、 C

9、 D 10、 C 11、 D 12、

D 13、 B 14、 A 15、 C

(二)多项选择

1、CD

2、BCD

3、ACD

4、 BC

5、ABCD

6、AB

7、AC

8、 BCD

9、ABCD 10、ABCD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旧政权被推翻以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还不能够马上建立起来,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需要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一番改造,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就是过渡时期。新中国不能马上进入社会主义的原因还在于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经济与文化十分落后,不具备直接过渡到社会主

义的物质条件。在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较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和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才能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答: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旧中国贫穷落后,100多年来,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要摆脱这种悲惨的命运,必须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历史上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到了。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我国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进入世界强国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而且最广大翻身解放的工农群众和社会主义的苏联也必然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选择。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

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改造。”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主体和两翼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4、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所考虑的各方面有利条件?

答: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无产阶级要不停顿地把民主革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他们还设想用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的问题,并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是很便宜的,第二,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上述思想,认为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并没有一道万里长城,前一个革命可以转变为后一个革命而后一个革命可以继续解决前一个革命的问题和巩固前一个革命的事业;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也曾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事情。

5、适合国情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答:在推进农业合作化的同时,党和政府也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其具体做法为: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公有制。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首先,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成为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

四、论述题(参考答案只给出要点)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只是当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胜利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正确解决了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2、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答: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对手工业的改造:采取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的方针;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二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公有制。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3、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一个人民被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一个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重视的国家。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极大的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有一个世界性的伟大胜利。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

我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首先是重工业,使我们的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而这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的。

第二,在我们的国家里,工人阶级的同盟者不但有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有民族资产阶级。因此,为了改造旧经济,不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需要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要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这就需要逐步进行,需要时间。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刘少奇选集》下卷,第205—206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根据刘少奇同志的论述和所学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

(2)为什么我党可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的方针,并能够取得成功。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既是艰巨的、也是复杂的,首先要完成恢复国民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快速发展生产力,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得起码的物质基础的任务;其次,要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如此繁杂的任务,必须要用相当长的时间。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具有一定革命性,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与我们党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阶级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在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导下,我党完全有条件实行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和平改造,并取得成功。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期 (区分: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人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度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主要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术语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搞工业化建设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即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从1949到1952年,当领导人民集中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众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不读,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作者: ————————————————————————————————日期: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学习,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了解我国是如何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使学生东得我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教学重点、难点】 1、过渡时期总路线 2、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课时分配】 4 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课题】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施教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的必然性 2、理解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 3、理解掌握农业和手工业谁注意改造的基本经验 【重点难点】1、过渡时期总路线 2、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教案、电影《活着》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949 年3月5日~13日,在中国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报告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指出在全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在第三章,我们学习了贸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在这一章,我们来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看一看我们党是如何领导人民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讲授新课】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元江县棚户区改造QC活动汇报材料 1(修改)

元江县棚户区改造QC活动汇报材料1(修改) 提高高温地区混凝土外观质量合格率小组名称:金芒果QC小组 云南建工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2015年3月15日 1 / 1

提高高温地区混凝土外观质量合格率 小组名称:金芒果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元江县滨江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滨江片区,本直管部承建的部分为: 22、23、24、25、26、27、28、29、30、31、32共11幢6+1层商住楼,73、74、88共3幢一层商业楼,总计14幢。总建筑面积约:3万㎡,预算价约:4000万元。6+1建筑部分基础形式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其持力层为②层粉质粘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 fak=180kpa。单体建筑高度为21.00m或21.60m,屋顶均为平屋面。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二、 QC活动小组简介及活动计划 QC小组活动成员简介表表1 1 / 1

