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病因学及分类与急救

合集下载

小儿惊厥科普知识

小儿惊厥科普知识

小儿惊厥科普知识一、惊厥定义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

这种症状可以出现在许多疾病中,如癫痫、脑炎、脑外伤等。

惊厥通常在体温突然升高时发生,如高热、感染等,但也可以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生。

二、惊厥的类型根据发作时的表现,惊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全身性惊厥:全身骨骼肌群同时发生不自主收缩,可伴有意识障碍。

2.局灶性惊厥:局部骨骼肌群发生不自主收缩,可伴有意识障碍。

3.肌阵挛性惊厥:肌肉在收缩前突然出现短暂的肌张力丧失,导致身体突然抖动。

4.癫痫持续状态:惊厥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或者反复发作的惊厥在间歇期意识仍不恢复。

三、惊厥的原因惊厥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感染性原因包括脑膜炎、脑炎等;非感染性原因包括癫痫、脑外伤、中毒等。

此外,有些孩子在出生时出现缺氧、产伤等,也可能导致惊厥。

四、惊厥的诊断对于惊厥的诊断,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步骤:1.询问病史:了解孩子的发病情况,如发作时的表现、持续时间、频率等。

2.体格检查:检查孩子的身体状况,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检查,以确定病因。

4.影像学检查:进行头颅CT、MRI等检查,以了解脑部病变情况。

五、惊厥的治疗对于惊厥的治疗,通常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孩子平卧,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2.控制体温: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敷额头等。

同时给予退热药物。

3.镇静止痉:使用苯巴比妥、地西泮等镇静剂和抗惊厥药物。

4.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抗癫痫等。

5.补充营养和水分: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和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六、惊厥的预防为了预防惊厥的发生,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注意孩子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和免疫接种。

2.避免孩子接触感染源,如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等。

3.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及时就医。

2024版小儿热性惊厥医学PPT课件

2024版小儿热性惊厥医学PPT课件

01定义02发病机制小儿热性惊厥是指发生在生后3个月至5岁,发热初起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出现的惊厥,并且需要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引发惊厥的任何其他急性病,既往也没有无热惊厥史。

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脑内兴奋与抑制系统的平衡紊乱,包括神经递质异常、离子通道功能失调、免疫因素等。

定义与发病机制01020304小儿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约占儿童期惊厥的30%。

发病率小儿热性惊厥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其中18-22个月为发病高峰期。

年龄分布男性患儿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患儿。

性别差异遗传因素在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家族聚集性。

遗传因素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小儿热性惊厥的典型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伴有意识障碍。

分型根据临床特点,小儿热性惊厥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

单纯型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持续时间短,无局灶性发作特征;复杂型则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或全面性发作持续时间较长。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合年龄、季节、流行病学等特点进行诊断。

具体标准包括体温突然升高、出现惊厥、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鉴别诊断小儿热性惊厥需要与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癫痫等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其中,颅内感染多伴有明显的感染中毒症状及颅内压增高表现;中毒性脑病则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癫痫则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无发热等诱因。

感染性因素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

颅外感染如急性胃肠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脓毒症等,病原体产生的毒素或代谢产物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惊厥。

非感染性因素颅内疾病如颅脑损伤、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等,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脑功能,导致惊厥。

颅外疾病如缺氧缺血性脑病、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低血钙等)、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等,可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传递,引发惊厥。

小儿热性惊厥医学PPT课件(2024)

