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历史第八课 百家争鸣PPT
合集下载
第八课百家争鸣精品PPT课件

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
后世影响极大。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产生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 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 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百家”主要指 哪些学派?各派代 表人物有哪些?
•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 倡法治。
•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 赏识。
兵家学派创始人
清版《孙子兵法》书影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兵家代表人物
孙武
孙膑
兵家 孙膑
继承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 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3、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 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2016年秋最新人教版七上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八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导航
1
掌握老子开创额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
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 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3
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4
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
第八课 百家争鸣 课件(27张PPT)

学说记录:
《道德经》
难—— 易 长—— 短 高—— 矮 强—— 弱 前—— 后 生—— 死
朴素辩证法思想: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
老子在世界
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 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 《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子:对有修养有学问 的人的尊称。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众多杰出的思想 家,如老子、孔子、孟子、荀子、 墨子、韩非子等,历史上称为诸子。
战国学派 说则为”百家” 学派有儒家、墨 家、兵家等。
学派 儒家
人物 时代 孔子主要思想 Nhomakorabea春秋 战国
1、强调 “仁”。2、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 学,主张“有教无类”。4、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之 的再传弟子。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 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 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故后世追 “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老子思想: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 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提倡 节俭,选贤任能。
平 民 圣 人 墨 子 ---
战国末期韩国人。师 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 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 后世称“韩子”或“韩非 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
•主张“改革”“法治” ,反对空谈仁 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孟子
1、主张实行“仁政”。2、提出“民贵”“君轻”的
第8课 百家争鸣(共28张ppt)

• 秦国;商鞅。
•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2
5、兵家:
兵家学派代表人:孙膑
孙膑
字伯灵 今山东鄄(Juàn)城 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
西汉竹简《孙膑兵法》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出土
战国中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著名军事家,曾 创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光辉战例。著 有《孙膑兵法》89卷,图4卷。
主张德育与智育并重。
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 教。
孔子是我国第 一个主张“因材施 教”的教育家,他 承认学生个性的差 异和程度的高低, 主张在统一的培养 目标之下,注意因 材施教。
因材施教
③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 学术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言论被整理成《论语》
2)、儒家学派代表人:孟子 生活时期: 战国 历史地位:儒家代表人(“亚圣”)
4、法家:
法家学派代表人:韩非子
韩非 前280~前233 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 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
姓名: 韩非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 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历史地位: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
人物(战国法家的集大成 者)
法家思想在哪个国家经过谁践行 的最为彻底?效果如何?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7、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 重要的原因是( )
A. 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
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2
5、兵家:
兵家学派代表人:孙膑
孙膑
字伯灵 今山东鄄(Juàn)城 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
西汉竹简《孙膑兵法》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出土
战国中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著名军事家,曾 创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光辉战例。著 有《孙膑兵法》89卷,图4卷。
主张德育与智育并重。
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 教。
孔子是我国第 一个主张“因材施 教”的教育家,他 承认学生个性的差 异和程度的高低, 主张在统一的培养 目标之下,注意因 材施教。
因材施教
③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 学术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言论被整理成《论语》
2)、儒家学派代表人:孟子 生活时期: 战国 历史地位:儒家代表人(“亚圣”)
4、法家:
法家学派代表人:韩非子
韩非 前280~前233 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 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
姓名: 韩非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 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历史地位: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
人物(战国法家的集大成 者)
法家思想在哪个国家经过谁践行 的最为彻底?效果如何?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7、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 重要的原因是( )
A. 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