制表人:李文林日期:2015年3月25日 1 / 1

1.活动制度 a、小组每次活动不少于30分钟; b、每次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全部到场,分工负责各自工作; c、分析原因,找出原因,制定对策,采取措施。 2.活动安排 项目部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通过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质量效果,为了进一步在本工程中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设优质工程提供保证献计献策,项目部于2015年3月在公司注册登记成立了本QC小组。小组的活动宗旨是“技术改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小组活动安排:2015年3月小组组建;2015年3月~2015年4月计划阶段;2012年5月--12月实施阶段检查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巩固阶段。具体如下表: 1 / 1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 B ) A.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 D.从1953年提出的”一化三改”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建国初期(1949-1956)我国的社会性质属于( A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D )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我国占绝对优势的经济成分是( B ) A.资本主义经济B个体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C )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独立的社会形态 C.过渡性的社会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6.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对农业进行改造的方式依次是(B ) A.初级社高级社互助组B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C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D.高级社互助组初级社 7.社会主义基本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C ) A.调动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8.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D )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国家的主人是(D) A.工人 B.知识分子 C.劳动群众 D.人民 10.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是(C)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当家做主 11.在我国的过渡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性质是( C ) 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 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没有矛盾 12.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D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题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过渡】 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C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D ) A、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 B、1953年1月到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到1966年4月 D、1949年10月到1956年12月 3.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的结束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B.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之后 C.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5.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B )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7.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B ) A.“四清五反” B.“一化三改” C.“两个转变”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D )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社会主义改造】 9.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 A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10.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 A ) A、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B、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的确立 C、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 1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 C )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制度条件 D、思想条件 12.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D )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13. 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性,体现在( C )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D、对官僚垄断资本的改造中 14.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 B )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 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15、新中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1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

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汇报5篇

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汇报5篇 【篇一】 20XX年,XX区列入省、市棚户区改造项目7个,任务目标4442套,分别是XX、XX庄一期改造项目,XX、XX 村改造项目,XX庄、XX三期、XX区域改造项目。涉征居民2062户,安置房4536套,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X村改造项目 (一)基本情况 该项目采取异地安置方式进行安置,拆迁户数为456户,已全部完成征收。 (二)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回迁区占地面积83030.66平方米,约合124.55亩,总建筑面积227620.4平方米。已全部完成征地。已确定回迁红线,回迁方案已审批,已完成勘察、设计、监理及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已取得立项、土地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正在办理施工许可证。 该项目总投资为100044万元,资金来源为农发行贷款75500万元,已取得授信,企业自筹24544万元。已完成投资32000万元(资本金已投入12000万元,贷款发放20000万元)。 该项目拟建安置房1298套,安置房面积146843.31平

方米。目前,施工单位正在进场定位放线,研究围墙的设计方案,临建房彩板组装,一标段土方开挖,二标段开挖东侧围墙基础及围护。 二、XX、XX庄一期改造项目 (一)基本情况 该项目采取原址回迁方式进行安置,拆迁户数为696户,已全部完成征收。 (二)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回迁区占地面积87634.81平方米,约合131.45亩,总建筑面积300142.62平方米。已全部完成征地。已确定回迁红线,回迁方案已审批,已完成勘察、设计、监理及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已取得立项、土地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二标段已办理施工许可证。 该项目总投资为134560万元,资金来源为农发行贷款101000万元,已取得授信,企业自筹33560万元。已完成投资35000万元(资本金已投入15000万元,贷款发放20000万元)。 该项目拟建安置房1818套,安置房面积191569平方米。目前,施工单位正在平整临建场地,甲方办公室砌筑围墙。一标办公区硬化支模板,组管,电线电缆进场,开挖临水管道沟及布管,浇筑办公区地面;二标围档基础开挖,平整场地;监理办公室镶地砖,临水管道布管。地面硬化混凝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年--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政治上: 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经济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文化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结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1、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2、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毛泽东在1952年9月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大意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7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这条总路线。9月全国一届人大把总路线写入宪法的总纲。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造”。

各地探索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做法

各地探索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做法 改造棚户区,意义深远。城市中一些脏、乱、差的死角得到了治理,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通过改造棚户区,不仅使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促进了存量土地的有效利用,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规划、建设城市,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地探索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做法: 北京市:探索建设“集中安置区”棚改安置模式 近日获悉,北京市将探索建设若干“集中安置区”的棚改安置模式。由市政府统筹规划,拿出一定规模土地,集中建设安置房,安置核心城区疏解的居民。与此同时,还将加快房屋征收立法工作,破解征收拆迁难题。 一、2020年前完成总目标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棚户区改造将坚持“疏”、“堵”并重,调控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疏解非首都功能,积极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探索新的路径。目前正在组织全市各区和相关企业研究制订2016、2017年棚户区改造计划,确保2017年底前完成15万户改造任务,2020年前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的总体目标。努力把棚改工作作为疏解人口的重要手段,破解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介绍,下一步,将加快房屋征收立法工作,破解征收拆迁难题。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成功经验,尽快实现地方立法,深入推动棚改工作。 二、探索“集中安置区”模式 北京市还将研究难以实现资金平衡项目的实施路径。针对难以实现资金平衡的棚改项目,由北京市财政局牵头研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亏损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分担的原则和办法。同时,研究市属国有大型企业承担这类项目的相应政策措施。北京市将探索建设若干“集中安置区”的棚改安置模式。由北京市政府统筹规划,抓紧研究,拿出一定规模的土地,集中建设安置房,安置核心城区疏解的居民。 此外,还将对接在京央企棚改工作政策。建立北京市与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工作协调机制,就央企棚户区改造的立项审批、规划指标、剩余房源使用、属地政府配合支持等问题形成统一政策意见,明确计划任务和责任落实。 三、已搬迁居民4.3万户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底本市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以来,北京市先后实施门头沟采空棚户区和丰台南、通州老城区等城市棚户区和京煤集团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累计建设筹集安置房7.3万套,搬迁居民4.3万户,有效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