小儿热性惊厥医学PPT课件(2024)
小儿热性惊厥医学 PPT课件
2024/1/29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9
• 小儿热性惊厥概述 • 小儿热性惊厥病因学 • 小儿热性惊厥病理生理学 • 小儿热性惊厥诊断方法与技术 • 小儿热性惊厥治疗方法与策略 • 小儿热性惊厥并发症与预后评估
2
01
小儿热性惊厥概述
2024/1/29
厥。
年龄因素
婴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对热刺激的耐受性较差,易于发
生热性惊厥。
疫苗接种
部分患儿在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 发热反应,进而诱发热性惊厥。
2024/1/29
14
03
小儿热性惊厥病理生理 学
2024/1/29
15
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高机制
神经元膜电位不稳定
热性惊厥时,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异 常增高。
发热时体温>38℃;
2024/1/29
7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惊厥发作表现为全面 性强直-阵挛发作或 局灶性发作;
鉴别诊断:小儿热性 惊厥需要与以下疾病 进行鉴别诊断
2024/1/29
无颅内感染和其他导 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 谢性疾病的证据。
8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01
中毒性脑病;
2024/1/29
02
颅内感染;
控制惊厥发作
使用镇静药物如地西泮、咪达唑仑等,根据患儿体重和病情严重 程度给予适当剂量。
降温处理
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退热贴、温水擦浴等,同时监测体温变化 ,避免高热对患儿造成进一步伤害。
26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根据惊厥发作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药物
如针对单纯型热性惊厥,可选用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药物;对于复杂型热性惊厥,则需 考虑使用更强效的药物。

小儿高热惊厥原因,现象,急救与预防

小儿高热惊厥原因,现象,急救与预防

高热惊厥发病原因:上呼吸道感染时,因高热引起小儿惊厥,它不是脑子发炎,而是由于小儿大脑皮层下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比较高,而皮层的发育还不成熟,当遇到很强的刺激 如体温骤然升高,大脑皮层对皮层下就不能很好控制,引起神经细胞暂时性功能紊乱,出现惊厥。

小儿脑子本身没病,医学上称“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的小儿。

惊厥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多不超过10分钟,发作过后,神志清楚。

惊厥多在发热早期发生,持续时间短暂,在一次发热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常在发热12小时内发生,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恢复正常,属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发病前兆:一般抽风发作前,小儿多有神情呆板、直眼、局部肌肉抽动、惊跳、抖动或烦躁不安、胡言乱语等现象,有时也没有先兆。

如果出现这种现象,父母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识别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 如患儿精神不振、寒战、肢体发凉、呼吸加快等。

发病症状:大多数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向后仰,两眼球凝视、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面部和四肢肌肉强直性和阵挛性抽动,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可由数秒钟至数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导持续状态。

发作严重或惊厥时间较久者,面、唇、指甲发紫,伴喉部痰声。

急救:1.父母保持镇静,千万不可哭叫或摇晃孩子。

2.让孩子静卧于床,用手指甲掐人中穴(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及合谷、涌泉等穴,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以免痰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用裹布的筷子或小木片塞在患儿的上、下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并保障通气。

3.小儿抽风时,不能喂水、进食,以免误入气管发生窒息与引起肺炎,惊厥发作时,禁止饮食,待病情稳定后,再喂奶或鼻饲。

4.家庭处理的同时最好先就近求治,在注射镇静及退烧针后,一般抽风就能停止。

切忌长途奔跑去大医院,使抽风不能在短期内控制住,会引起小儿脑缺氧。

5、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防止抽风再次发作或反复发作。

6、尽快送入医院,查明发热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千万不可乱服药,以免延误病情。

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

闭外脱。若感受疫疠之邪,则来势急暴,迅即化热化火,
上扰神明,内陷心肝,迅速变生高热昏厥,抽风不止
病因病机

内蕴湿热:若因饮食不节,或误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郁结 肠胃,痰热内伏,壅塞不消,气机不利,郁而化火。痰火 湿浊,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则可见高热昏厥,抽风不止,
呕吐腹痛,痢下秽臭

暴受惊恐: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若
脾药温之,不可拘泥于一治,更不可不加辨证,一味投以
寒凉重镇药物,以使阴证加重
急惊风

急惊风来势急骤,常痰、热、惊、风四证具备 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
病因病机

外感时邪:外感六淫,皆能致痉 尤以风邪、暑邪、湿热疫疠之气为主 由表入里,邪气枭张而壮热,热极化火,火盛生痰,痰甚 生惊,惊甚生风,甚则入营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 出现高热神昏、抽风惊厥、发斑吐衄,或见正不胜邪,内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颅内病变(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 感染性惊厥 热性惊厥 颅外病变 高热惊厥 中毒性脑病
其他:如破伤风
颅脑肿瘤 非感染性惊厥 无热惊厥 颅内病变 发育异常 颅外病变 遗传疾病 全身疾病 代谢疾病
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
颅内疾病