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2张PPT)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道德经》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小国寡民”,人们满足于质朴的风俗和 生活。
名言欣赏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家之狗,然哉!然哉!”
国
——《史记·孔子世家
思》考:
孔子“仁”、”为政以德”的思想适用于社会大动荡、诸
侯争霸的春秋时期吗?
教育主张
创办私学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 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中华史纲》
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生各有性格上的毛病,高柴愚笨,曾 参迟钝,仲由鲁莽。各种类别的人,不分地域、 贫富、老少、贤愚,都是孔子施教的对象。
老子
①顺应自然;
②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 《老子》 道家创始人
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道德经》)
③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
①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 ②政治上推崇西周制度,主张以 德治国。德政; ③教育上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论语》
儒家创始人
思考:如果你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王,采用老子、孔子的主 张,能使你在争霸战争中获胜吗?
材料1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 国林立纷争,学术界和学者获得了相对充分的自由。经济有了极大的 发展,封建经济的迅速兴起,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在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 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各家学说的中心及最后 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道德经》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小国寡民”,人们满足于质朴的风俗和 生活。
名言欣赏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家之狗,然哉!然哉!”
国
——《史记·孔子世家
思》考:
孔子“仁”、”为政以德”的思想适用于社会大动荡、诸
侯争霸的春秋时期吗?
教育主张
创办私学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 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中华史纲》
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生各有性格上的毛病,高柴愚笨,曾 参迟钝,仲由鲁莽。各种类别的人,不分地域、 贫富、老少、贤愚,都是孔子施教的对象。
老子
①顺应自然;
②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 《老子》 道家创始人
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道德经》)
③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
①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 ②政治上推崇西周制度,主张以 德治国。德政; ③教育上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论语》
儒家创始人
思考:如果你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王,采用老子、孔子的主 张,能使你在争霸战争中获胜吗?
材料1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 国林立纷争,学术界和学者获得了相对充分的自由。经济有了极大的 发展,封建经济的迅速兴起,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在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 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各家学说的中心及最后 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
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29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 8 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掌握老子开创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3.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 要思想主张、影响。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和百家争鸣。 【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三、百家争鸣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 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 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三、百家争鸣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三、百家争鸣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著 有《韩非子》一书。
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论语》 一书,孔子的学说对古代文化的发 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 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 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地位影响: (1)地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 (2)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名人,更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整个世界 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孔子的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政治思想:推崇西周的制度, 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第 8 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掌握老子开创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3.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 要思想主张、影响。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和百家争鸣。 【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三、百家争鸣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 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 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三、百家争鸣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三、百家争鸣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著 有《韩非子》一书。
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论语》 一书,孔子的学说对古代文化的发 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 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 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地位影响: (1)地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 (2)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名人,更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整个世界 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孔子的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政治思想:推崇西周的制度, 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第8课 百家争鸣(2016人教版) (共17张PPT)