棚改办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棚改办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XXXX年,市委、政府下达我区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共XX 个片区XXXXX户,其中城市棚户区共XX个片区XXXX户,工矿棚户区X个片区XXXX户,估算总投资XX亿元,占全市总任务的XX%。截至目前,已启动改造XX个片区XXXXX户,建成安置房XXXX套XX.X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XXXX套XX.X 万平方米,完成房屋测量XXXX户,完成房屋评估XXXX户,完成房屋征收XXXX户,累计完成投资XX.X亿元。 一、进展情况 项目建设情况。XXXX年以来,先后开工建设XX个棚改项目,一是原煤机一二厂一期、众安四期、红领喜来、汉唐九期等X个项目已建成交付使用。二是继红村、一棵树、原煤机一二厂二期、原煤机三厂、裕吉巷、民生三期、煤苑以南片区、兴隆园、星海苑、世爵府邸等XX个续建项目正在全面推进,另粮库家属院及静宁苑X个续建项目因资金短缺、主体报验、规划调整等方面原因尚未复工。三是物资局家属院及福利院东西片区X个新建项目已完成基础施工。 回迁安置情况。一是积极协调规划、住建等部门对安置房进行竣工验收,XXXX套安置房交付使用。其中,原煤机

一二厂一期安置居民XXXX户,原煤机三厂安置XXX户,汉唐九期安置XX户,红领喜来安置XXXX户,众安四期安置XX 户,锦鑫家园安置XX户,古香社区安置XX户,X监狱XXX户移交自治区监狱局进行安置,铁路职工XXX户移交银川铁路局进行安置。二是货币直接补偿安置世纪大道XXX户,继红村XX户,一棵树XX户,共计XXX户。三是全力配合做好政府投资项目棚户区居民房款收缴工作,已完成原煤机一二厂二期项目XXX户居民购房定金收缴。 资金筹集情况。已启动改造的XX个片区中,一是政府投资的有原煤机一二厂、继红村、一棵树、铁路、农指X个工矿棚户区及世纪大道X个城市棚户区,原煤机三厂棚改项目及其他城市棚户区均通过社会投资完成开发改造。二是政府投资项目中由我区投资建设的是继红村和一棵树两个项目,针对这两个项目区财政投入XXXX万元,向国开行贷款X.XX亿元。三是协调环星海湖开发资金X.XX亿元用于世纪大道的房屋征收,目前剩余XXXX万元。四是按照各项目建设进度落实中央、市配套专项补助资金约X.XX亿元。以上各项争取各类资金共计X.XX亿元,有效缓解了我区棚户区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 房屋征收情况。截至目前,累计征收房屋XXXX户,静宁苑、一二厂二期、煤苑以南、继红村、一棵树、农指、铁路、福利院东西片区及世纪大道等片区房屋征收工作还未完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亿万中国人民,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中国怎样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学习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充分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社会形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份,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得与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得性质及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得基本内涵,深刻领会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得历史必然性。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得历史经验。深刻领会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得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必由之路。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历史与人民得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得确立,就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得历史巨变,也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得伟大胜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得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过渡性得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得一个重大贡献,就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得理论,这就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得重大发展。 ?新中国得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得基本结束与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得开始。从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就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得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得性质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就是一个独立得社会形态,而就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得过渡性得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得五种经济形态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得合作社经济就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得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就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得形式。所以,主要得经济成分就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得主要经济成分联系,中国社会得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其她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得阶级力量。 ?新民主主义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得两面性 ?这一时期得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得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得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得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得阶级利益相互对立得对抗性得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得非对抗性得一面。对于工人阶级与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就是被消灭得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与工人阶级领导得社会力量,又就是团结与改造得对象。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得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就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得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得优越性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得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与改造。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得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得,就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适合得过渡性质得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得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得总路线得提出 在1948年9月召开得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大约还需要经过10年、15年或20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得设想。 ?党得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得思想。