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
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静脉窦血栓形成 霉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 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
惊亦不散,不移其时,抽搦又作”。其治疗急惊风善用五
苓散
五苓散

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
、白术、桂枝捣为散,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 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 ,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 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

儿科授课小儿惊厥

儿科授课小儿惊厥
家族中有无类似发作者。
第十四页,共22页。
五 诊断
4、体检:
抽搐状态:全身性或局限性;
生命征及神经反射: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脑 膜刺激征、病理反射等,婴幼儿注意查前囟门、佝偻 病体征及部分感染灶。
第十五页,共22页。
六 治疗
1、 一般治疗: 保持安静,制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保持呼吸道通畅: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颈部衣 扣,放置开口器牙垫,防止牙咬伤及舌后坠,及时 去除口、鼻腔内分泌物;
〔二〕代谢因素
1血中钙镁离子浓度降低,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 导致惊厥。
2低糖、高热、血钠增高或降低等使神经元功能紊 乱,兴奋性增高而致惊厥。
第五页,共22页。
三 临床表现
1惊厥典型表现
①全身惊厥:
突然意识丧失,跌倒,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头向后 仰或转向一侧,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及四肢肌 肉呈阵发性或强直性抽动抽动,严重者角弓反张,呼 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等。低钙抽搐时可意识清 楚。
皮层神经细胞分化不全,因此其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 神经元树突发育
不全,轴突的神经髓鞘形成未完全,兴奋性冲动易泛化。
2. 婴幼儿脑组织的化学成分与成熟脑组织不同,耗氧高,兴奋与抑制性 神经介质动态平衡也不稳定。
3. 小儿血脑屏障功能差,毒素易进入。
4.小儿免疫机能低下,易患急性感染。
第四页,共22页。
颅内压增高或感染:降颅压,抗感染等。
六 治疗
第十九页,共22页。
六 治疗
预防: 针对病因。 非典型高热惊厥: 可口服苯巴比妥1~2年,血浓度 15mg/dl以上方起作用。
EP病人按发作类型服药2~4年,逐渐减量,停药。
第二十页,共22页。

第十九章 1 儿童惊厥

第十九章 1 儿童惊厥

小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神经髓鞘未完全 形成,较弱刺激易形成强烈兴奋灶并迅速泛化。
惊厥发作可作为多种急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出 现,如热性惊厥、脑膜炎时伴发的惊厥,随原发 病好转而消失。
癫痫患者也常有惊厥发作,如癫痫的强直-阵
挛性发作,但是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基本特征。
因此 ,惊厥只是一个症状。
儿童惊厥病因及分类
感染性
脑膜炎 颅内 脑炎 脑寄生虫病、脑 脓肿 中毒性脑病 颅外 热性惊厥
非感染性
颅脑损伤 颅脑发育畸形 颅内肿瘤 代谢性疾病 遗传代谢紊乱 全身性疾病 中毒性
儿童惊厥的辅助检查
血尿便常规 血糖、钙、尿素氮测定 脑脊液、颅脑CT/MRI 脑电图(EEG)
儿童惊厥的临床表现
可出现呼吸抑制。
儿童惊厥的治疗要点
惊厥的急救:尽快控制惊厥发作 • 鲁米那(苯巴比妥钠) 新生儿惊厥首选药 剂量要求:5-10mg/kg/次,肌注或静滴 优点:药效维持时间长 缺点:起效慢(肌注20-30分钟、静注5-10分 钟见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0%水合氯醛:每次0.5ml∕㎏;鼻饲、保留灌肠
• 其它:苯妥英钠、氯硝西泮、丙戊酸钠等
儿童惊厥的治疗要点
惊厥的急救 对症处理 病因治疗
儿童惊厥的治疗要点
惊厥的急救:尽快控制惊厥发作 • 安定(地西泮) 首选药 剂量要求:0.3~0.5 ㎎∕㎏∕次 用药要求:静脉缓推 1~2 ㎎∕分钟 优点:见效迅速(1-3分钟内见效);
对85-90%的发作有效;可直肠给药
缺点:维持疗效短暂(1/2-1小时);
热性惊厥的分类
分类 特点 发作率
单纯型热惊 约80%