“一子”“一家” ,
课堂练习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D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A )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春秋 《孙子兵法》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材料研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翻译: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
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 样的人才能称为大丈夫 。
体现精神:体现了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一、老子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 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 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 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 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 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 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C
)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儒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改革变法
道家
法家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墨家
兵家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第八课 百家争鸣 课件(27张PPT)

学说记录:
《道德经》
难—— 易 长—— 短 高—— 矮 强—— 弱 前—— 后 生—— 死
朴素辩证法思想: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
老子在世界
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 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 《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强调“仁” 1、大思想家: 主张以“德” 教化人民, 以“礼”治理国家。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2、大教育家: 主张“有教无类” 采用“因材施教”
历史影响:《论语》、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提倡“仁政”治国,提出 “春秋无义战” ,倡导“自然资源” 持续利用的思想。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之 的再传弟子。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 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 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故后世追 “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老子思想: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 470年),字长卿,春秋 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 圣或孙子(孙武子),被 兵家之师”、“东方兵学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2、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 要深远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第8课《百家争鸣》 (共48张PPT)

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 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 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著 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的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 之称。
2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材料:道德
材料一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 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自我牺牲
,反对奢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讲求功利
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不分贵贱,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上下思想统一起来.是行政管理之根本
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墨若家其宝,谁窃?视人
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 其国,谁攻?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期
春秋
仁的
思想
仁
民本 以德治民
思想
人性论 性相近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
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
个人修养: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这句话对你们处理同学关系有什么启示?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1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想 学说
政治思 想
教育思 想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2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材料:道德
材料一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 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自我牺牲
,反对奢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讲求功利
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不分贵贱,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上下思想统一起来.是行政管理之根本
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墨若家其宝,谁窃?视人
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 其国,谁攻?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期
春秋
仁的
思想
仁
民本 以德治民
思想
人性论 性相近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
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
个人修养: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这句话对你们处理同学关系有什么启示?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1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想 学说
政治思 想
教育思 想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历史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动
脑
筋
你认为孔子提 倡“为政以德 ” 有什么积极 的意义?
上一页
下一页
动 脑 筋:
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 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为政》 “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为政以德” 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要求执政 者实行“仁政” “道之以德”:用道德来引导、约束老百姓,用 ( 1)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 “为政以德”:治政要以德为首,以德治政首先 礼法、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那么老百姓就会 的同时教化百姓; 要言正。以德治政才能使天下归服。以德治政才 知道什么是耻辱并自觉纠正自己的行为! ( 2 )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 能凝聚人心。 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道教
春秋:老子(创始人) 道法自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 《道德经》 ,双方可以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战国: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超脱自然,保持人格独立。
主 要 流 派
儒家
春秋:孔子(创始人) 《论语》
(1)大思想家:提倡“仁”(核心);推崇西周的制度 ;以德治国 (2)大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提出一 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
战国:孟子:主张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荀子:主张“礼治”;“制天命而用之”
墨家
墨家创始人;
观点: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性战争
法家
兵家
法家集大成者; 观点:主张变革;反对空谈仁义,强调 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上一页
墨家
墨子
道家
庄子
上一页 下一页
(前2070年——前1600年)
(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上一页 下一页
我国封建社会的是如何形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
上一页 下一页
第8课 百家争鸣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 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 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 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 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 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 ,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 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 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 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 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 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 ,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 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孔子
《论语》
老子
春秋后期
《道德经》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兼爱”、“非攻”;
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主张顺其自然和民心。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 空前自由。
3.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 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
上一页
下一页
你 知 道 嘛?
上一页
下一页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
历史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思想: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
上一页 下一页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春秋后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历史地位: 历史贡献: 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
提出“仁”的学说,“仁 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 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 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 对苛政。 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 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 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 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 原则和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8课 百家争鸣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上一页 下一页
第8课 百家争鸣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去 汲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
“对西方文明提出的诸多课题,孔子思想是应该有回应 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已经不仅是中国的了,他是 世界的。”
上一页 下一页
想
一
想
你主张用哪家 学派来管理班 级呢?
你能结合本班实际,或
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 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 ,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 点,就班风建设提出自己 的一点建议嘛?
上一页
下一页
读史可以明智!
教师:李玉桃 陈永祥 戴 媛等 单位:马鞍山市第九中学 马鞍山市实验中学
上一页
退出
第8课 百家争鸣
铁器和牛耕 的推广 水利工程的 修筑
生 产 技 术 的 改 进
新 兴 地 主 阶 级 出 现
各国变法
商 鞅 变 法
上一页
中 国 封 建 制 度 确 立
下一页
春秋
战国
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社 会 大 变 革
社会制度的变革 思想领域的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
退出
动 脑 筋: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 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 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 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 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 家,孔子便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上一页 下一页
姓名
时期
春秋后期
著作
主要思想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 以德”。 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 “温故而知新”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 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 以柔克刚。
上一页
下一页
第8课 百家争鸣
上一页
下一页
练 一 练
请说出下列孔子的语录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的语录,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 ,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 互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主张“无为 而治”。
学说记录:
《道德经》
上一页 下一页
第8课 百家争鸣
《 道 德 经 》 书 影 难—— 易 长—— 短 高—— 矮 强—— 弱 前—— 后 生—— 死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第8课 百家争鸣
上一页
下一页
第8课 百家争鸣
上一页
下一页
第8课 百家争鸣
什么是百 家争鸣?百家 争鸣的局面是 怎样形成的?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 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针对社会问题,争相发表自 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采用 。
儒家
孟子
“百家”主 要指哪些学派? 各派代表人物有 哪些? 法家
韩非子