毛概第3章题库《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提出把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 义国家”的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B.七届二中全会C.七届三中全会D.中共八大答案: B;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68-3; 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A;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66-2; 3、国民经济恢复是在()年间。 A.1949-1950 B.194-1951 C.1949-1952 D.1949-1953 答案:C ;考题来源:教材p68-3 4、下列几种经济成分,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地主土地私有制经济 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66-2 5、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 A.私营经济B.国营经济C.合作社经济D.公私合营经济 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67-3 6、下列几种阶级中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官僚资产阶级 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67-2 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p66-2 8、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C ;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69-1

XX市棚户区改造情况汇报材料

XX市棚户区改造情况汇报材料 棚改之举,百姓之福 xx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经验 XX年以来,xx市委、市政府以改变城市面貌和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目标,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创新思路,倾注感情,大力推进,探索了一条“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成功路子,推动棚户区改造取得较大的成果。四年间共拆迁棚户区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区11个,16104户,48179万人告别了棚户区。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XX年的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平方米。 一、主要做法 (1)为百姓谋福,领导亲自挂帅 我市坚持把棚户区改造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辽宁,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明确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实施计划、保障措施。在XX年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城建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锦州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为把棚改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

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棚户区改造工作,同时各有关部门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一认识研究制定计划。对凡是涉及棚户区改造审批事项和服务环节的各项工作,都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以往需3个月乃至半年才能办完的工程前期手续,现在几天就办结。 (2)为百姓造福,实施优惠政策 棚户区改造中的拆迁工作坚持了“依法拆迁、以情拆迁、以理拆迁、文明拆迁”,采取以人为本、预约式等和谐拆迁方式,制定了向棚户区居民的倾斜的拆迁优惠政策,即“拆一还一、上靠户型、差额优惠”的安置政策,全市棚户区改造,政策优惠老百姓万元;对困难户回迁房出资减免3900万元;回迁房增加面积部分让利优惠万元,对特困户采取廉租房安置,建设投资108万元。 (3)为百姓建福,工程保质、环境保优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数量双达标,实施工程建设施工招投标,选择一流的施工队伍承担棚户区改造建设任务。全部工程达到了合格以上标准。在棚改新区的环境建设方面,新增道路面积36万平方米、公交线路12公里,改造污水明沟为暗渠XX延长米,新增绿地万平方米,新增道路万平方米,改善了万平方米的环卫设施建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4)为百姓设福,提高社区服务功能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课题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讨论授课课次 4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授课类型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掌握适合中国 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 能够吸取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作更大贡献 情感目标树立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三大改造的道路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什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之后? 板书设计 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研室 审阅意见 备 教学过程 注

【复习提问】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导入新课】 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三个重要的内容: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二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前面已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今天来学习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讲授新课】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经济方面,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文化方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棚户区改造总结汇报

棚户区改造工作汇报 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 努力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 在全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我所紧密结合各项工作,特别是结合当前棚户区改造工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最大幅度地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现将点滴做法作以汇报。 一、强化认识,形成推进“棚改”的态势 我们***经营所是全局建所较早的山上场所,也是目前人口、住户较多的山上单位。据统计,全所原有住房中有58%的房屋是坯瓦结构的,其中有12户是64年建所前建的,有60余户是70年代建的,多数住房已成危房。可以说职工的住房条件,在全局山上单位是最差的。 今年5月份,我们贯彻落实局党委、林业局在山上单位实施棚改的重大决策,也拉开了着力改善职工生活居住条件的序幕。回顾在“棚改”之初,我们认为:要想让全所职工群众最大化的参与,第一要务是,要在全所上下树立正确认识,于是我们分层次展开了宣传攻势:

首先统一领导班子的认识。召开支委扩大会议,学习局党委、林业局有关“棚改”的部署,每个成员谈认识,表决心。所长苏立国同志首先发言:他说,我过去曾经在2个山上林场所工作过多年,但没有一个单位职工群众的居住条件这么差,我们应该抓 住这一契机,按照局党委、林业局的要求,把这件民生大事抓好。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让全体班子成员坚定了信心。 其次是统一党员的认识。在党小组会、党员大会上,支委成员一方面宣传棚改政策,一方面向党员表明了班子抓棚改的决心,党员纷纷表示:这是改变单位面貌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领导有决心,我们就铁了心。 再次是抓普通群众的认识。以支部牵头,组成有工会、团支部、妇女组织参与的宣传小组,及党员义务宣传小组,走家窜户搞宣传,重点答疑解惑,向职工群众讲解局党委、林业局的棚改政策,宣讲单位抓棚改的构想和决心,收到了让多数职工安安心心参与,明明白白建房的效果。 二、精心运作,把握实施“棚改”的环节 通过以上的工作,多数居民住户都表示,积极响应林业局号召,参与单位的“棚改”。为实施“棚改”营造了氛围,在实际运作中,我们重点把握好以下环节:

毛概(2015修订版)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案 教学周数 授课时数 授课形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实训课□ 习题课□ 其他□ 授课题目: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理解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内容;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分析能力 :根据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换位思考能力:站在50年代国家领导人的角度思考中国如何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情感目标: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学生民族自信 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理解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要意义。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及 板 书 设 计 方法及手段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专题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5.课外查阅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资料。 教学后记: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问题导入】 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成立之日起确立的奋斗目标,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奋斗。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是不是说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表明中国从此成为一个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共产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然而,中国依然是贫穷落后国家,面对一穷二白的中国,如何让中国最快的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大考题。 “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新世界建设灿烂光明”,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灿烂光明的新中国呢? 今天我们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顾名思义,即把中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贫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因此走向繁荣富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答这一问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的社会变革,古老的中国走进了历史发展的新时代。 今天的教学采取问题式教学法,全部教学内容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经验有哪些?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和意义是什么?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第二章我们讲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它推翻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的、紧密衔接的。毛泽东将其比喻为文章的上篇与下篇,“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新中国成立,意味着“上篇”圆满完成,进入“下篇”的写作时期。所以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

棚户区改造经验交流

棚户区改造经验交流 【篇一:学习包头市北梁棚户区改造经验做法】 关于赴包头市学习考察北梁棚户区改造 工作情况的汇报 (2015年5月) 一是工作体制保障有力。工作体系上,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级 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东河区主要领导为成员 的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领导小组,负责北梁棚改重大政策、重要事 项的决策部署,并抽调9名市级领导干部、72名县级干部、500多 名市直机关干部和1500多名东河区干部,建立了三级包联工作机制。制度规范上,制定了《调查摸底工作手册》、《征收安置工作人员 考核管理办法》、《包头市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征收安置工作监督审计管理办法》、《征收补偿工作手册》等一 系列规章制度,特别是以文件汇编的形式装订成册,使用和查阅极 为便捷,促进了棚改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为棚改工作扎实有序推 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棚改资金支撑有力。在自治区、市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制 定了“财政出一些、银行贷一些、企业垫一些、居民拿一些、社会捐 一些、上级支持一些”的筹资方式,以破解资金瓶颈。仅自治区政府 主席巴特尔就先后两次赴国开行总行对接贷款事宜,最终促进国开 行将该市列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平台以外的棚改贷款试点城市,对 北梁棚改项目给予171亿元综合打包贷款支持。截至2014年末,北梁棚改项目已累计到位资金173.4亿元,(其中:国家、自治区和 市本级财政补贴资金38.32亿元,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贷款 资金135.08亿元),其他补助和贷款资金也将于2015年6月陆续 到位,资金到位率在全国棚户区改造中位居前列。在此基础上,累 计支出资金136.71亿元,资金使用率达78.8%。 三是安置补偿举措有力。为妥善补偿安置动迁居民,包头市确定了 异地安置的办法和“先规划后建设、先安置后动迁”的工作步骤。在 居民安置区建设上,选择离东河中心城区近、地段好的位置,高起 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北梁新区,把以往“先拆迁、后安置”改为“先安置、后拆迁”,妥善解决了居民房屋被征拆后无处安置、群众抵触情 绪大的问题。在征收补偿安置上,对困难家庭实行廉租房或公租房“双保障”,对居住面积低于25平方米的最困难家庭实行廉租房和就

2018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授课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课题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带领学生们梳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让学生们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我党取得的成就及意义。教学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我党的失误的了解,进一步认目标识到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思想理论探索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思想和理论奠定认识基础。 授课内容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课件 1 份、 视频资料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课程导入 大家阅读并讨论《论十大关系》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体现: 1、《论十大关系》 1956 年 4 月 新课2、《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1956 年 9 月 讲授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年 2 月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 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认为,要学会建设一个新国家,首先要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因而,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 基础上,选择了苏联这个别无选择的样板。“苏联的今天,就是我 们的明天”,成为了当时中国各族人民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