小儿惊厥应急预案

小儿惊厥应急预案

小儿惊厥应急预案小儿惊厥是指2个月到5岁儿童因多种病因引起的意识突然丧失和全身肌肉短暂强直性发作,通常持续时间短暂,但对孩子和家长来说,这种情况仍然是一次惊险的经历。

为了应对小儿惊厥的突发情况,制定一份应急预案对于及时处理和救助孩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儿惊厥应急预案,旨在帮助家长和看护人员在发生此类情况时更加从容应对。

一、概述小儿惊厥应急预案旨在告知家长和看护人员在遇到小儿惊厥情况时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患儿受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此预案适用于2个月到5岁的儿童,根据小儿惊厥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经验总结,制定以下措施。

二、应对步骤1. 保持冷静和稳定在孩子出现惊厥症状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和稳定。

尽管情况紧急,但保持镇定有助于正确应对,并减少进一步的紧张和惊慌。

2. 确保孩子的安全及时将孩子转移到平坦、开阔和安全的地方,避免其受到任何伤害。

移除周围的尖锐物品或其他可能危及安全的物品。

若孩子正在使用高处或悬空位置,请立即将其转移到安全地方。

3. 保持通畅和氧供确保孩子的呼吸通畅,检查是否有堵塞呼吸道的物质。

若有物质堵塞,采取清除呼吸道的措施,例如轻拍孩子的背部或执行人工呼吸。

同时,确保环境通风良好,保持充足的氧气供应。

4. 保护头部惊厥期间,注意保护孩子的头部。

避免头部受到碰撞或挤压,例如将准备好的软垫垫在头下,缓解可能的伤害。

5. 转动体位当孩子处于抽搐状态时,及时将其身体横置或侧卧,以减少窒息风险和保护孩子的舌头。

同时,保持空气通道通畅,并预防吞咽物质进入呼吸道。

6. 观察持续时间在孩子抽搐期间,家长和看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抽搐的持续时间。

一般而言,小儿惊厥通常持续一到两分钟,若抽搐持续时间超过五分钟或出现多次惊厥,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专业医疗支持。

7. 保持记录尽可能在孩子抽搐后,记录并描述整个事件的细节,包括发生时间、持续时间、抽搐部位以及孩子的症状。

这些记录对医生做出准确诊断和处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8. 就医评估即使抽搐持续时间较短且未出现严重后果,家长仍应带孩子尽快就医,以进行全面评估和确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压增高 :头痛、呕吐、前囟饱满(张力增高),严重 可发生脑疝。 脑膜刺激征:颈阻、Kernig征、Brudzinski征
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的年龄特征
感染中毒及 急性脑功能障碍
年长儿
颅内压增高 头痛 呕吐 脑疝
脑膜 刺激征 颈强直 克氏征 布氏征
发热 意识障碍 惊厥
新生儿 发热(正常/低体温) 脑性尖叫 <3月婴儿: 少吃、少哭、少动 皱眉
惊厥-感染性(颅
热性惊厥的分类
单纯性热性惊厥
惊厥发作形式 惊厥持续时间 全身性发作 短暂发作,大多在 5~10分钟内 一次热程仅有1~2次 发作 ≤4次
复杂性热性惊厥
局限性或不对称 长时间发作, ≥15分钟 24小时内反复多次 发作≥3次 ≥5次
惊厥发作次数
FS复发总次数
惊厥-感染性(颅
热性惊厥
病因诊断
辅助检查 —— 脑脊液*
压 力 外观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
常规
潘氏
+~
+~ - ~+
生化
WBC 蛋白 糖 氯化物
其他
涂片 培养
涂片 培养
混浊 微浑
清亮
/ /
N/ N/ N N
特异 抗体
中毒性脑病 正常 0.69-1.96
清亮
清亮透明

N
0-10
N
0.2-0.4
N
N

2.8-4.5 117-127
* 惊厥的急救
• 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 降低颅压:20%甘露醇、甘油果糖等 • 生命体征监测
• 监测与纠正水、电解质异常
• 针对病因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化脓性脑膜炎
概述
• • • 定义:化脓性细菌、以脑膜炎症为主 发病年龄:<5岁(90%),新生儿最高,其次3-8月 危害性:有一定的病死率、后遗症
• 剂量与用法:0.3-0.5 mg/kg/次,静注/直肠 必要时重复2-4次/24小时
* 惊厥的急救
苯巴比妥钠(鲁米那)
• 优点:药效维持时间长(6~8h) • 缺点:起效慢(肌注20-30min、静注5-10min见效) • 剂量: 5-10mg/kg/次,肌注或静滴
安定+苯巴比妥钠:注意呼吸抑制
• 长期反复地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痫性发作
• 临床特征:慢性、反复发作性、刻板性
大脑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
痫性发作(多种临床表现)
惊厥性痫性发作(惊厥)
急性疾病中出现
非惊厥性痫性发作
长期反复出现
症状
疾病
( 癫 痫)
基本概念
• 痫性发作:发作性皮层功能异常所引起的
多种临床表现 • 惊厥: 伴有骨骼肌强烈收缩的痫性发作的 一种临床症状 • 癫痫:长期反复痫性发作的疾病过程
N:正常
病因诊断
辅助检查 ——
脑电图
了解脑电活动背景及有无痫性放电波
病因诊断
辅助检查 ——
头颅影像学(CT/MRI)
惊厥的急救措施
* 惊厥的急救
尽早控制发作是治疗的首要!
地西泮(安定) 首选
苯巴比妥钠(鲁米那)
* 惊厥的急救
地西泮(安定) 首选
• 优点:见效迅速(1-3min内见效) • 缺点:维持疗效短暂(1/2-1h), 可出现呼吸抑制
年龄有关的发育阶段是惊厥的内在基础
首发年龄多见于6个月到3岁(81.8%);1-2岁是起病的最高 峰(42%),5-6岁以后不再发病。(年龄依耐性)
惊厥-感染性(颅外)
热性惊厥
特点: 1. 多见于婴幼儿期,少数可至5岁
2. 常有FS家族史 3. 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 4. 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70%) 5. 不包括颅内感染及各种颅脑病变所致惊厥 6. 大多为单纯性(80%),少数为复杂性(20%)
惊厥-感染性(颅外)
热性惊厥
—— 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
• 患病率 :3~5% • 占各类小儿惊厥30%
惊厥-感染性(颅
热性惊厥 遗传是惊厥的易感因素 FS是常显遗传,多基因遗传,伴低外显率 基因位点在19p、8q13-21
发热是惊厥的诱发因素
FS中病毒感染占86%,70%为上呼吸道感染
复发的危险因素 首次发病年龄≤15个月 一级亲属中FS史或癫痫患者 复杂性热性惊厥 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 复杂性热性惊厥 一级亲属中癫痫病史 首次发作前已有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或异常体征
惊厥-感染性(颅外
感染中毒性脑病
特点: 1. 多并发于颅外严重细菌感染,导致的脑水肿 (败血症、重症肺炎、菌痢、百日咳等) 2. 原发病极期出现反复、顽固惊厥发作, 伴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体征 3. 脑脊液除压力升高外,常规、生化均正常
惊厥-非感染性(颅外)
代谢性疾病 —— 遗传代谢性疾病
特点: 1. 进行性加重的惊厥或癫痫发作
2. 异常代谢相关的异常体征
3. 血、尿中代谢不完全产物含量增高
例:苯丙酮尿症(PKU)
惊厥-非感染性(颅外)
中毒性 —— 杀鼠药、有机磷农药、中枢兴奋药
特点:
1. 服毒史 2. 顽固惊厥发作伴意识障碍 3. 肝、肾功能损伤
正常
硬膜下积液
化脓性脑膜炎
并发症与后遗症

• • • • 硬膜下积液(最常见) 脑室管膜炎 (最严重) 脑积水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神经功能障碍:耳聋、视力障碍、瘫痪、 癫痫、智力低下等
化脓性脑膜炎
脑室管膜炎
• 主要见于治疗 被延误的婴儿 • 治疗困难、病 死率和致残率高
脑室管膜炎

临床征象:
小儿惊厥
(Convulsion in Children)
.
内容
• • • • • 基本概念 小儿惊厥的年龄特征 惊厥的病因学及分类 惊厥病因学诊断提示 惊厥的主要急救措施
基本概念
痫性发作(epileptic seizures/ seizures)
惊厥(convulsion ) 癫痫(epilepsy)
化脓性脑膜炎
病因
• 致病菌 主要: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其他: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感染途径 菌血症 邻近组织器官感染 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
病理
化脓性脑膜炎
以软脑膜、蛛网膜和表层脑组织为主的炎症反应
大体标本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

化脓性脑膜炎
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发热、意识障碍、 惊厥
病情严重度 顽固、反复、惊厥持续状态伴持续意识障碍提示颅内 病变
病因诊断
体格检查
体温
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瞳孔、呼吸节律、心率、脉搏、血压
神经系统体征
病因诊断
辅助检查
三大常规:血、小便、大便
选择性生化检查:电解质、血糖、血气、肝肾功
脑脊液检查
脑电图检查
头颅影像学检查
非感染
颅脑损伤及出血 颅脑发育畸形 颅内肿瘤
颅外
热性惊厥 感染中毒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 代谢性疾病
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 肝肾功能衰竭、Reye综合征 遗传代谢性疾病
中毒:毒鼠药、有机农药
惊厥-感染性(颅外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
定义:发生于婴幼儿,多在6月-3岁,颅外
感染性疾病的发热初期出现的惊厥发 作,发作后不留神经系统体征,除外 颅内感染、各种颅脑病变以及代谢性 疾病。
基本概念
☆惊厥持续状态(Status
convulsion,SC)
定义:一次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
反复发作而间歇期意识无好转超过30分钟
危害:可致严重的惊厥性脑损伤或死亡
☆小儿惊厥特点
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 易有频繁或严重发作,甚至惊厥持续状态 新生儿或婴儿常有不典型惊厥发作
惊厥-非感染性(颅外)
代谢性疾病 —— 水电解质紊乱
低钙血症(2.1-2.55mmol/L,游离钙0.75mmol/L) 低血糖症(4.4-6.72mmol/L) 低镁血症(0.8-1.2mmol/L) 低钠或高钠血症(136-146mmol/L)
特点:
1. 相应临床表现及其基础病因 2. 血生化检查助诊 3. 病因治疗能迅速控制惊厥发作
不典型
不明显
*
惊厥(不显性发作)
前囟饱满/膨隆 颅缝增宽 头围增大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
提示化脑:压力增高 外观微浑、混浊、米汤样 WBC升高,以多核细胞为主 蛋白升高,糖降低
确诊化脑:革兰氏染色涂片/培养(+)
其他:血常规、血培养、瘀点瘀斑涂片
化脓性脑膜炎
诊断
疑诊病例:发热、惊厥、颅内压增高、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确诊:脑脊液检查 (尤其病原学检查也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化脓性脑膜炎
硬膜下积液
• 发生率: 30-60% ,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
化脓性脑膜炎
硬膜下积液
临床征象: 有效抗生素治疗病情无缓解 病情好转后又加重 脑脊液改善而临床症状加重 确诊:
硬脑膜下积液量 >2ml, 蛋白>0.4g/L
化脓性脑膜炎 硬膜下积液
• 诊断方法:头颅透照试验 头颅B超或CT 硬膜下穿刺(确诊)
惊厥-非感染性(颅
颅内肿瘤
特点:
1. 起病隐匿、病情进行性加重 2. 反复惊厥发作 3. 伴颅内压增高和定位体征
4. 头颅影像学确诊
惊厥-非感染性(
缺氧缺血性脑病
——窒息、溺水、休克、阿斯氏综合征等 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